這是她們相信的,
然後也成為,我們的相信。
★台灣第一位領有執業執照、助產字第000001號的助產師——邱明秀,自一九七九年執業起,見證無數生命誕生之歷程,與每一位產婦的共同微笑與記憶。
★助產師之路的心緒解密,從初次助產到各種美麗與挫折經驗的積累,從個人與產家的環境與身心準備至後續照護;建立醫院與居家生產的互助平衡,以及美好心念之傳遞!
★王玉萍 寫寫字工作室 負責人/任聿新 家咖哩 總經理/吳嘉苓 台大社會系 教授、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成員/邱艶芬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講座 教授兼院長/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蔡秋琦 般若科技/大古鐵器 董事長暨APRA TAIWAN 亞太文藝復興協會 現任會長/賴芳玉 律師——誠摯推薦
陪伴產婦們歷經懷孕、落紅、陣痛、生產、育兒等種種過程,彷彿參與了一場「和平的戰爭」,其中沒有流血打鬥,沒有仇視對抗,有的是緊繃戒備、辛勤流汗、革命情感的建立,以及戰後的歡呼。因為有過這麼些「攜手面對」的過程,我和產婦們的親密感有時是外人難以理解的。畢竟,我們曾一同經歷人生中那最重要的時刻,有些難捱卻充滿期待的特別的時刻,那麼深刻,那麼感動,那麼難忘,又那麼輝煌。
每一位產婦的笑容,每一聲初生兒的啼哭,都是我充滿成就感的時刻。
這成就感不同於考試滿分或升等加薪,它和生命是如此貼近。
「是天生人,不是人生人。」對於懷孕的媽媽來說,孩子都是上天的禮物,在降臨世間的過程,母親就像懷抱著眾人的愛與祝福在生活著,而生活即是家的延伸,人的一生便依此圍繞著家。生命與死亡應該是一種寧靜的平衡,當我們習得將彌留的遺體送返原生家庭之人生最後一堂課,那麼、第一堂課呢?
對台灣第一位領有助產執照的邱明秀而言,生產應該是溫柔而順勢的,每個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到來也不該以相同準則看待,母親必須瞭解自己有多一種選擇:溫柔生產,以及相對於醫院生產的異同;而選擇沒有對錯,關鍵在於想法、意願與合宜度。
本書以邱明秀的助產經驗為經、現實的人情世故為緯,從故事中導引出每一次助產過程裡更重要的生命本質與每一種愛,從而提供讀者對生命有更寬闊面向的思考與關懷。
作者簡介:
邱明秀
小時候外婆帶我到鳳林算命,眼盲的算命仙鐵口直斷:「這個人將來是助產士。」結果高中聯考全縣第八名的我,讓我考上台北護專(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前身)護理助產科,真的走上了助產士的路。在醫院執業後,自營助產所,擔任教職,自從擔任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理事長起,自然就開始把重心放在為助產業務打拼,努力經營社區抹片檢查、產前教育、居家生產、產前檢查及產後保健指導,老天爺為了圓我的助產夢,讓我考上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第一屆護理助產研究所,同時是台灣第一位領有執業執照、助產字第000001號的助產師。
我不是一位天生完美的助產師,然而一種寧靜,干擾少,情感凝聚的生產方式,擺脫冰冷制式醫療,在愛的能量流動中,迎接生命,讓我熱愛助產師這份工作,儘管有人問:「何時退休?」我總是說:「要做到做不動為止。」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2000-2004)
經歷︱現任健保特約邱明秀助產所負責人、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理事長、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理事長、花蓮縣政府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業界專家暨助產及婦女健康照護系業界師資、輔英科技大學助產系講師 、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臨床教師、衛生福利部產後護理之家實地評鑑委員等職務。
FB粉絲專頁︱人性化生產(溫柔生產、居家生產、順勢生產、天賦生產)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1】
擁抱之壹 溫柔順勢之愛
——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實踐著「以產婦和胎兒為主體」的接生方式。
翻開本書,你的心中可能充滿了無數問號。居家生產——不去醫院,在家裡生產?尋求助產師接生——助產師?這是個什麼樣的行業?像古早時候的產婆,帶著簡易的裝備,就上山下海到產婦家接生?放著醫院不去,找個幫手到家裡生孩子,這是在和生命開玩笑嗎?生產不就是應該選擇信任的醫師,定期產檢,最後到醫院生孩子嗎?選擇助產師,難道是走倒退路了嗎?
別急,且聽我娓娓道來。
眾所周知,過去在醫療未普及的年代,接生任務大多由「產婆」完成;日據時代隨著西方醫學蓬勃發展,婦產科醫師與助產士皆可協助接生的制度於焉誕生。而後,婦產科醫師接生的情況逐漸普遍,社會大眾也漸被教育成認為「由醫師接生較安全」,一九七二年,婦產科醫師接生率首度超過了助產士,接下來一路升高。一九九一年後,教育部全面取消助產教育,從此助產教育銷聲匿跡,至一九九二年,醫院不再有助產士的編制。
助產士沒落了,卻並未完全消失,她們仍在受限的體制下,服務著寥寥無幾的產婦。八年後,助產教育重新恢復;二○○三年,「助產人員法」(原名稱:助產士法)公布施行,此後「助產師」位階出現,相對應於醫院體制內的「護理師」。想當然爾,這些受過專業護理訓練的助產師,已與早期的「產婆」大不相同。
近年來,隨著歐美「溫柔生產」新興觀念的盛行,助產師更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實踐著「以產婦和胎兒為主體」的接生方式。說起來,由於助產師不若醫師還需看診、值班,其與產婦的溝通十分頻繁,常可建立一定的情感基礎,而「客製化」地針對產婦個別性給予合適的生產指導。助產師接生和醫師接生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不趕時間。配合產婦的腳步,緩緩地,從容地,完成所有的生產過程,讓產婦在醫療介入最低的情況下完成生產過程。
這樣的生產方式,完全不同於社會大眾對生產的想像——產婦身著醫院的病人服,平躺在產檯上,遵照陌生護理人員的指示,時而用力時而放鬆,待子宮頸口開全新生兒即將出世時被推進產房,然後婦產科醫師現身,接出寶寶並縫合下體傷口。
在助產所內、在家中、或甚至在相關配合的醫院裡,助產師會陪在產婦身邊,於產程啟動後,一起深呼吸、散步、吃東西、洗熱水澡、按摩、聽喜歡的音樂,等待孩子的降臨。
所以其實,懷孕後,除了到醫院尋找醫師接生之外,生產,還有其他的選擇。
不過在台灣,醫師接生仍是主流中的主流。民國一○五年,進醫院請醫師接生的產婦高達99.87%,僅有0.07%的產婦尋求助產師的協助,這些0.07%的產婦們,便是本書的主角。是什麼原因讓她們做了這樣的選擇?而做這選擇之前,又該做足什麼樣的準備?
還有,你問,這樣不會很危險嗎?
是以,第一個最重要的準備,就是相信。產婦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生產的主體,在一般非特殊情況下,不必仰賴過多的機器協助。請注意,「在非特殊情況下不必仰賴機器」,亦即,並非所有產婦都適合選擇助產師居家生產。因此,第二個準備便是:嚴謹檢視自身是否適合請助產師接生。
總括來說,談論產婦是否適合尋求助產師接生,可從「本身」(包括產婦及胎兒)與「外在情境」(包括環境與靈性精神情緒的照護情形等)兩大方面來闡述。以本身而言,產婦骨盆的形狀、大小、關節能動性,產道的彈性、伸縮性及宮縮的情況等,都是會影響可否自然分娩的因素,皆需列入考量;而胎兒的大小、頭形、位置、狀態,也是必要的判斷指標,譬如懷有未足月胎兒的產婦就絕對不適合選擇助產師為其接生。此外,產婦的情緒穩定性亦相當關鍵,過於焦慮的產婦較難自主生產,建議還是選擇醫院生產為佳。
外在情境方面,最直接的便是產婦家人的支持程度。若全家上下僅有產婦一人希望由助產師接生,但其丈夫、父母、別的親人皆不贊成,我通常都會說服產婦還是進醫院找信任的醫師接生得好。畢竟,生產絕非產婦一人的事,有了旁人的心理支持與事務協助,不但能讓產婦輕鬆些,更能讓其產生莫大的安定力量。
相信自身的生產能力、評估尋找助產師接生的合適與否,接下來,就是擬定生產計畫書,以及與助產師的一連串細部討論了。我們會討論的內容,包含生產姿勢、生產情境(如到場人員為誰)、生產細節(如是否願意剪會陰)……等等。產婦也可藉由討論的過程,重新沈澱身心,為生產那一刻再次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當產婦與助產師、醫師一同審慎評估後,確定生產之際要由助產師接生時,仍需規劃相應的配套措施,包括和醫院保持緊密聯繫,確認生產地點距醫院並不太遠,如此一來當生產出狀況時,才來得及後送醫院。
是的,即使已做好萬全準備,依然有需要後送醫院的可能性。因為在生產當下,產婦的體力、子宮收縮和對於陣痛的承受情況會因人而異,情況不佳時就必須送醫,是故「預防措施」(與醫院的聯繫)必不可少。或許有人會覺得矛盾,先是說產婦具生產自主性,接著又說仍不能與醫院斷了連結,究竟怎麼回事?
是這樣的,大部分的產婦皆擁有能力主宰自己的生產,但在生產當下若意外狀況發生,需動用到醫療資源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確保前往醫院的道路暢通無礙,不會擔誤母子的黃金治療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大力提倡助產人員應被編入正式醫療體制內,讓產婦有多一種選擇,在醫院有機會接受助產師的協助,以獲得更大保障。
信任自己的身體、仔細衡量自己的身心狀況,在選擇助產師協助接生後,做好和醫院之間的溝通,那麼,一次順利的生產經驗就在眼前了。
經過這一連串的解釋及闡述,想必大家對尋找助產師接生的條件及身心該有的準備都有基本的認識了,接著下來,請你準備好一顆開放、接納的心。
你即將要開始一段特別的旅程。不同於以往經驗,想起來有些不可思議,說穿了其實平常如生活的旅程。旅程中會有喜悅,有悲傷,有歡笑和淚水,有無奈、辛酸,也有感動。
請進,歡迎。
【內文試閱2】
擁抱之貳 滿心相信,必能作成
——懷抱著信仰,實踐了她們的信念,成為生產的主人。
羅馬書4:21: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做成。
凌晨,第一班火車安穩地走在鐵軌上,打頭陣般揭開嶄新的一天,像新娘掀開前方的網狀面紗。車廂輕搖,偶爾發出細微的鏗鏘聲響,似要喚醒沈睡的世界。在這種時間下,一如往常的,車內乘客寥寥無幾,睡的睡,發呆的發呆,聽音樂的聽音樂。我也跟著大家,靠著椅背,閉上眼,一面養足精神,一面沈澱心緒。
待會要生產的小潔,已於零點過後破水、落紅,在接到她每八分鐘一次宮縮的訊息後,我就連忙收拾工具北上,以最快速度驅車前往火車站。
天仍漆黑,暗得看不見一片雲。我走進無聲的火車站內,準備前往工作地點——產婦的家。
火車上,閉目養神的我正深呼吸讓自己維持心情平靜,接生前我總要這麼做。即便遠處一位準媽媽在生產關頭盼著我,我卻一點都不能緊張。一來助產師必須是產家中最能穩定軍心的角色;二來接生這事,是講求緣分的。雖說我總是會因時因地選擇最快到達產家的交通方式,但趕得及或趕不及寶寶落地的時刻,還是得看上天的安排、寶寶的選擇。有時進門後就聽到寶寶哭聲,也有時等上了一兩天,卻只見產婦哀號而不見任何產程開啟跡象。
每一次的接生,都是全新的經驗,讓我學習更冷靜和更堅定。
兩點過後,小潔傳來訊息,宮縮頻率七分鐘一次,我告訴她,記得定時上廁所,排空膀胱,讓胎兒有空間下降。五點時,宮縮已降至四分鐘一次了。驅車的同時,我仍不斷和她保持聯繫,我必須時刻掌握產程進度,不論是在飛機上、火車上,或計程車上。
離開花蓮的海,我於五點過後抵達台北,五點四十五分進入產家。
沒有見到緊張兮兮的家人們,只有圍繞在產婦身邊的同堂四代家人,和迴盪室內的柔美聖歌,氣氛和樂而平靜。小潔扭曲克制的臉龐和無法壓抑的呻吟,是畫面中唯一的不平靜。見到她的表情後,我很快地知道,寶寶要出生了。連內診都不必。是的,不一會兒,我就在脹大的陰道口邊小心翼翼迎接寶寶的來臨。
首先是頭,接著是軀幹,再來是腳。然後,生命又降臨在這世界上。
「小baby很努力呢!」我笑著對小潔說。
小潔也回我一笑,光彩蓋過疲憊,伸手接過還沾著血絲的濕黏女嬰,眼裡盡是母愛。女嬰的短臍帶讓小潔無法將之抱至胸前吸吮乳汁,她只能將孩子捧在肚腹之上。望著她滿足的臉,我想起小潔牽著丈夫拜訪我的那日,眼中所閃爍的色彩,色彩中是滿滿的對自己身體的信任。曾經,她以「不可能的任務」形容居家生產,但她憑著信念克服了所有阻礙,用詳細的產前評估打動了家人,在做好萬全後路的準備下,放心地、全然地相信自己。如今,她懷中的小傢伙正甜甜地趴臥在媽媽身上,兀自證明了小潔的信念所展現的強大力量。
看看時間,我對著大夥鄭重宣布:「出生時間,六點十八分。」
隨後,她的丈夫握住我遞去的臍剪,彷彿進行某種儀式似的,輕輕地、永遠地,分開了這對母女的生理聯繫。
生完胎盤,評估過寶寶的身體機能,量過身高、體重和頭圍,我舉起她的小腳丫子,在兒童健康手冊上蓋上紅印。
嗯,再一次的,我順利完成了接生。
帶著一家人的謝意踏出產家,我不自覺地瞇起眼以抵抗日光。在前往火車站的計程車內,我見到窗外烈陽下耀眼的樓和車,城市的喧囂赫然倒映入眼。
這才發現,原來,天色已那麼亮了。
***
這些年來,我總是會被問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其中一項便是:妳怎麼知道會平安接生?產程會順利進行?
老實說,我不知道。
太多不可抗拒的因素支配著生產,而生產當下亦有太多可能的突發狀況,若真要指出什麼連結,我會說:越有信心的媽媽,順利居家生產的機率越高(當然,做好萬全準備,和醫院保持緊密聯繫,仍是非常重要的)。這絕非什麼神秘的洗腦口號,說穿了,不過是因信心來了,自然不會害怕;不害怕了,身體自然會放鬆;放鬆了,分娩自然成了容易之事。
比如小潔吧,她自頭至尾都深深相信所有女性天生就具備了自主生產能力——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因為這份相信,她做到了。
而我,不過是輔助分娩的角色罷了。
握著產婦的手,說著或溫暖或鼓勵的話語,都是激發產婦生產潛能的手段而已。產婦本身,才是這整場分娩的主角。
小潔清楚這點,莉芳也是。
在醫院冗長的等待與被動的產檢,讓莉芳開啟了所謂「生產選擇權」的思索。
她一直相信自己是身體的主人,相信母親是分娩的主體,相信生產是賦權的過程。但,有什麼生產方式能讓自己實踐這樣的信念呢?
她對我說,在蒐集了各方資料、欲找尋其他生產可能性後,腦中浮現了對「邱明秀助產所」的記憶。「溫馨」,是莉芳對木造外觀與格子狀玻璃窗的形容,經常騎車經過助產所門口的她,對我的助產所印象深刻。理解著醫師丈夫的擔憂,她仍在做了全面性的審慎評估後,選擇了居家生產。「明秀姐,拜託妳了。」知道無法改變妻子的決定,莉芳的丈夫輕聲道,眼神中滿是誠懇。
和莉芳的合作經驗相當愉快,從她所擬定的生產計畫書開始,我就清楚知道她對生產的想望——生產的方式、生產的姿勢、陪伴的親友——她所勾勒的絕美的生產圖像,圍繞著各種熟悉的溫暖;而疼痛,當然不在那想像之中。數個月的孕期內,我們持續保持聯繫,直到她傳來落紅照片的那一刻。
又有個新生命要誕生了,我這麼想著。
猶記得那美麗的社區地勢頗高,青山像幅畫掛在窗外的遠處。進入莉芳的家門後,家人與朋友迎面而來。大腹便便的莉芳掛著汗水和我打招呼,我徐徐走到她的身旁,開始協助她放鬆身體,準備分娩。她泡澡、深呼吸、聆聽靜心音樂、伸展四肢、接受按摩、搭著丈夫的肩緩緩跳舞,在最感舒適的狀態下,等待著寶寶來臨——就像在生產計畫書中所描繪的那般。生產之前,莉芳斜躺在床上,靠進丈夫的懷裡,在些許的掙扎表情中帶著莫名的穩定。看得出來她在陣痛襲來下仍感到十分篤定,篤定自己將會是這場分娩的主角,握有生產的權力。
在一次又一次的痛楚後,我探頭望向莉芳的私處,會陰和肛門口都已相當膨大,是快要生產的徵兆。果不其然,就那麼一下子,胎頭便已在陰道口,隨著頻繁的子宮收縮出出入入。為了鼓勵她堅持下去,我拿起小鏡子照向宮口淡黑色的髮,對她說:「看!看到頭髮了嗎?寶寶就剩短短的一哩路了。」
莉芳露出吃力的微笑點了頭,她知道,就快要和懷了十個月的寶寶見面了。有時遇到寶寶的頭就在陰道口處的情況時,我會詢問母親是否願意伸手摸摸寶寶的頭,和他(她)說說話。有些母親拒絕,另外一些母親則真會伸出手,輕探寶寶的頭在自己體內最後一刻的觸感。
這最後一哩路並非要產婦萬般用力「擠」出孩子,而是稍微出點力,順勢讓孩子自個兒滑出產道,有點用力又不要太用力,那一點輕捏蜻蜓翅膀——抓著牠又不能弄死牠——的力道,是最適合分娩的。
只那麼一瞬,明亮哭聲就劃過臥室。孩子出生了。
莉芳的丈夫在我的指引下伸手接住寶寶,將寶寶放在她的胸前。那出生未滿十秒的孩子,雙眼還沒完全睜開,就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一餐——吸吮乳頭。
事後莉芳回想起這段經驗,總以「美好」形容。她曾在文章中如此寫道:「我們的孩子即將慶祝兩歲生日,我想不太起來生產所經歷的疼痛,只記得寶寶和我們一起創造的美好經驗。」
對於協助莉芳創造了這樣完美的居家生產經驗,我是愉悅且滿足的。能擁有如此正面的經歷,和她對自身的深刻信任有絕對的關係。
那日,走出莉芳的家門後,我感到步履輕盈、內心平靜。人行道上樹影篩出細碎的光,我就這麼踩著光前進。當然,在我所接生的個案中,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歷程。那是由於小潔和莉芳懷抱著信仰,實踐了她們的信念,成為生產的主人,所以經歷了一趟關於創造生命的奇妙之旅。
這是她們相信的,然後也成為,我們的相信。
【內文試閱1】
擁抱之壹 溫柔順勢之愛
——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實踐著「以產婦和胎兒為主體」的接生方式。
翻開本書,你的心中可能充滿了無數問號。居家生產——不去醫院,在家裡生產?尋求助產師接生——助產師?這是個什麼樣的行業?像古早時候的產婆,帶著簡易的裝備,就上山下海到產婦家接生?放著醫院不去,找個幫手到家裡生孩子,這是在和生命開玩笑嗎?生產不就是應該選擇信任的醫師,定期產檢,最後到醫院生孩子嗎?選擇助產師,難道是走倒退路了嗎?
別急,且聽我娓娓道來。
眾所周知,過去在醫療未普及的年代,接生任務大多由「...
作者序
【序文】
走過這四十年,我看到我媽媽的年代,民國四十至五十年代她生了五胎共六個小孩(其中一胎是雙胞胎),胎胎健康且都是衛生所的助產士來家裡接生,民國八十一年廢除助產士醫院與衛生所編制,所有接生工作都由醫生接手後,產生越來越醫療化的趨勢,介入也越來越多。身為一名助產師,有幸有許多機會見證新生命來到世上,同時讓我看到女人為了尋覓溫柔親善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地點,不畏懼的堅定力量。
懷孕及生產對每一位婦女都具有重大深刻的記憶與意義,如今生產環境改善與助產師人力醞釀之際,女性相信自己的身體,相信自然的本能,選擇期待的生產環境與接生者,把生產的主權留給自己。
其實,我的接生技術很簡單,所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傳道書3:2)」;唯一我確定比一般人厲害的強項,就是「實務操練」,因為,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說真的寶寶何時來到世上,身為助產師的我也不知道啊!
二○一六年慶祝母親節同時,製作了《是天生人,不是人生人》五分鐘紀錄片,獻給敬愛的母親及往生的外婆。時而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對投入助產生命的心聲,曾有產家說對我的感謝:「在生產過程中,充滿力量的引導,看見滿滿的愛,在過程中穿梭流動著……」這也是讓身為助產師的我,一直持續做下去的原動力。
提摩太前書2: 15 :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
以「愛」為出發點,這本書特別強調的兩個概念是「順勢」與「等待」,把何時來到這個世界的決定留給寶寶,溫柔順勢地等待,這是我想傳遞給生產家庭的訊息,讓我們一起把「溫柔順勢之愛」傳遞下去。
【序文】
走過這四十年,我看到我媽媽的年代,民國四十至五十年代她生了五胎共六個小孩(其中一胎是雙胞胎),胎胎健康且都是衛生所的助產士來家裡接生,民國八十一年廢除助產士醫院與衛生所編制,所有接生工作都由醫生接手後,產生越來越醫療化的趨勢,介入也越來越多。身為一名助產師,有幸有許多機會見證新生命來到世上,同時讓我看到女人為了尋覓溫柔親善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地點,不畏懼的堅定力量。
懷孕及生產對每一位婦女都具有重大深刻的記憶與意義,如今生產環境改善與助產師人力醞釀之際,女性相信自己的身體,相信自然的本能,選...
目錄
序文
‧旅程之初‧
擁抱之壹:溫柔順勢之愛
──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實踐著「以產婦和胎兒為主體」的接生方式。
‧母性與勇氣‧
擁抱之貳:滿心相信,必能做成
──懷抱著信仰,實踐了她們的信念,成為生產的主人。
擁抱之參:母親的意志
──夠堅定的母親,才能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度過艱辛的生產旅程。
擁抱之肆:沒有怨懟的等候與愛
──高齡絕非生育的阻礙,亦非居家生產的限制。
擁抱之伍:我也與你同在
──「沒關係,我等妳。我的寶寶也會等妳。」
‧家的力量‧
擁抱之陸:真正的笑容
──講理並非我的份內職責,陪伴,才是我的真正工作。
擁抱之柒:一同經歷生命誕生
──讓年長的孩子共同見證生命的誕生……這就是最真實的生命教育。
擁抱之捌:家人的力量
──家庭所凝聚的向心力,讓孕育生命多了些喜悅,少了些辛苦……
‧生命的抉擇‧
擁抱之玖:學習溫柔等待
──一旦妳開始思考生產這件事,就會發現,妳真的還有許多選擇。
擁抱之拾:寬容理解彼此
──當我們願意用寬容用理解去面對去接受,便會發現,生命也可以很簡單。
擁抱之拾壹:選擇適合自己的旅程
──讓助產師制度與醫療體系相輔相成、相互搭配得宜……
‧助產路上‧
擁抱之拾貳:未知與變數
──睡眠哪裡會比接生孩子重要啊?
擁抱之拾參:助產難為
──助產師得面對著許多未知,並時時在生死交關的當口上討生活……
擁抱之拾肆:生產本無完美
──保持最大的冷靜,穩定產婦家人的心情,為當下的情形做最適當的處理……
擁抱之拾伍:既偉大又渺小的生命
──在造物者的面前,人類多麼渺小,多麼無知……
擁抱之拾陸:不只有生產的那一刻
──我之於產家,有時是助產師,有時是諮商心理師,有時像朋友,有時又似親人。
擁抱之拾柒:充滿成就感的時刻
——每一個產婦的笑容,每一聲初生兒的啼哭,都是我充滿成就感的時刻。
擁抱之拾捌:人生百態盡收眼底
——何不放開心胸,當個觀察者,看看這世界的形形色色,感受它的多樣化和豐富性?
擁抱之拾玖:堅強的後盾
——何其幸運,能擁有如此理解我的親人。
擁抱之貳拾:經驗傳承與公共政策
——能將自身的經驗藉著生產現場傳承下去的我,又是多麼幸運。
序文
‧旅程之初‧
擁抱之壹:溫柔順勢之愛
──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實踐著「以產婦和胎兒為主體」的接生方式。
‧母性與勇氣‧
擁抱之貳:滿心相信,必能做成
──懷抱著信仰,實踐了她們的信念,成為生產的主人。
擁抱之參:母親的意志
──夠堅定的母親,才能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度過艱辛的生產旅程。
擁抱之肆:沒有怨懟的等候與愛
──高齡絕非生育的阻礙,亦非居家生產的限制。
擁抱之伍:我也與你同在
──「沒關係,我等妳。我的寶寶也會等妳。」
‧家的力量‧
擁抱之陸:真正的笑容
──講理並非我的份內職責,陪伴,才是我的真正工作。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