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版稅全數捐贈予「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八仙事件三週年,我們要當一直記住的那個人八個人的八仙,
用他們的「火」後人生,照亮社會不完美的制度暗影
2015年6月27日,臺灣發生史上最重大公安事件,
15名年輕生命離去,484名終生留下火吻痕跡。
本書記錄了8位八仙事件傷友為讓傷疤癒合,勇敢復健的1095天,
在面對社會眼光、家庭與自我的結痂過程中,努力回歸日常。
藉由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更該關注臺灣社會長久以來忽視的問題──
如何喚醒大眾的風險意識、檢視嚴峻的醫療勞動條件與公部門運作的匱乏?
面對燒燙傷患者的「顏面平權」,該怎麼了解他們的需求?
當我們捐出善款,社會的傷痕是否就能得到撫平?
每一個人都不是旁觀者,我們應該讓這起災難不會隨時間消逝在社會的記憶中,
與他們一起結痂,從癒合的傷疤中學習,
才有可能避免未來任何一場潛伏在制度暗影下的公共災難。
作者簡介:
口述
林祺育、陳依欣、張承騏、楊芷凌、詹閎鈞、鄭伃均、簡苑玲、羅雁婷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採訪團隊
特約記者
江佩津、朱麗禎、佐渡守、洪佳如、陳又津、章凱閎、黃奕瀠、劉惠敏
(依首字筆畫排序)
關於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過去追蹤採訪許多具有影響力的議題,製作系列報導,如針對食安風暴所推出的「飲食革命」;為消防人員勞動條件發聲的「守護消防員」;關注臺灣環境保育的「還我山河」;因應臺灣移工與新移民人數漸增,提醒臺灣社會尊重多元文化的「小心歧視」;以及偏鄉教育等議題,多次獲得新聞獎項肯定。
2015年夏天,願景工程希望能多方嘗試報導的各種可能組合與面向,於是邀請聯合報系的青年媒體人與策展人,組成「願景青年工作室」,更加豐富這時代新聞工作的樣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深度導讀──
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
感動推薦──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
外傷急症醫師/傅志遠
阮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宗瑀(小劉醫師)
-----------------
八仙事件對很多人而言只是一個話題,但對傷友來說是改變一生的事故。用無數犧牲換得的經驗應該牢牢記取,不讓這些痛得不能再痛的事故,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我雖僅治療過二十位八仙個案,但每一位都有不同的故事。希望八仙事件所付出的社會代價,能讓政府單位及大眾更重視公共安全、緊急醫療調配、復健醫療困境、整體醫護人力不足等問題,三年過去了,期望我們能更好。──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透過記者的視角,理解傷友經歷的艱難時刻,每道疤痕的背後勾勒的是生存的辛苦軌跡,這些紛竄傷疤的刺骨疼痛,刻畫出臺灣重大公安事件裡難以抹滅的紀錄,盼能喚醒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對公共安全的危機意識,預防將來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方能彰顯傷疤存在的意義。──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八仙事件後,常見到「如果當初不要去現場就沒事了」的評論,反映出過時的災害管理思維。在大眾逐漸淡忘這場公安意外的當下,聽聽這八個人在事件後的奮鬥,想想在現行社會制度下我們可以進行的改變,方不辜負這起事件帶來的慘痛代價。──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八仙事件是「災害不確定性」最顯著的例證,希望大家記得還有四百七十六位和他們一樣的平凡青年,都經歷了這場事件。我們如何看待這場意外、如何看待這些年輕人,將決定未來臺灣發生類似大型群聚活動意外的風險。──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
三年來,陽光基金會與世人都見證了傷友超強的生命力,勇敢接受超越身體極限的各項挑戰,很多人在一年後就帶著傷重返校園和職場,衷心為你們喝采!──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
看完本書,不禁讓人想起兩年多前那一夜。幾乎各種複雜與困難的傷患、各領域專家全都到齊了,沒日沒夜的搶救只為從死神手上多搶下一條命。傷口可以結痂,心靈的陰影能否抹去?帶出的公安與醫療問題是否有解?本書除重現當時的震撼,也令讀者有更多省思。──外傷急症醫師/傅志遠
八仙事件揭露了多少醫療網漏洞?無限上綱的醫療資源使用、看似驚人的治療成績,其實背後是對燒燙傷處理的醫療人力不足,還有漫長的復健與釐清真相、原因分析、公共安全究責的探討。我們不該只是鍵盤RIP,應該直視問題,記取教訓。──阮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宗瑀(小劉醫師)
名人推薦:深度導讀──
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
感動推薦──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
外傷急症醫師/傅志遠
阮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宗瑀(小劉醫師)
-----------------
八仙事件對很多人而言只是一個話題,但對傷友來說是改變一生的事故。用無數犧牲換得的經驗應該牢牢記取,不讓這些痛得不能再痛的事故,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金...
章節試閱
序 為什麼關注八仙事件?
《結痂週記》報導召集人/許伯崧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第二十六屆金曲獎在臺北市小巨蛋熱烈展開。當滅火器樂團以《島嶼天光》一曲奪下年度最佳單曲,小巨蛋瞬間震耳欲聾,全場喧囂歡呼的同時,新聞跑馬燈、手機的快訊推播、臉書社群的貼文,連番的突發推播,打亂了這場盛會的氣氛。
一座城市,本該給予市民歡騰的自由,喜悅的保障。但城市外圍,另一群也正享受音樂與週末夜的人們卻遇上了不同的命運。八點半左右,一聲又一聲鈍重的低頻樂音,揭示了這場悲劇的驟降。以戲水聞名的八仙樂園遭到火劫,火苗突在重低音下狂舞,不明所以的人群只能慌亂逃閃,仍撞上竄燒的火焰,赤裸的青春身軀於是捲入其中。
這個平凡的週末夜晚,卻成臺灣史上最巨公安事件的標記,總計十五名年輕生命離去,四百八十四名身軀終生留下火吻痕跡,只是這歷史鑄痕不該僅存於這些當事人身上,它是臺灣被忽視的公共安全問題,這記憶更具有集體性、在場性與歷史性,應該烙印在這個社會的記憶裡。
八仙事件並非「爆炸」?
在八仙意外登上全國媒體之時,多以「八仙塵爆」做為此事件的報導稱謂,事實上,根據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署(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對粉塵爆炸的定義,以及綜合災害管理學者張賢龢、林金宏組長的看法,以「塵爆」甚或「爆炸」報導八仙事件並不正確。由於爆炸的要素除需熱、氧氣、可燃物、引火後快速傳播,最重要的客觀條件是「密閉空間」,檢視現場影片,事發泳池並非密閉空間,也未有「爆炸」的現象,且在衛福部網站上,亦以粉塵「爆燃」稱之,而非塵爆。故八仙事件不是粉塵爆炸,而是粉塵燃燒所引發的火災意外。
對此,林金宏指出,假如對事件的認識一開始便不正確,將影響後續的討論與對事件的看法,因此願景工程團隊在此專題中,一律使用「八仙事件」代之,希冀以更為嚴謹的觀點展開後續的探討,並提供民眾正確的知識。
八個人的八仙緣起
八仙事件之所以成為新聞議題,其癥結在相關問題未曾被有效處理,於是過去積蓄已久的壓力在此際爆發:如災難應變與管理缺乏科學論述、醫療體系勞動條件的嚴峻等,我們也看到,無論公部門與公眾尚未能適切的均擔風險責任,並對風險社會有完整的認識,甚至消防教育是否與時俱進,過去的教育方向是否需調校、整體的回顧與反省等問題均待解。
此外,面對燒燙傷患者,公眾該如何了解他們的需求?是譴責受害者,亦或是更向前踏出一步思考顏面平權?還是,在我們捐出金額不一的善款之後,社會的傷痕就得到撫平,裂痕得以結痂、癒合,或是可以計畫性的避免任何一場潛伏在各式制度暗影下的公共災難?
願景工程做為新聞媒體的一員,對災難性新聞的潮起潮落了然於心。一起大規模的悲劇自有它的生命周期,當事件爆發後,大量資訊湧入,公眾也在短期間內接收巨量的災難訊息,每一則最新進度的報導都成為熱門新聞,當新聞熱度退去,以極稀微的浮光掠影成為新聞網站與報紙上不起眼的報導時,事件本身便逐漸被其他熱門議題稀釋。一些人會記得,一些人會遺忘。
希望我們是記住的那個人
「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一群人的死亡則是數據。」
八仙事件後,傷亡數據不斷傳出,災難規模之劇,使許多受傷逝去的生命濃縮為一個在螢幕上跳動的數字,年齡、燒燙傷程度等化為百分比,但陌生的生命底下蘊含各式歧異的人生經驗,這些數字對大眾而言是訊息,對傷者/逝者是刻骨銘心的人生。
鑑於拉長報導時間的嘗試,我們將報導的關懷核心聚焦在傷者回歸社區後所面對的生活情境,復健遭遇的苦痛、傷後日常的挑戰,以及傷後人生規劃的重新來過。冀望藉由持續的報導實踐蓄積關注的能量,以人的故事回溯制度的暗角,面對制度上的缺漏,我們也邀請各領域學者與專家提供務實建言,做為政策與制度性改革的論述依據。
在初期案例蒐集時,團隊成員便對受訪者的組成進行討論,辯證主題聚焦在年齡、居住所在地以及性別、職業的歧異性,除形塑個體的差異性,也進一步成為復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客觀條件,因此工作團隊希望能夠適切處理這些不同的向度。儘管如此,仍無可避免的使受訪者過度集中在北部地區,這一點,我們希望未來有其他縣市的傷友可以不吝指教,提供不同的復健生命經驗。
照亮不完美的制度暗影
《結痂週記》以八名特約記者追蹤八名八仙事件傷友的方式進行報導,採訪時程為半年,半年期間,八名特約記者每週報導八名受訪者回歸社區後的復健生活。藉由人的故事,呈現日常與社會制度碰撞後產生的各式衝突;不僅是以人為本的生命故事,更是在社會體制與文化底下的人本敘事。
我們相信,以人為本,就是以社會真實為本,《結痂週記》是社會制度缺陷下的公安故事,八名受訪者則讓我們重新照亮不完美的制度暗影。
每一次的會面與採訪,都是一種對他人生命的「介入」,我們希望這樣的介入所擁有的合理性,是社會對此事件的重新反省,這樣的「侵入」才具有引起社會對風險意識認識的正當性。我們以介入的旁觀者做為報導文本的要求,使《結痂週記》的口述歷史成為一起公共事件,而非僅個人生命的窺見。
本書邀請八仙事件臺大醫院聯繫人黃佳琦社工師,寫下自身面對大批燒燙傷患者的實務經驗,她也為報導團隊的專業顧問,提供專業建議;前消防署災難應變組組長林金宏協助消防科學的專業見解;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為我們撰述災難應變與管理的專業見解;負責多位八仙傷友的物理治療師陳淵琪,特此感謝。
他們的生命經驗,也是我們的人生
《結痂週記》為期半年的採訪報導,橫跨二○一六上半年,無論對報導者及受訪的傷友都是艱鉅挑戰,我們並不擔心報導的貧乏與日復一日的單調,因為這就是復健生活的日常,也是日常的必然;這是他們的生命經驗,也是我們的人生。
最後,特此感謝這八位願意接受採訪的傷友,謝謝你們願意從平靜生活中再一次站出來,因為你們的挺身而出,才有《結痂週記》;也感謝關注本議題的朋友,因為你們的關注,我們的工作才有意義。謝謝。
我想撕掉負面標籤──簡苑玲(採訪/黃奕瀠)
簡苑玲有張漂亮臉蛋,這也是她在網路上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因籌備《結痂週記》,透過人脈牽線,我們早早在網路上打了照面,其大頭貼之美麗、話語的簡潔明亮,讓我錯以為她只是位熱心社工或志工,對八仙事件傷患的遭遇忿忿不平,於是相挺。直到確定由我追蹤、採訪簡苑玲,才赫然發現她就是那近五百名傷患中的其中一人──燒燙傷面積達七十五%,已從鬼門關走一趟回來的見證者。
我必須承認,其實自己並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態度、語言,來面對一個身心都受傷的人,並號稱「陪伴」他們走過這半年,書寫他們半年。
簡苑玲有十分堅強的意志,我確實被她離開加護病房後,撐著虛弱身體,透過兩根手指敲打鍵盤,寫下一則又一則文長又真誠的傷後日記所打動;她甚至不吝於展示被火烙印、紅腫不成形的身體,讓復健這事成為搞笑的趣味;她還寫下四千字長文,向不了解他們的世人細訴那晚的情況;她不認命,也不認輸。我疑惑,如此明亮無懼的女孩,多任何一點文字詮釋或談論彷彿都是種僭越,任何一段文字想要解釋她都是種高攀。我沒有自信比他們勇敢,能理解他們的痛苦。
聖誕節過後,我們與簡苑玲相約見面,即使因為治療而水腫,還有必須大量吃蛋白質而增胖,她看來沒什麼不一樣。「我很幸運,沒有傷到臉,也沒有截肢。」她拉起襯衫袖口,「如果沒看到壓力衣,外表看起來跟一般人沒什麼不一樣。」
但還是不一樣。我們擠湊在火鍋前,厚外套掛在椅子上,簡苑玲穿著一件單薄的黃襯衫走進來,為了接一通電話在外頭站了好久。
「她不會冷?」我們好奇。
「她的神經燒壞了。」陪簡苑玲赴會的大姐淡淡解釋,她三妹失去了外在的知覺,只剩下痛覺。
人們往往會同情、可憐這樣的「殘障者」,試著想幫助他們,反而帶給當事人痛苦,「他們不知道,只要一碰我,我就會很痛。」簡苑玲語氣跟網路上一樣簡單明快:「我不想要同情,也不要聽到加油。如果不知道怎麼面對我們,就什麼都不要做。」
簡苑玲意志堅強,斷然拒絕他人不同的眼光與對待。走出餐廳,準備過馬路,性急的我走在最前方引路,簡苑玲一跛一跛快速跟上,她復健中的膝蓋呈現彎曲狀,無法直起,快走顯得吃力,但她不管,急急往前,不想落後。大姐小跑步跟上,沒有阻止也沒有說話。
「妳不痛嗎?」我差點伸出手扶她。
「我痛,現在我的腳後方就在神經抽痛。」因為長神經或其他原因,簡苑玲的身體各處時常傳來痛楚,她意識到,面對它,也承認它。
但再怎麼痛她都不想落後,只能前進。
我的傷口等待復原
「人們總說時間會治癒一切,但我的傷口還沒復原。」簡苑玲於二○一六年一月二日,在FB上分享了英國歌手愛黛兒(Adele)的歌曲〈Hello〉,藉著音樂輕輕表述自己的心情。
就讀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的簡苑玲沒有想到,二○一五年夏天,在課業與打工的繁瑣生活中難得的一次玩樂放縱,換來的是嚴重的火吻。
那個晚上,她與數次邀約的朋友們同行,到八仙樂園過週末。夜越來越深,原本打著水上排球的大夥兒來到表演舞臺區看熱鬧,其中一名女同學遇到搭訕,幾個朋友為了協助她擺脫糾纏,直往舞臺前方去,約在第三、四排的位置時,甩開了麻煩。
「啊,終於。」穿著短褲和比基尼上衣簡苑玲鬆了口氣。
正想爬出舞池,盥洗一番,卻突感到身體發熱、疼痛,眼前除了黃暈,什麼都看不到。她愣了一會兒,以為是製作單位在噴射火焰的特效,此時,尖叫聲四起,她才明白身處火海之中。「為什麼有火?」腦子冒出問題的同時,她也跟著急急逃離現場。擁擠人群中,她摔了一跤,「我要爬起來,不爬起來我就死在這裡了。」她在心裡大聲叫自己站起來。
努力站起來後,她拚命往坡上跑,一心要衝到泳池。幼時曾被熱水燙傷,「沖脫泡蓋送」的口訣烙印在心,直覺就是要沖水。她一路跑,喊著;「我需要水,請問有人有水嗎?拜託!」原本穿著的夾腳拖已經不見,光腳奔跑的她,只覺雙腳皮開肉綻,卻不能停止,「我需要水。」
經過沖水區時,她詢問對方能否給些水,「我也燒傷了。」
簡苑玲不好意思和她爭奪微薄的水,繼續往前跑,轉往舞池後方、原本打水上排球的水區。「我燒傷了,我需要水,我要跳下去,可是我不會游泳,可以給我泳圈嗎?拜託!」她對著泳池裡玩水的人大喊,那些人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覺得有趣,大笑出聲。簡苑玲十分委屈。她又痛、又熱、手腳像要裂開一般,渴求水來降溫,卻無人搭理,只好哭喊:「拜託,舞臺起火了,真的!」這時候大家才反應過來,叫她跳下去,他們會接住她。
簡苑玲跳下去後,立刻有人拿泳圈過來,將她往淺水區挪動。儘管水舒緩了她的灼熱感,但髒水也刺痛她的傷口,疼痛不已。一旁未受傷的男生看到了,立刻將她抱到泳池旁、放在泳圈裡。
「能不能再讓我泡一下水?」她仍需要水,一旁有人立刻阻止:「不要再下去了,水很髒會感染。」
她只能等,等著救護車到,等著有人治療她的傷口,等著一切回到原本的樣子。
序 為什麼關注八仙事件?
《結痂週記》報導召集人/許伯崧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第二十六屆金曲獎在臺北市小巨蛋熱烈展開。當滅火器樂團以《島嶼天光》一曲奪下年度最佳單曲,小巨蛋瞬間震耳欲聾,全場喧囂歡呼的同時,新聞跑馬燈、手機的快訊推播、臉書社群的貼文,連番的突發推播,打亂了這場盛會的氣氛。
一座城市,本該給予市民歡騰的自由,喜悅的保障。但城市外圍,另一群也正享受音樂與週末夜的人們卻遇上了不同的命運。八點半左右,一聲又一聲鈍重的低頻樂音,揭示了這場悲劇的驟降。以戲水聞名的八仙樂園遭到火劫,火苗突...
目錄
感動推薦
序 為什麼關注八仙事件?
【專家導讀】
向一群勇者致敬(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柔軟他們的疤痕,堅強了我的心(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焚焰下的真實、善意與美麗(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從八仙事件思考社會可以進行的改變──業者、民眾與公部門的災害應變意識(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平凡的勇者──八仙事件的災害不對稱性(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
【結痂週記】
我想撕掉負面標籤──簡苑玲
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戰爭──楊芷凌
面對恐懼,畫畫給我力量--羅雁婷
受傷,才知道家人的愛──陳依欣
重返日常的可能──鄭伃均
不會更糟,就有機會變好──林祺育
手燒傷仍要拚,我要當廚師──張承騏
「幸運」少年──詹閎鈞
後記 他們不堅強,但也不脆弱
附錄 結痂的過程,他們的身影
感動推薦
序 為什麼關注八仙事件?
【專家導讀】
向一群勇者致敬(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柔軟他們的疤痕,堅強了我的心(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焚焰下的真實、善意與美麗(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從八仙事件思考社會可以進行的改變──業者、民眾與公部門的災害應變意識(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平凡的勇者──八仙事件的災害不對稱性(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
【結痂週記】
我想撕掉負面標籤──簡苑玲
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戰爭──楊芷凌
面對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