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將在本書認識小行星獵人橫跨全球的工作,也會了解到探尋小行星的重要性。
最後更會證明,即便是這種令人難以想像的災害,其實都能事先防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成功高中地球科學老師謝莉芬──專業推薦
★《衛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好評推薦
★超人氣TED相關演講影片總點閱破百萬次
只要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就可能影響地球存亡……
每到夜幕低垂,許多天文學家開始一天的工作,
他們不斷探索天空,首要任務就是確認是否有小行星朝地球飛來,
今日,我們不只可以靠科技找出這些天體,
更能夠防範這種天災降臨。
天文學家凱莉•紐金特是一名小行星獵人,她與同事們的工作,是探尋太陽系中的小行星,並繪製出地球周邊的宇宙地圖。在面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時,人類有科學實證和科技力量,不需要坐以待斃。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知道是否有小行星朝我們而來,所以每晚都有許多天文學家不斷探索天空。
本書將帶領讀者了解過去小行星衝撞地球的事件,如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還有與地球相同大小的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事件;車里雅賓斯克小行星奇襲俄羅斯如何震驚世界;以及安妮‧霍奇斯太太不幸被隕石擊中的奇遇。
讀者將在本書認識小行星獵人橫跨全球的工作,也會了解到探尋小行星的重要性。最後更會證明,即便是這種令人難以想像的災害,其實都能事先防範。
TED Books系列
TED Books是介紹重要觀念的輕快閱讀系列,由TED團隊策劃製作,找專精領域又善於說故事的講者與作者,規劃出涵蓋多元領域的一系列TED Books。每本書的篇幅短到可以一口氣讀完,但是也長到足以深度解說一個主題,主題非常廣,從建築、商業、太空旅行、到愛情,包羅萬象,是任何有好奇心、愛廣泛學習的人的完美選擇。在TED.com上,每一本書都有搭配的相關TED Talk演講,接續演講未盡之處。十八分鐘的演講或播下種子、或激發想像,許多演講都開啟了想要知道得更深、想學得更多的渴望,需要更完整的故事。TED Books輕快閱讀系列正滿足了這個需求。
作者簡介:
凱莉.紐金特(Carrie Nugent)
凱莉.紐金特博士是一名小行星獵人,目前在加州理工學院的紅外影像處理分析中心(Infrared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Center)與一個小團隊合作,專門從事探索與研究小行星的工作。紐金特博士於2013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在2016成為TED Fellows計畫的一員。她專精於熱力學模型的建構,運用宇宙紅外線望遠鏡近地天體廣域紅外線探測器所蒐集的觀測資料,增進人類對於小行星表面的理解,小行星8801便是為了紀念她的貢獻而命名。在紐金特博士閒暇時,她就會去製播並主持Spacepod (listentospacepod. Com)的節目,在這個每週都有的播客節目中,她會邀請天文學家、行星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坐下來喝一杯,並跟大家聊聊他們所知的宇宙。
譯者簡介:
金瑄桓
澎湖人,一九九二年生,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至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交換,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曾任台中及澎湖多校英文教師、二○一六年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及遊戲橘子集團外案譯者。創立Facebook粉專「強尼金口譯教學日記」,盼能藉此推廣翻譯專業性、讓更多人體會譯者的甘苦並感受語言之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謝莉芬|成功高中地球科學老師
好評推薦
呂冠緯|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林之晨|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洪 蘭|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翁啟惠|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許毓仁|TED×Taipei創辦人
張輝誠|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童子賢|和碩科技董事長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按姓氏筆劃排序)
曾經有人問過我,如何達到個人的卓越(Excellence),我的淺見是:多元接觸(Exposure)、廣泛探索 (Exploration)、自我期許 (Expectation)、紮實執行 (Execution)與經驗累積 (Experience)。台灣社會或者華人文化較缺乏接觸與探索的階段,而TED或TED Talks所提供的內容正是閱讀這個世界的楔子。然而,淺碟式學習效果有限,一知半解往往比不知還可怕,而TED Books正好彌補缺少的這塊,讓我們對有興趣的議題可以挖掘得更深。何不看看幾部TED Books的演講影片,你很快就會知道,該買哪幾本!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呂冠緯
三十多年前,TED 的開始,透過大型實體活動講故事,講值得擴散、能帶給眾人啟發的故事。寬頻連線與智慧手機普及後,TED又登上網路影音與 App,跨越國界,啟發了遍佈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觀眾。而後,TED又增加了 TEDx,所謂獨立舉辦的TED論壇,讓更多有故事的人可以登上舞台,提供全世界他們的好故事。現在,很高興,三十年後,TED的故事又化身為書籍,要用文字的力量,讓更多好故事,啟發更多讀書人。
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林之晨
TED的水準高,有口碑,現在它把演講的主題寫成三萬字左右,又印成大小正好可以放在口袋中的小冊子,適合在旅行中閱讀,真是一個好主意(只怕讀者會讀到忘記下火車)。這次天下雜誌拿到它的獨家代理權,台灣的讀者有福了,在資訊爆炸的二十一世紀,每個人時間都不夠用,我們需要快速的吸取重要訊息,而這一套書正好提供了這個需求,這些書的內容簡單扼要,沒有贅字廢話,看完好像去赴了一場盛宴,心靈得到滿足又沒有吃的肥腸滿腦的不舒適。
「閱讀豐富人生」,透過文字的傳承、閱讀的能力,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遠,我期待每個月的新書出來。
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洪蘭
在每一場 TED十八分鐘演講結束後,我常常在想,要怎麼延續這些十八分鐘背後的力量?
TED Talks 希望帶給大家的,不是稍縱即逝的感動,而是希望這些故事背後擴散出去的漣漪,可以鼓勵大家化成行動,發揮它原本就該具備的影響力,讓世界可以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前進,這就是 TED 「好點子值得被分享」的初衷。
我們用眼睛看世界,用閱讀觀照自己。如果 TED演講,是在心中種下一個讓好想法萌芽的種子,或是激發想像的小石頭。那 TED Books 系列叢書,就是接續演講的未竟之處,帶領大家沿著這些智慧軌跡,探索與思想的深度旅程。內容包羅:人權、太空、知識、科學、心靈、智慧等萬象領域。知智無垠,但在追求過程中的樂趣也同樣無窮。
資訊紛至沓來的移動時代,我們的心需要安穩寧靜的時刻。閱讀 TED Books,體會智慧在動靜之間的生猛、敦厚及平衡。期待各位翻開書扉的同時,也踏上屬於自己的蛻變旅程。
TEDxTaipei 創辦人 、TED 亞洲大使 許毓仁
在我觀察,TED演講最驚人之處,在於三點:一是善用網路新媒介,將主題式的、專業性的內容,轉為演講形式,化為影像,在網路上原先充斥著娛樂為主的影像世界,將專業知識內容勇敢投入其間,並巧妙設計出一場演講十八分鐘符合閱聽者最佳專注時間的規範,同時讓現場演講的效力隨著網路的延伸而無遠弗屆,產生驚人效益,不少影片的影響力遠遠超乎常人想像。
二是TED演講讓當代壁壘分明,甚至深院高戶的學術研究,或是各行各業傑出人士的多年經驗、獨到見解,可以透過簡短、扼要、明白的演講方式傳達給普羅大眾。換言之,TED演講讓專業知識真正的和大眾對話,真正做到最大的知識普及化;同時又打開各專業的小領域,讓各種專業知識進入溝通與相互了解。――在這個意義上,TED演講做了最驚人的通識教育成果。
三是TED演講,採取的策略之一,向全世界開放授權,只要向總會申請,符合總會規範和要求,就能自行辦理TED演講。所以一方面能引起風潮之外,另一方面也產生舉辦方的相互良性競爭,光是臺灣就有好幾個不同單位舉辦各種TED演講,而且舉辦方根本不需過度考慮場地如何,也不怕參與人數的多寡如何,因為真正的影響力實施,其實是來自網路的傳播與影響力,而成敗好壞的真正關鍵,更來自於講者的內容。
當然,短短十八分鐘演講,彷彿是深入知識寶庫前的店招或預告片,常讓人意猶未盡,該如何補足這種缺憾呢?TED系列書成了最好的入門導引書,我相信只要一本一本讀去,必定可以深入各式各樣寶庫。
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張輝誠
十八分鐘太短,偏偏世界又太複雜,TED Books是一個不多不少的折衷方案。
從火星旅行、數學應用、認識恐怖分子、邊緣族群家庭,直到海洋食物的未來,我們都在網路上,看過上百支TED Talks影片,有些甚至被我們加入YouTube的書籤珍藏。
像是一道任意門,TED Talks開啓了我們對陌生議題的認識。至於門後幽深廣闊的世界,TED Books則像一本生動導覽,指出我們還未經歷的路徑。
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知識是聰明人的娛樂,而真正的知識分子不孤高自賞,也絕不狐群狗黨。TED 先用十八分鐘,帶著表演性質的演講格式降低大眾跨入廣袤知識領域的門檻,再透過 TED Books 更進一步地讓講演者跟讀者用適合深度思辨的文字來對話。TED 不斷在尋找更好、更吸引人也更適合當代傳播環境的社會溝通與共學方式,並予以規模化,這是我非常佩服,也持續在努力的方向。非常高興見到 TED Books 系列在台灣出版,希望很快泛科學也能做到。
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鄭國威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謝莉芬|成功高中地球科學老師
好評推薦
呂冠緯|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林之晨|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洪 蘭|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翁啟惠|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許毓仁|TED×Taipei創辦人
張輝誠|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童子賢|和碩科技董事長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按姓氏筆劃排序)
曾經有人問過我,如何達到個人的卓越(Excellence),我的淺見是...
章節試閱
第1章 無邊無際
▍小行星等同毀滅?
但對許多人而言,小行星是毀滅的代名詞。小行星殞落地球,使人聯想到恐龍的絕跡,或是電影場景中毀壞的建築物和車輛,然而如此巨大的小行星衝擊其實是相當罕見的。事實上,我們可以事先準備以降低小行星破壞地球的可能性。
為小行星衝擊預做準備,就像是人們會事先防範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小行星的存在似乎體現我們無法控制宇宙,就如同在文學、藝術、和流行文化,它們都是上帝之作,這樣的宇宙現象凸顯出人類的無能。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身為萬物之靈,我們可以透過科學發展和高超技術,來探討這樣的議題。首先,從繪製出地球周邊的小行星開始著手。
感謝多年來小行星獵人們的努力,我們幾乎已經發現所有最巨大且有危險性的星體。在2011年末,我們已經發現超過90%、直徑大於1 公里,遍布在地球周圍的小行星,也就是那些能造成巨大毀壞的星體。由於搜索在2011 年持續進行,因此發現的比例已經愈來愈高。
持續探索太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只想找到直徑大於1 公里的小行星,稍小(其實仍然很大)的小行星也是我們的搜索目標。小行星獵人們正忙於著手第二個目標:搜尋出90%直徑大於140 公尺又同時鄰近地球的小行星,這些星體足以重創中型城市。但截至目前為止,僅僅掌握了30%的資料。
身為地球上唯一能夠使用微積分和製作望遠鏡的物種,搜尋小行星是我們的責任。可憐的恐龍們沒能存活下來,但我們卻可以。如果我們能夠及早獲知危險小行星的警訊,我們就能將它推離原本的軌道。不同於地震、颶風、或是火山噴發等天災,小行星衝擊是一種能精準預測,並且有足夠的時間完全預防的自然災害。
如你所知,搜索小行星是件需要團隊合作和耐心的複雜任務。小行星獵人們總在偏遠山區度過漫漫長夜,只有臭鼬和貓頭鷹與之相伴。我們運用一個環繞地球運行的機器人望遠鏡,每十一秒就描繪一次太空的樣貌,將資料傳送至稱為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的中央資料庫。這些資料都會在華盛頓特區一棟不起眼的建築裡作業, 這裡就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的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Planetary Defense Coordination Office),在這裡雖然仍會看見美國政府的官營色彩,但進行的卻是未來感十足的工作,保衛地球免於小行星撞擊。
第2章 撞擊地球
▍滅絕恐龍的巨大星體
但並非所有小行星都由岩石組成,有小部分的小行星以鎳和鐵為主要成分。正如你所想,金屬成分的小行星絕對會帶來更大的衝擊。
大約五萬年前,一顆由鎳與鐵組成的小行星撞擊了現在亞利桑那州的所在地。雖然當時該地區並沒有人居住,所以無人目睹,但若能遠遠看到,想必非常壯觀。事實上,五萬年後的今天,它所留下的隕石坑, 寬約為1.2 公里(0.7 英里)、深約為0.2 公里(0.1 英里),仍令人嘆為觀止。
這顆小行星本身所留下的坑洞直徑約為45公尺(150 英呎),大約只有車里雅賓斯克的兩倍長,但是因為這顆隕石是由金屬組成(而且可能以較大的角度進入大氣層),所以造成更大規模的破壞。即便到了今日,仍可以從巨大隕石坑中的岩石裂痕,看出當時的爆炸力量之大。
就小行星來說,在車里雅賓斯克市與亞利桑那州上空爆炸的兩顆星體都算是非常小,事實上,它們幾乎比所有已知的小行星都還要小。當小行星愈大,它們的數量也愈少,也就是說,隨著體積愈大,小行星擊中地球的可能性也愈低。
雖然每幾百年就會有幾顆車里雅賓斯克隕石大小的星體墜入地球,但真的要很久很久才會有一顆大型的星體接近地球。
最著名的例子當然就是在6550 萬年前滅絕恐龍的小行星。這顆星體可能是小行星,也可能是一顆彗星,直徑約有10 公里這麼長,可能很難想像直徑10 公里的隕石究竟有多大。以下是我個人模擬當時情況的一些技巧:10 公里約為33000 英尺,大約就是一般客機的巡航高度。所以下次坐飛機的時候,選一個靠窗的座位,想像地面上有顆巨大的石頭,機翼的末端剛好與巨石的上緣平行,這顆巨石實在太寬大,飛機需要一分鐘的時間才能飛越。最可怕的是,巨石當時衝擊地球的速度可能比飛機飛行的速度還要快上60 倍。
當時隕石所帶來的衝擊完全無法想像,科學家們試著用電腦模擬重建毀滅的過程,想進一步了解導致75%以上物種滅絕的前因後果,但由於整起事件發生的時間過早,大部分的證據都已不復存在。事實上,一直到1980 年,路易斯.阿爾瓦雷茨(Luis Alvarez)及沃爾特.阿爾瓦雷茨(Walter Alvarez)這對科學家父子檔才為人類揭開這段歷史,儘管經過了數千萬年,有兩個線索依舊存在,讓他們得以找出其中端倪:一是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附近的一個巨大隕石坑,二是遍布全球的一層含銥(Iridium)沉積物。銥元素在地球上相當少見,但在隕石中普遍存在,這讓這起隕石撞地球的事件有跡可循。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出版《小行星獵人》)
第1章 無邊無際
▍小行星等同毀滅?
但對許多人而言,小行星是毀滅的代名詞。小行星殞落地球,使人聯想到恐龍的絕跡,或是電影場景中毀壞的建築物和車輛,然而如此巨大的小行星衝擊其實是相當罕見的。事實上,我們可以事先準備以降低小行星破壞地球的可能性。
為小行星衝擊預做準備,就像是人們會事先防範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小行星的存在似乎體現我們無法控制宇宙,就如同在文學、藝術、和流行文化,它們都是上帝之作,這樣的宇宙現象凸顯出人類的無能。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身為萬物之靈,我們可以透過科學發展和高超技術,來探討這...
目錄
第一章 無邊無際
第二章 撞擊地球
第三章 獵星守則
第四章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第五章 陸地追星
第六章 我最喜愛的望遠鏡
第七章 玩笑成份
第八章 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
後記
致謝
作者介紹
註解
第一章 無邊無際
第二章 撞擊地球
第三章 獵星守則
第四章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第五章 陸地追星
第六章 我最喜愛的望遠鏡
第七章 玩笑成份
第八章 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
後記
致謝
作者介紹
註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