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寺院和其他佛教寺院不同之處為何?
★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築美學和人文特徵為何?
透過本書介紹,帶領你體驗藏傳佛教寺院的文化歷史與建築美。
寺院,又被稱為伽藍、蘭若、精舍、叢林、寶剎,它是蘊含深厚文化、歷史、哲學內容,具有獨特光彩與魅力的一種重要建築形式和意義象徵。
藏傳佛寺由於地理上的因素、建寺時的政治背景、信奉教派的不同,每間佛寺因而呈現出巨大的差異。
本書從表現特徵、歷史發展和類型分門別類介紹藏地佛教寺院的整體面貌,並分別對藏傳佛教不同宗派的代表性寺院──桑耶寺、噶瑪寺、楚布寺、薩迦寺、敏竹林寺、甘丹寺等進行解說,說明這些寺院在文化上、建築上、功能上的個性展現,進而形成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壯麗藏傳佛教寺院畫卷。
作者簡介:
何杰峰
藏學博士,史學博士後,現為西北政法大學民族宗教研究院研究人員。已出版個人專著一部,曾於《民族教育研究》、《宗教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章節試閱
【藏傳佛教寺院概覽】
寺院,又被稱為伽藍、蘭若、精舍、叢林、寶剎,它是蘊含深厚文化、歷史、哲學內容,具有獨特光彩與魅力的一種重要建築形式和意義象徵,通常是指供奉佛像、存入佛經、舉行佛事活動、供僧眾們生活起居等具有多種綜合功能的佛教建築群。由於佛教在世界各地的流傳,佛教寺院作為佛教傳播的重要載體在不同地區的文化圈(主要是指南亞文化圈、中原文化圈、藏文化圈)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寺院布局、結構、組織模式,成為佛教地方化、民族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佛教思想內涵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藏傳佛教的寺院是佛教在藏民族的世襲地―雪域高原這一獨特環境下孕育形成的,是佛教在這一地區傳播生長的重要外在形式之一,它有著諸多自我個性和特徵。
一、藏傳佛教寺院的內涵
藏傳佛教寺院是區別與南亞佛教寺院、漢傳佛教寺院的佛教寺院三大類型之一。它發端於藏民族的歷史深處,蘊藉了古代雪域佛教的內涵,凝聚著藏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心情意識和審美觀念,包容人與自然、歷史與文化、宗教與傳說的文化載體,是藏傳佛教文化圈的主要內容和表現。因此,藏傳佛教寺院可以說是承載藏傳佛教教理思想、包涵藏族文化個性的結合體。
具體從分布來說,藏傳佛教寺院是以最早的藏傳佛教佛堂(大昭寺、小昭寺)、佛寺(桑耶寺)所在地的拉薩河穀為中心不斷向外擴展,最終延伸至整個藏區內外,並且呈現出次第分布、交通沿線分布及不同教派寺院交錯分布的格局。從現在的行政區劃來看,藏傳佛教寺院主要包括西藏地區的藏傳佛教文化中心傳統寺院,甘肅、青海、內蒙古、四川、雲南等地區的藏傳佛教文化次中心傳統寺院,中原地區、印度錫金、拉達克地區、尼泊爾、不丹、俄羅斯的布利亞特、伊爾庫茨克、圖瓦等傳統週邊地區藏傳佛教寺院,以及當代西方國家新建的藏傳佛教寺院。
這些寺院的共性就是都以傳承藏傳佛教的教派教理為使命,以傳播藏傳佛教思想文化為內容,並由此在藏傳佛教寺院建築上體現出以「三界」層次作為布局,配上悠久獨特的地方風情和民俗特色,把佛教的宇宙觀呈現出來的自有獨特風格。具體來說,其主要表現在含有豐富佛教哲理及對密乘豐富情感具體展現的特有寺院樣式和寺院結構上。
藏傳佛教寺院的特有樣式主要是指其金頂(採取梁架式結構,簷四周飾有斗拱,內部立柱支承長額,其上構成梁架,用橫樑柱托檁,構成金頂的坡度;並有各種鎏金飾物,如寶塔、倒鐘、寶輪、金盤、金鹿、覆蓮、金幢經幡、套獸等)、 門窗(多為長方形,較內地門窗用材小,窗上設小窗戶為可開啟部分,門窗靠外牆處都塗成上小下大的梯形黑框,突出牆面。考究的住宅和寺院常在土上摻加黑煙、清油和酥油等磨光,使門窗框增加光澤。門窗上的端簷口,有多層小椽逐層挑出,承托小簷口,上為石板或阿噶土面層,有防水及保護牆面、遮陽的作用,也有很好的裝飾效果,門框刻有細緻的連續幾何圖案或卷草、彩畫等)、樑柱(梁上常施彩畫,梁頭、雀替則多用高肉木雕或鏤空木雕花飾,塗重彩,色彩豔麗、渾厚,與室內木柱等連成整體,有一定的藝術效果。柱為木柱,一般無柱礎,呈正方形、圓形、八角形以及「亞」字形。寺院和居民中經堂的柱頭、柱身常裝飾著各種花飾雕鏤或彩畫,主要圖案有覆蓮、仰蓮、卷草、雲紋、火焰及寶輪等等,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彩畫(一類多用於內裝修木部,如額枋、柱頭、柱身、雀替、椽頭、椽枋以及門窗櫺和經堂、佛殿、主居室、會客室等天棚線腳等;一類用於壁畫,講究者常常採用瀝粉貼金,位置多見於殿內或靈堂內,以及天井院落兩側或殿前回廊的壁上。常見圖案有釋迦牟尼佛和黃教始祖宗喀巴傳記、故事畫,歷代藏王、大師的肖像,四大天王、十八羅漢以及禮佛圖等;圖案如:西蕃蓮、梵文、寶相花、石榴花和八吉祥等)等寺院建築部位體現出的匠心設計和獨特韻意。
藏傳佛教寺院的獨具寺院結構主要是指其空筒式的寺院單體建築(因藏傳佛教寺廟的大殿內貢奉佛像高大,但進深很小,故內部呈空筒式,在空筒四周又修有層數不等的圍廊。各層圍廊間,有樓梯相通,可以逐層上達。牆面上修有許多假窗,並加上許多橫向裝飾)和擴散式的寺院建築布局(這主要是指藏傳佛教寺院在建築群體上沒有中軸線,沒有對稱的房屋布局,也沒有層層重疊的四合院。主體建築為佛殿和紮倉,居於寺內的重要位置。其他建築,如活佛住處、喇嘛們住處、印經院、講經院、講經壇、塔等,則圍繞殿和紮倉布列,外面以厚牆環繞,剖面呈梯形)上。
這些寺院在文化上(藏傳佛教式的)、建築上(受到尼泊爾和印度犍陀羅、波斯、漢式等文化影響,結合藏民族圖騰和苯教文化發展而成)、功能上(是適合高原環境的)的個性展現,構成了一幅駐於雪域高原,連綿於漢地、蒙古、不丹、尼泊爾等地,延伸至世界各地的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壯麗藏傳佛教寺院畫卷。
【藏傳佛教寺院概覽】
寺院,又被稱為伽藍、蘭若、精舍、叢林、寶剎,它是蘊含深厚文化、歷史、哲學內容,具有獨特光彩與魅力的一種重要建築形式和意義象徵,通常是指供奉佛像、存入佛經、舉行佛事活動、供僧眾們生活起居等具有多種綜合功能的佛教建築群。由於佛教在世界各地的流傳,佛教寺院作為佛教傳播的重要載體在不同地區的文化圈(主要是指南亞文化圈、中原文化圈、藏文化圈)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寺院布局、結構、組織模式,成為佛教地方化、民族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佛教思想內涵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藏傳佛教的寺院是佛教在藏民族...
目錄
藏傳佛教寺院概覽
一、藏傳佛教寺院的內涵
二、藏傳佛教寺院的歷史發展
三、藏傳佛教寺院的類型
「藏寺之始」:
藏傳佛教宗派並存的名寺―桑耶寺
一、桑耶寺的歷史沿革
二、桑耶寺的建築布局
三、桑耶寺的壁畫和石刻
四、桑耶寺的法事活動
「世轉法輪」: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上院―噶瑪寺
一、噶瑪寺的歷史沿革
二、噶瑪寺的建築布局
三、噶瑪寺的高僧及活佛系統
四、噶瑪寺的遺跡與文物
五、噶瑪寺周邊的民俗
「世轉法輪」: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下院―楚布寺
一、楚布寺的歷史演革
二、楚布寺建築布局
三、楚布寺的聖物、聖跡
四、楚布寺的法事活動
五、楚布寺的甲瑞居楚樂
「寺內敦煌」:
藏傳佛教薩迦派祖寺―薩迦寺
一、薩迦寺的歷史沿革
二、薩迦寺的建築布局
三、薩迦寺的壁畫藝術
四、薩迦寺組織機構及法事活動
五、薩迦寺的文物
六、薩迦寺的傳承與高僧
覺囊法脈:
覺囊派重要寺院―中壤塘寺
一、中壤塘寺的歷史沿革
二、中壤塘寺的建築布局
三、中壤塘寺的活佛傳承
四、中壤塘寺的寺院組織和教育制度
五、中壤塘寺的節日與神舞
「南藏」聖地:
藏傳佛教寧瑪派名寺―敏竹林寺
一、敏珠林寺的歷史沿革
二、敏珠林寺的建築布局
三、敏珠林寺的藏香
四、敏珠林寺的傳承與護法神
「法耀衛藏」:
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庭―甘丹寺
一、甘丹寺的曆名沿革
二、甘丹寺的建築布局
三、甘丹寺的寺院組織與法會
四、歷史上的著名「甘丹赤巴」
小結
藏傳佛教寺院概覽
一、藏傳佛教寺院的內涵
二、藏傳佛教寺院的歷史發展
三、藏傳佛教寺院的類型
「藏寺之始」:
藏傳佛教宗派並存的名寺―桑耶寺
一、桑耶寺的歷史沿革
二、桑耶寺的建築布局
三、桑耶寺的壁畫和石刻
四、桑耶寺的法事活動
「世轉法輪」: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上院―噶瑪寺
一、噶瑪寺的歷史沿革
二、噶瑪寺的建築布局
三、噶瑪寺的高僧及活佛系統
四、噶瑪寺的遺跡與文物
五、噶瑪寺周邊的民俗
「世轉法輪」: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下院―楚布寺
一、楚布寺的歷史演革
二、楚布寺建築布局
三、楚布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