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高雄市大同國小的大同福樂學堂日照中心,為全臺灣首座由國小部分閒置校舍改造成的銀髮日照中心,以老少共學為主要目標,也是高雄市建立「長照—學校—社區」日間照顧服務模式之先鋒。
本次福樂學堂叢書系列,係以「老少共學」為主軸,分享大同國小師生與福樂學堂成員們間的互信、互助與互動,藉由孩童的歡笑與陪伴,減緩失智症狀的惡化;亦從中培養學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價值觀,期盼能建立一套代間共學模式,作為其他學校及日照中心之參考典範。
作者簡介:
吳文正、吳登強、羅永欽、陳芳銘、陳益良、陳麗琴、楊淵韓、陳天文、戴書郁、黃建民、黃仲平、謝文蒨、雷 蕾、蔡秋瑾、葉娜慧、林鶴貞、李玉霜、陳姿今、黃莉棋、張沛淇、黃麗蘭、陳世鈴、郭姿伶、鄭鈿樺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跨代共學,場域創生
有些事,值得細細琢磨!
高雄市政府委託高醫經營的市立大同醫院,近年來,於深化長期照顧工作、建構長照標準作業、創新長照服務模式等構面,透由醫院與市府團隊的共同努力,在「運用國小閒置空間作為日間照顧的場域」這個命題上不斷深化,無論是在法規的突破、建物的盤整、細節的規劃到思考如何才是在地高齡者的需求,進而努力推展「老少共學」,我以為,我們已經看到初步的成果!
每每看到這個典範場域中國小學童與長輩親密自然的交融互動,過程中因著長輩不同的生命經歷,隨著老師們規劃設計好的帶領方式逐一帶動,國小學童因而收穫更豐富,長輩因而強化了肢體與認知功能,「學習」這件事情的深度與意義也因此獲得不同層次的詮釋。
高雄市政府對於長期照顧工作的推動用力雖深,然,我們仍知尚有許多不足,盼望市府團隊和大同醫院的經驗,可以開啟更多有志投入台灣長照工作夥伴的心,讓我們一起琢磨,期待來日結實纍纍!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 蔡柏英
邁向「共享校園──老少共學」新時代
寫在全國第一個「校園日間照護中心」成立週年
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不可避免的在校園內產生許多餘裕的教室、空間,如何以創新思維,重新賦予這些空間新生命,一直是教育局積極思考的問題。此次與大同醫院的合作,不僅是未來推動長照與校園結合的最佳典範,也讓教育局、學校能實際參與日照中心從無到有的過程。如今大同福樂學堂的落成,帶動了社區的整體發展,讓空間資源能有效利用,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也藉由與大同國小雙方的合作,逐漸發展老少共學的活動與課程方案,這是一個空間轉型的新契機,也使「混齡校園」大步邁向新里程。
能有現在如此豐碩的成果,費時兩年的歷程備極艱辛,空間媒合需要多次的溝通與協調,才能聽到學校、教師、社區、家長不同族群間真正的聲音,以及對空間規劃的意見。經過162次的協商討論,大同醫院2次計畫提送,2次配合都更提案審議、13次國小老師家長鄰里社區溝通協調會,以及無數次的電話溝通、討論。大同醫院的堅持與學校的合作,讓不可能化為可能。
另市政府大力支持,各局處的協調與配合,一一克服了建物執照、消防安檢、社政法令辦理變更或取得許可等多重程序等相關問題。這間全國首創,引進醫療院所專業資源,並以校園餘裕空間成立的日間照護中心「大同福樂學堂」,順利在2016年8月正式開幕。大同福樂學堂不僅成為高雄市日照與學校餘裕空間結合的典範,也引起各縣市、中央單位甚至國外團體的重視,紛紛參訪觀摩。
高雄市積極協助推動中央長照2.0的政策,繼續努力推動校園餘裕空間活化與媒合,看到大同醫院能引進現有的醫療資源,將空間打造成符合高齡者的友善環境,並藉由專業團隊規劃的活動,可以延緩高齡長輩失智的問題,照顧他們的健康起居。對於家有高齡者的雙薪家庭來說,能夠早上上班帶著小孩、父母到同樣的地方,解決了家長接送問題,更給市民一個安心、安全以及可以盡孝道的場域,這是我們所樂見的。
面對少子化與老齡化的時代困境,我們在「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看到新的發展契機,建立醫療機構與教育單位的共同備課的模式,學校教師與照護醫護在不同專業領域當中交換意見彼此成長,設計老少共學課程,這對老師來說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感謝大同國小參與課程的老師,在課程設計上不斷地精進與成長,值得肯定,期許能將這難得的經驗分享給更多對老少共學議題有興趣的教師。
在現今的社會中,長輩與學童的互動機會極少,學童與長者共學的課程,創造了學童與阿公阿嬤的互動機會,為長者帶來陪伴與歡笑,也讓學童更能同理與關懷家中長者,同時學校也創造出別具意義的課程、發展學校特色。
教育局鼓勵學校釋出空間,積極活化校園,於2017年6月以「共享校園──翻轉校園空間」專案,榮獲行政院「第九屆政府服務品質獎」的肯定,並成為全國典範;我們都有變老的一天,校園餘裕空間的活化,將是全體高雄市民的福氣,教育局會加速推動校園的再生利用,期盼高雄市校園完整終身教育歷程,成為老、中、青、少、幼的混齡學習樂園,打造特色學校,創造更高的教育價值。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范巽綠
老少共學,世代共融
因應高齡社會浪潮的到來,讓長輩生活在最熟悉的地方,享受家庭生活的和樂溫暖,高雄市建構以社區為基礎之長照服務體系。所以高雄市積極推動運用閒置空間佈建日間照顧中心,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理念。
本市活化學校閒置空間設立日照中心,105年8月在大同國小設立「大同福樂學堂」,成為全國首創國小校園設置日間照顧中心。日照中心除提供專業照顧,並提供多元化和個別化的課程,藉著活動訓練減緩長輩失能速度和增進生活適應。
在此書的紀錄中,記錄了老少共學快樂的回憶:「兩兩成組的老少為了製作香包而努力,討論聲此起彼落,秀錦阿嬤拿起針線咻咻就穿好線,三兩下完成填充棉花和香料階段,阿嬤俐落動作,看得小軒是一楞一楞的,原來秀錦阿嬤是很厲害的裁縫師,小軒恍然大悟直說阿嬤真的好厲害!聽著小軒讚美,秀錦阿嬤動作更加快腳步,完成一個香包不到5分鐘,立刻給小軒戴上,讓小軒愛不釋手呢。」
「大同福樂學堂」為全國老少共學場域之先,開啟長輩和學童共同學習空間的典範。透過教師導入代間教育的課程,讓學童體悟長輩生命經驗的美好,進而親近和關懷長輩;長輩看見學童的純真,感受生命延續的美好。長輩與學童藉著溝通和學習,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透過世代間的互動交流,讓老幼都有收穫與成長。校園內設置日照中心不僅實現在地老化的目標,進而活化校園閒置空間,更開啟了校園與長照結合的新里程。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局長 黃志中
邁向「共享校園──老少共學」新時代
寫在全國第一個「校園日間照護中心」成立週年
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不可避免的在校園內產生許多餘裕的教室、空間,如何以創新思維,重新賦予這些空間新生命,一直是教育局積極思考的問題。此次與大同醫院的合作,不僅是未來推動長照與校園結合的最佳典範,也讓教育局、學校能實際參與日照中心從無到有的過程。如今大同福樂學堂的落成,帶動了社區的整體發展,讓空間資源能有效利用,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也藉由與大同國小雙方的合作,逐漸發展老少共學的活動與課程方案,這是一個空間轉型的新契機,也使「混齡校園」大步邁向新里程。
能有現在如此豐碩的成果,費時兩年的歷程備極艱辛,空間媒合需要多次的溝通與協調,才能聽到學校、教師、社區、家長不同族群間真正的聲音,以及對空間規劃的意見。經過162次的協商討論,大同醫院2次計畫提送,2次配合都更提案審議、13次國小老師家長鄰里社區溝通協調會,以及無數次的電話溝通、討論。大同醫院的堅持與學校的合作,讓不可能化為可能。
另市政府大力支持,各局處的協調與配合,一一克服了建物執照、消防安檢、社政法令辦理變更或取得許可等多重程序等相關問題。這間全國首創,引進醫療院所專業資源,並以校園餘裕空間成立的日間照護中心「大同福樂學堂」,順利在2016年8月正式開幕。大同福樂學堂不僅成為高雄市日照與學校餘裕空間結合的典範,也引起各縣市、中央單位甚至國外團體的重視,紛紛參訪觀摩。
高雄市積極協助推動中央長照2.0的政策,繼續努力推動校園餘裕空間活化與媒合,看到大同醫院能引進現有的醫療資源,將空間打造成符合高齡者的友善環境,並藉由專業團隊規劃的活動,可以延緩高齡長輩失智的問題,照顧他們的健康起居。對於家有高齡者的雙薪家庭來說,能夠早上上班帶著小孩、父母到同樣的地方,解決了家長接送問題,更給市民一個安心、安全以及可以盡孝道的場域,這是我們所樂見的。
面對少子化與老齡化的時代困境,我們在「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看到新的發展契機,建立醫療機構與教育單位的共同備課的模式,學校教師與照護醫護在不同專業領域當中交換意見彼此成長,設計老少共學課程,這對老師來說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感謝大同國小參與課程的老師,在課程設計上不斷地精進與成長,值得肯定,期許能將這難得的經驗分享給更多對老幼共學議題有興趣的教師。
在現今的社會中,長輩與學童的互動機會極少,學童與長者共學的課程,創造了學童與阿公阿嬤的互動機會,為長者帶來陪伴與歡笑,也讓學童更能同理與關懷家中長者,同時學校也創造出別具意義的課程、發展學校特色。
教育局鼓勵學校釋出空間,積極活化校園,於2017年6月以「共享校園──翻轉校園空間」專案,榮獲行政院「第九屆政府服務品質獎」的肯定,並成為全國典範;我們都有變老的一天,校園餘裕空間的活化,將是全體高雄市民的福氣,教育局會加速推動校園的再生利用,期盼高雄市校園完整終身教育歷程,成為老、中、青、少、幼的混齡學習樂園,打造特色學校,創造更高的教育價值。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范巽綠
教育者的社會責任與理念
大同福樂學堂是由大同醫院利用大同國小閒置教室成立的日間照顧中心,成立伊始即受到高雄市政府相關局處深深期許以「老少共學」為最主要目標;在福樂學堂開辦一年之際,各項運作堪稱順利及業務相對穩定後,即積極接洽所在之大同國小及其附設之幼稚園試辦各種老幼、老少共學相關課程,在獲得國小老師的支持與實作後,其結果深獲學堂長輩家屬之讚許,我們也深信埋入的種子也會在孩子的心中慢慢地開出花朵。
大同醫院為高雄醫學大學附屬機構,大部分同仁兼具教職,對於急性醫療、護理專業及各類醫事行政之教學都有所長與經驗,然針對長期照護後的各項專業則仍在努力之過程,對於老少共學所能提供之經驗更是少之又少。即便如此,身為教育者有責任在機會降臨時,提供更多的資源與可能性來承先啟後,串起長輩與下一代世代學習的橋梁;其實這正是大同醫院在校園餘裕空間設置日照中心之另一社會責任。
大同國小與大同福樂學堂因地利之便,成為老少共學課程的最佳夥伴,不管是活動式的引導、課綱上的配合都為老少共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對此均表達正面肯定;學堂裡的家民、家屬亦都感觸良多、感受深刻。相信在潛移默化的流動下,能漸漸地改變社會風氣。
推動老少共學對於學校老師、福樂學堂工作人員都是原有工作之餘外加的任務,對於老師及工作人員負擔極大,在各自不熟悉的領域上需跨領域交流、融會及貫通後才能在課堂上擦出漂亮的火花。在此,特別感謝願意挺身而出推動老少共學的同仁,社會上已經顯少有人願意去推動無法立即看到成效的事務,但卻會因為我們願意投入的這一點點心力,匯積成海洋,孕育更多社會的希望,這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最初的理念,也莫忘最初的理念。
最後,再次感謝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及大同國小全體師生,在教育的路途中,相信我們正在執行正確的事情。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 吳文正
名人推薦:跨代共學,場域創生
有些事,值得細細琢磨!
高雄市政府委託高醫經營的市立大同醫院,近年來,於深化長期照顧工作、建構長照標準作業、創新長照服務模式等構面,透由醫院與市府團隊的共同努力,在「運用國小閒置空間作為日間照顧的場域」這個命題上不斷深化,無論是在法規的突破、建物的盤整、細節的規劃到思考如何才是在地高齡者的需求,進而努力推展「老少共學」,我以為,我們已經看到初步的成果!
每每看到這個典範場域中國小學童與長輩親密自然的交融互動,過程中因著長輩不同的生命經歷,隨著老師們規劃設計好的帶領...
章節試閱
醫學×校園×學堂 生命教育的延續
「老少共學」是大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的夢想,為了將來自己老了以後希望晚輩能如何對待他,他希望能從老少共學中就能預先看到。因此,即使知道推動老少共學不容易,但他仍不畏推動之困難執行,成果也令人滿意。
台灣是個敬老尊賢的社會,從小就教小孩要尊敬長輩,然而口號說說,不如身教更為有用,吳登強認為,在現階段少子化的社會裡,將來的「少」未必是自己的子孫,「老」也不會是自己的阿公、阿嬤,即早能讓老少適應未來的社會型態是非常重要的。倘若家中的長輩生病,其兒女在體貼父母的認知下,多會叮嚀孩子不要去吵鬧阿公、阿嬤,貼心的舉措卻反而剝奪了長輩的天倫樂。然而,長輩與小孩的關係是最純真,長輩溫暖的心能呵護孩子,應該要讓長輩能夠無罣礙的與孩子在一起,在沒有隔閡中自然相處,這才是最好的老少關係。
現今很多人看著小孩都會冠上「屁孩」二字,因此,為了不要讓「尊老」變成口號,吳登強認為,屁孩若能夠慢慢訓練,讓他們與陌生長輩共處,學習與長輩相處,並能體貼長輩,這樣的成長家長是看得到,也能感受得到的,讓老人家的善良、小孩的純真共融,才能創造美好的社會氛圍。
就因為這份使命感,讓老少共學一直是大同醫院努力的方向,面對學校的疑慮,院方也都積極溝通,吳登強更宣示就算有巨石橫阻,也希望能促成老少共學,甚至讓老少共學能夠制度化,因為這是對的事,就該堅持到底。在這種強烈的信念下,老少共學在福樂學堂及大同國小的共識下,第一次有系統性的執行,並得到長輩、學生、家屬、校方及大同醫院相當的好評,感動聲不斷,吳登強認為這是五方共贏,是相當有意義的事情。大同福樂學堂很幸運的能有這群優秀的團隊,共同努力,將老少共學的制度初步建立起來。
老少共學在台灣尚未有長期執行的單位,且大多是活動性、服務性質,大同福樂學堂願意在老少共學上作為台灣的領頭羊,雖然面臨到不少問題,但吳登強說,面臨問題就面對並解決,只要能做到的,大同醫院全力支持,希望排除萬難,將制度架構建立起來,將來若能有更多單位起身執行,也會有參考的方向,對未來即將進入老齡化的台灣社會將是一大助益。
吳登強是大同國小校友,對大同國小的環境再熟悉不過,當然也希望大同國小能愈來愈好,在已是少子化社會的台灣,辦學要有特色,希望老少共學能成為大同國小的特色,吸引認同老少共學的家長將孩子送到大同國小,也因此,大同醫院不吝於將老少共學的成果展現出來,讓校長、老師、學生及長輩們發表老少共學所得到成果,增加執行老少共學的信心,並為下一階段更好、更完整的老少共學作準備。
一個人的夢想,可能只是做夢,一群人的作夢,才會讓不可能的夢想成功。在將來,我們將逐漸變老,但是我們依然有夢。
全面革新 老少互動模式
大同國小的學校願景是「快樂、適性、創意、倫理、效能」。校長林鶴貞說,在教育核心中,倫理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老少共學」深具代間互動及人性關懷教育意義,大同國小因福樂學堂的進駐校園地利之便,師生們試行老少共學課程。代間關懷從小扎根,在目前多數是小家庭的社會中,小孩跟老人家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接觸,學校辦理相關敬老關懷教育多需刻意安排活動,像是到各安養中心、日照中心擔任服務志工等等,但此火花式的體驗活動,難以真正培養孩子人文關懷素養,此類課程也並非孩子不想學,而是社會及學校沒有提供給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透過持續性老少共學的課程,讓孩子與長輩間建立共伴共融關係,彼此相處中學到更多的人生經驗,此課程實踐是有其珍貴的教育意義,讓老少互動方式可以全面革新。
大同國小因應福樂學堂成立之初,辦理幾次老少共學初探活動,如一年級學生參與「老少慶新年」、幼兒園「老幼同歡唱」及福樂學堂「第一屆老幼運動會」等。學校的老少共學教學是邀請四年級教學群設計融入藝文、健體及綜合三大領域的協同主題課程,教學內容包含「老化感官現象體驗」、「懷舊老歌」、「保腦操共學」、「健康三明治」及「敬老奉茶」等,教學過程更設計「老少共伴賓果遊戲」,學校也利用全校教師共同聚會時間,進行該主題式教學分享,教師們在同儕間的經驗傳承與專業交流中,對老少共學實施有了初步概念,學校也進而結合教育部特色學校計畫及教育局的專案資源,於106學年度將老少共學採融入領域教學方式納入課程計畫中,試行一至六年級縱向課程,也鼓勵教師嘗試跨域的協同合作,多元探究老少共學的可行性。
大同國小老師們試行老少共學課程後,於校內特色課程教學經驗分享與專業對話中肯定老少共學的教育價值,然準備老少共學課程此新嘗試,對老師們是有壓力的,帶學生到福樂學堂上課,課程內容要呼應老少共學可行性內涵,教學活動亦需老少兼顧,著實增加不少負擔,尤其幾次活動下來,老師們也灰心部分長輩們的反應冷漠,因此,在確立老少共學課程前,與福樂學堂進行課程的共議、共備課程就相當重要。福樂學堂是以失智長輩為主,但每位長輩的狀況不同,失智所呈現出來的狀況也不同,透過共備課程讓學校端能夠更了解長輩的狀況,並避開可能會造成長輩危險的因子,才能建立雙方學習者的教學品質。
此外,目前老少共學因顧忌福樂學堂長輩的情況,都是學生前往福樂學堂上課,但福樂學堂的場域不夠大,也並非專科的教室,以至於師生上課的活動多有受限。目前大同國小的老少共學仍只是開端,不諱言地大同國小的老少共學課程涉及學校及日照中心兩個不同單位,在教育的前提下課程實施是可行的,但若要長期實施,彼此的合作目標與相關教學人力、共學課程、教材教具、環境設備及資源配套都需要完善的溝通與整備,才能確保課程與教學的階段性發展、修正、進行及效益評估,老少共學課程亦能納入家長意見取得共識,以建立互惠共榮的信任關係,讓雙方都能樂意去進行,也能認同老少共學的良好結果,老少共學於學校端才能有效合作且持續性執行的可能。
生命才能影響生命 拓展老少共學範疇
「生命才能影響生命」,大同醫院社會服務室暨福樂學堂日照中心主任謝文蒨積極促成與大同國小「老少共學」課程,希望代間學習可以讓失智長輩和小朋友都能有收獲,也能達到合作的價值。
大同福樂學堂設立在大同國小的發想就是希望能夠連結長輩與孩子,一開始雙方磨合的確有諸多衝突,然而真正成立並與學校互動後,謝文蒨發現,小朋友對長輩並不排斥,一、二年級的學生對長輩很親近,愈大的高年級學生雖較拘謹卻也不排斥,很多顧忌幾乎都是大人想像的。因此,營造溫馨的環境,減少大同國小師長們心中的疑慮,是促成老少共學最重要的前置工作。
謝文蒨說,只要是能對福樂學堂裡長輩有益的事她都很樂意去做,在成立近兩年期間,不厭其煩的多次與學校溝通連繫,也舉辦多次老少共學活動並事後檢討,到最後讓老少共學真正執行,過程辛苦卻也值得。
回想小時候因為跟阿公、阿嬤相處自然而然的學會台語,謝文蒨再看看自己的女兒,因為小家庭與長輩相處的時間變少,女兒們幾乎都不會講台語了,這是小朋友的損失;而日本許多日照中心、安養院旁的幼兒園、國小都會安排學生前往陪伴長輩,讓學生從小就能看到更多人生真實面,更早接觸生老病死,提供給小朋友對生命的認識,也因此,謝文蒨對老少共學有相當的期待,也許對學校來說無關課綱,卻能讓學生從長輩的身上學習到生命教育、人文教育。
經過與大同國小共備課程會議並確認密集舉辦老少共學課程後,福樂學堂即向長輩及家屬預告課程,謝文蒨發現,當週長輩們請假的人數變少,家屬送長輩們到校時會多留下一點時間來觀看上課情況,隨著課程舉辦多日,長輩們上課的心情愈來愈好,笑容也變多,家屬們看到長輩們的笑容也頻頻向她道謝,並分享長輩們心情的變化,非常值得。
謝文蒨笑說,比如陳阿嬤以往是不出門的,現在每天早上6點多會打電話給住在附近的女兒張小姐,問什麼時候載她到學校,媽媽的變化讓張小姐相當驚喜;許阿公原本上課都很低調,卻也在老少共學後,每天快樂的跟謝文蒨說「You are every good(妳非常的棒)」;詹阿嬤每次都要求要跟小朋友合照留念等等,長輩們當下快樂的情緒就會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老少共學帶給長輩們的刺激是正向且立即可見的。
「生命才能影響生命」是謝文蒨的真實體認,在密集執行老少共學後,謝文蒨也肯定老少共學對長輩和小朋友帶來的正向刺激,同時,她也認為,老少共學的課程不要只著眼在大同國小的學生,可以將福樂學堂社區化,將觸角伸展至鄰近的學校,也不要受限於小學,而是往上延伸至國、高中學生,可以長期固定的課程,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讓學生前來與長輩們上課,可執行的面向很多。
事實上,福樂學堂成立之後,觸角也多次往外延伸,鄰近的建國國小、前金幼稚園等學校學生都曾與長輩們接觸,也都有很好的回饋,謝文蒨不排除主動出擊,並表示,老少共學是多數學校肯定的人文教育,長輩們的人生經驗、特殊專長等,都是孩子很好的人生老師,未來,可以讓長輩成為傳藝大使,依據長輩們的專長來設計課程,有機會跟陌生的長輩學習家裡所學不到的知識,了解不同的文化,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謝文蒨認為堅持好的事情就要持續做下去,並隨著時代的演變引進創新的東西,所以除了老少共學外,她甚至希望未來能引進動物,像是狗醫生,又或者是機器人,讓長輩可以經由各種不同的刺激得到更多的正向影響。她有感而發的說,失智長輩的腦力退化不可逆,但如果能夠利用各種不同的刺激延緩長輩們的惡化,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醫學×校園×學堂 生命教育的延續
「老少共學」是大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的夢想,為了將來自己老了以後希望晚輩能如何對待他,他希望能從老少共學中就能預先看到。因此,即使知道推動老少共學不容易,但他仍不畏推動之困難執行,成果也令人滿意。
台灣是個敬老尊賢的社會,從小就教小孩要尊敬長輩,然而口號說說,不如身教更為有用,吳登強認為,在現階段少子化的社會裡,將來的「少」未必是自己的子孫,「老」也不會是自己的阿公、阿嬤,即早能讓老少適應未來的社會型態是非常重要的。倘若家中的長輩生病,其兒女在體貼父母的認知下...
目錄
序
Part1醫學×校園×學堂 生命教育的延續
Part2代間共融新趨勢 共備會議起跑
Part3「老少一同笑開懷」-一年級課程
Part4「水中世界樂無窮」-三年級課程
Part5「美麗的海翁」-五年級課程
Part6陪伴與倍力-小學伴的體驗
Part7教育現場的新嘗試
Part8回歸人與人相處的自然模式
Part9來自醫療專業的肯定
Part10看見改變的力量
Part11跨世代的學習(Intergeneration Learning)
序
Part1醫學×校園×學堂 生命教育的延續
Part2代間共融新趨勢 共備會議起跑
Part3「老少一同笑開懷」-一年級課程
Part4「水中世界樂無窮」-三年級課程
Part5「美麗的海翁」-五年級課程
Part6陪伴與倍力-小學伴的體驗
Part7教育現場的新嘗試
Part8回歸人與人相處的自然模式
Part9來自醫療專業的肯定
Part10看見改變的力量
Part11跨世代的學習(Intergeneration Learning)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