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02年在巴斯帝爾大學醫學院畢業前夕,同學們在課堂上問臨床經驗豐富的威廉.米契爾醫師(William A. Mitchell, Jr., ND),我們畢業後要多久才能在診斷和治病方面得心應手?同學們以為三、五年就可以,沒想到教授的回答是至少十年。光陰似箭,回頭看看,我業已行醫二十餘年,的確,在許多疾病的診治方面,跟菜鳥時期比起來,真的不一樣了!
促進健康的祕訣,「先完成,再完美」 2023年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發表抗老化研究證實,補充穀胱甘肽前驅物在人體上可以全面抗老化和逆轉血液指標,最具代表性的是HOMA-IR值從10.8降到3.9,而另一個研究在動物實驗上驗證可延長壽命24%。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而且證明了「內源性自由基是慢性病和老化的重要關鍵」,說明了為何補充一般抗氧化劑沒有明顯抗老效果,因為一般抗氧化劑進不了粒線體,頂多只在血液、組織液、細胞膜、細胞質裡面中和自由基。那怎樣可以進入粒線體呢?答案是補充前驅物。所以,如果補充穀胱甘肽前驅物,粒線體就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自行合成適量的穀胱甘肽,達到逆轉疾病和抗老化的效果。 我們必須尊重大自然的智慧,尊重粒線體的自主性,如果強制補充脂質穀胱甘肽(liposomal glutatione)進入粒線體,反而會造成災難,因為適量的內源性自由基對粒線體是有幫助的,稱之為毒物激效反應(hormesis,意思是傷害人體的物質,也可能有益,取決於劑量),過多才會有傷害。研究也發現,若把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強制注射進入細胞內,有可能會加速老化或致癌。 總之,在發炎下冊的這本《修復粒線體,發炎不失控》新書中,終於看清千面女郎的真面目,原來就是粒線體出了問題。不同器官組織的粒線體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相對應的疾病,而我們只要提供穀胱甘肽前驅物、牛磺酸,輔以接地、PEMF、LLLT(low-level light or laser therapy,中譯為 低能量亮光療法)等等,並且執行低淨碳飲食,就可修復粒線體,讓發炎不失控,慢性病快速逆轉。我因而大大受益,不但逆轉我的胰島素阻抗和過敏體質,連外觀都有明顯變化。讀者可從上冊《發炎,並不是件壞事》和下冊《修復粒線體,發炎不失控》的封面看出我的變化,從44歲到57歲,我從「冬眠模式」變成「原野模式」,外貌從鬆弛慵懶,變成結實抖擻,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 最後,我要提醒一下,在學術上,粒線體只能更新,很難修復。好像電器壞了,換新比修理還容易。不過話說回來,把受損粒線體透過一系列雞尾酒療法而產生斷裂、自嗜、新生,這樣的過程在宏觀看來就好像在修復一樣,所以,為了容易理解,有時我會在口語上說「修復」粒線體。 「先完成,再完美」是做事的基本態度,也是促進健康的祕訣。我知道一個新觀念的誕生,大家需要時間適應,但此書中的許多論述,不但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也在我和病人的身上得到驗證。希望讀者可以多看幾遍,反覆思索,勇於嘗試,並不斷修正,你就會發現其實健康並不難,只是過去抓不到要領罷了。希望此書帶給你知識的力量,大家永保健康!
揭開發炎不失控的終極祕密了
記得2002年在巴斯帝爾大學醫學院畢業前夕,同學們在課堂上問臨床經驗豐富的威廉.米契爾醫師(William A. Mitchell, Jr., ND),我們畢業後要多久才能在診斷和治病方面得心應手?同學們以為三、五年就可以,沒想到教授的回答是至少十年。光陰似箭,回頭看看,我業已行醫二十餘年,的確,在許多疾病的診治方面,跟菜鳥時期比起來,真的不一樣了!
記得2002年在巴斯帝爾大學醫學院畢業前夕,同學們在課堂上問臨床經驗豐富的威廉.米契爾醫師(William A. Mitchell, Jr., ND),我們畢業後要多久才能在診斷和治病方面得心應手?同學們以為三、五年就可以,沒想到教授的回答是至少十年。光陰似箭,回頭看看,我業已行醫二十餘年,的確,在許多疾病的診治方面,跟菜鳥時期比起來,真的不一樣了!
促進健康的祕訣,「先完成,再完美」 2023年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發表抗老化研究證實,補充穀胱甘肽前驅物在人體上可以全面抗老化和逆轉血液指標,最具代表性的是HOMA-IR值從10.8降到3.9,而另一個研究在動物實驗上驗證可延長壽命24%。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而且證明了「內源性自由基是慢性病和老化的重要關鍵」,說明了為何補充一般抗氧化劑沒有明顯抗老效果,因為一般抗氧化劑進不了粒線體,頂多只在血液、組織液、細胞膜、細胞質裡面中和自由基。那怎樣可以進入粒線體呢?答案是補充前驅物。所以,如果補充穀胱甘肽前驅物,粒線體就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自行合成適量的穀胱甘肽,達到逆轉疾病和抗老化的效果。 我們必須尊重大自然的智慧,尊重粒線體的自主性,如果強制補充脂質穀胱甘肽(liposomal glutatione)進入粒線體,反而會造成災難,因為適量的內源性自由基對粒線體是有幫助的,稱之為毒物激效反應(hormesis,意思是傷害人體的物質,也可能有益,取決於劑量),過多才會有傷害。研究也發現,若把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強制注射進入細胞內,有可能會加速老化或致癌。 總之,在發炎下冊的這本《修復粒線體,發炎不失控》新書中,終於看清千面女郎的真面目,原來就是粒線體出了問題。不同器官組織的粒線體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相對應的疾病,而我們只要提供穀胱甘肽前驅物、牛磺酸,輔以接地、PEMF、LLLT(low-level light or laser therapy,中譯為 低能量亮光療法)等等,並且執行低淨碳飲食,就可修復粒線體,讓發炎不失控,慢性病快速逆轉。我因而大大受益,不但逆轉我的胰島素阻抗和過敏體質,連外觀都有明顯變化。讀者可從上冊《發炎,並不是件壞事》和下冊《修復粒線體,發炎不失控》的封面看出我的變化,從44歲到57歲,我從「冬眠模式」變成「原野模式」,外貌從鬆弛慵懶,變成結實抖擻,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 最後,我要提醒一下,在學術上,粒線體只能更新,很難修復。好像電器壞了,換新比修理還容易。不過話說回來,把受損粒線體透過一系列雞尾酒療法而產生斷裂、自嗜、新生,這樣的過程在宏觀看來就好像在修復一樣,所以,為了容易理解,有時我會在口語上說「修復」粒線體。 「先完成,再完美」是做事的基本態度,也是促進健康的祕訣。我知道一個新觀念的誕生,大家需要時間適應,但此書中的許多論述,不但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也在我和病人的身上得到驗證。希望讀者可以多看幾遍,反覆思索,勇於嘗試,並不斷修正,你就會發現其實健康並不難,只是過去抓不到要領罷了。希望此書帶給你知識的力量,大家永保健康!
揭開發炎不失控的終極祕密了
記得2002年在巴斯帝爾大學醫學院畢業前夕,同學們在課堂上問臨床經驗豐富的威廉.米契爾醫師(William A. Mitchell, Jr., ND),我們畢業後要多久才能在診斷和治病方面得心應手?同學們以為三、五年就可以,沒想到教授的回答是至少十年。光陰似箭,回頭看看,我業已行醫二十餘年,的確,在許多疾病的診治方面,跟菜鳥時期比起來,真的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