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公認!情緒科學實驗室認證!透過60個研究,應驗情緒就是成功的契機!小心!意志力有額度限制!今天忍住不吃棉花糖,明天暴走狂嗑鹹酥雞!
掌握三種關鍵情緒,才能突破意志力瓶頸,取得致勝先機。
情緒會唆使我們,只求滿足當下的欲望?降低自制力?
情緒會欺騙我們,偏袒不正確的選擇?加深後悔程度?
理論上,我們該相信自己的理性,因為它會用意志力等策略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壞消息是,理論和現實是兩回事,每使用一次理性分析,專注度與自制力就會持續下降,提高失敗機率!
心理學教授大衛.德斯諾透過大量實驗與研究證實,並不是理性和毅力,而是感激、同理與自豪這三種親社會情緒,能輕鬆改變你的大腦思考模式,提升自制力,並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與成功更靠近!甚至能傳染給別人,讓我們身邊的人也變得更好。
只要稍微調整一下,這些致勝情緒也能協助你和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合作,獲得長期成功──這個人,就是未來的你!
〔感激〕
時時提醒我們重視未來的無限可能,克服自私誘惑,和未來的自己合作。
〔同理〕
加強自制力,使人心平氣和、減少鬥爭,幫助未來的自己。
〔自豪〕
提升個人魅力,輕鬆獲得吸引信任、追隨目光,與堅持到底的動力。
作者簡介:
大衛.德斯諾 David DeSteno
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社會情感小組(Social Emotions Group)」的負責人。心理科學與美國心理協會成員,《情感》專刊總編輯。活躍於媒體,於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廣播電台,以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哈佛商業評論》《大西洋月刊》都可以看到他。著有《信任的真相》《都是個性的問題》等暢銷書籍。
於全美頂尖研究型私立大學東北大學教授情緒心理學、決策行為、情緒與社交、社會心理學相關研究、社交認知。他的實驗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情緒,如:偽善、同情、驕傲、懲罰、欺騙、信任等,從中持續不斷地發現,人類的道德行為比預測的還要多變。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以閱讀為樂,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欲聯絡請洽:joycechuminmin@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領先全球的心理學研究!各界菁英高度讚賞!】
● 謝碧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專文導讀
●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 程大洲,洲界國際顧問總經理
● 蔡宇哲,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 雅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愈睡愈成功》作者
這本書既深具啟發性,也很實用。作者教導我們如何好好善用感激、同理心和純正的自尊心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進一步改造世界!
● 安琪拉.達克沃斯,《恆毅力》作者
那些容易達成目標的人,是因為比我們其他人更有意志力嗎?德斯諾在本書中表示,成功的科學即是如感激或同情等「社會情緒」的科學。而我,完全被說服了!
● 保羅.布倫,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失控的同理心》作者
這是領先全球的心理學研究,原來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的情緒!這些情緒給我們力量,幫助我們更堅定自己的目標,也幫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朋友。這本書寫得很棒,也是非常重要的書!
● 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聘教授、《給予》《擁抱B選項》作者
如果你覺得自我控制的關鍵在於壓抑情緒,你最好再好好思考一下。這本有趣的書將透過最先進的社會科學,告訴你可以如何讓道德情緒強化你的意志力!
● 陳一鳴,Google開心一哥工程師、《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作者
這本書說明了能讓我們更開心、更健康、更平靜達成目標的革命性新方式。作者透過深具說服力的文字與創新的科學研究,清楚說明我們可以如何實現勇氣與優雅、展現成功的毅力以及激勵他人的品質。
● 彼得.薩拉維,耶魯大學校長、社會心理學家
任何想要活得更有意義、更豐富的人,都應該要看這本書。德斯諾在這本書中揭露了「社會情緒:驕傲但不傲慢、感激與同理心」的隱藏祕密。比起一般同類書籍會使用大量的軼事趣聞來當案例,德斯諾利用許多研究與實驗案例,更具說服力!
名人推薦:【領先全球的心理學研究!各界菁英高度讚賞!】
● 謝碧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專文導讀
●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 程大洲,洲界國際顧問總經理
● 蔡宇哲,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 雅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愈睡愈成功》作者
這本書既深具啟發性,也很實用。作者教導我們如何好好善用感激、同理心和純正的自尊心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進一步改造世界!
● 安琪拉.達克沃斯,《恆毅力》作者
那些容易達成目標的人,是因為比我們其他人更有意志力嗎?德斯諾在...
作者序
【推薦序】從情緒了解自己、增益生命──海苔熊
所有情緒都有其功能,正面的情緒(如感恩)讓我們與他人連結,負面的情緒(如噁心)讓我們不會再重蹈覆轍或是接近危險的人事物。隨著本書作者的種種實驗、故事和推理,你會發現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更多內在的情緒,不僅能認識更深刻的自己,也能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我很訝異情緒類的科普書籍可以寫得如此平易近人,而且不會像其他的書一樣需要花很長的文字篇幅才來說明一件事情,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知識!而且,雖然書中比較關注正向情緒,但也提到了負向情緒出現的時候,如果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覺知,可能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例如後面你會讀到的「高僧的腦袋」)。
我覺得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不只提供心理學知識,在每個章節後面也提供了〈看見情緒的力量〉單元,讓我們比較不容易忘記看過的東西。作者不愧是頂尖期刊的前任主編,文字流暢,而且完全洞悉讀者在閱讀過程當中的種種感受,感謝究竟出版社能夠出版這本好書!(本文作者為心理學作家)
【推薦序】多麼暢快的領悟!用對的知識,了解對的情緒──蔡宇哲
近年來對於人們是否可以獲得個人成就的指標,已經由原本的智商轉變為意志力,也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從知名的史丹佛棉花糖實驗以來,許多研究都強調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我個人對這方面的理論與研究非常感興趣,也指導學生進行提升自我控制的研究。關於如何提升自我控制,一直以來都是從認知出發,透過注意力資源的分配、減少決策耗損⋯⋯等方法,讓理性做出最佳的判斷與決策,自己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換句話說,要發揮自我控制主要是透過理性與認知功能。
不過《情緒致勝》這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當中提到除了理性以外,其實也可以透過情感來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行為。乍聽之下感覺很不尋常,一般而言情感總是會壞事,讓人會懈怠拖延或做出錯誤的決策與行為,因此多數人會覺得情感會扯理性的後腿。但實際閱讀本書之後就發現:只要用到對的情感,是可以對自我控制有非常大的幫助,進而提高獲得成就的可能。
人的行為多數是由理性與感性所交織,若這兩者能夠相輔相成的話,將可促使行為達到最大的效益。書中所提到的三個正向情感,分別是感激、同理與自豪。在許多研究中,也都提到這三者對人的行為與心理健康有莫大的幫助。對於自我控制的幫助,我也有切身經歷:有一次在學校得知獲得某個獎項後,當天傍晚的跑步練習就格外有精神,跑起來比較快也更能夠持續較長的距離。感覺就像是角色扮演遊戲裡,被施了某個增強力量的魔法一樣,在好一段時間內讓表現明顯提升。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書中所談的「自豪」所發揮的效果吧。 不容小覷的親社會情緒力量 而且這些親社會情感都不只是個人獨享而已,而是會有莫大的感染力。我在許多講座中只要談到「感激」時,常會播放一個孩子對著媽媽說出感謝話語的影片。每次播完後,幾乎所有學員臉上都會帶著微笑,充盈著正向的情感,此時心中也會浮出感激的情緒。這就是親社會情緒的力量!不只帶給自己正向感受還能夠感染給他人,讓許多人都能夠有好的感覺。如果社會上越來越多人可以有這種情況的感染,那該有多好。
本書的作者大衛.德斯諾博士,本身就是這些親社會情感研究的專家,書裡面每章都會提及一些重要的研究,來佐證所說的主題。很厲害的是,作者以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研究方法與推論,不少段落都可以感受到他已先了解讀者在哪邊會有困惑,而用較簡單的說明與形容來加以避免。全書讀來,很適合用「領悟」加「暢快」來形容。
如果對意志力與人際關係感興趣,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好好了解這三個能夠發揮強化功能的情緒。(本文作者為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推薦序】從情緒管理到情緒致勝,直接邁向成功!──程大洲
最近難得跟幾位職場上打滾多年的好友一起共進早餐,在閒聊中討論到最近許多讓彼此心煩的事情。沒想到,不聊還好,一聊沒完沒了;大家竟然都一股腦的丟了許多負面情緒出來。我心想不對,身為職場正向心理專家,只好趕緊在大家被負能量的漩渦滅頂之前,丟了個偽議題出來,要大家想想最近有沒有值得感激的事件,企圖反負為正。
頓時,幾名大男人都沉默了下來。幾分鐘後,大冠首先發難,提到了最近孩子們難得能南下跟祖父母相處,共度了許多美好時光,非常感謝爸媽的辛勞;接著馬克也聊到在工作及家庭中一些值得感恩的事情,尤其是有了女兒後,她常常勸爸爸不要生氣,多多感謝。說著說著,平常最酷的馬克,竟然就這樣留下了男兒淚,一時還讓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安慰他了。想不到,接下來的閒聊就如滾雪球般,很多值得感謝的故事就一一而來了。離開早餐店時,竟然一開始心煩的事也都迎刃而解了。
聽起來很神奇嗎?但是打開了頂尖心理學家德斯諾教授的《情緒致勝》一書,我們才了解到,原來感激的力量不只是對身體有益,還能步步高升呢。透過感激,不只能產生他所謂「互惠圈」的共鳴效應,也能在互惠過程中跟大家一起培養感激之情,並讓大家一起邁向成功。同時,藉由培養感激之情,也能夠激發同理心來強化我們更深層的「自在」(equanimity)力量。這種情緒平靜的境界,對領導力的提升,也有著絕對的正相關。 成功人士必修的軟實力 我在做情緒管理或領導力相關的培訓時,最常請學員分享的問題之一就是:在過往的職涯經驗中,曾經遇過最有影響力的主管,他/她具備了哪些領導特質?很有趣的是,答案往往都不是很會「做事」的人,反之都是那些特別會「做人」的主管;例如具有很強的同理心、願意傾聽、樂於分享、善於支持與激勵部屬等等特質。
這跟德斯諾提到Google在近年來做的研究完全不謀而合。透過他們自家人資部門的各種數據分析,來研究公司內部團隊「工作效率與成就」的關聯時,大部分的員工都認為能有高成就團隊的領袖特質,應該是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術能力,結果竟然大出他們的意料之外。在人資小組的調研中,專業技術敬陪末座,而與團隊成功最有關的領導力特質,竟然是關懷下屬以及是否有支持整個團隊的情感性行為!而我在許許多多的企業培訓中,都得到一模一樣的印證。
對很多人來說,偏偏這種特質都是學校沒有教的功課,都得要靠著社會化歷練或是找到業師培訓才能夠慢慢積累到這種能力。而德斯諾教授透過本書的大量實證性研究,讓我們可以少走許多人際關係磨合的冤枉路,更快學到如何向外及向上擴展,達到自身及他人的成功。而我們在推動職場品格教育的同時,從情緒管理到情緒致勝,除了是每個社會人士都要學習經營的能力,更是每個想要更有影響力的主管,必修的一種軟實力!(本文作者為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碩士、英國優勢諮詢×洲界國際顧問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
【導讀】情緒是寶,更是人生的好幫手──謝碧玲 二十年前高曼這位心理學家寫了一本叫《EQ》的書,讓我們對情緒改觀;如今,本書作者德斯諾也是心理學家,則進一步顛覆我們對理性的認識,彰顯情緒的價值。無人能否認情緒對我們生活很重要,不過社會中常凸顯情緒的「破壞力」,要我們從小學會去忽視或抑制情緒。不過,德斯諾告訴我們,情緒可以是成功人生極重要的「助力與動力」。
作者德斯諾從自制力開始講起:許多研究顯示,一個有自制力的人,當學生時成績會比較好,工作時表現也會比較好,身體也比較健康,更會存比較多的錢,可見自制力對於一個人成功與否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自制力是什麼?由一個經典的心理學研究—棉花糖實驗來看:實驗中小朋友可以選擇現在馬上吃眼前的一顆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後可以吃兩顆棉花糖。克制自己不馬上拿取眼前立即的利益,而是等待未來更多的獲得,這就是一種自制力的表現。
德斯諾提出一個嶄新的觀點:我們先前以為只能靠理性管控來維持自制,但其實有三種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自制。而且,理性管控是很費神、造成很大壓力的方法,過度使用時常會失靈。反之,透過三種情緒,不但不會妨礙,反而能夠提高自制力,甚至不用耗費心力。原來這些情緒是寶!這三種有助於自制力的情緒,作者將之列入「情緒工具箱」中,即感激、同理(或者慈悲惻隱之心)、以及自豪(或者對自己的榮譽感)。
書中,作者抽絲剝繭地討論種種問題,列舉許多心理學實驗做為佐證,值得喜歡推理的人跟著去思索,像推理小說般找到兇手(或答案),也可以更認識心理學研究。「情緒工具箱」中三章關於感激、同理及自豪的章節,也提供提升這些情緒的種種有趣策略或方法,值得我們一一去實踐,讓生活更成功。 情緒能幫助我們達到目標、創造意義 「善用情緒讓人生更成功」,這部份我完全贊同德斯諾。不過,我更著重當人們能覺察與接納當下各種情緒後,就能透過審視和反思情緒,來發覺情緒背後的需求和期待。因此,任何種情緒都可以善用,讓生活更好。
怎麼做到呢?我們運用德斯諾所提出的三種情緒來舉例:以同理心接納與了解自己失戀的痛苦,發覺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被人疼愛與肯定,而後能在生活中看見自己受重視的時刻;以感激的心面對失業的挫折與失去,體認到自己生活中其實還擁有如專長和人際關係等許多資源;以自豪的心情在失戀或失業時,選擇自我照顧及和緩適當地伸張自己權益的有效情緒調節方式,達到讓自己復原,也願意讓人際或事情皆有良好後續發展。在這些過程中,人們可以一再善用情緒達到目標與創造意義,生活因此蘊涵意義、滿足和快樂。
為了讓「未來的自己」獲益,現在要自我控制,放棄眼前利益,你願意嗎?該怎麼做呢?你可以感激過去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同理未來自己的困境 (對未來自己有惻隱之心),還有讓未來的自己替現在你的所作所為感到自豪。這些方法都值得你去做做看!(本文作者為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現任教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持續投身於發展適合不同對象的「情緒好生活」團體課程,期許協助更多人發掘情緒中的寶藏。)
【前言】成功,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有效策略 「我想要餅乾⋯⋯可是我要等一下。」你過去四十年有沒有和小孩同住過?如果有,那這句「我想要餅乾」想必會讓你腦中浮現一隻說話語法很奇怪的毛茸茸藍色生物,這隻可愛的吃貨布偶就是卡通節目《芝麻街》裡的餅乾怪獸。但是,頭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後半句的「可是我要等一下」卻在我意料之外。餅乾怪獸在《芝麻街》一直扮演「立即享樂」的角色,從過去到現在,這隻藍色毛怪有一項不變的特質:衝動。餅乾怪獸要什麼東西,就一定要立刻拿到手。然而在二○一三年,《芝麻街》第四十四季的餅乾怪獸變了,他的口頭禪多了一句:「可是我要等一下」,這句話也成了新世代幼童教育的一部分。
餅乾怪獸的變化,印證了社會對成功的執著。說到成功—無論是職場、理財、健康,甚至是追逐遙遠的夢想—我們能從數十年的科學研究看出,自制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這裡說的自制力,指的是為了在未來擁有更好的獎賞,抗拒立即享樂的衝動。
《增強你的意志力》《孩子如何成功》和《恆毅力》這些暢銷書,口口聲聲保證會教我們用毅力與耐性來改善生活。《大西洋》和《時人》這些雜誌也不甘示弱,時不時刊出關於自制力的好處、登出我們該如何自制的文章。
我並不是想批評這種強調自制力、重視未來的風氣。其實在我看來,我們很需要這些。自制有許多好處,這點我們都耳熟能詳,過去幾百年的寓言故事和論文一次又一次說明了自制的重要性—真正新奇的是,自制的概念從哲學和神學,進到了以經驗為依據的領域。自制的好處不再是個人意見,現在我們能將它量化;而可以量化的事物,理論上也可以最大化。當然,最要緊的問題是:「怎麼做」,我們該如何加強自制力?
在這方面,我們恐怕誤入歧途了。過去將近五十年來,我們忙著發展以科學為基礎的策略,好幫助我們達成目標,但是和一九六○年代相比,我們還是沒找到延遲立即享樂的好方法。事實上,我們的耐性反而減少,對立即享樂的欲望反而更高漲。無論是個人或社會整體,都越來越常因衝動而購物,為了貪圖一時的便利而花了不少錢。退休金與應急的存款,在我們眼裡則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我們花大把大把的時間滑手機、玩遊戲、流連社群網站,而不是學習或鍛鍊有用的技能;我們因為嘴饞而大快朵頤,結果讓一時的享樂導致過度肥胖,減損了未來的健康。除了個人問題,還有更大規模的麻煩:有不少人拒絕多花一點錢使用乾淨能源或再生能源,我們只看到現在多付出的金錢,沒看到未來等著我們的大災難。簡而言之,我們比以前更短視近利,放在未來的心思更少了。這些例子都含雜許多因素,不耐煩和短視近利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的。不過,這些現象顯示了一個大趨勢:我們對眼下的享受有偏見,而且這份偏見正逐漸成長。
我們每天會為自己設下目標,但不管在哪一天,多數人有二○%的機率無法達到目標—假如一個人很忙、很累或很焦慮,這個數字只會更上升,不會下降。這代表什麼呢?當我們想讓自己更努力、吃得更健康、存更多錢、準備考試或績效考核時,每五次卻會有一次因為當下的玩樂而失敗。如果是真正重要的大目標,成功率又更低了。每到元旦,我們也許會為新的一年設下幾個目標,但通常一年下來,真正完成的目標只有八%,其中更有二十五%的目標在新年第一週就破功。結果,大部分的人時常感覺無力堅持自己的目標。更慘的是,我們會討厭那個遊手好閒、揮霍金錢、大吃大喝的自己,怪自己被短期的享受誘惑,不得不付出長期的代價。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提出一個有趣又麻煩的問題:假如延遲享樂和重視未來真的這麼重要,而且我們數十年來一直用有科學根據的策略幫助自己完成目標,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會失敗?我們的心理為什麼沒有與生俱來的機制,幫助我們控制衝動、克制誘惑呢?根據演化論,人的身體和心理不是應該留存能協助我們生存的東西嗎?所以,要不是人腦在演化方面出了大紕漏,完全無視人類從古至今的自制需求,就是我們用錯了方法。我身為科學家,花了好幾十年研究人類做決定的方法,我在此宣布,答案是後者。
我們的心理確實有與生俱來的工具,能助我們成功,但我們卻拋棄了這些工具。之所以沒辦法延遲享樂、專心致力與堅持不懈,是因為我們自制的觀念不正確。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並沒有看清全局。當我們不得不選擇一種策略來謀取成功時,一般會選「認知性策略」—以理智、深思熟慮和意志力為主的禁欲策略。如果你讀過先前提到的那幾本暢銷書、翻過名聲響亮的那幾本雜誌,甚至細讀過科學論文,你就會找到所有人的共同主題:理智能勝過情緒。
在面對挑戰與誘惑時,我們必須克制自己,而這些人叫我們使用心理學所謂的「管控功能」,也就是腦中負責管控記憶、專注力與情感等「次要」功能的部分。「管控」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大腦的這個部分基本上就是老大,其他部分都得聽從它的指令。管控功能讓人規畫未來、理性思考,還有用意志力保持專注、接受犧牲,以及忽略或壓抑妨礙我們達成長期志向的情緒。而我們一般都認為,認知性策略奠基於理智與分析,能促進成功所需的堅持和毅力,和情緒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是,一套工具有時候有用,不代表每一次都會有用,也不代表那是最合適的工具。當我們仰賴意志力這種認知性工具時,我們就踏進了尷尬的處境。因為我們的這組工具雖然有時有效,卻非常脆弱且沒有效率。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特定情況下,這些工具甚至會傷害我們!使用這樣的工具,後果就是不僅做事會失敗,長期下來還可能對身心造成傷害。
意志力與情緒之間的虛假選擇
數百年來,每當哲學家、心理學家或任何人試圖理解人類做決定的過程時,就會拿「認知」和「情緒」比較。以看似能受你控制的「理性與邏輯機制」,與善變且似乎會自動出現的不理性部分相互對照。我們經常大力鼓吹前者,怪罪後者。
但是,這樣連結理性與美德、情緒與罪惡其實並不正確,反而會做出虛假的選擇。在接下來的幾個章節中,我們會理解人腦之所以產生情緒,是因為這些情緒多半能幫助我們。用心理學說法來解釋的話,我們會說這些情緒是演化與適應的產物。情緒會引導,甚至是推動我們的抉擇。其目的不是阻撓,而是幫助我們完成目標。但假如我們不夠了解人腦負責抉擇的複雜機制,可能會對情緒產生誤會。我們的大腦必須管理各種目標,這些短期與長期目標也許會互相競爭。假設心理學領域大多數研究者的假說正確,人類演化至今產生了情緒,那想必有一部分情緒負責控管短期需求與欲望,另一部分則專門處理長遠的付出與回報。但是當研究者討論自制時,幾乎所有情緒相關的研究都著重於對應到短期需求的情緒—憤怒、性欲、渴望,這類促使我們滿足當下欲望或衝動的情緒。
即使在心理學界,學者也普遍認為發展自制、勤奮、毅力等特質的方法很簡單:多用認知功能,離情緒越遠越好。大部分的人覺得,如果你想克制自己不吃掉第二塊巧克力蛋糕、不因一時衝動就把薪水花光光,或阻止自己拋下正事跑去看電影時,你應該叫腦袋裡的老大拿起認知性工具,擊潰那些唆使你滿足立即需求或享受的情緒。所以,無論是專家或朋友,都叫我們用理智說服自己,不斷對自己說存錢或上健身房是值得花時間完成的要事。我們可能會刻意分散自己或孩子的注意力,避免自己再次打開餅乾盒。必要時,甚至會用意志力強迫自己遵守預先制定的計畫。
壞消息是,當我們太常運用這些策略,或在太嚴苛的條件下要求自己克制,反而很可能會一敗塗地。我舉個例子:一個人每次用意志力和管控功能抗拒誘惑,尤其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不斷克制自己,就會造成這些工具失靈。分散注意力這種方法也一樣,當我們渴望的東西近在眼前,你會越來越難讓自己移開目光—要命的是,這正是我們最需要自制的關鍵時刻。從來沒有人要我們用情緒去完成困難的目標,我覺得這實在太可惜了。因為在自我克制這方面,情緒可以成為非常有效的工具。整體來看,情緒不但更容易運用,也比我們聽人家口口聲聲讚揚的認知性工具來得更有力。
當然,情緒有可能帶我們誤入歧途。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我們經常被享樂的欲望拉走;感到憂鬱、貪圖一時的快樂或小罪惡時,我們經常會覺得百無聊賴;就算知道亂發脾氣可能會傷害別人和自己,有時卻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但如果因噎廢食,以為某些情緒會害我們敗給誘惑就貶抑所有情緒,那就犯下天大的錯誤了。要是它們只帶來麻煩,我們就不會有情緒,它們也會早早消失在演化的洪流中。
情緒能幫助我們做正確的決定,它們是最強、最有效的工具,也是我們最早發展出來的機制。早在我們擁有提前做計畫的認知能力之前(現代人類的認知能力由大腦的額葉負責),情緒反應便存在了。在那個沒有認知性工具的遠古時期,我們還是得面對短期欲望的挑戰,像是食物要自己吃光光還是分其他人一起吃。因此,成功的祕訣在於理解情緒並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東西,而是我們可以用來達成目標的工具—前提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運用什麼情緒來處理問題。
讓未來更美好的三種最佳情緒
說到長期的成功,「正確」的情緒主要有三種:感激、同理和自豪。和最基本的喜悅、悲傷、憤怒或恐懼不同的是,這三種情緒本質上和社會生活脫不了關係,而這點正是它們有效的關鍵。簡單來說,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時常要付出短期代價來換取長遠的優質生活。人類一開始發展出自制能力,才不是為了考前抱佛腳、存退休金或上健身房。在我們漫長的演化史中,這些根本就不重要,也不存在。對原始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是生存。想要過上好生活,你就必須和別人建立牢固的社會關係。當你有需求時,其他人會來幫助你,這些人也明白,你會在未來報答他們。一個人必須有道德,才有辦法建立並維繫這樣的人際關係;你必須待人公平、誠實、大方、勤勉、忠誠。簡而言之,就連道德也是人類長久適應後獲得的產物。一個人建立了好形象,其他人才不會認為你自私自利,進而和你打交道。後面章節將會談到,感激、同理和自豪,正是使我們更有意願表現出道德的三種情緒。
回想你上次感受到感激、同理或自豪—實實在在感受到—是什麼時候。這三種情緒是不是驅使你接受了某種短期付出?感激讓我花了好幾個小時回報他人或還清人情債。像是幫忙搬了好幾次沙發、花了超多時間為朋友準備禮物,只為了讓我珍視的朋友知道,我對他們付出的種種恩情心懷感謝,並同時維繫我們的友誼。同理也是類似的道理,它促使許多人將金錢、時間或精神上的支持贈予有需求的人。這樣的利他行為也確保自己未來若有需要時,將能得到他人的善意回應。自豪同樣能鼓勵人們為未來的利益暫且犧牲。我一直記得有名學生告訴我,她每天凌晨五點就起床去冰冷徹骨的哥倫比亞河練習泛舟,唯一的動力就是身為泛舟隊一員的驕傲。感激、同理與自豪這三種情緒,讓我們犧牲短期的享受或資源,以換取在未來能有更大的回報,也使我們的社交更順暢。它們,能賦予我們自制力。
這些情緒驅使我們重視未來、在社會上發光發熱,還能用來幫助我們在生活任一區塊取得成就—不管是學業、職場、財務或健康都有效。而這些情緒也讓我們透過短期犧牲換來更堅固的友誼,使我們眼光放得長遠,同時也可以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某個關乎夢想與未來的人物—未來的自己。在後面的章節將會談到如何培養這三種情緒,用比理智和意志力更強韌、更有力的方法,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和理想。
過度使用認知性機制的附加傷害
脆弱的認知性策略不僅會降低我們達成目標的成功率,還可能對我們造成隱性傷害。這些附帶性傷害有兩種,第一種是壓力。由於大部分的認知性自制技巧著重「修正」—它們不會防止基本的欲望萌生,而是在欲望產生後無視或抑制它—這種方法通常很費神,追求目標時可能會覺得在和自己角力。既然結合了巨大的心力和風險,你也會承受龐大的壓力,感覺自己精神緊繃、短期內沒心思再做別的事了。這樣的壓力不但不好受,還有研究顯示它會影響我們的學習能力。所以就某方面而言,使用認知性技巧就像走路時每走兩步就退一步。長期下來累積的負面影響對人更有害,甚至能傷害你的身體。
另一種附帶性傷害雖然較分散,卻也不容小覷。在現代,想得到「成功」,就必須在某些特定領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譬如:想成為頂尖小提琴家,就得花無數個小時磨練技能,精益求精,把競爭對手甩在後頭;想錄取哈佛醫學院、耶魯法學院或著名的矽谷公司,你也得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在這些競爭激烈的競技場上,人人都得懷有學習知識與技能的精神,而關鍵就在於我們激勵自己力爭上游的方法。
我們現在常聽到的建議是仰賴大腦的管控功能、理智等等,這些方法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理性的反社會行為。我們的心神被當成存在於真空的機械,不必和別人交際,只須在工程師的調整下變得更有效率。這樣的思想告訴我們,假如你想成功,就要更努力工作,要做得更快、更久、更有效率,就像電腦或機器人一樣。所以身為人類的你,背負著誘惑與欲望的你,就得竭盡所能壓抑自己對享樂的渴求,用意志力鎮住那些意圖帶你踏入歧途的非理性情緒。要是意志力失敗了,你就想辦法讓自己分心、培養好習慣、重新評估你的目標等等。可是人腦並不是電腦,它的主人是社會性動物,所以長久以來的演化使大腦學會照顧一具有社會需求的身體—而認知性機制經常會無視甚至抑制這些需求,進而影響和社會需求息息相關的「成功」。我們在後面章節會提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但能促進堅持與成功,還能帶來滿足感,增強我們的復元力。
過去的研究顯示,毅力這項人格特質—用自制力確保自己專注在長期目標的能力—和成功有關。這點不令人意外,畢竟那些更能接受用短期犧牲換取技能與長期成功的人,更有可能達成他們的目標。但是,用毅力追求成功也帶來一定的風險。
探討毅力的研究文獻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篇是針對參賽者施予莫大壓力的全美拼字比賽。單獨看毅力的話,它確實能導向成功—有毅力的孩子更有機會通過初賽—但研究者也發現一些反面案例。舉例來說,到了最終回合,把語文智能和年紀差異列入考量之後,他們發現毅力的差異無關緊要;換句話說,孩子的智商再加上年齡(經驗),比毅力更能決定哪位參賽者最終能贏得冠軍,或晉級到最頂層。毅力能預測這些拼字選手花了幾個小時讀書和背單字,不過花了更長的時間準備,不代表比賽時會表現得更好,只代表花了更少時間和別人互動。這樣獨來獨往、和社會脫節的行為,與不快樂及不健康有極大關連。毅力固然非常重要,但我們也必須慎選取得毅力的工具和策略。
除了拼字比賽以外,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博伊斯等人的研究也證實,只用認知性工具埋頭苦幹會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博伊斯的團隊花了四年追蹤九千多人,觀察這些人面對失業危機等困境時的反應。他們發現,非常自制、仰賴邏輯分析與意志力等方法達成目標的人,面對失敗時反而表現得最慘。失業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難關,但這些習慣用認知性方法處事的人失去工作時,身心健康比其他人下降了一二○%。這些人很勤奮刻苦,所以比較不常失敗,但因為他們的安全網比其他人脆弱,導致失敗時承受的痛苦反而更強烈。
那我們該怎麼爬出這個陷阱,在提升復元力的同時也增加成功的機率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善用我們與生俱來的情緒工具。在這本書中,你將會學到如何用感激、同理與自豪追求目標,幫助自己提升毅力與自制力,堅持抗拒誘惑,同時輕鬆建立人際關係,在我們面對挫折、壓力與孤獨時扶自己一把。
善用情緒踏上前方的旅程
這本書中,將探討感激、同理與自豪三種情緒的起源與運作機制、它們和自制力與復元力的關係,以及幫助每個人與整體社會成功的潛力。為此,我把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先在第一篇〈搞懂來龍去脈〉中,描述問題並消除我們對解決方法的迷思。我會在第一章簡短探討人腦為何偏好短期獎勵,並講述這個現象所造成的問題,以及為何幾乎所有人在某些情況下都會敗給誘惑。接著在第二章,將破除人們用認知性方法自制的迷思,點出用理智、意志力與管控功能辦事的各種缺陷。
在本書第二篇〈善用情緒工具箱〉中,我會說明如何正確培養感激、同理和自豪這三種關鍵情緒,來對抗享樂、衝動與隨之而來的失敗。感激與同理並不是被動情緒,而是沉默的力量;當我們正確使用自豪這種情緒,它不但不會導致破壞,反而能使我們專注於未來。而從第三章到第五章,我將會一一探索這三種情緒,認識它們如何,以及為什麼能形塑我們的行為,更不忘分享有效使用它們的竅門。
在本書最後一篇〈增加個人與社會價值〉中,我會解說這些以情緒為基礎的策略,如何有效使個人和社會進步。第六章將描述感激、同理與自豪如何建立人際關係—這也是它們原始的用途—讓你我雙方從關係中得利。除了加強毅力與自制力之外,人際關係也能驅除孤獨與其所致的身心傷害。
在第七章將拉遠視角,解釋這些情緒如何經社會網路傳播出去,在幫助你成功的同時幫助你身邊的人。不只這樣,當別人運用這些情緒時,你也會得到好處。接著,在第八章將把視角拉得更遠,從全社會的角度來說明。若社會大眾培養這三種情緒,我們會更願意投資未來,進而提升社會整體的復元力。
最終,我將反思這個新思維的角度該如何改變我們對於追逐成功的看法,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使用這三種情緒及相關策略。我們必須看清兩件事:第一,就科學角度而言,感激、同理和自豪不只是三項獨立的美德,也是其他更多美德的本源。第二,情緒並非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壞東西,我們其實可以控制自己產生哪些情緒,以及什麼時候產生。
綜合上述兩點,我們能從全新的觀點理解情緒,明白某些特定的情緒能幫助我們成功。目前為止,無論是教育家、企業培訓員、經理或顧問,很少有專業人士接受這個看法,因此知道該用哪些技巧有效率地追求成功的人不多。現在,是時候改變這一點了!
【推薦序】從情緒了解自己、增益生命──海苔熊
所有情緒都有其功能,正面的情緒(如感恩)讓我們與他人連結,負面的情緒(如噁心)讓我們不會再重蹈覆轍或是接近危險的人事物。隨著本書作者的種種實驗、故事和推理,你會發現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更多內在的情緒,不僅能認識更深刻的自己,也能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我很訝異情緒類的科普書籍可以寫得如此平易近人,而且不會像其他的書一樣需要花很長的文字篇幅才來說明一件事情,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知識!而且,雖然書中比較關注正向情緒,但也提到了負向情緒出現的時候,如果我們用不...
目錄
推薦序 從情緒了解自己、增益生命 海苔熊 推薦序 多麼暢快的領悟!用對的知識,了解對的情緒 蔡宇哲
推薦序 從情緒管理到情緒致勝,直接邁向成功! 程大洲 導 讀 情緒是寶,更是人生的好幫手 謝碧玲
前 言:成功,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有效策略
意志力與情緒之間的虛假選擇
讓未來更美好的三種最佳情緒 過度使用認知性機制的附加傷害 善用情緒踏上前方的旅程 第一篇:搞懂來龍去脈
第一章:我們為什麼會貶低未來的價值?
尋求未來獎賞的螞蟻,與決定立即享樂的蝗蟲 讓你自然而然放棄四○○%利潤的反向貶值 每個人的大腦都會偷偷作弊,找輕鬆的路走
第二章:意志力、管控功能與理智為何會失敗? 「情緒壞壞,管控功能好棒棒」的理論該打掉重練 理性腦袋加上情緒腦袋,做決策不再煩惱 理智與意識,正在對我們說謊 意志力每成功一次,自制力失敗的機率就越高 過度抑制情緒與欲望,傷神、傷身,還傷記憶力!
善用情緒工具,散播成功的種子
第二篇:善用情緒工具箱
第三章:感激能克服自私的誘惑,和未來的自己合作 感激的重點不在於獲得回報,而是專注在未來,讓愛傳出去
感激之情能提升自制力,讓未來的利益大幅成長 心懷感激就能更有競爭力、更聰明消費、更有人緣 不是說假的!感激真的有益身心健康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好情緒──感激
第四章:同理能加強內在力量,成就自己且助益他人 如何培養深切永久的同理心、加強自制力 深入高僧的腦袋,學習不做情緒的僕人 自制力失靈,負面情緒潰堤、攻擊爭鬥不斷 人人心存同理,處處減少爭鬥 放下過去的失敗,迎向未來的成功 科技時代,用聰明的方法培養同理心 同步運動,讓相似感激發同理心 訓練大腦,讓自我同理成為本能
第五章:自豪能提升個人魅力,輕鬆獲得堅持到底的動力 我自豪,我驕傲!成為散發魅力的領袖 自豪讓你更能抗拒誘惑,再加把勁 吸引信任與追隨的目光,就靠自豪來加分 內外在動機,效果大不同
解鎖內在動機,提升自豪帶來的努力動能 運用自豪時,務必聰明避開傲慢險坡 第三篇:增強個人與社會價值
第六章:善用三大情緒,改善人際關係,以雙倍力道邁向成功 透過三種親社會情緒,累積道德紅利,培養毅力
與他人互動、增進團隊精神,迅速讓毅力滿點 三種好情緒,平穩與社會的連結,減輕壓力 過度自制,也改變不了你一人吃晚餐的孤獨與失敗
第七章:向外擴展:讓情緒引導你伸出援手,增強群體連結、力爭上游 親社會情緒能穩固社會連結根基,帶我們向上發展 渴望付出,證實施比受更有福、更快樂 情緒傳染,讓團體提升
第八章:向上擴展:利用情緒促進社會成功、改善人類社會 僧多粥少,導致只在乎現在,而非未來的利益 以道德情緒改變社會前,一定要知道的潛規則 深化道德情緒的兩個互補方式
尾 聲:致勝情緒,在創新的人生舞台上發光 打破短視近利的職場生態,重視未來的關鍵轉折 感激、同理與自豪,打開良好品格的引擎
作者銘謝
推薦序 從情緒了解自己、增益生命 海苔熊 推薦序 多麼暢快的領悟!用對的知識,了解對的情緒 蔡宇哲
推薦序 從情緒管理到情緒致勝,直接邁向成功! 程大洲 導 讀 情緒是寶,更是人生的好幫手 謝碧玲
前 言:成功,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有效策略
意志力與情緒之間的虛假選擇
讓未來更美好的三種最佳情緒 過度使用認知性機制的附加傷害 善用情緒踏上前方的旅程 第一篇:搞懂來龍去脈
第一章:我們為什麼會貶低未來的價值?
尋求未來獎賞的螞蟻,與決定立即享樂的蝗蟲 讓你自然而然放棄四○○%利潤...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