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會不會成為壓倒中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國是否真對美國創造巨大的貿易逆差?
兩國是否有攜手合作的可能?
前史丹佛大學經濟系教授、中研院院士劉遵義為您解開迷思
準確分析,剖析貿易戰長短期的利與弊
合作與互補才是最終解方
貿易戰並不僅關於貿易本身,背後是中美兩個大國在經濟與科技上的長期角力《共贏:中美貿易戰及未來經濟關係》是第一本全面分析中美貿易戰的歷史背景、現狀、影響及未來的專著。劉遵義教授利用最擅長的經濟學分析工具,以豐富的數據和公允的洞見,將錯綜複雜的貿易戰闡釋得清晰易懂,幫助讀者去偽存真。
作者先從北京與華府在經濟結構、體質、優劣勢與發展方向等角度,回顧衝突的遠近因、前瞻兩國未來競合的影響,還指出,討論競合方向前,必先瞭解兩國對服務與商品貿易數據因估計方法不同而產生差距。兩國政府若能就此達成共識,會發現其實北京與華府的貿易距離沒有想像中那麼巨大。
雖然競爭不容迴避,但兩國領導人必須認清,位於太平洋東西兩岸、全世界前兩大的經濟體與貿易國,互補性也非常高。更何況,中美經貿合作是潛在的正和博弈,透過合作與資源互補(美國的能源、土地、水資源,中國的人力與儲蓄),雙方必有機會實現共贏。雙邊的經濟依存度加深後,就能建立信任、減少衝突。
劉教授最後也警告,貿易戰的衝擊不容忽視。對中國來說,衝擊相對可控,但對股市和人民幣匯率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其次,更令人擔憂的是競爭的背後靈: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情緒,不僅已經在美國集結,在全世界也有蠢蠢欲動之勢。事實上,國際貿易能夠創造讓各方都獲利的整體利益,而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更是北京與華府領導人的共同責任。
對於理解貿易戰的背景、預估未來的經濟趨勢,劉遵義教授的這本新著格外及時且重要。
本書特色:☆深入淺出解釋國際貿易概念。
☆搭配專業圖表,具權威與參考價值。
☆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到2019,了解一整年國際貿易趨勢,不可不讀。
推薦人:朱雲漢(中研院院士)、金耀基(中研院院士)、徐國琦(香港大學嘉里集團講座教授)、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楊振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董建華(香港特區前特首)(依筆畫排序)共同推薦
「作為這一領域最傑出的經濟學家,劉遵義適時貢獻這部專著,為兩國當前出現的爭端提供了細緻的分析、深刻的見解與甚有助益的建議。」——Michael J. Boskin,史丹佛大學Tully M. Friedman經濟學教授,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
「這本書對中美貿易戰的結構性成因,貿易戰對中美兩大經濟體以及世界經濟的可能衝擊,以及突破中美零和遊戲陷阱的可能路徑,提供了最完整而即時的系統性分析。讀者將會被劉院士精確的數據說服,為他精闢的見解而折服。」——朱雲漢,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在當前東西方學術界中,沒有人能比劉教授對中美貿易戰有更深刻的分析與觀察。」——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在中美貿易戰萌發危機之際,劉遵義教授《共贏》一書的出版是十分及時的。他以傑出的經濟學的修養與識見,為危機的化解提供了合理、合情、合勢的有力途徑……此書是關切中美貿易戰的人不能不認真一讀的。」——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劉遵義教授這本《共贏》提供微觀和宏觀的數據,深厚而清晰的立論與闡釋,讓我們深入瞭解兩個大國的『新常態』發展,以及如何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梁錦松,南豐集團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前司長
「劉遵義教授的《共贏》一書,回顧了中美貿易衝突的歷史、現狀及影響,分析了中美之間的競合關係及由此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給我們思考當下中美經貿關係及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視角。」——劉明康,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前主席
「劉遵義是當今世界該領域最出色的經濟學家之一……致力於相關問題的政府與媒體工作人員,和想要理解這一問題的人,都應該仔細閱讀本書。」——Dwight H. Perkins,哈佛大學Harold Hitchings Burbank政治經濟學教授、經濟學系前系主任
「劉遵義的這部專著探討了中美貿易和經濟關係的起源、影響與未來,是他多年來進行深入研究和堅持獨立見解的一個總結。關注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的任何人,都可以從這部著作中獲益良多。」——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前院長,西湖大學校董會主席,國務院參事室參事
「若想超越聳動人心的媒體頭條,深入理解這兩大經濟體的相對長處與不足,尤其是在戰略、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合作、競爭與前景,本書實在不容錯過。劉遵義對這兩大經濟巨頭的理解深度無人可及。」——A. Michael Spence,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如今,美中貿易的重要性已不遜於任何全球經濟或美中雙邊關係議題。劉遵義的經濟分析建立在嚴謹和扎實的事實之上,為這一仍吵吵鬧鬧、充斥著錯誤指控和政治詭辯的熱門論題提供了新的洞見。」——Lawrence H. Summers,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
「中美貿易戰是當前最重要、最及時和最緊迫的論題。撰寫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與對策建議,劉遵義教授是理想的人選。」——董建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
「劉遵義羅列出最相關的事實,並在此基礎上對中美貿易戰進行分析,我們因此能夠辨識出危言聳聽的政治謀略,去偽求真,更好地理解可能的結果。這本書值得用心去讀。」——王賡武,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香港大學前校長
「劉遵義教授這一及時且充滿洞見的研究著作告訴我們,繼續朝向共同的目標攜手前行,而非分道揚鑣,對雙方皆是最好的選擇。任何相信世界會有更美好的共同未來的人,都該認真閱讀這部出色的作品。」——徐國琦,香港大學嘉里集團基金全球化史教授,著有《中國人與美國人:從同舟共濟到競爭對決,一段被忽視的共有歷史》
「這部佳作少有艱澀的術語,卻將錯綜複雜的2018年中美貿易戰及其長遠影響闡釋得非常清楚,我讀後受益匪淺。」——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
作者簡介:
劉遵義(Lawrence J. Lau),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1964到1969年期間分別獲得史丹佛大學物理學理學士學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碩士與博士。他曾先後任職史丹佛大學經濟系各級教授(1966-2006)、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4-2010),專長研究領域為經濟發展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經濟,並於1966年建立最早之中國計量經濟模型。1979年,劉教授跟隨諾貝爾經濟學家克萊因(Lawrence R. Klein)訪問中國後,就開始為中國經濟政策決策者提供建議。劉教授對中美經貿關係熟稔已久,根據其2000年的研究,只要改變有爭議的出口估算標準,中美的貿易逆差就會縮小一半。
劉教授的研究成果豐碩,專書十二種,曾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一百九十多篇,當中包括《發展的模式:韓國和台灣經濟成長的比較》,以剖析亞洲經濟成長的模式與限制。劉教授獲國內外各大學術殊榮,包括國際計量經濟學學會院士(Econometrica)、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會員、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海外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等。對於中美能攜手合作、為全球與人類共同利益而努力,劉教授總是充滿希望地樂觀看待。除了經濟學論著外,也曾與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合著《塑造嶄新的國際社會:探索二十一世紀的和平、經濟與教育》。
譯者:余江,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現任職於《比較》編輯室,有多本財經類譯著。
章節試閱
第1章概論
中美關係無疑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美國和中國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國,並且互為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如果中美能夠為共同目標而結為夥伴,則許多事情會成為可能。一個重要例子是2015年12月由196個國家以及其他各方一致同意達成的阻止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正是依靠中國的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的歐巴馬總統的共同努力才得以促成。中美兩國以夥伴身份開展合作,還有助於實現許多類似的重要全球目標,如非洲減貧、朝鮮半島無核化,加強全球網絡安全,以及推動世界範圍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自由化。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巨大進步,但2017年中國人均GDP只有9,137美元,尚未邁過中等收入國家12,000美元的門檻,排名在全球第70位以後;而美國的人均 GDP則高達 59,518美元。中國的整體軍事和科技實力仍明顯落後於美國。作為國際交易媒介或價值儲藏工具,人民幣也無法與美元匹敵。雖然中美在聯合國安理會都有否決權,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組織中,中國的影響力仍比不上美、日和歐洲國家。現在把中美作為「兩國集團」(G2)相提並論,明顯為時過早。
此外,儘管中美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國,雙方經濟往來中卻存在重大摩擦和潛在衝突。這引發美方的諸多抱怨:對中方有利的貿易收支,人民幣匯率的低估,美國企業難以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市場競爭環境不夠公平、對國有企業存在偏袒,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例如「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內容),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強制外國企業進行技術轉移,對工商業信息的網路竊取,以及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等。這些抱怨最終導致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分三輪實施新關稅制裁,總貨值達到2,500億美元,由此引發了兩國間的貿易戰。
2018年3月1日,川普總統宣佈對進口鋼鐵產品徵收25%的從價關稅,對進口鋁製品徵收10% 的從價關稅。中國雖然不是對美國的鋼鐵和鋁製品的主要直接出口方,依然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了對這些關稅的申訴。美國專門針對中國商品的第一輪關稅制裁在2018 年7 月6 日實施,稅率為25%,涉及340 億美元的多種商品,如飛機輪胎、熱水器、X光機部件以及各種工業部件等。這些關稅措施很快遭到中國方面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的關稅報復,稅率同樣為25%,涉及電動汽車、豬肉和大豆等產品。兩國之間的第二輪新關稅制裁是在2018年8月23日實施,互相針對16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稅率依然為25%。中國同時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了對美國新關稅措施的新申訴。
美國的第三輪關稅制裁發生在2018年9月24日,針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來自中國的商品,初期稅率為10%,從2019年1月1日起將提至25%。這輪關稅措施將使受美國新關稅影響的中國商品的總價值達到2,500億美元(=340億+160億+2,000億),接近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價值的一半。中國方面的報復措施是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實施5%至25%不等的新關稅率,使受中國新關稅影響的美國商品的總價值達到1,100億美元(=340億+160億+600億)。在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產品中,目前還有價值約400億美元的部分未受新關稅的影響,包括大型飛機、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等。
還有,川普總統已發出威脅,如果中國對美國的新關稅實施報復,美國將對另外的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如果實施,這將使受美國新關稅影響的中國商品的總價值達到5,170億美元(=2,500億+2,670億)。根據美國的官方統計,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值為5,056億美元。因此,如果新一輪關稅制裁真的發生,意味著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全部商品都將受新關稅的影響。當然為保護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部分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有可能被免除實施新關稅。例如,在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全部商品價值中,大約有10%屬於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該產品在中國組裝,計入中國的出口,但其中屬於中國國內增加值的部分卻非常低,不足5%。所以到目前為止,在中國製造的手機尚未被納入美方前三輪關稅制裁的範圍。與此相似,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也幾乎都是由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為美國市場而生產,只是在中國完成最後的加工組裝環節,其中屬於中國國內增加值的比例同樣很低。對此類產品實施新關稅的成本將主要由蘋果公司等美國企業及手機用戶等消費者負擔,而不是落到中國的製造承包商頭上。因此新關稅是否會徹底實施還存在某些不確定性。另據報導,2018年12月1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G20峰會的工作午餐會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達成暫時和解協議。雙方同意在90天內不會增加新的關稅,以等待後續談判。這被認為是很有希望的進展。
這場中美貿易戰給國際貿易和投資造成了擾動,其影響不限於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還關係到在過去幾十年出現和發展起來的全球供應鏈。貿易戰給世界所有地方的企業與居民的消費和投資決策帶來了巨大不確定性,並有可能導致中美關係的永久性轉變。
寫作本書時,筆者心中有三個主要目標。首先,筆者希望闡明,雖然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實際影響不容忽視,但對中國而言仍然相對可控,對美國而言更是如此。即使美國的新關稅最終覆蓋來自中國的全部進口產品,這一說法也依然成立。所以無需驚慌。然而貿易戰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和人民幣匯率有巨大心理影響,會打擊中國的企業與居民的信心和預期。
其次,筆者希望揭示,貿易戰背後是中美之間潛在的經濟和技術競爭,以及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情緒在全世界(尤其是美國)的興起。中國和美國對於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的暗中角逐,以及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21世紀核心技術領域的競爭,或許不可避免。這將有可能成為「新常態」。不過筆者將通過分析闡釋,儘管中國的實際GDP總量可能會在2030年代某個時候超越美國,但從人均水平來看中國仍遠遠落後,恐怕直至21世紀末才能真正與美國並駕齊驅。還有在科技發展的總體水平和一般的創新能力上,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也仍然巨大。在兩個國家的排外情緒都處於膨脹之際,雙方的政府有責任不僅借助言辭而且通過行動來證明,國際貿易和直接投資並不必然導致任何人受損,而是有足夠大的整體收益讓所有人都獲利。當然,雖說國際貿易整體上總是對貿易雙方都有利,卻肯定會在每個國家內部造成不同的贏家和輸家。不幸的是,市場本身無法把贏家的部分利益轉移給輸家,因此必須依靠政府的稅收和財政政策來實現從贏家到輸家的恰當的再分配。
第三,筆者希望展示,中美在經貿領域的相互合作是個潛在的正和博弈,即雙方能同時實現雙贏。鑒於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通過貿易往來、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尤其是通過改善經濟合作,充分開發和利用對方目前的閒置或未盡其用的資源,對雙方都將大有裨益。平衡中美貿易是切實可行的,可通過增加雙邊貿易和投資,從而加深彼此間的共同經濟依存度。這也有助於建立信任,減少衝突可能性,避免艾利森教授(Graham Allison)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他認為由於新興強國對老牌強國的統治地位發起挑戰,中美之間最終不可避免會爆發戰爭。
第1章概論
中美關係無疑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美國和中國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國,並且互為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如果中美能夠為共同目標而結為夥伴,則許多事情會成為可能。一個重要例子是2015年12月由196個國家以及其他各方一致同意達成的阻止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正是依靠中國的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的歐巴馬總統的共同努力才得以促成。中美兩國以夥伴身份開展合作,還有助於實現許多類似的重要全球目標,如非洲減貧、朝鮮半島無核化,加強全球網絡安全,以及推動世界範圍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進...
目錄
董建華序
前言
致謝
圖表目錄
第1章概論
第1部分理解貿易戰:歷史、事實和潛在的影響
第2章中美關係史上的重要時刻
簡要回顧中美關係發展史上的重要時刻
第3章中美貿易差額的真相
從貿易總值和增加值的角度,對中美商品和服務貿易收支的估計數據做更為可靠和可比的調整分析
第4章貿易戰的衝擊波
探討2018年中美貿易戰對雙方的直接和潛在衝擊
第2部分對手和夥伴:中美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第5章高度有利的互補
介紹中美兩個經濟體實際上有著高度的互補性,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應該對雙方都非常有利
第6章不容迴避的經濟競爭
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不可避免存在相互競爭,許多方面也存在相當距離
第7章技術追趕非一日之功
從經濟和國家安全的考慮出發、分析中美之間潛在的技術競爭,儘管中國在科技領域快速追趕,但兩國之間仍有顯著的差距
第8章深化彼此經濟依存
討論如何在縮小貿易失衡的同時深化中美之間的相互經濟依賴
第3部分超越貿易戰
第9章起長期作用的兩大力量
探討超越2018年貿易戰對中美兩國經濟關係的長期影響
第10章未來之路
中美關係未來之路的展望
參考文獻
董建華序
前言
致謝
圖表目錄
第1章概論
第1部分理解貿易戰:歷史、事實和潛在的影響
第2章中美關係史上的重要時刻
簡要回顧中美關係發展史上的重要時刻
第3章中美貿易差額的真相
從貿易總值和增加值的角度,對中美商品和服務貿易收支的估計數據做更為可靠和可比的調整分析
第4章貿易戰的衝擊波
探討2018年中美貿易戰對雙方的直接和潛在衝擊
第2部分對手和夥伴:中美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第5章高度有利的互補
介紹中美兩個經濟體實際上有著高度的互補性,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應該對雙方都非常有利
第6章不容迴避...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