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虧待的委屈、對他人的虧欠感,催生了四種情緒債務,
就是這些債務,造成了關係中的衝突、傷害與裂痕!【四種侵蝕關係的情緒債務】
罪惡感──我虧欠你,所以害怕面對你
憤 怒──你虧欠我,你欠我道歉和補償!
貪 婪──我虧欠自己,再多拿一點也沒關係
嫉 妒──上天虧欠我,為何給別人卻沒給我?
金錢上的債務可以還清,
情感和人際關係上的債,卻沒那麼容易償還。
了解債的來由與關係,是清空債務的第一步。
婚姻不再親密、職場人際出問題、親子關係疏離、友誼出現裂痕……你所面對的人際困境,大多是累積在心中的情緒債務造成的,如果放任不管,它們會摧毀你的家庭、事業、親密關係,甚至影響你的內心,讓你在情緒的支配下說出不恰當的話,變成一個行事不討喜的人。
安迪牧師擁有多年的教會牧養經驗,累積了豐富的輔導案例,他在書中一一探討這些破壞性的力量——罪惡感、憤怒、貪婪和嫉妒,並提供實用而具體的四種心靈練習,幫助你反擊回去,讓你掌控那些在不知覺間控制著你的情緒,修復破碎的人際關係。
無論你是想和伴侶建立更深刻的聯繫、需要打破你和某個孩子之間的隔閡,或是讓一段友誼更上層樓,本書都能帶領你將心靈打掃乾淨,重新和家人、伴侶、朋友、同事建立正向的情感連結。
◎ 附有六週的討論題目,小組討論或個人學習都適用
◎ 列出明確的處理步驟,確實解決內心衝突、修復關係
◎ 和孩子一起閱讀、討論,幫助孩子保護自己的心
◎ 符合聖經指導,教會輔導人員的最佳教學工具
【療癒推薦】李文成/《靈性診療室》作者
郭約瑟/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潘美惠/馬偕協談中心主任
賴佩霞/身心靈導師
作者簡介:
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
作家、牧師、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靈性領袖之一,知名牧師查爾斯.史坦利(Charles Stanley)之子。
他是全美十大教會之一的北角社區教會(North Point Community Church)主任牧師。1995年,他以亞特蘭大為基地創建了北角事工組織,擁有六間分堂,在全球有30間策略聯盟教會,每週服事將近七萬名信徒。
他主持電視節目《與安迪・史坦利一起前行》(Your Move with Andy Stanley),每個月透過電視與網路廣播節目傳送超過500萬則的訊息到世界各地。他也是二十多本書的作者,中譯本包含:《神學院沒教的講道祕訣》、《有效的事奉》、《異象方程式》、《N世代領導5C》等。
他和妻子珊卓擁有三個孩子,皆已長大成人,現居美國亞特蘭大附近。
譯者簡介:
陳雅馨
臺大社會所畢,現就讀清大社會所博士班,自由譯者,譯有《聖經的教養智慧》(啟示)、《液態現代性》(商周)、《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立緒)、《為孩子種一棵樹》(麥田)等書。聯絡信箱:zoethealien@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作者從信仰剖析人性,洞見情緒的四大債務,又帶領我們學習從靈性生命的提升,清除我們的情緒債務。可以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
──李文成,醫師、《靈性診療室》作者
透過故事、親身經歷,讓人很容易就能理解四種失控情緒惡習所造成的危害;並且從聖經當中找出各種真理,來印證四種對治的方案,內容相當精采。
──郭約瑟,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作者的筆調幽默風趣,論述深入淺出,即使是完全不懂心理學或心理諮商的讀者,讀起來也沒有門檻。
──潘美惠,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
我們傾向將注意力放在別人和他們生活中的問題上,但安迪鼓勵我們將目光轉向我們自己的問題,在做出必要的改變前絕不放手。
──桑蒂・菲德翰(Shaunti Feldhahn),兩性作家、哈佛大學研究者
這本書再次證明安迪有能力帶我們深入淺出地掌握問題。這是一本很棒的書。
──大衛・藍西(David Ramsey),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讓本書的內容成為自己屬靈習慣的一部分。
──道格・菲爾茲(Dougn Fields),馬鞍峰教會青少年事工牧者
名人推薦:作者從信仰剖析人性,洞見情緒的四大債務,又帶領我們學習從靈性生命的提升,清除我們的情緒債務。可以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
──李文成,醫師、《靈性診療室》作者
透過故事、親身經歷,讓人很容易就能理解四種失控情緒惡習所造成的危害;並且從聖經當中找出各種真理,來印證四種對治的方案,內容相當精采。
──郭約瑟,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作者的筆調幽默風趣,論述深入淺出,即使是完全不懂心理學或心理諮商的讀者,讀起來也沒有門檻。
──潘美惠,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
我們傾向將注意力放在別人...
章節試閱
第6章 罪惡感:我虧欠你
你曾經留意過,有些「名詞」是如何變成「動詞」來使用的嗎?比如說,許多人上禮拜曾經「辜狗」過某個東西,而每天隨時隨地都要「賴」一下也是我們常有的習慣。由於這些名詞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這些名詞漸漸變成了動詞,也因為這些名詞和它們所代表的行動高度相關,人們就習慣把它們當成動詞來使用。
「罪惡感」就是這樣的一個名詞。有多少次我們因罪惡感而採取行動? 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多常以罪惡感為工具,讓其他人採取我們想要的行動? 對一個韋氏辭典中僅定義為名詞的英文字,「罪惡感」多年來一直是我們採取許多行動與反應的原因。這就是因罪惡感而產生的虧欠的力量。
罪惡感說:「我虧欠你。」罪惡感來自於我們做了自己認為的虧心事,因而對不起別人。我們做的每件錯事都可以被描述為一種偷竊行為,如同我們等一下會看到的。我從你身上偷了東西,我就欠了你東西。因此一顆充滿罪惡感的心所發出的訊息是:「我有所虧欠!」
舉個例子,一個拋家棄子跟女人私奔的男人,他在做出這件事情的當下,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他從家裡每個人身上都偷了某樣東西。他偷走了妻子的第一次婚姻,奪走了她的未來、她的經濟保障、她身為妻子的聲譽。從孩子們的角度來看,這個男人偷走了他們的父親,以及父親對一個家庭所意味著的一切。他奪走了他們的聖誕節、家庭傳統、情感和經濟保障、和家人共進的每頓晚餐等等。
此刻,做出這些事的男人並不會考慮到他拿走了什麼,一開始他只會想到自己得到了什麼。但是當他的小女兒第一次問他為什麼不再愛媽媽時,他的心忽然不安起來。他感到了內疚。爸爸虧欠了大家。債務與欠債者的關係已經建立了。而每當你或我對其他人做了虧心事時,我們都會創造出同樣的人際動態。
我們甚至會用一些特殊術語來解決心中的罪惡感。我們會說:「我欠她一個道歉。」為什麼我們會「欠」人一個道歉? 因為我們的心告訴我們,我們拿走了某樣東西,我們現在是某種意義上的欠債者了。也因此,唯一讓事情回到正軌的方式就是還債。即使我們唯一可以用來還債的東西是言語—例如「我很抱歉」—我們仍然覺得有責任要支付某樣東西給對方。
◆背負債務的影響
每個人都知道個人債務可能會帶來的災難。一個又一個壞決定接連而來,都是因為欠債過多而造成的。罪惡感所創造出的負債也同樣具有毀滅性。想想那個拋家棄子、對孩子有無比虧欠的男人吧。在這種處境下,大多數的男人都會試圖「彌補」他們。但是要彌補什麼? 彌補他們缺失的東西。彌補他們被奪走的東西。
受到債務和欠債者關係的驅使,這個男人出於虧欠做出一系列的決定,這些決定導致問題不減反增,讓整個問題更加惡化。他也許試圖「用金錢購買愛」,結果是孩子變得過度物質主義,並對自我價值產生了腐敗的看法。為了「換取眼前的和平狀態」,許多父母沒有為孩子設定適當的界線,導致了孩子出現破壞性行為,而如果不是因為虧欠感,父母是不會容忍這些行為的。為借據付出代價的是孩子,而不是背著債務的那個人。
並不是只有破碎的家庭才會出現這種人際動態。我們見過多少夫妻為了金錢回報而追求事業,因此在家中製造出一種「我虧欠你」的局面。而對孩子的縱容和物質主義就是他們的還債方式。這一次又是孩子輸了。
但是,每個在這種處境下成長的孩子都知道,拿別的東西來取代那些被奪走的東西,那是不可能彌補的。彌補「爸爸沒陪伴孩子入睡」的唯一方式,就是爸爸回家陪伴孩子入睡。
不幸的是,這樣的彌補很少發生,部分原因是債務有其陰險的一面。你有沒有注意到,你很少看到那個欠你錢的人。他似乎從來不會自己來找你。如果你想見他,你得自己去找他。那就是債務的力量。人們不會找機會讓自己暴露在債主面前。
當人們因為糟糕的選擇而成了債務和欠債者關係中欠債的一方時,他們會找盡藉口逃避,而不是面對他們的債主。即使是內心深處十分在乎的人,也無法克服他們的行為所帶來的羞恥感和虧欠感。這一次,付代價的還是那個受到虧欠的人。
◆最大的代價
儘管「我虧欠你」的心態可能導致在關係上做出糟糕的決定,但是讓你付出最大代價的,可能是那些你沒有辦法做的決定。〈箴言〉22章7節說:「負債人是債主的奴隸。」換言之,權威屬於那些受到虧欠的人,而不是那些虧欠他人的人。從道德的層面來看,也是如此。
身為一個學生牧師,我曾和心碎的父親們坐在一起,他們失去了一切的道德權威,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做出破壞性的決定,而無能為力。他們因為有負於人而失去了道德權威,這使得他們無法在孩子生命中的關鍵時刻,發揮身為一個父親所要有的影響力。一筆未償還的欠債所帶來的罪惡感,讓人們做出了更多破壞性的決定,影響了更多人的生命。
沒有什麼比償還債務更能讓一顆內疚的心解除罪惡感的了。人們試著想用工作、用服事、用奉獻、甚至用祈禱來趕跑罪惡感。但是再多的善行、社區服務、慈善捐款或週日禮拜,都無法減輕人的罪惡感。它是欠債。只有還清債務或是將它一筆勾消,才能讓一顆充滿內疚的心得到解脫。
第7章 憤怒:你虧欠我
罪惡感說:「我虧欠你。」憤怒則相反,它說:「你虧欠我。」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我們就會憤怒。這是一個很重要,但是你不會馬上認同的想法,所以我要再說一次:憤怒是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結果。我們想要的東西中,可能包括我們應得的。因為,誰不想要他們認為自己應得的東西呢?
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如果答案是「不」,請你再讀一遍。這件事很重要,而且不一定符合人們的直觀感受(我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了解到這件事)。也許我舉個例子可以幫助你理解。
唐納拼命加班,希望他的表現能夠說服老闆,讓他補上公司在東南部分公司的主管職缺。唐納和妻子卡拉住在中西部,他們喜歡中西部,但卡拉整個家族都住在東南部的亞特蘭大,而她正懷著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對唐納而言,獲得這次的升遷,既有個人的好處也有職業上的好處。
事情看起來十拿九穩。東南分公司的主管按約定退休了,唐納的老闆向他保證他是這個職位的考慮人選。唐納和卡拉的親朋好友都為他們禱告, 希望事情能如他們所願。接著,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唐納的老闆走進唐納的辦公室,坐下,並宣布他已經要求公司派他到亞特蘭大的那個職位了。唐納簡直難以置信。他的老闆從來沒提過他想搬家。更糟的是,好幾個月來他一直鼓勵唐納爭取這個機會。
兩個禮拜後,公司宣布了消息:唐納的老闆已經獲選擔任東南分公司的主管。正如你可以想像的,唐納氣壞了。為什麼? 因為他得不到他想要的。
「可是,等一下,」你抗議道:「這個說法不公平吧! 他氣瘋了,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獲得這次的升遷。他生氣是因為他的老闆誤導他,讓他有了錯誤的期待,才會如此失望。」
你說的沒錯。唐納不認為這個職位是他應得的,但他認為他應該是老闆可以坦白說出想法的對象。重點是,他沒有得到任何一個他想要的東西。
我不是主張唐納不應該生氣。在這個情況下,他生氣似乎是應當的,但他的憤怒仍然歸納出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回想一下你真的很生氣的時候吧。把整個情況歸結成一個簡單的想法,不就是你想要某個東西,但是卻沒有得到嗎? 換句話說,你沒有得到你認為你應得的東西。這件事換個說法就是:有人虧欠你!
◆被奪走的東西
用這個想法來思考我在前面描述過的男人拋家棄子的情節,事情就會更清楚了。你可能認識一兩個人,他們的父親跟別的女人走了,這些人現在(或是曾經)有憤怒問題的可能性很大。這是可以預想的。他們被剝奪了某樣東西,他們的父親奪走了他們擁有
一個「正常」家庭的機會,他偷走了一個完整的家庭。
一個經歷過那種處境的孩子(或成人)的確有生氣的權利──他或她遭小偷了,有人虧欠了他們。在這種情形下,小偷是他們的父親。但如果父親將責任推給母親,讓孩子們相信他離開是不得已的呢? 好吧,那就是母親也虧欠他們!
給我看一個憤怒的人,我就會給你看一個受傷的人。我跟你保證,那個人之所以受傷,是因為他被拿走了某樣東西。有人虧欠了他某樣東西(如果不是別的,那就是一個道歉)。
我們都認識一些人,他們的憤怒可以用下面這些話來表達:「你奪走了我的聲譽」、「你偷走了我的家庭」、「你拿走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年」、「你偷走了我的第一次婚姻」、「你奪走了我的青春歲月」、「你奪走了我的純潔」、「你沒給我應得的加薪」、「你沒給我應得的嘗試機會」、「你沒給我應得的第二次機會」、「你在感情上虧欠了我」。
同樣,這裡的重點是:憤怒的根源是人們認為某樣東西被拿走了。有人虧欠了你某樣東西。於是債務與欠債者的關係便形成了。
◆憤怒的心
人們很容易相信,解決憤怒的唯一方法就是償還。畢竟,這不是解決金錢債務的唯一方法嗎? 難道還有什麼別的選項嗎? 即便有其他方法償還債務,那也是不公平的。人們虧欠的,就應該償還。將債務一筆勾消就是讓感到內疚的一方擺脫困境。他們需要償還,否則他們可能一轉身就又開始傷害其他人。
諷刺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認為的債務是永遠無法償還的。你的兒子二十五歲了,從他十二歲起你就不在他身邊,你要如何償還? 這債是償還不了的。我一開始說這是一個諷刺,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悲劇。說它是個悲劇,是因為人們花上了大半生的時間在等待,等待著償還不了的債務得到償還。糾正錯誤的時機早就過了,但憤怒依然在,而且在很多時候它還會加劇……甚至擴散。
◆奪回自由
瑪格麗特是個單親媽媽,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在尋找她的靈魂伴侶。但是她必須承認,問題出在她身上。總之,她就是不相信男人,而她有理由不相信。
當瑪格麗特還在念大學時,她因為飲食失調症而求助一位心理諮商師。一天下午,那名諮商師強暴了她。瑪格麗特感到既害怕又困惑,於是沒有告發這件事。接下來她發現她懷孕了。她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她的父母,這導致了接下來的控訴。雙方互相質疑,事情最後是不了了之。
九個月後,瑪格麗特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孩。接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這個勇敢的年輕女學生輟學,選擇了單親媽媽的生活。正如你可以想像的,小莎拉為瑪格麗特帶來了極大的快樂,但她的存在也時時提醒著她那個決定命運的午後所發生的事。
當我遇見瑪格麗特時,她四十二歲。我剛做了一場演講,主題是未解決的憤怒所產生的影響。她等到所有人都離開演講的地方後才走過來,雙眼含淚,臉上卻帶著微笑,她說:「我一定要跟你說聲謝謝。」
「謝什麼?」我說。
「演講進行到一半時,我忽然明白了,過去二十二年,我一直讓一個傷害我最深、我再也不願意見到的男人摧毀了我和男性之間的所有關係。我也了解到,我把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當作我行為的藉口,但最終,必須為那些行為負責任的人仍然是我。今天,這一切都結束了。」
她向我說了她的故事。當瑪格麗特說完她的故事時,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慢慢地吐了出來。「不管你相不相信,這些是喜悅的淚水,」她說:「我自由了。」
接著她擁抱了我,之後就離開了。
瑪格麗特是怎麼得到自由的? 我們稍後會詳細討論。關鍵是她建立了一個許多憤怒的人不曾建立的連結:瑪格麗特發現,她那些「合理正當」的感受讓那個男人控制了她,她內心的憤怒使得一個她多年未見的男人影響了她的生活。那個男人對她所做的事讓她產生了憤怒,而這個憤怒悄悄地進入了她此後的每一段關係。當她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時,也就是當她發現她的憤怒在暗中控制了她時,瑪格麗特下定決心要解決它。畢竟,為什麼要把那種力量給予傷害她最深的人呢?
第6章 罪惡感:我虧欠你
你曾經留意過,有些「名詞」是如何變成「動詞」來使用的嗎?比如說,許多人上禮拜曾經「辜狗」過某個東西,而每天隨時隨地都要「賴」一下也是我們常有的習慣。由於這些名詞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這些名詞漸漸變成了動詞,也因為這些名詞和它們所代表的行動高度相關,人們就習慣把它們當成動詞來使用。
「罪惡感」就是這樣的一個名詞。有多少次我們因罪惡感而採取行動? 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多常以罪惡感為工具,讓其他人採取我們想要的行動? 對一個韋氏辭典中僅定義為名詞的英文字,「罪惡感」多年來一直是我們...
目錄
專文推薦 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 李文成
專文推薦 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郭約瑟
專文推薦 解除欠債的人際循環 潘美惠
PART.1 問題從哪裡來?
第1章 它從心裡來
第2章 事情不像表面上那樣簡單
第3章 隨時會爆發的火山
第4章 受傷的心
PART.2 什麼是情緒債務
第5章 欠來欠去的債
第6章 罪惡感:我虧欠你
第7章 憤怒:你虧欠我
第8章 貪婪:我虧欠自己
第9章 嫉妒:上帝虧欠我
PART.3 真正的改變
第10章 快樂的習慣
第11章 正視罪惡感
第12章 走入陽光下
第13章 正視憤怒
第14章 完成寬恕的循環
第15章 正視貪婪
第16章 慷慨的力量
第17章 正視嫉妒
第18章 讚揚的好理由
PART.4 向前邁進
第19章 為了你的孩子好
第20章 關於情慾
後記 心靈的節奏
附錄 小組問題討論
專文推薦 在生活及人際關係上自助助人 李文成
專文推薦 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郭約瑟
專文推薦 解除欠債的人際循環 潘美惠
PART.1 問題從哪裡來?
第1章 它從心裡來
第2章 事情不像表面上那樣簡單
第3章 隨時會爆發的火山
第4章 受傷的心
PART.2 什麼是情緒債務
第5章 欠來欠去的債
第6章 罪惡感:我虧欠你
第7章 憤怒:你虧欠我
第8章 貪婪:我虧欠自己
第9章 嫉妒:上帝虧欠我
PART.3 真正的改變
第10章 快樂的習慣
第11章 正視罪惡感
第12章 走入陽...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