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排行榜冠軍!
★ 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真誠推薦!
★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好評推薦!
★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好評推薦!
★ 美國亞馬遜4.5顆星好評推薦!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這句漂亮口號讓川普打贏選戰。究其原因,由於美國貿易赤字不斷攀升、工作機會外流,使得美國逐漸失去世界領導地位而不再偉大,人們也紛紛懷念起那一段戰後偉大的世代。
這是美國NBC電視公司前新聞名主播湯姆.布洛考(世界公認最具影響力的主播)為NBC的諾曼地登陸日四十週年特別節目蒐集資料,在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場―奧馬哈海灘上直播並訪問了當年冒死搶灘頭倖存的士兵後,利用難得豐富的訪談資料撰寫完成了這本暢銷書,這也改變了我們看待二戰和美國這一世代人的方式。
本書中,從軍事英雄到社區領袖再到普通公民,布洛考描繪了以英勇為自己的國家服務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從九死一生的戰場歸來後,其中有海軍飛行員喬治.布希成了美國總統;查爾斯.范.高德(Charles Van Gorder)醫生曾在戰鬥中建立了類似MASH的醫療設施,後來在家鄉開設了一家小型診所;瑪莎.塞特爾.普特尼(Martha Settle Putney),成立了WAC是首批服務黑人女性的單位;一九八八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祖蒂.艾利恩(Trudy Elion)發現去氧核醣核酸抑制癌細胞的藥物…,他們都是這個世代值得稱讚的美國人。
感謝上天沒有讓他們死在諾曼地的灘頭上,從戰鬥的最前線到心愛的家鄉的後門,最偉大的這一世代為下一世代人帶來了希望和夢想,也為下一世代最辛苦的勝利而戰,因為他們的奮鬥和犧牲使美國的未來成為可能,戰後他們也再度勇敢面對美國經濟大恐懼的時代,沒有抱怨及責怪政府,靠著對未來的信念和希望支持他們走過各種苦痛,默默地付出,讓戰後的美國迅速竄起成為全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這個對一個國家和她的人民偉大的使命中,布洛考將這一世代人的非凡故事賦予了生命,讓這些故事因為勇氣、犧牲和榮譽感而有了新的意義。
「這一世代的美國人和命運有個約會。」——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前美國總統
各界好評推薦:
「一本動人的剪貼簿……向我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代人致敬,我們美國人和全世界都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關於這一世代英雄的絕妙而痛苦的故事。湯姆.布洛考使我們想起了我們作為一個民族的能力。對於那些希望振奮精神的人來說,這是一部鼓舞人心的著作。」
——科林.鮑威爾將軍(Colin L. Powell)
作者簡介:
湯姆.布洛考(Tom Brokaw)
畢業於南達科塔大學政治系。一九六六年進入NBC電視公司新聞部。
水門事件期間,他擔任白宮特派員,並自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一年,擔任今日新聞主播,自一九八三年起,布洛考策劃並主持NBC布洛考晚間新聞節目。是世界公認最具影響力的主播。
他曾獲頒多項廣播獎項,包括兩次杜邦獎(Duponts),一次豆苗獎(Peabody),數次艾美獎(Emmys)。現在擔任NBC新聞的特約記者,以及為其他媒體製作紀錄片。
譯者簡介:
褚耐安
台大歷史系畢業,台大哲學研究所。曾任中時報系及自立報系記者、編輯、編譯。綜合證卷商經理、投信公司經理。譯作甚豐。
章節試閱
波德里克夫婦(Thomas and Eileevn Broderick)
「什麼叫做殘障?我不是殘障。」
諾曼地登陸五十週年紀念日,我在諾曼地的卡拉微蘇玫(Colleville-Sur-Mer)美國國家公墓主持現場直播節目。從這個基地可以俯瞰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場―奧馬哈海灘。國家公墓的景色怡人,九千三百八十六塊白色大理石墓石蜿蜓排列,在碧綠的草坡上向遠處伸展,每一塊墓石代表一位勇敢美國青年的生命。諾曼地登陸紀念日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也是哀傷的一刻,昔日英勇作戰的老兵重返戰場,向陣亡戰友致意,也向全世界分享他們奮戰求生的艱苦經歷。
NBC電視網的「今日」(Today)節目延長播出時聞,大部分節目內容都在敘述倖存者的英勇事跡,著名歷史學家史帝芬.安博洛斯(Stephen Ambrose)話鋒急轉:「我們應該多談談躺在白色大理石下的英靈,以及受傷的官兵。當時他們撲倒在海灘上,有的肚開腸流,有的失去了手或腳,有的被扯下半張臉皮。血肉模糊的景象,才是當日的真實情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眾人為戰爭獲勝而歡呼時,安博洛斯引領我們回到戰爭殘酷的一面。對倖存的戰士而言,戰爭將成為一輩子的烙印,目睹鮮活健康的戰友頓然肢離破碎,將成為他們永生的記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死沙場的美國官兵共二十九萬二千人,另有一百七十萬人受傷,有些瞎了眼睛,有些少了一條腿或一隻手臂,有些全身或半身癱瘓,儘管帶著傷痕和疲憊的心,他們依然如釋重負地踏上返鄉之路。他們蒙受上帝的眷顧,神奇地保全了生命,但是他們更熱切盼望能回復往日的生活,再次享有工作、親情、教會和友誼。戰爭已教導他們,生命中最珍貴的是什麼,他們最希望的是重拾生命的珍奇和壟麗 。
一九四二年,湯瑪士.波德里克(Thomas Broderick)是辛辛那提拉維耳學院(Xavier College)的醫學預科生,面臨選擇服役軍種的徬徨。他出身於藍領階級家庭、身體健康、頭腦靈光,膺選入商船海軍陸戰隊(Merchant Marine)。他說:「他們給我很優厚的條件,如果中途我認為不適當,可以隨時解召。」經過十週訓練,他的第一趟任務是跟隨運補船前往北非。軍隊的待遇相當優沃,食物豐盛,他還有屬於自己的士官寢室。但是航程又長又枯燥,他決定轉服空軍役,當個如同他曾在阿爾吉利亞看到的風光的傘兵。他說:「我從來沒有搭過飛機,但是我願意接受挑戰。」
他的主管相當訝異,因為完成這趟任務後,湯瑪士將再回到商船海軍陸戰隊學院接受十八個月的密集訓練,但是湯瑪士決定換穿上危險度最高的軍服。主管給他三十天時問考慮,他卻說:「我已經決定了。」回到家裹,父母親對他的決定既擔心又害怕。當他前往兵役單位說明意願時,承辦人員對他說:「你還是個孩子,我再給你一個月時間考慮,你還有機會改變心意。」湯瑪士當場拒絕,說他想立刻加人空軍。
湯瑪士.波德里克在德州完成為時十七週的基礎訓練,被派往喬治亞州班寧基地(Fort Benning),成為八十二航空隊的一員。完成基礎訓練時,教官要求他留在基地當指導員,授與士官長位階。湯瑪士再度拒絕,他不喜歡安全性高的工作,寧願赴海外作戰。
八十二航空隊在諾曼地戰役中折損嚴重,湯瑪士被派往英國補實缺額。九月,湯瑪士第一次執行實戰任務,跳傘進人荷蘭。這是一次英美兵聯合作戰任務 ,目標是攻佔奈及美根橋(Nijmegen bridge),這是進攻德境的盟軍控制交通通衢。「我們的跳傘高度只有五百英呎,以確保在目標區近旁著陸,當時是下午一時三十分。」湯瑪士說:「降落後,我看到的第一個德軍正騎著腳踏車飛奔逃竄,我連舉槍瞄準的機會都沒有。十分鐘後,情勢完全逆轉,德軍漫山遍野向我們逼近,人數比我們多出三、四萬人。然後,昏天黑地的戰鬥開始了,從黃昏戰到午夜,再戰到黎明。」
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湯瑪士犯了一個足以影響他一輩子的嚴重錯誤。「我站在散兵坑裹,舉槍瞄準一名德軍,我站得太高了,一顆子彈打來,穿過我的太陽穴。」
一位軍中牧師為他進行最後的儀式,湯瑪士卻奇蹟式地活了過來,並於數天之後在一家英國醫院內醒來。能夠離開血腥的戰場,令他鬆了一口氣,但是他看不見東西。湯瑪士問醫生為什麼?醫生告訴他︰「等腦內的血塊清除乾淨時,你就可以重見光明。」湯瑪士對醫生的話深信不疑,直到他被轉送到加州的狄波醫院(Dibb1e General Hospita1)。這是當時美國境內最大的兩家盲眼官兵治療中心之一—湯瑪士的信心開始動搖了。
最後,一位醫生告訴他實情:他將永遠成為一個瞎子。「我嚇呆了,對他大叫︰『你們沒有辦法讓我復明嗎?』,然後放聲大哭。」一位在英國時與他一起住院治療,手術後已恢復視力的戰友,無奈地說:「湯瑪士,我們一開始就知道真象,但是我們不曉得如何向你開口。」
憤怒使湯瑪士失去了理性。軍方替他安排盲人課程時,他拒絕了。湯瑪士說︰「我就是不想學點字,我告訴他們我可以到父親經營的卡車公司工作,他們才放過我。」
他回到芝加哥進人羅耀拉大學(Loyo1a University)就讀,退伍軍人協會聘請一位輔導員唸書給他聽,但是七個星期後,他放棄了。湯瑪士到父親的卡車公司做事,情況卻沒有好轉。「因為我還能寫字,父親叫我擔任接聽業務電話的工作,但是有一天,我聽到另一位職員打電話向客戶確認業務內容,我心想,『完了,我是個廢人!』」才一個月,他就幹不下去了。
湯瑪士知道自己必須先學會點字,退伍軍人協會的輔導員也叫他接受保險業務員訓練,這是戰後最蓬勃發展的行業。湯瑪士開始白天學保險,晚上學點字,退伍軍人協會替他在住家附近找到一份保險經紀人助理的工作。不久,湯瑪士建立了自己的保險經紀人業務,他不再是一個怨恨命運的青年,並坦然面對自己將在黑暗中奮鬥的事實。
湯瑪士勤奮地工作,白天將業務內容口授給祕書,晚上則在家勤打電話。很快地,他養成一套辨識聲音的特殊能力,在客戶和他通過幾次電話,首次相約見面時,他能一聽到對方的聲音,就叫出名字,令客戶驚訝萬分。許多客戶直到此時,才知道他是個盲人。
波德里克夫婦共有七名子女,每個子女長大到一定年紀時,湯瑪士都會向他說明失去視力的經歷,以及盲者的真正意義。女兒凱蒂(Katy)說︰「父親告訴我,他如何在戰爭中受傷,以及在戰後由祖母陪同前往法國著名聖地羅德斯祈求奇蹟。以聖水洗滌眼睛之前,父親向主禱告:如果你不能使我的眼睛復明,能否為我找一個妻子?然後,他就遇到了媽媽。我小時候聽到這個故事相信這真是個奇蹟。」
湯瑪士的妻子艾蓮(Eileen),對這段故事存疑,但是湯瑪士堅持這是事實他說:「當時我向主祈求 我知道人不可能事事如願,我衷心期盼有一個妻子……
波德里克夫婦(Thomas and Eileevn Broderick)
「什麼叫做殘障?我不是殘障。」
諾曼地登陸五十週年紀念日,我在諾曼地的卡拉微蘇玫(Colleville-Sur-Mer)美國國家公墓主持現場直播節目。從這個基地可以俯瞰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場―奧馬哈海灘。國家公墓的景色怡人,九千三百八十六塊白色大理石墓石蜿蜓排列,在碧綠的草坡上向遠處伸展,每一塊墓石代表一位勇敢美國青年的生命。諾曼地登陸紀念日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也是哀傷的一刻,昔日英勇作戰的老兵重返戰場,向陣亡戰友致意,也向全世界分享他們奮戰求生的艱苦經歷。
NBC電視...
作者序
重返諾曼地 原著序
一九八四年春天,我前往法國西北部諾曼地海灘(Normandy),為NBC電視公司的諾曼地登陸日四十週年特別節目蒐集資料。四十年前,這裏曾進行一場歷史上最大規模且最大膽的登陸作戰,揭開德意志第三帝國亞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滅亡的序幕。我準備了豐富的資料,包括兵員人數、船艦、飛機的配置、德軍的戰略和戰術錯誤;諾曼地小村莊的名稱。惟一沒有準備的是,這場四十多年前的戰役對我的心理衝擊。
諾曼地登陸日四十週年特別節目喚醒了我童年的記憶,當年我只有五歲,住在南達科塔州(South Dakota)的一處軍營旁,我在屋外搭了一座小帳篷,用小木棍充當長槍,射擊假想的德軍和日本兵。我父親瑞德.布洛考(Red Brokaw)是個剷雪車和工程車操作員,也是無所不能的機械修理師,軍營裏重機械的醫生。父親被徵召人伍時,基地指揮官認為他留在民間比帶槍上陣的效能還大,准他解甲回家。父親跨進家門時,我第一次看到母親垂淚,這幕景象在我幼小心靈烙印下永恆的記憶。
戰爭彷彿就在我們四周。軍火武器送往戰場前,先在南達科塔的大草原上試射。我還記得某年七月四日,基地指揮官下令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火災演訓,取代平日的消防演習。鄰居的叔叔伯伯們經常出征作戰或由戰場返家。我的祖父吉姆.康禮(Jim Conley)根據《時代雜誌》(Time)的報導追綜戰事的進行,並在他自己的地圖上對照比較。住家附近軍營的一角,有一個義大利戰俘集中營,時常可看到穿著破爛戰俘制服的年輕人,在營中遛達。在美國大草原一隅,聽到地中海邊的義大利語,是我童年生活中的新鮮事。
就在這個時候,我的太太玫麗迪絲.歐德(Meredith Auld)出生於南達科塔的約克頓(Yankton)。歐德先生退伍後,在鎮上開了一家診所。學校開運動會時,他總是擔任現場醫師。(之後這個地方也成為布洛考家人的家鄉)她的父親歐德先生從來不曾提及他的光榮戰績,直到有一次他兒子穿著老爸的軍用夾克到學校,上頭繡著上校的徽章,記得當時我肅然起敬︰「上帝!原來歐德先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人物!」
抵達諾曼地之前,童年對戰爭的記憶已然褪色。我已經從事記者工作數年,歷經五O年代的太平歲月,六O年代因越戰引起的政治動盪,七O年代的社會變遷和水門事件。我對東西雙冷戰的發展,比童年的戰爭記憶熱切多了。
啟程前往歐洲之前,我認為這是一趟充滿趣味的旅行,將享受到法國人的熱情,美味的海鮮,以及蘋果釀製的卡瓦多士(Ca1vados)醇酒。
但是,我卻歷經一場改變生命的旅程。當我陪著六、七十歲的老兵漫步在諾曼地海灘、在咖啡廳和餐廳裏聽他們陳述往事,不禁深深為他們當年的英勇而感動。我的成長過程中,這些老兵一直在我們周圍,我們卻對他們的貢獻和奮鬥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欽佩和感謝。這些老兵們成長於大蕭條時代,親眼見到自己的雙親失去產業,農莊、工作和希望。他們在窘迫的經濟中,學會以過一天算一天的方式面對未來。當經濟復甦的曙光乍現時,歐洲和亞洲已遍地烽火,日本偷襲珍珠港,更說明了美國已無法置身戰事之外。走出喬治亞州的辦公室,離開底特律的汽車製配廠,拋棄華爾街的經理職位,中斷歡樂的大學校園生活,穿上軍服走向戰場。
法西斯主義發動戰爭機器,企圖達成征服世界的野心。美爾的英勇青年,響應拯救世界的號召,向侵略者宣戰。
他們面對不可知的戰局,卻絲毫不猶豫。他們原本在平靜無波的生活中享受親情和愛情、工作和友誼,但是,他們被迫走向戰場,跨進血腥遍地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和澳洲。他們在太平洋上未曾聽聞過的小島上艱苦作戰,鮮血染遍了爪哇、關島、琉球。他們在危機四伏的空中飛行,在遠離家鄉的惡水上巡航。
軍隊裏的若干部門,開始晉用女性,使更多的男性得以擔任戰鬥任務。此外,還有一些女性進人實驗室或工廠工作,負責研發藥物、建造飛機、戰艦、坦克,有此二則肩負起獨力照顧家庭的重任。
美國一群頂尖的物理學家則參與一項祕密研究,與德國科學家比賽誰先造出原子彈。如果沒有他們的智慧和努力,很難想像今日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戰爭結束,不論是穿著制服的軍人或服務於民問企業的平民,在愉快地慶祝勝利之後,立刻致力於重建新生活。他們比戰前增長了幾歲,生命閱歷更豐富,軍事訓練更使他們懂得紀律的重要性。終戰數年內,結婚人數直線上揚,孕育嬰兒潮(Baby Boomers)的新世代。
政府迅即通過「軍人議案」(GI Bi11),讓解甲歸鄉的美國青年免學費進人各大學就讀,並在就學期間提供生活費補助。這是美國社會對退伍官兵的最昂貴也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對國家日後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時之間,大學的教室和宿舍裏湧進許多二十五、六歲的青年,而且他們大多數從來沒夢想過自己能進人大學校園就讀。這批允文允武的青年取得學位後,成為社會的生力軍,分別跨足產業、科技、藝術和政治領域,發揮他們戰時養成的熱忱和遵守紀律的習性,為美國社會注人活力與動力。
英勇的一代將戰後的經濟推向史無前例的新榮景,醫藥、科技、藝術、文學也達臻空前的繁盛。他們深切了解聯邦體制和人權的重要性,也推動了全民醫療保險的實施。
他們幫助戰時的敵人重建經濟和政治體制,也迅速而明確地反對戰時盟友的集權主義。他們震驚於六○年代的社會和政治亂象,厭惡嬉皮長髮、反對自由性愛、更不能容忍對國旗的詆譭,但是,他們並未放棄對下一代的希望。
他們並非完美無瑕,也曾犯下錯誤。他們長期姑息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壯大(極右派,堅決反對共產主義),任憑種族偏見泛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婦女們證明能擔負傳統觀念之外的工作,戰爭結束後,她們繼續努力爭取自己的地位和機會,卻遭到她們丈夫的反對。亞洲戰事再起時,退伍的官兵們已無法明辨越戰與二次大戰之間的歧異。
漫步在諾曼地海灘上,我開始體認到:這些凡夫俗子曾經創造偉大的歷史。他們在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面對歷史環境的嚴苛挑戰,卻在艱厄中成功地攀登巔峰。
這些二次大戰的老兵們雖然都有光榮的戰績,而且引以為傲,卻不願大肆宣揚。NBC新聞部邀請了幾位老兵同返諾曼地,在海灘上,我必須持續地發問,有時延緩訪談的步調,才能使他們平靜地回憶往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基諾.馬利(Gino Merli),在登陸日當天搶灘諾曼地,日後獲得國會勳章。這位沈默的戰士堅守機槍陣地,抗拒德軍的攻擊波,掩護戰友撒退。他曾兩次裝死,等敵人通過後,再躍到機槍旁由背後掃射德軍。他的機智和勇敢救了同袍們的性命。某一個戰事激烈的夜晚,他一個人就殺了五十名德軍。
受邀重返諾曼地的,還有來自賓州巴克郡的哈利.卡頓(Harry Garton),他在稍後的戰事中,因誤踩地雷而失去雙腿。馬利和卡頓當年一起在此登陸,這趟旅行卻是他們四十年來第一次重逢。登陸日當天,他們倆人搭乘同一艘登陸艇搶……
重返諾曼地 原著序
一九八四年春天,我前往法國西北部諾曼地海灘(Normandy),為NBC電視公司的諾曼地登陸日四十週年特別節目蒐集資料。四十年前,這裏曾進行一場歷史上最大規模且最大膽的登陸作戰,揭開德意志第三帝國亞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滅亡的序幕。我準備了豐富的資料,包括兵員人數、船艦、飛機的配置、德軍的戰略和戰術錯誤;諾曼地小村莊的名稱。惟一沒有準備的是,這場四十多年前的戰役對我的心理衝擊。
諾曼地登陸日四十週年特別節目喚醒了我童年的記憶,當年我只有五歲,住在南達科塔州(South Dakota)的一處軍...
目錄
目錄
原著序
時代背景
市井小民
1 波德里克夫婦
2 查理斯.范.高德醫師
3 衛斯禮.郭
4 杜林夫婦
5 哈利.雷格.哈蒙
6 羅德.奇蒙
7 高登.拉森
8 約翰.考菲德
大後方
9 查理斯.布里斯科
10 桃樂絲.漢娜
英雄
11 鮑伯.布希
12 喬伊.弗斯
13 李奧納.羅美爾
巾幗英雄
14 瑪麗.哈倫上校
15 方吉娜.賀姆將軍
16 瑪麗安.尼特
17 克勞汀.林格巴哈
18 艾莉生.坎培
19 瑪格麗特.雷.林堅柏格
20 瑪麗.露易斯.羅勃玆
黑暗角落
21 瑪莎.謝圖.布尼
22 強尼.賀米斯
23 路易士.阿米久
24 奈歐.塔卡舒及
25 諾曼.米那塔
愛與承諾
26 亞森尼歐夫婦
27 姊妹淘
28 尼爾森夫婦
29 珍妮.蓋那.諾頓
30 黛芬.卡文
著名人物
31 喬治.布希
32 班恩.布萊禮
33 阿特.布希瓦
34 安迪.魯尼
35 茱莉亞.查德
36 祖蒂.艾莉恩
37 卻斯塔非.史密斯
38 阿爾.諾哈斯
39 漢克.格林柏
政治舞台
40 馬克.哈非德
41 鮑伯.杜爾
42 丹尼爾.英諾
43 卡斯巴.溫柏格
44 羅德.庫特
45 喬治.舒玆
46 亞瑟.史勒辛格
47 艾德.顧思曼
生命之光
目錄
原著序
時代背景
市井小民
1 波德里克夫婦
2 查理斯.范.高德醫師
3 衛斯禮.郭
4 杜林夫婦
5 哈利.雷格.哈蒙
6 羅德.奇蒙
7 高登.拉森
8 約翰.考菲德
大後方
9 查理斯.布里斯科
10 桃樂絲.漢娜
英雄
11 鮑伯.布希
12 喬伊.弗斯
13 李奧納.羅美爾
巾幗英雄
14 瑪麗.哈倫上校
15 方吉娜.賀姆將軍
16 瑪麗安.尼特
17 克勞汀.林格巴哈
18 艾莉生.坎培
19 瑪格麗特.雷.林堅柏格
20 瑪麗.露易斯.羅勃玆
黑暗角落
21 瑪莎.謝圖.布尼
22 強尼.賀米斯
23 路易士.阿米久
24...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