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是一部研究社會政治鬥爭謀略與權術的智慧之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享有智慧禁果、曠世奇書之稱。
《鬼谷子》專攻戰略技巧,由於其在古代社會政治上的真知灼見和功業上的謀略權術,雄辯才智,使其具有著影響千秋萬代、指導後人為人處世,從政經商的深遠意義。
作者簡介:
鬼谷子,傳說原名王詡,世稱鬼谷先生,是大約活躍於戰國中期的顯赫人物,為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鼻祖,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本書總結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包含了智謀權術的各類表達方式,被廣泛運用於政治、商業、公關等各大領域,其思想深受當代人尊敬。
章節試閱
捭闔一 捭闔者,天地之道。「捭」與「闔」,「陰」與「陽」之間相互轉化,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一捭一闔,一陰一陽,開到極點歸於合,合到極點歸於開,陰陽二者,循環始終。
原文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繫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譯文 縱觀上古歷史,我們可以看出,聖人在天地之間是作為先知先覺而出現在平民大眾面前的。通過觀察,他們用陰陽二氣的開合變化來認識世間萬物,進而知曉世間萬物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精心策劃各種事件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過程,及時了解人的思想變化規律,並隨時觀察事件發生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住事物變化的關鍵,以求得因勢利導。因此聖人們處於天地之間,自古至今,分析事物的思路都能統一到陰陽的變化之中。 世間萬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但最終都會有自己的本質特徵。有的歸於陰氣,有的歸於陽氣;有的歸於柔弱,有的歸於剛強;有的歸於開放,有的歸於封閉;有的歸於鬆弛,有的歸於緊張。 所以聖人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部分,以便觀察事物的來龍去脈和先後順序,估計對方的權謀,衡量對方的才能,再比較對方的技術技巧方面的優缺點,然後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因材而用,人盡其才。世間之人個性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人賢德,有的人不肖;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有的人仁厚,有的人義氣。用人者也應因人施管,對賢德之人可以採用「開「(獎賞鼓勵)的方法,對不肖之人則用「閉「(嚴法懲處)的方法;對聰明的人提拔重用,對愚蠢的人則捨棄辭退;對勇敢的人使其尊貴,對懦弱的人則使其卑賤。總之,就是順應對方的個性,根據事件的需要,使各種個性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因材施用。審定對方才幹的有無和思想的虛實,可以先觀察他的嗜好和欲望,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和意志。在和對方辯論時,可以先略微駁斥他的觀點,誘使他開啟話語之後再加以反駁,這樣可以得到對方的實際情況,更可貴的是可以得到他們的行動意圖。 明白對方的實際情況後我們應該閉藏自己,隱瞞自己的真實計謀,不讓對方察覺,然後再開啟自己的思路,以從中獲取有利於自己的信息。或者開啟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者閉藏自己,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實想法,是因為要獲得共同的情感,彼此的信任;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則是因為要考慮彼此的誠意。計策的可行與不可行,我們必須先觀察分析清楚對方的計謀,才能比較彼此相同與不同之處。計謀中有和自己意見相合的也有不相合的,應該在尊重對方意願的前提下,把握好自己的計謀主張。 假如想要開啟(和對方辯論),最重要的是考慮要周詳;假如要閉合(隱藏自己觀點),最重要的是保密,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周詳、保密的重要之處,運用微妙而且與「道」有相通之處。和他人辯論是為了了解對方的實情;隱藏自己的觀點,觀察對方的言行,是為了爭取與對方合作。通過這些手段,權衡其中的輕重,估計對方的實力和計謀,聖人會為估算其實力而費心竭力。如果估算不出對方的實力和計謀,聖人則會為此而憂慮重重。因此,同樣是「開啟」,有的信息是開啟之後傳出去,有的信息是開啟之後收進來;同樣是「閉藏」有的是閉藏之後加以爭取,有的則是閉藏之後棄之不用。 「開啟」與「閉藏」是天地之間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他們使陰陽二氣處於變化之中,四季交替發生,世間萬物生死輪迴。天下事物縱橫交錯,不論縱橫還是反覆都離不開「開啟」與「閉藏」,的相互作用。 「開啟」和「閉藏」,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也是遊說者辯論變化手段的方法;但必須預先審視觀察對方的變化。口是一個人的心的門戶,心則是其精神的主宰。一個人的意志、喜欲、思慮、智謀等等都籍「口」來表達給別人,因此我們必須用「開啟」和「閉藏」來封鎖自己的「口」;用「出」和「入」來控制自己的言談。所謂「捭」,就是指開啟、言談、陽氣;所謂「闔」,就是指閉藏、緘默、陰氣。陰陽必須中和,開閉才會有節,陰陽才能處理適當。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等等都屬於「陽氣」,叫做「始」;而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等等則都屬於「陰氣」,叫做「終」。那些凡遊說遵循「陽氣」的謀士,都可以叫做「始」,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其謀略遊說;凡遊說遵循「陰氣」的謀士,都可以叫做「終」,他們以談論「惡」來作為遊說謀略的結尾。 「開啟」與「閉藏」的道理和規律,必須從陰陽兩個方面來實踐。因此,對那些正處於「陽氣」的人要用崇高的言語來說服他,而對那些處於「陰氣」的人則可以用卑小的言語來說服。用低下來要求卑小的人,用高尚來要求崇高的人。由此看來,我們便可以根據對象不同,當說則說,當停則停,沒有什麼人不能夠說服了。謀士可以用這種道理來遊說普通人,遊說家人,遊說國之將相,遊說天下國君。要想做小事,則可以做到沒有「內」的限制,沒有比這更小的事;要想做大事,則能做到沒有「外」的界限,沒有比這更大的事。所有損失與益處、離開與回歸都可以運用「陰陽」的規律還(環)處理。陽氣活動開啟,陰氣就停止閉藏;陽氣活動出去,陰氣則隨著進入。陰陽二者循環始終,陽氣發展到極點就變為陰氣,陰氣盛極就轉化為陽氣。 用陽的方法積極主動的謀士,道德也會隨之增加;用陰的方法冷靜處理局面的謀士,形勢會隨之助長。用陽氣來追求陰氣,就是用道德來包容它;用陰氣來結納陽氣,就是用外在的力量來約束它;「陰陽」互相追求,遵循「開啟」與「閉藏」的規律變化。這就是天地間陰陽變化的規律,也是謀士遊說的基本方法。「捭」與「闔」「陰」與「陽」之間的關係、轉化,即是世間萬物的先決,即所謂的「圓方之門戶」(天圓地方,即世間萬物共同法則)。
釋義
所謂捭闔,僅就字面意思理解,其本義是指開合。鬼谷子說:「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捭,就是指開啟、言談、陽氣;闔,是指閉藏、緘默、陰氣。據陶弘景《鬼谷子注》曰:「捭,撥動也;闔,閉藏也。凡與人之言道,或撥動之,令有言亦其同也;或閉藏之,令自言示其異。」捭闔在《鬼谷子》一書中其含義相當複雜,類似於古代哲學中的「陰陽」。他們可以指陽氣陰氣,可以指言談緘默,可以指開啟閉藏,可以指主動被動,可以指積極消極,可以指提拔罷免,可以指開始結束……
捭闔是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進行遊說時的主要指導思想。戰國時代,七雄紛爭,諸侯各國為了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展開形形色色的軍事、外交活動,這也為謀士推銷自己政治思想與策略提供了最佳的市場。到了戰國後期,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的「合縱」與張儀的「連橫」成為影響最大的兩種策略,直接決定了當時的政治版圖,而捭闔正是他們採用的最為重要的謀略之一。本章作為《鬼谷子》一書的第一篇,足見其重要性。
謀士們奔走於各國,對國君進行遊說,其目的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主張得到君王的認可,因此對於君王或者國之將相的認識就成為重要的一個問題。
在本篇中鬼谷子用「捭闔」表達了自己對人本性的看法。他認為人是可以劃分成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每個人的個性、才能千差萬別,國君也不例外。「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對人的管理也應該因人而異、因人施管。對賢者、智者、勇者、仁義者可以採用「捭、進、貴」的管理萬法,也即獎賞、鼓勵、提拔等等手段;對不肖者、患者、怯者剛採用「闔、退、賤」的管理方法,也即懲罰、辭退、降級等等手段,這對於現代管理也有很大啟示。
建立在這樣一個對人性認識的基礎之上,鬼谷子又把「捭闔」作為指導方針的主要原則運用到了遊說之中。
「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對那些正處於「陽氣」(追求或正處於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的人要用正激勵,即用崇高的言語來說服他,而對那些處於「陰氣」(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的人則可以用負激勵,即用卑小的言語來說服。用低下來要求卑小的人,用高尚來要求崇高的人。然後便可以根據對象不同,當說則說,當停則停,這樣做的話就沒有什麼人不能夠說服,謀士才能達到「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的最高境界。
「捭闔」是世間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捭」與「闔」、「陰」與「陽」之間相互轉化,也就成為遊說需要遵守的法則之一。「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鬼谷子認為只有處理好「開啟」與「閉藏」的關係,才能夠說服別人。
捭闔一 捭闔者,天地之道。「捭」與「闔」,「陰」與「陽」之間相互轉化,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一捭一闔,一陰一陽,開到極點歸於合,合到極點歸於開,陰陽二者,循環始終。
原文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
目錄
第一篇 捭闔一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以陰求陽
謀術二 陽動陰止
謀術三 排其言
謀術四 剛柔
謀術五 圓方
謀術六 張弛
謀術七 不能欺、不忍欺與不敢欺 謀術八 守司門戶 第二篇 反應二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象比
謀術二 釣語
謀術三 投石問路
謀術四 張網而待
謀術五 欲擒故縱
謀術六 反聽
第三篇 內揵三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知其情
謀術二 投其所好
謀術三 思間時當
謀術四 以變求內 第四篇 抵巇四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反間抵
謀術二 美人計
謀術三 見微知著
第五篇 飛箝五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徵遠來近
謀術二 於識人
謀術三 飛而箝之
謀術四 激將術
第六篇 忤合六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擇主而事
謀術二 逆事而為
謀術三 忤合離間
第七篇 揣篇七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審時度勢
謀術二 因色揣意
謀術三 測探揣情
謀術四 揣情障礙 第八篇 摩篇八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不爭不費
謀術二 謀莫難周密
謀術三 成而不抱
謀術四 獨用 謀術五 數道合時
謀術六 從而應之
謀術七 摩而為之 第九篇 權篇九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利辭應對
謀術二 假之飾言
謀術三 戚言
謀術四 仗義執言
謀術五 眾口鑠金
謀術六 見人說法 第十篇 謀篇十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正不如奇
謀術二 縱之,乘之
謀術三 欺詐蒙蔽
第十一篇 決篇十一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決疑
謀術二 決物
謀術三 陽勵陰勵
謀術四 當斷不斷
謀術五 度以往事
第十二篇 符言十二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主明主德
謀術二 刑貴正
謀術三 賞有信
第一篇 捭闔一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以陰求陽
謀術二 陽動陰止
謀術三 排其言
謀術四 剛柔
謀術五 圓方
謀術六 張弛
謀術七 不能欺、不忍欺與不敢欺 謀術八 守司門戶 第二篇 反應二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象比
謀術二 釣語
謀術三 投石問路
謀術四 張網而待
謀術五 欲擒故縱
謀術六 反聽
第三篇 內揵三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知其情
謀術二 投其所好
謀術三 思間時當
謀術四 以變求內 第四篇 抵巇四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反間抵
謀術二 美人計
謀術三 見微知著
第五篇 飛箝五 原文
譯文
釋義 謀術一 徵遠來近
謀術二 於識人
謀術三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