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法、有些情感,只有在個體成為群體時,才會湧現出來,或者轉化為行動。」――勒龐
群體心理學的開山之作,從法國大革命到網路時代,百年不衰的精準分析
為什麼人在群體中,總是想要想要擁抱偶像、服從領導,甚至願意自我犧牲或變得激動暴力?
為何假消息容易流傳、網路開戰就想置板凳、多人按讚就會變得勇敢?
這一切難解的現象,都可以從群體的心理特徵找到解答。逆風推薦: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林耀盛(臺大心理系教授)、林仁廷(諮商心理師)、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不自主的群體行為,從瘋搶衛生紙、排隊美食、當一日球迷,只要發現情緒被點燃或是出於某種認同感,就會加入各種分眾群體。但往往事情過後,冷靜下來,會發現自己在群眾中不像平常的樣子。有時過於激情、有時過於憤怒、有時不考慮後果,這都是群體心理的效應。
勒龐是現代心理學的先驅,比佛洛伊德更早發現集體無意識的作用。他從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執政等等社會巨大變革中觀察到,當人們在某種號召、認同或是標籤下形成群體時,就會進入類似催眠的狀態。在那時,無論智力多少、學歷高低,人都會只憑著本能、情感、外在刺激或暗示,隨著群體的潮流前進。在裡面,每個人的異質性都會不見,情緒相互傳染,只剩下如狂熱宗教般的靈魂與衝動。
勒龐認為,幾乎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是由激情的群眾運動所推動,而意見領袖就宛如操控群眾心理的天才一樣。今日,由於網路的發展,群體效應更容易生成。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若想在如漩渦般的群眾潮流中保持清醒,《烏合之眾》不啻為潑自己冷水的一記棒喝。
作者簡介: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一八四一至一九三一年)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青年時在巴黎學醫,後來遊歷了歐洲、北非和亞洲,完成了多本人類學和考古學著作。一八九五年年出版了群體心理學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全書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政治學等方面,被譽為瞭解群體心理的入門級經典,也是學術殿堂光芒萬丈的名著,在全球以二十多種語言出版,成為各行各業管理人士、心理研究者的必讀之書。代表作還有《民族演變的心理法則》(Lois psychologiques del'évolution des peuples)、《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et la Psychologie des Révolutions)、《戰爭心理學》(Enseignements Psychologiques de la Guerre Européenne)等。
譯者簡介:
董強
詩人、學者,傅雷翻譯出版獎組委會主席,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法兩國在教育、文學、翻譯、藝術等多領域交流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迄今為止唯一將《論語》翻譯成法文的中國學者,著有其他著作、譯著逾三十餘部。曾在法國遊學十二年,期間用法語出版詩集《鬆綁的手》,贏得法國文化界名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等人的一致讚賞。
1998年,被法國知名媒體《費加羅》雜誌評為「年度傑出華人」。
2001年,回到北京大學法語系任教,持續推動中法文化交流和傳播。
2008年,成為榮獲法國政府「教育騎士」榮譽勳章的最年輕學者。
2013年,榮獲法蘭西學院至高榮譽「法語國家聯盟金獎」。
2014年,入選「中法建交五十年五十人」。
2015年,法國三任總理同臺授予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2016年,獲頒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榮譽博士」稱號。
2016年,當選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外籍終身通訊院士,為該院二百餘年來首位華人通訊院士,《新聞聯播》、新華社、《人民日報》紛紛報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透過作者的筆觸,讓我們試著從群體之間,適時清明抽離出來,仔細審視過往,自己未曾遇見在群體裡的想法、行為與感受的狀態。思考繼續留在原地,或瀟灑選擇離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當我們肯認尊重多樣性的他者,不會恐慌陷入盲從的喪失個性的去責任化,而能轉向『照顧自我、關切他人』的一種連結關係歷程,這是跨時空閱讀本書的價值重探。」――林耀盛,臺大心理系教授
「社會心理學的主張是『你在哪(環境)』的影響大於『你是誰(人格)』,群眾心理正是此議題,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特異分子的,不要讓這些影響無意識的發生,欣賞歧異與多元選擇,保有思考能力,才有真正自由抵抗團體心理陷阱。」――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群眾愚昧是否能導向智慧呢?答案也是可以的,關鍵依舊在群眾,而解答就在勒龐一八九五年出版的《烏合之眾》這本書裡頭,距今已一百多年,但即使現在讀來依舊歷歷在目影響深遠。」――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名人推薦:「透過作者的筆觸,讓我們試著從群體之間,適時清明抽離出來,仔細審視過往,自己未曾遇見在群體裡的想法、行為與感受的狀態。思考繼續留在原地,或瀟灑選擇離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當我們肯認尊重多樣性的他者,不會恐慌陷入盲從的喪失個性的去責任化,而能轉向『照顧自我、關切他人』的一種連結關係歷程,這是跨時空閱讀本書的價值重探。」――林耀盛,臺大心理系教授
「社會心理學的主張是『你在哪(環境)』的影響大於『你是誰(人格)』,群眾心理正是此議題,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特異分子的,不要讓這些影響無意...
章節試閱
第二章 群體的情感與道德
在上一章,我們以非常籠統的方式,指出了群體的主要特徵。我們現在來細細研究這些特徵。
群體的許多特殊特徵,如衝動、易怒、無法進行理性思考、缺乏批評精神和判斷、情感誇張過度,以及其他特徵,同樣可以在一些生物演變程度不高的生物身上看到,比如野人和兒童。我只是順便提到這一類似性。想要證明這一點,顯然超出了本書的範圍。何況,對於那些深知原始人心理的讀者來說,無須論證,而對於那些對此毫無所知的人,則多述也無益。
現在,我具體地、一個一個來看在大多數群體那裡可以很容易觀察到的不同特徵。
一 群體的衝動、多變和易受刺激
我們在研究群體的普遍特徵時就已經提到,群體幾乎只受無意識的引導。群體的行為,更多是受到脊髓的影響,而非腦子的影響 。群體完成的行動,在執行層面可以是完美的,但是,由於不是由頭腦引導的,個體會根據隨機的刺激而行動。群體是所有外在刺激物的玩物,不斷反映著它們的各種變化。因此,群體就像奴隸一樣,受到自身的衝動所刺激。孤立的個體與群體中的人一樣,會受制於同樣的刺激物,但他的理性會告訴他,聽命於它們會帶來哪些壞處,所以可以不動心。心理學上,我們可以定義這一現象:個體具有控制自己反應的能力,而群體則失去了這一能力。
根據刺激來源的不同,群體所服膺的各種衝動中有慷慨、也有殘酷,也許是英勇或者幼稚。但是,無論哪種情形,衝動總是不可遏止,連自我保護的必要性也會在它們面前隱去。
能夠對群體產生暗示的刺激物多種多樣,而且群體總是受其驅使,所以非常多變。我們可以觀察到,群體可以在瞬間從血淋淋的殘忍樣貌,過渡到最絕對的慷慨或者英勇。群體很容易變成劊子手,但同樣容易成為殉道者。為了信仰的勝利,成河的血從群體的胸中流出。無須上溯到英雄時代,就可以看到,群體能有怎樣的壯舉。在一場暴動之中,群體可以毫不顧惜生命。就在幾十年前,還有一位將軍,突然受到了民眾的支持。他輕易就聚集起十萬人馬,可以隨時為了他的事業而廝殺獻身 。
因此,群體手上沒有任何事情是預謀的。根據當時所受刺激的影響,他們可以輕易地在情感的琴鍵上從一頭滑向另一頭。他們就像暴風吹起的樹葉,向四方任意飄蕩,然後墜落。一些革命時期的群體研究,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例子,看出他們情感的多變。
群體的多變使得他們非常難以管理,尤其當一部分的公共權力落入他們手中之時。假如沒有日常生活的需求來產生隱形的調節作用,以平衡各種群眾事件,民主就會很難繼續存在。群體雖然會狂熱地要求得到一些東西,但並不會長久持續下去。他們既沒有能力思考,也沒有能力具有持久的意志。
群體並不只是衝動並且多變。與野人一樣,成員無法容忍在欲望和其實現之間有任何障礙物,尤其是當人數眾多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具有不可阻擋的力量。對一個身處群體之中的個體而言,「不可能」這一概念消失了。孤立的人很清楚,他無法憑一己之力燒掉一座宮殿、搶劫一處商場;因此,他腦子裡不會受到這樣的誘惑。一旦成為群體的一部分,他會意識到人數為他帶來的權力,只要有人發出殺戮和搶劫的暗示,便會馬上付諸行動。任何意想不到的障礙,都會被狂熱地碾碎。如果說,人體組織功能可以使人處於長久的憤怒,那麼我們可以說,受到阻礙的群體其正常狀態就是憤怒。
群體易受刺激、衝動、多變――我們後面還會研究其他的民眾情感――當中總是受到種族根本特徵的影響。它們構成了一個不變的地層,人們的情感從地層中萌芽。群體易受刺激,衝動,這個是肯定的,但在程度上卻有極大的不同。比方說,拉丁民族與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相比,這兩個群體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從近期我們歷史上一些事實來看,就能清楚說明這一點。一八七○年,一份簡單的電報公布於眾,內容提到一則疑似發生的侮辱事件,於是激發了民眾的憤怒,一場可怕的戰爭馬上隨之而來 。幾年之後,在越南諒山地區一場無足輕重的敗仗,從電報傳來後,招致一波新的民怨爆發,政府應聲倒臺 。與此同時,遠征的英軍在喀土木吃了一次大敗仗,卻只在本國引起了小小震動,沒有任何一名大臣被撤換 。群體在哪兒都很女性化,但最女裡女氣的,莫過於拉丁民族。誰依賴拉丁民族群體,就可以爬得很高,升得很快,但這就像是身處塔爾皮亞岩石旁,有一天必定會從上面墜落下來 。
二 群體的可暗示性和輕信
我們提到,群體的普遍特徵之一是過於容易接受暗示。我們也說明了,一旦群體的聚集起來,一個暗示是會傳染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情感可以很快轉向同一個明確的方向。
無論我們假設群體是多麼的中性,在大多情況下,他們都會處於期待狀態,很容易就接受暗示。一旦有人提出暗示,很快就會透過傳染傳到每一個大腦,馬上就確定方向。在接受了暗示的人當中,固定的執念隨時可以轉化為行動。無論是燒毀一座宮殿,還是去完成一項虔誠的工作,群體都會樂意去做。一切都取決於刺激物的性質,而不是如個體在孤立的狀態下,取決於被暗示的行動與理性因素的關係,後者可能會阻擋行動的實現。
因此,群體一直在無意識的邊緣徘徊,接受各種暗示,受到情感暴力的驅動而無法求助於理性去介入。他們缺乏批評精神,只會展現出極度的輕信。「不可能」對他們來說不存在。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理解,為什麼會輕易出現一些十分離奇的傳說和故事,還到處流傳。
群體間那麼容易傳來傳去的傳奇故事,之所以會出現,並不僅僅源於徹底的輕信,還因為在群聚個體的想像中,故事元素會有極大的變化。經過群體之眼,最簡單的事情馬上就變得大不相同。群體透過意象來思考,一個意象引出一系列意象,但前後可以毫無邏輯關係。我們很容易理解這種狀態。有時候,有人隨便提出事實,我們就被誘導生出一系列奇怪的想法。理性會告訴我們,這些意象前後不連貫也說不通,但群體看不到這一點。他們的想像力變化多端,能在事件上加油添醋,讓所有元素混淆在一起。群體無法將主觀因素從客觀因素中分離出來,於是把在腦海中出現的意象看成是真實的。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意象與所觀察到的事實關聯非常遙遠。
按理來說,在群體的想像下,一個事件應該會變化成無以計數的版本,每個成員理解它們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因為每人性格皆不相同。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透過一系列的傳染,對於整個集體的所有個體來說,事件的各種變化版本都有同一種性質、同一種意義。成員看到的第一個變化版本,會構成整個傳染暗示的核心。據說,所有的十字軍東征戰士,都在耶路撒冷的牆上看到殉道者聖喬治。其實,周圍肯定只有一個人看到。透過暗示、心理傳染,這一奇蹟馬上就被所有人接受了。
歷史上出現過那麼多幻覺,就是這個運作機制造成的。它們看上具有成為事實的所有標準特徵,因為那些現象是成千上萬的人親眼看到的。
構成群體的個體,其本人的精神特質並不與這一原則相矛盾。個體的精神特質無關緊要,只要聚集成了群體,知識分子與無知者變得同樣沒有觀察能力。
這一說法可能會讓人覺得非常矛盾。要想證明這一點,需要挑出大量的歷史事件說明,即便是好幾冊書也不夠。
三 群體情感的誇張和過於簡單化
一個群體表現出來的情感,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有雙重特點:既過於簡單化,又誇張。這一點與在其他方面一樣,群體中的個體跟原始人很像。他們不知何為細膩,只能看到一整塊東西,看不到中間的演變過程。在群體中,一種情感尤其變得更加誇張,因為經過暗示和傳染的管道,傳播得很快,群體的接受會大大加強它的力量。
群體的情感的過於簡單和誇大,使得群體不會產生懷疑,不會感到不確定。跟女人一樣,他們容易走極端。有懷疑一提出來,馬上會變成不容置疑的明顯事實。一個孤立個體感受到的一點反感或者反對意見,不會變得多強烈,但到了群體中的個體,馬上會變成一種滿滿的恨意。
群體情感的暴力性,會因為無須承擔責任而得到誇大,尤其是在異質的群體中。一旦知道自己必定不會受到懲罰,尤其是人多勢眾、法不責眾,群體就會做出孤立個體不可能做的行為,擁有孤立個體不可能有的情感。在群體中,蠢貨、無知者、嫉妒者,會擺脫自己的無能感和無力感,而代之以一種粗暴的、暫時的卻強大的力量。
不幸的是,群體所誇大的,往往是一些不好的情感。那些是原始人所遺留下的本能,在孤立、有責任心的個體身上,會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有所顧忌。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群體很容易做出最可怕、毫無節制的事情。
群體受到非常有技巧的暗示之後,可以做出英雄和忠誠的行為。他們會比孤立的個體更英勇、更忠誠。在研究群體的道德品性的時候,我們很快就可以再回頭討論這一點。
由於群體只會受到一些極端情感的影響,若有演說家想要誘惑他們,就需要動用最激烈、斷然的措辭。誇張、獨斷、再三強調,永不試圖運用理性去證明什麼,這就是在民眾集會時,演說家最擅長使用的伎倆。
群體還要求英雄們的情感也得如此誇大。他們身上能看到的品性和道德,層次必須更高。在劇院裡,群體要求戲劇主角具有在生活中從來都不可能有的德性、勇氣和道德。
人們講過,戲劇有其獨特視角。這個沒有問題。戲劇肯定有其獨特的視角,但是,它的規則往往與常識和邏輯無關。向群體發表演講,層次沒有那麼高級,但也需要完全特別的能力。有時候我們讀到一些劇本,很難理解它們為什麼會那麼走紅。一般來說,劇院經理在收到劇本時,也很難確定它們能否獲得成功,因為,要想能夠評判一齣戲,就必須讓自己變成群體 。假如我們進一步深入此論點,就會很容易證明,種族在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在一個國家內受到群體巨大歡迎的戲劇,有時候到了另一個國家,觀眾會無動於衷,或者僅出於尊重和禮貌稍微讚賞,因為它沒有能夠啟動發條,讓新觀眾激動起來。
最後,我們無須補充說明,群體所誇大的成分僅限於情感,而不涉及智力。我已經在前面證明,只要個體處於群體之中,智力水準就會大大下降。塔爾德先生研究群體犯罪的時候,也看到了這一點。因此,僅僅在情感層面,群體可以上得很高,也可以下得很低。
第二章 群體的情感與道德
在上一章,我們以非常籠統的方式,指出了群體的主要特徵。我們現在來細細研究這些特徵。
群體的許多特殊特徵,如衝動、易怒、無法進行理性思考、缺乏批評精神和判斷、情感誇張過度,以及其他特徵,同樣可以在一些生物演變程度不高的生物身上看到,比如野人和兒童。我只是順便提到這一類似性。想要證明這一點,顯然超出了本書的範圍。何況,對於那些深知原始人心理的讀者來說,無須論證,而對於那些對此毫無所知的人,則多述也無益。
現在,我具體地、一個一個來看在大多數群體那裡可以很容易觀察到的不同特徵...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我們是(非)烏合之眾:重讀大眾心理研究 林耀盛
群眾的愚昧與智慧 鄭俊德
跳脫烏合之眾 王意中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是特異分子 林仁廷
序言
譯者序
一九○二年第六版作者序言
一九六三年版序言
引言 群體的時代
第一篇 群體的靈魂
第一章 群體的普遍特徵和群體思維的心理法則
第二章 群體的情感與道德
第三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和想像力
第四章 群體信念的宗教形式
第二篇 群體的意見和信仰
第一章 群體的信仰和意見的遙遠成因
第二章 群體意見的即時成因
第三章 群體的領袖和他們的說服手段
第四章 群體的信仰和意見的可變範圍
第三篇 群體的歸類和描述
第一章 群體的歸類
第二章 所謂的犯罪群體
第三章 刑事法庭的陪審員
目錄
推薦序
我們是(非)烏合之眾:重讀大眾心理研究 林耀盛
群眾的愚昧與智慧 鄭俊德
跳脫烏合之眾 王意中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是特異分子 林仁廷
序言
譯者序
一九○二年第六版作者序言
一九六三年版序言
引言 群體的時代
第一篇 群體的靈魂
第一章 群體的普遍特徵和群體思維的心理法則
第二章 群體的情感與道德
第三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和想像力
第四章 群體信念的宗教形式
第二篇 群體的意見和信仰
第一章 群體的信仰和意見的遙遠成因
第二章 群體意見的即時成因
第三章 群體的領袖和他們的說服手段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