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作者作為生物學家,
根據他個人的研究與當前最新的相關研究,
證明對於許多疾病來說,
大自然是最好的「藥劑」!
身為大自然一份子的人類,卻不甚理解大自然,
更遑論它不可思議的療癒力,
這本珍貴的著作,讓你明白人與大自然的植物與動物息息相關,
更開啟了探索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療癒紐帶
王升陽(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林華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曲芳華(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陳美惠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
溫佑君 (肯園負責人 ) 共同推薦
生物學家阿瓦伊提出:
生態心身學(Eco-Psychosomatics),
從源頭研究人類與植物和動物之間的關係,
將成為未來醫學與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阿瓦伊不僅闡述他從事生物研究所獲得的種種認識,更跨學科地融合全球居領導地位的專家學者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揭大自然對於身心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在促進健康上所具有的意義!他提出一個名詞:生態心身學(Eco-Psychosomatics),更直探源頭,研究人類與植物和動物之間的深刻關係,並推得一門未來的醫學,直指我們人類本是與自然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自然生物,需重新以本於人類的原貌去理解人類自身。
書中不僅有作者的親身經驗,也有紮實科學根基,淺顯易懂地說明森林與植物、動物對人類的影響會作用在身體的哪些層次、系統,既容易閱讀也描述生動。熱愛大自然的你,透過這本書,將與大自然更密不可分,深入體會生命與世界無可言說的奧秘……
「《自然療癒密碼》是一本以科學為基礎的宣言,探討成長中的「自然醫療」領域,細心勾勒出生活在一個所有自然形式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迅速消失的世界中,我們人類會需要的是怎樣的生活。」 ——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科羅拉多大學生態與生物演化名譽教授 推薦
讓人類重新回到大自然的連結之中!
這本極具開創性的書,
將徹底顛覆你、我對於我們自身,
和我們與環境關係的認知!
作者簡介:
克萊門斯‧阿瓦伊(Clemens G. Arvay) 奧地利生物學家,1980年生,生物學碩士。他曾先後在維也納與格拉茨攻讀自然生態學與植物學。阿瓦伊致力研究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重心則擺在與植物、動物及自然地貌的接觸,在增進健康上所具有的功效。此外作者還另有以符合生態學的方式生產食物,及對大型食品工業的經營方式評論等主題研究。他曾發表過許多著作,其中包括暢銷書《親生命性效應》(Der Biophilia-Effekt)等。 他的研究主要探討人類接觸大自然(尤其是動植物及大地景物),對健康的促進效果,他認為人類不僅止於皮膚表面(皮膚表面也還有各種微生物與菌叢),且會持續往外延伸,並與周遭的大自然與其他形式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本書正說明了此一觀念。他希望能建立起「生態身心學」(eco-psychosomatics)這個學科,使之成為融合生物學、醫學、心理學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領域。 作者網頁:https://www.clemensarvay.com/home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譯有:《大審判家弗里茲‧鮑爾:看檢察總長如何翻轉德國的歷史》、《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遠離自然遭遇的疑難雜症,解方密碼往往就是回到自然。 ——林華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一般人的認知裡,「療癒」觸動的是「心」,但卻常忽略了人類也置身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可以幫助療癒身心。「生態心身學」讓我們用另一種視角了解自然與人的關係! ——陳美惠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這是一本每個想重新思考健康的人,都值得倚賴的書。 ——《自然醫生》雜誌(Naturarzt) 從細胞到人類與自然的共存,這所有的生命過程總是深刻地相互交織。所有的部分彼此都互相齧合。 ——赫曼・哈肯(Hermann Haken) 生物學家克萊門斯‧阿瓦伊提出了簡潔迷人的批評,對以簡化論與唯物觀點看待大自然的主流理論加以探討。更重要的是,他是少數幾位現代生態哲學家中,能協助描繪出我們還有機會創造的那個未來。在那個未來裡,界定人類的不會是膚色或大腦內涵,而是他們與所有生命的交融。 ——理查.洛夫(Richard Louv),《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作者 這是一本以科學為基礎的宣言,探討成長中的「自然醫療」領域,細心勾勒出生活在一個所有自然形式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迅速消失的世界中,我們人類會需要的是怎樣的生活。 作者相當具有說服力,也傳達出當我們「走出去到大自然」時,不只能維持健康的身體與心靈,還能治療我們自己。他強調,大自然應該被視為一個整體來保存,不只是為了我們去大自然時所獲得的好處或是可以觀賞壯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動物,同時也是為未來世代保存自然多樣性,因他們可能比我們更需要多接觸大自然。 書中告訴我們,當我們體會到沉浸在美好戶外所累積的好處時,這也是所有動物、人類、非人類、還有多樣植物、活的水體等實體的雙贏狀態。 ——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科羅拉多大學生態與生物演化名譽教授
名人推薦:遠離自然遭遇的疑難雜症,解方密碼往往就是回到自然。 ——林華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一般人的認知裡,「療癒」觸動的是「心」,但卻常忽略了人類也置身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可以幫助療癒身心。「生態心身學」讓我們用另一種視角了解自然與人的關係! ——陳美惠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這是一本每個想重新思考健康的人,都值得倚賴的書。 ——《自然醫生》雜誌(Naturarzt) 從細胞到人類與自然的共存,這所有的生命過程總是深刻地相互交織。所有的部分彼此都互相齧合。 ——赫曼・哈肯(Hermann Ha...
章節試閱
選摘一 前言 這本書裡有什麼正等待著你? 在你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將「誘拐」你走上回去探訪地球上首批活細胞的旅程,藉此好好地研究一下我們與植物和動物的深刻連結,進而憑藉這些知識發展出一門未來的醫學,這門醫學將再次以我們人類的原貌去對待我們人類,換言之,將把我們人類視為與我們的自然生活環境不可分割的自然生物。人類並不止於他們的皮膚表面! 我暫時把這門科學稱為「人類自然醫學」(Mensch-Natur-Medizin);不過,在本書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一個更為合適的名稱。我們的觀察將先由當代研究的一些驚人發現開始。你知不知道,光是瞧瞧一棵樹就能激發人類的自我療癒能力?你知不知道,在大城市裡種植更多的樹木,對於城市的居民來說,就等同好幾年回春治療(rejuvenation cure)的功效?研究證實,與友善的動物接觸,可以顯著強化我們的免疫系統,甚至可以幫助重症患者復原。在某些診所裡,諸如狗、貓、天竺鼠和兔子等小動物都已被當成「治療師」,並且有巨大的功效!當然,我們同樣也會去看看野生動物有益我們身心的一面。 你是否曉得,你在森林中所吸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物質混合物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它們的功效甚至強大到連各國的癌症研究人員都開始關注樹木所含有的物質?在這本書裡,你將了解到,這些物質和植物的「語言」有什麼關係。 人類自然醫學絕非什麼秘教。它其實是改善醫療的關鍵,因為它所關注的是亙古以來人類與植物、動物及生態系統交互增長的連結。藉此,我們將能對疾病有更妥善的理解,保護我們免受疾病的侵害,並且更有效地進行治療。在這當中,我們會對我們自己的物種和我們人類與類似動物的關係,有更超越至今我們所知的認識。當代的生物學知識證明,就連在我們的大腦及神經系統中,也有支持我們與動物建立真正的友誼和關係的種種機制在運作。由這些生物化學的脈絡,我們也能看出,與動物接觸對於我們的健康所能發揮的正面影響;反過來,如果我們也以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動物,牠們同樣也會受到正面的影響。因此,在以下的章節裡,我也會提供許多幫助我們重新思考與動物進行社交互動的論據。 本書的所有內容都是針對植物與動物所具備的種種我們不易看出的能力,所做的科學解釋,當我們敞開心胸去接受這些能力,它們就能幫助我們維護身心健康。我們將一路探索至我們的器官和細胞,深入地觀察自然的療效。因此我們還將例如見到,我們的精神力如何能將自然的象徵語言或來自植物界與動物界的單純感官刺激化為有機物。 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要邀請你一起來探索人類自然醫學。而我們的旅程最遠則將回到大爆炸那時。選摘二 樹木的秘密 樹木和我們的健康有什麼關係? 在我撰寫本書期間,我的小兒子尤納斯(Jonas)正躺在醫院裡,我則作為照顧者陪在他身邊。我們一起住在格拉茨大學附設兒童暨青少年醫院的一個病房裡;格拉茨(Graz)是我的故鄉,位於奧地利的南部。那次的住院治療為期數週,也讓這個當時只有十七個月大的小子吃了不少苦頭。為了採集血液樣本,他的手指每天都得挨上幾針,到了晚上,他經常得要吊好幾個小時的點滴,或是透過一些電線連上某些醫療設備。長期住院,再加上不曉得還得住多久的不確定感,逐漸消磨了我們父子倆的元氣。不過,在醫院四周倒是有一些東西一再振奮我們的精神,幫助我們不要灰心,那就是:一片廣闊的森林。這間兒童醫院就位於森林的邊緣,事實上,它根本就是與整片森林融為一體。 每天當我們從一樓的大門走出戶外時,嬰兒車裡的尤納斯就會開心地歡笑並手舞足蹈起來。早在我們住進這家醫院起,我們就已在森林裡發現了一條偏離主要道路的狹窄小路。在小路的第一個轉彎處,迎接我們的是一棵有著粗大銀灰色樹幹的山毛櫸。每當我們經過那裡時,尤納斯的雙眼總是不禁為那棵樹的樹幹所吸引。在我們的頭頂上,那棵山毛櫸的樹枝張成了一頂巨大的王冠。當時正值秋天,樹葉換上了鮮豔的紅、黃色新衣。我們漫步穿過灌木叢,從一些蔓生、多刺的植物上,隨興摘取這一年最後的一批漿果。我們也會觀察小鹿和松鼠。有一回,我們甚至還見到了一隻狐狸。 這片森林每天總能讓這個小男孩再次入迷,就算在醫院裡有了那麼多的痛苦經歷,他還是能夠與我一起在大自然裡開懷大笑,對此,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可以確定,在森林裡的定期喘息時間,有助於我的小兒子遠離醫院的治療日常,讓他比較容易去消化充滿壓力的種種經歷,從而保護他的心靈免於遭受嚴重的創傷。 我在自己的身上也感受到了同樣的作用。每當從森林裡回來,我總是元氣滿滿。如果住在一個被「水泥森林」所圍繞且沒有綠地的醫院裡,我們父子倆的情況肯定不會那麼好。我在森林裡遇到的其他患者,也訴說了他們在那裡體驗到的同樣益處。就連醫院裡的醫生、護理師和心理醫師,也都會在休息時或下班後,利用這片森林來遠離他們往往十分繁重的工作。有位每天治療癌症病童的腫瘤科女醫生告訴我,她每晚都會在工作告一段落後去森林裡散散步,此舉往往有助於「我面對自己的悲傷情緒,那與成功治療後所帶來的幸福感,同屬我的工作的一部分。」 甚至對於那些無法離開醫院的患者,周遭環境也十分重要。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環境心理學家瑞秋・卡普蘭(Rachel Kaplan)在一項科學研究中發現,當人們處於壓力狀態下,即使是短暫地瞧一瞧窗外的樹木或綠地,也都能產生緩解和恢復的效果。我自己也在醫院裡親身體驗了這種現象。在我的小兒子所住的病房裡,我們可以透過窗戶看到森林的一大片樹頂。窗外的美麗景致總會一再吸引我多瞧一眼,我也會藉機暫時擺脫令人煩心的住院生活,做做深呼吸。這當中還隱含著我們對於下回走入綠色世界的期待。森林一望無際的樹頂,對我而言,象徵著「外面的世界」,象徵著能讓我再次將住院的日子拋諸腦後的前景。而房屋的圍牆絕不會產生這種作用。 早在三十多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針對醫院附近的樹木和圍牆進行過比較。在1984年4月時,全球最知名的自然科學專業期刊之一,《科學》(Science),發表了研究人員多年來對於許多患者進行的一項臨床研究的結果。醫療衛生科學家羅傑・烏爾里希(Roger Ulrich;他同時也在瑞典與美國的大學擔任教授及從事研究工作),與他的同事們共同證明了,單單從醫院的窗戶往外看,就會對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醫師們為所有的患者都做了標準化的膽囊手術,比如在住院與治療方面也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其中只有一個因素一再改變:一部分的患者可在病房的窗外看到一棵樹,烏爾里希教授稱他們為「樹組」;另一部分的患者透過病房的窗戶只能看到一堵圍牆。結果說明了一切。樹組的患者會比圍牆組的患者更快出院,因為,在傷口的癒合與普遍的復原上,樹組患者就是比較迅速。他們顯著比較不需要止痛藥和強效藥物。2此外,樹組的患者甚至也較少出現術後併發症;在這當中,正如烏爾里希教授在《科學》雜誌中所指出的那樣,他偏向認為這樣的效應是從屬的,原因則是在於止痛藥較弱,伴隨的副作用也較少。 當我在醫院裡陪在我的兒子身邊時,這項研究不斷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我很高興我們在病房的窗外不只可以看到一棵樹,更可以看到整片森林。 烏爾里希教授所採取的研究方式,符合臨床實驗常會使用的對照組研究方法。研究者會將受試的患者分成幾組。他們只在每個組別中改變單一因素;在上述的實驗裡,改變的因素則是「樹」與「圍牆」。換言之,這些變因所發揮的作用或影響被送上了檢驗台。除此以外,所有房間的陳設都相同。烏爾里希教授的受試對象並不曉得窗外的樹或磚牆,其實是實驗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他們對於這些變因其實是「盲目的」。然後研究人員以平均的方式比較了兩個受試組別。樹木造成了什麼變化?在沒有樹木的情況下發生了什麼事情?房屋圍牆又造成了什麼變化?在烏爾里希教授所做的實驗中,就連負責治療的醫師也未被告知窗外的樹木與圍牆有何意義。所以他們對於這些變因其實也是「盲目的」。這類試驗被稱為「雙盲試驗」。藉由這種方式,既可以排除患者的預期、使其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影響療癒的過程,也可以排除負責治療的醫師,因為自己的期待而不經意地以不同的方式或態度,去對待樹組的患者或圍牆組的患者。 這種雙盲試驗是醫學研究的黃金標準。這種方法也被用在藥物測試上。每種藥物都得和毫無療效的安慰劑進行比較,多半無論是醫師或是患者都不知投放的哪種藥物具有療效、哪種沒有。誠如烏爾里希教授的研究所示,就連植物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也能透過這種比較研究來確定。在本書裡,當我們在進一步揭示人類自然醫學的科學背景時,分組比較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自烏爾里希的樹木研究開始,相關研究已經得到更多的證據,這些證據證明了,樹木對於我們的健康有著遠遠超過「舒適感效應」的驚人的正面作用。在東京的「日本醫科大學」(Nippon Medical School)擔任醫學教授的李卿(Qing Li),曾與他的研究團隊針對日本民眾的健康統計數據進行了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十分清楚:相較於沒有造林或森林遭移除的地區,森林地區死於癌症的人數在比例上顯著較少。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日本的所有縣分全都納入觀察。 (未完)
選摘一 前言 這本書裡有什麼正等待著你? 在你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將「誘拐」你走上回去探訪地球上首批活細胞的旅程,藉此好好地研究一下我們與植物和動物的深刻連結,進而憑藉這些知識發展出一門未來的醫學,這門醫學將再次以我們人類的原貌去對待我們人類,換言之,將把我們人類視為與我們的自然生活環境不可分割的自然生物。人類並不止於他們的皮膚表面! 我暫時把這門科學稱為「人類自然醫學」(Mensch-Natur-Medizin);不過,在本書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一個更為合適的名稱。我們的觀察將先由當代研究的一些驚人發...
推薦序
推薦序一 聲氣相通的療癒天地 溫佑君,肯園負責人 1998年初夏,我第一次帶團到普羅旺斯考察,每個人都像追星族一般貼著薰衣草合影,莊園主人也日日來「開示」芳香療法的奧義。有一天,他極其慎重地告訴我們,說是他的印度上師能與植物溝通,曾受邀參與植物界的大會,藥草告訴上師,祂們決定幫助人類,請回去廣傳這個福音。我當時雖然神色不變地翻譯給大家聽,心裡只覺得「喔,好吧,如果你要這麼說的話。」和芳香植物共事二十二年後,回想起這段往事,感受卻是「喔,真是感激不盡!」 任何人只要讀完《自然的療癒密碼》,便能明白這種轉變其來有自。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打開臉書動態回顧,把讀過的論文、見證過的個案、走訪過的園林,全都重溫一遍。而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通篇無處不是科學,卻句句閃耀著美學的微光。有時候,它使你忍著眼淚、吸著鼻子,邊讀邊想那些年錯過的幸福,和這些年不知不覺陷下去的坑。更多時候,它讓人想立刻跳上單車,或是拿起登山杖,把自己丟進森林裡放生。 有關於自然的療癒力,歌頌與分析的著作已經汗牛充棟,但本書在同類書籍中,絕對是錐處囊中,其末立見,因為作者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超廣角的視野: 我們的免疫系統是「從」大自然、「在」大自然及在「與」大自然的交互作用中演化而來。作為一種可溝通的感官系統,我們的免疫系統在與樹木的生化交流上有著一段極其悠久的歷史。 這是整本書的立論基礎。所謂「生態心身醫學」、「演化醫學」,就是把身體「還諸天地」。主流醫學的研究路徑,常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生命的答案在培養皿裡。我們被教導,只要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疾病就會得到控制。然而,書中提到: 我們正面臨著一項令人驚訝的事實,那就是:免疫系統是種感官系統,它能夠感知、溝通與行為。……,人類的免疫系統(當然,還有動物和植物的免疫系統)與環境進行溝通的程度,遠遠高於我們至今所知。 人體組織絕非止於身體的外部邊界。 所以作者一開始就援引各種森林療癒的數據,來說明人與自然如何對話。在森林裡,人身上各種於健康有害的數值下降,而有益的數值上升,關鍵在於草木釋放的萜烯類化合物。那些萜烯都有氣味,正是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但草木為什麼要釋放氣味?動物學家范歐文(Wouter Van Hoven)在1990年的研究,或許是這個大哉問最好的答案。 那一年,南非北部的川斯瓦,有三千頭羚羊在主題樂園暴斃。馮荷芬教授被請去調查,結果發現,兇手竟是金合歡樹!原來金合歡會在動物啃咬葉片時,快速製造苦澀的單寧酸來嚇阻敵人。愛吃金合歡的長頸鹿,就懂得每十棵金合歡裡只挑一棵吃,而且絕不吃位居下風的樹。原因是首遭攻擊的金合歡,不光會生成單寧酸來自保,還可以隨風傳送乙烯給同胞拉警報。被圈養的羚羊沒辦法像野生長頸鹿那樣遊走,只能猛嚼身邊的草木﹐最後因單寧酸過量而亡。 植物靠香氣溝通,用香氣免疫,人們也可以借助植物的香氣來強化自身細胞的溝通與免疫,這其實就是芳香療法的基本功。在植物香氣的薰陶下,人們更有機會提高對自身的覺察以及對環境的理解。我有個學生,長年隱忍婆婆的輕視,用了大西洋雪松以後,竟然能抓住丈夫傾吐多年的委屈,從白天講到黑夜。芳香分子不是只能抗菌抗病毒,還可以影響多種神經傳導,直接調節情緒。書中對此也有所著墨,介紹了心理過程改變免疫系統與器官的心理腫瘤學。 本書統整了許多硬知識,希望大眾對自然療癒力的理解,不要只停留在浪漫懷想的層次。提出蓋亞假說的牛津大學生物學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就明確表示:他所想的,和具有意識或企圖的星球甚或一顆作為女神的地球,一點關係也沒有。 作者本身也極力避免各類的「植物屬靈論」,比如我一開始講述的印度上師故事。不過這並不妨礙本書激發我們對自然產生孺慕之情。事實上,要怎麼調和科學性的冷靜眼光,與哲學性的纖細感知,這本書堪稱是一流的示範。 既然人完全不可能自外於動植物組成的「功能圈」,如何重新與自然環境融合,就成了維護健康的首要功課。但是書中說: 人類的身體在工業時代裡過著一種不合物種特質的生活…… 人類實際上顯然淪為生產工具。在經濟與獲利掛帥下,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不人性化。 解藥呢? 美國的農業暨林業部曾出版過一部內容豐富的科學出版品……當中總結了各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在洛磯山脈進行過的大量研究。結果很明顯:對於那些陷於社會危機與生存困境的人來說,荒野經驗是種有效的助力。 於是作者發出沉痛而感人的呼籲: 在野外,我們可以體驗到,在這個星球上,存在著一種身處其中經濟需求、工作表現或催收帳款和我們的外表、體格或性向一樣無關緊要的現實。而且這種現實大於人類的社會制度。植物、動物、真菌、石頭、河流與藻類的世界,將比所有的工廠、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所有的經濟系統存續得都要長久。除了自然以外,還有什麼現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遠離這一切? 上面這段話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最精闢的註腳。以前的人總是劃錯重點,只看到杜甫憂國憂民。但詩人知道一件海豚和草履蟲也知道的事:國破不是末日,山河不在才是末日。股市崩盤還可以活,若是臭氧層破大洞、海洋塞滿塑膠,誰都沒辦法活。寫這篇推薦序的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正在肆虐全球,然而,人類如喪考妣的時候,地球卻得以好好呼吸。這個發人深省的世紀現象,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回應,我們是否還會聽到下一次的警鐘? 與其憂慮封城與經濟蕭條,或等著找病毒來源和有效疫苗,閱讀這本書,可能會讓我們得到更可靠的療癒密碼,因為: 體驗大自然能夠幫助我們擺脫這種如印記般的唯物主義,修復我們破碎了的自我形象。 在森林裡,自己與生命最深刻的意義及最驚人的啟發作用最是靠近。 祝願人類與地球重修舊好。 於2020年5月2日推薦序二 自然與健康——新千年的主題 湯瑪斯・哈瑟博士(Dr. Thomas Haase), 維也納農業教育暨環境教育高等學校校長 與醫療學有關的書籍往往放眼於較為年長的目標族群。然而,這類書籍卻也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吸引年輕的一代;他們可以為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提供新的啟發,能夠決定性地共同形塑我們社會的未來。在20世紀的80年代與90年代,誕生了所謂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他們也被稱為「Y世代」(Generation Y)。 在英語中,「Y」的發音聽起來近似於「why」。事實上,千禧世代(但也不僅僅只有他們)幾乎對既有的一切都表示質疑:我們難道非得破壞環境才能好好地過活嗎?所有的知識難道全是科學說了算嗎? 藉由「簡樸」(simplicity)這個概念,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給出了答案:一種相對於由人為需求所支配的社會的、親近自然的、獨立的生活,會讓人更接近真正的生活。 千禧世代對於保護自然生活空間十分敏感,他們也相當清楚純粹技術、理性的自然觀所具有的缺陷。因此,對於在自然對人類的正面影響方面越來越多的實證知識,他們所採取的態度特別開放。克萊門斯・阿瓦伊(Clemens G. Arvay)出生於1980年,在千禧世代中算是輩份最高的。不過,就連中年人與老年人也都曉得這個問題:這個世界不僅在經濟上疲軟,自然生境的破壞同樣也在拉警報。 阿瓦伊為我們指出個人及社會的健康與這個星球的健康關係有多密切。這本書主要是在針對接觸大自然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器官與細胞做全面性的解釋。作者也闡述了我們與動物的關係,並且說明人類與動物的互動如何發揮可證實的醫療效果。 在本書裡,阿瓦伊深化了他的前作《親生命性效應》(Der Biophilia-Effekt)的基本見解,該書的重點在於,透過各種實用的練習,讓我們能夠獲得森林的療癒力。他不僅為最廣泛的自然作用譜系提供了許多新的證據,而且也為植物與動物的療癒能力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身為一位生物學家,他明白地指出,「綠色科學」在疾病的預防及治療的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的學校也應用了這些知識,像是藉助園藝療法幫忙改善鄰近的老年醫學中心患者的生活情況。種種成果表明,這是利用大自然的資源造福所有人的正確道路。 祝福你,在閱讀這本有趣的書的過程中,能從中獲得許多既新穎又實用的知識,能從中獲得許多的啟發,並能夠深刻地了解到,你能如何在認真對待植物與動物的療癒力中,為維護或恢復自己的健康作出重大的貢獻! 維也納,2016年2月
推薦序一 聲氣相通的療癒天地 溫佑君,肯園負責人 1998年初夏,我第一次帶團到普羅旺斯考察,每個人都像追星族一般貼著薰衣草合影,莊園主人也日日來「開示」芳香療法的奧義。有一天,他極其慎重地告訴我們,說是他的印度上師能與植物溝通,曾受邀參與植物界的大會,藥草告訴上師,祂們決定幫助人類,請回去廣傳這個福音。我當時雖然神色不變地翻譯給大家聽,心裡只覺得「喔,好吧,如果你要這麼說的話。」和芳香植物共事二十二年後,回想起這段往事,感受卻是「喔,真是感激不盡!」 任何人只要讀完《自然的療癒密碼》,便能明白...
目錄
推薦序 聲氣相通的療癒天地 溫佑君 自然與健康——新千年的主題 湯瑪斯・哈瑟博士 前言 這本書裡有什麼正等待著你? 第一章 樹木的秘密 樹木和我們的健康的關係? 「我們必須明白」——樹木與免疫系統 從樹木到樹木——我們的細胞也在偷聽 視角轉換 小結 第二章 演化與醫學 我的膝關節帶來的啟示 疾病與健康的演化 與大自然分離致使我們生病嗎? 癌症始於LUCA 「演化眼鏡」——知識之路還是錯誤之路? 小結 第三章 在生命網絡中的人類 森林的一部分 整個自然都在努力造林 地球如何形塑我們的器官? 地球本身是個生物嗎? 人類並非止於其皮膚表面 親生命性與自然的療癒密碼 小結 第四章 生態心身醫學 從抗癌萜烯到大自然對於心臟的保護 有機天線與體內網絡 工業時代的爬蟲類腦 大自然如何透過我們的有機天線促進我們的健康 經濟掛帥如何弄壞「智人」的器官 「我離開一下」 森林還是疏林草原? 小結 第五章 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療癒紐帶 當我拯救了一個森林居民 人類與「其他的動物」 與動物的友誼 具有療效的相會 健康荷爾蒙催產素 小結 第六章 生命的大秘密 生命力 宇宙起源的奧秘 生命的火花 為何人類的意識與自然相連 大自然告訴我們:我們不能等同於大腦 消滅「精神」 重新發現「精神」 小結 第七章 生態心身醫學的未來 生態心身醫學的新基礎 生態心身醫院 過敏症:關於自然的療癒密碼的一項證據 不經美化的生態心身醫學 小結 附錄 整體不單只是各部分的總和 彼德‧韋許博士 展望 庫爾特・艾許巴赫 一個大大的「感謝」 注釋
推薦序 聲氣相通的療癒天地 溫佑君 自然與健康——新千年的主題 湯瑪斯・哈瑟博士 前言 這本書裡有什麼正等待著你? 第一章 樹木的秘密 樹木和我們的健康的關係? 「我們必須明白」——樹木與免疫系統 從樹木到樹木——我們的細胞也在偷聽 視角轉換 小結 第二章 演化與醫學 我的膝關節帶來的啟示 疾病與健康的演化 與大自然分離致使我們生病嗎? 癌症始於LUCA 「演化眼鏡」——知識之路還是錯誤之路? 小結 第三章 在生命網絡中的人類 森林的一部分 整個自然都在努力造林 地球如何形塑我們的器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