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業潛艦戰術分析師,為你解析潛艦基本戰術戰法、水面作戰艦反潛與科技新知。
【本書簡介】
◎一本潛艦與潛艦戰術的正典之作,讓你擺脫名嘴誤導,理解真正潛艦知識。
◎對戰爭中之潛艦戰術詳做分析與說明,並探究潛艦在科技發展中的進展狀況。
◎搭配詳細圖解說明邏輯概念,圖文並茂,一探潛艦之神秘面貌。
★作者繼《解析台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960至2020年》後,針對潛艦基本戰術戰法、水面作戰艦反潛與科技新知的發展,出版最新撰述作品。
神秘的潛艦!
過去至今,有關最新的潛艦戰術和戰法,世界各國潛艦部隊都視為自身的高度機密,雖然學術界也多所探討,但是能真正深入闡述的並不多,僅在友好邦交國家的軍售或是軍事交流時才會提供部分概念。
現在你有機會一睹潛艦神秘面貌了!
作者為海軍軍官學校正期78班畢業,歷練潛艦十餘年,擁有水下航行5,525小時經驗,曾獲海軍年度戰力驗收與競賽6項冠軍,並於某次年度漢光演習以作戰長職務擔任夜間代理指揮潛艦,單槍匹馬於凌晨潛入敵對演習船團,進行拂曉模擬攻擊創下12:0的佳績。此外,並擔任新一代潛艦籌獲、戰略研析、海軍軍事投資等重要事務,同時也是戰略暨國際事務碩士、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獲邀為國際專業潛艦戰術分析師。
潛艦唯一正典!
想要擺脫媒體與政論節目中,名嘴對潛艦的誇大戲劇化渲染,請務必閱讀本書,建立正確的基本觀念。
作者簡介:
王 志 鵬
1989年自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正期78年班畢業,歷練潛艦十餘年,擁有水下航行5,525小時經驗,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 2001年派任海軍總司令部計畫署計研組中校計畫官,負責海軍新一代潛艦籌獲業務;2004年派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戰略研析處中校計畫官,負責「中國潛艦發展及軍事戰略戰術運用」、「國防與外交兩部會交流事務」、「美(日)、中、台三邊關係發展」相關研究;2006年派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建軍規劃處上校計畫督導官,負責督導「海軍軍事投資建案計畫及三大軍購案中P-3C反潛機及柴電潛艦」業務;2007年5月1日自國防部退役。現受邀擔任國際專業潛艦戰術分析師。 2010年獲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2020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潛艦戰略與戰術、台灣國防政策、中國海權發展、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等。相關著作、研究與評析約四百餘篇,刊登於國、內外各期刊、報章媒體(網路)和雜誌。
章節試閱
第5章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潛艦迴避魚雷攻擊特殊戰法
有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電影拍攝現代潛艦對抗的經典之作並不多,其中很有名的一部,就《獵殺紅色十月號》(The Hunt for Red October),雖然這部影片已經拍攝多年,但是由於夠經典,以至於今日仍為喜愛潛艦的人們所津津樂道。而這部片中很多的劇情確實是比較戲劇化,但是也有很多是針對潛艦專業知識和素養認真考究,完全符合真實的潛艦戰術情況。但是多數人也就是「走馬看花」真假不分(實際上也不需要),但對於軍事迷們來說,既然這麼「迷」嘛!那就有必要自我提升一下,建立起基本的潛艦常識,分析真假與技術可行性,避免受那些號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專家和名嘴們所「忽悠」或「誤導」了!因此,作者就藉由潛艦專業立場,再次解說分析其中若干令人感到神奇的特殊戰術戰法。
■潛艦近距離大角度轉向迴避魚雷戰術
潛艦採取近距離大角度轉向迴避魚雷戰術,多發生於潛艦遭到潛艦近距離的魚雷攻擊,因為當雙方潛艦在同一海域偵蒐敵對潛艦以攻擊摧毀時,多保持低速以降低噪音,因此當彼此偵獲時的距離通常都會非常近(一般而言約2,000至4,000碼),此時已經先佔據有利攻擊位置的一方必然先採去攻擊,遭攻擊的另一方潛艦發覺之後,只能採取二種方式迴避脫逃:其一,為加速改變深度,並在關鍵時刻發射釋放「魚雷誘標」,並大角度轉向;其二,就是加速以最大角度迴旋,正對魚雷攻擊的來向。此二種方法的抉擇關鍵在於二個:「敵我雙方的位置」和「魚雷攻擊的來向與距離」。如採取後者的優點有四:一、快速大角度迴旋面對魚雷來向,一旦進入魚雷的「致能安全距離」範圍內,即使遭魚雷擊中也由於魚雷尚未處於「備炸」的狀態,命中也能安全存活;二、在快速大角度迴旋過程,若有時間允許或有機會也可以發射施放「魚雷誘標」引導魚雷;三、若攻擊潛艦發現被攻擊潛艦採取此種戰術,即使想修改線導魚雷參數設定也可能會來不及(因為只有約120至180秒的時間反應),且很可能會遭魚雷產生的爆震波損傷;四、迴旋過程同時可以掌握對方準備魚雷回擊。
此外,立即加速採取大角度迴旋的戰術,還有四種敵我狀態的考量,考量的關鍵因素就是敵我加速和迴旋的半徑。這四種狀態分別是「核動力潛艦攻擊柴電潛艦」、「柴電潛艦攻擊核動力潛艦」、「核動力潛艦攻擊核動力潛艦」和「柴電潛艦攻擊柴電潛艦」。倘若被攻擊艦的加速性(高)和迴旋半徑(小)優於攻擊潛艦,則此法有效機率高;但是反之,若被攻擊艦的加速性(低)和迴旋半徑(大)劣於攻擊潛艦,則採用此法的風險非常高。
■潛艦高速大角度衝出水面迴避魚雷戰術
這是我的一位過去曾經共事多年的潛艦好友孫錦程士官長(此人潛艦的專業素養不輸潛艦出身的上將),針對本文的看法和補充解說,作者認為相當的好,因此經其同意後引用:「獵殺紅色十月號戰術,魚雷攻擊正解,當Alfa級攻擊潛艦追殺Captain Ramius採遠距離戰術設定,魚雷Enable Distance 致能距離設定較遠,魚雷未通過Lead Distance引導距離是不會備炸,等同是顆啞彈。Captain Ramius採取正向面對魚雷來向並全速迎對,主要是深知其學生艦長慣用戰術設定,急速縮短魚雷抵達引導距離備炸戰術節點前,將來襲魚雷撞擊卻無法引爆。此一戰術電影場景,其實是有根據,Alfa級攻擊潛艦第二枚魚雷立刻改變魚雷戰術設定為近距離目標,魚雷通過安全距離m約300公尺即刻備炸,這時換美國洛杉磯級艦長表演魚雷迴避,在來襲魚雷Near Zone Active Homing 近距離偵獲主動歸向時,採取All Blow緊急上浮成功脫離該魚雷上限深度臨界。(PS. 魚雷過早備炸,將嚴重威脅發射艦自身安全,美國潛艦發生過被自己魚雷擊沉的重大事件,約在1980年代才解密)」。(參考圖5.2、5.3、5.4)
魚雷偵獲目標起始歸向攻擊為主動模式(通常是水下目標戰術設定)。近距離主動模式歸向攻擊,瞬間失去目標只有兩種可能,一為目標加速轉向(改變航向或深度),二為魚雷攻擊到誘標(魚雷會知道),內部自導模式會進入再攻擊模式。無論水面攻擊模式或水下攻擊模式外部導引設定,魚雷都可指令搜索模式是主動或是被動或又混和模式(Active or Passive or Combination)。當近距離偵獲歸向攻擊成立魚雷不會改變其鎖定之搜索模式。因此有Near Zone Passive Homing 與 Near Zone Active Homing 兩種。其實魚雷或是飛彈射前戰術設定,Enable Distance (致能距離)就是一個重要戰術設定,告訴該武器目標是近距離或遠距離,或必須攻擊到主目標而不會胡亂攻擊。即便發射艦執行射後不理或切除魚雷導線或導線意外斷線,該武器都會依據射前戰術設定由內部(AGU)執行內部導引。每種魚雷或飛彈Enable Distance (致能距離)可以設多遠?向後減多少距離成Lead Distance(前導距離),都不會是一樣,這是戰術(或戰略)設計參數,通常是各國潛艦的戰術機密。
但是採取這樣緊急戰術的多為核動力潛艦,而非柴電潛艦,原因在於加速效率,核動力潛艦可以在發覺魚雷來襲時,立即在短時間即加速至25節以上,而柴電潛艦速度來的慢最高也僅18-20節,而且就算成功加速迴避之後,很可能電力系統低於安全限度,會造到下一波的攻擊更難逃脫,因此還不如採取其他戰術迴避來的有效。
上述兩種潛艦迴避魚雷攻擊的特殊戰法,其最關鍵的基礎,在於「知彼知己」的情況,特別是平時對於「敵情」,完整蒐集的潛艦性能諸元和武器應用參數,然後實際再去驗證,而後不斷的訓練以求精準,否則真的當臨機狀況來了,想不出辦法也施展不出來。
第5章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潛艦迴避魚雷攻擊特殊戰法
有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電影拍攝現代潛艦對抗的經典之作並不多,其中很有名的一部,就《獵殺紅色十月號》(The Hunt for Red October),雖然這部影片已經拍攝多年,但是由於夠經典,以至於今日仍為喜愛潛艦的人們所津津樂道。而這部片中很多的劇情確實是比較戲劇化,但是也有很多是針對潛艦專業知識和素養認真考究,完全符合真實的潛艦戰術情況。但是多數人也就是「走馬看花」真假不分(實際上也不需要),但對於軍事迷們來說,既然這麼「迷」嘛!那就有必要自我提升一下,建立起基...
作者序
撰寫本書的起念,源自於一則新聞:2019年7月4日下午13時有民眾自馬祖搭乘「台馬之星」返台時,在馬祖附近海域拍攝到疑似中國海軍潛艦浮航通過。此消息一出,隨即引起若干專家與名嘴的評論,不過這其中不少的分析與判斷,已經相當偏離了潛艦的基本專業知識與素養。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做些說明,我不僅撰寫評論刊登於媒體,也製作概念圖,以數據和計算的方式說明潛艦「安全水深」的概念,同時公開在臉書的平台上,結果討論的不多,卻是閱讀和轉傳的很多。
過去至今,有關最新的潛艦戰術和戰法,世界各國潛艦部隊都視為自身的高度機密,雖然學術界也多所探討,但是能真正深入闡述的並不多,僅在友好邦交國家的軍售或是軍事交流時才會提供部分概念;個人也曾多次擔任教官或是觀察學者,隨水面作戰艦觀察反潛作戰,經常發覺水面作戰艦反潛的軍官或士官,並不知道潛艦的標準作戰程序,以至於一陣胡亂搜索或盲目亂打,甚至身為主戰力艦的艦長仍經常不知道潛艦下一步的動態;有鑑於此,著實應該做些基礎分析和說明,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探究。
個人曾於擔任潛艦作戰長期間,在某一次漢光反潛對抗演習中,於凌晨穿越船團進行模擬攻擊而未遭發現,返回基地後經驗證比對,獲得14:0的戰績(不過因水面軍官有所不服,不斷比對挑毛病,最後刪去2次攻擊,仍採證12:0),此紀錄堪稱實際驗證的經典。
水面作戰艦對付潛艦雖然有眾多的各式裝備選擇,但畢竟是敵暗我明,想在大海撈針,確實非常困難;潛艦面對水面作戰艦群,雖然是佔盡地利優勢,但也等於是盲劍客躲著等暗算目標,隱藏身形和聽力敏銳,就成了必須的看家本領;對於水面作戰群來說,最佳的對策是不讓潛艦有機會攻擊,使其失去先機就是上上策;而不是要找到她將她擊沉,因為縱使費了九年二虎之力,成功逮到了一艘,就興高采烈,但卻別忘了還有其他狼群存在,整個艦隊可能損失會更慘重。
過去,雖然屢次碰上有關潛艦的議題,媒體與政論節目,多所為名嘴所誇大戲劇化渲染;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經常錯用「陣地伏擊」和「區域游獵」,這兩者的在作戰和定義上完全不同。儘管我也經常秉持專業的立場詮釋說明,但信者信之,不信者恆不信之。
但此次有些不同,我發覺很多人認真的閱讀吸收,更令我驚訝的是,我詮釋的只是潛艦最基本的安全考量。這表示大多數人對潛艦的基本概念都很薄弱,其實潛艦雖然神秘,但現行的資訊發達,連谷哥大神都能找出上萬筆專業又用的資訊,只是人們甚少去涉略罷了!是故,我決定開始撰寫此書,不過我思考很久,必須與一般網路所能搜索到的潛艦資訊有些區隔,讓更多的基本知識變成常識,於是我先挑選了16個項目來詮釋說明。
最後向大家稟報並再次告訴自己,我並非聖賢亦非專家,台灣出身潛艦的將校上百,豈止我一人;但退伍後十多年,個人不間斷參與各式國際研討交流,亦期許自己此領域不斷學習進步,惟此書的出版乃潛艦領域的「幼稚園」功課,還敬請各位不吝指教斧正。
王志鵬 謹記 2020年7月1日
撰寫本書的起念,源自於一則新聞:2019年7月4日下午13時有民眾自馬祖搭乘「台馬之星」返台時,在馬祖附近海域拍攝到疑似中國海軍潛艦浮航通過。此消息一出,隨即引起若干專家與名嘴的評論,不過這其中不少的分析與判斷,已經相當偏離了潛艦的基本專業知識與素養。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做些說明,我不僅撰寫評論刊登於媒體,也製作概念圖,以數據和計算的方式說明潛艦「安全水深」的概念,同時公開在臉書的平台上,結果討論的不多,卻是閱讀和轉傳的很多。
過去至今,有關最新的潛艦戰術和戰法,世界各國潛艦部隊都視為自身的高度機密,雖然學...
目錄
潛艦戰術戰法基礎概念
第1章:「平衡分析」和「安全深度」
第2章:「陣地伏擊」與「區域游獵」
第3章:「中懸」與「坐底」
第4章:「獵殺紅色十月號」的「瘋狂艾凡」(Crazy Ivan)
第5章: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潛艦迴避魚雷攻擊特殊戰法
第6章:「接敵」與「攻擊」模式
第7章:潛艦基本戰術衍生的問題:戰術搜索機率概算
第8章:潛艦接觸反潛聲標的基本迴避方式
第9章:海空聯合反潛的偵獲概率
第10章:以潛艦布雷封鎖軍港可能性研析
第11章:先進智慧型魚雷
第12章:解析潛艦的蛙跳戰術
潛艦意外災難分析
第13章:漫談潛艦失事災難
先進潛艦科技發展
第14章:現代潛艦新科技:整合式舵翼操控系統
第15章:解析潛艦採用「X型舵翼」的優缺
第16章:潛艦未來的挑戰:無人水下反潛載具
附記
水下不明目標接觸分析程序
水面作戰艦偵獲潛艦的標準作業程序
潛艦搭載水下特工人員和載具
潛艦戰術戰法基礎概念
第1章:「平衡分析」和「安全深度」
第2章:「陣地伏擊」與「區域游獵」
第3章:「中懸」與「坐底」
第4章:「獵殺紅色十月號」的「瘋狂艾凡」(Crazy Ivan)
第5章: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潛艦迴避魚雷攻擊特殊戰法
第6章:「接敵」與「攻擊」模式
第7章:潛艦基本戰術衍生的問題:戰術搜索機率概算
第8章:潛艦接觸反潛聲標的基本迴避方式
第9章:海空聯合反潛的偵獲概率
第10章:以潛艦布雷封鎖軍港可能性研析
第11章:先進智慧型魚雷
第12章:解析潛艦的蛙跳戰術
潛艦意外災難分析
第13章:漫談潛艦失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