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舒服莫過宅在家!」——珍.奧斯汀
任何一個想買屋或蓋房子的人,都該先讀讀這本書。── AMAZON讀者
◎ 建築美學大師漢寶德專文推薦
◎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
◎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成名作2020全新增修改版
◎1986年「加拿大總督獎」
這本書將讓你往好的方向另眼看待你的家。——《人物》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剛出社會打拚的年輕人,十之八九都以買個房子當成第一心願。因為人人都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家、有個自己的私密空間。但你是否曾想過,原本只用來遮風避雨的空間,如何演變出客廳、廚房、臥室、浴廁等隔間?建築格局的變化與人類文化進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隱私觀念崛起才會追求居家舒適
你可能無法想像,在中古世紀的歐洲,「舒適」和「隱私」等概念並不存在。當時的「家」兼具娛樂和各種交易買賣的場所,一棟屋子頂多二個房間,裡面還擠得滿滿的,有親人、僕人、學徒和朋友。一張床也不是只睡一、兩個人,史料記載「維爾大床,能讓四對夫妻並躺,而且不會碰到彼此。」隨著自我意識愈來愈興盛,「家」才漸漸由公共領域轉變為私人空間,並利用隔間讓環境更舒適。
建築住宅與室內裝潢都應該以人為本
有別於學院嚴肅理論,作者用新穎接地氣的觀點探討「家」這個人人都熟悉、卻從未真正用心體會的地方。爬梳五世紀或大或小的住屋,從烏煙瘴氣的中世紀大宅到現代雷夫.羅倫的精心設計名宅,走一趟空前的住宅演變詳解之旅,了解社會與文化的改變如何影響室內裝潢與家具的風格,發現最受歡迎的或奢華或極簡的設計,如何出自建築師的匠心獨運或巧妙行銷。無論如何,作者認為只有考慮「人」的感受、「以人為本」,讓人舒適,才是好的家。
你可以走出一棟房子,但你總要回家。——黎辛斯基
作者簡介:
黎辛斯基 Witold Rybczynski
波蘭裔,一九四三年出生於愛丁堡,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建築學士與碩士,曾於賓州大學教授都市學。定期為《大西洋月刊》、《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等撰稿。著作以建築、科技為主,廣泛論述家居、建築與工業技術等主題,《金窩、銀窩、狗窩》榮獲1986年「加拿大總督獎」;《遠方林中的空地》榮獲費城雅典娜年度文學獎、克里斯多福獎、魯卡斯獎、查爾斯泰勒非小說類文學獎,另著有《讀建築》、《論休閒》、《漫遊建築世界》、《世上最美麗的房屋》、《關於城市建築,我想說的是……》、《關於坐下這件事》等。2007年獲頒「文森斯庫里獎」,表彰其在建築、歷史文物保護與城市設計領域的貢獻。現與妻子定居費城。
相關著作:《關於坐下這件事 : 從實用到時尚,看微物史大師黎辛斯基為我們介紹椅子的歷史(附作者親繪插圖)》《關於城市建築,我想說的是……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的城市再思考》《論休閒——從閒閒沒事幹到比上班還勞累,啟發消費咖啡、小說、園藝、運動賽事的一段歷史(增訂版收錄秀拉名畫書衣大海報)》《讀建築:從柯比意到安藤忠雄,百大案例看懂建築的十大門道》《流動的大都會:黎辛斯基的城市規畫再思考》《螺絲起子與螺絲:一定用得上的工具與最偉大的小發明》《金窩、銀窩、狗窩:家的設計史(經典復刻版)》《「一定用得上!」螺絲、起子演化史》《等待周末:周休二日的起源與意義》《金窩、銀窩、狗窩:人類打造舒適家居的歷史》《螺絲、起子演化史》
譯者簡介:
譚天
台大政治系畢,歷任《聯合報》國際版編輯、編譯中心主任、歐洲日報編輯主任、曼谷世界日報社務顧問、《自由時報》副總編輯。譯著等身,現旅居加拿大專事翻譯。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
◎1986年「加拿大總督獎」
得獎紀錄:◎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
◎1986年「加拿大總督獎」
章節試閱
[楔子]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我接受建築學教育的六年間,有關舒適的課題只在課堂上談過一次。提出這個課題的是一位機械工程師,他的職責就在於鼓舞我的同窗與我一探空調和暖氣的奧祕。他告訴我們什麼是「舒適區」,就我記憶所及,所謂舒適區就是為顯示溫度與濕度間的關係,而用陰影在座標圖上繪出的一塊腎臟形狀的區域。位於這塊腎形區以內代表著舒適,以外都是不舒適區。顯然,對於這個課題,我們需要知道的僅此而已。這原應是一個極富探討價值的課題,而學校當局居然將它如此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實在令人稱奇;就像正義課題之於法學,或健康課題之於醫學一樣,在建築專業的養成過程中,舒適也應該是極其重要的課題。
也因此,儘管對舒適只能說一知半解,我仍然寫下這本書。不過我並不因而感到歉意,因為誠如米蘭.昆德拉所說:「做為作者並非意在宣揚真理,而在發掘真理。」同樣的,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闡述舒適的意義以令人信服,只在於發掘舒適的意義,而且最主要是為自己而進行發掘。我以為既然抱持這種態度,著作這本書相對而言應較為簡易,或至少我可以直截了當、暢所欲言。這是我犯下的第一個錯。由於最近剛完成一本有關科技的書,我心想,機械裝置應該會在家庭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結果我又錯了,我終於發現家居生活是一種與科技幾乎無關的理念,或者至少可以說,在家居生活理念中,科技充其量只算得次要考慮而已。
我曾經設計並建造房屋,但這些經驗往往令我困惑,因為我發現學校教給我的那些建築理念,即使並非全然背離我的客戶們對於舒適的傳統觀念,卻也經常不能照顧到他們的想法。我不是個一味堅持主見的設計人,我總是設法滿足客戶的需求,但在這樣做的同時,我常隱約有一種不得不妥協的委屈感。直到與內人合力建造我們自己的房子時,我才從第一手經驗中發現原來現代建築理念竟如此貧乏。我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訴諸有關老房子、老房間的記憶,設法了解它們為什麼讓人感覺如此坦然、如此舒適,同時也開始猜想婦女或許比男人更了解家居舒適;事實證明我的這個猜測沒錯。
這本書談的不是室內裝潢。我的家居理念主要談的也不是家居生活的現實。此外,儘管這本書涉及歷史,我關切的對象是現在、是目前。就歷史部分而言,我的這本書引用了多位學者的著述,並在書末一一臚列,不過我要在這裡特別舉出使我深受其惠的兩本著作:馬里奧.普拉茲那本描繪過去的非凡之作《室內裝潢圖解史》,以及桑頓的《真正的裝潢》,這兩位作者的博學都是我永難望其項背、令我深感嘆服的。
我藉此也要向以下給予我建議與協助的親友深致謝忱:我的妻子莎莉,第一位閱讀我的稿件、提出看法的人就是她;約翰.盧卡奇,他在這本書還只是個構想時便不斷鼓勵我;我的經紀人布洛克曼;還有我的編輯史奇夫與史楚謙。承蒙麥基爾大學給予六個月假期,使我得以致力完成這本書。麥基爾的布雷卡德-勞特曼藝術與建築圖書館,以及麥克蘭南研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像過去一樣,給予我無價的支援。
黎辛斯基
船屋
於赫明福,魁北克
[楔子]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我接受建築學教育的六年間,有關舒適的課題只在課堂上談過一次。提出這個課題的是一位機械工程師,他的職責就在於鼓舞我的同窗與我一探空調和暖氣的奧祕。他告訴我們什麼是「舒適區」,就我記憶所及,所謂舒適區就是為顯示溫度與濕度間的關係,而用陰影在座標圖上繪出的一塊腎臟形狀的區域。位於這塊腎形區以內代表著舒適,以外都是不舒適區。顯然,對於這個課題,我們需要知道的僅此而已。這原應是一個極富探討價值的課題,而學校當局居然將它如此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實在令人稱奇;就像正義課題之於法...
推薦序
舒適是住宅的必要條件/漢寶德
不論自住宅設計反省的觀念,或自住宅建築發展史的觀念,這本書都是很有細讀價值的。
二十一世紀開始,我們仍然站在後現代的漩渦裡。這個時代追求的是視覺的刺激,是花樣的翻新;因此住宅建築及室內空間都成為創造性藝術。在上世紀的最後十年中,世上進步的國家迅速地累積了龐大的財富。使得中產階級有能力在居住建築上花費大量的金錢,滿足豪華住所的夢想。所以室內的閒置空間增加,與生活無直接關聯的裝飾性、陳設性的需要增加。自上世紀六○年代以來盛行的裝置藝術,悄悄地進到室內設計領域裡,使前衛的居住建築空間及家具等設備逐漸脫離了生活。這是一時之風尚呢?還是重要的觀念的革命呢?
自本書作者黎辛斯基先生的觀點,這算不上革命,只是一時的風尚。因為在他看來,住宅建築的發展史是以舒適為主軸的。只有在生活舒適與便利的發展上有基本的突破,才稱得上革命。
根據這個觀點,現代住宅建築的革命完成於上世紀的前二十年,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新美學的誕生。既不是大玻璃帶來的明亮,也不是純淨的立體主義的布置;而是家用科技的發明。因為電力已可很廉價地供應一般中產階級的家庭,加上其他機械的發明,所以美國一般人都可享受中央暖氣、電燈照明、自來冷熱水系統,甚至廚房中大部分的設備了。
在作者的眼裡,現代主義的大師中,不但爭議較多的范.德.羅赫的作品是有貴族意味的一時風尚,即使是柯比意的平民化的純淨作品,也談不上真正的進步。因為一般人的生活中,風格是沒有意義,變來變去,沒有滿足人類在居住環境中進一步尋求舒適的需要。
作者的觀點並不是沒有爭議之處。當富裕的社會來臨,很多人可以負擔舒適的基本住家之後,就會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因此生理的舒適也許不宜再視為住宅建築發展的主軸。未來的住家中可以有完全考慮舒適的空間,也可以有全為視覺美感存在的空間。可以有坐下去就不想起來的椅子,也可以有只能看不能坐的椅子。住家不再只是一個溫暖的窩,而且是使自己感到有尊嚴,有價值的地方。
可是回顧歷史,把住宅設計中舒適的需求視為必要的條件,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因為這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夢想,同時也是他們現實生活中的需要。正如作者所指出,建築家太重視藝術面了,對於提升舒適的水準不但不太注意,簡直沒有盡到責任。因此住宅建築的進步很慢,而且都是行外人所帶動的。即使今天的住宅,已經十分豪華可觀,仍然沒有考慮到現代生活中的基本便利。這實在是值得建築界認真反省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譯筆流暢,讀來是很輕鬆的。
舒適是住宅的必要條件/漢寶德
不論自住宅設計反省的觀念,或自住宅建築發展史的觀念,這本書都是很有細讀價值的。
二十一世紀開始,我們仍然站在後現代的漩渦裡。這個時代追求的是視覺的刺激,是花樣的翻新;因此住宅建築及室內空間都成為創造性藝術。在上世紀的最後十年中,世上進步的國家迅速地累積了龐大的財富。使得中產階級有能力在居住建築上花費大量的金錢,滿足豪華住所的夢想。所以室內的閒置空間增加,與生活無直接關聯的裝飾性、陳設性的需要增加。自上世紀六○年代以來盛行的裝置藝術,悄悄地進到室內設計領域裡,使前衛的...
目錄
[推薦序]舒適是住宅的必要條件/漢寶德
[楔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第一章 思古幽情
第二章 親密與隱私
第三章 居家生活
第四章 家具與樂趣
第五章 舒服
第六章 室內通風與照明
第七章 效率
第八章 風格與功能
第九章 極簡風格
第十章 舒適的演進
參考文獻
中外重要名詞對照
[推薦序]舒適是住宅的必要條件/漢寶德
[楔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第一章 思古幽情
第二章 親密與隱私
第三章 居家生活
第四章 家具與樂趣
第五章 舒服
第六章 室內通風與照明
第七章 效率
第八章 風格與功能
第九章 極簡風格
第十章 舒適的演進
參考文獻
中外重要名詞對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