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變調都是有跡可循的,
內心的警示燈亮起時,你留意到了嗎?
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
如果上述任一個詞是你現在的寫照,這本書能幫助你突破困境。
憤世嫉俗、品格瑕疵、人際疏離、陳腐脫節、自以為是、身心俱疲、無法滿足……
有一些狀況,是以前的你不會想看到的,但它發生了。
有一些樣子,是以前的你不曾期許的,但你現在成了那種人。
有沒有警示訊號,可預防人落入傷心、失望和痛苦?
北美最有影響力的思想領袖之一,凱瑞・紐霍夫,提出人生最艱難的七大挑戰:
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
沒人希望撞上這些牆,但隨著社會經驗增加,這些卻成了幾乎人人都會遇到的危機。若不警醒,這些詞就會在渾然不覺中變成你的寫照。
內心的變調都是有跡可循的。如果能辨識和留意,這些警訊是來自上帝的禮物,避免我們重蹈世人覆轍,遠離不必要的痛苦和懊惱。
凱瑞・紐霍夫精闢分析這七種現象背後的人性真相,直指多數人共有的內在變化。如果你還沒遇到這些問題,這本書能幫助你在危機尚未成形之前就防範未然。
如果你已經陷入這些困境,它也提供務實的解決方法,幫助你找到出路,往一個更有盼望且充滿活力的未來前進!這一切為時不晚。
----------
盧克文|陽光基金會董事
呂學昕|台北基督之家青年牧區傳道
黃志靖|東湖禮拜堂長老、創略廣告總經理
布萊恩.休士頓Brain Houston|全球新頌教會(Hillsong Church)創會牧師
奧伯格John Ortberg|《愛的十二個練習》、《行在水面上》、《神隱上帝》作者
亨利・克勞德Dr. Henry Cloud|《收尾學》、《為關係立界線》、《為領導立界線》作者
鮑伯・戈夫Bob Goff|非營利組織Love Does創辦人,紐約時報暢銷書《為愛做點傻事》作者
馬克.貝特森Mark Batterson|《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神啊!讓我聽見祢》、《追逐獅子的人》作者
克雷格.葛洛契爾Craig Groeschel|聖經軟體YouVersion創辦人,《神聖的決定》、《危險的禱告》、《#社群癮》作者
一致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安大略省巴里市康奈克塞斯教會(Connexus Church)創會牧師。康奈克塞斯教會位於多倫多郊外,是加拿大規模最大和發展最快的教會之一。
凱瑞是一位極受歡迎的演講者、Podcaster和思想領袖。他在美國許多重要研習會和活動中演說,包括“Orange”、“Catalyst”、“Lifeway Leadership Conference”等,並享譽全國。凱瑞.紐霍夫的領導力節目“Leadership Podcast”以美國和全球的信心領袖名人錄為特色。開播不到兩年,聽眾人數已增長至三倍;2017年第一季度的下載量則超過300萬次。
凱瑞在休閒時間喜歡跟家人一同划船、騎自行車或BBQ。
譯者簡介:
旅美12年,曾任職外商及其他領域講師,UC Riverside企管碩士。現任自由譯者,並翻譯多本書籍。疫情後愛上宅廢,享受與文字為伍和回到當下的極簡生活。興趣廣泛,包括企管、理財、心理、居家時尚、旅遊、食物、寵物等。
2greatlife@gmail.com歡迎不吝賜稿。
章節試閱
01快樂的律師何處尋
──憤世嫉俗如何熄滅盼望
你從未預期自己會變成憤世嫉俗的人,對吧?同樣地,你不會在高中畢業紀念冊的照片旁寫下:「我希望自己四十歲前變得憤世嫉俗、懷疑人性。我希望這樣的我讓家庭分裂、讓我變得難以共事。你是冠軍,加油!」(註1)
註1.原文為Go Ravens!(烏鴉隊加油!),因美國無人不知的美聯北區巴爾的摩烏鴉隊(Baltimore Ravens)經常在NF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超級盃比賽中奪得冠軍。
如果你高中時代真的寫下這類願望,肯定會有人堅持送你去接受心理治療,而且是立刻!馬上!不過,那並不是你當時的心理狀態,你當年心態樂觀又充滿盼望。到了終於擺脫父母約束的二十出頭年紀,你已經徹底成為理想主義者,知道如何讓世界更美好,並對此躍躍欲試。
當年的我也一樣。身為一名在多倫多市中心實習的年輕律師,我全身散發著改造世界的樂觀氣息。我希望從事憲法訴訟,希望在三十歲生日之前,做到第一次在加拿大最高法庭進行辯護。我甚至發現:的確有人抱持正面心態和健全職業道德,並為市中心的法律事務所帶來改變。我那時新婚、初為人父、加入事務所不到一年,我想要功成名就,卻不想跟時下年輕律師一樣,被工作長時間奴役到沒日沒夜、沒週末。市中心某些事務所甚至在辦公室放置嬰兒床、雇用全職廚師,讓員工不必回家或離開辦公室。那不是我要的。
所以我上班拼命趕路,七點鐘進辦公室,一口氣工作到午餐時間,而且有本事在五點鐘沒人留意的時候偷溜回家看我太太彤妮、抱小孩。我一整天全神貫注於高效產出讓客戶和老闆們都滿意的成果。
稀奇的是,我辦到了。我的理想主義讓我很快衝破某些障礙,我不僅避開了律師典型的非常人工作時數,更同時為公司賺入實質收益,而後者遠超過一般對實習律師的要求。實習結束之前,合夥人甚至給我一份工作。
但我發現,身為初露頭角的律師,我的理想主義受到周圍某些事物的挑戰:我身邊全是不快樂的律師。事實上,許多律師不到四十歲就已經痛苦不堪。我還記得那個禮拜五,一名三十多歲的律師揮舞著一張彩票走進辦公室說:「看看這張東西,如果我中獎,你就再也不會看到我這張臉。」
諷刺的是,他是事務所的老闆且每年都賺取巨額收入。一個業務蒸蒸日上的老闆卻跑去買樂透,想從中獲取現金然後拋開一切,這絕對不是好預兆。
我曾經跟我法學院畢業的同學們說:「只要你在這個城市找出一名快樂的律師,我就給你一百萬。」我知道這樣打賭很安全,因為沒人找得到。
啃噬內心的負面情緒
看來擁有一切的人為何這麼快就感到厭倦和理想幻滅?他們同時擁有光鮮時尚的辦公大樓、豪華轎車、訂製西裝、昂貴午餐,卻長期缺乏滿足感,這至今仍然令我感到意外,但不應如此。
耶穌告訴我們,我們很有可能(甚至非常可能)因為獲得了全世界卻失去靈魂(註2)。這我當然懂。但是在成功的戰壕中,我從身邊的人觀察到的不僅是缺乏幸福感,而是更深層的普遍現象:憤世嫉俗。我常常好奇,一個人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從理想主義變成憤世嫉俗的?
註2. 參:路加福音九章25節
這是多年以來我反覆自問的擾人問題,或許你同樣觀察到類似以下情形出現在你周圍……
.朋友在感情上曾多次受傷,現在認為全世界沒有一個男人可以相信。
.大學時代的室友進入投資銀行工作前原本很樂觀,現在深信人人自私自利,所以變得跟他們一樣。
.任職警官的妹夫因為見過太多的人事物,再也不相信任何人會有最好的一面。
.工作團隊的夥伴對你提出的每一個想法一一抨擊,並指出你的策略註定要失敗的許多原因。
你身邊的人可能令你感到氣餒,然而我們內心的不安,跟我們環顧四周所觀察到的情況並無二致。憤世嫉俗不僅是旁人的經歷,你同樣感受到它在你內心的增長。雖然人生一路為你帶來不同的生活經驗,但許多人發現,十幾二十歲的樂觀,在面對三十歲的現實心態時會自動讓步。到了三十歲,許多曾經珍惜的朋友都各自分道揚鑣,許多曾經充滿熱忱的同仁痛恨現在的工作,許多曾經堅固的友誼也不復存在。
那麼,三十歲這個階段的現實主義要帶你走向何方?這個方向視情況而定。如果任憑發展,它有可能使你陷入憤世嫉俗的深淵。
面對幽暗深淵的入口
還記得我發現憤世嫉俗在心中增生時,我才三十出頭。矛盾的是,我並不是在法律工作中感覺到憤世嫉俗的生根,而是在我的牧養工作中。就讀法學院期間,我感覺到上帝呼召我投入某項全職服事。我在基督徒家庭中長大,青少年階段游離了一段時間,二十多歲時我將生命重新交給耶穌基督。即使身為一名重生的基督徒,法律仍是我生命追求的重點,我從未考慮放棄法律去選擇傳道或牧會。但是,受到呼召去做某件事情的感覺就是這麼奇妙─我們被帶領踏上一個全然不同的方向,邁向一趟意想不到的冒險之旅。
感覺到上帝呼召我進入服事之後,我花了一、兩年時間才搞清楚那是什麼意思。與此同時,我獲得法律學位,也艱苦完成律師資格考試課程。通過律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律師執業執照之後,我全然順服,直接進入神學院,這讓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大大跌破眼鏡。
神學院讀到一半,我對下一步該做什麼感到困惑,於是我第一次決定踏入牧會事工,試試水溫。我帶著太太和年幼的兒子移居到距離多倫多北邊一小時車程的鄉村社區歐羅米登(Oro-Medonte),在我居住至今的社區展開事工。我的任務是服事三間從未聘僱過全職牧師、四十多年來未曾增長過的小教會。他們稱我為「學生牧師」,這並不是因為我的服事對象是學生,而是代表我還在當學生就來擔任主任牧師,這也意味著他們只支付給我「正牌牧師」一半的薪水。但當時在我聽來,的確是一項呼召。
這三間教會小得不得了。第一間教會的主日上午聚會人數,連同慢速駛過的車輛和低空略過的飛機,平均只有六個人。我帶著妻兒加入,讓教會一夜之間成長了百分之五十,這立刻引起轟動。第二間教會的主日聚會通常有十四個人,第三間「巨型教會」的參與會眾,平均是二十三個人。
服事這麼小群的會眾,事工的本質自然是關係。探訪、花時間在他們身上,還要同時努力使他們在更大的異象和更有助於推動事工的策略中,彼此合一。即使教會增長到幾百人,我也盡力保持關係連結。牧會最初十年,我幾乎天天親自到府探訪會友。漸漸地,越來越多新會友開始參加主日聚會,這令人非常振奮。我還記得某個主日上午,有一對夫婦(我假設他們叫做羅傑和瑪麗)第一次踏進教堂門口。
不消片刻我便明白他們有很實質的生活需求,這對夫婦手頭不寬裕。他們的小型車經常拋錨,生活各層面危機不斷,包括財務、關係、情感和屬靈生活。
雖然當時教會已有數百名會眾,我決心盡一切所能協助他們。即使教會只有一小筆預算,我們仍然設法為羅傑和瑪麗添購食品雜貨和禮物卡,還幫他們支付汽油錢,確保他們可以一路順利到家。我固定探訪他們在城南盡頭的公寓(從我家開車過去大約二十分鐘),為他們禱告、鼓勵他們,盡力協助。
羅傑和瑪麗不斷要求協助,他們來電越來越頻繁,而我經常在傍晚時分到府協助,對他們所面臨的危機有求必應。我掏心掏肺幫助這個家庭,為他們禱告,毫不保留多方協助。坦白說,我為他們家所花的時間,比我在牧會十年內任何一個家庭中所花的時間還多,這一點也不誇張。
而這三間小教會也在這段時間快速成長。更多人踏進教會,表示我無法像以前一樣探訪那麼多家庭,因為人數實在太多,時間不夠。即便教會快速成長,羅傑和瑪麗仍然要求我親自給予關注。他們貧窮,而我知道上帝特別重視照顧窮人。
整個過程中,我留意到羅傑和瑪麗逐漸變得貪得無厭。有時候,幫助他們彷彿面對一個無底洞,但我當時下定決心服事他們來證明上帝的恩典。不久,羅傑和瑪麗開始帶兩歲的外甥女來教會。她是個不錯的孩子,只可惜這個家庭不擅長紀律養成。某次的主日聚會時間,她在教堂走道上不停跑上跑下,惹怒了幾位年長的會友。
這個問題在執事會議中被提出,有些會友堅持教會必須針對擾亂主日聚會的孩子們採取措施。我為瑪麗和羅傑家庭辯護,告訴每位董執事,我寧願教會上下全是不守規矩的孩子,而不是行為端正的老人。幸好大家最後找到滿意的解決方式,我也告訴瑪麗和羅傑,這件事沒有問題了。
即使爭論平息,羅傑和瑪麗似乎隨著教會增長而越發不自在。終於,某個主日上午,羅傑拉著外甥女跑出教會,表示:「這個地方不再適合我們。你不關心我們!我們要離開!」
我目瞪口呆,順口追問到底怎麼了。
「你對我們所做的還不夠。」他說。
我簡直無語。真的假的?還不夠?你開什麼玩笑?
這話立刻深深刺傷了我正茁壯卻弱小的牧者情懷。
於是我鼓起勇氣:「羅傑,你這樣說我很傷心。其實,從我牧會以來,從未花過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懷任何一個家庭。我這樣說一點不誇張。而且不只我,整個教會都為了服務你們家而一再犧牲付出。」
我的話毫無作用,他堅持表示我們努力不夠,而且我們─其實是我─並沒有真正照顧到他們。他說我們教會讓他們失望,在他家庭處於最低谷的階段拋棄了他們。
對於這個情況,我不知如何改善,而他們不想改善。於是他們離開教會,永遠離開。
陷入憤世嫉俗的開始
我又驚又怒,深受傷害。我真心搞不懂這到底是哪門子的事。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感覺到自己的憤世嫉俗泉湧而出。彷彿內心有聲音在說:
害我浪費時間、精力!你知道嗎?他這樣對你,也會有別人這樣對你。以後不要再關懷人、不要再花時間、不要再為人付出了。別人只會利用你,最後還否定你。根本沒有意義。
當時,我甚至沒聽過像約翰.湯森德(John Townsend)、亨利.克勞德(Henry Cloud)或這類幫助許多人認識界線的作家;我也不擅長辨識可能的心理問題。我真心努力幫忙,最終受創慘重。
這就是憤世嫉俗的起點。
憤世嫉俗並非始於漠不關心,而是衷心關切,因為你掏心掏肺卻幾乎未得回報,或者你得到的回報跟預期完全相反。你愛上對方,卻導致關係結束;你全力投入工作,公司卻叫你走路;你全心陪伴母親,她卻說你讓她失望。
大部分憤世嫉俗的人都曾抱持樂觀主義,現在或許看不出來,但是他們曾經都有過一段滿懷希望、熱忱,甚至開朗雀躍的日子。人性中有一種東西,讓人願意帶著盼望、相信情況會變好。
所以,到底怎麼了?你是怎麼從極正面變成極負面的?至少有三種心理變化讓人變得憤世嫉俗……
一、你知道得太多
你或許認為知識是個好東西,但奇怪的是,知識往往讓人憂傷。因智慧而聞名於世的所羅門王(我們之後還會再提到他)曾經說過:「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煩惱;加增知識,就加增痛苦。」(傳道書一章18節)。估計這不是你所讀過最鼓勵人心的一句話,事實上,會是一篇蠻糟糕的社群媒體貼文,但其中的見解卻大有助益。
就某些程度而言,無知是福。如果當初從來不知道在社區大力投入資源協助後,到頭來還會有人(像羅傑和瑪麗)感到失望,我自然會繼續大力幫助他人,甚至不假思索。但是遭受重創之後的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我開始用懷疑眼光看待有需要的人。他們會不會也那樣對我?會不會同樣掉頭就走?
其實你這輩子很有可能會遇到一對、兩對,甚至三對的羅傑和瑪麗夫婦,所以信任他人越來越難,因為你知道得太多。正如你不曾因不同對象而屢屢心碎,就能很自然地繼續找對象。如果事業夥伴未曾出賣你又掏空公司,你可能會繼續創業;如果鄰居不那麼難相處,你或許永遠不會想要築一道籬笆。
可是你現在知道得太多了。你經歷過心碎、背叛和陷害,你發現人們會讓你失望,而有些人不能信任;你知道了愛會傷人,意識到人心善變且自私;你發現並非人人都能成功,即使心存善意、盡己所能。人活得越久,知道得越多,難怪憤世嫉俗跟年齡是常常見面的好夥伴。
所羅門王為何指出多有知識和多有憂傷之間的關聯?因為這就是人生運作的方式。知識往往帶來愁煩,因為知道越多,越看清人生真相。
我無意使你氣餒,只是誠實面對:人生並不容易。
人生是一場充滿失望和挫折的鬥爭。長期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就會發現處處都有傷心人。你會發現人既容易犯錯又很脆弱,你會看見計謀和操控,你會看出有人的地方就有多少權力遊戲和自私的追求。
事實上,你越成功,越多機會經歷痛苦。多倫多的律師和多數成功人士可以為你證實這一點。所羅門王的〈傳道書〉是憤世嫉俗的人對世界的描述,成功帶來的是啃噬人心的空洞,跟問題很多的人一起生活會導致沮喪和絕望。
別擔心,待會兒就會讓你看到盼望,現在只要再多一點時間,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帶著憤世嫉俗的心情與生活奮戰。知識的確帶來憂傷,你會發現生命的真相,其實是……缺乏。
二、你將過去的失敗投射至全新的情境
當你開始自我保護、避免日後受傷時,這代表憤世嫉俗的增長已跨越萌芽階段。受傷一、兩次之後,你告訴自己笨蛋才會重蹈覆轍。於是你開始守護自己的心,並設下心理防衛。
然而,起初的自我保護,很快就演變成某種潛在隱患。你有點累了。你告訴自己,我現在比較聰明,但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不同的事實,你所擁有的不是智慧,而是受傷和恐懼在你心門之外形成了老繭。
事實上,像你腦子這麼清晰的人也開始尋找模式了,而且
出人意外的是,居然還被你找到。你發現有太多人不值得信任。也許加入另一陣營並不是辦法,因為身處其中的人似乎都不快樂。而你意識到許多朋友和你一樣,婚姻中充滿失望的痛苦。
隨著年齡增長、經驗累積,你觀察模式的技巧越發熟練。你的行為開始順著憤世嫉俗的本能:將過去的失敗投射到新的情境。例如,遇到另一對夫妻時,你懷疑他們會像羅傑和瑪麗一樣利用你,所以覺得最好不要靠得太近;換了新上司之後,你就認為他的不公平和自大,十之八九不輸給前任老闆;新成員轉入你的工作團隊,你很肯定他把事情搞砸是遲早的事;你的表親結婚了,你心想,這對新人不知何時會遇到嚴重問題。
你再也看不見人們的真實樣貌和事情的其他可能性,你只看見傷害。如果任憑發展,過去的痛苦就會變成未來的傷害,所以你不允許它發生。
這些成了我生活中的現實。因為跟你一樣,為我帶來痛苦的不只有羅傑和瑪麗,還有別人,包括朋友。而促使我在三十幾歲階段嚴重憤世嫉俗的主因,其實是在某一、兩年間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離開的人,不只有羅傑和瑪麗,會友們隨著當時教會的重大變革而離去,我們以為會跟我們相處一輩子的男男女女也相繼離開。儘管會友人數的增加速度比流失速度來得快,卻無法填補心中的失望。
剛開始牧會的頭幾年,曾因為一群親密好友而傷心。他們是那種一起過日子─參加音樂會、吃晚餐、慶祝節日的朋友。然而,短短一年之間,幾份最親近的友誼,就在「我是牧師、他們是會友,但我們仍是好友」的奇怪空間背景下逐一瓦解。過不了多久,他們不再來教會聚會,更糟糕的是,他們不再跟我們做朋友。
很痛,真的很痛。我到現在都還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況為何急轉直下?我試圖改正情況,卻無濟於事。我知道我是造成痛苦狀態的因素之一,但所有的事情都帶著隱晦和模糊。這導致我後來的三個月裡,決定每件事都採取憤世嫉俗路線。
我確信你能對此產生共鳴,因為你也經歷過類似事件。這種謹慎防備到後來會讓人厭倦,戒備和猜疑也會演變成憤怒和苦毒。
三、你決定停止信任、盼望、相信
失去友誼之後,我告訴彤妮:「我不需要朋友,我說真的。友誼是個爛主意,我一個人樂得自在。」很蠢,我知道,但這就是我的痛苦在發聲。這個反應在當時完全合理,事實上,這比冒險結交新朋友要安全得多。通常受傷一次不會讓人傷心一輩子,畢竟有些友誼已經隨著歲月淡去。最後,我懷疑這些人是否值得我這麼費心,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的性格是不是有什麼致命缺陷,才會註定失去友誼。
以偏概全─根據特定情境看待一切情境的問題就在於:信任、盼望、信念的死亡,如同病毒感染一切。你自以為正在防患未然,實際上,是你的新立場汙染了你的現在。你最關心的人此時此刻正受到你的影響,那是因為憤世嫉俗的人將新產生的猜疑投射至一切人事物。你目前的人際關係停滯不前或接連倒退,這樣的退卻不僅針對未來,憤世嫉俗的人也會針對現在。
所以,你對自己聲稱最愛的人變得麻木無感,甚至包括配偶和子女。你發現自己對於曾經使你充滿喜悅的時刻,現在會預期到頭來只會變得令人憤世嫉俗。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對工作厭倦;你無心認識新成員,反正你已經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至於以往可以激勵你振奮的專案和目標,現在你全都提不起勁。
而最令人困擾的莫過於,憤世嫉俗開始影響你跟上帝的關係。你的心向人封閉,也同時會向神封閉,雖然這原本就在意料之中,但我們仍然感到驚訝。顯然地,只有當你對別人硬起心腸時,自己的心才會變硬。你會發現自己對人的信任降低、懷疑增加,而在閱讀聖經話語時,你會很想在你讀到的一切應許旁邊加上星號,說服自己這些對你不適用。甚至你的禱告生活也變得遲緩。禱告有什麼意義?你覺得自己放在禱告中的事情根本不會發生,所以何必費事?
這個令人鬱悶的過程,先從了解太多,變成將過去投射到未來,再到最後扼殺信任、盼望和信念。這個過程一旦形成,你身上就有了憤世嫉俗的明確成分。無論二十三歲還是六十三歲,這都是一種令人遺憾而沒有必要的生活方式。
這些為什麼重要?
你可曾發現,幾乎沒有老人擁有「平衡」?人在二、三十歲的階段,日子還有所謂的好和壞,總在起起落落之後趨於長期平穩。而我留意到,這個模式似乎在人到達一定年齡之後就會消失。
我認識的老人,大多數停留在平衡線的其中一側,有人活得幸福而感恩,有人變得苦毒和一身臭脾氣。彷彿人到了一個年紀,就會有一個磁鐵將你從中心線上吸走,再把你扔進人生幸福組或人生悲慘組。我們有時候會感覺「今天不太順利」,但是到了七十歲卻演變成「人生不太順利」的感受。為什麼?
我的推論是:人已經長成什麼樣子,那麼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變得更像那個樣子。身體逐漸僵硬,性格也同樣逐漸缺乏彈性。內心這場爭取希望的戰爭也是─跟憤世嫉俗之間只有絕對的輸贏。一個人不會充滿盼望又帶點憤世嫉俗,也不會充滿憤世嫉俗卻心存盼望。模具已經成形,水泥也已經乾硬。
我在四十幾歲的階段,強烈感覺到這種心理動態,它就像是一場靈魂爭奪戰。我終於漸漸明白,人的憤世嫉俗、厭倦和冷漠是如何形成。這些成分全都在我裡面,盼望仍然存在,但憤世嫉俗正威脅要將它熄滅。我意識到,向絕望讓步很容易;我也明白,如果任憑自由發展,憤世嫉俗勢必得勝。
我需要了解的,你也需要: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憤世嫉俗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
憤世嫉俗未必是一種有意識的決定,但它的確是個決定。這是一個人停止盼望、信任和相信的決定。但是想想看其中的代價,要知道,憤世嫉俗的人永遠不會改變世界,他們只會告訴你世界為何無法改變;問起這方面,他們無所不知。所以我意識到,如果我不改變,最終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
如果你已經變得憤世嫉俗,請你明白一件事: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心曾經敞開;這是因為你曾有理想主義的那一面,是充滿理想的,然而生活臨到,你遭遇這一切傷害。現在,留給你一個選擇。你會怎麼做?
當然,憤世嫉俗的人可能會說沒什麼可做的,不過,這只是他們在生活中遭受重創之後的自然狀態。要同意哲學家們「人生既汙穢、野蠻又短暫」的論點和「他人就是地獄」的堅持並不困難。
遺憾的是,忽略這對話的人太多。憤世嫉俗並非不可避免,即使你變得憤世嫉俗也不需要一路走下去,這不是一條不歸路。對於勇敢和渴望再次擁有盼望的人而言,的確有一條回頭路。如果你願意接受,憤世嫉俗的確有一劑解藥。
01快樂的律師何處尋
──憤世嫉俗如何熄滅盼望
你從未預期自己會變成憤世嫉俗的人,對吧?同樣地,你不會在高中畢業紀念冊的照片旁寫下:「我希望自己四十歲前變得憤世嫉俗、懷疑人性。我希望這樣的我讓家庭分裂、讓我變得難以共事。你是冠軍,加油!」(註1)
註1.原文為Go Ravens!(烏鴉隊加油!),因美國無人不知的美聯北區巴爾的摩烏鴉隊(Baltimore Ravens)經常在NF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超級盃比賽中奪得冠軍。
如果你高中時代真的寫下這類願望,肯定會有人堅持送你去接受心理治療,而且是立刻!馬上!不過,那並不是你當時的...
作者序
前言
萬萬沒想到……
人在二十多歲的階段,不會將「活出空虛感和變得憤世嫉俗」設定為人生目標,至少我不是這樣。我不確定是否有人會在大學畢業時,自我期許要在四十歲生日前變得無足輕重、道德淪喪。我無法想像任何男女老少會希望自己的人際關係,毀在驕傲自滿或缺乏基本情商中。
然而,在我們所認識、所關心和珍惜的人身上,類似情形卻屢見不鮮。其實,這很可能在你渾然不覺的時候就發生在你身上,因為事情就是這樣。
內在的崩裂往往突如其來。這不僅是我的親身經驗,更發現本書中所討論的幾個突發問題,擊垮了不少品性良善的好人。只因為他們──
.對事情的發生毫無預期。
.不知道自己已瀕臨身心耗損的極限。
.沒發現婚姻關係已變得疏離,甚至關係嚴重斷裂。
.直到發現局面再也無法挽回,才明白自己在職場中早已節節讓步。
.未覺察自己原本前衛的風格和見解早已陳腐得不忍卒睹。
.萬萬沒想到一切都圓夢之後,竟然會感到空虛。
藉由這本書,我想要挑戰的問題是:人們是否能夠預見這些情況?而你呢?
讓我有跡可循
現在,我們要提出幾個棘手的個人問題:這些事情是否有跡可循?生活是否一次又一次地令人措手不及?人生路上,有沒有可供檢測的線索,讓人免於傷心、失落和痛苦?
如果你正邁入充滿挑戰的階段,有沒有任何方法,能夠充分提前預知這個走向?是否可以藉由留意某些跡象,避免重蹈前人覆轍?你能否意識到自己即將變成地球上憤世嫉俗的頭號人選?有沒有什麼線索讓你看出自己到了四十五歲會變成一個完全叫不動下屬的領導者?有沒有任何前兆,讓你知道自己即將踏上一條成功卻空虛不已的道路?
人們陷入意外狀態的原因很簡單:忽略了警示訊號而沒有心理準備。好消息是,你可以預先做好心理準備。為了那些想要在重要的人生挑戰即將來臨之前,就能夠預見某些線索而提前未雨綢繆的人,我寫了這本書,如同向夜空發射信號彈,警示危機將至,使你的人生旅程安全而順利。
最初,我在演講中分享本書的某些概念時,原本以為訴求對象在四十歲以上。我第一次發表有關憤世嫉俗和身心耗損的新話題,是針對亞特蘭大城的一千多名領導者。我在那次演講中告訴聽眾,所有二、三十歲的人,不妨將這些訊息先放在心上,留待日後運用。令我既震驚又心酸的是,演講結束後,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竟然大排長龍向我表示,他們已經遭遇這類人生經驗,其中熱淚盈眶的大有人在。痛心之餘,我意識到寫進這本書的許多內容,已然成為這個世代的流行病。
於是我開始重新思考我想傳達的核心信息。至此,我認為本書所探討的各種跡象,對任何年齡層的人而言都實際存在。如果能夠辨識和留意,這些警訊都是來自上帝的禮物,避免我們重蹈世人覆轍,不去為自己製造無謂的傷心和心痛。
某些章節所描述的,可能正是你的生活寫照;這或許有點可怕,但我的禱告是,讓這些內容為你帶來樂觀和自信。我希望像朋友一樣,走進你家客廳,用一盞燈照亮黑暗,為你指出具有充實感和意義感的方向,幫助你預測人生風暴並提供因應策略。在危機尚未全面形成之前,我所條列的步驟,將為你免除許多心痛和重大煩惱。
全心歡迎
你很快就會發現,這本書具有基督徒的寫作觀點。原因很明顯:我是牧師,更重要的是,我盡力依照耶穌的教導而生活。經歷人生許多起伏的我,如今已然深信,祂為我們人生中最深的渴望提供最完整的答案,而祂正是這個世界的盼望。無論你是否同意這一點,請聽我說完,因為不管你抱持什麼樣的靈性觀點,其中的助益會超過你的想像。
成為牧師之前,我曾經當過律師(後面還會多談)。可想而知,那幾年我內心深處因某些議題而掙扎。所以,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宗教信仰,我很高興你正在閱讀本書。如果你認為自己有精神信仰,但未必是基督徒,我很高興你正在閱讀本書;短暫法律生涯中的所見所聞,使我對基督徒、對參與教會興趣不大的人,甚至無神論者,都產生了永遠的情感。
事實上,身為牧師,我花了二十多年努力建立一間讓不去教會的人熱愛參與的教會。多年以來,我榮幸見證成千上萬自認不會涉足教會的人參與教會,其中許多人表示喜歡教會,甚至許多人因而發現了耶穌和自己的關係。
我希望這本書延續這份初衷。這本書,或許是朋友送你的,或許是你聽朋友說過而買了一本。我唯一能說的,就是歡迎你,很高興你在這裡。
我相信你很快就會發現,大家所掙扎的議題全都一樣,因為你我同樣生而為人。無論基督徒,或認為自己不是基督徒的人,都有機會變得憤世嫉俗。
我在這本書中,試圖打造出一種基調,既適合懷疑基督信仰的人,又適合熱心追隨耶穌基督的人。所以,有些基督徒或許覺得這本書不太像屬靈書籍,而一般讀者又覺得很像是寫給基督徒看的。如果真是這樣,就表示我成功達標。
我希望你在書中所發現到的資源,是依據聖經教義但毫無說教成分;符合聖經框架,又在實際生活中無比真實和實用。這才是基督信仰的真正本質。因此,有些章節的聖經內容會多一些,有些會少一點。無論多寡,我希望你閱讀到的內容,有助於你充分理解最深刻的人生意義,並貼近上帝、與祂對話,而不是遠離。
發現希望
既然你已經開始閱讀這本書,我禱告書中的某個內容會讓你停下來,讓你理解到有一位神和許多朋友都還沒放棄你。我希望你因此確信,即使你已經放棄,卻仍然有人相信你。因為這種確信,往往在你發現符合親身經歷的某個內容時會產生。雖然你不再相信,但你必須明白,有些人知道了你實際上是什麼樣的人,還是決定留在你身邊。沒錯,他們懂你,而且仍然愛你。
這類現象,指出了一項更為重要的現實:有一位神,祂相信你並差派祂的獨生子,為你死、為你復活,使人得以體驗真實的生命。而為你指出許多人所逃避的這個人生方向,正是我對本書的期許。聖經中描述過一條通往智慧的道路,一條上帝為我們所設立的道路──我有一半的時候走對,也有一半的情況錯過。然而,只要你悉心留意上帝的方式,並同時關注人生運作的方式,你就會找到更好的路徑。
憤世嫉俗、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道德疏失、不再感到自豪──這些都不是你人生故事的結局,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你有能力看出這些狀態的發生。當你能夠針對這些狀態進行辨識和命名,它們就不再那麼吸引你的注意,影響力也會降低。
如果你真的看見自己面對七大挑戰,最後,你就有可能活出你一直嚮往的生活,而這也是許多人所逃避的生活方式。
前言
萬萬沒想到……
人在二十多歲的階段,不會將「活出空虛感和變得憤世嫉俗」設定為人生目標,至少我不是這樣。我不確定是否有人會在大學畢業時,自我期許要在四十歲生日前變得無足輕重、道德淪喪。我無法想像任何男女老少會希望自己的人際關係,毀在驕傲自滿或缺乏基本情商中。
然而,在我們所認識、所關心和珍惜的人身上,類似情形卻屢見不鮮。其實,這很可能在你渾然不覺的時候就發生在你身上,因為事情就是這樣。
內在的崩裂往往突如其來。這不僅是我的親身經驗,更發現本書中所討論的幾個突發問題,擊垮了不少品性良善的好人...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Part1憤世嫉俗
01快樂的律師何處尋
──憤世嫉俗如何熄滅盼望
02擊敗憤世嫉俗
──戰勝憤世嫉俗心態的務實方法
Part2道德妥協
03外在成就
──為何品格決定能力的實際發揮
04停止販賣靈魂
──深化品格的實用方法
Part3人際疏離
05有人在嗎?
──人們為何感到孤單
06扔掉手機也沒用
──為何必須解決人性問題
Part4脫節
07改變從不要求變更許可
──悄然潛入的「脫節」
08渴望有所不同
──如何不落伍:規律或激進地改變
Part5驕傲
09不只是自戀
──驕傲如何攔阻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10謙卑人的習慣
──只有謙卑才能夠救你脫離驕傲的羅網
Part6倦怠
11猶如從懸崖向下墜落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陷入倦怠
12你的新常態
──釐清目前生活方式,確保日後順利發展
Part7空虛
13當一切夢想成真
──為何金錢、權力、成功令人感到空虛
14祢的國降臨?
──克服自己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後記:致謝
推薦序
前言
Part1憤世嫉俗
01快樂的律師何處尋
──憤世嫉俗如何熄滅盼望
02擊敗憤世嫉俗
──戰勝憤世嫉俗心態的務實方法
Part2道德妥協
03外在成就
──為何品格決定能力的實際發揮
04停止販賣靈魂
──深化品格的實用方法
Part3人際疏離
05有人在嗎?
──人們為何感到孤單
06扔掉手機也沒用
──為何必須解決人性問題
Part4脫節
07改變從不要求變更許可
──悄然潛入的「脫節」
08渴望有所不同
──如何不落伍:規律或激進地改變
Part5驕傲
09不只是自戀
──驕傲如何攔阻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10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