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近代佛教發展的十位大師,
若要了解他們的生平、他們帶來的影響、他們如何重振佛教,
必不能錯過的經典文選!
印光──孤高梗介,萬眾信仰,常將死字掛心頭,淨土宗的一代祖師
印光有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之稱。他不喜攀緣結交,不求名聞利養,始終韜光養晦,並且一生沒為人剃度出家,也沒有名定的弟子傳人。
印光相信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是「一法圓賅萬行,普攝群機」,所以一生專志念佛法門,開示常說的話就是「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一九二三年,江蘇省提出要以寺廟興學的政策,當時六十多歲的印光為了保教護寺,不遺餘力地奔走呼籲,扭轉危機。並且,印光一生省吃儉用,信眾給他的奉養,全都用來賑濟飢民,或印製佛書流通。先後在上海、蘇州創辦弘社,二十餘年來所印佛書有百餘種,數量約不下四、五百萬冊、百萬餘幀的佛像,因此受法益者眾多。
弘一曾說:「朽人於當代善知識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師,前年嘗致書陳情,願廁弟子之列。」又指示弟子:「現今修持,求其機理雙契,利鈍咸宜。易行捷證者,是在淨土法門。可閱《印光法師文鈔》及《嘉言錄》,尤其是嘉言分類易閱,開端之處如覺難領會,不妨從中間較淺顯處先閱。」可見弘一對印光之尊崇。
本書除了簡介印光之生平外,亦大量收錄其書信、雜述、序言等,以及其詮釋法義之說及開示等,可以從中領略這位淨土宗大師之思想精華。
【套書特色】
《現代佛法十人》套書:楊仁山、太虛、歐陽竟無、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呂澂、法尊、慈航
․了解漢傳佛教如何從清末的衰頹至民國後的中興,再到現今的發揚光大,必不可錯過認識這十位佛學大師
․無論隸屬何種教派、任何修行程度,本書皆為理解漢傳佛學橫切面的經典鉅著
․民初四大師:虛雲、弘一、印光與太虛法師的精華文選皆收錄此中
․聖嚴法師、星雲法師、證嚴法師、惟覺法師等影響臺灣佛學的重要宗教家,皆與十位大師有所師承或因緣
․提供理解禪宗、臨濟宗、淨土宗、律宗在近代教義發展演變的途徑
․漢傳佛教如何進入西藏、且藏傳佛教在近代的漢譯路線為何,也在本套書中可覓得解答
作者簡介:
主編
洪啟嵩
國際知名禪學大師。年幼深感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輟,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臺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廣東南華寺、嵩山少林寺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創辦南玥覺性藝術文化基金會、印度菩提伽耶全佛公益信託,現任中國佛教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榮譽會長。
畢生致力以禪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啟覺性地球,二〇〇九與二〇一〇年分別獲舊金山市政府、不丹王國頒發榮譽狀,二〇一八年完成「世紀大佛」巨畫,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大畫作」,面積超過一萬兩千平方公尺,二〇二〇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歷年來在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系統講授。著有《放鬆禪法》、《睡夢禪法》、《坐禪之道》、《禪觀秘要》、《如何修持心經》、《前未來》、《天天都成功》、《愛情的22個關鍵辭》、《送你一首渡河的歌》、《送你一首財富的歌》、《送你一首智慧的歌》及《飲一杯心茶》、觀音傳十萬史詩系列首部曲《楊枝淨水》、《佛經地圖:百經卷》等近三百部。
黃啟霖
臺大哲學系及國家發展研究所畢,一九八三年與洪啟嵩成立文殊佛教文化中心、文殊出版社,一九八九年擔任中央電台編譯至今。譯書有《圓滿之愛──達賴喇嘛訪美演講集》(時報文化)、《開創時代的政治巨人》系列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達賴喇嘛(鹿橋文化)。
章節試閱
以身證教化僧俗——印光大師
孤高梗介,萬眾信仰,常將死字掛心頭,淨土宗的一代祖師
印光出生於一八六一年,陝西合陽陳村人,俗家姓趙,名紹伊,字子任,出家名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是近代著名的淨土宗高僧,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他一出生即患有眼疾,常處於黑暗不能視,後才病癒。年幼聰慧,隨兄長熟讀儒書,自以孔孟之道為任,受韓愈、歐陽修等大儒闢佛思想影響,當時也跟著批判佛教。至十五歲後,因病所困數年,省思闢佛言論,並讀佛經,始悟前非,於是回心向佛。
二十一歲時,逃家至終南山五台蓮華洞寺,禮道純和尚為師,並請剃度出家。長兄追至,要他回家辭別父母再出家,於是便歸家,但就被禁足,經八十餘天後,利用長兄不在,拿著僧服再次逃家。
逃家的印光後來安單於湖北蓮華寺,任知客僧,並行苦役,擔任劈柴燒柴的柴頭、挑水燒水的水頭,也代理庫房整理管理之庫頭。有一天,在幫忙整理攤曬經書時,看到《龍舒淨土文》殘本,方知有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是「一法圓賅萬行,普攝群機」,這對他日後宏揚淨土法門,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次年,到陝西興安雙溪寺印海定律師處受具足戒。在戒期中眼疾復發,於是一心念佛日夜不輟,幸蒙佛加持,戒期圓滿後,眼疾又癒,從此更加堅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議,甚至認為念佛可治眾病。因此之故,往後印光大師無論自行、化他,都以淨土法門為依歸。受戒後,回終南山太乙峰潛修,以專心念佛讀經為業,愈覺念佛法門更契群生之心。
一九〇九年,太虛就讀祇洹精舍,半年後精舍停辦,因而轉至普陀山法雨小學任教,期間曾親近印光,與之詩文酬唱,深得印光讚許。然十餘年後印光對太虛推動「整頓僧伽制度」不以為然,但也不礙兩人之情誼。
印光一生勤儉節用,悲濟群生,信眾供養資糧,悉皆代為廣種福田,或用於流通經籍,或用以救濟飢貧。其先後在上海、蘇州創辦弘社,二十餘年來所印佛書有百餘種,數量約不下四、五百萬冊、百萬餘幀的佛像,因此受法益者眾多。
六十二歲時,江蘇省提出寺廟興學的政策,引起佛界嘩然。大師為保教護寺,不遺餘力地奔走呼籲,方得扭轉危機。
一九三八年,七十七歲時,印光大師移錫靈巖山寺安居。由於年事已高,上山方滿三年便示寂,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四日凌晨,從床坐起而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大聲念佛,二時十五分,索水洗手畢,起立自言:「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完,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近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享壽八十,僧臘六十。火化荼毘後得五彩舍利無數,令見聞者生起無比的信心。
重要著述及傳人
關於印光的著作,大致包含兩大類,一是印光大師親選的作品,一是弟子為其摘錄、編輯之言說,或圓寂後撰述的追悼文字。現已收編成七冊本的《印光大師全集》。
現今留存《印光大師全集》,其中前三冊是印光親撰作品,即第一冊《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第二冊《印光大師文鈔續編》(第二編),第三冊《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外集)。
印光生前重刊或主持修訂的典籍,出版流通影響甚大,如《淨土五經》、《安士全書》、《淨土十要》、及四大名山志之修訂,雖非其著作,但可見保留文化與應俗教化之用心。
印光一生未為人剃度出家,也未有名定的弟子傳人,但在其道德行證的教化下,諸多大德皆師法之。弘一大師曾說:「朽人於當代善知識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師,前年嘗致書陳情,願廁弟子之列。」又指示弟子:「現今修持,求其機理雙契,利鈍咸宜。易行捷證者,是在淨土法門。可閱《印光法師文鈔》及《嘉言錄》,尤其是嘉言分類易閱,開端之處如覺難領會,不妨從中間較淺顯處先閱。」可見弘一對印光大師之尊崇。
近代居士之中,以高鶴年、范古農、李炳南等受其影響最深,李炳南創辦台中蓮社,弘揚淨土法門,深受信眾崇敬,對光復後的臺灣佛教有巨大的影響,其弘揚淨土的思想方法,即承襲和發揚印光思想與精神而成的。
對佛教的貢獻——用身證度化僧俗
中國近代高僧之中,印光專弘淨土,被稱為淨宗土第十三代祖。而他在整個大時代中,可說是十分特別的典範,為人景仰。
首先,印光始終韜光養晦,不喜攀緣結交,不求名聞利養,惟有精勤念佛,專注用心,以期證得念佛三昧,如是精進不放逸,為眾信士崇敬。開示常以「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之言,自警策勵專志念佛之心。
綜觀其一生專志念佛法門,亦深入經教,又能融入通俗來教化,其講述淨土念佛之理,深入淺出,易懂易行,故在社會上有廣大信徒隨其教行,弘揚淨土,而其著作皆是必讀必研之典籍。
其臨教難時,衛教心切,擇善固執,絕不讓人;遇天災時,捨一切信眾所供資用,救急布施。雖不同於太虛對內部僧伽作改革之言之行,甚至還認為整理僧伽制度是無用的新花樣,但這並非代表他不知道傳統佛教內部的問題,只是認為與其外塑不如內行以立標杆,例如他對大醒法師說;「你就是罵死了他們,他們仍舊不能把叢林改好,罵之無益,枉造口業。」可見其所期望且願行的是透過身證來度化僧俗、導正風氣,是保守派與革新派皆尊崇的大師。
印光大師從眾人無上的崇仰中抽離出來,以一個人的心性生命,以最純粹的心、最純粹的行,感動天下人,來啟發人心悟境。
他一心念佛、一心修證,或許有人認為,這是很個化的,和時代革新沒有什麼聯結。但是我們卻發現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印光愈是專精自己的修行,對時代的影響便愈大;他愈在山中純粹的念行,所展現的風貌,愈引發外在世界的震盪與崇仰。印光成為一個心性革新的力量來源,變成萬眾所依止的力量。在這個浮動的世間,他成為一股清流,不斷清除時代的浮渣,讓生命的覺性延續而行。
印光大師一心念佛、一心修證,讓人的心歸於究極的純粹,看來是單一的意念清淨之法,在現代卻有著特別的意義。現代人的所知障特別重,往往以自己人生的片段,附會解釋修行教法。特別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一心一意專志的修行者,更能夠幫助人們袪除煩惱,更能成就廣大的菩薩妙行,讓眾生獲得生命的大喜樂。
而淨土法門,對即將到來的太空世紀,人類即將面臨的外星世界,對宇宙的未知,有了新的意義。《阿彌陀經》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距離地球如此遙遠的他方淨土,卻在一心皈命念佛中,產生了新的聯結,或許印光大師的一心念佛,竟為這個時代開創出一條嶄新的宇宙之路。
_____________
為在家弟子略說
三歸五戒十善義
悲哉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託,若失父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總由煩惱惡業,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間,為其說法,令度三歸,為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緣,令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業既淨,然後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塵合覺,轉凡成聖。斷貪瞋癡煩惱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為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無量法門。又欲令速出生死,頓成佛道,故為說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使其不費多力,即生成辦。噫!世尊之恩,可謂極矣。雖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不慧受恩實深,報恩無由。
今汝等謬聽人言,不遠數千里來,欲以我為師。然我自揣無德,再四推卻,汝等猶不應允。今不得已,將如來出世說法度生之意,略與汝等言之。並將三歸、五戒、十善,及淨土法門,略釋其義,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諦,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書。汝等若能依教奉行,是以佛為師,何況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則尚負不慧之恩,何況佛恩!
三歸者(歸,亦作皈。皈字從白從反,取其反染成淨之義。)
一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僧。
歸者,歸投;依者,依託。如人墮海,忽有船來,即便趣向,是歸投義;上船安坐,是依託義。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歸依,即登彼岸。既歸依佛,以佛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以法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歸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經,及修行種種法門,典籍即經書也)。既昄依僧,以僧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徒眾。
五戒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好生惡死,物我同感。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一切眾生輪迴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當思拯拔,何忍殺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墜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然殺生之由,起於食肉。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謂肉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淨觀,食之當發嘔矣。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蝱蚤蝨,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念知其梗概矣。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聖大賢者所難免。何也?以公濟私,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願人貧賤,陽取為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凡見急難,漠不速救,緩慢浮游,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財,於自心中不關緊要。如斯之類,皆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私忘身。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一切眾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則如見毒蛇,如遇怨賊,恐畏怖懼,欲心自息矣。對治方法,廣載佛經,俗人無緣觀覽。當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利,謂不犯之利。害,謂犯之禍害)。
不妄語者,言而有信,不虛妄發也。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以虛為實,以有為無等,凡是心口不相應,欲欺哄於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斷惑,謂為斷惑;自未得道,謂為得道;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命終之後,決定直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當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論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過。以體性是惡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層罪過;受戒之人,兩層罪過。於作惡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無量無邊。切須勉之。
不飲酒者,酒能迷亂人心,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非為,故佛制而斷之。凡修行者皆不許飲。並及葱韭薤(音械,小蒜也。)蒜五種葷菜,氣味臭穢,體不清潔,熟食發淫,生噉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許食。然此小事,未受戒者,飲之食之,皆無罪過;受戒飲食,一層罪過。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五葷菜,西域有五,此方但四)。
十善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慳貪,九不瞋恚,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
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欲,導人邪念等。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鬭構兩頭等。惡口者,謂言語麤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瞋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方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嬌慣,致成匪類;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以身證教化僧俗——印光大師
孤高梗介,萬眾信仰,常將死字掛心頭,淨土宗的一代祖師
印光出生於一八六一年,陝西合陽陳村人,俗家姓趙,名紹伊,字子任,出家名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是近代著名的淨土宗高僧,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他一出生即患有眼疾,常處於黑暗不能視,後才病癒。年幼聰慧,隨兄長熟讀儒書,自以孔孟之道為任,受韓愈、歐陽修等大儒闢佛思想影響,當時也跟著批判佛教。至十五歲後,因病所困數年,省思闢佛言論,並讀佛經,始悟前非,於是回心向佛。
二十一歲時,逃家至終南山五台蓮華洞寺,禮道純和尚為師,...
目錄
出版者序──一個讀者的觀點 郝明義
《現代佛法十人》編者新序 洪啟嵩
以身證教化僧俗──印光大師
法義
淨土決疑論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宗教不宜混濫論
佛教以孝為本論
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
持經利益隨心論
竭誠方獲實益論
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
淨土指要
書信
復鄧伯誠居士書
復高邵麟居士書
與陳錫周居士書
與衛錦洲居士書
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
與徐福賢女士書
與丁福保居士書
與弘一法師書
與高鶴年居士書
致諦閑法師問疾書
復陳慧超居士書
復范古農居士書
復唐大圓居士書
復袁福球居士書
復周群錚居士書
與謝融脫居士書
序說
袁了凡四訓鑄板流通序
壽康寶鑑序
循陔小築發隱記
淨土問答並序
南潯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
雜述
潮陽佛教分會演說
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
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臨終三大要
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
開示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法師開示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出版者序──一個讀者的觀點 郝明義
《現代佛法十人》編者新序 洪啟嵩
以身證教化僧俗──印光大師
法義
淨土決疑論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宗教不宜混濫論
佛教以孝為本論
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
持經利益隨心論
竭誠方獲實益論
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
淨土指要
書信
復鄧伯誠居士書
復高邵麟居士書
與陳錫周居士書
與衛錦洲居士書
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
與徐福賢女士書
與丁福保居士書
與弘一法師書
與高鶴年居士書
致諦閑法師問疾書
復陳慧超居士書
復范古農居士書
復唐大圓居士書
復袁福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