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具古今中外醫生診治疾病要則,除了治療疾病,並可協助患者改善生活習慣,進而建立良好生活品質。反覆瀏覽《圖解金匱要略》更可因應研究所及中醫師國家考試。
中國醫學自漢朝已很完備,後來發展無法超越此根基。《圖解金匱要略》延續《圖解內經》的保險生命與《圖解傷寒論》與保證生活歡愉的精神,可反覆再三地實用於生活起居作息之間。
《圖解金匱要略》是中醫臨床絕妙手冊,透過圖示與表列,解讀《金匱要略》珍貴藥材,多方面採集天地生化萬物,植物根(莖)、葉(枝)、花(蕊)、實(籽),動物禽獸蟲魚等及礦物方面,滋潤心肺灌溉肝脾腎。治療急症疾病,並改善慢性病症與過勞症。從枝葉桂枝、麻黃,而根莖葛根、生薑、半夏,到當歸、阿膠、礬石等一氣呵成;穴道方面,第二十章「勞宮與關元」、第二十二章「期門」於治未病功不可沒。
作者簡介:
李家雄醫師
1951年生,1980年中醫特考及格,現為李家雄中醫診所所長及負責人、臺北市體會總會鐵人三項協會名譽理事長、全國金華易筋經養生協會理事長。
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內科醫師、中醫研所針灸推拿指導老師、各大報章雜誌養生專欄執筆、廣播節目主講、日本、新加坡各地巡迴演講中醫、養生操、從臉看病等健康主題。
著作:
《幸福素女經》、《妙用經穴養生DIY》、《從氣色看病》、《經絡診治》、《關節診治》、《十二種要你命的病》、《從臉看男人女人》、《圖解內經》、《圖解傷寒論》、《圖解金匱要略》《圖解溫病學》、《圖解中醫診斷學》等超過一百本著作,目前仍每日持續不斷寫作中。
章節試閱
導讀
《圖解金匱要略》與《圖解傷寒論》
《圖解金匱要略》將《金匱要略》從文字,條理衍化成圖像,也是《圖解傷寒論》的後續,《傷寒論》共552條文,以六經病與六經欲解時辰貫穿全書;《金匱要略》共382條條文,以22章篇幅論說病症,兩者導讀方向大不相同,各自獨立,然可相互交集;讀者將《圖解傷寒論》與《圖解金匱要略》的導讀反覆解讀,即可抽絲剝繭,順著要領讀、背與運用,自能根深蒂固,瞭然於心。
欲熟稔《圖解金匱要略》,第一要領是認識22章,並熟背22字訣:「臟痙百瘧中血肺,奔胸腹五驚痰消,水黃嘔瘡跗婦婦婦」,朗朗上口,烙印於腦,進而觸類旁通,猶如電腦,輸入關鍵字,即有一系列的關係出現,再試著逐條剖解,又會有另一境界的領會。
《論語》「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與「不恆其德,或承之羞」,研習《圖解金匱要略》一定要從背誦22字訣入門,學者要領不外乎秉持《內經》「藏之臟府,每旦讀之」與《論語》「學而時習之,默而識之」。
22字訣先是「每旦讀之」,如修道者晨醒誦經做早課,卻也一生都要「時習之」,如週日上教堂,初一、十五上寺廟一樣,就是要「恆承其德」必得之。千萬記得3字訣在前,22字訣在後,3字訣是「臟奔水」,即「臟痙百瘧中血肺」、「奔胸腹五驚痰消」和「水黃嘔瘡跗婦婦婦」的第1個字。這25個字要如暮鼓晨鐘常在腦中迴繞,日積月累,枝節盤纏,脈絡也分明,就可與《圖解傷寒論》、《圖解內經》融會貫通,歸納整理以往的背誦,三、五年下來,一定可以分析實踐。
時間與藥方
人生活在陰陽五行軌跡中,在陽陰之中取得和諧,即可活得更長、更燦爛。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為大氣污染很少,人類與天地之間,取得互相尊重的和諧狀態;現代人類,處心積慮,為對抗疾病與延年益壽,進步再進步,取得一時的效果,整體而觀卻不少人生猶如死,貧窮國家苦於營養不良與生計困頓,先進國家苦於競爭壓力與環境品質,科技越發達,找不到病因的高科技污染疾病患者就越多;免疫力低落、基因體質弱化,罹患疾病與早逝的機率相對加大,唯有尊重天地,陽界良性活動,陰界適度休息,才能取得和諧。
張仲景的六經欲解時辰,與十二經脈十二時辰,各有立論,六經欲解時辰以腦下垂體、間腦、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為主論,相當於腦脊髓液的新陳代謝速度;十二經脈十二時辰涉及營氣、衛氣,即呼吸、血液循環系統為論,相當於胃腸新陳代謝速度,十二經脈十二時辰在前(經脈生理時辰),六經欲解時辰在後(經脈病理時辰),前者領軍,後者亦步亦趨。
多數人的休息時間,是六經欲解時辰的三陰欲解時辰與少陽欲解時辰,即亥、子、丑、寅、卯、辰(Pm9:00~Am9:00)之際,其間會因年齡、季節和體況,而睡眠時間不一。
1.太陰欲解時辰:亥、子、丑(Pm9:00~Am3:00)
2.少陰欲解時辰:子、丑、寅(Pm11:00~Am5:00)
3.厥陰欲解時辰:丑、寅、卯(Am1:00~Am7:00)
4.少陽欲解時辰:寅、卯、辰(Am3:00~Am9:00)
正常的生活作息,要從十二經脈十二時辰來著手:
1.亥時(Pm9:00~Pm11:00)是三焦經脈時辰,為睡眠次要時辰,亦是補養與入睡時間。
2.子、丑時(Pm11:00~Am3:00)是膽、肝經脈時辰,為睡眠主要時辰,是睡眠與美容時間。
3.寅、卯時(Am3:00~Am7:00)是肺、大腸經脈時辰,生活開始活動的當值時辰,是熟睡與晨動時間。
4.辰、巳時(Am7:00~Am11:00)是胃、脾經脈時辰,開始補充營養當值時辰,是人體需求營養的時間。
《金匱要略》第6章血痹虛勞病、第8章奔豚氣病、第10章腹滿寒疝宿食病、第15章臟風寒積聚病、第20章婦人產後病、第21章婦人雜病等,可說是以診治「過勞」與「自律神經失調」為多,其中的黃耆建中湯、八味腎氣丸、薯蕷丸、酸棗仁湯、大黃蟅蟲丸等,入睡前1~2小時服藥效果加成;附子粳米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大建中湯,全天可服用,但晚上是最關鍵的服用時機;膠艾湯、溫經湯、當歸芍藥散也是全天服用,晚上服用再加強藥效,這都是在促進副交感神經運作,讓五臟六腑得到更好的養護。
亥時辰非常重要,尤其是腦部與心臟、肝臟,過度勞累的人,一是服藥讓五臟六腑休養生息的時辰,再者這也是熬夜的極限,該睡覺了!
辰是脾經脈時辰(Am7:00~Am9:00),是一天開始工作、讀書的時間,第2、5、7、9、12、13、14章等所列藥方,如栝蔞桂枝湯、葛根湯、防己黃耆湯、桂枝附子湯、頭風摩散方、桂枝芍藥知母湯、甘草乾薑湯、越婢加半夏湯、桂枝生薑乾薑湯、苓桂朮甘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五苓散、越婢加朮湯、桂枝加黃耆湯、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等,適症啟動交感神經,最適合活動能力不足的人。
辰時辰的重要性,在於一方面服藥加強五臟六腑的循環功能與活動能力,一方面則排除體內的障礙。
時間與穴道
體內十二經脈、體外十二時辰(因應日夜、四季寒暑,而有五臟之一日應四時)與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關係密切。晚上副交感神經亢奮,氣管分泌隨之亢進,如支氣管氣喘因為夜間血中組織胺濃度低,夜間咳痰量會少,日間血中組織胺濃度高,咳痰量為多,且併見咳出困難的痛苦。
心臟功能不全(衰竭)者,或見夜間要起坐以利呼吸,尤其是併見肝腫大或脾腫大的患者。子、丑時辰(Pm11:00~Am3:00)是美容時間,也是睡眠時辰,交感神經較不亢奮,心跳較不如白天來得活潑;此為膽、肝經脈時辰,屬肝經脈的足五里穴在大腿內側,是股動脈的要穴(另一穴為屬脾經脈的箕門穴),股動脈的聽診擴張期出現雜音(正常是收縮期才聽診到雜音),是心臟功能不全(衰竭)的徵候之一。
足五里穴感應著肝腫大,要養護子、丑(Pm11:00~Am3:00)的膽、肝經脈時辰,重視睡眠主要時辰(睡眠與美容時間),多休息少勞累。脾經脈的箕門穴感應著脾腫大,要養護辰、巳(Am7:00~Am11:00)的胃、脾經脈時辰,重視補充營養的當值時辰(需求營養時間),均衡攝取營養,禁偏食忌暴飲暴食。
太衝是肝經脈的俞穴,是肝經脈灌注肝臟的穴道;肝俞、魂門是肝經脈的背俞穴,是肝經脈灌注入肝臟的背部穴道;期門是肝經脈腹募穴,是肝經脈灌注入肝臟的胸腹部穴道,它們都是養護肝臟與消化器官的重要穴道。第11章五臟風寒積聚病「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肝臟與橫膈膜、食道之間或是肝門靜脈循環出現任何問題,都可能有以上的症狀,除了旋覆花湯以外,針灸太衝穴是最快最有效的,導引按蹻太衝穴也是最方便快速的。「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薑苓朮湯主之。」下半身功能有問題或下腔靜脈循環不良,針灸太溪穴效果很好。
肝著用旋覆花湯(欲蹈其胸上)與第10章腹滿寒疝宿食病,脇下偏痛用大黃附子湯(服後如人行四、五里,再服一次,此方以一小時左右頻服為重點),兩方都在促進上半身的循環,前者欲蹈胸,後者如行四、五里(實際上如此步行藥效更彰顯),導引按蹻配合手腳的動作與按摩,效果也會很好。張仲景強調解說病情之餘,要注重人情之拿捏收放,醫生診治病人,對症下藥固然重要,順乎人情、合乎人性更重要。
腎著用甘薑苓朮湯與第2章痙濕暍病,風濕身重用防己黃耆湯(服後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現代人都在空調環境中活動,下半身的氣血循環多不良,所以這兩方都可以用來保健下半身的氣血循環,並配合加大雙腳的活動量,效果會更好。
太衝穴,在大拇趾與第二趾之間,與脾經脈的太白穴,兩穴分別在第一蹠骨內側與外側。在考古學上,第一蹠骨可以確定記錄著個人過去的成長、病變的千變萬化,在現代醫技X光線等的檢視下,一覽無遺。站立、行走、坐臥只要屈曲腳趾,尤其是大拇趾用力,牽動屈拇長肌與屈拇短肌,就會激活太衝穴,忍耐再忍耐,到受不了的時候才放鬆,反覆再三,可以激活大隱靜脈回流到淺腹股溝鼠蹊部淋巴結。另外,用力翹起腳大拇趾,激活伸拇長肌與外展拇趾肌,如此屈拇趾與伸拇趾,強化腳底第四層肌肉(腓骨長肌與脛骨後肌終止於第一蹠骨底下),進而活絡肝、膽、脾、胃經脈相關的骨骼肌幫浦,讓相關靜脈順暢回流心臟,心臟也順利將動脈血輸送養益肝、膽與胃。睡覺前與醒來時,躺在床上,確實活動3~5分鐘,激活第一蹠骨及相關生理功能,可以提升睡眠品質,起床更有精神。太溪與太衝是方便針灸又效果很快的穴道,尤其是以「亥」時辰為主要治療時辰的病患,除非是不治之症,通常,女人以太衝為多,男人以太溪為多,灸治可改善下腔靜脈循環。養護太溪以申、酉時辰(Pm3:00~Pm7:00)為主,養護太衝以戌、亥時辰(Pm7:00~Pm11:00)為主。
《傷寒論》277.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7壯,以照海、太溪、大鐘、復溜、交信為主要穴區。相對的,刺期門,可灸厥陰3至7壯,以行間、太衝、蠡溝為主要穴區。
再者,最便捷、效果快速的導引按蹻「箏曳鷹展操」,兩手向上抬舉,雙手向左右展開至極限,再咬緊牙關,舌頂上顎,似風箏搖曳天空中,似大鷹展翅飛翔,忍耐越久越有功效,透過肩關節的鼓動(肩胛骨與肱骨的球形關節),啟動三角肌、胸小肌、前鋸肌、肱二頭肌、小圓肌、大圓肌、肱三頭肌、斜方肌、背闊肌、肩胛下肌、小菱形肌、大菱形肌、岡上肌、岡下肌、喙肱肌、提肩胛肌、肩胛舌骨肌等十七塊肌肉,進而活化橫膈膜與肋間肌及腹部肌群,以及背部的肝俞、魂門(第九胸椎旁開1.5寸與3寸),與胸部的期門(乳下第五、六肋間),操作時口水越多,吞嚥也多,耳咽管及舌骨也隨之活化,強化自體免疫機能。
奇靜脈系統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當腹腔的下腔靜脈或肝門靜脈(或上腔靜脈)發生問題或堵塞時,奇靜脈就成了側副循環路徑(Bypass),負責將它們的血液運送到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長期大量有氧運動有助強化奇靜脈功能。奇靜脈通常從腰靜脈或下腔靜脈分出來。奇靜脈連接了上腔靜脈與下腔靜脈,腹腔的下腔靜脈出現問題,多是下肢或外生殖器官、肝臟、腎臟等出現血液循環問題;肝門靜脈發生問題時則是脾臟、胰臟、胃或腸道出現血液循環問題,就要透過奇靜脈系統回流上腔靜脈。膀胱經脈的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於針、灸、導引按蹻上,都可以養護奇靜脈系統;病入膏肓,幾乎是奇靜脈系統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的縮影。
藥方與劑量
《傷寒論》261.「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262.「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麻黃治表只煮一、二沸就去渣,麻黃的劑量只及於附子或甘草的十分之一,取其微發汗,附子治裏之勞累、疲憊、精神不濟。
《金匱要略》第10章,論證腹滿寒疝「脇下偏痛,脈緊弦,寒也,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如人行走四、五里服一次,即半小時至一小時服一次;另,大黃附子湯組成中,附子的劑量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及麻黃附子湯的三倍之多,適合二至三小時服一劑;症狀嚴重者,一天服飲二至五劑。臨床上,科學中藥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0.3克、甘草2克、附子0.7克),治療黃昏症候群,無精打采者,一天服一至三次,連服二至五天;若兼煩躁不安,則改服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0.8克、細辛1.2克、附子1克)。脇下疼痛則是肝氣不舒,適合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各1.2克、細辛0.6克)。觀念上,麻黃附子甘草湯助益肝動脈循環,麻黃附子細辛湯助益肝靜脈循環,大黃附子湯助益肝門靜脈與下腔靜脈循環,三湯方都對肝臟與腎臟氣血循環深具影響力,只要對症下藥,養益經脈臟腑,減少罹患大病機率。
第15章言及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治心下堅大如盤,有如桂枝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合方,用來改善下食道括約肌、橫膈膜和胃的功能。
導讀
《圖解金匱要略》與《圖解傷寒論》
《圖解金匱要略》將《金匱要略》從文字,條理衍化成圖像,也是《圖解傷寒論》的後續,《傷寒論》共552條文,以六經病與六經欲解時辰貫穿全書;《金匱要略》共382條條文,以22章篇幅論說病症,兩者導讀方向大不相同,各自獨立,然可相互交集;讀者將《圖解傷寒論》與《圖解金匱要略》的導讀反覆解讀,即可抽絲剝繭,順著要領讀、背與運用,自能根深蒂固,瞭然於心。
欲熟稔《圖解金匱要略》,第一要領是認識22章,並熟背22字訣:「臟痙百瘧中血肺,奔胸腹五驚痰消,水黃嘔瘡跗婦婦婦」,朗朗上...
作者序
自序
唐朝醫聖張仲景(西元150~219年)是中國醫學的開路先鋒,著《傷寒雜病論16卷》 (西元205年出版)。經晉朝王叔和整理,至宋代始分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雜病部分)。《金匱要略》最珍貴的是,用天然的藥材改善症狀,治療疾病與過勞症。一開始用枝葉如桂枝、麻黃,然後慢慢加上根莖如葛根、生薑、半夏,最後當歸、阿膠、礬石等等;《金匱要略》更重要的是穴道方面,也是較常被忽略的。第20章「勞宮與關元」、第22章「期門」與第1章「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即使是飽讀經書的唐宋文人名仕,好幾位賢者是誤用礦石藥過度而亡,用藥不可不慎。
張仲景的方子是寶,診治理念更是珍貴,扁鵲《難經》81難,將《內經》抽絲剝繭,化繁為簡;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穿針引線,精益求精,將診治合而為一,針、灸、砭、藥、導引按蹻盡在其間。中國醫學在漢朝已經很完備了,後來的發展仍無法超越它的根基。《圖解金匱要略》延續《圖解內經》與《圖解傷寒論》的精神,讀者可實用於生活起居之間。
《傷寒雜病論》是人類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要」充備之醫典,完整闡述流行病與內科雜病的病因、病理、治療原則及方法,華陀稱之「此真活人書」,喻嘉言「為眾方之宗,群方之首」。張仲景將秦漢以前的臨床醫療資料整編的非常實用,抽絲剝繭、歸納分析,可以發現其一脈的傳承,後人該好好珍惜享用。
《論語》「苗而不秀者有矣乎!秀而不實者有矣乎!」講的就是「根」(苗)、「秀」(花)、「實」(果)。中藥植物方面用的不外乎是根(莖)、葉(枝)、花(蕊)、實(籽),再配合動物方面的禽獸蟲魚等,以及礦物方面,多方面採集於天地的生化萬物,點滴滋潤心肺、灌溉肝脾腎。
《圖解金匱要略》承續《內經》「不失人情」、「藏之藏府,每旦讀之」及「分而論之,參而合之」(讀書與診治要領)、「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必淨,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外因),別五中部(內因)」(醫生自修要則)開始著手抽絲剝繭而交集璀璨。
病人緊張與忙碌的生活習慣常常是病本,醫生如何軟硬兼施,循循善誘患者改善生活飲食習慣,是循證醫學(Evidence Basic Medicine,EBM)最重要的守則,首先要Approach,接近病人的心靈深處;Communicate,溝通順暢無比;Efficiency,才能達到高效率的療效,簡稱ACE,EBM到ACE就在「不失人情」,而不是只在病症、療法下功夫而已。《金匱要略》22章中,第1章強調臟腑經絡,明白生理,進而了解病理,病人敘述病症、病情時,醫生分析病理要回歸生理,讓病人生意盎然。內服藥從豬苓湯、栝蔞桂枝湯開始到小建中湯、腎氣丸、豬膏髮煎為止,醫生從「上工治未病」來要求自己「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以及『內因、外因、不內不外因』」就可以達到EBM與ACE的及格境界以上。
《傷寒論》如《華盛頓醫療手冊,The Washington Manual of Medical Therapeutics》於住院病患,《金匱要略》如《華盛頓門診內科手冊,The Washington Manual of Outpatient Internal Medical》於門診病患,這兩本美國華盛頓醫學大學2010年出版的著作,讓我參考分辨急診與慢性病患診治同異處。
兩者篇章差異是,《華盛頓醫療手冊》分成24篇章,第1章是內科患者的照料(care),第2章是營養療法,第14章是臟器移植醫學,第18章貧血、輸血療法,第24章是內科急救疾病。
《華盛頓門診內科手冊》分成45篇章,第1章是門診患者的接應(approach),第2章是手術患者的管理,第14章是睡眠障礙,第18章是營養與肥胖,第31章是癌症患者的照料,第32章是緩和照料,第33章是疼痛管理,第34章是老年醫學,第36章是耳鼻咽喉科疾病,第37章是女性的健康問題,第38章是男性的健康問題,第39章是皮膚科疾病,第40章是精神科疾病,第41章是神經疾病,第42章是眼科疾病,第43章是疫苗接種,第44章是禁菸指導,第45章是酒精問題。
《金匱要略》共22篇章,第1章是臟腑、第2章是痙濕暍病……、第20~22章是女性的疾病,在門診病人的診治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不失人情」,如何接應(approach)與照料(care),如何溝通(communication),讓病人願意接受治療;每位醫師都會治病,但不是所有的醫師都能說服病人好好接受診治;換言之,在診治臟腑經絡種種病症中,醫者的「接應、溝通與照料」就含括在其中了。
本書除了觀念上參考華盛頓醫學大學的兩本手冊外,實際編排篇章的寫作,參考哈佛醫學院的教授所著《醫藥手冊,Pocket Medicine》(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Handbook of Internal Medicine Editor Marc S. Sabatine M.D.M.P.H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分10篇章,依序為循環器、呼吸器、消化器、腎臟、血液與腫瘍、感染症、內分泌、膠原病、神經、體溫等。總和以上三本書的精神,回歸到《圖解金匱要略》,其中不乏與《圖解傷寒論》有所交集,取捨不易,無非希望讓讀者「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得以精益求精。
《圖解金匱要略》與《圖解傷寒論》把持著古今中外醫生治病的要則,協助患者改善生活習慣,同時治療其慢性病症,進而建立良好生活品質。
自序
唐朝醫聖張仲景(西元150~219年)是中國醫學的開路先鋒,著《傷寒雜病論16卷》 (西元205年出版)。經晉朝王叔和整理,至宋代始分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雜病部分)。《金匱要略》最珍貴的是,用天然的藥材改善症狀,治療疾病與過勞症。一開始用枝葉如桂枝、麻黃,然後慢慢加上根莖如葛根、生薑、半夏,最後當歸、阿膠、礬石等等;《金匱要略》更重要的是穴道方面,也是較常被忽略的。第20章「勞宮與關元」、第22章「期門」與第1章「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
目錄
導讀
第 1 章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1-1上工治未病,補不足損有餘
1-2四肢重滯,九竅閉塞,將病
1-3氣色見於面部,已病之兆
1-4脈浮在前病表,在後病裏
1-5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
1-6清邪、濁邪;大邪、小邪
1-7諸病在臟,隨其所得攻之
第 2 章 痙濕暍病脈證治
2-1太陽病與剛痙、柔痙
2-2太陽病為痙與藥方
2-3太陽病濕痹與汗尿
2-4濕家,病頭痛鼻塞發熱
2-5風濕脈浮身重疼煩
2-6太陽中暍中熱,惡寒身重痛
第 3 章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
3-1百合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
3-2百合病辨證及治療
3-3狐惑之為病
3-4陽毒之為病,陰毒之為病
第 4 章 瘧病脈證並治
4-1瘧脈自弦,弦數與弦遲
4-2陰氣孤絕,陽氣獨發
第 5 章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
5-1風之為病,為痹
5-2寸口脈浮而緊,寒虛相搏
5-3寸口脈遲而緩,遲寒緩虛
5-4跗陽脈浮滑、少陰脈浮弱
5-5盛人脈濇小與諸肢節疼痛
5-6枯泄相搏,斷泄與歷節
5-7病歷節不可屈伸
第 6 章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
6-1血痹病從何得之
6-2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6-3亡血、失精與虛勞
6-4虛勞致腰痛、虛煩
第 7 章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
7-1肺痿重亡津液,肺癰咳唾膿血
7-2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為肺癰
7-3上氣面浮腫肩息,喘而躁肺脹
7-4咳而上氣,火逆上氣
7-5肺癰,喘、胸滿、吐膿
7-6咳而上氣為肺脹
第 8 章 奔豚氣病脈證治
8-1病有奔豚,吐膿,驚怖,火邪
8-2臍下悸者,欲作奔豚
第 9 章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
9-1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責其極虛
9-2胸痹,喘息心痛胸滿
9-3論證胸痹諸證及治療藥方
第 10 章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
10-1跗陽脈微弦,法當腹滿
10-2病者痿黃,躁而不渴
10-3中寒家,喜欠,清涕出,下利
10-4腹滿發熱,腹寒雷鳴
10-5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
10-6寒疝腹痛,手足厥冷不仁
10-7脈數而緊,乃弦,當下其寒
第 11 章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
11-1肺中風寒、肺死臟之證
11-2肝中風寒、肝死臟之證
11-3心中風寒、心死臟之證
11-4脾中風寒、脾死臟之證
11-5腎著身重腰冷,腎死臟之證
11-6論證三竭部及臟病之證
11-7諸積大法,各以其部處之
第 12 章 驚悸吐衄下可血胸滿瘀血
12-1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
12-2太陽衄者,陽明衄者
12-3吐血咳逆上氣,酒客咳致吐血
12-4寸口脈弦大,弦為減,大為芤
12-5病人胸滿煩滿、口燥,有瘀血
12-6下血、吐血、衄血
第 13 章 痰飲咳嗽病脈
13-1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飲
13-2水在五臟之證
13-3心下有留飲,膈上病痰
13-4論五飲之證與治療
13-5論證支飲之症狀及治療
13-6論證心下支飲、膈間有水
第 14 章 消渴小便利淋病脈
14-1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
14-2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14-3淋病小便如粟,小腹痛引臍中
14-4論證小便不利及治療
第 15 章 水氣病脈
15-1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
15-2論證風水、皮水、黃汗
15-3裏水者,一身面目黃腫
15-4跗陽脈當伏,反緊反數之證
15-5寸口脈浮而遲,弦而緊之辨
15-6少陰脈緊為痛,沉則為水
15-7論證心肝肺脾腎五臟水
15-8寸口脈沉為水,遲為寒,寒水相搏
15-9血分與水分,難治與易治
15-10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
15-11論證風水、皮水、裏水為病
15-12辨證黃汗之為病,及其施治
15-13氣分實則失氣,虛則遺尿
第 16 章 黃疸病脈
16-1風、痹與穀疸
16-2女勞疸與酒疸
16-3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
16-4黃疸之病可治與難治
16-5穀疸為病及女勞得黃家之治
16-6諸病黃家之症狀及治療
第 17 章 嘔吐噦下利病
17-1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
17-2寸口脈微數,微則無氣
17-3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17-4嘔而胸滿、腸鳴之治
17-5嘔而脈弱、發熱之治療
17-6食已即吐,胃反吐,吐後渴
17-7乾嘔,吐逆,吐涎沫之治
17-8六腑氣絕於外,五臟氣絕於內
17-9下利,手足厥冷無脈之症
17-10論證下利有微熱之治
17-11分論不同脈象之下利
17-12下利清穀,不可攻其表
17-13下利後脈絕與腹脹滿
17-14下利宜大承氣湯之脈象
17-15下利譫語者,有燥屎
17-16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17-17下利後更煩,心下濡為虛煩
17-18下利清穀,裏寒外熱
17-19下利肺痛與氣利之治
第 18 章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
18-1浮數脈當發熱,反洒淅惡寒
18-2腸癰之為病,可下不可下
18-3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
18-4論證浸淫瘡及其治療
第 19 章 跗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蚘蟲病
19-1病跗蹶,能前但不能卻
19-2轉筋、陰狐疝氣之治
19-3病腹痛有蟲之治
第 20 章 婦人妊娠病脈
20-1婦人平脈,陰脈小弱,名妊娠
20-2婦人漏下不止與癥痼害
20-3懷娠六七月,少腹如扇
20-4婦人妊娠下血、腹中疠痛之治
20-5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
20-6妊娠小便難,有水氣洒淅惡寒
20-7妊娠養胎之方
20-8婦人傷胎,當養不養
第 21 章 婦人產後病
21-1新產婦病痙、病鬱冒、大便難
21-2產婦鬱冒,大便堅之治
21-3病解能食與胃實
21-4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之治
21-5論證產婦之腹痛
21-6產後七八日,惡露不盡之治
21-7產後中風、發熱正面赤
21-8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之治
21-9論治產後下利虛極
第 22 章 婦人雜病
22-1婦人中風,熱入血室之治
22-2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之症
22-3婦人中風熱入血室,當刺期門
22-4婦人咽中有炙臠、臟躁之治
22-5婦人吐涎沫,先治其吐涎沫
22-6婦人因虛積冷,結氣諸經水斷絕
22-7婦人年五十所,病屬帶下
22-8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
22-9寸口脈的弦大、減芤、寒虛
22-10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
22-11婦人經水不利下
22-12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
22-13婦人六十二種風
22-14婦人病轉胞之治
22-15蛇床子散方,溫陰中坐藥
22-16陰中生瘡,陰中蝕瘡爛之治
22-17胃氣下泄,陰吹正喧
後記
導讀
第 1 章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1-1上工治未病,補不足損有餘
1-2四肢重滯,九竅閉塞,將病
1-3氣色見於面部,已病之兆
1-4脈浮在前病表,在後病裏
1-5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
1-6清邪、濁邪;大邪、小邪
1-7諸病在臟,隨其所得攻之
第 2 章 痙濕暍病脈證治
2-1太陽病與剛痙、柔痙
2-2太陽病為痙與藥方
2-3太陽病濕痹與汗尿
2-4濕家,病頭痛鼻塞發熱
2-5風濕脈浮身重疼煩
2-6太陽中暍中熱,惡寒身重痛
第 3 章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
3-1百合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
3-2百合病辨證及治療
3-3狐惑之為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