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後一位儒學大師的思想精粹
邁向快樂人生的終極奧義
▎無論如何都不能停止學習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常有人說:「工作太忙,沒時間學習。」
其實,這只是懶惰的藉口而已。
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看電視、玩遊戲或閒聊的時間讀一些書,
以「忙」為藉口逃避學習的人實在令人惋惜。
▎你學到的是「知識」還是「廢物」?
──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學以致用不但能夠培養能力,還能促進成長。
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需要平時不斷地鍛鍊自己。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如果學而不會用,
那麼再好的知識也是一堆廢物。
▎雖然路途很近,但不走就永遠到不了
──道雖小,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人有兩種能力,思維力和行動力,
一個人沒有達到目標,
往往不是因為思維力不佳,而是缺乏行動力。
▎適時彎下腰,站直時才能更抬頭挺胸
──君子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
柔順得像蒲葦一樣,不是向環境屈服,更不是改變自己的信念和操守,
而是以退為進,不做無謂的犧牲,而是麻痺對方,等待時機。
荀子並不是教我們耍詐,而是教我們在惡劣的環境中,
如何既堅持正義,又保護自己。
▎聰明人不是沒有脾氣,只是懂得謙讓對自己更有利
──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謙遜之人恪守的是一種平衡,他不讓別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
一名功成名就的人不稀奇,
而一名功成名就又謙遜的人,才是真正的難能可貴。
▎活得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閉嘴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怨天尤人的人,他的抱怨幾乎無道理可言:
若是有人給他快樂,他會怨天尤人,因為對方不是照他希望的方式給的;
若是有人感激他,他會怨天尤人,因為別人欠他的並沒有完全償還;
若是生活不如意,他更會怨天尤人,因為他會認為生活虧欠他太多。
錯誤是自己造成的,反而去責怪別人,這難道不是很奇怪嗎?
★本書特色
本書擷取《荀子》原著中的理論精華,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了荀子的智慧,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澈。每一篇章除有理論闡釋外,還選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並附有點評,讓讀者在浸潤荀子哲理的同時,也能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作者簡介:
劉燁,專職作者。
山陽,不是山羊。從小喜愛寫作,高中上課時常常偷偷寫小說被老師罵。喜歡歷史、思考、古典文學,但對新事物也來者不拒。
章節試閱
一 人定勝天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語出《荀子.天論》)大自然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不會因為堯是賢君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是暴君而滅亡。
天不能主宰人,人可以駕馭自己。人生在世,出身不由己,成功靠自己。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勇於奮鬥,不為宿命論所蒙蔽。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荀子.天論》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語出《荀子.天論》
人定勝天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宿命論。在人類社會早期,生產力落後,認知水準低下,對自然及其規律所知甚少,因此,對「天」、「命運」誠惶誠恐。
在強權統治的社會,這種宿命論甚至造成了精神鴉片的作用,統治者竭力宣傳它,如周武王伐紂,宣揚「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伐紂成功,又宣揚「天體震動,用附我大邑國」。這種宿命論歷代傳承,統治者把自己裝扮成「天子」,天生具有富貴享福的命運,以此來麻痺被統治階級。除此之外,生活中那些懶惰不思進取者、奮鬥失敗不願振作者,也以此來安慰自己。
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則是批判和反抗這種宿命論的先行者。
荀子在〈天論〉中指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認為,大自然的運行是有規律的,不會因為堯是賢君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是暴君而滅亡。
接著,荀子分別論述了日月四季的變化、水旱等自然現象,批判了「治亂在天」的思想,提出日月、星辰、時序的氣象變化在夏禹、夏桀的時代是相同的,可見安定、混亂並不在天,而是人為的結果。
荀子曰:「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意思是如果人勤奮耕作,省儉節約,那麼天也不能使其貧窮;如果人注意營養、鍛鍊身體,那麼天也不能使其疾患;如果人按照一定的規律和程序辦事而不出差錯,那麼天也不能使其遭禍。所以說,人的吉凶福禍,並不取決於天,而取決於人做什麼以及如何做。
不僅如此,荀子還有一個更大膽的想法——人不僅不取決於天,而且可以戰勝天。《荀子.天論》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論述:「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所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意思是說,推崇上天而思慕它,不如把它視為物體蓄養而控制它!順從上天而頌揚它,不如掌握它的規律而利用它!盼望時節而等待它,不如適應天時而使用它!任憑萬物靠「天」的力量而增多,不如施展人的才能去改變它!意欲萬物為自己使用,不如合理利用萬物而不失去它!仰慕萬物生長的原理,不如掌握萬物生長的規律!所以放棄了人的努力而寄希望於上天的賜予,那就違背了萬物的實際情況。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荀子對自然、對人生能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實在難能可貴。
【知古通今】
有一個農夫意外地拾到了一顆老鷹的蛋。他把這顆蛋和一些雞蛋一起放到了一隻母雞的巢裡,不久,這顆蛋孵出了一隻幼鷹。
這隻幼鷹長大後,行為舉止跟其他的雞一樣,牠咯咯地叫,有時拍拍翅膀像雞一樣只在低空飛幾尺遠。也像雞一樣,只吃在地上找到種子和昆蟲。
有一天,牠抬頭仰望天空,看到一隻老鷹在萬里晴空中繞著大圈翱翔,在雲中鑽進鑽出,牠問:「那是什麼東西啊?」
一隻公雞用嫌牠少見多怪的口氣說:「那是老鷹,是最偉大的鳥。」
「太厲害了,我希望跟牠一樣。」
那隻公雞說:「別做夢了,我們跟牠不一樣!」
如果幼鷹放棄夢想,那麼牠至死都會認為自己是隻雞,但牠沒有放棄,堅持練習飛翔。雖然多年雞的生活讓牠的翅膀無力、肌肉萎縮,但牠堅持不懈,摔下來,再飛上去。終於有一天牠飛離了雞巢,飛上了藍天,成為了「最偉大的鳥」。
點評:
命運不由天注定。所謂命運,就是淪落在雞窩裡的鷹。你願意選擇雞一樣的生活,就會平庸一生、碌碌無為;你願意像鷹一樣展翅翱翔,就會光耀一生、鵬程萬里。
【延伸閱讀】
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舍其所以參,而願其所參,則惑矣。
——《荀子.天論》
上天有它的時序節令,大地有它的財富資源,人類有他的治理方法,這叫做能與自然相互配合。人如果捨棄了能與自然相互配合的治理方法,而只盼望天地的恩賜,那就太糊塗。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
——《荀子.天論》
社會的安定、動亂是天造成的嗎?回答:日、月、星辰的運行,這在夏禹、夏桀時是相同的;夏禹憑藉這些使社會安定,夏桀憑藉這些卻使社會混亂,可見社會的安定、混亂不是天造成的。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荀子.天論》
君子重視自身的努力,而不指望上天的恩賜,所以每天都能進步;小人捨棄自身的努力,而指望上天的恩賜,所以每天都在退步。
一 人定勝天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語出《荀子.天論》)大自然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不會因為堯是賢君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是暴君而滅亡。
天不能主宰人,人可以駕馭自己。人生在世,出身不由己,成功靠自己。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勇於奮鬥,不為宿命論所蒙蔽。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荀子.天論》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語出《荀子.天論》
人定勝天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宿命論。在人類社會早期,生產力落後,認知水準低下,對自...
推薦序
序言
春秋戰國,是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諸子百出,百家爭鳴,到荀子這裡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荀子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他繼承了儒家學說,並有所發展,且對諸子百家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在儒家中自成一派。
荀子的一生和孔子、孟子一樣,懷抱治國宏願和文韜武略周遊列國,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遊說齊、楚、趙、秦等國,然而事與願違,終未能如願。荀子晚年隱居楚國蘭陵,著書立說,以畢生所學,著《荀子》一書。
《荀子》共三十二篇,係漢代劉向編訂。一般認為,前二十六篇為荀子所著,後六篇為荀子門人所記。綜觀《荀子》全書,視野開闊,內容豐富,體系嚴謹,思想深邃,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等眾多方面,充分反映了荀子的思想特點。
荀子是一位樸素唯物論者,他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因此,人的吉凶禍福,並不取決於天。不僅如此,荀子還有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制天命而用之」,即人不僅不取決於天,而且可以戰勝天。在「宿命論」流行的戰國時期,荀子能有如此見解,實在難能可貴。
在人性問題上,荀子主張「人性本惡」,與孟子的「人性本善」相對。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
因此不可能有天生的聖賢,「其善者偽也」,即經過後天的改造才能變善。實際上,荀子的人性論,是從人無休止的欲望的角度出發,從人的否定性的一面來警醒人、鞭策人。在荀子看來,唯有「積善成德」,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荀子主張禮治與法治並用。一方面提倡「禮法」,重視「王道」。
「禮」是指綱常和倫理道德,荀子認為禮在調節人與人關係上發揮重要作用;「王道」是指禮義和仁政,荀子繼承了儒家「為政以德」的傳統,認為治國應「平政愛民」,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另一方面主張「法後王」,同意用武力兼併天下,用法禁、刑賞治理國家,因此他的一些思想為法家所汲取。
荀子十分注重學習的重要性,認為人生下來都是沒有知識的,只有透過後天學習才能獲得知識。荀子指出「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學至於行之而止矣」,這些在今天仍不失為至理名言。
荀子,這位先秦儒學的最後一位大師,其智慧、學識由此可見一斑。馮友蘭說:「孟子以後,儒者無傑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壘始又一新。」譚嗣同說:「兩千年來之學,荀子也。」梁啟超也說:「自秦漢以後,政治學術,皆出於荀子。」所以,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可不知荀子,不能不讀《荀子》。
本書擷取《荀子》原著中的理論精華,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了荀子的智慧。書中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澈。全書的每一篇文章,除有理論闡釋外,還選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進行解說,並附有「點評」加以畫龍點睛,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可以快速領悟《荀子》的精髓。
序言
春秋戰國,是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諸子百出,百家爭鳴,到荀子這裡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荀子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他繼承了儒家學說,並有所發展,且對諸子百家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在儒家中自成一派。
荀子的一生和孔子、孟子一樣,懷抱治國宏願和文韜武略周遊列國,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遊說齊、楚、趙、秦等國,然而事與願違,終未能如願。荀子晚年隱居楚國蘭陵,著書立說,以畢生所學,著《荀子》一書。
《荀子》共三十二篇,係漢代劉向編訂。一般認為,前二十六篇為荀...
目錄
序言
荀子生平
人定勝天
學習是邁向成功的通行證
學以致用
做人應時常自我反省
人不能貪圖安逸
謹慎交友
言多必失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遠離浮躁
永遠不要自滿
心動不如行動
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
棄惡揚善
不被外物所支配
專心致志才能成功
貧而志廣,富而體恭
揚長避短易獲成功
與時屈伸的處世之道
培養溫和敦厚的品德
不憑自己的好惡行事
防微杜漸
不以貌取人
流言止於智者
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會包容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禍福相倚
做一個守信的人
如何面對「懷才不遇」
崇尚節儉的美德
如何面對誹謗
見人不可全拋一片心
無爭才能無禍
人貴有自知之明
凡事量力而為
以謙遜的態度待人
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見
先事慮事,先患慮患
勿怨天尤人
做君子,不做小人
對小人敬而遠之
序言
荀子生平
人定勝天
學習是邁向成功的通行證
學以致用
做人應時常自我反省
人不能貪圖安逸
謹慎交友
言多必失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遠離浮躁
永遠不要自滿
心動不如行動
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
棄惡揚善
不被外物所支配
專心致志才能成功
貧而志廣,富而體恭
揚長避短易獲成功
與時屈伸的處世之道
培養溫和敦厚的品德
不憑自己的好惡行事
防微杜漸
不以貌取人
流言止於智者
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會包容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禍福相倚
做一個守信的人
如何面對「懷才不遇」
崇尚節儉的美德
如何面對誹謗
見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