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跟著普賢菩薩,圓滿十大願,好願無盡、善緣無盡。
善財童子進入普賢菩薩不可思議境界,不禁讚嘆:「光光互攝,原來這就是如來的解脫境界!……該怎麼修持,才能達到呢?」
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說:「如果要成就佛道,一定要修十種廣大願行: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這段對話就是大眾熟知的《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普賢菩薩是整部《華嚴經》的靈魂人物。在經王《法華經》中,普賢菩薩則發願於五濁惡世守護《法華經》,佛陀因此讚歎說:「我也發願要守護稱念普賢名號的人,讓所有修持普賢行的人都能平安健康幸福。」而〈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的唱誦,更是佛門每日的必修功課。
普賢菩薩是修證最接近佛果的菩薩,讓我們跟著普賢願王,把握每個修行當下,累積成佛資糧,圓滿眾善萬行。
●諸佛菩薩皆發大願,為何特尊普賢菩薩為普賢願王?
相較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僅提出十個大願,為什麼卻被尊稱為「普賢願王」呢?原因正在於「普」字,普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華嚴玄境,「普賢十大願」並非字面上的意義,而是包含重重無盡的廣大願海。
《華嚴經》裡,普賢菩薩說他從發菩提心以來,沒有一念不是依教奉行,沒有一念是生瞋害心,沒有一念是計較分別,沒有一念是遠離菩提心,沒有一念是在生死海中起疲厭心、懶惰心、障礙心、迷惑心,只是一心專注在菩提心上。
他告訴善財童子,唯有「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普賢行願才能圓滿。然而,虛空如何能盡?眾生的煩惱如何斷盡?普賢願王可說沒有窮盡的一天。
●每一剎那的修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雖然《華嚴經》常用無盡、無量、無邊等,來凸顯重重無盡的普賢願海,彷彿菩薩道怎麼走也走不完,然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裡便告訴我們:「以一剎那諸未來,我入未來一切劫」。
在極短的一剎那中,即含有無量的過去現在未來,所以只要懂得把握任何一個剎那好好修行,便能契入普賢萬行,儲備成佛的資糧。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普賢行願就像蝴蝶效應一樣,看似起了一念心,影響的卻是整個法界;也可以說,一切法其實是依賴種種條件而生起的存在,沒有人是個別存在的自我。即使我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善事,善行亦能如漣漪般,擴大影響到全世界。
以普賢行看待自己的生命,行住坐臥的每個行為,將會有嶄新的意義。選擇所吃的每一餐,走的每一條路,都不再只是吃飯睡覺過日子而已,而是充滿著覺性,充滿著願力與希望,帶有無邊的影響力。當下的一念,鋪展開來的就是普賢菩薩「一身周遍十方身」的自在無礙。
章節試閱
【普賢菩薩與極樂淨土有何關係?】
普賢菩薩於《華嚴經》裡發願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由於普賢菩薩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華嚴經》導歸極樂,影響了很多華嚴宗學者修持彌陀念佛法門,而〈普賢行願品〉也被列入「淨土五經」。
親見阿彌陀佛
普賢菩薩不但發願往生極樂,並且也殷殷鼓勵菩薩們往生極樂,如〈普賢菩薩行願讚〉便說:「當於臨終捨壽時,一切業障皆得轉,親睹得見無量光,速往彼剎極樂界。」修持普賢行願、讀誦〈普賢菩薩行願讚〉的菩薩行者,到了臨命終時,一切往昔所造的罪障,都能轉變為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資糧,親自面見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前來接引,於剎那之間往生極樂世界。
〈普賢行願品〉也說臨命終時應該:「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
引領眾生同登極樂淨土
普賢菩薩於〈普賢菩薩行願讚〉並說:「我獲得此普賢行,殊勝無量福德聚;所有群生溺惡習,皆往無量光佛宮。」在得到殊勝的普賢行願、殊勝的福德寶藏後,願以此迴向給仍沉溺在惡習煩惱的一切眾生,都能往生無量光佛的極樂寶宮。由此可知,普賢菩薩可說是極樂淨土法船的領航者,以種種善巧方便勸人廣修普賢行,同登極樂淨土。
精彩書摘2 【善財童子由普賢菩薩參學到什麼?】
《華嚴經.入法界品》可以說是認識普賢菩薩的最佳入門經典。《六十華嚴》、《八十華嚴》的最後一品〈入法界品〉,以及《四十華嚴》,皆有精彩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普賢菩薩引領入佛道
〈入法界品〉主要內容為善財童子發心成就佛道,於是文殊菩薩便指導他到各地參訪學習,經過五十三次的遊歷參學,終於證入華嚴法界,而普賢菩薩正是引領善財契入佛道的關鍵。
當善財來到印度南方的普門城時,他覺得自己已經學成,應該返家了。文殊菩薩卻告訴善財童子說:「你懷著無上的菩提心,而且能夠親近善知識、思惟義理,實在不簡單,但是不能得少為足,還要親自實踐。你已完成了參訪學習,現在該去見普賢菩薩,準備進入菩提道場了!」
善財聽後喜出望外,但是不同於以往每一參,文殊菩薩都會提示參訪的地點與方向,這次卻什麼都沒說,讓他不知要到哪裡才見得到普賢菩薩呢?善財反覆念誦著普賢名號,終於豁然開朗明白:「當心量無限無礙時,哪一處不是菩提道場呢!」如此一轉念,善財發現已然和普賢菩薩端坐在佛前了。
如來的解脫境界
善財進入不可思議境界,他不但走在普賢菩薩的毛孔中,而且每個毛孔都並存著十方三世一切染淨世界,連他的參學歷程也在其中,並看見自己化身無量,在一一毛孔中教化一切眾生。善財不禁讚歎:「光光互攝,原來這就是如來的解脫境界!」同時他也沉思:「該怎麼修持,才能達到這個境地?」
一直默然不語的普賢菩薩,終於對善財童子說:「佛的境界與功德是怎麼說也說不完的,如果要成就佛道,一定要修十種廣大願行: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普賢菩薩告訴善財他如何成就如此大自在的境界,而這段對話就是大眾熟知的〈普賢行願品〉內容。
【普賢菩薩與極樂淨土有何關係?】
普賢菩薩於《華嚴經》裡發願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由於普賢菩薩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華嚴經》導歸極樂,影響了很多華嚴宗學者修持彌陀念佛法門,而〈普賢行願品〉也被列入「淨土五經」。
親見阿彌陀佛
普賢菩薩不但發願往生極樂,並且也殷殷鼓勵菩薩們往生極樂,如〈普賢菩薩行願讚〉便說:「當於臨終捨壽時,一切業障皆得轉,親睹得見無量光,速往彼剎極樂界。」修持普賢行願、讀誦〈普賢菩薩行願讚〉的菩薩行者,到了臨命終時,一...
推薦序
啟動普賢行.念念無間斷 / 陳英善
普賢菩薩的願如海深,行似山高,是修學菩薩道的榜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卻可以因著普賢行願而無限延展十方三世,與諸佛菩薩同在普賢願海。
與普賢菩薩結下法緣,是在大學一年級暑假參加的「明倫大專佛學講座」,當時完全沒有佛學基礎,課程內容也早已不復記憶,唯獨對會性法師所講授的「普賢十大願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攻讀研究所時,雖然選擇以華嚴做為畢業論文題目,卻遲遲不知如何下手。因而報名參加了聖嚴法師所主持的禪七,想藉此以助撰寫論文。於禪七的第三天早晚課,聽到大眾唱誦「普賢十大願王」時,彷彿觸電似地,忽然領會華嚴所要表達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道理,原來就在「普賢十大願王」中,於每一願以「盡虛空、遍法界」、「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來踐履之,如第一願「禮敬諸佛」,則呈現出所禮敬的對象無盡、能禮敬者無盡、時間無盡、空間無盡……,一切的一切,於一念中,莫不頓現無盡無盡。「禮敬諸佛」如此,其餘如「稱讚如來」乃至「普皆迴向」,亦莫不如此呈現無盡無盡。
如此無盡無盡的普賢願行,深深地影響了個人對《華嚴經》、華嚴宗教理之了解,個人不僅完成了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乃至後來所撰寫的《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一書,皆來自於此無盡無盡觀念的啟動。因此,個人深深覺得是普賢菩薩帶領我走入了華嚴。
另外,由於教授「天台學」課程之關係,得知普賢菩薩不僅於《華嚴經》扮演極重要之角色,且於《法華經》擔任了極重要之任務。
在《華嚴經》中,普賢菩薩是整部《華嚴經》的靈魂人物,乃至《華嚴經》末後一品〈入法界品〉,描述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後非參訪普賢普薩不可,且善財童子抱定決心務必見普賢普薩,於其見普賢菩薩的當下,於一毛孔中,頓現重重無盡法界,而此乃善財童子之前所參訪的眾多善知識遠遠所不及的,如《華嚴經》〈入法界品〉云:「爾時,善財童子經由親近一佛世界微塵等諸善知識所得功德,於見普賢菩薩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何以故?善財童子於念念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佛世界海,得不可說不可說微塵等諸功德藏。」
在《法華經》中,於最後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明了普賢菩薩於五濁惡世守護流通《法華經》:「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
由前述可知,普賢菩薩於《華嚴經》、《法華經》皆擔任了極重要之任務。同樣地,於中國佛教中,依此兩大經,成立了兩大宗——天台宗、華嚴宗,且此兩大宗之修行法門,皆與普賢菩薩有密切之關係。
如天台宗南嶽慧思大師因讀誦《法華經》,證得法華三昧,而感得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摩頂。智者大師其本身亦證得法華三昧,且依《法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撰《法華三昧行法》,於六根懺中,則以普賢菩薩為懺悔主。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則是一位道道地地的普賢行者,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撰《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詳細說明普賢觀法、普賢行法,且其誓願生生世世修普賢行,如《宗鏡錄》卷一百云:「華嚴疏主藏法師發願偈云:誓願見聞修習此,圓融無礙普賢法,乃至失命終不離,盡未來際願相應。以此善根等法性,普潤無盡眾生界,一念多劫修普行,盡成無上佛菩提。」
普賢菩薩不但深深地影響了天台宗、華嚴宗之修行法門,事實上,無論顯教、密教,普賢行願都是每個佛教徒的必修功課。誠如《華嚴經行願品疏鈔》所言:「若不以普賢觀行之力,如何得念念不斷?」謹以此與大眾共勉之!
陳英善(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
啟動普賢行.念念無間斷 / 陳英善
普賢菩薩的願如海深,行似山高,是修學菩薩道的榜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卻可以因著普賢行願而無限延展十方三世,與諸佛菩薩同在普賢願海。
與普賢菩薩結下法緣,是在大學一年級暑假參加的「明倫大專佛學講座」,當時完全沒有佛學基礎,課程內容也早已不復記憶,唯獨對會性法師所講授的「普賢十大願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攻讀研究所時,雖然選擇以華嚴做為畢業論文題目,卻遲遲不知如何下手。因而報名參加了聖嚴法師所主持的禪七,想藉此以助撰寫論文。於禪七的第三天早晚課,聽到大眾唱誦「普...
目錄
【導讀】啟動普賢行.念念無間斷 / 陳英善
1相信普賢導航成佛
Q01:何為大行普賢菩薩的「大行」?
Q02:什麼是普賢十大願王?
Q03:諸佛菩薩皆發大願,為何特尊普賢菩薩為普賢願王?
Q04:普賢行願為何要「以願導行,以行踐願」?
Q05:普賢行願在《華嚴經》有何重要性?
Q06:什麼是十種普賢心?
Q07:什麼是普賢七海行?
Q08:什麼是普賢十忍?
Q09:普賢行者具有哪十種威力?
Q10:為何修行必修普賢行願?
2認識普賢廣大行願
Q11:普賢菩薩的名字意義為何?
Q12:普賢菩薩身世成謎嗎?
Q13:為什麼普賢菩薩是一切諸佛的長子?
Q14: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是兄弟嗎?
Q15:普賢菩薩為何是華嚴三聖之一?
Q16:普賢菩薩與極樂淨土有何關係?
Q17:普賢菩薩如何證得耳識圓通?
Q18:普賢信仰如何流傳中國?
Q19:普賢菩薩是男是女?
Q20:普賢菩薩的六牙白象從何而來?
Q21:普賢十羅剎女是誰?
Q22:普賢菩薩造像如何在中國發展?
Q23:日本的普賢信仰有何特色?
Q24:普賢菩薩對藏傳佛教有何重要性?
Q25:普賢菩薩為何是《法華經》守護者?
Q26:善財童子由普賢菩薩參學到什麼?
Q27:瘋狂三聖僧的拾得是普賢菩薩嗎?
Q28:玄奘法師曾印刷過普賢菩薩像嗎?
Q29:峨嵋山為何是普賢菩薩聖地?
Q30:想見普賢菩薩,必須到峨嵋山朝聖嗎?
3學習普賢有方法
Q31:普賢法門有何特色?
Q32:什麼是〈普賢警眾偈〉?
Q33:〈普賢行願品〉就是〈普賢菩薩行願讚〉嗎?
Q34:如何修普賢菩薩持名?
Q35:如何修普賢菩薩咒語?
Q36:如何修〈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
Q37:如何修〈普賢菩薩行願讚〉?
Q38:如何修《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Q39:如何修法華三昧,懺罪除障?
Q40:如何修普賢萬行?
4成為普賢實踐家
Q41:普賢萬行太廣大,覺得寸步難行怎麼辦?
Q42:成佛道路漫長,如何鍛鍊普賢恆常心?
Q43:與人相處,如何培養普賢隨喜心?
Q44:處在世界村時代,如何學習普賢平等心?
Q45:佛陀已不在世,如何請佛住世、常隨佛學?
Q46:忙碌的現代人如何依十大願王懺悔業障?
Q47:恆順眾生會不會變成隨波逐流同造惡業?
Q48:如何堅持普賢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過難關?
Q49:如何做到行住坐臥皆是普賢行?
Q50:如何以普賢願海超度人生苦海?
【導讀】啟動普賢行.念念無間斷 / 陳英善
1相信普賢導航成佛
Q01:何為大行普賢菩薩的「大行」?
Q02:什麼是普賢十大願王?
Q03:諸佛菩薩皆發大願,為何特尊普賢菩薩為普賢願王?
Q04:普賢行願為何要「以願導行,以行踐願」?
Q05:普賢行願在《華嚴經》有何重要性?
Q06:什麼是十種普賢心?
Q07:什麼是普賢七海行?
Q08:什麼是普賢十忍?
Q09:普賢行者具有哪十種威力?
Q10:為何修行必修普賢行願?
2認識普賢廣大行願
Q11:普賢菩薩的名字意義為何?
Q12:普賢菩薩身世成謎嗎?
Q13:為什麼普賢菩薩是一切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