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外表看起來不胖、血脂也不高,卻罹患了脂肪肝?
不是危言聳聽!嚴重排便困難,竟誘發了急性左心衰竭?
一根指頭摸出直腸高分化腺癌,讓腫瘤無所遁形的「肛門指診」!
★大量豐富的文獻資料,為理論提供有利依據☆
★專業醫師的臨床經驗,揭開消化道疾病的神祕面紗☆
人體腸道內棲息著500種以上的細菌,沒有人的菌群是完全一樣的;
不只是外太空,我們的身體也有「黑洞」——消化道憩室;
肝臟、胰臟、膽囊三兄弟,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
消化道裡頭潛藏著哪些祕密?丁彬彬醫師將帶你一探究竟!
◤消化科醫師的腸診間:醫生,救救我!◢
【便祕與腸穿孔】老汪一個禮拜沒上大號了,腹痛難忍,家屬請醫生即刻灌腸,謹慎的丁醫師請患者先照X光,哪知結果竟是「急性腸穿孔」!在丁醫師的反覆詢問下,老汪終於承認了自己拿湯匙挖糞便的事實……
【膽結石與急性胰臟炎】凌晨2點,一名中年男子突發急性胰臟炎,該男子自述沒有飲酒習慣、沒有膽結石,但是體型肥胖,經過CT檢測,發現男子不但有高血脂症,且膽囊多發結石,男子訝異不已,因為他從未感覺到任何不適……
【人格與功能性消化不良】「醫生,我要痛死了!」35歲的玉英已經上腹痛2年,經檢查卻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難道是患者裝病?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心理因素也會導致生理疾病,曾有學者將人的性格區分為A、B、C、D四種類型,並從中發現了A、C、D三類人更易罹患癌症與消化道疾病……
◤面對民間訛傳和農場文資訊,請用科學回擊它!◢
謠言一:腸鏡檢查非常痛苦,還會導致腸穿孔?
【真相】過去,國內的腸鏡檢查都是雙人模式,即一人送鏡一人控制旋鈕,雖然相互配合,但因為檢查技術的局限,的確會給患者帶來一定不適,最常見的就是腹部脹痛。現在,單人腸鏡已日漸取代雙人操作模式,即一個人控制旋鈕一個人送鏡,相比雙人操作模式,它的優勢是操作手感明確、注氣少,插入過程不斷進行腸管的短縮,從而避免了腸管的過度伸展,患者痛苦小,安全程度非常高。
謠言二:酒後喝濃茶和咖啡能夠解酒?
【真相】酗酒後產生的症狀主要分為三個時期,興奮期、共濟失調期和昏睡期,後兩者也稱為酒精抑制期,興奮期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心率加快,血壓上升,而濃茶中的咖啡因也可以興奮人的交感神經系統,此時若茶酒結合,會使交感神經系統更加興奮,對於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來說,就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而抑制期即便攝取大量咖啡因,事實證明也無法促進酒精的排泄和轉化。
謠言三:蘋果汁+硫酸鎂+橄欖油,神奇的肝膽排石法?
【真相】沒有證據證明這個組合能夠有效降低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國內外也沒有任何官方研究資料。就算真的能排石,一旦卡在膽總管裡,還更麻煩,對於已經形成的膽囊多發結石,建議最好還是不要採取這種方法,因為它既沒有科學依據,也存在太多風險。
謠言四:膽結石會轉變為膽囊癌?
【真相】結石不會直接變成癌症,不過研究發現,膽結石的確與膽囊癌發病密切相關,它的發生機制是膽結石長期的慢性刺激。膽結石會隨著膽汁的流動而移動,在膽道的任何一個地方,它都可能導致發炎感染,膽囊長期受到結石的刺激,黏膜異常增生,最終可能發生癌變。
謠言五:不喝酒就不會得脂肪肝?
【真相】雖然喝酒的確是導致脂肪肝的一大元凶,但是除了飲酒外,肥胖、營養不良、第二型糖尿病、妊娠和藥物都有可能導致脂肪肝,有些人以為只要不喝酒就不會得脂肪肝,結果飲食上隨心所欲,時間一長,也會患上脂肪肝。
更精彩的內容
益生菌VS益生元傻傻分不清,哪個對人體更有幫助?
小心,沒有痛感也可能罹患膽結石!膽結石的成分大揭密!
胃和十二指腸長出胰臟?胰臟的雙胞胎兄弟——異位性胰臟!
HBV感染的四個階段,B肝的傳染途徑有哪些?得了B肝怎麼辦?
喝酒臉紅=酒量差,喝酒不臉紅=酒量超好?打破傳統的飲酒迷思!
孕婦應該怎麼吃?錯誤進食,可能導致流產、胎兒發育不全或巨嬰!
【本書特色】
有鑑於部分人由於缺乏醫療常識,誤信錯誤的資訊和偏方,甚至上了虛假廣告的當而致病或者延誤治療,作者欲透過本書導正社會大眾的觀念,並從中掌握可靠的醫學知識。本書以消化系統中的腸道、肝臟、胰臟、膽囊為主,點出了現代人常患有的疾病,詳細介紹疾病與消化系統的關聯,並搭配作者親身接觸過的個案經驗,幫助讀者更好地預防和治療。
作者簡介:
丁彬彬,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工作之餘堅持科普創作,共發表科普類文章約300萬字。平時不喝酒、不抽菸,熱愛運動、讀書及寫作。2016年創立個人自媒體品牌「醫學原創故事會」,目前網路點擊量過4億,常年位居各大網站健康類排行榜第一。
章節試閱
第六章 功能性便祕真的能這麼治嗎?
每次上夜班之前,我都會對十萬君說:養足精神,做好挑燈夜戰的準備!
的確,醫院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夜班收治患者時也會膽顫心驚。要知道,很多凶險的疾病往往都是在夜間發作。而我們消化內科,夜班收治最多的患者則是腹痛查因、消化道大出血、不明原因的急性腸阻塞。
不說別的,光是腹痛查因就能查得你夠嗆。若是碰到胃腸疾病還好辦一點,若是碰到急性心肌梗塞或是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所致的腹痛,那絕對讓你毛骨悚然,如臨大敵!
但是醫生不能退縮,我總是對十萬君強調一句話: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今夜,又會有怎樣的難題等著我們去解決?
凌晨1點,急診科打來電話:要收一個便祕的患者住院,請準備好床位!
十分鐘後,我和十萬君看到了老羅,他用手捂著肚子,表情顯得非常痛苦。
老羅今年65歲,他長期飽受便祕的折磨,苦不堪言。這不,又將近一週沒解大便。老羅想盡了各種辦法,吃了很多通便藥,可是一點效果也沒有。肚子又脹又痛,只能撥打了119求助……老羅一邊訴說,十萬君一邊記錄。
只是吃了通便藥嗎?沒有採用其他方法疏通大便吧?我皺起眉頭,用手摸著老羅的腹部。
治便祕除了通便藥,還有其他的方法?老羅一臉狐疑地望著我。
當然有,老羅不知道,十萬君也不知道,行醫十年,我見過形形色色的通便方法,而且它們的危險係數都遠遠超過了口服藥物。
大便解不出的感覺,你不會懂
我不由得想起了6年前碰到的一個真實病例。
那時我還在急診科值班,一名叫老汪的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診間,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醫生,我一個禮拜沒上大號了,大不出來,肚子痛啊!」
老汪的家人也在一旁催促著我:「醫生,快幫他灌腸吧!」
「得!一聽就是老司機。」我們看急診,經常能碰到一些慢性便祕的患者,這些人往往已經吃了很多通便藥,但還是沒辦法,只得來醫院灌腸通便。
可不要小看便祕,大便解不出的那種感覺,你們不會懂!
你們也許聽過會被尿憋死,但我親眼見過被大便憋死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曾經一名80歲的老年女性患者,因為排便困難,誘發了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救護車趕到的時候,老人已經沒了心跳,事後我在廁所裡發現了很多瀉藥的包裝袋,看得出老人生前的無奈和急迫。
老汪雖然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灌腸上,但身為醫生,在灌腸前我們還必須要排除其他疾病,比如嚴重的絞扼性(strangulation)腸阻塞,碰到這種情況,灌腸無濟於事,只能進行外科手術。
老汪和家人起初認為我故意為難他們,好在我好說歹說,老汪終於同意先照個X光。
站立腹部X光片的結果很快出來,顯示有急性腸穿孔(perforation)。
難以置信!沒人知道,在老汪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最後,在我的反覆詢問下,老汪終於承認,因為排便困難,情急之下,他將吃飯的鐵湯匙從肛門口插進去,以為這樣就可以把大便掏出來,哪知道,竟然把直腸弄穿孔了。
說出來你們可能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如果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想,長期飽受便祕折磨,一旦某種方法無效,情急之下,不懂醫學常識的患者往往就會突發奇想,鋌而走險。
更可怕的是,像老汪這樣的糊塗患者不在少數。行醫十年,我曾碰到很多奇葩且危險的通便方式,不怕你嚇一跳,只怕你想不到。
那些奇葩且危險的通便方式
①「以毒攻毒」療法。相信江湖郎中的各種中藥偏方,不惜加入蜈蚣、蠍子等有毒藥材,結果不但治不了便祕,反而中毒,命懸一線。
②「擴肛」療法。很多人缺乏醫學常識,認為便祕的罪魁禍首就是肛門太窄,於是用礦泉水瓶、果凍水瓶等「武器」擴肛,以為這樣就能讓肛門變大,結果不但無法通便,反而容易導致異物損傷肛管或直腸,造成有進卻不能出的悲劇。
③「鬆大便」療法。很多人認為便祕的主因在於大便乾結,必須設法將其鬆軟,才能排出。於是使用筷子、各種金屬利器,甚至是水槍、針筒等,試圖用攪拌或沖水的方式通便。我曾碰到過將筷子捅進乙狀結腸,導致腸穿孔的便祕患者。近幾年,網路上爆出國外有人為了治療便祕,竟然將活體黃鱔塞進肛門,結果導致了腸穿孔,這種方法更讓人毛骨悚然。
不管哪種方式,都是極度危險的,一個個真實的病例讓我累積了經驗,也學會了小心翼翼,所以一旦碰到便祕的患者,我總會想到腸穿孔的老汪,刨根問柢自然尤為重要!
很快,在我的追問下,老羅終於說出了自己部分保留的實情,原來除了吃瀉藥以外,他還用手摳了摳,但是因為害怕力道拿捏不好,所以只是伸進去一點點就拔出來了。
這種情況,我們就必須先完善檢查,排除穿孔或阻塞的可能。萬幸的是,相關檢查最終只證實了老羅的腸道裡有大量的積氣(pneumatosis),顯然,這些都是便祕所致。經過積極胃腸減壓(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灌腸通便治療後第二天,老羅的症狀明顯改善。接下來,透過胃腸鏡檢查,徹底排除了器質性病變,我們告訴老羅,像這種並不是因為器質性疾病導致的便祕,醫學界稱之為功能性便祕(functional constipation)!
功能性便祕是怎麼得的?
目前國際上診斷功能性便祕的標準主要是根據2006年5月在美國消化疾病週會議上推出的羅馬Ⅲ標準(Rome III criteria),它一共包括四點。
一、必須包括下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症狀:
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費力。
②至少有25%的排便為塊狀便或硬便。
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盡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的阻塞感。
④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輔助(如指摳)。
⑤每週少於3次排便。
二、不用緩瀉藥幾乎無鬆散大便。
三、診斷大腸激躁症依據不充分。
四、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滿足以上標準。
說到這新的問題來了,這麼多人飽受功能性便祕帶來的痛苦,它的病因究竟是什麼?
研究發現,功能性便祕的發生與食量過少、食物精細、食物熱量過高、蔬菜水果少、飲水少、運動少、生活規律改變、人際關係緊張、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憂鬱焦慮、環境影響等多種因素相關。以老年女性最常見,且向年輕化發展,按照蠕動能力異常(motility disorder)的情形,醫學上功能性便祕可分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祕(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出口阻塞型便祕(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和兩者同時存在的混合型便祕。
慢性傳輸型便祕,主要表現為排空延緩或結腸無力,腸內容物從近端結腸向遠端結腸和直腸運動的速度慢於正常人,它的發生與腸肌間神經叢異常和腸神經傳遞物改變有關,常見症狀有缺乏便意或糞質堅硬,全胃腸或結腸通過時間明顯減慢。
出口阻塞型便祕,主要表現為骨盆底功能障礙,糞便堆積於直腸,無法順利從肛門排出,常見於老年人和婦女,直腸感覺功能減退、肛門直腸反射減弱、排便時肛管括約肌的矛盾收縮、骨盆底動力紊亂都是導致出口阻塞型便祕的元凶,常見症狀有排便不盡感、排便費力、排便量少、肛門直腸下墜感明顯。
混合型便祕,既有慢傳輸型便祕的特點,也有出口阻塞型便祕的相關表現。
第六章 功能性便祕真的能這麼治嗎?
每次上夜班之前,我都會對十萬君說:養足精神,做好挑燈夜戰的準備!
的確,醫院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夜班收治患者時也會膽顫心驚。要知道,很多凶險的疾病往往都是在夜間發作。而我們消化內科,夜班收治最多的患者則是腹痛查因、消化道大出血、不明原因的急性腸阻塞。
不說別的,光是腹痛查因就能查得你夠嗆。若是碰到胃腸疾病還好辦一點,若是碰到急性心肌梗塞或是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所致的腹痛,那絕對讓你毛骨悚然,...
推薦序
序一 傳遞醫學溫度的科普
十月的一天,一個年輕人走進我的辦公室,他說:「院長,我想請您幫我的書寫『序』。」
他叫丁彬彬,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認識他首先是從醫院官方帳號開始,他發表過很多科普文章,有時也會寫一些行醫感悟,但凡讀過他文章的人,都知道他文筆細膩、文風嚴謹,無論在同事還是患者那裡,都有不錯的口碑。
如今,這樣一名優秀的醫生又要出版一本科普圖書,所以我非常高興接受他的邀請來為這本書作序。
在和彬彬聊天的時候,我對他說,雖然我是院長,但同時也是一名骨科副主任醫師,我也是從一名普通醫生過來的,對於醫學,我有著自己獨特的感觸,很多人覺得醫學是冰冷的,這是不對的,醫學應該有溫度,也需要有溫度。
只要有溫度,溫暖就可以傳遞,循環,生生不息。
那麼,醫學的溫度如何傳遞?
我曾與很多年輕醫生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說到了醫患溝通,說到了醫者的仁愛之心,也說到了醫生的信念與勇氣,但是,我覺得有一點同樣很重要,那就是做好科普。
這一點在與彬彬的談話中,我感觸頗深。
首先,一名年輕醫生能利用自己的休閒時間去寫科普,這就很難得。醫生寫科普,除了要給同行看,給患者看,更重要的受益者還是大眾。過去,因為缺少發達的網路,再加上醫生的重點都放在專業學術上,缺少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一旦某些重大疫情發生時,總是會謠言滿天飛,但網路的發展讓我們迎來了新媒體,如今很多醫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帳號、粉絲專頁,有些粉絲達到了10萬、20萬,甚至破百萬,透過及時更新科普文章,在短短的幾小時之內,就可以獲得很大的閱讀量,想想看,這將會為整個社會帶來多麼大的益處。科普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疾病、認識健康,從而更好地做到預防,也有效遏制了某些以假亂真的謠言,讓大眾掌握了可靠的健康知識。
其次,科普的溫度來源於科普者的內心。一名優秀的科普工作者往往要具備耐心、決心和恆心,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不行的,沒有熱情也是不行的,正因為熱愛,正因為無私奉獻的高貴品格,所以才會一直堅持去做科普。聽彬彬說,他已經堅持科普創作五年,我非常欣慰,正因為這份執著和熱情,才使得他寫出來的科普一點都不冰冷,我認為文字是有溫度的,它們如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躍然紙上。
最後,有溫度的科普文章才能更普及。我與彬彬探討了學術與科普的區別,我們一致認為雖然學術對於醫生很重要,比如《科學引文索引》(SCI)文章,但它卻無法普及,非醫學人士看不懂,有時也難以接觸到,但科普文章就不同了,它以科學為基礎,普及才是目的,如果醫生像寫學術那樣寫科普,它將失去溫度,大眾也不會願意看,如果醫生能夠為其穿上「溫度」的外衣,則一切截然不同。好的科普,有溫度的科普,不應該是沉悶刻板,它應該生動有趣,也應該能打動人心,有時我們看到好的科普文章,會哈哈大笑,有時我們看到融入行醫手記的科普文章,也會被其中真摯的感情所打動,這就是有溫度的科普文章。
如今,堅持了五年科普創作的彬彬,終於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寫了一本消化科普圖書。
我花了很長時間來閱讀,一直到今天才動筆,依然還是那個文筆細膩、文風嚴謹的彬彬,寫出來的東西也是那麼真摯,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本有誠意的科普圖書。
彬彬用20幾萬字詳細描述了整個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加入了真實的行醫手記,讓看似簡單的科普文章有了人文精神,我相信,有幸看過這本書的人,一定會有所收穫。
比如他在書中寫的有關消化道異物、消化道腫瘤、幽門螺桿菌、腸道益生菌、食品安全,以及喝酒和如何正確用藥等方面的科普知識,都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用一句流行的話說:非常接地氣。
我相信有很多人在讀這本書之前還保持著某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自認為正確其實卻是錯誤的家庭用藥、急救知識。我推薦你們來看這本書,相信看完後一定會受益匪淺。
作為人體器官最多的系統,消化系統是否正常,直接關係著我們的健康,正如彬彬所說,他身為消化內科的主治醫師,在臨床一線工作了很多年,各種疑難病例、經驗累積為他的科普創作提供了無窮的素材。工作的時候,他耐心與患者溝通,將複雜的醫學概念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告知患者,他與很多患者長期保持LINE、電話聯絡,長時間的追蹤隨訪甚至與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而業餘時間創作科普的時候,他又把這些點點滴滴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科普,掌握知識。據我所知,迄今為止,他已經創作科普文章達上百萬字,10萬以上閱讀量的文章數不勝數,而超過百萬閱讀量的文章也有很多。
溫暖是可以傳遞的,也是可以循環的。醫學的溫度,就是從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溫度。兩顆心交流碰撞,就會產生巨大的正能量,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正暖流。
身為一名院長,我很欣慰看到醫院的員工除了能做好本職工作,還能積極參與科普創作,為更多的人提供幫助,我也希望更多優秀的醫生能夠像彬彬一樣,保持良好的醫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做真正有溫度的科普。
蔡安烈
序二
當我受到丁彬彬醫生邀請我為他的科普書作序時,真的是有點意外,更是讓我有一點好奇。我一直對醫學知識的科普很感興趣。直覺讓我覺得這個醫生有很強的探索精神,所以我就讓他把書稿傳了過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他生動的語言和巧妙的構思所吸引,也為他嚴謹的學風所感染。我認為這本書不是簡單地介紹一些基本的知識,而是將消化病學中的許多個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討論。並且他的每一個論述都力爭準確,每一個觀點都有據可查。因此,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科普作品。
這使我想起了我在童年時最喜歡的一套書《十萬個為什麼》。記得《十萬個為什麼》每個開篇都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故事,正是這些故事勾起了我探究的渴望,然後一直將一個章節讀完。透過一個個故事的講述和一個個為什麼的解答,使我學到了很多的科學知識。我覺得就是從那時起,我真正地愛上了科學,愛上了去探究世界的祕密。
醫學科學是一門特別深奧複雜的學問。在許多人看來是既神祕又高深,既重要又遙遠。在這個網路資訊時代,每個人都十分的繁忙,有時真的感覺最大的困擾是沒有辦法去接收和處理那些漫天飛舞的,來自各個方面的無序的、真假混雜的資訊,更是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分析、品味、鑑賞和消化那些有用的、真實的資訊。
隨著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心自己的健康,渴望學習和掌握一些正確的醫學和健康知識為自己的身體保駕護航。但是那些艱澀難懂的醫學書籍,沒有7年大學的寒窗苦讀,是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和掌握的。而很多打著養生旗號的偽科學,占據了醫學科普的陣地,誤導了一大批渴望健康的百姓。
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因為缺乏醫療常識,因為吸收了錯誤的資訊和觀念,甚至上了虛假廣告的當而致病或者導致延誤治療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用科學的方法向各位讀者灌輸正確的知識,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讀了丁彬彬醫生所寫的這本書,我能夠深切地體會到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艱辛勞動。他用精心的構思,在每個章節都給人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始,使每個人都能充滿好奇心地把整個故事讀下來。這種通俗易懂、循循善誘的寫作方法,讓大家在輕鬆的語境下學到了科學、準確的醫學知識。
他所介紹的內容,包含了巨大的資訊量,可以想像他是閱讀了大量的文獻才能夠完成這部作品。而且他的每一個故事的科學基礎都是非常準確的,除了大量閱讀,扎實的臨床功底、縝密的臨床思維和精心的推敲寫作更是完成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礎。
一個年輕人在完成繁重的醫療工作的同時,還能夠抽出時間寫出這樣一本科普作品來,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這樣一本科普作品並不遜色於一篇SCI文章,因為對於百姓的健康來說,它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
因此,我相信丁彬彬這本書一定會得到各位讀者的青睞,也會成為臨床醫護人員的案頭參考書,它會幫助我們學習怎樣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去和病人溝通。
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他的作品。同時我也希望丁彬彬醫生繼續努力,把更多更好的資訊、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獻給大家。
劉冰熔
序一 傳遞醫學溫度的科普
十月的一天,一個年輕人走進我的辦公室,他說:「院長,我想請您幫我的書寫『序』。」
他叫丁彬彬,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認識他首先是從醫院官方帳號開始,他發表過很多科普文章,有時也會寫一些行醫感悟,但凡讀過他文章的人,都知道他文筆細膩、文風嚴謹,無論在同事還是患者那裡,都有不錯的口碑。
如今,這樣一名優秀的醫生又要出版一本科普圖書,所以我非常高興接受他的邀請來為這本書作序。
在和彬彬聊天的時候,我對他說,雖然我是院長,但同時也是一名骨科副主任醫師,我也是...
目錄
序一 傳遞醫學溫度的科普
序二
上篇 開啟小腸大腸之旅
第一章 益生菌和益生元究竟有什麼區別?
益生元和益生菌有何區別?
益生元和益生菌可以同時使用嗎?
第二章 腸道裡的江湖
腸道裡的江湖
腸道菌群和腸外疾病有關嗎?
第三章 抗生素居然導致腹瀉
抗生素導致腹瀉的發病機制
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會導致腹瀉
第四章 大便為什麼會黏馬桶?
大便裡的學問
健康大便的色、味、形
為什麼大便會不願離開馬桶?
第五章 糞便移植
第六章 功能性便祕真的能這麼治嗎?
大便解不出的感覺,你不會懂
那些奇葩且危險的通便方式
功能性便祕是怎麼得的?
預防和治療功能性便祕
第七章 瀉藥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什麼是黑腸症?
黑腸症與結腸腫瘤的關係?
常見的瀉藥包括哪些?
如何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便祕?
第八章 一根手指就能搞定的檢查
一根手指就能做的檢查
什麼是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時患者痛不痛?
第九章 為什麼一定要做腸鏡?
身體並無不適,就不用胃鏡或腸鏡檢查了嗎?
腸鏡檢查非常痛苦嗎?會導致腸穿孔嗎?
腸鏡檢查會傳播疾病?
腸鏡檢查前要禁食很久嗎?
哪些患者應該定期接受腸鏡檢查?
第十章 從大腸息肉到大腸癌究竟有多遠?
大腸腺瘤性息肉包括哪些?
從大腸腺瘤性息肉到大腸癌究竟有多遠?
大腸腺瘤性息肉的最佳治療方式是什麼?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哪些?
錯構瘤性息肉的特殊表現有哪些?
非腫瘤性息肉究竟要不要治療?
第十一章 大腸癌離我們很遙遠嗎?
大腸癌離我們一點都不遠
第十二章 阿斯匹靈真的能預防大腸癌嗎?
阿斯匹靈怎麼吃才防癌?
第十三章 你一定要知道的腸道寄生蟲
為什麼寄生蟲喜歡腸道?
寄生蟲的危害比你想像中的大
怎麼替寶寶驅蟲?
第十四章 你一定要了解的消化道「黑洞」
消化道裡的神祕黑洞
消化道憩室需要排除嗎?
第十五章 性格能決定消化道的健康嗎?
性格好,消化道就好
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中篇 開啟肝臟胰臟膽囊之旅
第一章 脂肪肝真是胖子的專利嗎?
瘦子為什麼也會得脂肪肝?
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脂肪肝?
有關脂肪肝的謠言
如何預防和治療脂肪肝?
第二章 B肝究竟要不要抗病毒治療?
怎樣檢測B肝病毒感染?
好好聊聊大三陽和小三陽
第三章 B肝傳染和預防的那些事
第四章 從B肝到肝癌究竟有多遠?
從肝硬化到肝癌究竟有多遠?
除了B肝病毒外,導致肝癌的危險因素還有哪些?
究竟哪些檢查才能夠及早發現肝癌?
怎樣預防B肝轉變為肝癌?
第五章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
抗病毒藥物的選擇有哪些?
抗病毒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
第六章 胰臟為什麼會發炎?
你了解胰臟嗎?
胰臟的自殘
急性胰臟炎的病因
慢性胰臟炎也是生不如死
胰臟還有雙胞胎兄弟?
怎樣預防胰臟炎
第七章 喝酒後千萬不能做的五件事
喝酒臉紅千杯不醉?
喝酒臉白千杯不醉?
酒後不能做的事
酒後應該做的事
第八章 膽囊裡為什麼會長東西?
膽結石還會不痛嗎?
你了解膽囊嗎?
膽囊裡為什麼會長結石?
為什麼膽囊多發結石更容易引起胰臟炎?
膽結石究竟要不要治療?
蘋果汁+硫酸鎂+橄欖油真的可以排石嗎?
膽結石會轉變為膽囊癌嗎?
你需要知道的膽囊癌
擁有健康的膽囊
下篇 開啟吃之旅
第一章 懷孕了究竟該怎麼吃?
第二章 讓你的孩子遠離垃圾食品
第三章 食物裡也有青春嗎?
第四章 當我們慢慢老去
參考文獻
後記
序一 傳遞醫學溫度的科普
序二
上篇 開啟小腸大腸之旅
第一章 益生菌和益生元究竟有什麼區別?
益生元和益生菌有何區別?
益生元和益生菌可以同時使用嗎?
第二章 腸道裡的江湖
腸道裡的江湖
腸道菌群和腸外疾病有關嗎?
第三章 抗生素居然導致腹瀉
抗生素導致腹瀉的發病機制
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會導致腹瀉
第四章 大便為什麼會黏馬桶?
大便裡的學問
健康大便的色、味、形
為什麼大便會不願離開馬桶?
第五章 糞便移植
第六章 功能性便祕真的能這麼治嗎?
大便解不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