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煩惱其實是出於和自己的關係疏遠!
★韓國教保文庫(KYOBO)網站10顆星★
★韓國YES24網站9.5顆星★
★韓國讀者感動淚推★
我能更坦承面對並整理自己的情緒,同時放下身為媽媽和女兒的負擔。
媽媽之間沒有對錯,只有不同,
感到不愉快時,請聚焦在「自己」的情緒反應上吧。
育兒煩惱多數源於人際關係:與其他媽媽的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與父母或公婆的關係等等。出現人際問題時,媽媽常做的是努力去了解他人,希望能符合對方的期待和喜好,消弭衝突,並將自己擺在最後一位。
然而在關係中,衝突是一體兩面的,雖然會讓人覺得痛苦,但是也能給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不要去想「那個人為什麼那樣做」,而是思考「我為什麼對那個人的行為做出這樣的反應」,如此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加穩定,不再輕易隨外在的標準起舞。
本書探討了25種「媽媽之間」、「親子之間」和「與自己」的關係,藉由日常案例深入說明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成因。我們會明白,人與人之間有的只是性格上的不同,一旦能將自己從爭執誰對誰錯的束縛中解開,就會迎來與自己的心越來越近,人際關係也越來越融洽的神奇經驗。
|給媽媽的舒心祕方|
親切的媽媽vs.不親切的媽媽
不論對人親切還是不親切,如果程度太超過的話,就應該先審視背後的心理問題。
懶惰的媽媽vs.勤奮的媽媽
懶惰可能肇因於「憂鬱」,勤奮可能肇因於「焦慮」,準確掌握自己懶惰和勤勞的根源,才能有效調整自己的行為。
斥責孩子的媽媽vs.稱讚孩子的媽媽
過度斥責和盲目稱讚都會揠苗助長,因此,比起煩惱要批評還是誇讚孩子,不如先充分承認孩子的獨立性。
無法完成夢想的媽媽vs.完成夢想的媽媽
與其考慮二擇一,不如認知到育兒和工作對自己都很重要,承認和接受心理上的矛盾,才不會將挫折與期望轉嫁給孩子。
作者簡介:
鄭宇烈(정우열)
精神健康醫學主治醫生,思想與感覺身心診所院長、大韓兒少精神健康醫學會會員、夫妻家庭治療研究會會員。
偶然成為撫養兩個孩子的全職爸爸,每天過著孤獨且辛苦的養育生活,因而感受到每個母親都經歷過的複雜情緒。他運用專業,藉由心理諮商和演講,持續與不同的媽媽們溝通,並於二○一六年獲得女性家族部長表彰,以及二○一七年國務總理表彰。
著作
《因為是媽媽才感受到的情緒》、《均衡育兒》、《育兒爸爸站出來,孩子將會不一樣》等書(以上皆暫譯)。
節目
SBS《Oh!MyBaby》、KBS《我的超人爸爸》、EBS《父母現場對談》、EBS《育兒幫幫忙》、MBC《MyLittleTelevision》、CBS《改變世界的15分鐘》、NaverAudioClip《Mom'sRoom》
專欄
《Naver父母i》、《最佳嬰兒》、《ANGE》等育兒專欄
演講
於三星、樂天、現代等企業和各地方自治團體進行父母教育演講。
Instagram
@6father
譯者簡介:
陳宜慧
政治大學韓文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福岡‧別府‧湯布院隨行聖經》、《我不是孵蛋器》、《謝謝你這麼說》等書,以及數本多益試題與解析。敬請賜教:tp6u6cjo4@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小劉醫師(外科作家)
尚瑞君(作家/講師)
芬妮說書(閱讀推廣人)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療癒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媒體推薦:
這本書細膩地深入只有夜深人靜才能冒出一點細微呼喚著疑惑著的聲音。輕撫,理解,並且細細道來。
──小劉醫師(外科作家)
當女人成為媽媽,是角色與關係的大會考,因為大家都會開始用「媽媽」這個角色來檢視女人是否稱職?處理關係的技巧,對母職影響尤巨。如果媽媽可以跟自己有一種好關係,那其他關係也相對容易勝任唷!為什麼呢?看這本書,你會找到答案。
──尚瑞君(作家/講師)
這些分類並不是緊箍咒,而是希望媽媽們能回歸自己的本心。從今天起,請媽媽們走下神壇,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媽媽,只有更好的自己,如果願意藉由書中導航的特質來接納自己,對孩子來說,我們都是剛剛好的媽媽。
──芬妮說書(閱讀推廣人)
不被各種教養資訊淹沒的前提,就是認識我們自己。這本書將幫助媽媽們理解,自己的困擾原來其來有自。然後我們終將明白,快樂不是因為我們成為完美的母親,而是來自我們不再被自己困住。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每個人際互動和自己的想法,都對應到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所有的負面感受,都是認識自己的禮物!妳就會認識到生命的豐富性,來自內心衝突、掙扎和兩難,會掙扎卻也美好!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名人推薦:小劉醫師(外科作家)
尚瑞君(作家/講師)
芬妮說書(閱讀推廣人)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療癒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媒體推薦:這本書細膩地深入只有夜深人靜才能冒出一點細微呼喚著疑惑著的聲音。輕撫,理解,並且細細道來。
──小劉醫師(外科作家)
當女人成為媽媽,是角色與關係的大會考,因為大家都會開始用「媽媽」這個角色來檢視女人是否稱職?處理關係的技巧,對母職影響尤巨。如果媽媽可以跟自己有一種好關係,那其他關係也相對容易勝任唷!為什麼呢?看這本書,你會...
章節試閱
理性的媽媽vs.感性的媽媽
因為彼此的不同而產生摩擦的媽媽們
理性的媽媽和憑直覺行事的媽媽會互相影響,不知為何兩方經常有不合拍的感覺,有時甚至會莫名其妙發生衝突。
理性且冷靜的媽媽
智媛媽媽是凡事理性且講求原則的人。她能精明俐落地處理業務,實力備受公司認可,不只做事有條理,責任心也很強,所以被周遭的人評價為無懈可擊的菁英。但是,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她的自信開始動搖,特別是過去引以為傲的部分逐漸出現裂痕。智媛上了幼兒園,她開始認識幼兒園的其他媽媽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舉個例子,和幼兒園的媽媽們聊天時,她常常感到不自在,特別是在談到幼兒園營運,以及與班導師相關的話題時,她更常產生負面情緒。她不僅無法理解,也不欣賞其他媽媽感情用事的行為。她認為,幼兒園的經營有其原則,雖然是與孩子直接相關的問題,但是應該從更廣的地方觀察,並且客觀地判斷後再行動。然而,只要她堅定地說出這些想法,不知為何其他媽媽往往會有冷淡的反應,儘管她認為自己的意見應該是對的。
某次送孩子上學後,她和幼兒園的媽媽們在咖啡廳聚會。熙妍媽媽說她的個性太冷漠了,她只能尷尬地笑著回應:「哎呀,居然說我冷漠,你在開玩笑吧!」但是當天哄孩子們睡覺後,她不斷想起那句話,很後悔當時隱藏了自己內心的想法,沒有好好表達自己的不愉快,並因此感到很煩躁。
此後,每次見到熙妍媽媽,對方都會說出類似的批評,然而智媛媽媽卻還是無法表露藏在心裡的想法。最終,這些負面情緒在與其他媽媽聚會時爆發出來,她平時理性沉穩的樣子也不翼而飛。
對於智媛媽媽這樣失控的行為,其他媽媽感到非常驚慌,熙妍媽媽也驚訝地道歉。自從那件事之後,智媛媽媽堅守至今的冷靜理性形象似乎瞬間崩毀,這讓她難受極了。
感性又敏感的媽媽
熙妍媽媽不喜歡智媛媽媽。每次見面她都覺得智媛媽媽非常挑剔,只會講大道理,冷漠且一針見血的性格也讓人覺得很有壓力。媽媽們的聚會不就是要輕鬆聊天說笑嗎?這是媽媽的小確幸,但是如果智媛媽媽加入,聚會就會變得像學術研討會一樣嚴肅,真是無聊又無趣。
或許是因為她比較敏銳,所以感覺到其他媽媽似乎也不太喜歡智媛媽媽。無論如何,比起智媛媽媽,她確信自己是更好相處的人,也不認為自己很敏感或情緒化,這樣想能讓她心裡舒服一些。
所有情緒分「對錯」的思考型媽媽
像智媛媽媽一樣的思考型媽媽們,比起感覺更依賴「思考」。她們無意識地將情緒視為負面的、甚至是危險的。原因是她們的感覺功能相對不發達,也因此不自覺地將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功能關閉。然而,越是這樣,對情緒的反應也越慢。
在理性力量的影響下,她能持續容忍熙妍媽媽讓人不舒服的話,但是時間久了,內心不斷出現負面的想法,不快的情緒也慢慢湧上心頭。
不發達的感覺功能不只讓人情緒反應較慢,還會將所有的情緒分對錯。這讓她們的好惡與愛恨都過於分明,一旦某個人讓自己反感過一次,就會盲目地討厭對方。
思考型的媽媽們情緒反應雖然緩慢,但是一旦做出反應,對人際關係的破壞力就會很強烈。雖然在與其他媽媽們互動時,她們多數時間都能客觀合理地判斷情況,但是一旦情緒席捲而來,就會瞬間爆發,平時維持的冷靜形象也會因此崩壞。
感覺型的媽媽們
多數人都認為像熙妍媽媽那種感覺型的人內心更溫暖,這種人如果外向,往往擅長共感對方的情緒,所以總能活躍氣氛,即便內向,也總能覺察自己和對方的情緒。然而,她們的思考功能不太發達,所以常常無意識地關閉自己的思考功能。
因此,感覺型的媽媽不僅不太會思考,甚至不喜歡會思考的人。由於思考型的人總是會觸動她們無意識想隱藏的弱點,所以熙妍媽媽最討厭像智媛媽媽這類喜歡分析的媽媽。因此若是媽媽們的聚會在智媛媽媽的主導下展開討論,她就會失去興趣,並虎視眈眈地窺視能用有趣故事轉移話題的空檔。
承認自己的弱點
許多媽媽沒有意識到不同媽媽之間有想法和感受上的差異,並且會因為對方並不是用跟自己一樣的方式看待世界,而與對方發生衝突;尤其是在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部分時,更容易輕視或批評對方。但是這樣一來只會使關係越來越糟,並且失去藉由衝突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因而成為越來越狹隘的人。
不同的性格沒有對錯,我們最終必須了解對方只是觀點不同,並努力尊重對方。另外,每當我們因為對方而產生不舒服的情緒時,比起指責或逃避,更重要的是認知到自己心中的自卑,並且在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時,都努力審視這些藏在潛意識內的複雜反應。
遇到和自己不同,因此讓自己不愉快的人時,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個人的言行上,而是要專注在自己身上,不要去想「那個人為什麼那樣做」,而是思考「我為什麼對那個人的行為做出這樣的反應」,當這樣的提問成為習慣,你將會迎來離自己的心越來越近、人際關係也越來越融洽的神奇經歷。
養育敏感孩子的媽媽vs.養育乖巧孩子的媽媽
養育孩子無法人人站在公平的起跑線
人生沒有我們想像中公平,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與生俱來的許多條件會不斷影響我們,然而,媽媽們在養育孩子時,常常會有每個人都站在公平起跑點的錯覺。我認為,孩子之所以能夠順利成長,是因為我們給予優質的教養,而孩子之所以出現問題行為,是因為教養方式錯誤。
養育敏感孩子的媽媽們
道允媽媽總是將其他孩子和道允做比較。有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只要一到九點就會睡著,所以自己就能看電視劇或是把剩下的家事做完。然而,道允不知怎麼回事,在十二點以前都沒有要睡覺的跡象,而且他晚睡也不代表晚上睡得香,他常常睡到一半醒來,每天晚上一定會醒三、四次。道允不光是睡不好覺,連飯也不怎麼吃,每天吃飯都像在打仗,餵道允吃飯時,道允媽媽都會感受到自己的耐心已經到了極限,她每天都因為忍受這些壓力而筋疲力盡。
不久前,道允媽媽和其他媽媽帶著孩子們去兒童咖啡館,每個孩子都坐在位子上一個人津津有味地吃飯,唯獨道允不吃,哭著要媽媽抱,道允媽媽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訓斥道允。後來為了哄道允吃飯,她也變得很焦慮。道允斷斷續續地哭泣,讓她沒能和其他媽媽一樣放鬆地聊天,她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其他能自己吃飯的孩子,回家後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應該是我教養道允的方式錯了,以後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這個樣子,真是丟人。」
養育乖巧孩子的媽媽們
和道允相反,志昊吃得好睡得香,身邊的媽媽看到志昊都會稱讚:「真是乖巧的孩子,一點都不讓媽媽覺得累。」志昊媽媽每次聽到這樣的讚美,都會產生自豪感,因為她認為是自己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飲食和睡眠習慣。有時遇到抱怨孩子晚上不睡覺,所以疲憊不堪的媽媽,或是因為孩子不怎麼吃飯需要辛苦準備副食品的媽媽們,她都無法理解這樣的育兒煩惱。
其他孩子大多會纏著媽媽陪玩,但是志昊卻時常獨自玩玩具玩得很開心,幾乎沒有煩過媽媽,也幾乎沒有提出特別的要求。志昊媽媽與孩子在一起時,不僅可以用KakaoTalk聊天,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甚至覺得養育志昊就像玩手機遊戲一樣輕鬆有趣。
孩子的氣質和媽媽的行為
像道允一樣,只是受到細微的刺激就會哭,不愛睡覺,不喜歡吃飯,也很難安撫的孩子被稱為敏感的孩子,在所有的孩子中大概佔10%。相反地,像志昊一樣,在一般的刺激下不哭,睡得好,吃得香,很容易養的孩子則佔30%左右。另外25%是面對新環境或刺激時,剛開始會很難適應,所以容易哭鬧,睡不著也吃不下飯,但是只要逐漸適應,就會變乖巧。許多育兒書都會提到媽媽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然而,最近有研究顯示,孩子的行為也會影響媽媽的行為。
教養敏感孩子需具備的心態
父母必須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與乖巧的孩子相比,敏感的孩子更常表現出焦慮或攻擊性,而且由於無法預測什麼東西會刺激孩子,所以媽媽必須每次都要適應新的變化。媽媽也是人,孩子的個性過於敏感會讓媽媽失去耐性,也容易引起產後憂鬱症。
敏感孩子的媽媽往往會逐漸否定孩子的要求,或給予較少的回應,並加強對孩子的控制,與孩子互動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如果變成這樣,孩子就會因為缺乏愛而情緒發育不良。有研究表明,敏感的氣質不是一時的,而是有可能持續到成人時期。
那麼,養育敏感挑剔孩子的媽媽需要什麼樣的心態呢?雖然有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太挑剔,媽媽會更辛苦,但是也有研究表示這樣反而能把小孩照顧得更好。因為如果孩子敏感,媽媽雖然會很疲憊,但是也會更敏銳地觀察孩子,對孩子的要求做出反應,並更加愛護孩子。也就是說,媽媽可以透過積極的互動克服可能出現的消極情況。
教養乖巧孩子應具備的心態
相反地,乖巧的孩子有規律的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其行為。媽媽在教養上必然比較輕鬆,而且容易有成功養育的滿足感,也會感受到較高的成就感和較低的教養壓力。但是,並不是媽媽養起來容易,孩子就能順利成長茁壯。兒科醫生兼精神分析師唐諾.溫尼考特表示:「從媽媽的立場來看,養育乖巧的孩子很輕鬆,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有可能是悲劇人生的開始。」因為乖巧孩子的媽媽與敏感孩子的媽媽不同,她們很有可能無法敏銳地掌握孩子的需求。
尤其同時養育不同氣質孩子的媽媽,通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敏感的孩子身上。就像俗話所說的:「愛哭的孩子有糖吃。」敏感孩子的需求總是被放在第一位。由於乖巧的孩子自己一個人也能玩得很開心,對媽媽幾乎沒有要求,很少找媽媽,所以媽媽很容易疏忽乖巧的孩子,也因為很少主動關心孩子,所以較難察覺到孩子細微的心情變化,並因此難以做出合適的反應。她們往往將敏感的孩子放在第一順位,所以不敏感的孩子只能被排在後面。
那麼,養育乖巧孩子的媽媽需要什麼樣的努力呢?不能因為孩子乖巧就忽視孩子。乖巧的孩子不是沒有需求,只是不會強烈表現出來而已。因為他們不擅長察覺自己不愉快的情緒。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可能會對他人想要的東西比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更敏銳。對於乖巧的孩子,父母往往比起了解孩子的需求,更容易單方面提出自己的要求,孩子的不滿也會因此逐漸累積。媽媽應該更主動關心孩子,並幫助孩子表達不善表達的情緒,以免乖巧成為孩子的毒藥。
區分可以改變和不可改變的
我們不需要因為孩子敏感而過於擔心,也不能因為孩子乖巧就掉以輕心,更沒有必要努力改變無法改變的氣質。自己的性格、先生的個性、經濟狀況、職業等,我們人生中能夠改變的東西其實比想像中少,也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孩子的氣質,所以應該接受孩子的真實面貌,與其把精力放在不能改變的東西上,不如在可以改變的事情上努力。
媽媽請轉換自己的心態吧
媽媽們可以改變的不是孩子的氣質,而是自己的心態,如果因為對滿足敏感孩子的需求過度焦慮的話,請帶著媽媽自身的需求也必須被滿足的心態來保持平衡。
另外,如果因為養育乖巧的孩子而對孩子的需求較為遲鈍,就應該把心態調整為必須對孩子的需求更加敏銳。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羨慕比自己的孩子更乖巧的孩子,並對孩子產生不滿,或是對於能否成為好媽媽感到恐懼,也不代表在看到比自己的孩子更敏感的孩子時,不能對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然而,不論孩子是敏感還是乖巧,我們都必須時刻記得孩子是與我們不同的獨立個體。
無法完成夢想的媽媽vs.完成夢想的媽媽
疲憊的媽媽生活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太想長大,因為最親近的父母看起來生活得並不愉快。事實上,父母的生活確實容易感到疲憊。不僅是體力上不堪負荷的樣子,孩子更常看到的是父母覺得生活沒有任何樂趣的模樣,為什麼會這樣呢?
沒能實現夢想的媽媽們
如果尚未實現夢想就成為母親,或者以結婚代替就業,那就如同夢想已經宣告破滅,因此媽媽當然會憂鬱,為了克服這種憂鬱感,她們會利用名為反向作用的防禦機制,提升自己的評價,這稱為「反憂鬱的自戀主義」。
仔細想想,多數媽媽很難高度評價自己,所以常常把孩子視為自己,並且如同誇讚自己般高度評價孩子。媽媽將孩子和自己畫上等號本身已經是很大的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嘗試透過孩子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
「成為媽媽時,我已經死過一次了,但是我不想死第二次,所以孩子應該要救我。」當然,這樣的想法藏在潛意識中,媽媽自己無法意識到。雖然完全可以同理媽媽們想完成夢想的迫切性,但是孩子卻會因此過得很辛苦。
孩子還小時,邏輯思考能力或應對媽媽言行的能力不高,但是隨著智力的發展,他們對媽媽的憤怒會逐漸累積。從身為弱者的孩子立場來看,雖然不能明目張膽地表達對媽媽的怒氣,但是卻可能在內心不滿想著:「媽媽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她只敢對自己的小孩這樣。」媽媽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像這樣漸漸疏遠。
實現夢想的媽媽們
那麼,已經實現夢想的媽媽就能完美地養育孩子嗎?媽媽的角色非常複雜且困難,即使自己的夢想已接近完美,也不一定能擺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這樣的媽媽也許沒有「好想實現夢想」和「不想死兩次」的迫切感,但是她們往往吝於包容孩子的不足之處,即使不直接展現不寬容的態度,心中大多也有「我這麼努力才達到目標,你這個樣子哪能實現夢想」的想法。一旦媽媽有這樣的價值觀,孩子在遭遇挫折或失敗,需要母親的同理時,往往很難從太過完美的媽媽那裡得到安慰,這就是為什麼在社經地位高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反而容易因為這種壓力而無法正常工作。
孩子眼中的媽媽
世界上所有的媽媽都是時刻為孩子著想且擔心著孩子,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成為媽媽後無論是實現還是未能實現夢想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母親這個角色只侷限於與孩子的關係。從孩子的立場來看,只要媽媽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心中的衝突,並且同理孩子,那就是最好的媽媽。
人類是直到死亡都在追逐夢想的動物,所以媽媽們只要能精確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面貌,並努力一步步走向夢想就可以了。媽媽對自己的人生持何種態度,以什麼樣的心態行動,比實現夢想更重要,這樣的態度能讓自己變得更從容,也更能包容孩子。
即使沒實現夢想,也能愛自己
「我也曾經有夢想……要不是結婚的話,我現在應該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媽媽沒能實現夢想的感受是非常痛苦的,那會讓她們像擔心自己會死亡般的焦慮。然而,沒能實現夢想的媽媽會產生這種情緒是很自然的,應該如實承認並接受。
仔細思考的話,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有比「無法實現夢想的人」更讓人惋惜的人,那就是無法坦然接受自己且不愛自己的人。不愛自己的媽媽也無法愛孩子,這樣的媽媽常常強迫孩子取得自己沒能得到的成就,越是如此,她們與孩子的關係就越糟。
我的孩子不是我
具有冒險精神,有滿滿的成就感,甚至已經實現夢想的媽媽會用比對待自己更高的標準來看待孩子。沒有比無法完全接受孩子原本的樣子,並且用高標準對待孩子更讓孩子委屈的了,這種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自尊感。「我實現了夢想,所以孩子也必須實現夢想」這樣的想法是沒有道理的,比實現夢想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媽媽們成為成功的職場女性後,如果因為育兒停職,且長時間未能返回職場,很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心理衝突。雖然多數媽媽都會安慰自己,照顧孩子擁有世界上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價值,但是內心深處卻可能留下了無法取得工作成就的遺憾。此時,媽媽們與其考慮要在育兒和工作中擇一,不如充分認識到育兒和工作對自己都很重要,並且承認和接受心理上的矛盾。
請媽媽們仔細審視自己至今為止的生活,思考一下今後想實現什麼樣的夢想。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不就是尋找並朝夢想邁進的人生嗎?
理性的媽媽vs.感性的媽媽
因為彼此的不同而產生摩擦的媽媽們
理性的媽媽和憑直覺行事的媽媽會互相影響,不知為何兩方經常有不合拍的感覺,有時甚至會莫名其妙發生衝突。
理性且冷靜的媽媽
智媛媽媽是凡事理性且講求原則的人。她能精明俐落地處理業務,實力備受公司認可,不只做事有條理,責任心也很強,所以被周遭的人評價為無懈可擊的菁英。但是,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她的自信開始動搖,特別是過去引以為傲的部分逐漸出現裂痕。智媛上了幼兒園,她開始認識幼兒園的其他媽媽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舉個例子,和幼兒園的媽媽們聊天...
作者序
前言/在只有媽媽們才懂的世界裡,講述唯有媽媽們才經歷過的關係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我開始為期一年的全職育嬰,現在是兩個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每天都過著「媽媽」的生活。另外,我在門診替媽媽們做心理諮商時,看過她們各式各樣的煩惱,也因此理解媽媽的生活是沒親自體驗過就無法理解的艱難經歷。媽媽們的生活太過複雜,很難用一句話概括。
在諮商過程中,我發現媽媽們壓抑著的沉重煩惱背後,存在著她們沒有意識到或忽略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在諮商初期還十分模糊,但是會逐漸浮出水面,讓人看見衝突核心的「關係問題」。
育兒的煩惱多數其實都源自於人際關係,與其他媽媽的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與父母或公婆的關係等等。出現人際問題時,比起自己,媽媽們更常做的是努力去了解他人,往往更想理解孩子、其他媽媽、老公或家人,而不是自己。然而,因為人際而產生的煩惱說到底多半都是出自和自己的關係疏遠,因而不了解自己。
本書透過與其他媽媽的關係、和孩子的關係,以及與自己的關係中各種相反處境的媽媽故事為例,深入說明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原因。希望讀者們能透過與自己情況相似的故事更了解自己的心,並藉由與自己不同的故事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個性或處境相異的人。
最後,感謝與我一起創作了多本書籍的「媽媽心理專業企劃編輯」尹秀珍這次和我一起製作出這本好書。
兩個孩子的爸爸鄭宇烈
前言/在只有媽媽們才懂的世界裡,講述唯有媽媽們才經歷過的關係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我開始為期一年的全職育嬰,現在是兩個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每天都過著「媽媽」的生活。另外,我在門診替媽媽們做心理諮商時,看過她們各式各樣的煩惱,也因此理解媽媽的生活是沒親自體驗過就無法理解的艱難經歷。媽媽們的生活太過複雜,很難用一句話概括。
在諮商過程中,我發現媽媽們壓抑著的沉重煩惱背後,存在著她們沒有意識到或忽略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在諮商初期還十分模糊,但是會逐漸浮出水面,讓人看見衝突核心的「關係問題」。
育兒的煩惱多...
目錄
前言/在只有媽媽們才懂的世界裡,講述唯有媽媽們才經歷過的關係
CHAPTER1.個性不同的媽媽
理性的媽媽vs.感性的媽媽
常連絡的媽媽vs.不常連絡的媽媽
感官型的媽媽vs.直覺型的媽媽
親切的媽媽vs.不親切的媽媽
懶惰的媽媽vs.勤奮的媽媽
表裡一致的媽媽vs.表裡不一的媽媽
外向的媽媽vs.內向的媽媽
CHAPTER2.處境不同的媽媽
男孩的媽媽vs.女孩的媽媽
高齡媽媽vs.年輕媽媽
獨生子女的媽媽vs.多子女的媽媽
多疑的媽媽vs.沒心眼的媽媽
充滿情結的媽媽vs.沒有情結的媽媽
睡眠不足的媽媽vs.睡很多的媽媽
CHAPTER3.不同的親子關係
很早就托嬰的媽媽vs.很晚才送孩子上幼稚園或上學的媽媽
讓孩子自己玩的媽媽vs.所有事情都要和孩子一起做的媽媽
養育敏感孩子的媽媽vs.養育乖巧孩子的媽媽
斥責孩子的媽媽vs.稱讚孩子的媽媽
執著習慣的媽媽vs.執著自由的媽媽
認為都是自己的錯vs.覺得都是別人的錯
CHAPTER4.媽媽與自己的關係
以自己為中心的媽媽vs.以孩子為重心的媽媽
對性持開放態度的媽媽vs.對性持保守態度的媽媽
無法完成夢想的媽媽vs.完成夢想的媽媽
有工作的媽媽vs.沒工作的媽媽
夫妻關係差的媽媽vs.父女關係差的媽媽
和娘家疏遠的媽媽vs.和娘家過於緊密的媽媽
前言/在只有媽媽們才懂的世界裡,講述唯有媽媽們才經歷過的關係
CHAPTER1.個性不同的媽媽
理性的媽媽vs.感性的媽媽
常連絡的媽媽vs.不常連絡的媽媽
感官型的媽媽vs.直覺型的媽媽
親切的媽媽vs.不親切的媽媽
懶惰的媽媽vs.勤奮的媽媽
表裡一致的媽媽vs.表裡不一的媽媽
外向的媽媽vs.內向的媽媽
CHAPTER2.處境不同的媽媽
男孩的媽媽vs.女孩的媽媽
高齡媽媽vs.年輕媽媽
獨生子女的媽媽vs.多子女的媽媽
多疑的媽媽vs.沒心眼的媽媽
充滿情結的媽媽vs.沒有情結的媽媽
睡眠不足的媽媽vs.睡很多的媽媽
CHAPTER3.不同的親子關係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