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為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在元嘉二十年(443年)於楊都祇洹寺口述,寶雲傳譯漢文,慧觀筆錄,共五十卷。其原本來源不明,《開元釋教錄》記載,此本就是法顯由錫蘭取回的雜阿含梵本;也有可能是求那跋陀羅由天竺或錫蘭帶來中國。現代在高昌及於闐發現梵文片斷,與現存《雜阿含經》一致,因此可以推斷它是由梵文本譯出,屬於根本說一切有部(維基百科)。
《雜阿含經》是禪修的經典,文章精簡雜錄,現存一千三百五十九篇經文,乃佛陀在世時對弟子所說的重要教理,以「五蘊」、「六入處」、「十八界」為禪觀,對「緣起」、「四聖締」的闡釋,了知一切法是「無常」、「苦」、「空」、「無我」,從而獲得真正的解脫。現代學者根據《瑜伽師地論》有關記載將其歸納為七誦:「五陰誦」、「六入處誦」、「雜因誦」、「道品誦」、「佛所說誦」、「弟子所說誦」和「八眾誦」(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宋)三藏求那跋陀羅
求那跋陀羅為中天竺人,出身婆羅門,因為讀《雜阿毗曇心論》而皈依佛法。精通大乘、小乘教義,因為學習大乘,因此被人稱為摩訶衍,意思為大乘和尚。
他到錫蘭學法,之後決心至中國傳教,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達廣州。當時宋文帝劉義隆派人迎至建康,他後來到丹陽郡等地弘法,並集力先後譯出《雜阿含經》、《無憂王經》、《楞伽經》、《大法鼓經》、《相續解脫經》、《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等,對漢傳佛教影響深遠。
卒於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目錄
說四阿含
五陰誦第一
六入處誦第二
雜因誦第三
道品誦第四
八眾誦第五
說四阿含
五陰誦第一
六入處誦第二
雜因誦第三
道品誦第四
八眾誦第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