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珍藏精裝系列 附贈典雅藏書票★
一代國學大師、史學權威──錢穆
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來上一堂國學大師的史學名著選讀吧!
大師錢穆領進門,一窺中國史學的堂奧!
▍上古史書的真偽考證
秦始皇焚書坑儒,導致三代經書大批佚失,漢代學者所得到的今文經與古文經,何為偽?何為真?《尚書》作為中國史上最古老的史書,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多少又是後人偽造的呢?
▍太史公的嶄新體例
太史公司馬遷寫《史記》,開創了紀傳體,從此開始了將人物放置在歷史中心的全新觀點。事實上,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並不是司馬遷所首創,而是承繼周公、孔子的史學傳統,正是因為司馬遷通古今之變,才能夠成一家之言。
▍歐陽修的治史義法
歐陽修治《新五代史》,不同於《舊五代史》,其筆法更能夠彰顯五代十國的時代特徵,被譽為兼顧《春秋》之嚴謹義理,以及《史記》之高簡文章。歐陽修以「嗚呼」作為開頭,嘆而不贊,道出了亂世的無奈與黑暗。
本書為賓四先生之講堂實錄,將中國歷代史學名著,擇精語詳,加以獨到之灼見鎔鑄而成。有如選修了一整年的課程,錢穆精選中國史學名著二十餘種,深入淺出地剖析其學術價值、體裁選擇、治史得失,從其中得見古人為學之真,以及著史、考史、評史之不易。惟不單講述史學名著,舉凡為學之方、治史之道無不散見書中,更見其殷殷期勉之意。不僅可以與賓四先生一同閱覽眾史書,更可以了解錢穆的史學方法與歷史哲學,進行一場橫跨千年的史家對話之旅。
【本書特色】
1.本書為錢穆先生的講堂實錄彙集而成,有如上了一堂大師級的史學名著選讀
2.本書用語平實,無論是歷史系師生或是一般大眾,皆可以享受國學大師的經典風采
【全新設計藏書票】
以精緻線條與圖騰拼貼的山河,呈現國學大家錢穆之文人氣質,而其思想之影響源遠流長、綿綿不絕。
「人之生命乃天地大生命中一小生命,如川流中一水滴,故其生命實在孤獨處。」
──錢穆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作者序
錢穆作品精萃序
錢穆先生身處中國近代的動盪時局,於西風東漸之際,毅然承擔起宣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冀望喚醒民族之靈魂。他以史為軸,廣涉群經子學,開闢以史入經的嶄新思路,其學術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不朽,並撐起了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的一方天地,成就斐然。
三民書局與先生以書結緣,不遺餘力地保存先生珍貴的學術思想,希冀能為傳揚先生著作,以及承續傳統文化略盡綿薄。
自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迄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多年間,三民書局總共出版了錢穆先生長達六十餘年(一九二三~一九八九)之經典著作—三十九種四十冊。茲序列書目及本局初版日期如下:
中國文化叢談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
中國史學名著 (一九七三年二月)
文化與教育 (一九七六年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一九七六年六月)
國史新論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史精神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 (一九七七年二月)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九七七年五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一九七七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 (一九七八年一月)
黃帝 (一九七八年四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 (一九七九年七月)
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九七九年八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一九八○年三月)
湖上閒思錄 (一九八○年九月)
人生十論 (一九八二年七月)
古史地理論叢 (一九八二年七月)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 (一九八三年一月)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一九八三年十月)
中國文學論叢 (一九八三年十月)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秦漢史 (一九八五年一月)
中華文化十二講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莊子纂箋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朱子學提綱 (一九八六年一月)
先秦諸子繫年 (一九八六年二月)
孔子傳 (一九八七年七月)
晚學盲言(上)(下) (一九八七年八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一九八八年一月)
論語新解 (一九八八年四月)
中國史學發微 (一九八九年三月)
新亞遺鐸 (一九八九年九月)
民族與文化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一九九○年一月)
莊老通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二○二二年,三民書局以全新設計,將先生作品以高品質裝幀,隆重推出珍藏精裝版,沉穩厚實的木質色調書封,搭配燙金書名,彰顯國學大家的學術風範,並附贈精美藏書票,期能帶領讀者重回復古藏書年代,品味大師思想精髓。
謹以此篇略記出版錢穆先生作品緣由與梗概,是為序。
三民書局 東大圖書 謹識
我在民國五十八至五十九、五十九至六十這兩年間,曾為文化學院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學生開設「中國史學名著」一課程。第一年由聽講者隨堂筆記,意欲彙集各本成一講義,乃其事甚難。一則所記詳略互異,並有共同所缺,欲為補入,亦復追憶無從。第二年仍開此課,戴生景賢來旁聽,攜一錄音機,堂下照收錄寫出,由我刪潤,遂成此稿。故此稿乃一年之講堂實錄。每堂必標一講題,然亦有前講未畢,後講補述,此稿皆一仍其舊。亦有前後所講重複,並有一意反復申明,辭繁不殺,此稿均不刪削。亦多題外發揮,語多誡勸,此稿皆保留原語。雖非著述之體,然亦使讀者誦其辭,如相與謦欬於一堂之上。最先本有通論讀書為學方法一堂,戴生未加錄音,今亦不為補入。然各講時申此意,讀者可自參之。
錢 穆
中華民國六十一年孫中山先生誕辰後一日識於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
錢穆作品精萃序
錢穆先生身處中國近代的動盪時局,於西風東漸之際,毅然承擔起宣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冀望喚醒民族之靈魂。他以史為軸,廣涉群經子學,開闢以史入經的嶄新思路,其學術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不朽,並撐起了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的一方天地,成就斐然。
三民書局與先生以書結緣,不遺餘力地保存先生珍貴的學術思想,希冀能為傳揚先生著作,以及承續傳統文化略盡綿薄。
自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迄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多年間,三民書局總共出版了錢穆先生長達六十餘年(一九二三~一九八...
目錄
自序
尚書
春秋
春秋三傳
左傳(附國語、國策)
史記(上)
史記(中)
史記(下)
漢書
范曄後漢書和陳壽三國志
綜論東漢到隋的史學演進
高僧傳、水經注、世說新語
劉知幾史通
杜佑通典(上)
杜佑通典(下)(附吳兢貞觀政要)
歐陽脩新五代史與新唐書
司馬光資治通鑑
朱子通鑑綱目與袁樞通鑑紀事本末
鄭樵通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
黃梨洲的明儒學案、全謝山的宋元學案
從黃全兩學案講到章實齋文史通義
章實齋文史通義
自序
尚書
春秋
春秋三傳
左傳(附國語、國策)
史記(上)
史記(中)
史記(下)
漢書
范曄後漢書和陳壽三國志
綜論東漢到隋的史學演進
高僧傳、水經注、世說新語
劉知幾史通
杜佑通典(上)
杜佑通典(下)(附吳兢貞觀政要)
歐陽脩新五代史與新唐書
司馬光資治通鑑
朱子通鑑綱目與袁樞通鑑紀事本末
鄭樵通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
黃梨洲的明儒學案、全謝山的宋元學案
從黃全兩學案講到章實齋文史通義
章實齋文史通義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