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案】「功過蓋棺論定或論不定,真相或許永遠被掩蓋於時間之深處。」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周建◎專文推薦
從清史研究工作者的角度下,重構晚清末年的革命風暴
慈 禧──權力毒癮腐蝕母性
曾國藩──既是聖徒也是囚徒
李鴻章──甲午戰敗一生低潮
左宗棠──未張國威死不瞑目
袁世凱──一世梟雄賣國稱帝
烽火四起,盛世不再
末路窮途之下,他們的下一步是什麼?
【內容簡介】帝國將傾,獨木難支
曾經是世界最富強的大清帝國,在最後的那幾年何以走向滅亡?
▌由盛轉衰,改變大清關鍵的70年(1840年~1911年)
近代中國的崩裂自鴉片戰爭揭開了序幕,也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開始。從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義和團運動,到《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歷經了無數戰役,簽下一紙紙的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堪歷史的背後真相是什麼?
▌晚清五大風雲人物:慈禧、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為何千夫所指、萬民所唾!?
面對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對外有以曾國藩為核心的湘軍、以李鴻章為核心的淮軍、以袁世凱為核心的北洋軍;對內,則倡導變法以自強,戮力推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
他們各個位高權重、傑出不凡,對國家、對社會、對時代傾盡全力,但他們真的有心去挽救晚清歷史結局嗎?還是藉機中飽私囊、伺機掠奪國家資產?
本書由主持人與8位權威評說者的訪談內容來討論「末日帝國」。
除了嶄新的觀點與大量史料,全書祥實記載主持人與清史研究工作者的分析對談,同時也安排了袁世凱後代子孫的訪談對話做為輔證。透過史者身分的專業視角來評析,以歷史人物後世的觀點做人性化的解讀,兼具學術與可看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王魯湘
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
1956年生於中國湖南,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2000年擔任中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2001年任香港鳳凰衛視高級策劃、主持人,歷任《縱橫中國》總策劃及主持人、《世紀大講堂》主持人、《文化大觀園》總策劃及主持人。
章節試閱
慈禧——權力毒癮腐蝕了母性
慈禧出身之謎
慈禧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她的身世記載理應很詳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至今她的童年經歷仍是一個謎。關於她的出生地就流傳著六種說法:北京說、安徽蕪湖說、山西歸化說、浙江乍浦說、甘肅蘭州說和山西長治說。史學界一般認為慈禧生於北京,而二十世紀九○年代開始流行的「山西長治說」破綻百出。
王道成:最近比較流行的是「長治說」,說慈禧出生在山西,是漢人,原本姓王,因為家裡很窮,被賣給潞安知府惠徵做丫鬟。慈禧有一次給惠徵夫人洗腳,夫人說你要注意,我一隻腳的腳底板有顆瘊,你不要碰壞它。慈禧說,我兩隻腳都有瘊。惠瘊夫人認為慈禧將來必大富大貴,就把她收為義女……我覺得這些傳說都不可靠。
王魯湘:尤其是「慈禧為王姓漢家女」這個說法。
王道成:因為它不符合清制。清朝是「滿不點元 ,漢不選妃」,漢族人不能參加選妃。為了保證皇室血統的純度,清朝選妃審查很嚴格。選妃程序一般是先由皇帝下發諭旨,然後從八旗女子中選秀女,參選的秀女一般都是有一定級別的官員之女,比如慈禧是以父親為四品道員的資格參選。參選秀女的人報名之後,要經過嚴格審查,然後匯總到中央,最後決定選秀女的日期,選的時候還要幾經篩選,根本不可能像他們說的那麼簡單,一介義女居然可以冒充親生女兒參選秀女,而且進宮之後還一直往上爬。
王魯湘:清朝選秀女的記載中有沒有冒充事件?
王道成:沒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肯定會被殺頭。
王魯湘:這個風險沒人敢冒,因為很容易查出來。
王道成:對。
慈禧出身滿洲鑲藍旗,後因兒子載淳繼承皇位,被尊封為聖母皇太后,娘家被抬入滿洲鑲黃旗 。慈禧生長於中等官宦人家,曾祖父吉郎阿、祖父景瑞均官至從五品員外郎,父親惠徵官至正四品道員。惠徵監生出身,初任京師部院衙門筆帖式,後任吏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升任山西歸綏道,咸豐二年(一八五二)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 惠徵從未擔任過潞安知府,在這一關鍵點上出紕漏,「山西長治說」不攻自破。
慈禧內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 說,家譜曾記載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可惜家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燒毀。 不過,咸豐五年的選秀女「排單」明確記載,慈禧胞妹 就住在這個巷道。慈禧出生時,惠徵仍在京師任筆帖式,因此慈禧出生在北京的可能性最大。據聽過慈禧聲音的乾清門侍衛說:「她滿口是京腔字韻,嗓音厚重,暗地裡老公 們皆說這是『觀音大士真聲』。」 若非從小在京師長大,慈禧怎會滿口京腔呢?
另外,據一九八四年親手整理過慈禧遺骸的清陵專家介紹,慈禧遺骸長一五三公分,生前身高應該不低於一六○公分,左腳的襪底長十九‧五公分,繡花鞋的鞋底長二十一公分,說明她是天足。 孝莊文皇后曾於順治元年(一六四四)下諭: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如果慈禧是纏足的漢人,根本不可能蒙混過關。
王魯湘:關於慈禧入宮,還有一種說法說她最初只是一介宮女。宮女和秀女有極大差別,宮女進去是做事的,實際上就是奴婢,而秀女進去是做主子的。慈禧入宮時,到底是宮女還是秀女?
王道成:慈禧是秀女。清朝的宮女和秀女最初都叫秀女,但來源不同。有一種進去當使女的,叫作使令女子,就是幹活的;而參選皇后、妃嬪的都是八旗官員的女兒,父親都有一定的品級。慈禧以父親是四品道員的身分參選,所以一選進去就是貴人。清朝後宮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八個品級,慈禧入宮時的地位並不算很低,被封為蘭貴人。她於咸豐二年五月初九日入宮,在入宮前一天,伺候她的四名宮女已經就位。這說明慈禧不僅不是宮女,而且有四名宮女伺候她。
王魯湘:她地位還蠻高的。
清人筆記傳說:「惠徵嘗為徽寧池太道,其女生長南中,少而慧黠,嬛豔無匹儕。雅善南方諸小曲,凡江浙盛行諸調,皆琅琅上口,曲盡其妙。於咸豐初年,被選入圓明園,充宮女。是時英法同盟軍未至,園尚全盛,各處皆以宮女、內監司之。那拉氏乃編入『桐陰深處』 。已而洪楊之勢日熾,兵革遍天下,清兵屢戰北,警報日有所聞。文宗 置不顧,方寄情聲色以自娛,暇輒攜嬪妃遊行園中,聞有歌南調者,心異之。越日復往,近『桐陰深處』,歌聲又作,因問隨行內監以歌者何人,內監以蘭兒對。蘭兒者,那拉氏之小字也,宮中嘗以此名呼之。文宗乃步入『桐陰深處』,盤坐炕上(凡園中各處皆設炕,備御座也)曰:『召那拉氏入。』略詰數語,即命就廊欄坐,令仍奏前歌。良久,文宗喚茶,時侍從均散避他舍,那拉氏乃以茶進。此即得幸之始也。」
這則筆記有如目睹,實則全憑臆想。作者以惠徵曾在安徽蕪湖任道員的經歷,推斷慈禧在南方長大。其實,惠徵於咸豐二年二月初六日調任安徽時,慈禧正在京師參選秀女。咸豐元年正值選秀女之年,禮部於年底將符合條件的八旗秀女名單上呈咸豐帝,恭請擇期選閱秀女。咸豐二年二月初八日、初九日,咸豐帝遍賞群芳,選定心儀女子。兩天後,咸豐帝讓敬事房傳旨,宣布六名當選秀女分三批進宮的日期。其中,貞嬪(即慈安)位列第一批之首,規定於四月二十七日進宮,而蘭貴人(即慈禧)位列第二批之首,於五月初九日進宮。
清宮上自皇后,下至宮女,均從旗人女子中挑選。旗人有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和內務府三旗(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包衣之分,前者政治地位較高,後者只是清皇室的奴僕。清宮「從不揀擇天下女子,惟八旗秀女,三年一選,擇其幽嫻貞靜者入後宮,及配近支宗室,其餘者任其自相匹配。後宮使令者,皆係內務府包衣下賤之女,亦於二十五歲放出,從無久居禁內者」 。出身決定地位,八旗秀女的身價遠高於使令女子。
順治年間規定:八旗官員凡有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兒,除殘疾不堪入選者外,均須參加三年一度的秀女選拔,如因故不能參選,下屆補行送閱,未經閱看便私相聘嫁者,都統、參領、佐領、族長及本人父母均要受處分。隨著八旗人口的增長,嘉慶年間抬高了應選秀女的門檻,父親官職達到一定級別者才有資格參選。 外任旗員的女兒須如期抵京參選,咸豐元年惠徵正在歸綏道任上,慈禧可能是從山西歸化城(今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進京參選秀女。
選秀女是清皇室舉辦的一場大型相親活動,才貌最出色或者最有背景的八旗女子才可能成為皇帝的后妃,稍遜一等者被指婚給王公貴族,「剩女」則回家自行婚配。這是關係到清皇室宗族繁衍生息的頭等大事,選秀女的手續不能不繁雜,審核不能不謹慎,閱看不能不仔細,不符合條件者豈能蒙混過關?從慈禧晚年那張衰老的臉上,我們很難想像她少女時代的倩影,不過,缺乏顯赫家世背景的她能夠打敗諸多佳麗,自然是才貌出眾。
清朝規定皇后、皇貴妃各一位,貴妃二位,妃四位,嬪六位,貴人、常在、答應俱無定位。這些所謂「內廷主位」是主子,手下各有數額不等的宮女供使喚:「皇太后宮十二名,皇后宮十名,皇貴妃位下八名,貴妃位下八名,妃位下六名,嬪位下六名,貴人位下四名,常在位下三名,答應位下二名。」 慈禧以貴人身分進宮,自然有四名宮女供她使喚。至於她為何被封為蘭貴人,至今仍是懸而未決的謎題。最流行的說法是她小名叫蘭兒,故封蘭貴人。但據葉赫那拉.根正的說法,慈禧小名叫杏兒,大名叫杏貞,取「幸福貞潔」之意。
母以子貴,天命所歸
秀女進宮只是第一步,獲得皇帝的久寵不衰才是關鍵。咸豐帝身邊僅名正言順的嬪妃就有十幾位,慈禧能打敗眾多情敵,必有過人之處。她晚年曾跟人透露得寵祕訣:「入宮後,宮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為我所制。文宗專寵我,迨後皇子生,我之地位更鞏固矣。」 除了有心機和謀略,如願為咸豐帝生下皇長子,成了蘭貴人平步青雲的最大資本。
王道成:在慈禧生載淳之前,麗妃 已經生了一個女兒,但當時咸豐帝最想要的是兒子。慈禧生下載淳之後,咸豐帝非常高興。當時慈禧在紫禁城儲秀宮生子,咸豐帝在圓明園提筆寫了一首詩,開頭兩句是:「敬感天恩祖考人,佳音臨至抱麟子。」意思是說,感謝上天和祖先,現在傳來一個好消息:我生兒子了!他馬上把慈禧由懿嬪晉封為懿妃。這年春節,慈禧又升一級,晉封懿貴妃。這個兒子對她來說非常重要。
王魯湘:母以子貴。
王道成:因為有這麼個兒子,後來她當上了皇太后。
能否為皇室生下繼承人,除了要靠運氣,還要靠后妃的努力。據清宮醫案記載,慈禧年輕時患有婦科疾病,不加以調理會影響生育能力。咸豐年間,御醫為慈禧開過一味「懿嬪調經丸」,現代醫學專家認為「此方當係為經痛及帶下症而設」 。曾侍奉慈禧八年的宮女何榮兒 印證說:「老太后年輕的時候,有血分上的病,要長年吃益母膏。……老太后晚年也常吃這種藥,說是活血潤腸提氣的。」
經藥石調理,慈禧終於在咸豐五年六月懷孕,次年三月二十三日(一八五六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下載淳。幸運的是,這個皇子沒有遇到競爭對手,不必明爭暗鬥就能登上皇位。雖然咸豐八年玫貴人 生下一子,但這個皇子很快就夭折了。載淳是清皇室最後一位嫡出的皇子,後來繼位的光緒帝、宣統帝都由旁支入承大統。
有了寶貝兒子載淳,慈禧的地位蒸蒸日上。咸豐七年(一八五七)正月,慈禧晉封懿貴妃,
地位僅次於皇后。雖然獲得咸豐帝的寵愛,但那畢竟不是專寵,慈禧眼中仍有兩大情敵:一是皇后慈安,二是寵妃麗妃。
王魯湘:麗妃和咸豐帝生了一個女兒,看樣子兩人感情不錯。後來麗妃是怎麼死的?有一種說法是和慈禧有點關係。
王道成:沒有關係。咸豐帝活著的時候,兩個女人當然會爭風吃醋。咸豐帝死後,慈禧成了皇太后,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她要展現出領導者的寬容大度,所以對麗妃還是很尊重的,給她又晉級又改善待遇。麗妃活到五十四歲,並不像電影裡那樣手腳被砍斷,然後放進壇子裡。這是把呂后對待戚夫人的做法套到慈禧身上,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王魯湘:也就是說,慈禧迫害麗妃之事根本不存在,這完全是潑在慈禧身上的髒水。
王道成:對。
王魯湘:慈安和咸豐帝沒有生兒育女嗎?
王道成:沒有。慈安進宮時晉升很快,但她沒有孩子,而且沒有文化。史料記載她「和易,無思慮」,說她平易近人,性格很平和,不愛動腦子。
王魯湘:賢妻良母型。
慈安以貞嬪身分進宮,不到一個月就跳過「妃」這一級,晉封貞貴妃,一個多月後又跳過「皇貴妃」這一級,直接立為皇后。一般認為慈安以賢德獲寵,是否另有他因呢?《清史稿》記載慈安曾經「事文宗潛邸」 ,在咸豐帝尚是皇子時就已在身邊侍奉。或許因為咸豐帝對她早有感情,並且欣賞她的賢德,才會如此快地下決心將後宮交給她管理。咸豐帝賜予慈安「貞」字封號,此字含有「正」之意,可能早就有立她為后的念頭。在新秀女分批進宮的諭旨中,慈安名列首位,可見地位不一般。不過,慈安進宮的時間可能早於諭旨規定的咸豐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因為清宮醫案早在四月初四日就有給她看病的紀錄 。
慈安是咸豐帝久寵不衰的女人,為何沒有生育子女呢?據清宮醫案記載,御醫曾於咸豐二年為慈安治療閉經問題。慈安的婦科病顯然比慈禧嚴重,經藥石調理也無法喜得貴子。慈安的不幸成了慈禧的大幸:假如慈安也誕育一子,她的皇后身分足以讓咸豐帝優先考慮立其子為皇太子,懿貴妃慈禧哪有出頭之日?但歷史沒有假如,慈禧就這樣被推上政治舞臺。
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二十七歲的慈禧遭遇命運轉折點:咸豐帝病逝,幼子載淳繼位,慈安被尊封為母后皇太后,慈禧被尊封為聖母皇太后,孤兒寡母一起坐鎮江山。此時的大清國已被戰火燒得滿目瘡痍,第二次鴉片戰爭硝煙剛熄,太平天國運動仍未平息,一個六歲的小皇帝怎麼坐得住陣腳?
慈禧——權力毒癮腐蝕了母性
慈禧出身之謎
慈禧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她的身世記載理應很詳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至今她的童年經歷仍是一個謎。關於她的出生地就流傳著六種說法:北京說、安徽蕪湖說、山西歸化說、浙江乍浦說、甘肅蘭州說和山西長治說。史學界一般認為慈禧生於北京,而二十世紀九○年代開始流行的「山西長治說」破綻百出。
王道成:最近比較流行的是「長治說」,說慈禧出生在山西,是漢人,原本姓王,因為家裡很窮,被賣給潞安知府惠徵做丫鬟。慈禧有一次給惠徵夫人洗腳,夫人說你要注意,我一隻腳的腳底板有顆瘊,...
作者序
《明朝的那些九千歲》一共三部,是以「朝代」為序。《明朝的那些九千歲》每一卷寫一朝,讀者會發現,全書故事大致上是銜接的,沒有出現斷裂的情況。這不是因為我筆法高、轉承自然,而是因為朝政的發展有其連續性,而大太監們在推動朝政發展上發揮作用。故我只需轉動歷史的把手,大太監們就一個接一個上場了—他們本為明代歷史上的重要角色。
雖然叫的是《明朝的那些九千歲》,寫的是大太監的故事,但大太監的生成及衰榮,是附生在明代政治機體之上的,如果不對政治史、宦官史的變遷歷程有所交代,則無法完全明白大太監們「力量」的源泉。所以本書在必要的節點上,會用一定的篇幅介紹明代宦官制度的新發展。可以說,《明朝的那些九千歲》是一部以大太監為中心,以太監故事相銜接的通俗明代宦官史。
第一部從開國寫到英宗正統年間,讀者於其中可知,明代之有「大太監」,即所謂「權閹」,並不是中晚期以後才有。早在永樂年間,就「湧現」出不少著名的大太監。大太監太多了,恰恰是最有名的鄭和我沒怎麼寫,因為他的事蹟讀者大多比較瞭解,而我寫的,全是讀者朋友們不熟悉、然確乎可稱大太監的人物。
本書是第二部,副標題是《大太監的生死鬥爭》,從正統十四年(西元一四四九年),土木之變講起,一直寫到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朱厚照駕崩,從湖廣安陸遠道來繼位的世宗朱厚熜還沒到北京,我們這一部的故事就講完了,餘下的,留到下一部講。
過去總說明代是「太監帝國」,宦官「亂政」亂得厲害,可明朝到底有哪些大太監,除了鄭和、王振、劉瑾、魏忠賢,大概再多也數不出幾個吧。
我在每一卷的開頭,都列出了當卷「關鍵人物」,都是在書中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太監。讀者朋友們可稍微留意,看有多少。全書都循此體例,三部寫下來。我估計,超過一百絕對沒問題。
這些大太監並不都是壞的,比如這一部裡寫到成化、弘治年間的大太監懷恩、覃昌、覃吉等,都是很有「名大臣」之風的好太監,就連素來瞧不起宦官的士大夫們,對他們都讚譽有加。還有一些很有個性的太監,比如「善諫」的何鼎、蔣琮等。對這些太監的書寫,無疑將給「骯髒」的明代宦官史增加兩個側面。
這一本的主題是「大太監的生死鬥爭」,所謂「鬥爭」,是指大太監之間的對抗與鬥爭,比如成化初年牛玉與王綸、正德初年劉瑾與張永等,他們為了權勢發生劇烈衝突。這是發生在明代中樞核心的戰爭。大太監們多是負有輔政之責的司禮太監,他們對於朝政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所以大太監鬥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往往是兩個政治集團間的衝突造成時局動盪,其結果也將影響朝政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從太監的角度來寫明代政治史,本書應該算是首創吧。
如果讀者朋友讀了通俗的歷史故事意猶未盡,或學有餘力,還可以看看我即將出版的《明代宦官制度:考證與研究》。這是一部學術專著,也是我的博士論文,是國內第一部研究明代宦官制度的專門論著。我寫通俗的明代宦官故事,都是基於我對明代宦官的深入研究,材料多取自我所編寫的《明代宦官史料長編》。
我說這些,是為了告訴大家,您所讀的,是一部信史。
《明朝的那些九千歲》一共三部,是以「朝代」為序。《明朝的那些九千歲》每一卷寫一朝,讀者會發現,全書故事大致上是銜接的,沒有出現斷裂的情況。這不是因為我筆法高、轉承自然,而是因為朝政的發展有其連續性,而大太監們在推動朝政發展上發揮作用。故我只需轉動歷史的把手,大太監們就一個接一個上場了—他們本為明代歷史上的重要角色。
雖然叫的是《明朝的那些九千歲》,寫的是大太監的故事,但大太監的生成及衰榮,是附生在明代政治機體之上的,如果不對政治史、宦官史的變遷歷程有所交代,則無法完全明白大太監們「力量」的源泉。...
目錄
推薦序/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周健
序 晚安,晚清/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王魯湘
慈禧——權力毒癮腐蝕了母性
「葉赫滅愛新覺羅」只是傳說
慈禧出身之謎
母以子貴,天命所歸
辛酉政變兵不血刃
「病鳳」慈安死於何因
「穢亂宮闈」站不住腳
權力毒癮腐蝕了母性
「天下第一毒婦」斷送清王朝?
細說曾國藩——「賈府」第一頂樑柱
太平京官十年七遷
書生掌兵「用恩莫如仁」
統率湘軍「以衛吾道」
封侯拜相,自釋兵權
洋務運動第一個推門人
君子之澤,五世不斬
完人是聖徒也是囚徒
皖人李鴻章——堂堂外交家,惶惶裱糊匠
千年變局之旋渦中人
不做閒翰林,從軍欲封侯
論眼界,淮軍統帥高於湘軍統帥
沒有外交部的「外交部長」
洋務巨擘的軟肋是迷戀金錢/
一生低潮在甲午戰敗
血染馬關抹不去污名
「以夷制夷」終是一場空
鐘不鳴了,和尚亦死了
戰神左宗棠——從鄉村塾師到封疆大吏
鄉村塾師屢獲高官青眼
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曾、左恩怨真相幾何
老驥伏櫪收復新疆
未張國威死不瞑目
梟雄袁世凱——黃袍成殮衣
「中上美才」發跡於朝鮮
服從就有官有錢,不服從就吃刀
戊戌政變告密疑雲
貨真價實的維新派
「洹上老人」暗藏居心
「二十一條」簽訂內幕
稱帝墮陷阱,黃袍成殮衣
推薦序/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周健
序 晚安,晚清/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王魯湘
慈禧——權力毒癮腐蝕了母性
「葉赫滅愛新覺羅」只是傳說
慈禧出身之謎
母以子貴,天命所歸
辛酉政變兵不血刃
「病鳳」慈安死於何因
「穢亂宮闈」站不住腳
權力毒癮腐蝕了母性
「天下第一毒婦」斷送清王朝?
細說曾國藩——「賈府」第一頂樑柱
太平京官十年七遷
書生掌兵「用恩莫如仁」
統率湘軍「以衛吾道」
封侯拜相,自釋兵權
洋務運動第一個推門人
君子之澤,五世不斬
完人是聖徒也是囚徒
皖人李鴻章——堂堂外交...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