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尋路的人。
我日日走著路尋路,終於還未知道這路的方向。
路的終點是死,我們便掙扎著往那裡去,
也便是到那裡以前不得不掙扎著。
「有些人種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種花志在賣錢,真種花者以種花為其生活,──而花亦未嘗不美,未嘗於人無益。」
▎《自己的園地》舊序
我自己知道這些文章都有點拙劣生硬,但還能說出我所想說的話;我平常喜歡尋求友人談話,現在也就尋求想像的友人,請他們聽我的無聊賴的閒談。我已明知我過去的薔薇色的夢都是虛幻,但我還在尋求──這是生人的弱點──想像的友人,能夠理解庸人之心的讀者。我並不想這些文章會於別人有什麼用處,或者可以給予多少怡悅;我只想表現凡庸的自己的一部分,此外並無別的目的。
▎談天
人是合群的動物,他最怕的是孤獨。人生在世上,負著兩重的義務,一是種族的生存,一是個體的生存。古人說過,孤陽不生,孤陰不長,欲求種族的生存,孤獨固然是不行,就是個體的生存,也須得眾人著力,才能維持,幾萬年來的經驗便養成了愛群的習性。除了參禪坐關,做苦功學道的人以外,誰都不能安於寂寞,總喜歡和人往來,談不關緊要的天,我們大家坐航船,坐茶店時的情形,頂明白的可以看得出來。這種談話看去似乎是閒扯淡,白耗費時光的,其實也並不然,倒是頗有意義的。
•我的理想只是那麼平常而真實的人生,凡是熱狂的與虛華的,無論善或是惡,皆為我所不喜歡。
•像我們將近不惑的人,嘗過了凡人的苦樂,此外別無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不覺得還有捨不得的快樂。
•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
•「壽則多辱。」即使長命,在四十以內死了,最為得體。過了這個年紀,便將忘記自己的老醜,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還愛戀子孫,希冀長壽得見他們的繁榮;執著人生,私慾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復了解,至可嘆息。
本書特色:本書精選周作人數十篇散文作品,其寫作風格超然、冷靜,文章主題多元。其中有生活的點滴、懷舊的情懷、閱讀的感悟、對命運、寂寞、自由等人生大題的深刻思考。自「那自由寬懈的日子」到「真實是個多餘的人」結束,周作人平淡看待苦味人生,且自有一套人生消遣法。
作者簡介:
周作人(西元1885~1967年),著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譯家。開啟「閒適散文」流派,上承蘇軾、李漁、袁枚等小品文,下啟廢名、俞平伯、梁實秋、冰心等人的審美情趣。閒適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鄉的野菜》、《苦雨》等;翻譯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記》、《浮世澡堂》等。
章節試閱
三味書屋
舊日書房有各種不同的式樣,現今想約略加以說明。這可以分作家塾和私塾,其設在公共地方,如寺廟祠堂,所謂「廟頭館」者,不算在裡邊。上文所述的書房,即是家塾之一種,──我說一種,因為這只是具體而微,設在主人家裡,請先生來走教,不供膳宿,而這先生又是特別的麻胡,所以是那麼情形。李越縵有一篇〈城西老屋賦〉,寫家塾情狀的有一段很好,其詞曰:
維西之偏,實為書屋。榜曰水香,逸民所目。窗低迫檐,地窄疑。庭廣倍之,半割池淥。隔以小橋,雜蒔花竹。高柳一株,倚池而覆。予之童又,踞觚而讀。先生言歸,兄弟相速。探巢上樹,捕魚入洑。拾磚擬山,激流為瀑。編木葉以作舟,揉筱枝而當軸。尋蟋蟀而牆,捉流螢以照牘。候鄰灶之飯香,共抱書而出塾。
這裡先生也是走教的,若是住宿在塾裡,那麼學生就得受點苦,因為是要讀夜書的。洪北江有《外家紀聞》中有一則云:
外家課子弟極嚴,自五經四子書及制舉業外,不令旁及,自成童入塾後曉夕有程,寒暑不輟,夏月別置大甕五六,令讀書者足貫其中,以避蚊蚋。
魯迅在第一次試作的文言小說〈懷舊〉中描寫惡劣的塾師「禿先生」,也假設是這樣的一種家塾,因為有一節說道:
初亦嘗扳王翁膝,令道山家故事,而禿先生必繼至,作厲聲曰,孺子勿惡作劇,食事既耶,盍歸就爾夜課矣!稍忤,次日即以界尺擊吾首,曰,汝作劇何惡,讀書何笨哉!我禿先生蓋以書齋為報仇地者,遂漸弗去。
第二種是私塾,設在先生家裡,招集學生前往走讀,三味書屋便是這一類的書房。這是坐東朝西的三間側屋,因為西邊的牆特別的高,所以並不見得西晒,夏天也還過得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說明道: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的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哪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從這裡所說的看來,這書房是嚴整與寬和相結合,是夠得上說文明的私塾吧。但是一般的看來,這樣的書房是極其難得的,平常所謂私塾總還是壞的居多,塾師沒有學問還在其次,對待學生尤為嚴刻,彷彿把小孩子當作偷兒看待似的。譬如用戒尺打手心,這也罷了,有的塾師便要把手掌拗彎來,放在桌子角上,著實的打,有如捕快拷打小偷的樣子。在我們往三味書屋的途中,相隔才五六家的模樣,有一家王廣思堂,這裡邊的私塾便是以苛刻著名的。塾師當然是姓王,因為形狀特別,以綽號「矮癩胡」出名,真的名字反而不傳了,他打學生便是那麼打的,他又沒收學生帶去的燒餅糕乾等點心,歸他自己享用。他設有什麼「撒尿籤」的制度,學生有要小便的,須得領他這樣的籤,才可以出去。這種情形大約在私塾中間,也是極普通的,但是我們在三味書屋的學生得知了,卻很是駭異,因為這裡是完全自由,大小便時逕自往園裡走去,不必要告訴先生的。有一天中午放學,我們便由魯迅和章翔耀的率領下,前去懲罰這不合理的私塾。我們到得那裡,師生放學都已經散了,大家便攫取筆筒裡插著的「撒尿籤」撅折,將朱墨硯覆在地下,筆墨亂撒一地,以示懲罰,矮癩胡雖然未必改變作風,但在我們卻覺得這股氣已經出了。
下面這件事與私塾不相干,但也是在三味書屋時發生的事,所以連帶說及。聽見有人報告,小學生走過綢緞衖的賀家門口,被武秀才所罵或者打了,這學生大概也不是三味書屋的,大家一聽到武秀才,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覺得討厭,他的欺侮人是一定不會錯的,決定要打倒他才快意。這回計劃當然更大而且周密了,約定某一天分作幾批在綢緞衖集合,這些人好像是《水滸》的好漢似的,分散著在武秀才門前守候,卻總不見他出來,可能他偶爾不在,也可能他事先得到消息,怕同小孩們起衝突,但在這邊認為他不敢出頭,算是屈服了,由首領下令解散,各自回家。這些雖是瑣屑的事情,但即此以觀,也就可以想見三味書屋的自由的空氣了。
初戀
那時我十四歲,她大約是十三歲罷。我跟著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樓,間壁住著一家姚姓,她便是那家的女兒。她本姓楊,住在清波門頭,大約因為行三,人家都稱她作三姑娘。姚家老夫婦沒有子女,便認她做乾女兒,一個月裡有二十多天住在他們家裡,宋姨太太和遠鄰的羊肉店石家的媳婦雖然很說得來,與姚宅的老婦卻感情很壞,彼此都不交口,但是三姑娘並不管這些事,仍舊推進門來遊嬉。她大抵先到樓上去,同宋姨太太搭訕一回,隨後走下樓來,站在我同僕人阮升公用的一張板棹旁邊,抱著名叫「三花」的一隻大貓,看我映寫陸潤庠的木刻的字帖。
我不曾和她談過一句話,也不曾仔細的看過她的面貌與姿態。大約我在那時已經很是近視,但是還有一層緣故,雖然非意識的對於她很是感到親近,一面卻似乎為她的光輝所掩,開不起眼來去端詳她了。在此刻回想起來,彷彿是一個尖面龐,烏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腳的少女,並沒有什麼殊勝的地方,但在我的性的生活裡總是第一個人,使我於自己以外感到對於別人的愛著,引起我沒有明瞭的性的概念的,對於異性的戀慕的第一個人了。
我在那時候當然是「醜小鴨」,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終不以此而減滅我的熱情。每逢她抱著貓來看我寫字,我便不自覺的振作起來,用了平常所無的努力去映寫,感著一種無所希求的迷矇的喜樂。並不問她是否愛我,或者也還不知道自己是愛著她,總之對於她的存在感到親近喜悅,並且願為她有所盡力,這是當時實在的心情,也是她所給我的賜物了。在她是怎樣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緒大約只是淡淡的一種戀慕,始終沒有想到男女關係的問題。有一天晚上,宋姨太太忽然又發表對於姚姓的憎恨,末了說道:
「阿三那小東西,也不是好貨,將來總要流落到拱辰橋去做婊子的。」
我不很明白做婊子這些是什麼事情,但當時聽了心裡想道:
「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我必定去救她出來。」
大半年的光陰這樣的消費過了。到了七八月裡因為母親生病,我便離開杭州回家去了。一個月以後,阮升告假回去,順便到我家裡,說起花牌樓的事情,說道:
「楊家的三姑娘患霍亂死了。」
我那時也很覺得不快,想像她的悲慘的死相,但同時卻又似乎很是安靜,彷彿心裡有一塊大石頭已經放下了。
娛園
有三處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懷念的──因為戀愛的緣故。第一是〈初戀〉裡說過了的杭州,其二是故鄉城外的娛園。
娛園是皋社詩人秦秋漁的別業,但是連在住宅的後面,所以平常只稱作花園。這個園據王眉叔的《娛園記》說,是「在水石莊,枕碧湖,帶平林,廣約頃許。曲構雲繚,疏築花幕。竹高出牆,樹古當戶。離離蔚蔚,號為勝區」。園築於咸豐丁巳(一八五七年),我初到那裡是在光緒甲午,已在四十年後,遍地都長了荒草,不能想見當時「秋夜聯吟」的風趣了。園的左偏有一處名叫潭水山房,記中稱它「方池湛然,簾戶靜鏡,花水孕縠,筍石餖藍」的便是。《娛園詩存》卷三中有諸人題詞,樊樊山的〈望江南〉云:
冰谷淨,山裡釣人居。花覆書床偎瘦鶴,波搖琴幌散文魚:水竹夜窗虛。
陶子縝的一首云:
澄潭瑩,明瑟敞幽房。茶火瓶笙山蠣洞,柳絲泉築水鳧床:古幀寫秋光。
這些文字的費解雖然不亞於公府所常發表的駢體電文,但因此總可約略想見它的幽雅了。我們所見只是廢墟,但也覺得非常有趣,兒童的感覺原自要比大人新鮮,而且在故鄉少有這樣遊樂之地,也是一個原因。
娛園主人是我的舅父的丈人,舅父晚年寓居秦氏的西廂,所以我們常有遊娛園的機會。秦氏的西鄰是沈姓,大約因為風水的關係,大門是偏向的,近地都稱作「歪擺臺門」。據說是明人沈青霞的嫡裔,但是也已很是衰頹,我們曾經去拜訪他的主人,乃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跛著一足,在廳房裡聚集了七八個學童,教他們讀《千家詩》。娛園主人的兒子那時是秦氏的家主,卻因吸菸終日高臥,我們到傍晚去找他,請他畫家傳的梅花,可惜他現在早已死去了。
忘記了是那一年,不過總是庚子以前的事罷。那時舅父的獨子娶親(神安他們的魂魄,因為夫婦不久都去世了),中表都聚在一處,凡男的十四人,女的七人。其中有一個人和我是同年同月生的,我稱她為姊,她也稱我為兄:我本是一隻「醜小鴨」,沒有一個人注意的,所以我隱密的懷抱著的對於她的情意,當然只是單面的,而且我知道她自小許給人家了,不容再有非分之想,但總感著固執的牽引,此刻想起來,倒似乎頗有中古詩人(Troubadour)的餘風了。當時我們住在留鶴盦裡,她們住在樓上。白天裡她們不在房裡的時候,我們幾個較為年少的人便「乘虛內犯」走上樓去掠奪東西吃;有一次大家在樓上跳鬧,我彷彿無意似的拿起她的一件雪青紡綢衫穿了跳舞起來,她的一個兄弟也一同鬧著,不曾看出什麼破綻來,是我很得意的一件事。後來讀木下杢太郎的《食後之歌》,看到一首〈絳絹裡〉不禁又引起我的感觸。
到龕上去取筆去,
鑽過晾著的冬衣底下,
觸著了女衫的袖子。
說不出的心裡的擾亂,
「呀」的縮頭下來:
南無,神佛也未必見罪罷,
因為這已是故人的遺物了。
在南京的時代,雖然在日記上寫了許多感傷的話(隨後又都剪去,所以現在記不起它的內容了),但是始終沒有想及婚嫁的關係。在外邊漂流了十二年之後,回到故鄉,我們有了兒女,她也早已出嫁,而且抱著痼疾,已經與死當面立著了,以後相見了幾回,我又復出門,她不久就平安過去。至今她只有一張早年的照相在母親那裡,因她後來自己說是母親的義女,雖然沒有正式的儀節
自從舅父全家亡故之後,二十年沒有再到娛園的機會,想比以前必更荒廢了。但是它的影像總是隱約的留在我腦底,為我心中的火焰(Fiammetta)的餘光所映照著。
三味書屋
舊日書房有各種不同的式樣,現今想約略加以說明。這可以分作家塾和私塾,其設在公共地方,如寺廟祠堂,所謂「廟頭館」者,不算在裡邊。上文所述的書房,即是家塾之一種,──我說一種,因為這只是具體而微,設在主人家裡,請先生來走教,不供膳宿,而這先生又是特別的麻胡,所以是那麼情形。李越縵有一篇〈城西老屋賦〉,寫家塾情狀的有一段很好,其詞曰:
維西之偏,實為書屋。榜曰水香,逸民所目。窗低迫檐,地窄疑。庭廣倍之,半割池淥。隔以小橋,雜蒔花竹。高柳一株,倚池而覆。予之童又,踞觚而讀。先生言歸,...
推薦序
本書代序:尋路的人
贈徐玉諾君
我是尋路的人。我日日走著路尋路,終於還未知道這路的方向。
現在才知道了:在悲哀中掙扎著正是自然之路,這是與一切生物共同的路,不過我們意識著罷了。
路的終點是死,我們便掙扎著往那裡去,也便是到那裡以前不得不掙扎著。
我曾在西四牌樓看見一輛汽車載了一個強盜往天橋去處決,我心裡想,這太殘酷了,為什麼不照例用敞車送的呢?為什麼不使他緩緩的看沿路的景色,聽人家的談論,走過應走的路程,再到應到的地點,卻一陣風的把他送走了呢?這真是太殘酷了。
我們誰不坐在敞車上走著呢?有的以為是往天國去,正在歌笑;有的以為是下地獄去,正在悲哭;有的醉了,睡了。我們──只想緩緩的走著,看沿路的景色,聽人家談論,盡量的享受這些應得的苦和樂;至於路線如何,或是由西四牌樓往南,或是由東單牌樓往北,那有什麼關係?
玉諾是於悲哀深有閱歷的,這一回他的村寨被土匪攻破,只有他的父親在外邊,此外的人都還沒有消息。他說,他現在沒有淚了。──你也已經尋到了你的路了罷。
他的似乎微笑的臉,最令我記憶,這真是永遠的旅人的顏色。我們應當是最大的樂天家,因為再沒有什麼悲觀和失望了。
本書代序:尋路的人
贈徐玉諾君
我是尋路的人。我日日走著路尋路,終於還未知道這路的方向。
現在才知道了:在悲哀中掙扎著正是自然之路,這是與一切生物共同的路,不過我們意識著罷了。
路的終點是死,我們便掙扎著往那裡去,也便是到那裡以前不得不掙扎著。
我曾在西四牌樓看見一輛汽車載了一個強盜往天橋去處決,我心裡想,這太殘酷了,為什麼不照例用敞車送的呢?為什麼不使他緩緩的看沿路的景色,聽人家的談論,走過應走的路程,再到應到的地點,卻一陣風的把他送走了呢?這真是太殘酷了。
我們誰不坐在敞...
目錄
本書代序—尋路的人
那自由寬懈的日子
三味書屋
初戀
娛園
懷舊
懷舊之二
學校生活的一葉
五年間的回顧
故鄉的回顧
道路的記憶一
道路的記憶二
東昌坊故事
蘇州的回憶
閒適是外表,真正的是苦味
山中雜信
濟南道中
濟南道中之二
濟南道中之三
北平的好壞
遊日本雜感
懷東京
東京的書店
東京散策記
留學的回憶
寂寞之上沒有更上的寂寞
《自己的園地》舊序
自己的園地
談天
唁辭
十字街頭的塔
關於命運
偉大的捕風
兩個鬼的文章
真實是個多餘的人+-
閉戶讀書論
燈下讀書論
夜讀的境界
一年的長進
我學國文的經驗
自己的文章
我的雜學
編後記
本書代序—尋路的人
那自由寬懈的日子
三味書屋
初戀
娛園
懷舊
懷舊之二
學校生活的一葉
五年間的回顧
故鄉的回顧
道路的記憶一
道路的記憶二
東昌坊故事
蘇州的回憶
閒適是外表,真正的是苦味
山中雜信
濟南道中
濟南道中之二
濟南道中之三
北平的好壞
遊日本雜感
懷東京
東京的書店
東京散策記
留學的回憶
寂寞之上沒有更上的寂寞
《自己的園地》舊序
自己的園地
談天
唁辭
十字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