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 150 周年冥誕紀念
從選舉到潛艦,從漫畫到間諜,從繪畫到複製人,邱翁都說給你聽!
一代領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邱吉爾在軍事、政論以外的散文罕見經典,首度中譯!
錢復 財團法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專文推薦
李靜宜 譯者、出版人
姚金祥 大使、中華民國駐英國代表
神奇海獅 歷史作家
蔡子強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者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顏擇雅 雅言出版創辦人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我們的下一代,將會受到過去幾代人做夢也想不到的計畫吸引,他們將掌握恐怖且毀滅性的力量,他們將被舒適、活動、便利與快樂簇擁,但若他們不具備超脫物質的眼光,他們的心將會疼痛,他們的生命將會貧瘠。」
本書為英國一代名相邱吉爾在政治工作之餘,記錄生活點滴、所思所想的隨筆集。這些文章最初發表在雜誌和報紙上,內容觸及間諜、漫畫、潛水艇、選舉、飛行、未來、繪畫、經濟等不同主題。邱吉爾在書中提出現代人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也大方分享自己的興趣嗜好,與讀者共同勉勵,展現出這位偉大政治家成熟思想的非凡多樣性和深度。
一篇篇散文的漫談間,有「英格蘭雄獅」稱號的邱吉爾流露出幽默機智、柔軟深沉、不為人知的一面。閱讀本書就彷彿拜訪邱翁位於查特維爾的鄉間別墅——邱吉爾親扮主人、主導對話,以生動的智慧火花款待幸運的訪客。
「閱讀邱吉爾先生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場歷險。」
——《泰晤士報》(The Times)
「富饒趣味,書中多處動人心魄,且文采飛揚。」
——《每日郵報》(Daily Mail)
「需要整份報紙的篇幅才能真切地評論這本書。」
——《新聞晚報》(The Evening News)
「邱吉爾先生用來記錄這一切的風格和文字是贈與讀者的瑰寶。」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接觸這本書,彷彿就是接觸作者。」
——《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作者簡介: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
英國一代名相,二十世紀最重要政治領袖之一,兩度擔任英國首相,仕途橫跨兩次世界大戰。同時具有外交家、軍事家、演說家、史學家、作家和畫家的多重身分。對英國、歐洲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在文學上也有極高成就,於一九五三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二〇〇二年,在 BBC 舉行的「最偉大的一百名英國人」調查中,邱吉爾位列榜首。有《世界危機》(The World Crisis)、《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The Second World War)、《英語民族史》(A History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我的早年生活》(My Early Life)等著作傳世。
譯者簡介:
林芸懋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雙主修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就讀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筆譯組。喜愛文學與寫作,遊戲與次文化。
譯作賜教與工作邀約請洽:alpha20090217@gmail.com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論嗜好
對那些長期肩負重任、執行遠大職責的人,大眾提出了許多療法,以幫助他們規避憂慮和過度的精神壓力。有人建議運動,有人建議休息;有人提議旅行,有人提議隱居;有人讚頌寧靜的獨處,有人讚頌激昂的歡喜。根據每個人的脾性,上述療法毫無疑問都能或多或少發揮效力,然而,這些療法共享著一種不變的元素:改變。
改變正是關鍵。若持續勞神竭思,我們所使用的那部分精神便可能受到磨損,一如我們穿久了的大衣,肘部會受到磨損。然而,活著的腦細胞和無生命的物品仍有差異:我們無法藉著摩擦袖子或肩頭,來修補磨損的肘部布料,但我們卻能藉著休息及使用其他部分的精神,讓疲憊的心智獲得休憩與增強。僅僅熄滅照射著主要和普通興趣領域的燈光遠遠不夠,必得照亮一個全新的興趣領域才行。對疲憊的「精神肌肉」(Mental muscles)(如果我們能將這兩個單詞組成一個詞彙的話)說:「我會讓你好好休息」、「我會來一場長長的散步」,或「我會躺下來,清空所有思緒」,都毫無用處。你的心仍然纏繞著萬千思緒,無法平靜。如果你的心一直都在權衡和評估狀況,那它仍會繼續權衡和估量;如果你的心時時憂慮,那它就會繼續憂慮。唯有使用其他部位的新腦細胞,唯有讓新星成為上升星座的主宰星,我們才能放鬆、休憩和恢復精神。
一位才華洋溢的美國心理學家曾說:「憂慮是情感的痙攣,心靈緊緊抓住某物且不願放開。」和處於這種狀態的精神爭辯只是徒勞。意志越堅定,成效越稀薄。我們只能溫柔而迂迴地將其他東西,渡進那劇烈收縮的抓握之中。如果我們選擇了正確的東西,如果心靈真的被打向嶄新興趣領域的燈光照亮,那麼,舊有的抓握便會漸漸放鬆,恢復和修復的過程就會開始,而且效率時常相當驚人。
因此,培養嗜好與新興趣,是公眾人物的首要之務。但這絕非能在一天內做到的事, 也無法單純靠著意志力,便迅速而即興地完成。新興趣有賴長期培養,我們必須精心挑選種子,種在肥沃的土壤中,孜孜不倦的照料,才能在我們需要時,隨時摘取這些振奮精神的果實。
若我們想要真的感到高興和安全,就應當擁有至少兩或三種嗜好,且必須是真切熱衷之事。直到步入垂暮之年,才說:「我要開始培養這方面或那方面的興趣」毫無用處,這種嘗試只會為心智增添更多壓力。一個人可以具備工作領域以外的淵博知識,卻幾乎沒有從中獲益或因此放鬆。做所愛之事是無用的,喜愛正在做的事才是必須的。廣義而言,人大致可分為三類:勞苦得要命的人,憂慮得要命的人,以及無聊得要命的人。體力勞動者已經因為整整一個禮拜的艱辛工作而筋疲力盡,因此給予他們在星期六下午玩一場足球或棒球的機會只是徒勞;政治家、專家或商人,已經花了整整六天埋首工作或憂慮嚴肅的議題,因此邀請他們在週末處理瑣事毫無意義。
至於那些能夠獲得一切、滿足所有任性、幾乎能將所有渴望之物納入掌心的人— 對這些不幸的人來說,新的喜悅,新的刺激,都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的滿足。他們盲目而忙亂地四處奔波,試著以說笑與行動逃離揮之不去的無聊感受,卻仍舊徒勞。對他們來說,某種形式的紀律,才是最有希望的自由之路。
或者我們也可以說,理性、勤奮且有用的人,可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人,工作和娛樂涇渭分明,第二種人,工作和娛樂融為一體。大多數的人都屬於第一種,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補償。在辦公室或工廠中長時間工作所帶來的報酬,不僅有維持生計的薪資,還有最簡單、最適度,卻相當強烈的娛樂渴望。但受到幸運鍾愛的孩子卻屬於第二種,他們過著自然和諧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工時總是不夠長,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假日,而普通假日來臨時,他們被迫中斷全神貫注的事業,因此總心生埋怨。但是,對這兩種人而言,轉換觀點、改變氛圍和轉移注意力,也都相當必要。說起來,將工作視為樂趣的人,或許最需要消遣,以不時將工作從腦中抹去。
閱讀是最常見的消遣。在那廣闊而風景各異的閱讀之地,數百萬人都找到了心靈慰藉。沒有什麼比圖書館更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虔敬。根據莫萊子爵的定義,只要少於五千本,都是「寥寥幾本書」,而這數量可能會讓人自我滿足,乃至油然自滿,但就算圖書館的規模不大,只要在館內待上一天,也能迅速驅散這些錯覺。在四處瀏覽,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又一本的書,思考人類所積累和保存的知識與智慧,是如此浩瀚無邊、種類繁多之時,就算是最無害的驕傲,也會因油然生起的敬畏之情,而從心中煙消雲散。但這種敬畏之情,卻又帶著一絲悲傷。在檢視如天上繁星的那些哲人、聖人、歷史學家、科學家、詩人和哲學家時,想到我們永遠不可能欣賞,遑論享受所有寶藏時,我們短暫的存在,便主導了心靈和精神。
想想那些你永遠不會聽聞,卻精采絕倫、代代傳述的故事;想想那些針對你永遠不會追求的重大議題展開的探討;想想你永遠不會訴諸於口的那些令人欣喜或惱人的想法;想想那些為了你而完成,你卻永遠無法坐享成果的偉大建設。但這種憂傷也會捎來一份寧靜。虔誠的絕望引起苦樂參半的感受,融化成一種讓人愉悅且必需的屈服,讓我們以新的熱情,轉向生活中較為輕鬆的浮華事物。
「我該拿我所有的書怎麼辦?」這是問題,而「閱讀」這個答案,讓提問者冷靜了下來。但是,如果你無法閱讀那些書,至少拿起它們,彷彿在愛撫它們一般。看進它們。隨意翻開一頁,從攫獲你目光的第一個句子開始讀,接著讀你感興趣的下一句。開啟一場發現之旅,調查尚未繪在地圖上的海域。親手將書放回書架上,按照自己的計畫排列書籍,這樣一來,即使你不知道書的內容,至少知道它們的所在。如果書籍無法成為你的好友,至少讓它們成為你的熟人;如果書籍無法融入你的生活,至少也別在相遇時,拒絕它們的點頭致意。
【內文試閱】
論嗜好
對那些長期肩負重任、執行遠大職責的人,大眾提出了許多療法,以幫助他們規避憂慮和過度的精神壓力。有人建議運動,有人建議休息;有人提議旅行,有人提議隱居;有人讚頌寧靜的獨處,有人讚頌激昂的歡喜。根據每個人的脾性,上述療法毫無疑問都能或多或少發揮效力,然而,這些療法共享著一種不變的元素:改變。
改變正是關鍵。若持續勞神竭思,我們所使用的那部分精神便可能受到磨損,一如我們穿久了的大衣,肘部會受到磨損。然而,活著的腦細胞和無生命的物品仍有差異:我們無法藉著摩擦袖子或肩頭,來修補磨...
推薦序
【推薦序】
推薦序——錢復(財團法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邱吉爾於英國廣播公司(BBC)二○○二年舉辦的「最偉大的一百名英國人」(100 Greatest Britons)中被投票選為首位,他的確是二十世紀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出身貴族世家,但青少年時秉性頑劣,不得父母和教師的喜愛,因此十八歲時投筆從戎。軍校畢業後,他前往全球英國殖民地服役並為國內媒體撰寫報導,逐漸受人注意,因此返回英國代表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參選一八九九年眾議員選舉,落選後去南非,參加二次的波耳戰爭(Second Boer War),不幸被俘。他獨自設法越獄,返回英國撰寫了二部關於波耳戰爭的書籍(The Boer War),並於一九○○年當選眾議院議員,開始他的政治生涯。他在三十年間曾擔任五個部會的正副首長,但都因施政不當而被迫離職。
談到邱吉爾不能不提到在二次大戰期間,他對中國所施加的種種惡行。當時中印緬戰區最高統帥是蔣委員長,但是美國援華的物資到了印度,邱氏即下令交由英軍使用, 不轉運來華。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蔣中正、邱吉爾在開羅會商,談日本投降以後如何處理它所占領的土地,我方主張日本所占領的香港應歸還我國,邱吉爾堅持反對,這就顯示了此人是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者,並不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
本書《思考與歷險:邱吉爾人生散文集》出版於一九三二年,是他從政不利,把過去撰寫的專文和發表的演說集合成冊。這本書過去從未經人譯為中文,主要原因是書內每篇文章各自獨立,而且一半以上的文章大概只有專研英國歷史、政治、經濟的學者專家才能全文讀完。但是邱氏的二次大戰回憶錄(The Second World War)則很早譯為中文由文星書局出版,原著並榮獲一九五二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所以邱氏不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學家,他對英國文字的造詣值得人們欽佩。
本書第一章是〈第二次抉擇〉,邱氏在政壇迭受挫折後了解「反省」的重要,自己說的話、寫的文稿有對、有錯,經過反省後,對於對的就要繼續,對於錯的則要避免。所謂第二次的抉擇也是他一九四○至一九四五年、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五年兩任總理,諸事如意的原因。第二章〈政治立場的一致性〉指出政治人物的意見表達常隨時間的轉變而有所不同,不可能始終如一,一位領導者縱使心內的想法是如此,但是處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站在不同角度提出意見。第十三章〈和克里蒙梭共度的一天〉寫的是一九一八年三月底英總理勞合.喬治(Lloyd George)命軍需部長邱吉爾去巴黎會見法國「老虎總理」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他們一見面克氏就帶他去前線視察,冒著槍林彈雨,觀察德軍占領地區逐日縮小,此時克氏已七十四歲但充滿精力,對戰區每一部分都要親自觀察,整整十二個小時。作為一個職業外交人員我對第十六章〈英愛條約〉特別注意。因為英國和愛爾蘭是世仇,愛爾蘭的「新芬黨」(Sinn Féin)是以殘暴聞名, 積極爭取愛爾蘭的獨立,但是英軍常駐愛爾蘭,壓制任何意圖脫離英國的舉動,英愛雙方也透過談判設法解決這項僵局,但是都未能成功。英國於一九一四年通過了《愛爾蘭自治法》(Government of Ireland Act 1914)但是要到歐戰結束才生效。邱氏並未參加最後的談判,但有幾次談判是在邱府舉行。邱氏利用這個機會近距離觀察愛爾蘭的二位談判者,一位是領導人格里菲斯(Arthur Joseph Griffith),另一位是他的副手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兩位個性完全不同,前者溫和具有誠信,後者粗暴,隨時可推翻已談妥的結論。邱氏花了不少功夫在後者身上,終於使《英愛條約》(Anglo-Irish Treaty)得以完成。第二十章〈今後五十年〉,邱氏認為歷史的演進是人類希望持續改善生活,因此未來的五十年最重要的是科學,時到如今他的預言仍有價值。
【自序】
讀著這一頁頁文章,讓我比以往都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和我年歲相仿,如今將步入耳順之年的這一代,曾經歷過與正在經歷的事件和環境是多麼複雜。首先是「有序的狀態」,我們會看見記憶這個「暗箱」投射出的影像明亮卻受限,色彩豐富而充滿動感,但規模如此微小,以至於像西德尼街(Sidney Street)這種瑣事也成了冒險與感官體驗的亮點。接著是無可比擬的戰爭悲劇,現在充斥著混亂、不確定和危險,光明和黑暗的力量或許勢均力敵,撒旦和天使長米迦勒或許正在猶疑地審視自己的軍隊,而就我們所知,整個世界正朝十字路口邁進,那兒可能會通往我在〈我們是否都該自殺?〉和〈今後五十年〉中試圖勾勒的兩種人間煉獄──歷史上是否存在其他同等重要且關鍵的時代?
許多文章都以較輕鬆的角度談論嚴肅的議題,但若因此將上述兩篇文章所勾勒出的夢魘,視為饒富趣味的臆測,將我當成業餘的預言者,如卡珊德拉(Cassandra)般不予信任,我將深感遺憾。因為我實在是滿懷誠懇提出警告:若文明社會無法自我約束,以科學技術開啟了罪惡之城,那麼這些事情將會輕易成真。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仍有幸擁有生之喜悅,並且為了向其中某些特別深得我心的事物致謝,我為這本書寫下美好的結局。
人們說世界老了,我也如此相信。
然而我們仍應如孩童般,再度從中尋獲樂趣。
溫斯頓‧邱吉爾 於查特韋爾莊園
一九三二年九月
【推薦序】
推薦序——錢復(財團法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邱吉爾於英國廣播公司(BBC)二○○二年舉辦的「最偉大的一百名英國人」(100 Greatest Britons)中被投票選為首位,他的確是二十世紀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出身貴族世家,但青少年時秉性頑劣,不得父母和教師的喜愛,因此十八歲時投筆從戎。軍校畢業後,他前往全球英國殖民地服役並為國內媒體撰寫報導,逐漸受人注意,因此返回英國代表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參選一八九九年眾議員選舉,落選後去南非,參加二次的波耳戰爭(Second Boer War),不幸被俘。他...
目錄
推薦序/錢復
作者序
第二次機會
諷刺漫畫與諷刺漫畫家
政治立場的一致性
個人交往
圍攻西德尼街
德國的光輝
我的間諜故事
和擲彈兵相處的日子
「塞子街」
U型艇之戰
多佛阻攔網
魯登道夫:孤注一擲
和克里蒙梭共度的一天
在天空之中
競選回憶
英愛條約
代議政府與經濟問題
我們是否應該集體自殺?
現代生活中的群體效應
今後五十年
摩西:一個民族的領導者
論嗜好
繪畫做為一種消遣
推薦序/錢復
作者序
第二次機會
諷刺漫畫與諷刺漫畫家
政治立場的一致性
個人交往
圍攻西德尼街
德國的光輝
我的間諜故事
和擲彈兵相處的日子
「塞子街」
U型艇之戰
多佛阻攔網
魯登道夫:孤注一擲
和克里蒙梭共度的一天
在天空之中
競選回憶
英愛條約
代議政府與經濟問題
我們是否應該集體自殺?
現代生活中的群體效應
今後五十年
摩西:一個民族的領導者
論嗜好
繪畫做為一種消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