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首度大公開:
企業成功實現「數位」和「AI」轉型的操作手冊!
數位轉型沒有速成法,但有策略路徑圖
200次轉型實踐 ╳ 100多個圖解案例 ╳ B2B、B2C企業經驗
手把手帶你找到企業優勢源頭!
本書獻給「非數位原生世代」誕生的企業,以及那些準備捲起袖子、致力於長期成功的轉型領導者與團隊!
「非數位原生世代」企業總是擔心──
‧投資大量金錢去支援數位與AI轉型,可以回本嗎?
‧我們有可能找到科技公司一樣好的科技人才嗎?
‧轉型過程中哪些工作可以外包、哪些不行?
‧轉型的成功與否可以評量嗎?
‧何時才算轉型成功?
公司如何航行科技世界、建立競爭優勢?
這不是一趟簡單容易的旅程,也是企業面臨的關鍵挑戰,
想要數位與AI轉型發揮潛力,主管們必須願意且準備將組織「打掉重練」!
在協助企業轉型的實務中,麥肯錫的專案領導者們發現,唯有企業從根本上改變人才、營運模式、技術和數據能力時,才能取得長期成功。
實務測試證明有效的六大面向――
1. 【研擬轉型路徑圖】
聚焦和校準於一個北極星願景,從技術角度重新想像事業,釐清為推動轉型所需要的新能力。
‧麥肯錫發現〉〉〉許多數位化與AI轉型熄火的公司,問題可溯源至這個階段犯下的錯誤,路徑圖如同北極星,是團隊在執行任務、做決策時的依歸。
‧實務做法〉〉〉確認企業目標「規模」與「優先順序」、可改善的客戶體驗的數位解決方案、資料與技術需求、影響與投資、敏捷小組的結構與模式……
2.【建立人才板凳】
與外部人才合作是策略上的重要關鍵,但領導者必須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內部人才使用科技技術,例如:業務團隊在AI時代需要學會什麼技能、那些工作環節可以採用AI。
‧麥肯錫發現〉〉〉新加坡星展銀行有80%的關鍵人才是內部人員,只有20%人才是外包, 這種組合使組織能夠更快地行動並更快地做出決策。
‧實務做法〉〉〉盤點組織當前的數位能力、評估現有人才與專業程度、設定數位轉型領導要角、翻新面試與績效評量方式、技能再造訓練……
3.【採用新的營運模式】
企業從數位技術到產品平台等地營運模式,如何數位與AI化將左右轉型的成敗,例如:產品管理、使用者體驗設計等。
‧麥肯錫發現〉〉〉數位化與AI轉型中最複雜的層面是發展一個以顧客為中心、且快速靈活的營運模式,因為這觸及組織的核心、組織的管理流程、以及許多團隊的運作方式。
‧實務做法〉〉〉先認識敏捷的各種版本模式、選擇平營運模式、每月每季每年的檢討重點、顧客體驗設計發展流程……
4.【建立團隊能夠創新的分散式技術環境】
涵蓋高速開發、編程品質及高營運效能所不可或缺的軟體工程實務。
‧麥肯錫發現〉〉〉為了讓數百、甚至數千支團隊易於取得資料、快速發展出數位與AI解決方案,這些內部的支援與服務有其必要。
‧實務做法〉〉〉創新的技術環境、開發靈活性和操作可擴展性的解耦架構、精確且價值導向的雲端方法、開發師生產力的工具、從一開始就內建資安與自動化……
5.【到處嵌入資料】
這涉及了如何發展與部署資料產品,只有把資料架構成有品質、容易使用及可重複使用,才能使AI模型發揮力量。
‧麥肯錫發現〉〉〉這環節往往涉及資料治理及組織問題,執行上相當棘手,縱使企業掌握最具前景的資料,若沒有處理好這些問題,也可能失敗。
‧實務做法〉〉〉研判哪些資料重要、製作資料路徑圖、讓資料產品可重複使用、決定需要的資料能力和採用參考架構、人才與資料導向文化……
6.【推動使用者採用開發出來的數位產品】
數位化與AI轉型中的變革挑戰,最令人沮喪的是,縱使有最佳的數位解決方案,也未能產生好結果。
‧麥肯錫發現〉〉〉這部份涉及未能充分實現解決方案的價值、流程及人的問題。領導者通常大力投資解決方案,但在推動採用上面總是投資不足。
‧實務做法〉〉〉管理階層需要設計易於複製及重複使用的解決方案、設定查哨站追蹤使用者採用狀況、建立數位信任度來保障資料隱私與合規……
【本書特色】
最完整的AI轉型實務指導:就企業運作中的所有環節、及彼此相互的影響,為組織轉型的各部門主管提供如何應對數位與AI化的方法。
麥肯錫將200多次的實踐結果大公開:撇開高大上的理論,透過200多次的實踐成效,指出企業轉型過程中的操作痛點,從上至下全盤解析。
麥肯錫數位顧問團隊的專家見解:實務型數位和AI轉型專家,就如何利用轉型力量,在數位時代創造價值、贏得競爭力提供了寶貴的的見解。
數位轉型圖像+數字化,讓複雜的轉型流程好讀、易懂::本書提供眾多轉型公司的數據驅動分析與圖表,為數位和人工智慧轉型如何創造價值提供了明確的證據,幫助企業駕馭不斷變化的數位環境。
看成功設為轉型的領導者和企業怎麼做:透過100多家企業及領導者的案例,諸如:樂高、星展、Spotify、羅氏大藥廠、嬌生、Adobe,現身說法,AI如何幫助企業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艾瑞克.拉瑪爾Eric Lamarre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合夥人,北美區數位實務領導者,工程背景出身,在加入麥肯錫之前,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水波及水下聲學的研究工作。他開創麥肯錫數位與人工智慧客戶服務方法的發展,並對此主題發表甚多文獻,之前擔任過麥肯錫加拿大分公司管理合夥人。拉瑪爾也是蒙特婁心臟醫學中心基金會(Montreal Heart Institute Foundation)董事會成員。
凱特.史馬吉Kate Smaje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合夥人,麥肯錫全球數位業務共同領導者,在麥肯錫服務了二十多年,大多為B2B公司提供顧問服務,幫助各地及各種產業的客戶把科技與人工智慧的力量,以及向前躍進所需要的人事變革結合起來,也經常發表有關於數位主題的演講及文獻。史馬吉當過公司科技長,自稱為技客,對科技、持續學習及人才培育發展感興趣。她也是倫敦的孩童慈善機構Tommy’s的受託管理人。
羅尼.澤梅爾Rodney Zemmel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合夥人,麥肯錫全球數位業務共同領導者,擔任過麥肯錫紐約及美國東北區辦公室管理合夥人,領導麥肯錫的保健業業務,為製藥業、生物科技業、及醫療照護業的客戶提供顧問服務。澤梅爾是受肯定的思想領袖,曾合著《長期思維》(Go Long: Why Long-Term Thinking Is Your Best Short-Term Strategy)一書。澤梅爾擁有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現在主要為客戶提供數位轉型、AI、技術生產力、建立數位業務等方面的顧問服務。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近期出版的《持續買進》、《練好邏輯的第一堂課》、《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好策略的關鍵》、《中國網路圈套》、《七大市場力量》、《普林斯頓最熱門的電腦通識課》、《民主資本主義的歧路》、《萬物藍圖》、《哈佛最熱門的價值策略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
吳相勳/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管理才能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
蘇書平/先行智庫執行長
艾伯特.博爾拉(Albert Bourla)/輝瑞藥廠董事會主席暨執行長
茱莉.迪爾曼(Julie Dillman)/安達保險集團(Chubb Group)執行副總、營運與技術高階主管暨數位轉型長
馬丁.仙克蘭(Martin Shankland)/愛迪達全球營運主管委員會成員
羅娜.費爾海德(Rona Fairhead)/甲骨文公司董事會成員
羅傑.佛格森(Roger W. Ferguson)/字母公司董事會成員
名人推薦:【強力推薦】
吳相勳/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管理才能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
蘇書平/先行智庫執行長
艾伯特.博爾拉(Albert Bourla)/輝瑞藥廠董事會主席暨執行長
茱莉.迪爾曼(Julie Dillman)/安達保險集團(Chubb Group)執行副總、營運與技術高階主管暨數位轉型長
馬丁.仙克蘭(Martin Shankland)/愛迪達全球營運主管委員會成員
羅娜.費爾海德(Rona Fairhead)/甲骨文公司董事會成員
羅傑.佛格森(Roger W. Ferguson)/字母公司董事會成員
章節試閱
序章:把數位與AI 轉化為持續掌握競爭優勢的企業能力
企業領導者在未來的職業生涯裡,都將致力於推動公司的數位轉型。
這句話反映二個基本事實:第一是數位技術恆常變化。過去十年間, 在科技業的新技術(例如:雲端、AI)、新的架構典範〔例如:微型服務、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後文簡稱API)〕、以新方式建造軟體的匯流驅動〔例如:敏捷、集成開發、資安及營運的方法(development、security and operations,後文簡稱DevSecOps)〕之下,數位已經滲入我們生活的近乎每一個面向。至於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能產生新內容與想法的AI)、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及其他的尖端科技,目前我們甚至還未觸及其皮毛。
只要科技繼續演進,你的企業就必須繼續隨之發展。 因此,「轉型」一詞有點誤導大眾,如同暗示這是一個有終點的一次性計畫,但其實數位轉型是持續提高競爭力的旅程,沒有止境。
第二個基本事實是,數位與AI 轉型相當艱難。在最近麥肯錫針對這一主題的年度調查中,89%的公司已經推行數位轉型,但期望增加的營收只實現了31%,期望節省的總成本只實現了25%。
不幸的是,轉型沒有速成法,你不能只是實行一套系統或技術就完事了。我們從數位領先者身上看出,不存在一個「神奇」的使用案例(use case)可以套用,相反地,必須結合數百種科技驅動的解決方案(包括公司本身專有的、及市面上現成可用的解決方案),才能持續地透過改善來創造優異的顧客及員工體驗,從而降低單位成本、創造價值。為了發展、管理與進化這些解決方案,需要公司徹底地重新布局營運方式。這意味著,讓組織中分布在各單位的數千人齊心協力做不一樣的事。這意味著, 引進新人才來發展加速學習迴路,利用他們的技能並幫助他們成長。科技固然重要,但數位與AI 轉型也高度倚賴發展新的組織能力。
所有公司對這種艱難的奮鬥並不陌生,縱使眾所周知的科技業寵兒也必須不斷地投資、實驗、失敗及調適才得以成功。以亞馬遜的零售事業為例,該公司由商業、科技及作業專家組成的數千支跨部門團隊早已發展出專有軟體,把商家加入平台、存貨補貨、訂價及訂單履行等流程自動化。但是,亞馬遜不是一開始就這樣運作,現在的亞馬遜並非我們所知的那個創業時期的亞馬遜,公司內部透過重新布局,投資於技術和竭盡全公司之力,長期、持續地改善公司來達到徹頭徹尾地數位化。
亞馬遜的成功家喻戶曉,但還有其他老牌大公司在數位與AI 轉型競賽中勝利、同時拉大跟競爭者之間數位差距的好例子。那些成功中帶有辛苦獲得的教訓與啟示,並結合成一個有效的處方,本書就是處方簽,記載了那些克服艱難的故事。
以數位做為競爭優勢源頭
不久之前,老牌公司的高層主管往往選擇延後更新組織的核心系統, 因為他們認為:「系統經過他人的測試與證明後,會變得較便宜、風險較低。」那些主管們會說:「我們想購買標準的套裝軟體⋯⋯,量身打造的系統既昂貴又複雜。」當然,公司靠技術來運行,但技術本身鮮少帶來競爭優勢,因為任何公司都能從供應商那裡買到相同的技術。如果真的有,那也是按時、按預算部署這些系統,並充分利用購買來的功能所產出的優勢。
但現在這一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司仍然向供應商購買系統來運行自家的事業,但數位技術的興起,以及新的架構典範和軟體開發方式, 使得開發和維護專有應用程式成為可能。伴隨軟體業的成熟與演進,一條軟體供應鏈已經形成,你可以用現成的軟體模組來組裝應用程式,只需在必要之處自行開發新程式即可。這些發展,以及即將到來的新趨勢,例如: 生成式AI,正在大幅降低開發專有應用程式的成本與時間,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上競爭。
那麼,有沒有靠著數位化建立競爭優勢,並因此獲得回報的老牌公司例子呢?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公司的績效,但坦白說,深度數位轉型的成果需要長時間才能夠反映在財務績效上。不過,上面這個疑問仍然重要,因為不少老牌公司付出了可觀財務與動員大規模組織,但成功率卻低到令人懷疑付出的一切努力是否值得。
我們歷年的調查結果清楚地表明,高效能的公司實踐一系列數位行動時,確實顯著地改善公司運作方式。舉例而言,我們最近對超過1,300位企業高階主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高效能者使用先進分析法來獲得專有的見解;50%的高效能者使用AI 模型來改善決策和自動化決策。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決定找出數位轉型和優異財務績效有關聯的實證資料。我們挑選銀行業,因為麥肯錫掌握已開發國家市場中80家全球性銀行的獨特標準資料集。再者,銀行業走上數位轉型之路長達5 至10年, 可以提供足夠的時間資料去檢視數位轉型帶來的影響性。
我們的研究涵蓋2018年至2022年這個時間範圍,聚焦於20家數位領先者和20家數位落後者,得出主要三個對比鮮明的洞察:
1.數位領先者的財務績效勝出。數位領先者的有形權益報酬率(ROTE,是銀行業的一項重要財務績效指標)較佳,也改善更多,就連本益比(P/E ratio)也一樣。這段期間,數位領先者的成長高於數位落後者,營業槓桿(operating leverage,息前稅前盈餘除以營收額)較佳。結果就是,數位領先者的總股東報酬率(TSR)成長8.2%,數位落後者只成長4.9%。顯而易見地,數位領先者在財務上獲得更高的回報。
2.競爭優勢來自端到端(end-to-end,指整個商業流程)事業模式轉型。我們檢視銀行事業模式的轉型四項指標,以及數位領先者和數位落後者在這些指標上歷經時日的進展(參見<圖表I-1 >)。第一個指標是銀行在行動應用程式的顧客採用率,雖然數位領先者在這個指標上一直領先數位落後者,但二者都獲得了顯著的進步。乍看之下,這結果可能令人驚訝,但其實不足為奇,一家銀行一推出一種新的行動功能,其他銀行在6至12 個月內就會跟進推出。在銀行業,行動應用程式是入場籌碼,也就是所謂的必備的基本條件,並不會提供競爭差異化,多數銀行都已經建立一支能夠自行開發與改善自家行動應用程式的數位團隊。月內就會跟進推出。在銀行業,行動應用程式是入場籌碼,也就是所謂的必備的基本條件,並不會提供競爭差異化,多數銀行都已經建立一支能夠自行開發與改善自家行動應用程式的數位團隊。
接著,我們來看其他三個指標:數位業務營收額、分行網絡人員數量、接治中心人員數量。這些指標反映實際的營運優敗,數位領先者在這些層面的進步速度快於數位落後者。這些指標的進步比第一項指標更困難,因為執行上需要端到端整個流程的轉型。
在流程的前端,數位領先銀行整合個人化分析法及數位行銷活動,以向(潛在)顧客提供切要的產品與服務。在流程的中間段,數位領先銀行創造全通路體驗,在銷售過程的所有階段,分行與接洽中心的專業人員都有工具與資料去支援顧客,縱使是線上的銷售過程始也是如此。拜信用風險評估的自動化,這些數位領先銀行也能及時審核顧客在流程的末端,數位領先銀行透過使用現代資料架構來設計通暢的數位工作流程,推動顧客自助服務。簡言之,數位領先者的數位轉型不只是推出前端的行動應用程式,也把行銷、銷售、服務及風險管理等相關業務全都數位轉型。
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愈來意多顧客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處理銀行事務時,數位领先者在重新調整銷售與服務工作上做得更快。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容易,其實不然,必須改變整個銀行的獎勵制度與績效管理。在任何產業,這種程度的跨部門調整和校準是數位轉型優勝劣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3.數位領先者建立較佳的企業能力。我們研究數位領先者和落後者的基本實務後,可以看出其中的明顯差異。數位領先者進一步建立優質的數位人才板凳,聚焦於創造一個讓一流工程師能夠苗壯成長的環境。他們採用新的營運模式,匯集來自業務、技術及作業部門的人員組成敏捷小組,致力於持續改善顧客體驗,並透過自動化來降低單位成本。他們也建立現代、分散式技術和雲端資料架構,讓整個組織(而非只有IT)能發展數位與AI解決方案。簡言之,數位領先者投資於建立人才、營運模式術資料等方面的能力,讓整個組織能夠使用這些能力來發展、且持續改善優異的數位體驗。
總結而言,數位領先者的領導團隊更勇於重新想像他們的核心事業,整個團隊更凝聚在破除傳統部門的封閉塔,以實現他們的願景。數位領先者更積極、策略性地投資於建立組織和技術層面的差異化能力,使這些能力成為競爭的優勢源頭。歷經時日,這些能力創造出不斷改善的顧客體驗,驅動單位成本的降低。數位領先者靠著這些努力,重新布局,在競爭中勝出,進而獲得財務回報。
我們發現,在任何產業,不論是B2B、B2C、產品開發、服務事業,上述的過程都說得通。每一個事業都有機會從數位轉型中創造顯著的價值,問題只在於如何做到。
如何做到
許多公司熟悉數位與AI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價值,然後其中一些公司取得了初期成功,但是數位和AI 轉型的規模和動力足以推動事業改變企業價值,那又是另一回事。
主管欠缺的是如何建立企業能力來實現大規模成效的詳細方法,本書準備解答這個「如何做到」的疑問,為那些準備捲起袖子、致力成功轉型而努力的領導者提供指南。本書檢視科技帶來的獨特課題與機會,例如: 智慧型手機、物聯網、AI〔包括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後文簡稱ML)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擴增與虛擬實境、大數據、即時分析、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API、雲端技術等,任何數位與AI 轉型都倚賴結合這些技術來發展數位解決方案。
這本指南與麥肯錫團隊在全球各地幫助客戶推動數位與AI 轉型時使用的指南一致,這是過去五年間在實務中持續發展、完善與學習得出的結果,我們把麥肯錫獲得的啟示轉化為一本證實有效的訣竅。
本書把這些啟示統整分為六部分,每個部分相應於一項企業能力:首先,高層團隊必須在價值觀與計畫上校準與團結;其次,處理如何建立可實踐的能力,好在競爭上創造差異化的數位解決方案;最後,在變革管理上驅動端到端的事業流程,使全組織願意採用公司開發的數位解決方案, 並且採用範圍要擴及整個企業。(參見<圖表I-2 >)
這六個部分的每一個面向皆涵蓋一項必要的企業能力,數位與AI 轉型若不處理這些面向(或缺乏其中任何一項能力),將無法取得成功,這是我們回顧麥肯錫過去十年間為客戶提供服務時獲得的重要發現。在本書最後,我們也收錄三家公司的案例,探討他們如何推動數位與AI 轉型。以下簡述每一個部分將討論的內容:
第一部:研擬轉型路徑圖。這個部分說明如何使領導團隊聚焦和校準一個如北極星般的願景,如何從技術角度重新想像事業。領導團隊把得出的決策轉化成一份詳細的路徑圖,勾勒轉型將帶來的影響,釐清為了推動轉型所需的新能力。我們檢視那些熄火的數位與AI 轉型案例時發現,這些公司遭遇的許多問題可溯源至這個階段犯下的錯誤。
第二部:建立你的人才板凳。你不能把公司提供的數位體驗外包,公司必須有能力發展與演進自己專有的數位解決方案,所以你需要優質的數位人才。老牌公司往往認為自己無法和數位原生代公司競爭人才,其實不然,成功在市場上爭取到優秀人才的公司也不少。本書第二部說明如何研擬一份跟上述數位路徑圖一樣詳盡的人才路徑圖,包括如何建立一個不僅能招募到優秀人才、也能創造讓他們苗壯成長的組織環境。
第三部:採用一個新的營運模式。數位與AI轉型中最複雜的層面大概是發展出以顧客為中心、快速且彈性的營運模式,因為這部分觸及到組織的核心、管理流程及許多團隊的運作方式。本書的第三部會介紹與解釋公司可以參考的各種營運模式,涵蓋數位工廠(digital factor)到產品與平台型組織等,還會教你如何根據現行的組織形式做出選擇。第三部也會探討如何建立與擴展那些左右數位轉型成敗的能力,例如:產品管理、使用者體驗設計。
第四部:加速技術與分散式創新。本書第四部將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分散式技術環境,使數百、甚至數千支團隊易於取得那些能夠加速發展出數位與AI解決方的種支援與服,內容涵蓋做到高速開發、編程品質及高營運效能所不可或缺的軟體工程實,包括DevSecO和機器習作業(machine learning operations,後文簡稱 MLOps) 。
第五部:到處嵌入資料。本書第五部探討為了把資料架構成有品質、容易且可重複使用,需要做出哪些重要決策。唯有資料滿足這些條件,才能使AI模型揮。們將探討如何展與部署資料產品(資料產品是指以易於使用的格式包裝來供其他應用程式使用的資料),才能為事業提供最大效益。第五部也會涉及相當棘手的資料治理及組織問題,縱使是最具前景的資料產品,若沒有處理好上述那些問題,最後也可能失敗。
第六部:推動採用及推廣的要領。數位與AI轉型中最令人沮的部分是,縱使有最佳的數位解決方案,也未能產生原本應該產生的效果。在轉型初始,公司通常大力投資於解決方案的開發工作,但在推動使用者採用、推廣落實至全公司時,總是投資不足。因此,第六部會探討這些變革管理的挑戰,聚焦於如何處理導致優異的解決方案未能充分實現其價值的細部技術、流程及人的問題。
第七部:轉型旅程的故事。本書最後深入檢視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公司(Freeport-McMoRan)、星展銀行(DBS)、樂高集團(LEGO Group)這三家公司,我們認為他們是數位與AI 轉型的領先者。第七部展示這些模範公司如何結合本書闡釋的六個企業能力,從如何建立能力到團隊如何齊心協力創造價值。這些案例凸顯這三家公司的旅程轉折,包括他們如何克服的挑戰、如何成功地拉大跟競爭者之間的差距。
這本指南為這六大要素的結合與運作提供一個整合性觀點,例如:第一部中的數位路徑圖和第六部中的價值追蹤法一致;第二部中的數位人才與第三部中的營運模式設計密切相關。這種整合見解對於數位與AI 轉型的成功很重要,也是撰寫本書的主要動機之一,因為我們發現,許多公司難以建立整體連貫的轉型凝聚力。
數位與AI轉型仍處於Day
如何航行數位世界並取得持久的競爭優勢,這是公司在現今時代面臨的關鍵挑戰。為了推廣數位與I轉型、兌現投資的回報,公司高層必須先就緒並願意對組織「開刀」、重新布局,才能利用技術在競爭中勝出。
數位與AI 轉型是持續演變與改進的行動,也是現代企業的運作方式, 若你接受這一前提,你就會改變自己看待轉型工作的態度。在此,我們借用亞馬遜公司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說法:數位與AI 轉型仍處於Day 1。
序章:把數位與AI 轉化為持續掌握競爭優勢的企業能力
企業領導者在未來的職業生涯裡,都將致力於推動公司的數位轉型。
這句話反映二個基本事實:第一是數位技術恆常變化。過去十年間, 在科技業的新技術(例如:雲端、AI)、新的架構典範〔例如:微型服務、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後文簡稱API)〕、以新方式建造軟體的匯流驅動〔例如:敏捷、集成開發、資安及營運的方法(development、security and operations,後文簡稱DevSecOps)〕之下,數位已經滲入我們生活的近乎每一個面向。至於生成式人工智慧(...
推薦序
推薦序一、畫出數位轉型的樣貌,提供指引明確的路線圖
吳相勳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
身為一名長期參與各種數位轉型產學合作案的研究者,我經常被詢問有沒有值得推薦的數位轉型指南。過去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大多偏重理念與觀念闡述,缺乏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今,這本綜合了麥肯錫公司豐富經驗的著作,終於為我們提供了一本不可或缺的數位轉型實務手冊。
本書以六大面向為架構,全面涵蓋了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要素,包括價值觀校準、人才、營運模式、技術、資料和推廣採用。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其高度實用性。與市面上其他談論數位轉型的商業書籍相比,本書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書中的圖表不僅讓經營者得以快速了解作者觀點,更是可以立即使用的實務工具集。
根據我的產學經驗,許多企業常陷入「選錯重點領域」的困境。因此,選擇正確的轉型切入點至關重要。書中簡明地介紹了如何進行領域劃分(圖表 2-1)以及如何建立轉型架構(圖表 3-2)。在此也要提醒讀者,這本書並沒有直接觸及數位轉型的商業模式選擇、策略形成,經理人仍需參考其他資料。
此外,如何建立人才儲備與設計新的運作架構,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主要瓶頸,書中對此有著清晰闡述,包括招募流程設計(圖表 10-3、10-4)、如何打造敏捷團隊(圖表 14-8、15-3、15-4)、如何分析和彌補人才落差(圖表 5-1、8-3、12-2、12-3)等方面。
這本書強調企業需要將數位技術視為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而非僅僅是營運工具。第四部分詳細討論了如何構建現代化的資料架構(圖表 18-2、20-1、23-1、26-1),對非技術背景的管理者而言,這些章節可以幫助他們與IT團隊和外部供應商進行更有效的溝通。但如書中所強調,企業最終需要培養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以維持長期競爭力。
我觀察到許多企業在數位轉型初期進度極為快速,但一進到全面導入期就慢了下來。開發出色的數位解決方案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使用者採用這些解決方案,並將其推廣到整個企業。書中提出了建立推廣採用團隊、制定變革管理方案、追蹤解決方案採用情況等實用建議(圖表 29-1、29-2、29-3),幫助企業克服推廣過程中的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數位解決方案的價值。
對大型企業而言:
本書是一份全面的數位轉型指南。已開始轉型的公司可用它檢視進展,尚未開始的公司則可將其做為轉型計畫的藍圖。大型企業可充分利用書中提供的詳細策略和工具,全面推動組織轉型。
對中小企業而言:
雖然面臨人才短缺等挑戰,但閱讀本書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仍然至關重要。這兩部分詳細闡述了如何選擇正確的轉型領域,以及如何識別和培養數位人才。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規模和資源,選擇性地採用書中建議,逐步推進數位轉型。
對於尚不清楚數位轉型全貌的經營者:
我建議可以從第七部分的三家公司案例研究開始閱讀。這些案例基於前六部分的框架,生動展示了不同公司的轉型歷程和管理方法。儘管行業背景各異,這些成功案例都反映了數位轉型的共通原則和方法,具有廣泛的參考價值。讀完案例後再回頭閱讀前面的理論部分,將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書中的概念。
此外,我還想特別推薦商周周刊出版的另一本《星展銀行數位轉型實踐手冊》,它可以視為本書星展銀行案例的詳細版本。若讀者對本書提到的某些管理機制或文化建設方法想要更深入了解,《星展銀行數位轉型實踐手冊》提供了豐富的細節和洞見。
總體而言,這本書填補了數位轉型領域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為各類型企業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和實用工具。無論是剛開始規劃轉型,還是正在推進過程中,這都將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
推薦序二、打開本書,有如親臨數位與AI轉型的實務現場
蘇書平
先行智庫執行長
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企業如何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答案就是擁抱新思維,為未來建立必要的能力!然而,許多企業在數位轉型及導入AI專案時卻面臨重重挑戰,不知從何下手。如何制定有效的數位轉型策略?
如何招募與建立具備數位能力的團隊?
如何採用新的管理流程與作業方式?
如何將數據與AI融入現有的業務作業流程?
如何利用新技術擴大市場與企業規模?
如何更有效地創新與打造新產品?
這些問題看似棘手,但關鍵在於如何建立企業能力來實現預期成效並且能夠大規模的複製。這本《麥肯錫教企業這樣用AI》恰好為這些挑戰提供了實務的解決方案。本書由麥肯錫公司的頂尖數位顧問團隊撰寫,凝結了多年的經驗洞見,剛好幫各種規模的企業在導入AI時遭遇常見的挑戰,提供了實用的指導與寶貴經驗。
先行智庫也是一家專注於人才升級與數位轉型的管理顧問公司。身為先行智庫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這幾年我們舉辦過上百場數位轉型與生成式AI訓練,並且長期輔導數十家不同規模的企業,深知企業在這條轉型之路上所面臨的困難。《麥肯錫教企業這樣用AI》的方法論與個案研究與我們過去的經驗不謀而合,是台灣企業啟動數位變革的寶貴資源。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詳細且可操作的建議,還有許多表單與管理設計框架,幫助企業在導入AI時避免常見的陷阱。有句名言說:「別讓文化把策略當早餐吃掉了。」多數企業在導入AI與自動化專案時,最常忽略的問題就是組織慣性。換句話說,就是如何讓每一位員工理解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變革中啟動第二成長曲線,讓企業持續成長。
書中的案例分析尤為值得一提,通過對全球成功企業的深入研究,總結了多種行之有效的實踐經驗,為讀者提供寶貴的借鑒。你可以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制定數位轉型策略、建立人才團隊、設計新營運模式、打造新的技術環境,並讓內外部用戶願意接受改變並使用這些新科技。同時,作者也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了複雜的技術概念,並提供了大量圖表和插圖,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與操作,讓理論成為最佳實踐的指南。每一部分和章節都可以做為參考字典,讓讀者快速查閱與企業面臨挑戰當下最相關的內容。
這本書也對先行智庫的輔導經驗提供了完美的補充,讓我們未來在幫助企業成功導入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可以更加得心應手。過去我在進行數位轉型與AI輔導與培訓的經驗中,成功的關鍵在於企業必須先了解自己處於什麼階段,針對現狀做自我分析。這過程可能需要經歷多次訪談、聚焦和討論,才能確立組織未來的目標與願景,再透過合適的策略工具與訓練賦能員工,同時也必須配套導入績效管理制度與方法。此外,資訊部門與業務單位如何合作降低溝通衝突,提高程式開發的生產速度,也是企業常見的困境。這幾年的顧問輔導經驗也與麥肯錫提到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
如果你希望在數位和AI時代中取得成功,建立一個能夠透過數據加速組織轉型與升級的成長路徑,《麥肯錫教企業這樣用AI》絕對是你的最佳夥伴,能夠有效降低探索時間,避免走冤枉路!
推薦序一、畫出數位轉型的樣貌,提供指引明確的路線圖
吳相勳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
身為一名長期參與各種數位轉型產學合作案的研究者,我經常被詢問有沒有值得推薦的數位轉型指南。過去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大多偏重理念與觀念闡述,缺乏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今,這本綜合了麥肯錫公司豐富經驗的著作,終於為我們提供了一本不可或缺的數位轉型實務手冊。
本書以六大面向為架構,全面涵蓋了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要素,包括價值觀校準、人才、營運模式、技術、資料和推廣採用。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其高度實用性。與市面上其他談論數位...
目錄
各界好評
推薦序 打開本書,有如親臨數位與AI轉型的實務現場/蘇書平
推薦序 出數位轉型的樣貌,提供指引明確的路線圖/吳相勳
序章把數位與AI 轉化為持續掌握競爭優勢的企業能力
第一部 研擬轉型路徑圖:事業導向路徑圖是數位與AI轉型成功的藍圖
第一章 激發與校準高層團隊
願景
校準
信諾
第二章 選擇正確的轉型「口量」
領域導向的方法
決定哪些領域優先
第三章 讓事業領導者定義可能性
看待生成式AI等新興技術的態度
第四章 辨識想達成目標所需的資源
敏捷小組的結構
敏捷小組模式
估計人才總需求
第五章 為當前及未來十年建立能力
評估基礎的數位能力
評估建立能力的需求
透過夥伴關係,加快建立能力
第六章 數位路徑圖是領導高層的一份契約
第七章 終極的公司團隊運動
執行長
轉型長
技術長、資訊長及數位長
資料長
人力資源長
財務長
風險長
事業單位及功能部門的領導者
第二部 建立你的人才板凳:創造讓數位人才茁壯成長的環境
第八章 核心能力vs.非核心能力──策略性人才規畫
你的公司內部需要自建什麼人才?
了解你目前擁有的數位人才
研判人才落差
第九章 建立數位人才的人力資源團隊
第十章 招募數位人才──應試者也在面試你
切要、動人且可信的員工價值主張
以應徵者為中心的招募體驗
在內部尋找人才
新員工入職旅程
多元,公平,包容
第十一章 辨識獨特的技術人員
調整薪酬制度,按技計酬
在績效管理中使用TCMs
第十二章 增進技能卓越性
彈性的資歷發展途徑
量身打造的學習旅程
建立「數位入口閘道」研習營
為數位人才建立學習旅程
用研習營來再造技能
第三部 採用新的營運模式:重新架構組織與治理,讓運作更快速且彈性
第十三章 從執行敏捷邁向成為敏捷的一部分
驅動敏捷績效的三種重要儀式
第十四章 支持數百支敏捷小組的營運模式
組織基石
營運模式設計選擇
第十五章 專業化產品管理
資歷發展途徑與專業發展
第十六章 顧客體驗設計──神奇原料
首先,招聘優異的設計師
投資於顧客體驗設計發展流程
從一開始就讓UX設計師成為團隊的一分子
把顧客體驗設計的每個部分和價值連結起來
第四部 加速技術與分散式創新:建立使全組織能夠從事數位創新的技術環境
第十七章 解耦架構可實現開發的彈性和營運的可擴展性
從點對點到解耦
利用雲端型資料平台
程式碼從人工到自動化
從固定到演變
從批次資料處理到即時資料處理
第十八章 更精確且價值導向的雲端方法
同時重新想像事業領域和基礎技術
決定雲端部署和遷移方法
建立雲端基礎
增強你的雲端財務營運能力
第十九章 快速且優質的編碼工程實務
用DevOps做為快速交付軟體的基礎
透過編程規範及程式碼的可維護性來改善品質
透過持續整合與持續部署灌輸端到端自動化
第二十章 提高開發人員生產力的工具
彈性且可擴增的開發沙盒
現代且標準化的工具
第二十一章 提供生產等級的數位解決方案
追求高度控管與可審查性
確保生產環境的安全性、可擴展性及可用性
結合監控與可觀測性
第二十二章 從一開始就內建資安與自動化
將安全性流程左移
使用DevSecOps把安全性嵌入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第二十三章 採用MLOps來擴展AI
第五部 無死角地嵌入資料:使整個組織易於使用資料
第二十四章 研判哪些資料重要
辨識與排序資料的重要程度
評估資料的整備程度
製作資料路徑圖
第二十五章 資料產品──可重複使用的規模化基石
辨識能夠創造價值的資料產品
成立資料產品敏捷小組
發展資料產品
第二十六章 資料架構或資料管道系統
資料架構模式
決定所需的資料能力和採用參考架構
設計資料架構的最佳實務
第二十七章 組織要最大化地利用資料
組織
集中化程度
領導結構與管理論壇
人才與資料導向文化
DataOps工具
治理與風險
第六部 推動「採用」及「推廣」的要領:如何讓使用者採用數位解決方案,並在整個企業推廣
第二十八章 推動使用者採用,促進基礎事業模式的變革
雙管齊下的使用者採用策略
事業模式的調整
建立一支推動採用團隊
第二十九章 設計易於複製及重複使用的解決方案
設計有成效的複製方法
建立重複使用解決方案的方法──資產化概念
第三十章 追蹤要點以確保成效
績效管理架構與KPIs
透過事業/營運KPIs來追蹤創造出的價值
評量敏捷小組的健全性
評量變革管理進展
用「階段―關卡」流程追蹤
設立轉型辦公室
第三十一章 管理風險和建立數位信任度
對風險進行分類
檢討政策
把你的風險政策作業化
提高警覺及型態辨識
第三十二章 那麼,文化呢?
在一開始就投資領導團隊
推出能夠擴大規模的學習方案
對重要的事業角色施以技能再造
第七部 轉型旅程的故事:探索三家公司如何成功地驅動數位與AI轉型
第三十三章 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公司把資料轉化為價值
一個銅礦事業的AI轉型之旅
第三十四章 從跨國公司變成數位公司的星展銀行
一家跨國銀行的數位與AI轉型之旅
第三十五章 樂高集團形塑遊戲的未來
一個全球遊戲品牌的數位轉型之旅
致謝
各界好評
推薦序 打開本書,有如親臨數位與AI轉型的實務現場/蘇書平
推薦序 出數位轉型的樣貌,提供指引明確的路線圖/吳相勳
序章把數位與AI 轉化為持續掌握競爭優勢的企業能力
第一部 研擬轉型路徑圖:事業導向路徑圖是數位與AI轉型成功的藍圖
第一章 激發與校準高層團隊
願景
校準
信諾
第二章 選擇正確的轉型「口量」
領域導向的方法
決定哪些領域優先
第三章 讓事業領導者定義可能性
看待生成式AI等新興技術的態度
第四章 辨識想達成目標所需的資源
敏捷小組的結構
敏捷小組模式
估計人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