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一個時代與一個區域去呈現道教觀點的山嶽意象,思考山嶽如何成為一種文化修養的對象與場域,共構所形成的豐富文化與藝術,彼此扣連形成一套符號系統。十四世紀文人與道士建立深厚的情誼,散布在江南名山之間的宮觀、道院、庵舍則提供文人交流、修練的場域,也成為心靈的寄託。這些對靈山聖嶽的描繪,實際上也寄託了文人、道人隱遁修練的內心嚮往。讓我們了解一個理想的道教山水原型,以及呈現這種觀念的敘事方式。書中具體呈現十四世紀正一道士的宗教實踐,試圖說明十四世紀菁英的正一道士個人修練文化,提供不同於歷史上對正一道士刻板印象的獨特面貌。本書並探討江西、浙江、福建的山水藝術,顯現元末明初江南的神聖山嶽的特質與人文風貌,其中蘊含大量對自然的宗教視野,賦予大自然深刻超卓的靈性敘事與圖像。
目錄
序
道家的野逸之畫/李豐楙
解衣般礡的道教山水/李忠達
第一章 導論:山水之道
第二章 道教與山水藝術:從六個面向來探討
一、前言
二、山水畫論與道家道教
三、山嶽與真形
四、洞天福地與神仙山水
五、冥合與真畫
六、元明時期龍虎山正一派藝術
七、浙派及其後學
八、餘音:閩派與臺灣藝術
第三章 方從義與道教山水藝術
一、前言
二、方從義的交遊網絡
三、方從義的道教傳承與藝術
四、方從義的藝術與風格
五、方從義的存世作品分析
六、結語
第四章 道教山水敘事:以宋濂、張宇初為中心
一、前言
二、山水敘事
三、宋濂的道教山水敘事
四、張天師的山水觀與張宇初的山水敘事
五、結論
第五章 江南正一道教的隱逸與修練文化
一、前言
二、宋元以來的隱逸傳統
三、十四世紀文士與正一道士的隱逸文化
四、十四世紀龍虎山道士的修練
五、結論
第六章 結論
徵引書目
序
道家的野逸之畫/李豐楙
解衣般礡的道教山水/李忠達
第一章 導論:山水之道
第二章 道教與山水藝術:從六個面向來探討
一、前言
二、山水畫論與道家道教
三、山嶽與真形
四、洞天福地與神仙山水
五、冥合與真畫
六、元明時期龍虎山正一派藝術
七、浙派及其後學
八、餘音:閩派與臺灣藝術
第三章 方從義與道教山水藝術
一、前言
二、方從義的交遊網絡
三、方從義的道教傳承與藝術
四、方從義的藝術與風格
五、方從義的存世作品分析
六、結語
第四章 道教山水敘事:以宋濂、張宇初為中心
一、前言
二、山水敘事
三、宋濂的道教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