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與ADHD深夜食堂TeamTaiwan年度百大鹿野忠雄百年孤寂張忠謀3C成癮村上春樹梅克爾2025全球趨勢民防必修課最透明的故事讀冊12月選讀讀書共和國7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在19世紀瘋露營:營火、帳篷、睡袋,戶外裝備的變革史

Making Camp: A Visual History of Campings Most Essential Items and Activities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馬丁.霍格

評價
1收藏
5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93 NT$ 512 NT$ 5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超過200張露營相關圖像——地圖、繪畫、攝影照、廣告、專利物品手繪設計圖等等,珍貴罕見,獨家收錄◢

休閒露營盛行2世紀,準備來場露營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
露營型態百百種,但你知道是由哪些元素構成的?
從地圖、營地的演變,到水源、垃圾的問題,
無一不影響戶外的冒險體驗。
我們探索19世紀至現今的露營,
8大元素如何讓露營活動形塑、成熟、創新?


休閒露營大約是從美國內戰後才興起的,但當遊客熱切地享受大自然時,大自然也在被破壞中,我們現在熟悉的露營方式,是經過一世紀的改革而讓人們與大自然融合。
從19世紀後期休閒露營的早期到今天可用的眾多現代露營選擇,本書透過最重要和最熟悉的組成部分,以圖像探索流行活動的歷史和演變,了解營地作為空間環境的演變,以及露營裝備的關鍵元素。除了談營地、營火、野餐桌、地圖、帳篷、睡袋,更關注經常忽略的供水和垃圾處理系統。
作者是建築學家,他以建築角度看露營,這本書就如同建造與拆解一場露營,可為新手或有經驗的露營者帶來不同的視角,也可成為茶餘飯後的趣味談資。有點諷刺的是,讀者可能會發現,露營一直構成了「家庭生活與野外之間的對立」,但即使是19世紀的露營者,也沒有準備好完全放棄舒適的生活,或許可反思從那時到現在,我們有改變嗎?

從裝備視角勾勒這段歷史,人類與自然持續和諧共生嗎?

→水
19世紀到河邊取水,但可能被上游汙染了。
21世紀有瓶裝水、濾水壺,記得搬上車。
→營火
19世紀撿柴堆疊生火,期待晚上的篝火大會。
21世紀有便攜爐灶、廚房區,但為了環保與安全,禁止篝火。
→營地
19世紀在野外找個平坦又方便的地方紮營,留意安全措施。
21世紀可向露營區預約場地、有露營車,還有固定區域的豪華特色帳篷。
→地圖
19世紀從地圖上看只是一片荒地,得靠實地走訪和運氣。
21世紀的地圖標明行進路線、商店、營地,以及各式方便生活的地點。
→野餐桌
19世紀撿柴時順便找塊大的,充當桌椅,離開前投進營火,一次性了結。
21世紀已有桌椅合一的野餐桌,廣泛用於各種戶外活動。
→帳篷
19世紀改革帳篷,善用大自然,減少攜帶的物品。
21世紀革新尼龍帳篷,更輕、透氣、耐用;另外還有露營車。
→睡袋
19世紀的新穎設計,只能先顧保暖,像用毛皮縫成大袋子、附有枕頭的毯子。
21世紀的睡袋除保暖輕薄,還要舒適,最好像家裡的床墊。
→垃圾
19世紀設計廚餘檯,公園動物蜂擁而至搶食,竟變成奇觀。
21世紀倡導回收、用生物分解袋,還有專為體內排泄設計的產品。

作者簡介:

馬丁.霍格,註冊建築師、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景觀建築系的副教授。他曾接受建築師和景觀建築師的培訓,主要透過分析繪圖作為研究方式,探討「場地」作為一種文化建構的概念,特別是地點如何透過機制獲得成為「場地」的獨特潛力。近年,霍格對露營文化產生興趣,對美國人所重視的粗曠和獨立的理想,以及人們越來越依賴的先進設施和便利間的差異進行探討。對他來說,露營地確實是將這種獨特體驗商品化為多個場地,每個露營地都是一個舞臺,在露營者的眾目睽睽下上演文化幻想。他的第一本書《三十四個營地》(Thirtyfour Campgrounds)於2016年出版。

譯者簡介:

蔡宜真,成功大學建築學士,德國布蘭登堡邦科技大學世界遺產研究碩士。譯作涵蓋設計及文學、人文類,譯著包括:《樂高神話》、《芬蘭國寶設計全集》、《雌性生活》、《頭號要犯》、《間諜身後》、《人道經濟》等書。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