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Keyword在文字中快速定位
找到重要資訊的閱讀術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看到太多文字就覺得壓力很大
‧讀完一本書後完全記不得內容
‧看著書架上讀過的書,卻完全想不起書上寫什麼
‧閱讀時才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讀過這本書了
‧被問到「最近讀的書」或「推薦的書」時,腦中一片空白
‧習慣用AI幫忙進行資料摘要,又擔心資訊不夠全面
‧一邊看懶人包一邊擔心自己會失去思考能力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答案並非你所想像的「理解力不足」或「記憶力太差」,而是因為你在閱讀之前並沒有明確設定關鍵字,才會發生想要吸收大量知識,卻總是感到資訊過載,或是買了書卻覺得找不出時間看,甚至在手機上閱讀長文章時容易感到不耐煩的情形。
★設定關鍵字的重要性
當你想查找特定資訊時,只要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就能快速找到想要的相關資料。也就是說,當你清楚設定心中的關鍵字並專注在上面時,就自然會開始察覺到這些資訊的存在。在腦科學的世界中,這種機制稱為「大腦的焦點化」。
把這個原理應用在閱讀上,可以解釋為何許多人都難以從書中獲取資訊。書中肯定有你所需要的訊息,而且你也確實讀過(或瀏覽過)那些文章段落卻未能注意到,原因是你沒有在大腦中先設定好關鍵字。
人可以專注在「自己決定」要看的東西。因此開始閱讀之前,要先清楚確定想要的內容和相應的「關鍵字」,以搜尋資料的方式閱讀,就能有效掌握所需的資訊。這也是本書中所提到「NO KEYWORD, NO READING.」概念的意義所在。
★設定關鍵字可以幫助你……
‧確定閱讀目標:清楚了解閱讀某本書或文章的目的,保障閱讀專注力。
‧集中注意力:設定關鍵字後更容易專注於相關內容,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提取重要資訊:迅速找出文章的核心重點,避免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內容上。
‧避免資訊超載:在海量文字當中,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資訊,避免被資訊淹沒。
★設定關鍵字的方法
那麼,要如何有效地設定關鍵字並應用在閱讀上呢?
村上悠子,一位在14年內閱讀超過20萬篇文章、3500本書,閱讀總字數公私合計超過30億字的「資訊蒐集大師」,不藏私大公開她的閱讀技巧——關鍵字閱讀術。這個技巧將幫助於你有效吸收所需資訊,提升個人成長,並指引如何以省力的方式來閱讀、理解、內化並輸出知識,讓你以最大限度提高閱讀成果,使閱讀成為自我成長的助力!
#閱讀技巧 #知識管理 #資訊吸收 #抓住重點
本書特色
◎「資訊蒐集大師」不藏私公開省力又能提升速度的閱讀技巧
◎學習關鍵字設定就能準確吸收所需資訊,不會在文字中迷失
◎告訴你如何在一片書海中精挑細選適合自己閱讀目標的書籍
◎即使對某本書不滿意,也能學會從中提取有用資訊的小技巧
作者簡介:
村上悠子
資訊蒐集大師
出生於京都市,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系畢業。從2005年至今持續從事剪報工作(從報章雜誌上尋找並剪取所需的報導),在作為「閱讀專家」的14年間,每天從早到晚都過著「架設天線,閱讀大量文字且不漏掉任何訊息」的生活,已實際為客戶提供超過20萬篇報導。
身為「無與倫比的愛書人」,甚至曾私下連續走訪附近10所圖書館,至今已閱讀逾3500本書,閱讀總字數公私合計已超過「30億字」。總結過往的經驗、知識與智慧,建立一套完整體系寫下本書,為其第一本著作。
無名讀書家
https://www.instagram.com/no_name_booklover/
譯者簡介:
劉宸瑀
自由譯者,專精領域為書籍、遊戲,尤其鍾情實用書與圖鑑翻譯,譯作已逾20本。望能成為作者的橋樑,陪伴讀者學習新知。
聯絡請至:chenandmu@gmail.com
章節試閱
拆解想要的資訊,將其「精鍊成關鍵字」
剪報公司承接訂單時,會以含有客戶所需資訊的「關鍵字」當基準。現在請你嘗試用同樣的方式,拆分自己想知道的資訊(即「煩惱或心願」),把它「精鍊成關鍵字」。這種說法聽起來可能會讓各位以為是一項全新的挑戰,但其實你早已曾經在無意識下把自己需要的訊息「精鍊成關鍵字」。只要是有在網路上用社群網站或搜尋引擎的人都必然如此。
比如說,你去聽了「宇多田光」在「橫濱體育館」舉辦的演唱會,因為深受其現場演唱所感動,開始想知道當天與你一同湧進演唱會的2000名粉絲有什麼感想。於是你就會在回家的路上,打開社群網站,輸入: 「宇多田光」×「橫濱體育館」 ,並以此為關鍵字搜尋一番,對吧?將這一過程化為文字後,便形成以下步驟:
1.拆解自己想知道的資訊,即「宇多田光橫濱體育館演唱會的參加者感想」。
2.從中提取能象徵其內容的關鍵字(宇多田光、橫濱體育館)。
3.搜尋關鍵字。
換言之,你已經在把所需資訊「精鍊成關鍵字」並試圖去了解了。只搜尋「宇多田光」會出現一大堆跟演唱會無關的結果,所以要加上「橫濱體育館」一起搜尋,這樣才能縮小範圍,這是一大關鍵。接下來,如果你還想回憶一下宇多田光在演唱會上的聊天內容,或許就會像這樣追加一個關鍵字搜尋: 「宇多田光」×「橫濱體育館」×「聊天內容」 。
若想回顧當天的演唱會歌單,那這次便會更改關鍵字為: 「宇多田光」×「橫濱體育館」×「歌單」 。
按下ENTER 鍵搜尋,然後搜尋引擎就會自動為你找出符合搜尋條件的結果。看到搜尋結果以後,你可能會因「其他人有跟自己一樣的想法」而高興,佩服網友「竟然連這麼小的細節都記得」,或是發現「原來還有這種見解」而受益匪淺。
有目標「關鍵字」,才有辦法節能閱讀
在腦袋裡放入關鍵字再去閱讀的益處,是能夠看到至今為止都看不見(被埋沒)的東西。另外還有一個優點,則是可以啟動閱讀的「節能」模式。
舉例來說,假如你眼前有一份《讀賣新聞》的早報,然後有人跟你說:「從現在起,在1分鐘內找到刊登昨天巨人(讀賣巨人)隊棒球比賽結果的報導,就給你100萬日圓!」你會怎麼讀這份報紙?恐怕會跳過報紙前面的政治、經濟和國際版面,直接先看「體育版」。接著你可能會搜尋含有「職業棒球」四字的標題,並從中找出「巨人隊」的報導。我想應該沒有人明明得在1分鐘內找到巨人隊的新聞,卻還在那邊看每天連載的「四格漫畫」,細讀「電視節目表」上刊登的電視劇大綱,或是一個個確認「訃聞欄」上的人名吧。
因為我們讀得懂報紙上的語言,所以可以找到線索辨認「有可能刊載關鍵字的版面」。在這個範例裡,我們會先預設「職業棒球比賽結果應該會刊登在體育版」,同時稍微對其他的版面「放鬆警覺」。這種 「不用盡全力讀所有文章」 的做法,是非常重要的閱讀訣竅。
以前花式滑冰選手淺田真央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親自講解自己在索契冬奧上的「傳說長曲」──編排8次跳躍全部成功,包含一共6種三轉跳的自由滑長曲。她在表演曲目前半段結束時曾暫停一瞬,後半段開始才滑了出去,此時淺田選手解釋:「這邊是小憩的時機點。」在她本人看來,沒有跳躍和炫技步法的段落是近似於「休息」的地方,可外行人眼中只看得到她奮力滑冰的模樣。馬拉松比賽的頂尖跑者也會說「30公里前先跟著配速員跑,保留體力……」之類的話。儘管這對他們本人而言是「保留體力」,但在一般人眼中,只覺得他們是以極快的速度在奔跑。
「能在氣力分配上張弛有度」 ,可說是一門專業中的「高手證」。儘管「閱讀文章的高手(專業調查員)」每天從早到晚有8個小時都在埋頭閱讀鉛字,可是各位覺得人會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一直保持專注嗎?無論有多專業,都做不到這一點。至少我的大腦並沒有這麼誇張的體力。因此,雖然動作上「看起來一直在閱讀」,但其實是在閱讀的同時適當地「小憩」。
商管書的「小憩時機」在哪裡?
專業調查員必須閱讀報章雜誌,並從中找出內含客戶所委託1500個關鍵字的報導,不過當中也有相當多的頁面會被判斷為「不含任何指定關鍵字」。這就像長年培養出來的直覺一樣,調查員會在不太重要的段落以「節能」模式閱讀(即「小憩」),這樣才有辦法堅持讀一整天。
覺得閱讀很累的人,是不是對所有的文章都是從頭到尾竭盡全力去閱讀呢?在商管書裡,有3個地方「可以休息一下(跳過不看也無所謂)」。
1.已知的資訊 →這種已經知道的內容,不管讀幾遍都不會改變。
2.作者的自誇 →這種自吹自擂跟英勇事蹟,最好是左耳進右耳出。
3.公司或產品的宣傳 →是作者將個人生意與出版掛鉤的宣傳策略,若認真讀就會澈底被廣告蠱惑。
書中寫到這些內容的地方,便是讀書時的「小憩時機」。尤其1跟2的段落裡出現關鍵字的可能性極低,不該在這種地方額外花費力氣閱讀。
綜上所述,一旦有了目標關鍵字,不只可以 「掌握資訊」 ,還能 「建立一個在閱讀時喘口氣的地方」 。不光是花式滑冰選手和馬拉松跑者,讀書人也該重視氣力的分配。 這不是「偷懶」,而是「掌握要領」地閱讀 。要做到這一點,就請在那些不太可能含有關鍵字的段落以「節能模式」閱讀。
拆解想要的資訊,將其「精鍊成關鍵字」
剪報公司承接訂單時,會以含有客戶所需資訊的「關鍵字」當基準。現在請你嘗試用同樣的方式,拆分自己想知道的資訊(即「煩惱或心願」),把它「精鍊成關鍵字」。這種說法聽起來可能會讓各位以為是一項全新的挑戰,但其實你早已曾經在無意識下把自己需要的訊息「精鍊成關鍵字」。只要是有在網路上用社群網站或搜尋引擎的人都必然如此。
比如說,你去聽了「宇多田光」在「橫濱體育館」舉辦的演唱會,因為深受其現場演唱所感動,開始想知道當天與你一同湧進演唱會的2000名粉絲有什麼感想。於是你就會...
作者序
為何就算閱讀同一本書,有人「拿得到」想要的資訊,有的人卻「拿不到」?
至今為止,你是否曾有過以下經驗?
.書讀完了也毫不記得那本書的內容。
.在家裡書架上看到一本書,但完全想不起來書上寫什麼。
.書讀到一半,才發現那本書早就讀過了。
.被問到「最近讀了什麼書」或「推薦閱讀什麼書」時,腦中一片空白。
會拿起本書閱讀的各位,可能都至少有過一次上述的經歷吧?這難道不是「讀書時常有的事」嗎?不過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珍貴的時間閱讀,卻全然無法從中獲取新知,實在很可惜。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因為理解能力不夠?」「因為記憶力太差?」這些都不是正確答案。
容我開門見山地說,讀了書卻無法從中汲取資訊的原因,在於 「閱讀前沒有設定好關鍵字」 。
各位平常想查找某些資訊時,應該都會用Google 搜尋吧?這種行為俗稱「Google 一下」,意即藉由在搜尋欄內輸入關鍵字來取得自己所需的資訊。不去輸入關鍵字,搜尋頁面自然不會顯示任何訊息。打開Google 頁面的那一瞬間,突然忘了自己想查什麼……這種事是不是偶爾會發生一兩次呢?
我就經常這樣搞砸我的搜尋,每次都很努力回憶自己到底想知道些什麼,在意得不得了卻又無可奈何;可是不知道關鍵字,便無法找到相對應的資料。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中, 「獲取資訊」與「輸入關鍵字」總是息息相關。
若把這個結論套用在閱讀上,各位不覺得在讀書前設定「關鍵字」,並帶著這種「像在搜尋資料的感覺」來閱讀內文,就能掌握想要的訊息嗎?
透過設定好的關鍵字,百無遺漏地尋得報導的世界
嗯,我多少能猜到各位想說什麼─你可能會產生疑惑,不懂我為什麼會這麼執著在關鍵字上。要解釋個中緣由,得先讓我在這邊簡單地自我介紹。我是一名30多歲的上班族,目前從事「剪報」工作。 剪報是一種「從報章雜誌中找出客戶所需文章」的工作。
舉個例子,假設你超喜歡上野動物園的大貓熊「香香」,只要看著牠吃竹葉或爬樹玩耍的模樣就感覺很療癒。因此你打算蒐集跟香香有關的報導,就像粉絲做自己偶像的資料剪報一樣。不過這樣一來,每天都要在瀏覽報紙、查找報導並剪取蒐藏的過程中,花費不少的時間與精力,而且還根本沒有人知道報紙上是否一定會刊登香香的報導。此時如果有人提供一種服務,讓你即使什麼都不做,也有專人把貓熊香香的相關報導送到府上的話,是不是感覺很方便?
「貓熊香香首次體驗玩雪!積雪令牠倍感好奇」
「貓熊香香邁向完全獨立!將展開與母親分居的最終訓練」
「貓熊香香順利長大!人工代奶離乳畢業倒數計時」
類似這樣蒐集全世界報章雜誌上登載的所有貓熊香香文章,並整理起來交到你的手上,這就是「剪報」工作。這樣各位應該稍微有點概念了吧?
如果說,為某人挑選適合的「服裝」是個人專屬造型師的工作,那麼為某人揀選需要的「報導」就是剪報的職責。或許換個方式,稱其為 「代客蒐集資訊的工作」 會更好懂一點。我從事這份工作已逾14年,是一名「專業調查員」(即「處理剪報業務之人」)。
若用一句話來形容調查員的一天,那就是「整日狂讀報章雜誌」。調查員每天從早到晚都沉溺在鉛字的海洋裡,同時拚了命地去找被委派搜索的文章。工作的對象不是「人類」,而是「文字」。有一部石原聰美主演的日劇叫做《校對女王》,我認為我們的工作環境跟劇裡校對部門的辦公室氛圍有點像,樸實又極其安靜。
迄今為止,我提供給客戶的報導數量總計已超過20萬篇,從中獲得了相應的薪酬。對我來說,獲取資訊是一種生存手段。這些資訊不僅僅是「希望能得到」(wantto),而是「必須要拿到」(have to)的東西。
正因關鍵字存在,人們才會努力尋找並獲取資訊
剪報公司會根據客戶想要的資訊設定「關鍵字」,並以此為標準承接訂單。公司會先詢問客戶希望蒐集什麼樣的報導,制定適合的關鍵字,再讓調查員找出含有該關鍵字的文章。
正因「關鍵字存在其中」,人們才會去努力把它找出來;也正因「關鍵字存在其中」,我們才有辦法獲得資訊。有些東西並不是只要我們視力可及,就代表它們都有進入我們的視線範圍內。比方說,如果現在問你「離你家最近的牙醫、郵筒、公共電話在哪裡」,你能馬上回答得出來嗎?
這些事物明明一直掠過眼前,照理來講應該會注意到才對,但不在乎的時候就會看不見。我們只有蛀牙時才會去找「牙醫」,該寄新年賀卡的時節來臨時才會想到「郵筒」,手機故障的當下才會看見「公共電話」。
當你在腦海中設定好這些東西的關鍵字,並有意識地去看它們時,你才會開始注意到「原來它們在這裡」。 在腦科學的世界,這種機制似乎被稱為「大腦的焦點化」。若將這項「大腦的焦點化」原理應用在閱讀上,就能理解為何很多人直到現在仍無法從書中掌握資訊了。
眼前這本書裡頭一定有你想取得的資訊,而且你也確實讀過(瀏覽過)包含該資訊的段落,可是你卻對那個句子視而不見,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腦中「沒有設定好關鍵字」。
人只能看見自己決定要看的東西。因此,在閱讀一本書之前,一定要先決定好自己想讀的內容和「關鍵字」是什麼。 掌握關鍵字的人才能掌握閱讀 。若借用淘兒音樂城(Tower Records)的宣傳口號來說,就是「NO KEYWORD, NO READING」。
一手掌握想要的資訊,過目不忘的「關鍵字閱讀術」大公開
有無訂定關鍵字將大幅改變閱讀獲得的資訊量,這點我想各位皆已瞭然於心。不過無論是設定關鍵字,還是透過關鍵字準確挑出自己想知道的訊息,在這之中有不少需注意的重點與技巧。在這本書裡,我會告訴大家「活用關鍵字以確保不遺漏所需資訊的閱讀術」,並將多年來自剪報工作中培育出來的竅門傾囊相授。
首先,本書 第1章 會談到為什麼很多人至今仍無法掌握想要的資訊,並將其原因分成「外在因素」(因環境所致)及「內在因素」(因自身所致)予以詳細解說。 第2章 則以「訂定關鍵字的方法」為題,說明找出「專屬關鍵字」的技巧,以及什麼是「好的關鍵字」。這些內容亦有助於各位「了解自己」或「挖掘自己的潛能」。 第3章 是「含有預設關鍵字的書籍挑選法」。本章會為各位講解如何挑選出一本內含我們所需資訊的書籍,避免各位浪費時間與金錢讀錯誤的書。
第4章 談論的是「更新關鍵字的方法」。閱讀的當下若發現自己設定好的關鍵字並未出現,或是讀到一半看到了更在意的關鍵字,此時該如何是好?這一章將搭配具體案例闡述其應對良方。 第5章 要帶大家「藉由閱讀吸收更多資訊」,為此將介紹5個「主題」,建議可事先在腦中把這些主題與關鍵字一起設定好。盡情架設主題和關鍵字兩種天線,以便透過這些遍布的天線獲取更多資訊。最後的 第6章 則會說明輸出的手段─在Instagram 上寫閱讀紀錄的優點、內文的寫法、主題標籤的編寫方式,以及促使更多人看見貼文的高級技巧。
我自己就有在Instagram 上經營一個「閱讀紀錄專用帳」( @no_name_booklover )。該帳號也許因為發文頻率很高而受到世人關注,多虧如此,才有很多家出版社的官方帳號追蹤它。這邊我將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談,像是我在與粉絲互動的過程中學到的東西,還有我發文提及的書籍,其作者或出版社(發行商)曾有過什麼樣的反饋等等。即使讀了同一本書,對於那些想從書中汲取的資訊,也有「能掌握的人」和「無法掌握的人」。容我再重申一遍,兩者之間唯一的差別在於 「是否在開始閱讀前訂好關鍵字」 。
閱讀這件事其實在還沒讀之前就產生了巨大差距,並非皆從第一頁齊步並進。明明書中滿是金句良言,卻因為「事前準備」不足而無法理解個中真意,那真的太浪費了!
只要讀了這本書,你也應該能經歷一場戲劇性的轉變,從「無法獲取資訊的人」一躍成為「能取得資訊的人」。
為何就算閱讀同一本書,有人「拿得到」想要的資訊,有的人卻「拿不到」?
至今為止,你是否曾有過以下經驗?
.書讀完了也毫不記得那本書的內容。
.在家裡書架上看到一本書,但完全想不起來書上寫什麼。
.書讀到一半,才發現那本書早就讀過了。
.被問到「最近讀了什麼書」或「推薦閱讀什麼書」時,腦中一片空白。
會拿起本書閱讀的各位,可能都至少有過一次上述的經歷吧?這難道不是「讀書時常有的事」嗎?不過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珍貴的時間閱讀,卻全然無法從中獲取新知,實在很可惜。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因為理解能力不夠?...
目錄
前言
第1章 為何至今仍掌握不了「想要的資訊」﹖
「剪報」與「關鍵字」
「能取得資訊的人」與「無法獲取資訊的人」有何不同?
練習心懷關鍵字以捕捉想掌握的訊息
能捕捉到所需資訊的唯一原因
適合以及不適合速讀、略讀的書
無法獲取資訊的兩大原因——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
資訊爆量時代的外在刺激過多,令人無法專注閱讀——無法獲取資訊的外在因素1
手機在眼前就忍不住伸手玩了起來——無法獲取資訊的外在因素2
快遠離手機,塞住耳朵!——外在因素消除法
專注閱讀的祕訣
專業調查員這麼做:打造能封印雜念的環境
「煩惱」或「心願」還不夠明確——無法獲取資訊的內在因素
利用名為「關鍵字」的變焦功能聚焦在所需資訊上——內在因素消除法
第2章 訂定關鍵字的方法
拆解想要的資訊,將其「精鍊成關鍵字」
在這本書裡,你的「搭配搜尋關鍵字」是什麼?
透過「別人的關鍵字」找出自己的專屬關鍵字
用搜尋引擎的「建議關鍵字」蒐集「別人的關鍵字」
按日文五十音順序來看「閱讀」一詞的建議關鍵字
為蒐集到的「建議關鍵字」分門別類
按日文五十音順序來看「蒐集資訊」一詞的建議關鍵字
沒聽過是你的損失:「關鍵字規劃工具」
運用「關鍵字規劃工具」,澈底深入探索自己的喜好
有目標「關鍵字」,才有辦法節能閱讀
商管書的「小憩時機」在哪裡?
閱讀時扮演「我一人公司」,為自己蒐集必要資訊
什麼是「好的關鍵字」?
利用空檔時間事先做好「關鍵字的提煉」
第3章 含有預設關鍵字的書籍挑選法
哪家「體育報」適合阪神球迷渡邊謙閱讀?
「辦聚餐」與「選書」之間意想不到的共同點
在「閱讀專站」裡搜尋整理好的關鍵字
參考「讀者評價」,詳細研究查到的書
透過評價找出好書的判斷標準——要看「客觀事實」,不看「個人心得」
留心評價中頻繁出現的關鍵字
嘗試預測讀者閱讀本書後可能會寫的評論
如何快速揀選出讀者評論中的常見關鍵字?
判斷一本零評價「新書」是否為好書的技巧
在閱讀前,先到「問答平台」搜尋帶有預設關鍵字的提問
閱讀有九成是「事前準備」
第4章 更新關鍵字的方法
就算花不少時間挑書,也有不如預期的時候
雖然預設關鍵字有出現,卻被作者本人否定時怎麼辦?——狀況1
只要「目的地」相同,就堅持到最後
預設關鍵字完全沒出現該怎麼辦?——狀況2
在腦海裡預存大量的「潛在關鍵字」
閱讀過程中對新的關鍵字產生興趣時——狀況3
暢銷書關鍵字的特徵
做剪報時沒找到「關鍵字」該怎麼辦?
第5章 藉由閱讀吸收更多資訊的祕訣
到處盡情架設你的兩種天線
吸收第一次接觸的知識——主題1
吸收那些現在就能馬上模仿的作者行為——主題2
徹頭徹尾地模仿具備這三種條件的行動
遇到令人遺憾的書時該如何是好?
備好那些能為自身觀點站台的「名人擔保」——主題3
吸收那些絕妙的譬喻措辭、令人開心的說詞——主題4
吸收那些能把個人「心聲」轉化成語言的詞句——主題5
讓作者為你的「心聲」按讚
建立「摘錄」這位無可匹配的人生盟友
第6章 Instagram在留下閱讀紀錄吧!
以「備忘錄」的形式保閱讀所蒐集的資訊
在Instagram 寫閱讀紀錄的「三大優勢」
把書中重點以關鍵字寫成「主題標籤」
運用主題標籤時的注意事項
撰寫內容、拍攝照片時要留意的地方
受歡迎的Instagram「閱讀帳」有兩大特徵
利用別人的發文「找自己的想讀的書」
看重「發文日期」,而非「發文時間」——高階技巧
發文談網紅明星書時的要點——情境1
揭曉!至今為止斬獲最多「讚」的明星書是哪一本?
發文談運動選手著作時的要點——情境2
連小說都要在「比賽當天」發文!?
發文談電影原著時的要點——情境3
配合題目的「季節」或「時期」發文——情境4
在完美襯托「書封設計」的日子發文——情境5
在完美貼近「書籍內容」的日子發文——情境6
閱讀時是「一人剪報公司」,閱讀後是「一人行銷公司」
後記
前言
第1章 為何至今仍掌握不了「想要的資訊」﹖
「剪報」與「關鍵字」
「能取得資訊的人」與「無法獲取資訊的人」有何不同?
練習心懷關鍵字以捕捉想掌握的訊息
能捕捉到所需資訊的唯一原因
適合以及不適合速讀、略讀的書
無法獲取資訊的兩大原因——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
資訊爆量時代的外在刺激過多,令人無法專注閱讀——無法獲取資訊的外在因素1
手機在眼前就忍不住伸手玩了起來——無法獲取資訊的外在因素2
快遠離手機,塞住耳朵!——外在因素消除法
專注閱讀的祕訣
專業調查員這麼做:打造能封印雜念的環境
「煩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