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各國政府組織都害怕的頭痛人物,一個掌握眾多祕密的危險分子
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亞桑傑最不為人知的過去與秘密一次公開!
從釋放出肯亞警察濫殺無辜,到伊拉克平民遭美國軍方殺害,甚至到洩漏美國外使館發送至美國國務院的秘密電報,朱利安‧亞桑傑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
但他究竟是誰?他又是為何這麼做?是為了追求新聞自由與資訊透明?抑或是只想成為恐怖的源頭?
在澳大利亞獲獎記者安德魯‧福勒多方探詢並貼身採訪亞桑傑後,將為你揭開這位全世界最危險的人從小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童年,以及他在2006年創辦維基解密,並公開眾多機密文件的過程。
作者簡介:
安德魯•福勒是ABC電視台「夜間熱線」節目的創始成員,並於1995年加入的「four corners」節目,他的工作為他贏得了許多國際獎項。並在2002至2009年主持ABC的調查組。
在他與亞桑傑多次的採訪後,他發現亞桑傑就和他揭露的眾多組織一樣充滿詭秘。
譯者簡介:
江裕真
輔大管研所畢,曾任財經雜誌編輯,譯有《狼vs羊: 要做單打獨鬥的獨行狼,還是勝出的領頭羊?》、《讓顧客開口說成交》、《再貴也能賣到翻》、《史上最強哲學入門》、《現在就開始 芬蘭式教育》等商管及實用書,以及《算計》、《追想五斷章》、《灰色的彼得潘:池袋西口公園6》、《G少年冬戰爭:池袋西口公園7》、《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等小說。
章節試閱
華府的全國記者俱樂部,設於一棟宏偉的建築物中。地點在有人認為很適切的白宮與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之間。在當地人的眼中,波多馬克河是「死亡之河」,因為那裡淹死過許多人。亞桑傑與他的團隊,是在一個清新的春日來到這裡。飛到美國時,他承認自己「有些擔憂」──這話講得太輕描淡寫了。但他已做好功課,他「在美國的多個消息來源」也都向他保證,官員們尚未察覺到即將發生的事。亞桑傑還在他們所攜帶的東西上玩了個「複雜的花樣」,以免遭人攔下與盤查。
由於當時亞桑傑將這個行動視之如同軍事行動,因此維基解密的動作,比任何美國採取的反擊法律行動都要快。「當時我預測會發生的事,恰好就是後來真正發生的事。」他說。亞桑傑一行人平安通過入境的安全檢查,沒人認出他來。就算真的有人認出他,他看起來也不是通緝清單上的人。確實沒有任何官員對他在多個袋子裡攜帶的那麼多筆記型電腦感興趣。對方可能稍微有興趣的,是他和同事們帶著的大量DVD,不過也得要對方花時間拿一片來播放才會。
亞桑傑登上全國記者俱樂部的舞台,並告訴聚集的媒體,大家即將目睹的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故事」。螢光幕顯示出開始播放,接著畫面就轉黑,出現一段引述自喬治.歐威爾的話:「政治語言是用來讓謊言聽來像真的、讓謀殺聽來可敬,還讓虛無縹緲的東西看起來實實在在。」打破沉默的是一陣滋滋作響的聲音,接著畫面上出現一段話。「二○○七年七月十二日上午,兩架阿帕契直升機,在伊拉克新巴格達郊區,以三十毫米的砲彈打死了大約十二人。有兩名孩童也受傷。」
稍微停頓過後,接下來是:「雖然其中有些男子似乎持有武器,但幾乎每個人的行為都很放鬆。美軍起初聲稱,所有死者都是『反伊拉克勢力』或『叛軍』。」
又是一陣滋滋聲。「喪生者的背景,大多不得而知。但是在死者當中,也包括兩名路透社員工沙伊.屈麥(Saeed Chmagh)與納米爾.努爾-艾丁(Namir Noor-Eldeen)。二○○七年八月,路透社根據資訊公開法索取由主要直升機上拍出去的影片,但無人釋出。」
「直到如今。」
在黑暗的房間中,一架編號「瘋馬」的阿帕契直升機正在盤旋……無線電響了起來。這架直升機在東巴格達執行搜尋叛軍的巡邏任務時,遇到一群人走在街上。其中一兩人或許有武器。但這仍然無礙於大多數人明顯手無寸鐵的事實。武裝直升機上傳來一個聲音說:「他拿著RPG
──RPG指的是火箭推進榴彈發射器(rocket-propelled grenade launcher)。直升機繞到一些低矮建築的背後時,畫面上暫時看不到那群人。等到又看到他們時,一個聲音下令:「開砲吧。全都殺光。」另一個聽來焦躁的聲音說:「來吧,開火!」
砲手開始攻擊。傳來一陣大口徑砲彈的匡鎯巨響。很短暫的時間裡,下方的那群人還繼續在夏日陽光下走著,渾然不知自己的命運。當三十毫米的砲彈打中目標時,他們的身體爆開來。影片把機上士兵歡騰的反應也記錄了下來。「喔耶,看看那些死混蛋。」
「很好。射得好。」
「謝謝。」
武裝直升機轉了彎。路旁有個倖存者還在移動,但很明顯受了重傷,他試圖要爬著離開。其中一台直升機上的人說:「來吧,夥伴!拿起你的武器。」根據美國的交戰規則,假如傷者身上有武器,依然可以朝傷者開搶。但他的身上沒有武器。直升機再次轉彎,現在有台深色廂型車開進畫面之中,停了下來,以協助那名傷者。就在他們把傷者帶到廂型車時,直升機再次開火。「喔耶,瞧瞧,打穿擋風玻璃啦!哈哈!」只有與父親坐在廂型車前座的兩名孩童倖存。砲彈打進了那名父親的身體,但是父親的身體也保護了孩童不致喪命。可以聽見一個機組員在得知其中一名倖存孩童受傷時,說了一句「那是他們的錯,誰教他們要帶小孩上戰場。」
華府這場播映會後兩小時,受害者的親人們也在世界另一頭的巴格達,看了這段影片。是負責戰地工作的赫拉夫森給他們看的。他已經與伊拉克記者努力拼湊出故事的許多內容。當時受了重傷的小女孩,在她位於東巴格達的狹小家裡,從頭部將衣服往上拉,給他們看肚子上長長的疤痕。她弟弟也受了重傷。「他們都還留有創傷,而且傷口依然疼得受不了,」兩人的母親說。他們家的一些朋友看到這場屠殺,都忍不住落淚。
就在全國記者俱樂部的燈光亮起時,美軍極感困窘。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茲(Robert Gates)認為,這段影片斷章取義,只提供了不完整的戰場描繪,說這就像是「透過一根汽水吸管」來觀察戰爭一樣。「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亞桑傑承認,有些士兵確實曾經上報,當地出現過一些活動,但他仍強調:「地面上有手無寸鐵的人,包括一名受傷倒地、無法離開的男子在內,還故意用三十毫米的砲彈瞄準與殺害這些人──這是謀殺。」殺害未武裝受傷男子並傷及孩童的這段影片證據,看過的律師都稱之為戰爭犯行。
這些死者當中包括兩名為國際新聞媒體路透社工作的記者,這應該有利於司法偵查與全面公開調查這椿屠殺案。假如你即將遭到槍殺,身為記者還是比較有利。假如沒有其他因素存在,記者們會比較有可能著手找出殺人者。但不幸的是,兩年的時間裡,兩位當天喪命的路透社記者,屈麥和他的同事努爾-艾丁,死亡的真相一直無人解開。雖然美軍說過,那台武裝直升機誤將攝影機看成RPG,但路透社不斷嘗試在資訊公開法下取得影像,卻一再遭美軍拒絕。更讓人不安的是,至少有一位記者知道當天發生什麼事,卻一直沒質問過美國政府任何尖銳的問題。
二○一○年四月的那個華府的春日早晨,就在世界正在領教這段驚人的直升機畫面所帶來的力量時,相當於美軍神經中樞的五角大廈裡,走廊上彌漫著一股忙亂的氛圍,資深官員都急著要找出是誰洩的密。在華府的另一端、波多馬克河對岸,照理說應該也有人要同樣忙碌起來才對──但是總部設於某棟難以名狀的大廈裡的某份報社,卻一如往常,這顯得相當奇怪。這份報紙,當年曾報導過全球新聞報導史上最大的秘聞,水門事件。
將近四十年前,《華盛頓郵報》或許因為總統尼克森垮台一事而知名,但是維基解密的「間接謀殺」解密影片,卻突顯出許多問題:這個曾經那麼有種的媒體機構,到底怎麼了?曾獲普立茲獎的大衛.芬克爾(David Finkel)是《華盛頓郵報》記者,當天他為了寫一本叫做《好男當兵》(The Goold Soldiers)的書,隨同美軍在巴格達行動。在書中,他對於那場殺戮有鮮明的描繪,還引用了許多那支影片中的對話。但是當芬克爾的書出版時,《華盛頓郵報》寫了篇關於那場殺戮的文章,並在最後引用了五角大廈的一句話:「我們認為,要報導這些行動,最安全的作法就是與美軍共同行動。」《華盛頓郵報》對於遭打死的記者們並無後續的調查報導。有人問芬克爾,能否告知是什麼時候看到那段影片的,芬克爾說,「無可奉告,」然後再補了一句:「我不需要維基解密教我該怎麼做好新聞工作。」
《華盛頓郵報》知道些什麼,又是何時知道的?這很難確認。亞桑傑曾說,《華盛頓郵報》早有一份那段影片的複本,但沒採取任何行動。「你知道,我猜他們大概早在二○○七年這些事件發生時,就拿到那段影片了。但我可以確定,至少在去年他們已拿到影片,但並未釋出。」他說道。
《華盛頓郵報》否認曾經持有過影片複本。除了提供駭人的前線畫面,讓外界看到美軍如何把平民當成敵軍的戰士鎖定之外,「間接謀殺」還讓外界看清,美國的記者、新聞報導以及軍方之間存在著的那種溫馨關係。更加重這種觀感的是,《華盛頓郵報》也曾經警示過美國中情局,該報即將刊出一則報導,揭露中情局在所謂的對恐怖主義宣戰的活動中,涉及有系統地綁架外國公民。亞桑傑無法理解,《華盛頓郵報》怎麼會認為,基於國土安全因素,必須在刊出報導前知會中情局?
維基解密在網站上貼出影片後,影片以病毒般的速度傳遍全球。全球媒體對於亞桑傑的報導,似乎永遠都嫌不夠。根據Google的統計,在接下來的那一週,「維基解密」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搜尋關鍵字。但對維基解密來說,媒體的追蹤報導令人失望。國際主流媒體多半只把它當成電影來看,而非揭發伊拉克戰爭令人不安的那一面。維基解密最掛心的是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報導。他們原本最期待CNN會比大多美國新聞網做更像樣的報導。
但冒著生命危險把報導帶回來的赫拉夫森相當失望,「CNN只播放影片的一小段而已,」他說道。「他們沒把實際開槍打民眾的畫面播出來。」他說,當CNN的主播詢問該新聞網的五角大廈特派員,為何沒把屠殺畫面播出來時,特派員說,這麼做是「基於尊重那些親屬」。但赫拉夫森指出,那些親屬前一天就在巴格達看過完整版的影片了。
澳洲國家廣播公司ABC的晚間新聞也和美國同業一樣,只對攻擊做了有限的報導,並未大肆報導伊拉克戰爭的新聞。不過,就在亞桑傑正為媒體把重點放在「攝影機有沒有可能誤看為火箭推進榴彈發射器」、沒有探討作戰方式而感嘆時,另一個ABC的節目《晚間熱線》(Lateline),倒是播放了與其中一名當天在現場的士兵所做的訪談:他是前美國陸軍技術士伊桑.馬科德(Ethan McCord)。如果沒有維基解密的影片,可能永遠沒人知道,那天他的真實可怕體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一直到有人釋出前,我一直不知道,實際上有影片存在。那天我送孩子上學後,回家泡了杯咖啡,坐在沙發上打開新聞,結果看到自己帶著一個孩子跑過電視畫面,」馬科德道。「我最初的反應是震驚與憤怒。我氣的是,這段一直在我腦中不斷播放的影像,現在就出現在我面前。」馬科德說,他是抵達影片中阿帕契開火地點的六名士兵之一。
「那時我看到的第一件事是,大概有四個人躺在地上,差不多已經體無完膚了。我從沒看過有人被三十毫米砲彈打到過,我也不想再看一次。那看起來幾乎
像是真的,比較像是我在看什麼拍得很糟的恐怖電影時會看到的畫面。」
他也注意到,「在我走到那裡時,看見一些RPG以及AK47」。不過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那台廂型車上。「我聽得到有個小孩在哭,哭聲是來自於遭打爛的廂型車裡。」他跑到廂型車那兒,和另一名士兵一起打開乘客座的車門。「一看到那個孩子,和我一起的那個士兵,就回過身去開始嘔吐,然後轉身跑掉,不想再處理這個狀況,甚至於也不想再看。」回到基地時,馬科德從自己的防彈衣上抹去那些孩子的血跡時,某種情緒籠罩了他。他告訴上級,想去看心理諮詢。
「他似笑非笑,叫我不要那麼沒種,忍一忍就過去了,要像個軍人。他還告訴我,如果我去看心理醫生,會有後遺症。」馬科德說,長官說別人會以為他是在裝病打混,而「在軍中這其實是犯罪」。他決定把自己的情緒塵封起來。「我開始變得對週遭的人非常、非常生氣。」
馬科德相信,第一次對那群人的攻擊或許有正當性,但「我不覺得攻擊廂型車是正當的。」
美軍並不認為這次行動有任何錯誤之處。軍方也一再堅稱,他們沒有違反交戰規則。對馬科德來說,「維基解密的影片才剛剛開始描繪我們所創造出來的苦難而已」。在伊拉克,當天與日後的每一天並無差別;只差在當天的事情拍進了影片,如今讓全世界看到而已,他說道。
在幾個月之內,維基解密就會提出證據,證明馬科德斷言的那段話並不假:伊拉克公民遭殺害的數字,遠比報導出來的要多,而美國卻掩飾了真實的數字。
華府的全國記者俱樂部,設於一棟宏偉的建築物中。地點在有人認為很適切的白宮與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之間。在當地人的眼中,波多馬克河是「死亡之河」,因為那裡淹死過許多人。亞桑傑與他的團隊,是在一個清新的春日來到這裡。飛到美國時,他承認自己「有些擔憂」──這話講得太輕描淡寫了。但他已做好功課,他「在美國的多個消息來源」也都向他保證,官員們尚未察覺到即將發生的事。亞桑傑還在他們所攜帶的東西上玩了個「複雜的花樣」,以免遭人攔下與盤查。
由於當時亞桑傑將這個行動視之如同軍事行動,因此維基解密的動作,比...
目錄
序曲
致命的吸引力
密碼高手
升空
拯救世界
法律的手掌心
開火
告密者
好時機,壞時機
性,金錢,權力
密電門
網內就逮
謝辭
序曲
致命的吸引力
密碼高手
升空
拯救世界
法律的手掌心
開火
告密者
好時機,壞時機
性,金錢,權力
密電門
網內就逮
謝辭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