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是簡練有力的說服;分析,是精準有據的思考。
在這個資料舖天蓋地的世界,沒有分析力,哪來競爭力?
但是,你是否看到數字就頭皮發麻?不怕!
不必深奧的數學,沒有複雜的統計,
只要簡單六步驟,讓你一手掌握數字分析的奧妙!
面對問題,也能像專業分析師一樣,
精準決斷、清楚溝通、有力說服!
進入大數據時代,資料分析已在悄悄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方式。如果你一看到數字和統計就渾身不自在,《輕鬆搞懂數字爆的料》就是專門為你而寫的。本書提供清楚的架構、條理的分析、精采的案例,能讓你輕鬆入門,快速練就迎接大數據時代挑戰的必備技能,在競爭中領先群倫。
本書能幫助你瞭解資料分析的重要觀念,強化分析思維,讓你學會:
◎如何建構問題並擬定假設
◎如何蒐集並分析相關資料
◎如何解說與溝通分析結果
◎如何培養量化思維的習慣
◎如何與精通數字的量化分析師有效溝通
作者簡介:
戴文波特 Thomas H. DAVENPORT
知名管理大師及作家,專長領域為數據分析、企業流程創新和知識管理。哈佛大學訪問教授、貝伯森學院(Babson College)資訊科技暨管理學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數位商業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Business)研究員、國際資料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nalytics)研究主任暨共同創辦人、德勤資料分析室(Deloitte Analytics)資深顧問。編、著或合著有16本著作,包括《魔鬼都在數據裡》(Competing on Analytics)、《職場必備的分析力》(Analytics at Work)、《大數據@工作力》(Big Data@Work)等。曾發表過上百篇論文,散見於《哈佛商業評論》、《MIT史隆管理評論》、《柏克萊管理評論》、《金融時報》等一流報章期刊,其中,〈決勝分析力〉(Competing on Analytics)一文曾獲提名為《哈佛商業評論》九十年歷史中十大必讀文章。曾獲選為《財星》雜誌全球50大商學院教授、《顧問》(Consulting)全球25大顧問、《優化》(Optimized)雜誌讀者評選全球前三大企業與科技分析大師。
金鎮浩 Jinho KIM
華頓商學院博士。韓國國防大學商學及統計學教授、分析研究實驗室總監。在韓國出版六本著作,其中包括暢銷書《100個統計常識》(100 Common Senses in Statistics)以及《怪誕統計學》(Freak Statistics)。他研發並主持一門教育學程,幫助個人培養分析技巧;他也潛心鑽研如何以量化分析解決各種商業與社會問題。
譯者簡介:
錢莉華
台大外文系、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工商時報》記者、華視新聞部國外組編譯,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YOU你的身體導覽手冊》(合譯)、《熱情洋溢》、《派屈克的生死抉擇》、《星期三是藍色的》、《致命的醫學常識》、《尋找快樂之國》、《成功抗癌者的5個祕密》、《9個月,孩子大不同》、《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等書(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 吳仁麟總監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講座教授、銷售預測專家 林英祥博士
前台灣大學調查研究中心主任、選舉民調權威 洪永泰教授
共同推薦
「在大數據時代,不管對於專業人士或是統計門外漢,本書都極為實用。戴文波特教授是享負盛譽且備受尊崇的學者和實務應用專家。」──林英祥,銷售預測系統BASES原創開發人
「數位資訊愈來愈多,認識量化分析也變得日益重要,本書是引導大家進入分析領域的最佳入門書。」──布林優夫森,《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
「戴文波特是當今全世界最優秀的分析專家。不管是想把量化分析融入決策,或是希望和分析師有良好互動,都適合閱讀本書。」──莫瑞,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
「分析帶來洞見。這本書可以教你如何在資料裡挖寶。」
—李緒興博士,韓國Homeplus集團董事長及執行長
「分析專家深知,先進的分析技術是通往知識的道路。本書能讓你在這條路上加快腳步。」──古德奈,SAS共同創辦人及執行長
「本書提供了清晰且可行的路徑圖,只要按部就班,經理人就能懂得如何運用分析法架構並檢視問題,進而提出深入的商業洞見。」──拉夫曼博士,凱薩娛樂董事長及執行長
推薦序:多吃「數」,有益健康?
吳仁麟
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總監
數字會說話,說的卻不一定是真話。
但是,1是1,2是2,每個數字看起來都如此天真無邪,怎麼會說謊呢?其實,問題不在數字,而在於人。同樣一堆數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所產生的結果自然不同。
數字的解讀大有學問
比如說,「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都同樣是四個字,甚至每個字長都得一模一樣,但是讀起來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前者讓人感覺很吐血,後者讓人感覺很熱血。又比如,根據美國婦女投票行為的調查研究發現,選舉時,每22個老婆裡,只有1個投票和老公投的候選人不一樣。同樣一件事,也可以解讀成,每22個老公裡,只有1個投票和老婆投的候選人不一樣。前者感覺很沙文主義,後者感覺得女性主義。
所以,解讀數字這件事可是有學問的,大家要特別小心。像以上這個例子就告訴全天下的老公,某些數字解讀對了就可以上天堂,某些數字解讀錯了你就得跪算盤。然而,老公解讀錯數字頂多跪算盤,但在某些時空裡,數字解讀錯誤可是人命關天的事。
1854年10月,英國參與克里米亞戰爭,南丁格爾(沒錯,就是你知道的那位南丁格爾女士)前往俄國的克里米亞半島,在英國營區裡協助救護和醫療工作。南丁格爾發現,醫院裡的死亡率高達43%,很多軍人沒有戰死,而是受傷被送進醫院後感染而死。
於是,南丁格爾開始做統計和調查,發現在戰爭的第一個冬天,士兵死於院內感染的人數竟然是戰場死亡人數的十倍。她用這些數字說服英國政府派出專業團隊來改善戰地醫院的環境,也使英軍的死亡率大幅降低。試想,如果南丁格爾沒有做這些數字統計,還會有多少英國阿兵哥會枉死在醫院裡?
數字的現代啟示
所以,解讀數字這件事實在太重要了,這本書所談的,就是解讀數字的方法,同時也告訴我們幾件事:
● 這個世界有愈來愈多的數字:臉書每天會多出10億筆資料,YouTube每天會播出20多億部影片,每天Google會有50億筆查詢。更可怕的是,這些天文數字背後,還會長出更多解讀和註記這些數字的數字。
● 這些數字影響世界,也影響我們:當數字像細菌一樣,愈來愈多且無所不在,我們的日子就很難不受數字影響。現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每一家球隊都用數字分析來打球,像紐約洋基隊就聘用了21位統計學家。甚至,有人還用大數據來預測總統大選和奧斯卡獎的結果。數字對我們的影響愈來愈大,也愈來愈深。
● 如果我們不去掌握運用這些數字,別人就會運用這些數字來掌握我們:這裡指的別人,通常指的是和我們有著重大利害關係的人,當中有些是友人(像您的同事或同業),有些是敵人(像競爭對手)。當他們掌握數字能力比您強,您應該也可以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劇情了。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內容,這本書也談了一些運用數字的原則和方法,而且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未來地球上會多出150萬個工作機會,因為企業會需要至少150萬名資料分析經理人(但我們也應該省思,多出這150萬個工作機會的同時,又有多少工作會消失?)
數字會說話,但是⋯⋯
看完這本書,相信您的感覺會和我一樣:
● 數字會說話,但是說的不一定是有用的話。
● 數字會說話,但是說的不一定是對的話。
● 數字會說話,但是數字所說的並不是神話。
數字有話要說,但你要先成為數字的知音,才能讓數字暢所欲言,而你也才能聽得懂,更能聽得對。
名人推薦: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 吳仁麟總監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講座教授、銷售預測專家 林英祥博士
前台灣大學調查研究中心主任、選舉民調權威 洪永泰教授
共同推薦
「在大數據時代,不管對於專業人士或是統計門外漢,本書都極為實用。戴文波特教授是享負盛譽且備受尊崇的學者和實務應用專家。」──林英祥,銷售預測系統BASES原創開發人
「數位資訊愈來愈多,認識量化分析也變得日益重要,本書是引導大家進入分析領域的最佳入門書。」──布林優夫森,《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
「戴文波特是當今全世界最優秀的分析專家...
章節試閱
(以下摘自本書第4章〈溝通與行動〉)
三階段六步驟架構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跟利害關係人溝通分析結果。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就算前面的步驟做得再好,差這一步,一切恐將白費。那些關心自己的研究心血是否能付諸實行(亦即改變決策、影響行動)的分析師,非常看重這個階段,並在此投注大量心力。那些認為分析結果「自己會說話」而輕忽這個階段的分析師,在我們看來是不合格的分析師。
統計學教育新趨勢
長久以來,大家甚至不認為這個階段的內涵應該納入正式教育學程。傳統上,學術界(尤其那些在研究和教學方面有強烈分析導向的人)過於把焦點放在分析方本身,卻未能有效的透過溝通,讓大家了解這些方法。所幸,目前情況已然改變。哈佛大學統計系系主任孟曉犁(最近被提名擔任哈佛大學藝術科學研究所所長)曾表示,他將致力培養「能在統計方面有效溝通的人」:
近幾年,針對哈佛大學部的統計學教育,我們採取較為宏觀的態度,也就是把焦點從培育少數幾個人進修量化分析博士班,改成多幫助幾個人對統計的論述與觀點有基本的鑑賞力,使統計學融入文科素養,做為批判思維的訓練與經驗。有趣的是,我們抱持不懂釀酒的人也能成為美酒鑑賞家的理念,反倒比我們只想釀美酒時,培養出更多未來的釀酒專家。
基於這樣的理念,孟曉犁和同僚為大學部學生開設了一門課,名叫「生活統計學:快樂(悲傷)機遇」。課程單元包括,從統計觀點看「戀愛」、「酒與巧克力」、「財務」、「醫療」(包含臨床試用威而鋼)和「股票市場」。孟曉犁不僅想讓統計學「吞得下去」,還想讓它變成「人間美味」。
不管你是資料的分析師或消費者(換個說法就是,分析學的釀酒師或品酒人),都能夠從本章獲益。以分析師來說,他們可藉此讓研究結果變得更有趣、更吸引人,以促成更多後續行動。至於分析資訊的消費者,也就是負責分析專案的經理人,他們應該致力追求報告要有趣、內容要詳盡。
如果量化分析報告讓讀者覺得無趣、一頭霧水,恐怕錯不在讀者。資訊的消費者可以和量化分析師共同努力,讓研究結果更易懂、更好用。當然,一般來說,根據分析結果做決策的,通常是分析資訊的消費者。
本階段主要在描述問題與背後的故事,說明模型、取用的資料以及變項之間的關係。確認變項之間的關係後,就需要針對問題,在變項關係中找意義,加以解析並陳明。量化分析的結果說明得愈清楚,愈可能根據結果做決策並採取行動,畢竟,分析的目的就在於此。
說明結果時,需要簡述分析過程、摘錄結論,並針對問題建議解決方案(不一定按照這個次序),通常最好是先從摘要和建議說起。至於說明方式,最好是召集相關人士開會,透過問答說明,或者是撰寫正式報告。若你處理的問題和所得的結論有若干學術性,或可寫篇論文,發表至相關學術領域的期刊。
我們在第2章提過,黑白分明的數字表格最容易讓別人忽視你的分析結果,就算是最簡單的講古型故事,也是如此。其實,這類故事很容易以簡單圖示來表達,例如直條圖、圓餅圖、曲線圖,或者在視覺上更強烈的互動式圖示。 確實有些人較喜歡看欄列數字,較不喜歡在視覺上較為刺激的資料呈現方式,但這種人不多。報告的呈現若能利用色彩和動感,讓結論變得更容易懂,都有加分效果。
用資料說故事
能用資料說故事的分析師,才是最優秀的分析師。我們在第二章講過幾個用分析資料鋪陳的故事類型,但不管是哪種故事、故事怎麼講,好的分析故事,基本元素大致類似,它們的故事性強,主軸圍繞著某個商業問題或目標。針對顧客忠誠度而寫的分析故事可以這麼開頭:「大家都知道,我們很久以前就想找出最忠誠的顧客,而且要把他們變得更忠誠,現在,我們辦到了。」
所謂的好故事,就是要用觀眾聽得懂的話說明他們的發現。若觀眾具備較深的量化分析素養和技術背景,那麼說些統計或數學的術語,甚至偶而提一下公式,倒也無妨。但多半時候,觀眾不會有這樣的背景,因此必須用他們能理解且認同的詞彙來溝通。在企業界,相關字眼通常就是獲利水準、節省的成本或投資報酬等。
一個好的故事,結尾必然會提到該採取什麼行動,而且還要預測採取行動後會得到什麼結果。當然,這也表示分析師必須先和利害關係人討論,到底有哪些行動方案可供採行,因為沒有人想不明究裡,只聽分析師發號施令,說「你該這樣做,你該那樣做」。
施密特(David Schmitt)是全球連鎖酒店洲際酒店集團(IHG,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分析部門主管,他認為分析故事的講述方法非常重要,他在部落格裡提到,一個好故事具備了某些特質:
什麼才叫好故事?關於這點,我總是盡量請教專家。最近我發現,最會講故事的莫過於出品「海底總動員」、「超人特攻隊」,還有非提不可的—「玩具總動員」的皮克斯動畫(Pixar)。蔻姿(Emma Coats)是皮克斯的分鏡師,她在推特上列出22條講故事的原則,雖然這22條原則可能無法直接應用於分析資料,但我發現其中有三項原則特別值得參考:
●「先寫結尾,再來構思過程。真的,結尾比較難,先做這部分吧」:講故事的唯一理由就是想做結論。講完故事後,你希望觀眾知道什麼?更重要的是,講完後,你希望他們做什麼?用這個原則檢視故事的其他部分,要去蕪存菁,只留下能支持故事結尾的情節。
●「把故事寫在紙上,然後修改。如果故事只留在你的腦袋裡,就算再完美,也無法跟任何人分享」:有創意的故事會在你腦袋浮現,一旦把它寫下來,故事本身可能會把你帶到想都沒想過的地方。若是把故事放在腦袋裡一想再想,整個人不過被愈綁愈緊,但如果我強迫自己把它寫下來(寫在紙上,用Word軟體、PowerPoint,什麼都可以!),創意就會如泉水般湧流。
●「故事的精髓是什麼?最精簡的講法是什麼?如果知道的話,可以從這裡開始講起」:你必須能夠用三五句話把故事的基本內容講完,如果可以先做到這點,接下來再填入細節就容易多了。
(本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詳閱本書)
(以下摘自本書第4章〈溝通與行動〉)
三階段六步驟架構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跟利害關係人溝通分析結果。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就算前面的步驟做得再好,差這一步,一切恐將白費。那些關心自己的研究心血是否能付諸實行(亦即改變決策、影響行動)的分析師,非常看重這個階段,並在此投注大量心力。那些認為分析結果「自己會說話」而輕忽這個階段的分析師,在我們看來是不合格的分析師。
統計學教育新趨勢
長久以來,大家甚至不認為這個階段的內涵應該納入正式教育學程。傳統上,學術界(尤其那些在研究和教學方面有強烈分析導向...
目錄
推薦序 多吃「數」,有益健康? 吳仁麟
第1章 人人必備分析力
量化分析與大數據的崛起
量化分析對決策的重要性
量化分析思考三階段與六步驟
缺乏分析性思考的危險
第2章 建構問題
步驟1:確認問題
步驟2:檢視既有發現
案例:全視線光學
案例:人民控訴柯林斯案
第3章 解答問題
步驟3:建立模型(選擇變項)
步驟4:蒐集資料
步驟5:分析資料
案例:選擇權評價模型
案例:孩子是誰的?
第4章 溝通與行動
步驟6:說明結果與採取行動
用資料漂亮說故事
案例:南丁格爾的成功溝通
案例:孟德爾的失敗溝通
案例:替婚姻算算命
案例:FICO評分
案例:超市尋找價值定位
第5章 量化分析與創意
創意分析思考四階段
案例:阿基米德與真假皇冠
案例:啤酒和尿片
案例:語言能力與阿茲海默症
案例:內線交易疑案調查
第6章 鍛練數字分析腦
量化態度
量化習慣
量化分析師
案例:用分析力爭取獎學金
案例:休士頓火箭隊的量化思考高手
第7章 與量化分析師共事
商業決策者的分析責任分工
對分析專家應有的期望
案例:思科的需求預測分析
案例:默克尋找最佳銷售陣容
致謝
各章注釋
推薦序 多吃「數」,有益健康? 吳仁麟
第1章 人人必備分析力
量化分析與大數據的崛起
量化分析對決策的重要性
量化分析思考三階段與六步驟
缺乏分析性思考的危險
第2章 建構問題
步驟1:確認問題
步驟2:檢視既有發現
案例:全視線光學
案例:人民控訴柯林斯案
第3章 解答問題
步驟3:建立模型(選擇變項)
步驟4:蒐集資料
步驟5:分析資料
案例:選擇權評價模型
案例:孩子是誰的?
第4章 溝通與行動
步驟6:說明結果與採取行動
用資料...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