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耶穌其實是一場知識的革命
耶穌基督是史上最受矚目的人,探討他的作品不計其數。對耶穌的猜測包羅萬象、無奇不有,在在充滿時代色彩。神學家們不斷述說他們所知道的耶穌,代代相傳成了龐大豐富的基督論。但,為何人們對耶穌的疑惑未減反增呢?
時至21世紀,隨著知識眼光的轉變,對耶穌的質疑也推陳出新。神的臨在被科學否決,神蹟被經驗主義視為荒誕。當現代人不再關注良善與邪惡、罪與救贖,而全然陷入道德崩潰的失序倫理時,信仰便不再是經世濟民的砥柱,而被逐出了教育的殿堂。甚至,連基督徒都對真相失去了把握,不得不與世俗主義拉扯不休,遑論實踐信仰、見證福音。
本書作者魏樂德既反對「盲目地相信」,也不贊成「出於血氣的委身」。他認為,知識是信心的墊腳石,想要打開認識基督的奧秘之門,就必須用客觀理性、合乎邏輯的精神,付出心力去追根究柢。上帝透過耶穌所見證與啟示的真理,比任何科學假說更貼近現實真相,而耶穌的教導,比任何社會理論更能帶領人類走向長治久安。
套句巴刻的話:來陪魏樂德走一小段路,並親眼看看吧!你會發現通往上帝的知識殿堂有路可走。
作者簡介:
魏樂德(1935-2013)
跟他相處就想認識神,看他的書就會振奮心靈。魏樂德,既是首屈一指的學術巨擘,又是助人無數的生命導師。
在信仰環境極嚴苛的美國大學校園中,魏樂德不但著述談論基督的福音,還享譽學界五十年。由於本身在靈性與智性上極佳的平衡,而讓身邊的人不知不覺地渴慕上帝。出身低微卻能活出這樣的生命,使魏樂德其人其書都有著不同凡響的說服力。
魏樂德善用神所賜的睿智頭腦和柔軟心腸,帶領了許多南加大學生歸向神,堪為基督的最佳見證者之一。他不但以文字宣道,也親身扶植門徒,幫助無數基督徒充滿信心地面對現實世界。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天外謀略》(Divine Conspiracy,中文版即將上市,書名暫定)。而《屬靈操練真諦》(校園)、《上帝的聲音》(校園)也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另外還有《大使命與大抗命》(校園)、《心靈的重塑》(天道)等著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照顧是真實而全人的靈修
許新生
台北信友堂牧師
照顧年邁、身心靈軟弱父母的人,在父母的期待、他人的意見和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似是而非的屬靈觀下,「照顧者」成了沉重的代名詞。
作者以親身長期照顧患病母親的經歷,以及許多照顧年邁、長期患病、經歷死離的照顧者的故事與經歷,寫下這本充滿憐恤、令人感同身受,又有理性分析指引出路的好書。一路讀來,不僅能了解和安慰照顧者,更有深刻屬靈的省思,讀者可以得到極大的幫助。
全書傳達了三個合神心意的信息,幫助照顧者在照顧中重新得力,安然面對關鍵的抉擇,有盼望的面對生死別離。這三個信息有一個關鍵性的順序,代表著價值的先後,當順序混亂時,照顧者的壓力就益發成為擔不起的重擔,讓人身心靈都頻臨崩潰的邊緣。
第一個信息是:人是有靈的活人(創2:7),有上帝的形象(創1:27)。
從塵土被造的人,身體固然重要,但生命的關鍵是在於屬乎神的靈。在被照顧者的身上,比較容易被關注的是身體的需要;細心觀察體會的照顧者,會注意到被照顧者心理的需求,然而靈裡的匱乏和渴望則常被忽略。當照顧者的努力和用心都聚焦在身體的照顧和期待上,心理的挫折與靈裡的控告,會隨時間逐漸的加重(第一章)。作者在字裡行間提醒,靈裡的關顧和甦醒,是盼望的根基,力量的源頭。身體的老化衰退是神創造的自然歷程(第二章),讓人在軟弱中得力的,是與神的關係。「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4:8)若把照顧的先後順序調整為靈裡的滿足、心理的安穩、身體的安舒,讓父母得著全人的照顧,即使身體在衰退中,靈裡的興盛卻能帶來平安與盼望,更能坦然且安詳的迎向永生,息了地上的勞苦、病痛,安息主懷(十二章)。
第二個信息是:照顧的目的是關係的親密―—與神、與自己、與人的和好。
有搭乘飛機的經驗吧。起飛前,空服員會做安全簡報,空難時先為自己戴好氧氣罩,再為隨行的孩子戴上,免得讓自己處在危險中照顧孩子,一旦自身出了危險,孩子也連帶受難。這本書的書名就做了這樣智慧的提醒。照顧者先把自己照顧妥當,才有力量來照顧父母,在第四章裡有許多實務又重要的提醒,特別是在為自己安排的日程表中,第一個要安排的是:和上帝獨處。這是一切力量的來源,與神有親密的關係是照顧自己的基礎。在長期照顧父母的過程裡,過往的成長經驗以及和父母的關係,會成為照顧關係中的催化劑。作者鼓勵照顧者在耶穌基督的愛裡,認真而深入地整理原生家庭的經歷,讓自己的生命被更新重建,與自己和好,才能健康的面對照顧中糾結的情感,進而邁向與被照顧者的饒恕與和好,使照顧不再是情感的凌遲,而是關係的更新與親密(第五章)。
第三個信息是:照顧是以核心家庭為首要,教會作扶持,機構作安頓。
照顧父母是兒女的責任(出20:12),照顧者常在父母的需要和自己核心家庭的需要上掙扎,作者提醒我們,需要以夫妻關係為第一,先顧好自己的家庭,再一起照顧父母的需要,讓照顧的愛成為孩子的見證,使神的恩典代代相傳(第六章)。當照顧者感到吃力時,教會、機構都是很好的助力,作者很務實地提供評估身體狀況,抉擇合宜的照顧的方式,選擇適合的機構,該注意的細節(第八~十一章),以及財務、法律上的規畫與考量(第七章)。
從牧養的觀點來看,教會對年長者的牧養,除了直接服事當事人,更重要的是裝備建造照顧長者的家人,家人是責無旁貸的照顧者,在家中的長輩年歲漸長,身體漸衰時,雖然家人還年輕(中壯年),教會當鼓勵弟兄姊妹參與相關的專業照護團體或協會,充實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例如:參加照服員訓練,學習有效的協助老人、照顧長者;參加靈性關懷師認證訓練,關顧安寧療護中的需要者……等等,裝備弟兄姊妹成為家中的照顧者,有能力照顧年邁的父母。同時,也能夠成為教會在牧養長者事工上的基本同工,讓教會成為照顧長者的幫助。
除了專業知能的訓練與預備外,家庭的建造是關鍵的根基,充滿愛的家庭樂意共同承擔照顧的需要,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親密關係,能減輕許多心理和靈裡的重擔和壓力。教會在夫妻關係、親職成長、親子關係的教導與牧養上,當盡心盡力,建造合神心意的家庭。
教會是永生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是神家裡的家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是神家裡的兒女,不僅在主日敬拜、讚美、聆聽神的話語,積極融入團契、小組的生活;不僅在有難處需要協助的時候,進入教會,更是將與神與弟兄姊妹的相交,融入生活。在耶穌基督的愛裡,讓分享和承擔成為生活中的常態,對照顧者的扶持和被照顧者的幫助,將會是自然而喜樂的祝福。
辛苦的照顧者,帶著自己、家人,陪同年邁的父母,一起回家吧!
名人推薦:推薦序:照顧是真實而全人的靈修
許新生
台北信友堂牧師
照顧年邁、身心靈軟弱父母的人,在父母的期待、他人的意見和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似是而非的屬靈觀下,「照顧者」成了沉重的代名詞。
作者以親身長期照顧患病母親的經歷,以及許多照顧年邁、長期患病、經歷死離的照顧者的故事與經歷,寫下這本充滿憐恤、令人感同身受,又有理性分析指引出路的好書。一路讀來,不僅能了解和安慰照顧者,更有深刻屬靈的省思,讀者可以得到極大的幫助。
全書傳...
作者序
前 言
這本書是有關於知識,以及各種對知識與基督教信仰生活之間關係的宣稱。更確切地說,本書所關注的,是一些因錯誤認知而造成的慘痛影響,這些錯誤的認知包括了:與知識脫節的淺薄信仰,以及重新定位在耶穌基督裡的信心和身為耶穌門徒的樣式,並認為這些都不在頭腦可以理解的範圍中。這是西方世界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新穎的知識和受政治力約束的知識,充塞了社會制度和大眾思潮而造成的結果。
如今,認真又用心的基督徒陷入了左右為難,一邊是知識,而另一邊則是宗教信仰與實踐。這是一個受到社會壓迫而形成的窘境。在現代生活與思潮的背景之下,現代人被迫將自己的核心信念視為與知識無關的東西──其實遠遠稱不上是知識。那些信念被貶抑、歸類到其他的範疇之中,像是真誠的意見、情緒的表達、盲目的委身,或是符合社會群體的傳統行為等等。然而,有個難題是無法逃避的,那就是這些信念大部份都與公眾生活中專業與教育領域的知識互相衝突。這樣的衝突,嚴重地影響他們如何看待與實踐自己的宗教信條,以及如何將這份信仰呈現給別人。
最能清楚看見這個影響的,就是在過去這一個世紀以來,基督教的教師與領袖在公眾舞台上被重新定位。在一般大眾的認知裡,這些人就只是某些文化小群體當中儀式的司禮者,不過是種社會現象(就像是某些人的「鴉片」一樣),與所有人類都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知識(knowledge of a reality)完全無關。這表示,基督教的教師已經淪落到只會試圖連哄帶騙地讓人宣稱自己相信某些事或能做某些事,卻沒有辦法提供客觀現實的知識──或許,只能期盼「神聖的閃電」可以劈進他們的靈魂深處,使其屈服悔改。
什麼才算是對知識的理解?基督教教師所提供的又是什麼?介於這兩者之間的認知差距,反映了整個世界對於西方科學與技術的接納,但又不認為這一切與引起西方科技發展的基督教知識框架有關。然而,正如聖公會的神學家紐畢真(Lesslie Newbigin)所言,「如果一個人覺得這個信仰只在某些地方、只對某些人來說才是真的,這個信仰就無法得到這個人獻上最終與絕對的效忠,也就是說,這個信仰就不能成為一個人真正的宗教。如果在一個世界裡面,人們認為只有一種物理學與一種數學,那麼,宗教當然也可以宣告他們所確知事物的普遍合理性。」
基督徒所相信的信仰核心是什麼?理解現實的知識又是什麼?這兩者之間的張力,自然而然造成了信念與實踐的不穩定性。信仰變成只是信念──就像我們現在習慣說「純屬個人意見」──本身就已經站不住腳了。柏拉圖(Plato)在很久以前就指出,信念會變得來來去去地搖擺不定,特別是較抽象或終極的生命議題。 導致以這些信念為基礎的品格和行動,頂多只能猶豫不決、反覆無常,無法穩當地面對需要處理的真相(也無法擺脫假相)。堅定的信仰與實踐就只能倚賴意志力,卻難免被視為滿腦子的狹隘成見或嚴厲的教條主義。就算真的有信仰並願意付諸行動,也需要付上極大的代價。因此,介於人們聲稱所相信的,與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這兩者之間惱人差異的主要來源,就是將信仰與知識隔離。這在基督徒的圈子當中極為常見──不過,更確切的說,也是人類社會的普遍情形。通常這被視為意志薄弱或不夠真心,然而,實際上卻牽涉到更深層的問題:意志與選擇是奠基於知識,還是出於無知。
藉著培養感覺、控制情緒、餐與儀式、操練藝能,或是更努力地去相信那些該相信的、做那些該做的,凡此種種,都無法克服這個惱人的困難。就像有些人說的,「只要摀住眼睛,然後相信就好了」。這樣的困難,也不會因為上帝的激勵與扶持不時奇蹟似地傾倒下來,就得以解決。當然,這一切或許自有其益處。然而,由缺乏知識的信仰、或是反對知識的信仰所造成的問題,是沒有辦法用這些方法解決的。信仰要與知識真正地連結,也要與知識所包含的真理與證據互相連結,否則信仰無法可靠地駕馭生活與行為。
只是,我們現在必須問,身為基督徒所相信的事,真的有可能理解嗎?可以理解到什麼程度?而且,有沒有理解真的那麼重要嗎?難道你不會因為信仰基督教,自動被歸類為知識貧民嗎?許多人都十分支持這個想法,不論他們有沒有宗教信仰。甚至有些人還認為,身為知識貧民應該引以為榮。這就是歷史應付信仰難題的狀況。從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宗教與知識的關係已經被嚴重地扭曲與誤解。特別是認為宗教應該摒除知識,只需要信心或委身就足夠,這已成為普遍接受的觀念了。在某些團體中,以極大的努力設法支持本身的信念或委身,就視為偉大的信心,而且是與知識對立的──或者至少沒有知識作為後盾。因此,信心在本質上就被認為是一種掙扎。有些人提及「信心路上的獨行者」,其實是對這種了不起的毅力既崇敬又感到奇特的表達方式。
事實上,對信心如此的詮釋只是當代想法的一部份,整體而言,所謂在生活和行為上的信心是被視為徹底不理性的──完全受制於感覺、傳統、外力、「意志力」,與盲目的委身。這幅描繪現代生活的圖像具有重大深刻的意義。就像在自然界中無所不在的地心引力,這幅圖像也普遍而深入地影響著、引導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我們甚至沒有具體察覺到這個現象。這對宗教實踐的影響,便是使人們認為,全心奉獻的意志和情感並不需要奠定在理解真實情況的知識基礎上(不論是部份還是全盤理解)。在整個社會氛圍上,這個影響則造成意見不同的雙方都不理解對方的想法,無法尋找或發現彼此的共同點,以致抱著懷疑、恐懼、輕視與敵意的態度。這就是現代社會的潛在意識,尤其政治用語中,經常會涉及對宗教的看法。
前 言
這本書是有關於知識,以及各種對知識與基督教信仰生活之間關係的宣稱。更確切地說,本書所關注的,是一些因錯誤認知而造成的慘痛影響,這些錯誤的認知包括了:與知識脫節的淺薄信仰,以及重新定位在耶穌基督裡的信心和身為耶穌門徒的樣式,並認為這些都不在頭腦可以理解的範圍中。這是西方世界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新穎的知識和受政治力約束的知識,充塞了社會制度和大眾思潮而造成的結果。
如今,認真又用心的基督徒陷入了左右為難,一邊是知識,而另一邊則是宗教信仰與實踐。這是一個受到社會壓迫而形成的窘境。在現代生活...
目錄
013 導讀/鄧元尉
019 前言
033 第一章 信仰可以是知識嗎?
062 第二章 我們是如何因無知而滅亡的?
096 第三章 道德知識是怎麼消失的?
131 第四章 我們可以得知上帝的存在嗎?
157 第五章 臨在我們世界中的神蹟與耶穌
183 第六章 靈性生活中的基督知識
217 第七章 基督的知識與基督教多元論
245 第八章 牧者就是萬國的教師
270 附註
296 致謝/魏樂德
298 主題索引
312 經文索引
013 導讀/鄧元尉
019 前言
033 第一章 信仰可以是知識嗎?
062 第二章 我們是如何因無知而滅亡的?
096 第三章 道德知識是怎麼消失的?
131 第四章 我們可以得知上帝的存在嗎?
157 第五章 臨在我們世界中的神蹟與耶穌
183 第六章 靈性生活中的基督知識
217 第七章 基督的知識與基督教多元論
245 第八章 牧者就是萬國的教師
270 附註
296 致謝/魏樂德
298 主題索引
312 經文索引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