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快,我們只能被動跟上腳步?
慢下來,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
在迷戀且追求快速的世界裡,習得慢速解決的技藝。
更聰明地工作,活得更好。
革命性著作《慢活》作者 Carl Honoré
教你一套「慢」下來的問題解決方案
*
全美暢銷書
「這本書應該擺在每個政府和經理人的辦公室裡。」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各界耐心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執行長 邱慧珠
國際NGO工作者/旅行作家 褚士瑩
★什麼是Slow Fix(慢速解決法)?
⊙承認錯誤,找出真正的錯誤所在。
⊙留意細節,做長期思考,將「虛線」連起來,以建立整體性的解決方法。
⊙尋求各方意見,與他人合作並共享榮譽。
⊙建立專業知識,同時對專家存疑。
⊙單獨思考與集體思考並重。
⊙投注情感。
⊙找出催化的角色,諮詢甚至招募與問題關係最密切的人。
⊙把尋找解決方法轉變成一場遊戲。
⊙在需要快速解決法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運用。(不過絕對要先做好測試。有餘裕時再回頭看看,找出一個更持久的解決方法。)
⊙不管時間壓力多大,永遠不要信任好到難以相信的解決方法,因為通常不會是真的。
*美國記者暨評論家孟肯(H. L. Mencken)提出過警告:「所有關於人的問題都會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簡單明瞭、看似合理,但偏偏是錯的。」
*醫生開立只治標不治本的處方藥。
*企業的執行長為公司的財務成長走捷徑。
*剛生產完的母親用魔鬼節食法,想減去懷孕時增加的贅肉。
有些問題可以用快速而簡單的方式解決:輸入一行指令就可以阻止網頁故障帶給公司的災難。當有人吃東西噎住,哈姆利克急救法可將異物排出氣管,即時搶救生命。但是快速解決法並不適用在一些事情上:沒有一件衝動買下的東西可以就此改變人生;沒有一種萬能藥能治好所有慢性疾病;沒有一盒巧克力能彌補破裂的關係;沒有一張教學光碟會把兒童變成小小愛因斯坦;沒有任何TED Talk的演說能馬上改變世界;也沒有任何無人機的空襲能消滅掉一整個恐怖組織。情況永遠比這些還要複雜……
速效的解決法在生活各領域已成為處理問題時普遍採用的方式。然而,這些「即時」的方法往往無法奏效,反而會引發更多問題,到頭來浪費我們更多寶貴時間。藉由《快不能解決的事》這本書,國際暢銷作家歐諾黑不只告訴我們採用快速簡便的路徑會出現什麼問題,也介紹一種全新的問題解決方法,從健康、人際關係到職場或社區活動,各個領域都能發揮效用。他詳細說明一個有效率且具永續性的問題解決典範,還教我們如何善用時間營造專業能力,運用團隊合作,找出適當的人選傳達訊息,以及各種長遠的治本之道。
《快不能解決的事》改變了我們對解決問題的認知。不論是在家裡協調如何分攤家務、在職場處理複雜微妙的問題,或是執行一項規模浩大的任務,歐諾黑指引我們一個在今天解決問題而多年後仍證實有效的方法。
作者簡介:
卡爾・歐諾黑 Carl Honoré 為多次獲獎的記者與作家,他革命性的第一本書《慢活》成為國際暢銷書,被翻譯成超過三十種不同語言出版。也是許多人爭相邀約的演說家,經常巡迴世界各地宣揚慢的生活與慢速運動,他的文章刊載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家報》(Observer)、《衛報》(The Guardian)、《邁阿密先驅報》(The Miami Herald)、《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與《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在二○一三年新作《快不能解決的事》,他針對有效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模式,就如何處理問題逐一解謎,對生命中一些無從避免的挑戰,提出更好的決策方式、嶄新的觀點和長期的解決之道。這本書全心投入並且啟發思維,給我們生活、工作、消費和思考的方式帶來革命,最終將有助提升我們個人成就,創造更好的世界。請參考作者官網:www.carlhonore.com
譯者簡介:
謝樹寬 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彰化員林,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與節目製作人,現職為博理基金會未來媒體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易於掌握、清晰、睿智,這本書應該擺在每個政府和經理人的辦公室裡。」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歐諾黑對觀察他人的生活細節,有令人信服的風格和深具感染力的好奇心。」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歐諾黑用富有節奏的犀利文體,佐以引人入勝的例證,提出一系列有效解決問題的方針……豐富的故事描述人們如何克服各式各樣障礙,告訴我們怎樣更有效處理自己的難題。」 ——加拿大書評《筆與紙》Quill & Quire 「歐諾黑是技巧嫻熟的記者,深諳引證、鋪陳、說明要點的簡潔之道。他的敘事總是不讓人疲乏。」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 「在書桌前讀完《快不能解決的事》前六頁,我馬上跟旁邊的同事說:『這書太棒了!』……歐諾黑的寫作維持一貫的熱誠和嚴謹,細心鋪陳慢速解決成功案例裡的人物和場景。」 ——傑克・科沃特(Jack Covert),800-CEO-READ主席 「《慢活》這本書有如天啓。」 ——《商業世界》雜誌 Business World 「用各種不同方法讓我們解救自我……,讓我們擺脫波特萊爾怪罪的『時間可怕的負擔』,讓我們脫離電影《駭客任務》裡如機械世界母體(matrix)般似乎別無選擇的幻覺。」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對忙忙碌碌生活,想要改變家庭、工作或遊戲步調的人而言,這是一本友善而聰明的指南。」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歐諾黑〕這本書提出充滿說服力的說明,反駁一味的匆忙,同時對『如何讓此刻延續』提供了許多相當吸引人的具體建議。」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媒體推薦:「易於掌握、清晰、睿智,這本書應該擺在每個政府和經理人的辦公室裡。」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歐諾黑對觀察他人的生活細節,有令人信服的風格和深具感染力的好奇心。」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歐諾黑用富有節奏的犀利文體,佐以引人入勝的例證,提出一系列有效解決問題的方針……豐富的故事描述人們如何克服各式各樣障礙,告訴我們怎樣更有效處理自己的難題。」 ——加拿大書評《筆與紙》Quill & Quire 「歐諾黑是技巧嫻熟的記者,深諳引證、鋪陳、說明要點的簡潔之道。他的...
章節試閱
【內容摘錄一】 導言:啟動警示燈 沒有耐心的人們是多麼可憐! 哪個創傷不是漸漸才治好的?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在倫敦南區一家忙碌的診所裡,一場熟悉的儀式即將在一間狹小無窗的房間展開。讓我們姑且稱它為「背痛者與專家的約會」。 你也許見識過這個場景:白色的牆壁上除了一張人體解剖圖和幾個髒指痕外,一無所有。光線從頭頂的燈泡照下。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消毒水味。診療台旁的小推車上,針灸用的針一字排開,有如中世紀的刑具。 今天,我就是那個要消除背痛的人。臉部朝下躺在診療台上,從墊著衛生紙的泡棉環枕中間,我可以看到地板上晃動的白袍身影。他是針灸師吳大夫。雖然已屆退休年齡,他的行動仍如蹬羚般敏捷優雅。對候診室裡行動蹣跚的病患而言,他是傳統中醫界的看板偶像。 吳大夫沿著我的脊椎扎滿了一排小小的針。每一次把針扎入皮膚,他都會發出含糊的讚嘆聲。每一回我的感覺都一樣:先是灼熱的刺痛,隨之而來的是肌肉緊縮的奇妙舒暢感。我靜臥不動,有如維多利亞時代標本採集者刺針下的蝴蝶。 扎入最後一針之後,吳大夫關掉電燈,留我一人在昏暗的房間裡。隔著薄牆,我可以聽到他和另一位病人的對話,一個年輕女子向他述說背部的毛病。不久之後,吳大夫回來幫我拔針。我們走回櫃台時,我已變得精神抖擻。疼痛舒緩下來,我的身體也較能自在活動,不過吳大夫仍不放心。 「不可以忽略,」他說:「背部是複雜的部位,需要花時間才能痊癒,你要有耐心。」我點點頭,掏出信用卡時,目光已經轉開,因為我知道接下來他會說什麼。「你至少還要做五次療程。」他說。 我的反應和上次一樣,事實上是每次都一樣:約好下次看診時間的同時,心裡偷偷打算取消。 兩天後,一如往常,我的背部狀況已經改善到可以取消回診,對自己節省下來的時間、金錢和沒必要的爭辯,微微感到洋洋自得。根本不需要好幾回合的針灸,不是嗎?我只需一次治療就可以搞定。 是嗎?三個月後,我又回到吳大夫的診療台上,這回疼痛竄延到我的雙腿,光是躺在床上也會痛。 現在輪到吳大夫洋洋得意了。他把針灸的針一字排開的同時,一邊告訴我缺乏耐心是良好醫療的最大敵人,甚至有點針對我而來:「像你這樣子永遠好不了。」他的語氣裡悲哀多於憤怒。「原因就在你急著想快點把背治好。」 唉唷。 他的診斷切中要害。不僅一語道破我的問題——二十年來我一直急於醫好我的背,更重要的是,我早該有自知之明。畢竟我在世界各地演說,宣揚的正是緩慢從容、放慢腳步是多麼美好,凡事不要只想盡快完成。我甚至曾在醫學會議裡讚頌緩慢。儘管我的生命因為減速而得以轉化,我的血液裡顯然仍潛伏著匆促的病毒。吳大夫用外科手術般的精準,針砭我逃避多年不願面對的真相:在治療背痛時,我仍一味地想要一招見效。 我的治療史讀來有如一部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過去二十年來,一個接一個的物理復健師、按摩師、整骨專家和脊骨指壓師在我的背上揉捏、拍打和伸展。芳香治療師用樺樹、洋甘菊和黑胡椒精油揉在我的腰椎附近。區域反射治療師在我腳底的背部反射區按摩。我穿過矯正的背架,試過吞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花了為數可觀的金錢在人體工學座椅、矯正鞋墊和硬式健康床墊上面。熱石按摩、拔罐、電療按摩、冰敷熱敷、水晶療法、日本靈氣療法、超音波、瑜伽術、亞歷山大放鬆技巧、皮拉提斯——沒錯,這些我全見識過,甚至還找過一位巴西巫醫。 但是統統沒效。當然,整個過程中有些片刻的紓解,不過經過二十年令人煩擾的治療,我的背痛依舊——而且還在惡化。 也許我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療法。畢竟有些人已經用我治療過程中的一些療法克服了背痛,甚至連那位巴西巫醫都有成功療癒的見證。顯然更有可能的是,吳大夫說對了。也就是說,我治療背痛時只想著立即見效,只求治標而不求治本,得意於暫時的舒緩,抱怨進展的遲緩或者要求太囉唆,迫不及待地換到別的療法,就如長期控制體重者快速變換飲食法。有一回,我看到有個網站在推銷「電磁療法」是背痛的萬靈丹。我最先想到的不是「該不是騙人的郎中吧?」,而是「我們倫敦這裡有沒有?」 本書不是關於背痛的回憶錄。聽別人抱怨他們的痛苦折磨是天底下最無趣的事。我對抗腰椎疼痛的失敗戰役中,唯一值得研究的是,它點明了一個遠遠更嚴重、影響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讓我們老實說吧:追求立即見效的,絕不只有在下一人而已。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從醫療衛生、人際關係到企業和政治,我們都忍不住想找出快速的解決方法(quick fix)。 尋求捷徑自古有之。兩千年前的普魯塔克(Plutarch)曾斥責江湖郎中兜售靈丹妙藥給易受騙的古羅馬公民。在十八世紀末,不孕的夫妻排著隊,希望在倫敦傳奇的「聖床」受孕。這套情欲設備包括了輕柔的音樂、一面安在天花板的鏡子,還有一張填滿「甜嫩的麥草稈,混合了香油、玫瑰葉與薰衣草」的床墊,裡面還放了全英國最優良種馬的馬尾巴毛。據說它還通過電流,產生「給神經必要強度和效用」的磁場。它保證立即懷孕。這個專為受孕而春宵一度的費用:相當於今日的三千英鎊。 不過,快速解決法已經成了如今急速前進、按需求製造、沖泡即食的文化中,各個領域的標準模式。誰還有耐心或時間,來尋求亞里斯多德式的深思熟慮和高瞻遠矚?政治人物需要在下一次大選前,甚或下一場記者會前就做出績效。舉步維艱的企業或是跌跌撞撞的政府如果不能採取立即的行動計畫,就會引來市場恐慌。網路上充斥著保證立即解決的廣告,可以處理所有谷歌(Google)網站上找得到的問題:幫你在性生活中重振雄風的草藥;協助你的高爾夫揮桿更完美的錄影帶;讓你找到真命天子的應用程式。在過去,想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你可能得投寄請願信、上街抗議或出席市民會議,如今只消按「讚」或是在推特發個同情的短句。世界各地的醫生都面臨快速治好病人的壓力,通常這代表吞下一顆藥丸立即見效。覺得憂鬱嗎?試試百憂解(Prozac,譯註:一種典型抗憂鬱劑)。精神無法集中?來顆利他寧(Ritalin,譯註:專治注意力不集中症候群的興奮劑)。根據一項調查,這種對即刻見效無止無休的追尋,讓每個英國人平均一生要吞進四萬顆藥丸。我很確定,在吳大夫的診療室裡,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沒耐性的病人。吳大夫說:「現在最快速賺錢的方法不是治病,而是販售立可見效的保證。」 的確,花錢本身也成了快速解決的一途,逛商場被吹捧為提振疲憊心靈的最快方式。我們炫耀自己買的魯柏托(Louboutin,譯註:著名時尚品牌)新高跟鞋或是最新型的iPad時,會自我調侃地說這是「血拼療法」。而瘦身產業更把即刻見效化為藝術。「一週變身比基尼身材!」廣告裡如此大喊:「甩掉十磅……『只要』三天!」 甚至連社交生活的即刻解藥也可以用買的。如果你需要一個在健身房陪你健身的夥伴、你婚禮的伴郎,或是在學校運動會幫你孩子加油的親切大叔,甚至是一個讓你可以哭泣依靠的肩膀,你都可以從租友公司(rent-a-friend)找人。目前在倫敦租一個朋友的費用是每個小時六‧五英鎊。 每個快速解決法都喃喃著誘人的相同承諾——「最少花費,最大成效」。問題在於,這兩者無法畫上等號。花點時間想想:向快速解決法頂禮膜拜,是否能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或更有生產力?它是否有助於應付人類在二十一世紀初所面對的巨大挑戰?當然不能。想要匆忙解決問題,有如需要外科手術時卻只打上石膏,或許能帶來暫時的紓解,但是代價往往是稍後累積的更嚴重麻煩。苦澀難以下嚥的真相是,快速解決法從來無法真正處理任何事情,有時候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證據俯拾即是。儘管我們投入幾十億英鎊,購買保證在夏天讓我們有好萊塢女星般的美腿和《男性健康》(Men’s Health)雜誌廣告般腹肌的瘦身產品,全世界人們的腰圍仍然持續膨脹。為什麼?因為根本沒有「平坦小腹一招見效」這種事。學術研究顯示,大多數減重的人會在五年內復胖,而且往往比原來更胖。即使是抽脂手術(被戲稱為纖細手臂競賽的核武器),效果也可能適得其反。從女性的大腿和腹部抽出的脂肪,通常一年內就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化成蝴蝶袖或是水牛肩。 有時候,快速解決法甚至比乾脆不解決還糟糕。想想看「血拼療法」。購買最新款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手提包或許會提振你的精神,但效果往往短暫易逝。很快你又會上網或是到百貨商場尋找下一個令你心動的獵物——在此同時,成堆等待開啟的帳單,將如雪片般飛到你的家門口。 看看我們對藥物的依賴造成的損害。研究指出,有近兩百萬美國人濫用處方藥,每年還有超過一百萬人因為藥物副作用就醫。合法藥物使用劑量過度,如今已是美國意外死亡的主因,而難以取得的藥物的黑市需求則導致藥局搶案的案件激增。甚至在婦幼醫院裡,母親服用止痛劑成癮的新生兒病例也顯著增加,其景象一片愁雲慘霧:新生兒因藥癮發作而哭號、抽搐和嘔吐,擤鼻子過度而鼻頭紅腫,連吞嚥與呼吸都有困難。 想要解決難題,光是靠砸錢當然不可能辦到。為了改善成效欠佳的公立學校,紐約市從二○○八年開始,把學生的表現和老師的薪水連結在一起。經過三年撒下超過五千五百萬美元之後,教育官員取消了這個方案,因為它對測驗成績或教學方法都毫無影響。結果顯示,一如我們在本書稍後會提到的,矯正失敗的學校需要做的事,遠比發績效獎金要複雜許多。 即使是在速度通常代表優勢的企業界,對快速解決法的偏愛,往往也讓我們付出慘重代價。當企業面臨經營環境惡劣,或是面臨必須增加盈餘或提振股價的壓力時,通常我們反射性的反應就是企業縮編。但是倉促地裁減員工很少能達到預期效果,可能讓一家公司空洞化,造成留下來的員工士氣低落,並給消費者和供應商帶來恐慌。往往一些更深層的問題沒有就此解決。管理學教授法朗哥‧甘朵爾菲(Franco Gandolfi)根據他三十年來對企業界縱向和橫向的研究,提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企業縮編在財務效應上整體而言是負面的。」 豐田汽車的興衰起落就是充滿警世意味的故事。這家日本車廠憑著從根源解決問題的執拗決心征服了全世界。當生產線出現問題時,即使是最低階的員工,也可以啟動警示燈(日文稱之為「あんどん」或「行灯」,原意為「燈籠」),生產線上的燈號便會閃爍並發出警鈴聲。就如同小孩子一樣,員工會一再詢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直到他們找出問題的根源為止。如果問題很嚴重,他們可能會停止整條生產線。每次出現狀況,他們都會設計出一套永久性的解決方案。 不過當豐田汽車朝向全世界第一大車廠的目標全力衝刺時,這一切卻都變了。管理階層野心過度膨脹,對供應鏈失去了掌控,並且忽視了來自工廠基層的警告。他們在熄滅火勢時,忘了要再過問當初失火的原因。 結果:超過千萬部有設計缺陷的車輛被召回,不僅有害商譽,造成數十億美元的虧損,還引來一連串法律訴訟。在二○一○年,嘗到教訓的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向美國國會解釋豐田汽車沉淪的原因:「我們追求成長的速度,已經超過我們能夠發展公司人員和組織規模的速度。」說白一點:我們已不再啟動警示燈,只借助權宜的快速解決法。 在職業體壇也可以見到類似的不智之舉。當球隊跌至谷底,觀眾和媒體喧鬧不休要求提振戰績時,球團老闆依據的是最古老的教戰手冊:換掉教頭,找個新人來。隨著世人越來越缺乏耐心,對比賽成績的爭奪越來越瘋狂。自一九九二年至今,英格蘭職業足球的總教練平均任期從三‧五年縮短到一‧五年。在更低階的聯盟,任期六個月到一年已是常態。但是換教練頻繁如走馬燈並非經營球隊的好方式。學術界的研究顯示,大多數新教練只在短暫的蜜月期對戰績有幫助。經過十幾場比賽後,球隊的表現和更換教練之前相比,往往沒有改變,甚至變得更差。就像減肥者在採取激進的斷食療法之後,又會一路逐漸復胖。 在戰爭和外交上,我們也可看到相同的錯誤。美國主導的聯軍在二○○三年入侵伊拉克的「震懾行動」之後,無力維持它的長期重建計畫。當初西方國家部隊在邊境集結時,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唐納•倫斯斐(Donald Rumsfeld)用近乎陳腔濫調的說辭,形容士兵們將可「回家歡度聖誕」。他宣稱伊拉克戰爭:「也許要六天,也許要六星期,但我不認為需要撐到六個月。」隨之而來的是長年的混沌、殺戮和叛亂,最終可恥地撤軍而未竟全功。套用美軍老兵的行話來說,將領們忽視了七個P字的金科玉律:Prior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Prevents Piss-Poor Performance.(事前計畫和準備能避免拙劣的表現。) 即使是科技產業這個高速運轉的大引擎也認識到,光靠處理更多資料、撰寫更好的演算法,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有批資訊界專家最近來到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的總部,他們肩負消滅瘧疾和線蟲病這類熱帶疾病的使命。文化衝突就此出現。熱帶疾病研究所和矽谷潮男潮女的工作環境,相隔有百萬英里遠。灰色的檔案櫃和高高疊起的待處理文件排成一條昏暗的走道。一張手寫「故障」的黃色字條就貼在飲料販賣機的投幣孔上。腳踩涼鞋的學院派在辦公室裡安靜工作,頭頂天花板搖著大吊扇。這裡感覺像是經費拮据的大學社會系系辦,或是開發中國家政府在偏遠地區的工作站。和這裡的許多專家一樣,皮耶‧布謝(Pierre Boucher)有些吃驚並饒富興味地看著這群趾高氣揚的資訊業入侵者。「這群工程師帶著他們的筆記型電腦來這裡並且說:『把資料和地圖給我們,我們來幫你們解決。』我心想:『現在嗎?』」布謝面露苦笑說:「熱帶疾病是極複雜的問題,不可能只靠鍵盤就想解決。」 「這些電腦怪咖有任何進展嗎?」我問道。 「沒有,什麼都沒有。」布謝說:「他們離開之後,再也沒聽說過他們的下落。」 快速解決問題的大宗師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曾學到同樣的教訓。他在二○○五年向全世界科學家提出挑戰,徵求以雙倍的速度解決全球醫療衛生最重大的問題。「比爾與米蘭達‧蓋茲基金會」(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提供了四億五千八百萬美元,在總計超過一千五百個湧入的提案中贊助了四十五項。有些提案令人目眩神迷,比如說在五年內發展出無須冷藏的疫苗。但是五年之後一切復歸平淡。即使是最被看好的方案距離提出真正的解決之道仍有漫漫長路。蓋茲自己也承認:「我們一開始太天真了。」 這裡的重點很清楚:快速的解決法並不適合用在一些事情上。沒有電腦程式可以「光靠它本身」就解決全球的衛生問題,沒有一件衝動買下的東西可以就此改變人生,沒有一款藥能治好慢性疾病,沒有一盒巧克力能彌補破裂的關係,沒有一張教學光碟能把兒童變成小小愛因斯坦,沒有一場TED Talk的演說能馬上改變世界,也沒有一場無人機空襲能消滅掉一個恐怖組織。情況永遠比這還要複雜。 不管在什麼領域——衛生、政治、教育、人際關係、企業、外交、財經、環境——我們面對的問題比以往更加複雜且迫切。遜咖的表現已無法被接受。如今我們應該拒絕半生不熟的解決方案和短期的緩和劑,並開始正確地解決事情。我們必須找出嶄新且更好的方式來處理每一種問題。我們需要學會慢速解決(Slow Fix)的技藝。現在我們要定義一下用詞。並非所有問題生而平等。有的問題可以用快速而簡單的方式解決。輸入一行指令就可以阻止網頁故障帶給公司的災難。當有人吃東西噎住,哈姆利克急救法可把異物從氣管中排出,即時搶救生命。不過本書的重點放在截然不同的問題上,影響它們的參數不明確且不斷變動,往往還牽涉人的行為,沒有一個所謂「正確」的答案。想想看氣候變遷、肥胖流行病,或是一家過度擴充、難以為繼的公司。 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快速解決方法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它把短期的紓解置於長期根治之前,也沒有考慮到不良的副作用。所有文化裡都有這類頭痛醫頭的膚淺作法。法國人稱之為「解決靠運氣」(solution de fortune)。阿根廷人說「用電線全綁起來」。英文裡說「OK繃療法」或「貼膠帶處理法」。芬蘭人開玩笑的說法是「用口香糖補洞」。印度話jugaad這個字的意思是把手邊所有碎片拼湊在一起的解決方式——不管它是造汽車還是修水管。我個人最喜歡的比喻是韓國人的說法「在凍僵的腳上尿尿」:帶熱氣的尿液雖然帶來即刻的紓解,但液體在皮膚上結凍之後,結局將更加悲慘。 那麼慢速解決法是什麼?這是我接下來會回答的問題。不過應該已經很清楚,它靠的是一個現今嚴重缺乏的美德:耐心。 米克勒斯(Sam Micklus)比大多數人瞭解這一點。他是創意思維活動(Odyssey of the Mind)的創辦人,這大概是最接近於解決問題的奧林匹克大賽。每一年,全球來自五千所學校的學生要設法解決米克勒斯本人親自設計的六個問題的其中之一。他們可能要用巴薩木(balsa wood)建構出能承載重物的結構,設計一齣舞台劇,讓某個食物品牌在模擬法庭上為自己的「不健康」辯護,或是描述過去與未來發現的考古學寶藏。隊伍必須通過地區和全國的競賽,才有機會參加年度的世界決賽。美國太空總署(NASA)是創意思維活動的主要贊助者,還會派員到現場尋才。 二○一○年,我在密西根州東蘭辛(East Lansing)舉辦的世界決賽碰到米克勒斯。這位來自紐澤西的退休工業設計教授,如今定居佛羅里達,看上去就是典型的美國退休老人,穿著便鞋,一頭銀髮和曬得稍微黝黑的膚色。不過在世界決賽上,當他被圍繞在一群忙著整理服裝、為簡報做最後準備的學童之間,看起來就像聖誕節早晨喧鬧的孩子。大家都暱稱他「山姆博士」。 在主持創意思維活動三十年的期間,米克勒斯目睹快速解決法的風潮日益掌控了流行文化。「現今真正的問題在於,再也沒有人願為任何事多等一會兒。」他說:「當我要求人們思考一個問題一、兩分鐘,他們十秒之後就開始看自己的手錶。」 他拿起塑膠瓶喝了一口水,環顧我們聊天所在的巨大體育館。它像倫敦西區(West End)音樂劇的後台,孩童們來回急忙奔跑,高聲下達指令,或組裝舞台的支架,或設計精細程度令人驚嘆的台車。米克勒斯的目光留駐在一群十一歲的小女生身上。她們正試圖修理自製露營車一條故障的鎖鏈。 「即使在世界決賽這裡,我們談的是解決未來問題的最佳人選,還是有很多孩子急著要拿出第一個想到的想法,讓它馬上奏效,」他說:「但是你第一個想到的方法往往未必是最好的方法,可能要幾星期、甚至更久,才會找到一個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才有辦法讓它逐步實現。」 當然,包括米克勒斯在內,沒有人會認為每個問題都要慢慢解決,比如為戰場的士兵包紮,或是冷卻受損的日本核反應爐。有時候,坐下來摸著下巴思考長期的願景和策略並不是好選項。你應該要聯絡馬蓋先(MacGyver,譯註:美國電視影集中著名的急智英雄),立刻找膠帶拼湊一個馬上可行的解決辦法。當阿波羅十三號的太空人在一九七○年向休士頓發射訊號報告他們的「問題」時,太空總署任務控制中心的科學家並未針對太空飛行器的氧氣缸為何爆炸展開全面調查,而是捲起袖子和時間競賽,設計一套快速而簡陋的步驟修改二氧化碳過濾器,好讓太空人用登月小艇當作逃生器。四十個小時內,休士頓負責解決問題的人找出一個天才解答,完全利用太空船上現有的材料:紙板、水管、塑膠貯存袋,甚至膠帶。這不是永久的解決辦法,但是它把阿波羅十三號的組員平安送回家。事後太空總署啟動了「警示燈」,用幾千小時的時間找出氧氣缸故障的確切原因,並設計出一套「慢速解決法」,以確保爆炸事件不再發生。 但是有多少人會追隨太空總署的作法?當一個快速解決法舒緩了問題的徵兆,像是針灸治療了我的背痛一樣,我們對啟動「警示燈」的興趣往往隨之消散。在二○○八年威脅摧毀全球經濟的壞帳危機爆發之後,世界各國政府迅速地募集到超過五兆美元的紓困金額。這也是必要的快速解決法。然而,一旦全球金融體系崩潰的危機消退,後續處理更深層問題的意願也跟著減退。不管是哪一國的政治人物,都沒能推動根本的改革,來防範「金融末日二部曲:續集」的出現。 當一套快速解決法失敗時,我們最常做的往往就是擰著雙手,承諾要從頭來過,卻把原本的錯誤再犯一遍。「即使需要做出更根本的改變時,人們還是會陷入快速解決的模式。」哈佛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教授蘭傑‧古拉提(Ranjay Gulati)如此說道:「人們似乎會發出正確的警告並採取正確的步驟,但是最終無法把後續動作完成,所以即使 一開始採取慢速解決法,到最後不免又成了另一個快速解決法。這是很常見的問題。」 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譯註:後以BP為公司正式名稱)就是一個教科書案例。二○○五年,這家公司在德州的煉油廠爆炸,有十五名工人罹難,還有一百八十人受傷。不到一年,在阿拉斯加外海一條已腐蝕的二十五公里管線兩度發生原油外洩。兩起事件如此密集地發生,應該是一項嚴重警訊,顯示這些年來省事權宜的作法已經導致不良後果。在二○○六年,當時的英國石油執行長約翰‧布朗(John Browne)似乎也認為,快速解決法的時代該過去了。「我們必須把優先順序弄正確。」他如此宣布:「首要工作是處理發生的那些事,改正並解決。我們不只是做表面上的處理,還要做深度的修正。」 但結果並非如此。相反地,英國石油的運作一成不變,做不到布朗宣示的承諾,招致官方的懲處和大筆的罰金。二○一○年四月,這家公司為自己的魯莽行徑付出了代價,它的「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爆炸,造成十一名工人喪生,還有十七人受傷,總計超過兩億加侖原油外洩流入墨西哥灣,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 英國石油的慘劇正好提醒了我們,對快速解決法的依賴固著程度有多嚴重。即使是付出了人命和大筆金錢的代價,即使是從健康、人際關係、到我們的工作和整個生態環境都受到傷害,甚至即使有大量證據告訴你OK繃式的解決法是通往災難之路,我們仍傾向選擇快速解決法,一如撲向火焰的飛蛾。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克服這種成癮般的依賴。在各行各業都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想要處理困難問題,越快並不一定越好,只有投注足夠的時間、努力和資源,最佳解決辦法才能成形。換句話說,就是當我們慢下來時。 在本書中有許多問題需要一一解答。什麼是慢速解決法?是否每個毛病都有相同的藥單?我們如何得知一個問題已獲得適切的解決?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把慢速解決法運行在一個迷戀追求快速的世界?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旅行世界各地,拜訪用新鮮方式解決困難問題的人們。我在哥倫比亞會見了啟動大眾運輸革命的波哥大市長;在挪威最先進的監獄裡與典獄長和囚犯們聊天;在冰島探索他們如何改造民主制度。我所見識到的一些解決方法,或許對你的生活、組織或社區有幫助,不過我的目標比這些還要更深層一些。我希望就問題發生時如何找出最佳解決方法,描繪出某些普遍性的原則。這意味著在表面上看來毫不相關的問題之間找出共同之處。舉例來說,斡旋中東和平的談判者,能否從西班牙的器官捐贈制度學到心得?越南的社區重建計畫,如何幫助提振一家加拿大企業的生產力?想要發明新式水瓶的法國研究者,怎樣從洛杉磯改造失敗學校的計畫得到啟發?從太空總署的問題處理專家、創意思維活動的年輕問題解決者,到每天共花上幾十億小時處理線上問題的遊戲玩家,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這本書也是個人的一場探索。經過多年的虛幻期待和半途而廢,一再的抄捷徑和病急亂投醫,我想要弄清楚我的背出了什麼問題。和飲食習慣有關嗎?我的姿勢?我的生活形態?我背脊的困擾是否根源於情感或心理上的因素?我終於準備好要慢下來,進行徹底治好背痛的困難任務。不要再有膠帶、OK繃,或是黏口香糖式的解決辦法。不要再在凍僵的雙腿上尿尿。 慢速解決法的時刻終於到了。 【內容摘錄二】 13 遊戲:解決問題,一次闖一關 除非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趣的,否則很難成功。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 《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作者 全世界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有些人也許會把氣候變遷、貧窮或恐怖主義列在最前面。有人可能覺得是犯罪、種族主義或消費主義。不過在許多人家裡,也許會覺得做家事是人類最棘手的問題。 麻煩的並不是在於家事本身。擦擦洗洗、用吸塵器吸地或是粉刷牆壁,都是直截了當的工作,你應該沒聽過有人需要上家庭清潔課程吧?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公平地分攤工作分量。歷經幾波女性主義革命之後,婦女至今仍是負責家務的主力。一份二○一○年西班牙的研究發現,在雙薪家庭裡,超過半數的婦女負責全部或是絕大部分的家務,而三分之一的男性完全不做家事。在義大利有七成的男性從沒碰過爐子,還有九五%的男性從沒用過洗衣機。即使在北歐這一類男女分工不是如此涇渭分明的國家,男性分擔的家務也是不到一半。 這難免引起摩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分攤的家務超過自認該做的分量時,做家事比上班開會還容易讓人血壓高。在全世界的家庭裡,婦女都在抱怨不公的家務分擔。各類論壇反覆出現對家務重擔的憤怒。在一個關於養育子女的網站,一個化名「家庭奴工」的蒙特婁婦女對家人抱怨不已:「他們不做『任何』家事,這簡直要把我他X的氣瘋了!」有研究顯示,男性做越多家事的夫妻,婚姻以離婚收場的比例就越低,我想這結果毫不令人意外。即使在雇得起幫傭的家庭裡,家務事的分攤仍會引發憤怒。當歐巴馬在二○○八年參選美國總統時,他的妻子就曾公開斥責他把髒襪子丟在地板上。 這些事情是否似曾相識?對我而言,確實如此。在我家,老婆是發難的一方。並不是說我不幫忙做家事。我會煮飯,還會而且幫忙清潔廚房。我負責住家的維修,有時也幫忙洗衣服。雖然我不喜歡一大堆枕頭墊子,但我也常常整理床鋪。不過問題是我理當可以做得更多,至少是該撿起地板上的髒襪子。我們的孩子也沒盡到自己的責任。在我家裡,除了我老婆之外,每個人做家事的成績單都是:還有進步的空間。 為什麼我不多做一點?看看我的辦公室狀態就知道,乾淨整潔對我而言不是最重要的事。我的書桌堆滿紙張和筆記本,點綴著餅乾與乾果的碎屑。裝著自製沙拉醬的罐子裡擺著黏膩的叉子。在我腳下,沿著牆壁擺放的是一排運動器材,還有乾淨程度不一、沒摺好的衣服。 雖然我知道這種單身漢雜亂脫序的狀態絕不能帶進家門,但我對做家務事的熱情還是很難被激發。除了煮飯做菜,我對其他家事都沒有興趣。也不喜歡踏進整潔的房間。我的孩子跟我一樣。我的女兒有一次跟我說:「如果做家事很重要,為什麼沒有人發明一個方法讓它變得更有趣?」 其實在二○○七年有人這麼做了。一個叫「家事大作戰」(Chore Wars)的線上遊戲,把做家事變成你可能想做的事。要玩這個遊戲,必須由真實世界裡共享一個空間的人們合組團隊,比如同一家人、同一間辦公室,或是同一個社交俱樂部。每人選擇自己在遊戲裡的身分,接著所有人一同列出該做的勞務,以換取提升分身能力的虛擬金幣或點數。你也可以把這些遊戲裡的寶物兌換成實際世界的獎品,比如帶小孩去看電影,或是請另一半幫你按摩腳底。 和所有角色扮演的電玩遊戲一樣,「家事大作戰」給現實生活染上了一點史詩英雄的壯麗。勞務變成了「冒險」。例如出去倒垃圾,在遊戲中可能被形容為「將有毒廢棄物移出國境」,而清理陽台融化的積雪可能被稱為「逐退城門外的洪水」。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因為我想的跟你一樣。無聊、愚蠢、幼稚。你不可能因為它是《龍與地下城》(Dungeons and Dragons)版的家事,就變得喜歡做家事。我的確也沒想到。「家事大作戰」激勵了世界各地討厭做家事的人拿起拖把和雞毛撣子。遊戲玩家的報告指出,孩子從床上跳起來整理房間並且去晾洗好的衣服;辦公室同事提早上班,清洗公司廚房的杯盤;甚至學生也在爭奪刷洗宿舍廁所的權利。玩「家事大作戰」的人自己都驚訝於爭取電玩棋盤上的分數,會轉化成打掃、刷洗、吸塵的樂趣。一個美國德州的母親驚嘆道:「我從沒見過我八歲的兒子整理自己的床鋪,而我看到老公清理烤麵包機時,簡直要昏倒了。」 我並不熱中於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但是「家事大作戰」給人的承諾實在太誘人了。當我第一次跟孩子們提到這個遊戲時,我以為他們會嘟囔著抱怨我想騙他們做家事,不過他們的反應恰恰相反。我還來不及解釋遊戲規則,他們已經開始設想可能的獎勵—牛奶糖、水果糖、果凍豆。我還沒說出「我真喜歡我們一起想出來的計畫」,他們已經拿出一張紙設定自己的人物角色。 這本書教我們的一課是,鼓勵人去做通常不會做的事是慢速解決法的核心要素。召集人們來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是達成目標的一個方式。回想一下,VERSO的計畫是如何讓芬蘭的小朋友在遊樂園的紛爭裡,協調出自己的和平協議。還有一個例子是西班牙的器官捐贈制度如何做到情緒管理。「家事大作戰」的成功說明遊戲有類似的效果,這將帶領我們認識下一個慢速解決法的要素:駕馭人們對遊戲的愛好。 我們遊戲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童年時期的遊戲幫助建構腦部發展之後,我們仍然熱愛遊戲,從填字遊戲、數獨到比手畫腳和下棋。荷蘭的社會學家尤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七十年前在他的著作《遊戲的人》(Homo Ludens)中,就提出遊戲是人的基本需求:「你無法抗拒遊戲。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拒絕幾乎所有的抽象觀念:正義、美、真理、善、心靈、上帝。你可以拒絕認真,但無法拒絕遊戲。」 你當然無法否認,一項遊戲的革命正席捲我們的文化。如今,所有人一星期玩電玩的時間加起來有三十億小時。線上遊戲的營收如今比電影和DVD加起來還多。對年過四十的一些人來說,這聽起來可能有些難以理解。老一輩的人只記得他們小時候的電動玩具:單調轟炸聲的「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或是如催眠般節奏的「乓」(Pong)。電玩遊戲的發展早已一日千里。 如今的許多遊戲令人炫目、複雜且容易沉迷上癮。刻板印象中,打電玩的人都是獨自躲在房間裡打怪的宅男,現在也已經不成立了。因為許多遊戲有強烈的社交元素:想想看「模擬市民」(The Sims)或是那些「農場鄉村」(Farmville)裡邀請你幫忙澆水的朋友。遊戲社群如今的平均年齡是三十歲,而且五十歲以上的人超過四分之一。有近一半的電玩迷是女性。 經過四十年來的改良,電玩設計者如今更瞭解如何從心理學和神經學下手,讓我們對遊戲更加投入。在「家事大作戰」裡,完成冒險的獎勵非常即時,而且可以隨時觀察分身的能力變得有多強大。這聽起來也許沒什麼,不過持續、可觀測、不斷累加的進展,正是我們腦部所渴求的。 為了說服玩家做些平常不想做的事,「家事大作戰」傾向用胡蘿蔔(獎勵)代替棍子(懲罰)。每一次冒險都有不同的獎勵,玩家可以自己決定要闖哪一關。這去除了強制性帶來的不快,同時把家事轉變成一連串自願的行動和有創意的策略規畫。 「家事大作戰」也有深遠的社交性。玩家們可得到對手的反饋,比如破解關卡時出現大拇指表示讚,或者逃避困難關卡時遭到一些輕鬆的挖苦。作為社會性動物,人們最喜歡的事,莫過於在遊戲中與其他玩家互動,尤其是當它傳達了同儕的認可。 我的老婆對我登錄「家事大作戰」抱著懷疑態度。「把家事變成遊戲,道理何在?」她問:「為什麼不乾脆提供做家事的人獎勵或獎金?」我女兒馬上看出了重點,她說:「因為變成遊戲才會有趣。」 因為我老婆選擇不加入,我們其他人就自創了一個「班納里團」的幫派。我在遊戲裡的分身是打扮像羅馬帝國百夫長的大鬍子農夫。我兒子選的是眼神冷酷、戴面具的魔法師。我女兒則是穿著紫色斗篷光彩炫目的騎兵。我們列出一連串冒險,從擺餐具、清理餐桌,到收拾襪子與鋪床。然後設定獎勵。完成一項冒險就可以獲得固定的經驗值,但同時也會得到數量不等的金幣,和贏得隱形斗篷、神奇藥水或寶劍等寶物的機會。 如此一來,你沒辦法事先知道全部的獎勵有多少,這在腦神經方面有其誘人之處。研究顯示,當我們達成一個目標、贏得一個獎品或拿下一場勝利時,腦部會釋放讓人感覺舒暢的多巴胺。不過當獎勵是新奇且無法預先確定時,多巴胺會釋放得更多,這也是賭博會讓人成癮的原因。在家事大作戰這類遊戲中,甜蜜而不可預知的勝利讓腦中充滿多巴胺,使我們想贏得更多勝利。 班納里團一開始就出現盛況。我們三人分頭在家中尋找各種冒險。我的兒子抱了一堆髒衣服放進陽台的洗衣籃,我女兒則把廁所三個用完的衛生紙捲筒放進回收筒。對這兩個小孩來說都是第一次。同時間,我自己正迅速整理衣物間所有的鞋子、靴子和溜冰鞋,對我來說這也是第一次。我對新鮮感消失後興趣會消退的擔心顯然是過慮了。在遊戲開始五天後的晚上,我不小心偷聽到孩子們互相威脅明天要鋪對方的床。遊戲開始一個星期後,早餐時我發現大門不時開開關關。我一開始還以為有人闖進來,結果是我女兒把早晨送來的牛奶拿進廚房,賺到了十點經驗值、二十四個金幣和一把匕首。 我們同意我們的金幣和寶物可以兌換成真實世界裡的禮物,比如一首iTunes的歌曲,去冰淇淋店吃冰淇淋,或是一張雀爾西球賽的門票。不過很顯然,獎品只是這個遊戲迷人的一部分原因。我們自己也喜歡上了這個遊戲,享受它的刺激、一起同樂的樂趣,在競賽中分數領先或是得到意外寶物的喜悅。我的兒子傳簡訊向我炫耀整理房間後,他的金幣總數已經超越我。稍後,我發現自己竟在上班時間上「家事大作戰」的網站,查看自己的排名,並計畫晚上的冒險行動。我必須承認,當我在遊戲中第一次得到寶物—一個魔術羅盤時,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我興奮地振臂揮舞。決定性的一刻出現在遊戲實驗的第十天,我的女兒在廚房堵住我,做了一個玩「家事大作戰」之前絕對想像不到的請求:「拜託,拜託,求求你,我們一起整理洗好的襪子好不好?」 這或許說明了,「家事大作戰」的現象只是冰山一角。在世界各地的學校都發現,電玩遊戲教學有助於學童開心地對付家庭作業。不需要任何催促,我的女兒會打開廚房的電腦,在一個叫Mathletics的線上遊戲中,與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較量數學能力。二○一○年,當英國國會議員爆發浮報天文數字的公帑時,媒體需要立刻召集大批研究人員,從將近五十萬頁的文件中找出其他不法訛詐的證據。如果只是把文件用巨大的PDF檔案傳輸出來,有多少憤怒的公民會自願站出來幫忙?道理就在這裡。《衛報》(Guardian)把這項追查假報公帳的任務變成一場網路遊戲。結果,超過三萬人參加這場比賽,揭發每一個暗藏在文件裡的弊案,而它除了遊戲的刺激感之外,沒有其他回報。 到底什麼動機會驅使能力高超的程式設計員,無酬投入幾百個小時參加MATLAB的競賽?當然不會是為了贏得大獎—一件MathWorks的T恤。真正驅動他們的是對遊戲的熱愛,以及與同儕一同競爭所得到的樂趣和榮耀。 遊戲甚至可以幫我們克服因為怠惰積習而養成的壞習慣。拿簡單的計步器來說好了。跟真正的遊戲玩家一樣,粉絲會用書呆子般的偏執來計算自己的步數,並在許多線上社群相互競爭、加油鼓勵、交換祕訣。如此下來,計步器使用者平均每天會多步行兩千步。二○一一年,住在英國布萊頓同一條街的居民,開始記錄每天的用電量。靠街頭塗鴉藝術家的幫忙和一盒顏色粉筆,他們利用電玩遊戲風格的圖表,在馬路中央記錄平均用電量。為了增加競爭成分,這圖表把整條街的能源消耗跟英國其他地區及其他國家比較。每個居民都面臨了要比鄰居更節能的壓力,對整條街來說,則是要追求比世界其他地區更環保。在幾個星期之內,這條街的平均用電量減少了一五%。
【內容摘錄一】 導言:啟動警示燈 沒有耐心的人們是多麼可憐! 哪個創傷不是漸漸才治好的?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在倫敦南區一家忙碌的診所裡,一場熟悉的儀式即將在一間狹小無窗的房間展開。讓我們姑且稱它為「背痛者與專家的約會」。 你也許見識過這個場景:白色的牆壁上除了一張人體解剖圖和幾個髒指痕外,一無所有。光線從頭頂的燈泡照下。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消毒水味。診療台旁的小推車上,針灸用的針一字排開,有如中世紀的刑具。 今天,我就是那個要消除背痛的人。臉部朝下躺在診療台上,從墊...
目錄
導言 啓動警示燈 1 追求速效原因何在? 2 坦承錯誤:犯錯與認錯的魔法 3 認真思考:退一步是為了跳得更遠 4 全面思考:把虛線連起來 5 長期思考:未雨綢繆 6 思索細微之處: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7 準備:讓一切就緒 8 協作: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9 眾包:群眾的智慧 10 催化:同輩中的領袖 11 權力下放:自助(用好的方式) 12 感受:調節情緒的溫控計 13 遊戲:解決問題,一次闖一關 14 演化:我們到了嗎? 結語 慢速修正未來 註釋 參考資料 致謝
導言 啓動警示燈 1 追求速效原因何在? 2 坦承錯誤:犯錯與認錯的魔法 3 認真思考:退一步是為了跳得更遠 4 全面思考:把虛線連起來 5 長期思考:未雨綢繆 6 思索細微之處: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7 準備:讓一切就緒 8 協作: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9 眾包:群眾的智慧 10 催化:同輩中的領袖 11 權力下放:自助(用好的方式) 12 感受:調節情緒的溫控計 13 遊戲:解決問題,一次闖一關 14 演化:我們到了嗎? 結語 慢速修正未來 註釋 參考資料 致謝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 ,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 ,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