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有兩種:一種立刻讓你一貧如洗;一種最終讓你一貧如洗
由於各國競相貨幣寛鬆,你一定會遇上以上兩種通膨的其中一種。
台灣在一九四八至四九年連兩年年物價成長超過1144%,千萬存款兩年變廢紙。
時間吃掉你的錢,別以為離你很遠,它真實存在卻讓你感覺不到。
許多國家經過長時間4~5%的通膨,這是小case?不處理退休時你會發現你一文不名。
台灣民眾長期處於2%以下膨通的環境,總以為只要賺的多,存的多,NO PROBLEM!
維持這樣想法的人將被通膨世代活埋!
快醒來!不要以為未來會如過去:不理財只會有小損失!
本書詳述所有重要資產面對通膨的理財術,
從固定報酬投資工具、外匯、房地產、原物料、貴金屬到藝術品,
只要根據本書的建議調整你的資產,就能順利渡過通膨的危害,
享有富足的人生。
本書簡介
本書分為兩個部,共計十二章。
前半部說明為何通貨膨脹一定會在看似全球景氣回溫的情況下,大肆為患。
後半部則是投資指引,說明各種投資工具在通膨的環境下,要如何操作。
沒有歷史觀的人可以會認為通膨永遠會維持現在的水準,在2%上下起伏。於是只要認真賺錢,或是多存點錢,日子還是ok的,不太需要理財。但是本書在第一部中帶你了解政治與經濟的殘酷現實,為何從日本到義大利;從元代到廿世紀未的巴西,都逃不了通膨的磨難。
讀完這本書,讀者應會有切身之痛,近代的惡性通膨,台灣和對岸都曾面對,若不是金日成發動韓戰,我們可能現在用的不是新台幣。
在第二部中,我們為對抗通膨提出解決之道,分析6種主要理財工具的應對之道。包括外匯、房地產、原物料、股票、固定收益工具及黄金、鑽石等。對絶大多數人而言,所持有的資產不外乎以上幾類,因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由書中發現合乎自己需要的對抗通膨之道。
本書特色
比小說更有可讀性的理財工具書
其實西門慶比經濟學者更了解如何追求健康的經濟成長?而印地安人才是清初盛世的創造者?
部分學者指望房地產在通膨年代成為資金的駐留場所。這樣的觀點對嗎?與其聽克魯曼的還不如看看西門慶怎麼說!他什麼都幹就是不買房,因為他認為錢要不斷的投入有生產性的活動,而不是堆在土地上。
有些人指望英明的政治領袖可以帶領我們閃過通膨的惡魔,不過政治領袖往往是經濟潮流的受益者而不是引領者。例如,如果不是美洲的玉米、及馬鈴薯在清初留入東亞,使糧食產量大增,人民吃飽飽,也就沒有康雍乾的盛世。
本書用大量的故事及典故來說明為何通貨膨脹與人類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讀完之後,你會和經濟學本科生一樣,清楚的知道什麼是通膨,會造成什麼影響,以及為什麼通貨膨脹一定重返人間!
全面的經濟防洪指南
如果一本書只告訴你一種很可怕的經濟災難,而不告訴你如何避難,甚至是利用機會致富,那就等於好事只做了一半。本書討論在通膨環境下所有理財工具的運用。由貨幣到房地產,由股票到藝術品。告訴你如在才通膨的環境下保住你的財富,甚至擴大財富。
抗通膨,當個貨幣玩家是一個好方法,如,金融巨鱷索羅斯,他在二○一三年五月六日在澳洲央行降息前一天放空澳元,藉著精準眼光,大賺一筆。想要學學索羅斯,作者提供了線索,人民幣已具備躍升成為國際貨幣的架勢,投資人須擇機建立一些人民幣部位。
至於如何布署房市?須回顧過去四十年歷史,期間經歷四波高峰期,從第一波到第三波,有一倍到三倍的漲幅,進入第四波波段的同時,下個循環買點何時現身值得關注。
後量化寬鬆時代買股不失手,作者建議,先建立巨觀投資觀,可從節能與公用事業概念股、景氣衰退受益股、房地產相關概念股、以及生技醫療概念股下手,只要選對金雞母,五年賺千萬不是天方夜譚,到時,哪還需要辛苦工作。至於具備稀少性和獨特性的藝術投資,據統計,28年平均年報酬率約十%,只要口袋夠深、能長期投資,贏面都不小。
兩位學有專精的暢銷書作者聯手,提出最有國際觀的建議
本書的兩位作者長期在跨國金融公司擔入高階主管,對國際經濟及投資工具有深入的了解。且由於工作歷練及興趣的關係,皆嫻於寫作。能夠化深奧的專業知識,為順暢易懂的文字。有讀者在讀過作者衷曉煒部落格後,稱其文風「闤闠良史,橫槊賦詩」,而讀者在讀了本書之後,通膨將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名詞,而是決定個人未來命運關鍵字眼。另一位作者劉心陽除曾任投顧公司高階主管,其有關股票投資的著作也長居暢銷書排行榜。
作者簡介:
衷曉煒
目前是國內某外商銀行的高階主管。從事金融業及企管顧問業近二十年,並酷嗜鐵人與馬拉松運動。職場衝鋒陷陣之餘,閱讀歷史,以培養對為時事更為廣闊解讀能力。尤其對於中外軍事史與經濟史情有獨鍾。目前作品包括時事評論、都會男女等議題,此外尚有歷史商戰相關文字,散見於聯合副刊與UDN「無有堂」部落格 (http://blog.udn.com/wuyiutang/article)等處;其中「超馬行」一篇入選《九歌101年散文選》。此外也每週定期在News 98電台廣播節目「愛你二十二小時」裡,闡述歷史在日常生活及企業管理上的現實應用。
劉心陽
現職:東生華製藥獨立監察人。 經歷:柏登生醫財務長,大華證券(研究部、承銷部、法人部、投顧投資部),德盛安聯投顧協理,荷銀光華投信經理,中國時報 記者,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查帳員。學歷:中國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經濟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學士 。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
面對全新的經濟環境,本書用最有趣的方式,說明迫在眉稍的理財危機;面對不可避免的通膨潮流,本書用最全面的方式,教讀者如何化險為夷。讀不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你的人生!貧窮或富足!
名財經節目主持人、財經暢銷書作者夏韻芬:
這本書為財經書的寫作開啟了新頁。財經專家常困於題材的抽象,也許可以說服讀者,卻無法打動讀者。但這本書打動了我。
東森電視57金錢爆節目主持人楊世光:
這本書比小說還有趣,西門慶對房市的點評令人拍案;而後半部作者用行雲流水的文字,提供具體的抗通膨方案,結合文采與理財專業。讓人欲罷不能!
元大集團馬維建
瑞銀財富管理台灣區執行長陳允懋
名人推薦: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
面對全新的經濟環境,本書用最有趣的方式,說明迫在眉稍的理財危機;面對不可避免的通膨潮流,本書用最全面的方式,教讀者如何化險為夷。讀不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你的人生!貧窮或富足!
名財經節目主持人、財經暢銷書作者夏韻芬:
這本書為財經書的寫作開啟了新頁。財經專家常困於題材的抽象,也許可以說服讀者,卻無法打動讀者。但這本書打動了我。
東森電視57金錢爆節目主持人楊世光:
這本書比小說還有趣,西門慶對房市的點評令人拍案;而後半部作者用行雲流水的文字,提供具體的抗通膨方案...
章節試閱
傳統上的經濟政策總是在就業與穩定中搖擺。要衝就業,要加快經濟成長的腳步,就降低利率,讓更多資金進入市場。錢多了,物價就會上漲。可當經濟過熱的時候,便提高利率,強迫擴張過快的產能停下腳步。所以,傳統上就業與通貨膨脹像是一種「零和遊戲」—不是你高就是我低。
下個希望是伊斯蘭世界!
上世紀八、九○年代,這個問題因為中國重新進入資本主義世界而得以緩解。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與人力,作為「世界工廠」,物美價廉的產品源源不絕;同時中國又扮演了龐大的市場,與消化世界剩餘資本的角色。
拆,蓋。生產,建設。世人真的應該感謝中國的橫空出世,上一世紀末與本世紀初的「高成長但低通膨」的奇蹟,中國實居首功。現在,中國人也老了。前一陣子曾經被熱炒的越南,現在也陷入停滯的窘境。有人說緬甸,隨著翁山蘇姬的「出山」而熱鬧了一陣子;又有人說北韓—聽說五分埔的八成成衣都是北韓工人在開城工業區製造的。但它們都不夠大。至少比起中國、美國這兩個龐然大物來,這三個國家加在一起乘以二,也沒辦法扮演火車頭的角色。下一個希望看起來是伊斯蘭世界。夢想家們期盼:有朝一日,那些在街上吶喊「真主萬歲」,焚燒美國國旗的人,會鑽進冷氣空調的辦公室,穿起襯衫,打上領帶,喝起可樂,吃起漢堡,甘心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環,讓世界享受可觀的人口紅利。是有可能,但為時尚早。
日前一份分析過去卅年來美國財富分配變動的文章提到:經濟成長的成果,十%的人享受了九十六%的經濟成果;與此同時,九十%的人,其實質所得是不升反降的。所以又是我們老祖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歷史經驗勝出。最富有的階層享受了大部分的經濟成果;工薪階級,在擔負了國家大部分稅收的同時 (以所得稅與消費稅的方式呈現),無法同等享用經濟成長—因為他們通常是最容易被榨取,也就是政府最容易課取稅賦的一群。多餘的所得因此會被政府課走。
這種「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情形,隨著金融海嘯後各國的救市方案而進一步惡化。大量流動性注入市場的結果,造成原本就有資產的人身價水漲船高,而固定領取貨幣報酬的那群人,或是抱著「政府會解決」的天真想法的「老實人」卻被排除在這場金錢遊戲之外。大量的貨幣進入市場,造成什麼都漲的怪象:從房地產到油金棉,從冬蟲夏草到大蒜,從波爾多紅酒到鹽。而擁有資金的人卻並不想在此時下注投資,理由很簡單:需求不足。人口紅利不再,已然過剩的產能足以滿足幾個世代的需求,幹嘛還要加碼投資?窮人不敢花,富人不想花。基層消費不振,或是已然沒有重振的已往的總體市場需求,才是問題的癥結。
已往成功經濟成長的模型—建基在低成本資金與「溫和」通膨的成長模式,就像美國鄉村民歌《惡水上的大橋》(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朝不保夕,岌岌可危。
政客、商人、學者聯手的大金錢遊戲
事實上,政與經的結合更是一點都不正經—它只會造就出貪婪短視的政客與不求上進的企業家。理由無比簡單:從政者如果只看到自己的荷包,就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明智的中長期決策;而服膺「效率第一」的商人,會很自然地傾向「賺最容易的錢」—減稅、炒樓、併吞、壟斷、壓低工資、主導環評,再用這些「超額利潤」資助政客與學界,將自己的代議士送進政府或大學做更多的護航。亞當史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在此完全無能為力—對公義的信仰永遠不可能戰勝對金銀的垂涎。
一九四七年三月一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也是一代自由獨立學人,後來出任大校長的傅斯年在《世紀評論》與《觀察雜誌》,針對宋氏家族的貪贓枉法,聚歛無饜,發出了《論豪門資本之必須剷除》的戰鬥檄文:「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台,並不由於革命的勢力,而由於他自己的崩潰!有時是自己的矛盾、分裂,有時是有些人專心致力,加速自蝕運動,唯恐其不亂。真好比一個人身體中的寄生蟲,加緊繁殖,使這個人的身體迅速死掉。」
當時,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發現:宋子文「開始擔任公職的財力十分有限,而(至一九四三年一月)他已經積蓄七千多萬美元。」美國作家米勒在戰後採訪杜魯門總統,將一系列的調查數字秀給杜氏看,氣得他破口大罵:「他們都是賊,個個都他媽的是賊!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卅八億美元中偷走了七億五千萬。」這種政閥/財閥不義之財的積攢,便是從宋任財政部長、行政院長等高官之後才迅速惡化的。
台灣十年「金控大夢」,淪為一場空
如果你覺得民國四○年代的例子太遠,那麼,我們看看台灣的例子。活得夠久或記性夠好的朋友們大概都還記得:一九九五至九六年,當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高唱入雲的時候,資本家們描繪的是什麼樣的光明遠景?
他們說:合併有助規模經濟。於是我們腦海裡出現花旗銀行或新加坡發展銀行之類的高綜效模範生,窗明几淨而且日進斗金。於是一家家的農漁會信用部被粗暴接管,憑空從國產的帳面上消失。一堆金融機構的正職人員變成派遣然後資遣,社會問題丟給政府。
他們說:合併有利金融創新。於是我們單純的大腦又浮現出高盛摩根等世界一流的投資銀行,幻想台灣以後能成為「紐倫港」(紐約+倫敦+香港)之流的金融中心。於是一家家的公營行庫被以小吃大。而他們的所謂的新產品現金卡造成二○○五年的雙卡風暴,苦果全民承擔。他們還說:合併能讓上不了檯面的土包子銀行走出去。
結果十年了,還是沒有一家銀行—不管是「我們都是一家人」那家,還是「富可敵國」的那家,能得到國際評等單位「A」級的評等。他們反而把錢用來借房貸、炒地皮、炒股票,造成一般受薪階級普遍的焦慮、無力,與絕望。他們訂出一條條有利他們繼續蠶食鯨吞的荒謬法令。從二次金改、土增稅永久減半,到荒腔走板的證所稅,他們的陰影與魔掌無所不在。
一九二九年九月二日,也是大蕭條的頂點,毀滅性股災還處在進行式的當兒,《華爾街日報》一如往常,登出一句表達對當天行情看法的名句。那一天選的是馬克吐溫的話:「請不要放棄幻想;當幻想離你遠去,或許你仍然能夠生存下來,但你將有如行屍肉般活著。」
請跟我一起繼續幻想理想的政府能趕快上台。或是,你可以看看第二部,學學如何自保,保護自己的財產與貨幣的購買力。
選錯理財工具,窮人會變更窮
四十年前,搭趟公車要一塊五毛錢。為了酷夏一嚐福利社裡一塊錢的冰棒,甘願放學後走路回家!四十年後的今天,公車票變成十五元,冰棒也差不多是十元。在這四十年間,通貨膨脹讓車票與冰棒的價格都變成十倍。但是,老爸當年擺在抽屜裡一疊百元紙鈔,能買的東西已大大變少,購買力大幅縮水。只能搖頭嘆息:錢變薄,錢變小了。通膨就像小偷,偷偷吃了我們的錢。如果每年通貨膨脹三%,現在的一百元,三年後只剩九十一元的價值,十五年後只剩六十四元的價值,通膨讓錢愈變愈小。如何對抗通膨,重要性可能不下於如何賺錢。
對上班族而言,如果調薪幅度沒有超過通膨增加的速度,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生活壓力變大,對未來也難以樂觀。對退休銀髮族來說,如果是靠定存利息為生,當存款利率低於全年通貨膨脹率,實質報酬率為負數,結果還是錢變小了,反而更不划算。對一般民眾來說,不同的時機環境下,選錯了理財工具,窮人可能會變更窮。
尤其是當下的金融環境極為特殊,必須格外小心,謹慎抉擇。這場起因於二○○八年金融海嘯期的救急措施,全球掀起一波緊急採取量化寬鬆手段來拯救經濟的「霹靂」手段,包括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中國等全球四大經濟體,開始大量印製鈔票,甚至形成競賽,資金如洪水般的在全球湧現。但這個非常規手段,不但變成了常規手段,卻製造了更嚴重的社會財富分配問題。如今美國準備下車,但財富已經被無形貶值一波的中產階級及一般民眾,要格外注意後續情勢演變,以免財富在無形之間遭到二次洗劫。
QE時代下,學有錢人投資
各國央行釋出的龐大資金,原本期盼達成「政府救銀行、銀行救企業、企業救失業」的效果,但結果顯然落差甚遠。實體經濟依舊疲弱,但龐大的資金卻成為富人炒作的動力,貧富差距更加嚴重,且留下龐大債務給後世子孫。預期落差的重要原因,在於龐大的救市資金並沒有平均流入經濟體系,而且有相當多的部分落在有能力貸到鉅額資金的人手上或是跨國大型財團身上,並朝向炒作股票、債券、藝品、美酒、珠寶、和房地產等傳統有錢人最愛的投資理財工具。
以台灣為例,六百多萬戶所得稅申報家庭中,最富的五%與最窮的五%家庭所得之對比,差距由二○○五年的五十五倍,大幅擴大到二○一一年的九十七倍。二○一二年極可能突破一百倍,相較於一九九八年的卅二‧七四倍,惡化速度可見一斑。
從表7─1─1中,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二○○九年後金融海嘯時期以來,最窮家庭的平均所得還從先前的七萬元水平,跌落至五萬元附近。但最有錢家庭則持續飆高,創下歷史新高。這項變化印證一個重要經驗:當經濟景氣嚴重衰退,影響最大的族群並不是富豪階級,而是收入所得最底層的貧窮民眾。
歷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次國際性金融風暴。此時雖有幾位過度投資或實力較差的富豪陣亡,但多數有錢人早已學會持盈保泰,並會趁著政府實施低利率與諸多政策利多刺激景氣時趁機加碼布局。一旦景氣真實回溫,手上房地產與股票等資產的翻升,財富都回來了。反倒是一般民眾面對景氣寒冬,通常是入不敷出,原本不多的老本,得含淚支付生活必須支出,加上失業率飆升,勞動階級的經常性薪資負成長,一場景氣衰退下來,財富更少了。
由於非常規的量化寬鬆手段玩成了常軌,國際投機氣焰高漲,也加重經濟弱勢的個人或財政危機國家陷入資產貶值的困局,已到了必須轉向的時刻。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二○一三年第二季,透露二○○九年各國競相進行的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將開始下車。國際股市、債市、房地產、原物料、外匯等市場,也開始進入結構轉換的混亂期。全球經濟環境詭譎多變,投資人必須更認真的研究,瞭解各種投資理財工具的特質,才能妥善保護自己的財產,免於在金融遊戲的浪潮中覆滅,進而能夠乘風破浪,讓財富極大化。
房價上漲是反應通膨,買對區段才能抗通膨
「不是房地產上漲,是錢變薄了」。一位建商老闆侃侃而談,認為房價長期上漲是一種必然,只是反應通貨膨脹的效果。「最佳的應證,在於每個世代的人,在決定買房的當下,都會覺得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立下變成屋奴、展現好幾年不吃不喝的決心。卅年前大家薪水才多少,房價是多少。現在薪水是多少,房價又多少,大家肩頭的負擔從來沒輕過。」
著眼於房地產增值的可能,房價始終居高不下,特別是大台北地區。房價的高,反應在出租報酬率的低。換成股票的話語,高本益比的公司代表預期高成長性,因此投資人可以接受當下企業較低的獲利與股息,目的在追求未來賺取股價上漲後獲取資本利得的機會。但房地產雖然是個在地產業,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互動密切,資金全球流竄下,房地產的走勢也開始與國際連動。是,有人著眼於房地產投資報酬機會,但也有人反向善用這種低租金報酬率的誘因。
台灣房地產上漲模式:不是長期推升,是短期階梯式跳漲
《商業周刊》執行副總編輯張毅君,就是堅持只租不買的代表。出社會至今卅多年來,他換過卅四個房子,剛出社會時與人分租,還碰過二房東仇家上門的兇殺事件,但是個性浪漫又很理智的他,始終不改其志。儘管也曾動念想買房,但著眼於台灣長期租金報酬率偏低,卻能與家人享受新房的一流住品質,更可以自由選擇住遍大台北各個生活圈,獲得難得的生活體驗。不當屋奴,張毅君和他家人可以享受更大的財務自由與精神自由。
事實上,台灣房地產的上漲模式,並不是長時間的緩步推升,而是在短時間內以階梯式的迅速跳漲。台灣房地產的下跌模式,也就是景氣收縮期,多為長時間的緩步回檔,但相較於先前的漲幅,只能說是大漲小回。除非類似台美斷交、台海危機、SARS等重大突發性利空,才有崩跌的機會,但也很快展現V型反轉。然而,每次房地產的大飆漲,代價就是社會財富差距擴大,形成新舊世代立足點的不公。譬如當下的五年級生(民國五○年代出生者),當民國七十八年房地產狂飆時,才廿出頭,根本無力購買房屋。但是二、三、四年級以上者,當時有能力背房貸、有家庭購屋需求、也沒錯失機會而進場買房者,現在就大賺了。當時台北市市中心一間卅多坪公寓,約略一百萬多元,現在動輒兩千萬元,光是賣房,就足以養老。
「買屋抗通膨」,只對了一半?
這樣的跳升模式,讓五年級以後出生者,財富立足點就矮了一大截,之後更得付出數倍或數十倍的代價,才能買到相同地點的房屋。然而,二○○九至二○一二年的房地產狂飆,再次形成另一個房價懸崖,這次可是讓七年級以後出生者輸在起跑點。過程中沒有買房的人,無形之間就等於財富變相貶值。
但也有人認為,上述的觀點是從「台北看天下」。中南部非炒作區域的房市,最明顯的就是至今仍未突破一九九七年,甚至是一九九○年的房市高點,很多房地產是不漲反跌,不少人仍在套牢狀態。有一對親家四十年前在台北與高雄各以一百多萬元買了一套房。四十年後,台北的親家以一千兩百多萬元賣了吳興街的老屋,換到一千七百萬元有電梯的公寓,兩年後又賣了兩千五百萬元。但是高雄的親家因為子女北上也跟著來台北定居,高雄房屋已經破爛不能作價,土地又不值錢,處分了一百多萬元,重新來台北花了上千萬元買房。這個真實案例,除了讓人感觸「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更應該是說:買屋抗通膨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只有買對區段的房子才能抗通膨、才有增值空間。通膨壓力下,理財不能只求保本,更要考慮增值,投資報酬率要能超越通貨膨脹率。此外,更得將無形的貨幣轉為有形的資產,或者是可以直接連結有形資產的金融商品,譬如:珠寶、貴金屬、房地產、原物料等,以及相關的股票。
原物料暴漲暴跌,波段漲跌犀利
原物料交易非常刺激,從圖9─1─1芝加哥黃豆報價走勢可以看出,波段漲跌非常的犀利,好像坐雲霄飛車,可以兩年內一路上衝,最後大漲兩倍。又可以在半年不到,報價腰斬五成,經常呈現尖型反轉,絕不拖泥帶水。加上期貨交易的高槓桿特性,只要自備保證金,就可以操作十倍到廿倍的商品投資。原物料投資可以迅速爆富,也可以瞬間傾家蕩產。長久以來,介入原物料的投資者,不論是財力、訊息、決斷、乃至心臟,都要很強。
農產品投資決戰訊息
報章雜誌的斗大標題上,經常可見「黃小玉」三個大字。這不是什麼偉人或明星,而是跟一般民生最息息相關的「黃豆、小麥、玉米」。民以食為天。百姓如果飢餓,再偉大的政權都會瞬間垮台。因此,當各國爆發糧食危機時,政治力就會介入,採行「限制出口、擴大進口」等措施,避免國內窮人吃不起而陷入飢餓。二○○八年糧食大漲,中國與印度就曾斷然實施。由於農業牽涉太過敏感,就連世界貿易當中的各種談判,農產品保護也常會特殊例外處理。對許多國家政府而言,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都是國家安全層級。農產品可分成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兩大類。「黃小玉」跟稻米一樣,都屬糧食作物,不管窮人富人都得吃。棉花、橡膠、咖啡、可可則屬於經濟作物。近年來,全球溫室效應嚴重,氣候受「聖嬰」及「反聖嬰」等異常氣候現象影響,冷熱循環迥異,水、旱災頻傳,颱風罕見吹到遼東半島,颶風駕臨紐約,澳洲百年大旱造成小麥銳減、台北市六月下冰雹。異常氣候使得農產品生長供給大亂。
撇開異常天候的干擾,農產品本身的供給面就存在諸多隱憂,包括:全球可耕地受工業或商業開發不斷侵蝕、從事農耕人口不斷萎縮、農業勞動力高齡化、鄰近都市或鄉鎮化的農地受到嚴重污染、動植物流行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但需求面卻日漸緊俏,危機甚至可能隨時引爆。因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全球經濟秩序正快速重組。新興市場擁有全球八成、約六十億的人口,生活日漸富庶而開始想過另外兩成已開發國家人類的生活,使得大量穀物生產的肉類需求量持續攀升,有限的天然資源短缺情況會更加嚴重。
傳統上的經濟政策總是在就業與穩定中搖擺。要衝就業,要加快經濟成長的腳步,就降低利率,讓更多資金進入市場。錢多了,物價就會上漲。可當經濟過熱的時候,便提高利率,強迫擴張過快的產能停下腳步。所以,傳統上就業與通貨膨脹像是一種「零和遊戲」—不是你高就是我低。
下個希望是伊斯蘭世界!
上世紀八、九○年代,這個問題因為中國重新進入資本主義世界而得以緩解。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與人力,作為「世界工廠」,物美價廉的產品源源不絕;同時中國又扮演了龐大的市場,與消化世界剩餘資本的角色。
拆,蓋。...
作者序
七分飽三分病
著名的街頭詩人周夢蝶,早年歷盡喪亂,流落台北街頭鬻書為生。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他三不五時就會昏倒街頭,被送進醫院。但雖然仙風道骨,身形枯瘦,弱不禁風,但一生進出醫院無數的他,卻得享高壽。
問他養生之道為何?他只說了六個字:七分飽,三分病。
前三個字容易理解,要節制飲食,避免攝取過多。可是另外三個字「三分病」又是怎麼回事?
病,其實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手段。
病,告訴你問題在哪裡,要你不要逞強,提早就醫。
病,是在磨練你的體能,要你在進入生命下一階段的時候,準備妥當。當你習慣了它的存在,學會了與它共存的時候,這叫「帶病延年」。
這就是「三分病」的道理,病久了,病習慣了,病得有抵抗力了,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QE3來了,狼來了,現在又真的要走了。它到底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沒有,何時退場等議題,每次一有柏南克(BEN BERNANKE)的講話,金融市場就震盪不停。逗點、語氣、停頓、暗示,每一次震盪,都帶給投機者新的進場沖銷契機。
現在,連保守的日本人也要啟動印鈔機。新首相安倍晉三公開宣示,強迫日本央行降低重貼現率,達成年通貨膨脹率二%的目標。如果真的實現,這將是人類歷史,不!是自現代經濟學奠基以來,第一次在已開發國家大規模地將理論付諸實踐的例子。
我們可是一點都不興奮。當全世界的政府(特別是某些大國的政府,像美國)決定一如既往,持續背叛受薪階級與一般民眾,大量釋出流動性以追求虛幻的成長率的時候,通貨膨脹,這種我們以為是一種非常態的「病」,注定會變成一種常態,或者一種常態性的經濟病態。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藥方,我們稍後會提到並解釋這個問題。
帶病還是可以延年。只要你熟諳「三分病」的哲學,學著與它共存,甚至共榮,就沒什麼好擔心的。為什麼說QE3或是包以其他名目(無條件買回、選擇性信用管制等糖衣)是背叛一般受薪階級的政策呢?
鈔票,其實是一種債券。一種政府開出,向你承諾說:拿著它,保有它,珍惜它,某一天,它能幫你換到東西的一張紙。天下沒有東西逃得過「供需」的規律。當政府發行的紙變多的時候,它的價值就會下降。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問題是會下降多少,何時下降,以及最重要的,什麼東西會影響最大與何種資產會受影響最小。這就是這本書要告訴你的事:通貨,已經膨脹;鈔票,將會貶值。以往的經驗與指標,將不再適用於以後的世界;而在二次大戰之後,超過七十年穩定繁榮中所建立的經濟模型,對預測將來的經濟循環也無能為力。
一個明顯的例子便是「通貨膨脹率」。民代大聲疾呼,百姓荷包縮水,但政府卻硬是感覺不到問題:因為指標顯示一切OK。通貨膨脹的真相淹沒在一層層的指數計算裡。升斗小民切身相關的財富縮水問題,被計算的機制「淹」掉了。
通貨膨脹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某種程度上它跟股票指數很像:反映得不是過往的表現,而是將來的可能性。當大家相信股價會上漲時,它就會往上;當大眾預期通貨會膨脹時,它就會膨脹。在愈來愈不穩定的資本市場裡,在全球經濟一體衰退的驚濤駭浪中,還是會有幾個安全的角落,幾個可以帶病延年的方法。
《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有著這樣的一段:「……走著走著,卻瞧見了一隻穿西裝、打領帶的兔子經過,還直嚷著:『快!快!來不及了!』接著就消失在花園裡,愛麗絲好奇地跟著跑過去,一不小心,便掉進了黑黑的洞穴。過了好久,終於著了地,卻見兔子開了門,進去了。可是門是如此的小,愛麗絲的大身子擠不進去。突然看見了一個小桌子,上面有個小瓶子,寫著兩個字……」「喝我。」
現在,我們邀請您「喝」這本小書,品嘗這個藥方。
七分飽三分病
著名的街頭詩人周夢蝶,早年歷盡喪亂,流落台北街頭鬻書為生。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他三不五時就會昏倒街頭,被送進醫院。但雖然仙風道骨,身形枯瘦,弱不禁風,但一生進出醫院無數的他,卻得享高壽。
問他養生之道為何?他只說了六個字:七分飽,三分病。
前三個字容易理解,要節制飲食,避免攝取過多。可是另外三個字「三分病」又是怎麼回事?
病,其實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手段。
病,告訴你問題在哪裡,要你不要逞強,提早就醫。
病,是在磨練你的體能,要你在進入生命下一階段的時候,準備妥當...
目錄
序言 七分飽三分病
第一部:病癥:物價高起!
在人類發明紙幣以後,通貨膨脹就不斷出現在歷史中,有經常扮演帝國殺手的角色。不過近廿年來,經濟成長意外的與通膨脫鈎,讓人們幾乎忘了通膨的存在!不過越是如此,通膨惡獸就越可能用強烈的形式重登歷史主導者的大位。
第一章 投資人!不要假裝通膨不存在?
從古到今,人們共同面對的課題!通貨膨脹率是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了解的一個要素,本章告訴你為何通膨難以控制的深層原因。
第一節 從日本、四小龍到義大利 資本神話泡沫化
第二節 惡水熱錢亂竄、只投機不投資的困境
第三節 政客、掮客、學者聯手的大金錢遊戲
第二章 統計數字為何看不到通膨?為何官員和呆薪族的感覺不一樣
通貨膨率是評估投資計畫的先決條件,那麼如何正確的了解政府公告的數字,以正確的進行投資決策?
第一節 五大特性,把「錢」看清楚!
第二節 誰玩了定義通膨的小把戲
第三節 一堂搞懂通貨膨脹率的數學課
第三章 通膨如何影響歷史?帝國殺手如何登上舞台
單就中國,許多王朝的滅亡與通膨有關,投資人如果要了解一張薄薄的紙鈔如何改變產業、生活與歷史,不妨讀讀以下的故事。
第一節 民國推手是通貨緊縮,不是孫中山
第二節 中國古代貨幣緊縮的苦日子
第三節 紙幣出現,進入「通膨黑洞」
第四章 認清楚你的敵人 真的有人餓死在成堆的鈔票上
在物價快速上揚的情況下,你的財富、乃至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以下三個故事將讓你對未來做好準備!
第一節 民國的惡性通膨噩夢
第二節 韓戰意外救了新台幣
第三節 瘋狂的德國馬克,群魔亂舞的1923
第五章 不要指望政治人物能改變事實 克服通貨膨脹需要奇蹟
通膨引起民眾痛苦時,政府受到壓力不免進場設法改善!本章用三個例子說明化解高漲物價的方法。
第一節 巴西的黑奧計畫,榮耀降臨南美
第二節 俄國的震盪療法,苛政猛於虎狼
第三節 中國的物價改革,鄧小平也失手
第六章 演化中的通貨膨脹 我們將面對變種的敵人
如何利用通膨致富,首先要了解未來通膨分眾化的特性,以及此特性有利何種資產!
第一節 通貨膨脹的分眾化現象
第二節 溫和的通膨有助經濟成長?
第三節 高房價是誰的救星? 從《金瓶梅》西門慶談起
第二部 解藥:理財革命
近一個世代的人,對通膨無所認知,他們的理財觀念,將不適用於未來。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我們將提出具體而全面的方法,告訴讀者,在通膨再起的年代,要如何應對!
第七章 用強勢貨幣保持購買力
小市民當貨幣玩家絕不是夢,只要用對貨幣原理,押寶能扭轉頹勢的強勢貨幣,對抗通貨膨脹輕而易舉。
第一節 選錯理財工具,窮人會變更窮
第二節 投資人必須知道的貨幣原理
第三節 美元仍持牛耳,本世紀霸權恐易主
第四節 日圓有植基於區域競爭力,多頭循環將達四十年
第五節 歐元苦日子過完,就是一尾活龍
第六節 人民幣中期看漲
第七節 主要原物料國家貨幣仍受青睞
第八章 房地產總是保值良方
房地產具抗通膨特質,但國人自有住宅率高達近八成,在以投資客為主的。房市中,如何打敗通膨,創造增值效果,安渡資產泡沫,區域才是獲利關鍵字。
第一節 房價上漲是反應通膨,買對區段才能抗通膨
第二節 房地產的抗通膨特質
第三節 輕鬆買預售,賺通膨下的增值
第四節 房地產泡沫警訊
第九章 原物料將水漲船高
原物料交易變數多、範圍廣,如何掌握、判斷訊息,本章教你如何利用高槓桿特性,財富迅速暴衝。
第一節 大宗物資,交易風險高
第二節 農產品投資決戰訊息
第三節 金屬 強勁大行情將現
第四節 能源、通膨緊密相關,帶動股價漲跌
第十章 誰是通膨概念股?
該如何掌握後量化寬鬆時代的投資趨勢,在通貨膨脹導致貨幣供給量變大,股票蠢蠢欲動的盤勢下,只要選對四類長線保護短線或基本價值的族群,輕鬆戰勝大盤。
第一節 民生慘澹,為何全球股市屢創新高?
第二節 節能與公用事業概念股
第三節 景氣衰退受益股
第四節 生技醫療概念股
第十一章 如何操作固定收益商品而不虧本?
固定收益商品提供穩定報酬,但常受到通膨變動,進而影響實質報酬率,所以當市場預期未來通膨增溫,將不利公債,如何避險,本章私房祕訣公開。
第一節 債券不等於保本
第二節 實質負利率時代來臨
第三節 抗通膨固定收益商品
第四節 不動產證券化商品
第十二章 黃金、鑽石、藝術品 亂世投資術
全球資金亂竄,嗜好投資成形,黃金、鑽石、藝術品,市場價格易漲難跌,持續攀高,如何在亂世操作出好成績,它們未來走向不可不知。
第一節 嗜好投資 富豪有志一同
第二節 黃金 亂世見英雄
第三節 鑽石珠寶永流傳
第四節 藝術品 高檔觀望
序言 七分飽三分病
第一部:病癥:物價高起!
在人類發明紙幣以後,通貨膨脹就不斷出現在歷史中,有經常扮演帝國殺手的角色。不過近廿年來,經濟成長意外的與通膨脫鈎,讓人們幾乎忘了通膨的存在!不過越是如此,通膨惡獸就越可能用強烈的形式重登歷史主導者的大位。
第一章 投資人!不要假裝通膨不存在?
從古到今,人們共同面對的課題!通貨膨脹率是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了解的一個要素,本章告訴你為何通膨難以控制的深層原因。
第一節 從日本、四小龍到義大利 資本神話泡沫化
第二節 惡水熱錢亂竄、只投機不投資的困境
第...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