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老師我想問………
來自千萬家長迫切、焦慮的提問,洪蘭老師最真誠切實的回應
全書完整蒐集、整理洪蘭老師:
★演講現場最常見的疑惑與提問
★部落格中最想獲得的教養建議
霸凌事件頻傳,現今的品格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父母想盡辦法讓孩子讀書,孩子卻找不到學習的熱情。
當人們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只狹隘的限於財富地位的追求,
整個社會又會被帶往哪裡呢?
多年來,洪蘭持續不斷的在各地演講,結束後總被提問的人群圍繞。
大家心中有太多疑問、太多不解,而洪蘭老師就像是一股穩定的力量,
從理性思維出發,直搗問題的核心,點出不同的思考角度。
在這本書中,對於大家所關注的議題,洪蘭老師再一次做出精采的觀察與剖析。
她以宏觀的人文關懷,為這個社會發聲,為每個人解惑。
作者簡介:
洪蘭
福建省同安縣人,1969年台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教授研究、講學之餘,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曾翻譯近四十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台灣各縣市城鄉及離島近千所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著作繁多,包含《講理就好》、《打開科學書》、《知書達理》、《理應外合》與《良書亦友》、《通情達理》、《順理成章》、《理直氣平》、《理所當為》(以上為遠流出版)、《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科學教養與學習》(以上為信誼出版)、《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大腦的主張》、《洪蘭開講》、《請問洪蘭老師》(以上為天下雜誌出版),以及譯作四十餘本等。
章節試閱
錯誤的評量,霸凌的元凶
霸凌其實是現行不公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當一個社會只重視成績:
好學生做壞事可以原諒,壞學生記大過留校查看,
這種差別待遇會驅使學生走上不歸路。
一個常在校園中霸凌好學生的孩子跟我說:「老師,人不是生而平等嗎?如果不平等,我們不是應該把它變成平等嗎?我打功課好的同學就是把他變得跟我一樣,你們就沒有理由罵我笨了。」我非常驚訝這孩子觀念的錯誤,更恐懼他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盧梭的「人生而平等」並不是指天賦,因為天賦不可能平等,它是父母基因隨機的組合,每個人的基因不同,組合的方式也不同,人本來就有聰明才智愚劣的分別,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孩子誤解了平等的意思,當受到不平等待遇時,就用他的手去製造平等,還以為是替天行道,忘記了天也是不公平的,有的土壤肥沃,有的土壤貧瘠,種子落在哪一種土壤上也是沒有選擇的。既然天賦能力是沒有選擇的,我們的評量就不應該只注重天賦,因為用孩子沒有選擇權的資質去評量他是不公平的,就像歧視智障或畸形的人是不公平的,因為沒有人選擇要智障或畸形。
要去除校園的霸凌首先要改變我們評量的觀念,不能用同一把尺去量所有的人,四百公尺賽跑時,起跑點會因內圈、外圈而調整,因為外圈必須多跑一點,我們的教育也應該如此,不要只看他聰不聰明,課業表現好不好,要看他有沒有盡力去學習,換句話說,我們重視的不應該是天賦本身,而是這個天賦能力的運用。
天賦無法選擇,但品德可以
我們要教孩子人是有選擇權的,你可以選擇快樂或不快樂,就像你可以選擇道德或不道德,很多做不道德事的人並非沒有道德,而是他選擇去做不道德的事。「生而平等」是指人人皆有同樣尊嚴的權利,不因他天賦而有所不同,這個尊嚴是建立在這個人的自由選擇上,你選擇了道德的行為,你受人尊敬;你出賣了國家,你被人唾棄。這個觀念不澄清,功課不好的孩子不論品性有多好,還是會被分到放牛班去,被老師、家長放棄。
可嘆的是,我們到現在仍然用孩子無選擇天賦的能力,而不是用他可以自由選擇的品德去評量他,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們都喜歡聰明、美麗、功課好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記關在監獄裡的很多正是這種人,白領階級殺人不見血,看到聰明美麗的人,用他們天賦的能力去做卑鄙下流的事,更令人不齒,因為他們辜負了上天給他們的福賜。在球場上,我們常會替不被看好的隊加油,因為他們選擇不屈,這個選擇是道德的,所以我們為它喝采。
因此在教育上,我們應該先教正確的觀念再教知識,公民課不可以再淪為自修課。霸凌其實是現行不公制度下的必然產物,當一個社會只重視成績:好學生做壞事可以原諒,壞學生記大過留校查看,這種差別待遇會驅使學生走上不歸路。生命應該是一場公平的競爭,這個公平是每個人運用他天賦能力的表現,而不是天賦本身。
不要為了一件衣服剝奪小孩的樂趣
孩子的好奇心是創造力和學習的原動力,
遊戲是成長過程重要的一部分,
孩子需要各種各樣的經驗,
去幫助他分辨和歸類外面世界的刺激。
朋友的公司要去宜蘭的不荖部落自強活動,他知道我喜歡吃那裡的煙燻苦花魚,便邀我一起去。
那天細雨濛濛,雨中的青山分外美麗,我愉快的欣賞這一路的美景,但是到達寒溪派出所的接駁站時(山路太陡,一般車爬不上去,須接駁),我就知道不妙了。同行的一輛賓士車中,出來一對盛裝的夫婦及兩個穿蓬紗裙子、白褲襪的女孩,這身打扮去赴喜宴很恰當,但在荒郊野外就顯得有點突兀。果然一路上,母親不停的斥責孩子「不要踩水」、「不要弄髒衣服」、「不要摸」、「不要碰」,不但兩個孩子苦著一張臉,連我們大人也變得很緊張,不自覺的檢討自己有無「犯規」。
反觀另一家庭,孩子都穿著球鞋短褲,戴著棒球帽(這樣就不必打傘),在山裡竄來竄去,玩得不亦樂乎,那兩個女孩羨慕的看著他們在泥中打滾。我想起電影《真善美》中,家庭老師瑪莉亞替馮崔普男爵的每個小孩用窗簾布縫製了一件遊戲衣(playing cloth),帶她們到處去玩。遊戲時,若要擔心衣服會弄髒,就玩不盡興了。
中國人一般來說不講究場合和打扮,常看到有人穿著睡衣就上街買油條,也有人大白天穿著綴滿亮片的衣服來上班。打扮也是禮貌的一種,很多人不管什麼場合都穿金戴銀、珠寶滿身,父母可以藉機教育孩子,有內涵、有自信的人不需要外表來裝飾,只有本身沒有價值的人,才要靠珠寶來為自己添值。
遊戲也是一種學習
孩子在出生時,他一生所需要的神經細胞都有了,出生後主要在發展神經的連接,綿密的連接就像一個知識網,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吸取新的訊息。研究已發現,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是經驗,孩子需要各種各樣的經驗,去幫助他分辨和歸類外面世界的刺激。遊戲正是孩子學習最快的一種方法,因為大人想都想不到的新奇玩法會刺激他的大腦神經做出前所未有的連接;同時遊戲時,大腦分泌一種神經營養素叫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可以幫助神經生長,使神經分叉更多。
幾乎全世界的小孩都喜歡雨天,他們都喜歡雨水打在身上的冰涼感覺,也喜歡踩水時,水花濺起的感覺,這就是一種學習。全世界的孩子也都喜歡在床上跳,因為這個彈性是他以前所不曾有過的經驗,像這種好奇心是父母禁止不了的。我的美國鄰居就說,與其每天盯著孩子說不准跳,不如買一個彈跳圈架在後院,讓他們跳個夠。
孩子的好奇心是創造力和學習的原動力,父母不要剝奪他體驗大自然的機會。若是你覺得玩水會弄髒衣服或彈跳會跳壞沙發,請替他換件可以洗的普通衣服,或像我鄰居一樣,替他找一個可以安心、開心的去體驗各種新經驗的環境。
遊戲是成長過程重要的一部分。天下沒有什麼比童年更珍貴了,請不要為了一件衣服剝奪他做小孩的樂趣。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
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
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三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八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一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一九九五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
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放手讓孩子追尋真正的興趣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四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管愈多,反彈愈大
父母不能管太多,因為我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
但訓練孩子獨立不是萬事由他去,因為學習需要紀律。
有天演講完後,一群媽媽圍上來。一位媽媽說,她為了鼓勵孩子閱讀,特別在新居規劃一間閱讀室,裡面有沙發、音響、不傷眼的日光燈,但孩子還是不喜歡看書。我問她給孩子看些什麼書,她報出一長串的世界名著。這就難怪了,不喜歡,怎麼肯看呢?
有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父母,一開始應讓孩子選他喜歡的書,不必急著要他讀世界名著;一旦他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後,他有一輩子時間可以慢慢的看。父母也不必花大錢買沙發,看書什麼姿勢都沒關係,站著、坐著、躺著,趴著都可以看。閱讀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事,不要讓孩子以為只有在教室或書房中才能閱讀。
另一位媽媽則說她孩子很愛看書,但不愛做功課。每天回家敷衍了事,把功課趕快做完,就去看喜歡的書,她也很煩惱。其實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總得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我父親常說:「先做你必須做的事,你會發現,突然之間,你有時間去做你喜歡做的事了。」在二十一世紀,知識已不分課內、課外,只分有用、沒用。背景知識愈廣,讀課本愈輕鬆,與其硬性規定未做完功課不准看課外書,不如把時間支配權交給孩子。
建立紀律,讓孩子學習獨立
有時候父母管得愈多,孩子反彈愈大、學習效果愈差。如果什麼都替他規劃好,孩子失去了自主權,反而會認為「這是你的事,不關他的事」。我們常看到,在後頭一直催的母親,她的孩子走路反而慢吞吞;一直提醒孩子帶東西的母親,她的孩子反而忘東忘西。還不如告訴孩子,從放學回家到就寢前,這段時間都是他的,只要把功課做完,時間由他自己分配:功課做得快,多一點時間玩;做得慢,少一點時間玩。媽媽信任了他,他不可以讓媽媽失望。你會發現,孩子常因為你信任、尊重他,而更加自重自愛。
父母不能管太多,因為我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但訓練孩子獨立不是萬事由他去,美其名曰「自由發展」。我曾見一個七歲大的女孩,一個不高興,甩她母親的門。我大吃一驚,問怎麼可以容忍孩子如此不禮貌?母親無奈的說,她是按照英國夏山學校的方式在教孩子,讓孩子身心自由發展,結果變成這樣。這根本錯了,自由發展不是任性發展,更不能一言九「頂」:母親說一句話,孩子頂九句話。紀律非常重要,孩子需要從小學會尊重他人;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學習的,因為學習需要紀律。
一場演講下來,發現父母的問題還真多,但綜合起來,都跟管教有關。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種樹不難,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樹種好了,就不必天天把樹挖起來看有沒有活。教養孩子也一樣,家中規矩定好了,就不必天天問他過得好不好,持之有恆,孩子自然成長。
錯誤的評量,霸凌的元凶霸凌其實是現行不公制度下的必然產物,當一個社會只重視成績:好學生做壞事可以原諒,壞學生記大過留校查看,這種差別待遇會驅使學生走上不歸路。一個常在校園中霸凌好學生的孩子跟我說:「老師,人不是生而平等嗎?如果不平等,我們不是應該把它變成平等嗎?我打功課好的同學就是把他變得跟我一樣,你們就沒有理由罵我笨了。」我非常驚訝這孩子觀念的錯誤,更恐懼他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盧梭的「人生而平等」並不是指天賦,因為天賦不可能平等,它是父母基因隨機的組合,每個人的基因不同,組合的方式也不同,人本...
目錄
第一問:大腦與學習
有所期待,便能堅持下去
同儕經驗的深遠影響
童年的經歷,大腦的痕跡
孩子愛打電玩怎麼辦?
不要為了一件衣服剝奪小孩的樂趣
大腦發展不宜任意催熟
是改良,還是仿冒?
睡眠足,學習效果好
用心,決定成敗的關鍵
激發創造力,發展「軟實力」
第二問:教養與教育
管愈多,反彈愈大
教學生有用的東西吧!
基因的不同影響
從生活中學應變
有好的表演場地,藝術教育才能提升
將心比心,消除霸凌
鼓勵的力量
點燃老師傳道的熱情
追求完美,讓孩子畏首畏尾
良師與良才
給孩子甜蜜的家
閱讀啟蒙,投其所好
打破溫室,讓孩子體驗人生
學生不乖,請送校長室
學習與不喜歡的人相處
用金錢當獎勵的危險
怎麼誇獎最有效?
提升美育才有競爭力
大學有名,是因為大師而不是大樓
第三問:品格與情緒
走出虛擬,活在互助世界
發揮善行的力量
錯誤的評量,霸凌的元凶
勇敢面對不公義的事情吧!
心安就快樂
品德的重要
「見義勇為」是壞事?
防範霸凌,先尊重孩子
職場應有的良知
普通常識的重要性
遊戲玩伴有助於情緒發展
有禮走天下
誠信是從商的唯一法則
第四問:自我的實踐
有體悟才有學習熱情
有心念書,何須求神
每個人都可以很偉大
選擇愈多愈不快樂?
藏藥方的苦衷
請相信你的直覺
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
挑戰自己,勇於嘗新
凡人該怎樣不凡?
請給孩子思考空間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
第一問:大腦與學習
有所期待,便能堅持下去
同儕經驗的深遠影響
童年的經歷,大腦的痕跡
孩子愛打電玩怎麼辦?
不要為了一件衣服剝奪小孩的樂趣
大腦發展不宜任意催熟
是改良,還是仿冒?
睡眠足,學習效果好
用心,決定成敗的關鍵
激發創造力,發展「軟實力」
第二問:教養與教育
管愈多,反彈愈大
教學生有用的東西吧!
基因的不同影響
從生活中學應變
有好的表演場地,藝術教育才能提升
將心比心,消除霸凌
鼓勵的力量
點燃老師傳道的熱情
追求完美,讓孩子畏首畏尾
良師與良才
給孩子甜蜜的家
閱讀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