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定價:NT$ 350
二手價:4 折,NT$ 139
本商品已絕版
走進銀髮世界,身體和心理有什麼變化?又該如何面對?
行醫數十年,從科學到哲學,身為醫師怎麼看待這些轉變?
就讓我們透過醫師的眼,一探醫學、人性、環境、自然、乃至整個宇宙。
本書由臺灣大學B62醫學系的校友所創作,總策劃人吳寬墩集結班上28位海內外同學,以個人的醫療專長和行醫多年的所見所聞撰寫而成。
全書的主軸是面臨老化的各種問題,包括肉體器官和心智的變化,如何思考。
內容異於一般老人醫療相關的健康書籍,作者沒有提出答案和絕對的訊息,而是用思辨的方法讓讀者在面對老化時,選擇什麼是對個人最好的方式。
除此,書中呈現了這群行醫者的生活哲學,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看似和醫療不相干,卻呈現醫者的人文素養,希望讀者能更寬廣的看待生命。
作者簡介: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何明道
一九五五年生,大學時期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曾參加寫作訓練及校園雜誌的編輯。臺大眼科受訓兩年後赴美,一九八八年獲美國貝勒醫學院神經醫學博士。在德州執業眼科至今,期間曾任德州社區手術中心董事、社區醫院董事、社區銀行董事、德州醫師協會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委員。對醫院及銀行管理有多年的親身經驗,並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曾經領導商業團體爭取大筆公債並完成老舊市中心的重建工作。工作之餘喜歡旅遊,運動,閱讀,音樂及寫作。
吳美華
一九五五年生,六個兄弟姊妹中的老四。四個孩子的媽,兩個孫子的阿婆。三十七年的小兒科醫師,三十四年的小兒神經科醫師,二十二年的小兒科診所負責人。「從來不後悔進入醫學領域,從來不後悔當小兒科醫師,從來不後悔當媽媽、當阿婆。只要有心,永遠不會太晚接觸情緒的領域。永續學習∼即使步入老年亦如是。」
吳庭輝
臺北市人,從小喜歡作白日夢,興趣廣泛。醫學生時期做平面設計及攝影賺零用錢,也曾想轉念音樂系。二○一○年臺大醫學系畢業後,完成醫學訓練成為腫瘤科醫師。目前辭去工作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重啟學生生涯,為本書策劃人之子,無端捲入多項醫學文史計畫,包括設計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展覽刊物及紀念品,並為策劃人得意作《永遠的二號館》一書中出現的人物。
吳寬墩
一九五四年生,嘉義縣人。大學聯考因為查分進入醫學系,被分發在一群僑生同學中,因不知如何相處而深感遺憾,大學生活是片段而瑣碎的記憶。本來以為手巧適合當外科醫師,最後一刻選擇內科。以《永遠的二號館》一書敘述醫學生涯。五十歲後因緣際會開始進入醫學歷史領域和策展工作,並以繪畫記錄人生。目前為臺大醫院內科醫師。為本書的總策劃人。
李嘉哲
生於虎尾醫學世家。其臺北市住處被同學取名「少年之家」,比喻為轉大人,是男同學常拜訪之處。大學時期就熱愛瑜伽和靜坐,常面帶微笑,但惜話如金;同學稱為6240奇葩。二十年前開始專研能量療法。現為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李壽美
一九五五年生,畢業後即赴日本,度過陌生的社會環境和未知的語言所引起的不安不便。隨著先生的轉勤,搬了十次家;忙碌中幸有子女、鄰居等四周多人的理解和協助。取得麻醉科學專門醫和疼痛診療專門醫。十二年前在岩手縣開業。喜歡詩句:“Bloom where you are planted”的樂觀努力。
李鶴彰
醫學系畢業後赴美行醫。現任侯格醫院系統胃腸科主任兼任UCI 臨床副教授,為iCare 尊爵醫療服務體系創始醫師。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周瑞蓮
臺灣臺南人,一九五五年生,畢業於學甲頂洲國小、新營初中、臺南女中。醫學系畢業後在臺大醫院眼科當住院醫師,一九八三年獨自到美國德州聖安東尼接受放射性治療住院醫師訓練。一九八七年於休士頓貝勒醫學院放射線治療科任職兩年。一九九九年開始從事社區癌症中心的放射線治療專科醫師工作。現與夫婿何明道醫師居住於美國德州。喜歡從事有機農業及園藝,關心都市農業的發展。
林安復
一九五四年生於彰化,自小名列前茅,一帆風順,直到進了醫學系,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臺大耳鼻喉科受完訓練後,任新竹分院主任,兼當時新竹區最大醫院夜間部主任。獲部定教職後,於一九八八年開業至今。現為新竹市醫師公會理事長。目前一個老婆,一個兒子,三個女兒,一個外孫女及一個外孫。
林萍章
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完成訓練後, 至美國Mayo Clinic心臟外科受訓。一九九六年升任長庚大學教授,並擔任科主任及科系主任;首創世界微創開心手術。曾任臺灣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有鑑於臺灣醫療糾紛嚴重惡化,開始學習法律;二○○五年獲東吳大學法律系法學碩士。十餘年來醫事法律成為另一個志業,並兼任東吳大學醫事法講座和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心願是:「臺灣醫事法律環境改善,急重症醫療得以提升!」
林瑞模
在母親的督促與期盼下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學醫的孩子,因為「不討厭」醫學,所以進了醫學院;因為「有挑戰性」所以選擇了骨科更專於脊椎外科。有著強迫及完美主義的個性,除了專業領域之外,也展現於二十年的行政職務上,曾任成大斗六分院院長六年,目前擔任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整合不同科別專科醫師,成立「脊椎照護中心」,提供完整療程。認為「人的一生只要認真做事,就容易度日,即使沒有強烈的動機去誘導自己的方向,也可以過的不錯。」
林慧玲
本書中唯一非醫學系同學,一九七七年臺大藥學系畢業,現為臺大臨床藥學研究所副教授。四十年來致力提升藥物安全及藥學教育改革。礙於策劃人的再三央託,提筆寫了和藥品安全相關的文章。
袁克強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香港成長。少年時期經常在樹林和山野中消磨時光。畢業後赴美,先後擔任芝加哥地區的Cook County Hospital 內科主治醫師、芝加哥Loyola University內科助理教授、血液癌症科主治醫師;其後赴密蘇里州私人執業,現已退休。最喜愛探索、體驗和學習大自然。深深體會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最能令心弦共鳴的是牛頓的一段話:「我只不過是一個在巨大,充滿了未知的知識海洋岸邊遊蕩的小孩;時而拾到一塊晶瑩閃亮的小石,就心滿意足了。」
高文華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基隆安欄橋,從小目睹小兒麻痺孩童,心有所感。考上臺大藥學,因興趣不合而轉系。進了醫科,在大體解剖課時經由同學代禱,首次經歷到神的憐憫。臺大眼科兩年後,一九八二年因為夫婿而到美國;從公衛碩士,神經內科及肌電圖專科,到完成UCLA 神經眼科訓練,獲得北美神經眼科學會院士,美國神經專科及肌電圖專科文憑。一九九四至二○一二年主持爾灣加大神經眼科,為爾灣加大神經科臨床副教授。現負責加州長堤榮民醫院神經科偏頭痛門診,也在爾灣市執業腦神經科及神經眼科。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梁瑞琪
一九五二年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父母親逃避戰亂離鄉背井,在香港九龍建立家園。在香港接受英國殖民地教育,高中畢業後赴臺就讀臺大醫學系。一九八九年全家移民美國,目前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開業家庭全科,現已升級祖輩。「再拼也沒多大意義,倒不如一壼濁酒喜相逢,當年多少悲歡離合,都盡付笑談中吧!」工作之餘喜歡整理庭園、養魚栽花、閱讀金庸武俠小說、欣賞中外古典音樂、發呆冥想。「旅遊亦是我的喜好,如果能夠去流浪,更是美妙!」
畢柳鶯
出生和成長於宜蘭五結鄉的窮鄉僻壤,父母以打罵教育子女,在不服輸、完美主義的外表下其實是個沒有安全感又自卑的受傷小孩。當復健科醫師,符合自己濟弱扶傾的俠女性格,三十五年的行醫生涯,感受到病患不但是醫師的老師,也是人生的導師。二○○三年將病患和家屬的啟發,出書《醫步醫腳印》(聯經出版)。曾任台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因為神經衰弱的體質,四十歲開始實踐繁忙工作要有適當休閒生活來調劑的原則,經常從事健行、閱讀、藝術欣賞、旅遊與攝影等活動。二○一一年將醫療、藝術與旅遊心得發表在部落格「阿畢的天空: http://bee1955.blogspot.tw」與朋友分享,目前累積四百餘篇,閱覽人次七十餘萬。
陳文鍾
新竹中學畢業。大學時期是班上排球隊長,熱衷班上事務。現為臺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暨急診醫學科教授,臺大醫院主治醫師,並為歐洲心臟學會院士。曾任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及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血壓這麼一個普遍、對健康危害重大、可輕易診斷及治療的疾病,在臺灣控制率仍約僅百分之三十。」認為只有不斷的衛教及溝通,臺灣才可能提昇高血壓的控制率。
陳冰虹
祖籍福建,一九五五年生於越南西貢(現胡志明市)。原在僑居地考取6140班級,因故遲到半年,順延入學6240班級,以認識許多好同學為榮。大學時期深受神經解剖學的迷惑,敬佩解剖老師鄭聰明教授的神經系統路徑繪圖,畢業後在臺大神經內科接受訓練。其後在省立桃園醫院創立神經科。一九八七年至英國倫敦大學神經學研究院任臨床研究員。一年的英倫生活,開啟了對西洋藝術及音樂的熱愛。一九九二年升任臺大神經科兼任副教授。二○○五年轉任板橋亞東醫院神經科主任,現為遠東聯合診所主治醫師。
陳玲妙
出生於臺南,現在和夫婿住在高雄。曾服務於馬偕醫院小兒科,新樓醫院、及義大醫院家醫科,照顧不同年齡層的病人,從新生兒、嬰幼兒、兒童、到孩童的父母、中年人、老年人。對人生不同階段的課題,身心靈的照護,感到好奇與興趣。曾作過彩虹媽媽,為小朋友說故事;也曾參與長期照護和安寧居家照護,照顧過臥床和臨終的病人,觀察到生命的變化,傾聽病人分享生命故事。目前服務於社區的診所,也擔任健康促進的志工老師。相信「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與體會之中,會發現生命的安歇成長之處。」
陳英和
一九五三年生,臺南人,糖廠宿舍長大。在臺大醫院骨科受訓後,至花蓮慈濟醫院服務迄今。骨科生涯中,以僵直性脊椎炎駝背矯正手術為主,其執行量和矯正嚴重度居全國之冠;醫療成果據以著書立說,貢獻於學界。「疾病發生有一定比率,病人罹病代表你我得免,故病人對我們而言是李代桃僵的手足。」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並帶領醫院晉陞為醫學中心。現任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繼續為全臺灣骨科教學及發展而努力。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曾芬郁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程俊傑
一路追求夢想,從建中到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一九九二年離開母院,轉職新光醫院擔任心臟內科主任,首立二十四小時輪值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進行緊急氣球擴張術治療,成效卓越並為標竿。擔任臺灣介入心血管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先後和日、韓、歐美及印度等國家的學會,定期合作交流。體會「孤蓬萬里征」的奮鬥心境,自許「心體離念,自在無礙,期能調整步伐,反璞歸真」。旅遊、欣賞美學、觀看「阿畢的天空」成為喜好。
黃東曙
一九五四年生,新竹客家人,五歲搬至當時臺灣天氣最好的臺中市(現在空氣汙染PM2.5 竟居臺灣之冠)。考上臺大醫學系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每位同學都身懷絕技。自嘲「高高興興選上人人稱羨的臺大婦產科,現在卻淪為五大皆空的艱困科」。曾任臺中仁愛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十二年。一九九八年在臺中大里開設博生婦產科診所,兢兢業業為大臺中產婦接生,估計接生超過萬名新生兒。現與五位平均年齡五十九歲的資深婦產科醫師聯合執業,深為接班斷層引以為憂。喜好旅遊攝影,深入各地欣賞自然風景和人類文化遺產,是同輩中的旅遊達人。
黃琮文
一九五五年生,臺南市人。臺大醫學院畢業醫者第四代。一九八二年陸戰醫院內科退役後,赴美專攻病理,精研神經病理學。服務臨床病理醫療及教育三十多年,簡居美國小州府城,喜愛科技、外語、旅遊、美食、攝影及大自然。
楊榮毅
臺灣苗栗人,高中時喜好埋在圖書館、書店與舊書攤的書堆中。有千山我獨行的
風格,是班上最早赴美的醫師,先後在Louisville, Kentucky和Pittsburgh, Pennsylvania 待過;一九八八年舉家遷徒到南加州,在爾灣開業至今,專於內科,感染科。從不間斷運動,年輕時愛好打橄欖球;曾跑馬拉松甚至到肯亞參加龍舟競賽,目前熱中打網球,下廚,露營。「只想做平平凡凡的人,不是大俠,而是淺溪小蝦,到現在都還是很害羞。」
萬永亮
一九五三年生於印度喜馬拉雅山附近小城,一九六二關入集中營兩年。臺大畢業
後在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部,曾任該(科、系)部主任十八年,一九九九年升為教授。現為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主任兼所長、亞洲醫用暨生物超音波學會聯盟秘書長、亞洲胸腔影像醫學會理事長;主辦過六次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外演講百餘次。二○一一年主編專書《一般超音波診斷學》。受孩子們的鼓勵,希望退休前能完成三百篇的期刊論文。
鄒國蘇
祖籍江西。生於臺灣雲林, 成長於臺北市;記憶中深植臺灣鄉村、都市及遙不可及的神州大陸。自幼喜歡文學詩詞,武俠小說曾是最愛。很懷念大學時代與同學七年相處的清純愉快時光:打橋牌、打排球、寫文章、練太極拳、參與教會靈修活動等。任職臺北市立婦幼醫院,長期致力於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並創立臺灣第一個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跨專業跨領域工作。五十歲時罹患癌症,因緣際會發現了另一廣闊浩瀚的世界,進入了靜坐修煉之路。也很遺憾地發現了不可思議的強摘器官移植之事,而參與了維護人權、社會善良風俗、信仰自由之舉。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趙世晃
射摩座,臺大一般外科訓練,曾赴沙烏地阿拉伯協助醫療。於日本東京醫大研修消化內視鏡外科,譯著《腹部超音波ABC》。並在美國明尼蘇達研修器官移植,一九九五完成臺灣第一例胰腎器官移植。後任職臺中仁愛醫院,發明胃間隔用胃夾具,致力減重與代謝微創手術之臨床工作至今。自二十歲即研讀易經凡四十餘年,著有《心易相通、當心經愛上易經》、《味覺智能》、《把今天嫁給自己》等書,以周公之使徒自居,終身傳播易學為職志。
薛尊仁
一九五六年生,臺南市人。海軍陸戰隊醫官服役兩年後,進入臺大醫院內科部及胸腔內科訓練,目前為成大醫學系內科教授及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任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醫務秘書、內科部主任、教學中心主任、資訊室主任、副院長及成大醫學院醫學系主任、教學副院長等多職。工作之餘喜歡閱讀、看電影、攝影、賞樹、收集種子。
簡守信
一個在臺北成長,接受臺大訓練的整形外科醫師。訓練完成後卻走向偏鄉,也走向醫療傳播。因在偏鄉熱心醫療服務,並參與國外義診和災區醫療救援,二○一○年獲「臺灣醫療典範獎」。主持「大愛醫生館」超過十六年,二○一四年獲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現為臺中慈濟醫院院長,希望做一個在臺灣醫療未盡理想狀況下,仍能淺吟低唱的樂觀主義者。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作者: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二手價:4 折,NT$ 139 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走進銀髮世界,身體和心理有什麼變化?又該如何面對?
行醫數十年,從科學到哲學,身為醫師怎麼看待這些轉變?
就讓我們透過醫師的眼,一探醫學、人性、環境、自然、乃至整個宇宙。
本書由臺灣大學B62醫學系的校友所創作,總策劃人吳寬墩集結班上28位海內外同學,以個人的醫療專長和行醫多年的所見所聞撰寫而成。
全書的主軸是面臨老化的各種問題,包括肉體器官和心智的變化,如何思考。
內容異於一般老人醫療相關的健康書籍,作者沒有提出答案和絕對的訊息,而是用思辨的方法讓讀者在面對老化時,選擇什麼是對個人最好的方式。
除此,書中呈現了這群行醫者的生活哲學,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看似和醫療不相干,卻呈現醫者的人文素養,希望讀者能更寬廣的看待生命。
作者簡介: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何明道
一九五五年生,大學時期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曾參加寫作訓練及校園雜誌的編輯。臺大眼科受訓兩年後赴美,一九八八年獲美國貝勒醫學院神經醫學博士。在德州執業眼科至今,期間曾任德州社區手術中心董事、社區醫院董事、社區銀行董事、德州醫師協會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委員。對醫院及銀行管理有多年的親身經驗,並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曾經領導商業團體爭取大筆公債並完成老舊市中心的重建工作。工作之餘喜歡旅遊,運動,閱讀,音樂及寫作。
吳美華
一九五五年生,六個兄弟姊妹中的老四。四個孩子的媽,兩個孫子的阿婆。三十七年的小兒科醫師,三十四年的小兒神經科醫師,二十二年的小兒科診所負責人。「從來不後悔進入醫學領域,從來不後悔當小兒科醫師,從來不後悔當媽媽、當阿婆。只要有心,永遠不會太晚接觸情緒的領域。永續學習∼即使步入老年亦如是。」
吳庭輝
臺北市人,從小喜歡作白日夢,興趣廣泛。醫學生時期做平面設計及攝影賺零用錢,也曾想轉念音樂系。二○一○年臺大醫學系畢業後,完成醫學訓練成為腫瘤科醫師。目前辭去工作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重啟學生生涯,為本書策劃人之子,無端捲入多項醫學文史計畫,包括設計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展覽刊物及紀念品,並為策劃人得意作《永遠的二號館》一書中出現的人物。
吳寬墩
一九五四年生,嘉義縣人。大學聯考因為查分進入醫學系,被分發在一群僑生同學中,因不知如何相處而深感遺憾,大學生活是片段而瑣碎的記憶。本來以為手巧適合當外科醫師,最後一刻選擇內科。以《永遠的二號館》一書敘述醫學生涯。五十歲後因緣際會開始進入醫學歷史領域和策展工作,並以繪畫記錄人生。目前為臺大醫院內科醫師。為本書的總策劃人。
李嘉哲
生於虎尾醫學世家。其臺北市住處被同學取名「少年之家」,比喻為轉大人,是男同學常拜訪之處。大學時期就熱愛瑜伽和靜坐,常面帶微笑,但惜話如金;同學稱為6240奇葩。二十年前開始專研能量療法。現為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李壽美
一九五五年生,畢業後即赴日本,度過陌生的社會環境和未知的語言所引起的不安不便。隨著先生的轉勤,搬了十次家;忙碌中幸有子女、鄰居等四周多人的理解和協助。取得麻醉科學專門醫和疼痛診療專門醫。十二年前在岩手縣開業。喜歡詩句:“Bloom where you are planted”的樂觀努力。
李鶴彰
醫學系畢業後赴美行醫。現任侯格醫院系統胃腸科主任兼任UCI 臨床副教授,為iCare 尊爵醫療服務體系創始醫師。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周瑞蓮
臺灣臺南人,一九五五年生,畢業於學甲頂洲國小、新營初中、臺南女中。醫學系畢業後在臺大醫院眼科當住院醫師,一九八三年獨自到美國德州聖安東尼接受放射性治療住院醫師訓練。一九八七年於休士頓貝勒醫學院放射線治療科任職兩年。一九九九年開始從事社區癌症中心的放射線治療專科醫師工作。現與夫婿何明道醫師居住於美國德州。喜歡從事有機農業及園藝,關心都市農業的發展。
林安復
一九五四年生於彰化,自小名列前茅,一帆風順,直到進了醫學系,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臺大耳鼻喉科受完訓練後,任新竹分院主任,兼當時新竹區最大醫院夜間部主任。獲部定教職後,於一九八八年開業至今。現為新竹市醫師公會理事長。目前一個老婆,一個兒子,三個女兒,一個外孫女及一個外孫。
林萍章
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完成訓練後, 至美國Mayo Clinic心臟外科受訓。一九九六年升任長庚大學教授,並擔任科主任及科系主任;首創世界微創開心手術。曾任臺灣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有鑑於臺灣醫療糾紛嚴重惡化,開始學習法律;二○○五年獲東吳大學法律系法學碩士。十餘年來醫事法律成為另一個志業,並兼任東吳大學醫事法講座和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心願是:「臺灣醫事法律環境改善,急重症醫療得以提升!」
林瑞模
在母親的督促與期盼下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學醫的孩子,因為「不討厭」醫學,所以進了醫學院;因為「有挑戰性」所以選擇了骨科更專於脊椎外科。有著強迫及完美主義的個性,除了專業領域之外,也展現於二十年的行政職務上,曾任成大斗六分院院長六年,目前擔任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整合不同科別專科醫師,成立「脊椎照護中心」,提供完整療程。認為「人的一生只要認真做事,就容易度日,即使沒有強烈的動機去誘導自己的方向,也可以過的不錯。」
林慧玲
本書中唯一非醫學系同學,一九七七年臺大藥學系畢業,現為臺大臨床藥學研究所副教授。四十年來致力提升藥物安全及藥學教育改革。礙於策劃人的再三央託,提筆寫了和藥品安全相關的文章。
袁克強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香港成長。少年時期經常在樹林和山野中消磨時光。畢業後赴美,先後擔任芝加哥地區的Cook County Hospital 內科主治醫師、芝加哥Loyola University內科助理教授、血液癌症科主治醫師;其後赴密蘇里州私人執業,現已退休。最喜愛探索、體驗和學習大自然。深深體會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最能令心弦共鳴的是牛頓的一段話:「我只不過是一個在巨大,充滿了未知的知識海洋岸邊遊蕩的小孩;時而拾到一塊晶瑩閃亮的小石,就心滿意足了。」
高文華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基隆安欄橋,從小目睹小兒麻痺孩童,心有所感。考上臺大藥學,因興趣不合而轉系。進了醫科,在大體解剖課時經由同學代禱,首次經歷到神的憐憫。臺大眼科兩年後,一九八二年因為夫婿而到美國;從公衛碩士,神經內科及肌電圖專科,到完成UCLA 神經眼科訓練,獲得北美神經眼科學會院士,美國神經專科及肌電圖專科文憑。一九九四至二○一二年主持爾灣加大神經眼科,為爾灣加大神經科臨床副教授。現負責加州長堤榮民醫院神經科偏頭痛門診,也在爾灣市執業腦神經科及神經眼科。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梁瑞琪
一九五二年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父母親逃避戰亂離鄉背井,在香港九龍建立家園。在香港接受英國殖民地教育,高中畢業後赴臺就讀臺大醫學系。一九八九年全家移民美國,目前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開業家庭全科,現已升級祖輩。「再拼也沒多大意義,倒不如一壼濁酒喜相逢,當年多少悲歡離合,都盡付笑談中吧!」工作之餘喜歡整理庭園、養魚栽花、閱讀金庸武俠小說、欣賞中外古典音樂、發呆冥想。「旅遊亦是我的喜好,如果能夠去流浪,更是美妙!」
畢柳鶯
出生和成長於宜蘭五結鄉的窮鄉僻壤,父母以打罵教育子女,在不服輸、完美主義的外表下其實是個沒有安全感又自卑的受傷小孩。當復健科醫師,符合自己濟弱扶傾的俠女性格,三十五年的行醫生涯,感受到病患不但是醫師的老師,也是人生的導師。二○○三年將病患和家屬的啟發,出書《醫步醫腳印》(聯經出版)。曾任台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因為神經衰弱的體質,四十歲開始實踐繁忙工作要有適當休閒生活來調劑的原則,經常從事健行、閱讀、藝術欣賞、旅遊與攝影等活動。二○一一年將醫療、藝術與旅遊心得發表在部落格「阿畢的天空: http://bee1955.blogspot.tw」與朋友分享,目前累積四百餘篇,閱覽人次七十餘萬。
陳文鍾
新竹中學畢業。大學時期是班上排球隊長,熱衷班上事務。現為臺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暨急診醫學科教授,臺大醫院主治醫師,並為歐洲心臟學會院士。曾任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及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血壓這麼一個普遍、對健康危害重大、可輕易診斷及治療的疾病,在臺灣控制率仍約僅百分之三十。」認為只有不斷的衛教及溝通,臺灣才可能提昇高血壓的控制率。
陳冰虹
祖籍福建,一九五五年生於越南西貢(現胡志明市)。原在僑居地考取6140班級,因故遲到半年,順延入學6240班級,以認識許多好同學為榮。大學時期深受神經解剖學的迷惑,敬佩解剖老師鄭聰明教授的神經系統路徑繪圖,畢業後在臺大神經內科接受訓練。其後在省立桃園醫院創立神經科。一九八七年至英國倫敦大學神經學研究院任臨床研究員。一年的英倫生活,開啟了對西洋藝術及音樂的熱愛。一九九二年升任臺大神經科兼任副教授。二○○五年轉任板橋亞東醫院神經科主任,現為遠東聯合診所主治醫師。
陳玲妙
出生於臺南,現在和夫婿住在高雄。曾服務於馬偕醫院小兒科,新樓醫院、及義大醫院家醫科,照顧不同年齡層的病人,從新生兒、嬰幼兒、兒童、到孩童的父母、中年人、老年人。對人生不同階段的課題,身心靈的照護,感到好奇與興趣。曾作過彩虹媽媽,為小朋友說故事;也曾參與長期照護和安寧居家照護,照顧過臥床和臨終的病人,觀察到生命的變化,傾聽病人分享生命故事。目前服務於社區的診所,也擔任健康促進的志工老師。相信「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與體會之中,會發現生命的安歇成長之處。」
陳英和
一九五三年生,臺南人,糖廠宿舍長大。在臺大醫院骨科受訓後,至花蓮慈濟醫院服務迄今。骨科生涯中,以僵直性脊椎炎駝背矯正手術為主,其執行量和矯正嚴重度居全國之冠;醫療成果據以著書立說,貢獻於學界。「疾病發生有一定比率,病人罹病代表你我得免,故病人對我們而言是李代桃僵的手足。」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並帶領醫院晉陞為醫學中心。現任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繼續為全臺灣骨科教學及發展而努力。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曾芬郁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程俊傑
一路追求夢想,從建中到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一九九二年離開母院,轉職新光醫院擔任心臟內科主任,首立二十四小時輪值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進行緊急氣球擴張術治療,成效卓越並為標竿。擔任臺灣介入心血管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先後和日、韓、歐美及印度等國家的學會,定期合作交流。體會「孤蓬萬里征」的奮鬥心境,自許「心體離念,自在無礙,期能調整步伐,反璞歸真」。旅遊、欣賞美學、觀看「阿畢的天空」成為喜好。
黃東曙
一九五四年生,新竹客家人,五歲搬至當時臺灣天氣最好的臺中市(現在空氣汙染PM2.5 竟居臺灣之冠)。考上臺大醫學系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每位同學都身懷絕技。自嘲「高高興興選上人人稱羨的臺大婦產科,現在卻淪為五大皆空的艱困科」。曾任臺中仁愛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十二年。一九九八年在臺中大里開設博生婦產科診所,兢兢業業為大臺中產婦接生,估計接生超過萬名新生兒。現與五位平均年齡五十九歲的資深婦產科醫師聯合執業,深為接班斷層引以為憂。喜好旅遊攝影,深入各地欣賞自然風景和人類文化遺產,是同輩中的旅遊達人。
黃琮文
一九五五年生,臺南市人。臺大醫學院畢業醫者第四代。一九八二年陸戰醫院內科退役後,赴美專攻病理,精研神經病理學。服務臨床病理醫療及教育三十多年,簡居美國小州府城,喜愛科技、外語、旅遊、美食、攝影及大自然。
楊榮毅
臺灣苗栗人,高中時喜好埋在圖書館、書店與舊書攤的書堆中。有千山我獨行的
風格,是班上最早赴美的醫師,先後在Louisville, Kentucky和Pittsburgh, Pennsylvania 待過;一九八八年舉家遷徒到南加州,在爾灣開業至今,專於內科,感染科。從不間斷運動,年輕時愛好打橄欖球;曾跑馬拉松甚至到肯亞參加龍舟競賽,目前熱中打網球,下廚,露營。「只想做平平凡凡的人,不是大俠,而是淺溪小蝦,到現在都還是很害羞。」
萬永亮
一九五三年生於印度喜馬拉雅山附近小城,一九六二關入集中營兩年。臺大畢業
後在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部,曾任該(科、系)部主任十八年,一九九九年升為教授。現為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主任兼所長、亞洲醫用暨生物超音波學會聯盟秘書長、亞洲胸腔影像醫學會理事長;主辦過六次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外演講百餘次。二○一一年主編專書《一般超音波診斷學》。受孩子們的鼓勵,希望退休前能完成三百篇的期刊論文。
鄒國蘇
祖籍江西。生於臺灣雲林, 成長於臺北市;記憶中深植臺灣鄉村、都市及遙不可及的神州大陸。自幼喜歡文學詩詞,武俠小說曾是最愛。很懷念大學時代與同學七年相處的清純愉快時光:打橋牌、打排球、寫文章、練太極拳、參與教會靈修活動等。任職臺北市立婦幼醫院,長期致力於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並創立臺灣第一個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跨專業跨領域工作。五十歲時罹患癌症,因緣際會發現了另一廣闊浩瀚的世界,進入了靜坐修煉之路。也很遺憾地發現了不可思議的強摘器官移植之事,而參與了維護人權、社會善良風俗、信仰自由之舉。
臺灣大學B62醫學系校友
趙世晃
射摩座,臺大一般外科訓練,曾赴沙烏地阿拉伯協助醫療。於日本東京醫大研修消化內視鏡外科,譯著《腹部超音波ABC》。並在美國明尼蘇達研修器官移植,一九九五完成臺灣第一例胰腎器官移植。後任職臺中仁愛醫院,發明胃間隔用胃夾具,致力減重與代謝微創手術之臨床工作至今。自二十歲即研讀易經凡四十餘年,著有《心易相通、當心經愛上易經》、《味覺智能》、《把今天嫁給自己》等書,以周公之使徒自居,終身傳播易學為職志。
薛尊仁
一九五六年生,臺南市人。海軍陸戰隊醫官服役兩年後,進入臺大醫院內科部及胸腔內科訓練,目前為成大醫學系內科教授及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任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醫務秘書、內科部主任、教學中心主任、資訊室主任、副院長及成大醫學院醫學系主任、教學副院長等多職。工作之餘喜歡閱讀、看電影、攝影、賞樹、收集種子。
簡守信
一個在臺北成長,接受臺大訓練的整形外科醫師。訓練完成後卻走向偏鄉,也走向醫療傳播。因在偏鄉熱心醫療服務,並參與國外義診和災區醫療救援,二○一○年獲「臺灣醫療典範獎」。主持「大愛醫生館」超過十六年,二○一四年獲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現為臺中慈濟醫院院長,希望做一個在臺灣醫療未盡理想狀況下,仍能淺吟低唱的樂觀主義者。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