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認是一個愛玩的人,當了媽媽以後還是不改其性,總想要帶孩子到處玩耍,不論工作或生活都積極把握每個可以親子同遊的時機。兩個女兒荳荳、芽芽小小年紀跟著爸媽前往森林、涉入溪流、奔向原野,聽鳥鳴、看昆蟲、欣賞怪岩巨石,東西南北盡情走跳……浸潤在純淨天地的洗禮之中,孩子用五官仔細感受周遭自然環境與動植物的律動與音聲,大人則在自然撫慰中抒放身心壓力。
一篇篇圖文並茂的親子「生態學習」文章,娓娓呈現出體驗生命與感受美學的過程。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從本書中重啟對大自然的認識,讓蟄伏在內心深處對萬物的好奇,向豐富的自然山林河海求索智識的解答!
作者簡介:
范欽慧
集作家、編劇、導演、主持人、錄音師等多重角色,同時也是兩個孩子荳荳、芽芽的母親。
天生好奇心強,喜歡闖蕩,把所受過的新聞訓練,應用在自然的觀察與報導工作上。1997年開始投身環境教育,並努力實踐屬於自己的生活美學。最大的樂趣就是穿梭在廚房與書房間,為家人與讀者創作出不同的視野與饗宴。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廣播電影電視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陽明海運海洋文學獎、四座廣播金鐘獎、永續臺灣報導獎、文建會紀錄影帶獎等。目前為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自然筆記」製作主持人、大愛電視臺「愛悅讀」主持人,並在環境電子報撰寫「搶救寂靜」專欄。
編劇作品:夢土、黑潮三部曲、重回海洋、九九蜂鷹、山林魅影:林鵰、走向繁華水畔。
文字作品:傾聽森林、與自然相遇的人、臺灣生物曆、海洋行旅、跟著節氣去旅行、離家出走:一起去森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張子超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沒有牆壁的教室》展現一種親子共同學習的模式,深刻的自然體驗、愉悅的學習經驗,還有令人羨慕的濃郁親子關係。
林玉珮副董事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在沒有牆壁的教室裡,體驗遠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分享也比獲得更有影響。大自然中的孩子,天生的驚奇之心會讓他感受到這個藍色星球上其他生命的存在與美妙,學習予以尊重與思考如何共存之道,也會懂得讓我們連成一體並綿延不絕的,既不是科技也不是網路,而是大自然。
方念華(TVBS新聞製作人)
王浩威(心理治療師/作家)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作家)
沈雲驄(早安財經雜誌發行人)
林玉珮(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張子超(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所長)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廖淑惠(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歡樂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名人推薦:張子超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沒有牆壁的教室》展現一種親子共同學習的模式,深刻的自然體驗、愉悅的學習經驗,還有令人羨慕的濃郁親子關係。
林玉珮副董事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在沒有牆壁的教室裡,體驗遠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分享也比獲得更有影響。大自然中的孩子,天生的驚奇之心會讓他感受到這個藍色星球上其他生命的存在與美妙,學習予以尊重與思考如何共存之道,也會懂得讓我們連成一體並綿延不絕的,既不是科技也不是網路,而是大自然。
方念華(TVBS新聞製作人)
王浩威(心理治療師/作...
章節試閱
自然中的陪伴
經常有朋友問我,週末時會帶孩子去哪裡玩,我的回答是:「無論如何,就到郊外去走走就對了。」到「哪個」郊外呢?通常朋友會追問。老實說,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回答,或許從事十多年環境報導工作,我經常得在戶外作業,也經常帶著孩子同行,從沒有刻意安排去哪裡,但我知道這個季節該去哪裡賞鳥、去哪裡看蝴蝶,就像探訪老朋友一樣,季節一到,就會期待與牠們見面。
或許孩子就是這樣陪著我一路走來,她們經常和我一同錄音,我也陪著她們一同作畫。我們在大自然中擁有無數美好的回憶,點點滴滴,都盡量透過聲音、文字、照片,一一記錄下來。
也有不少人問我:「妳的孩子因此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與表現嗎?」這些問題通常問倒我了,看著我那對調皮搗蛋的女兒,常常也會感覺到很心虛。我只能說:我的孩子有一對很愛玩的父母,這一點可能是她們的幸運吧,因為我實在無法忍受一直待在城市中,所以總是積極地往戶外走,拉著她們往山裡鑽、往海裡跳。但讓我開心的是,孩子一直保有開朗快樂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孩子真正的樣子。
而我們也只能透過自然的情境,讓孩子學會欣賞生命,也學會欣賞自己。荳荳開始賞鳥,是因為我們喜歡賞鳥;她喜歡觀察昆蟲,是因為爸爸總是專心拍昆蟲,家裡也有一大堆昆蟲圖鑑;她願意聆聽自然的聲音,是因為一直陪著我四處錄鳥類的聲音。我開始發現她慢慢地學習專注去聽、去觀察……而生命總總細膩豐富的感受,可能要等到孩子成長到三十歲之後,這樣的感性養分才會在生命中持續醞釀發酵。我相信無論我的孩子未來從事哪一種行業,她們都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多一份關懷與良善,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所以,如果有人問我要怎麼教孩子,我想唯一答案是:「交給大自然來教吧!」
當然,我身邊也不乏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剛開始和琬瑜認識是在網路上,她以「薄雪草」之名進了我的部落格留言,讓我也有機會去拜訪她的「薄雪草記事」網站。我發現這位素未謀面的女子,與我有著非常接近的頻率與節奏。我細細閱讀她所寫的自然散文,彷彿跟著她一同置身在光影交錯的森林裡,那是我所熟悉的感動,我知道自己一定要認識她。
大概在五年前,第一次見到琬瑜本人時,她身上掛著揹巾,裡面是一歲多的女兒小瑀魚,她身旁的老公理德一手牽著三歲的兒子小咕嚕,他們全家光臨我的錄音間,讓我非常驚喜。
我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能一邊餵母奶、一邊訪問來賓的電臺主持人;無獨有偶的是,琬瑜也正在餵母奶。這樣的組合絕非事先安排,而我邀請她是因為琬瑜也是帶著孩子上山下海的母親,孩子小小年紀,就跟父母一同去合歡山上露營,南征北討走遍山林野地。
和我們家一樣,琬瑜和理德做什麼事都會全家出動。我在網路上看到他們帶著稚齡孩子登山,甚至在合歡山上露營,很想了解這對夫妻的動力與熱情來源。訪談間,我才知道原來琬瑜和理德都是竹科的工程師,他們同畢業於交大研究所,兩個學理工背景的人,都有著非常人文與感性的靈魂。他們在登山社中認識,學長理德在南投鄉村長大,個性樸實誠懇且富研究精神;學妹琬瑜則是臺北孩子,從小在愛中成長,展現出聰穎又獨立的性格。
兩個喜歡登山的人,認真去發現島嶼山林綠野之美。當了父母之後,他們並沒有放棄踏查的行旅,而是選擇背著孩子去親臨那些曾經帶給他們無數美好回憶的現場,甚至也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更多生命的風景。
我邀請琬瑜來分享母職與登山,很快地,我們發現帶孩子一起錄音的狀況是難以控制的,小男孩一面把麥克風當棒棒糖,一面對著錄音間的控制臺登頂,小女兒也咿呀作響。兵荒馬亂了一個小時之後,老公帶著女兒出現在我的錄音間門口,當時三個月大的芽芽正哇哇大哭,要吃奶了。我當下做了一個決定:「咱們來餵奶吧!」全世界的媽媽都知道,乳房是嬰兒絕佳的消音器。頓時之間,世界變得安靜了,我們大大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開始工作了。接著,兩個媽媽相對一笑,因為我們想要談的內容,原來全都寫在這一刻裡了。
延伸資訊
薄雪草記事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
延伸閱讀
《行走,儲藏愛:山與親情的編織》
作者:孟琬瑜、攝影:陳理德
出版社:白象文化
小小探險家
「媽咪等一下……」四歲半的芽芽拿起相機,對著草叢拍起來。我和老公走過去看,是隻椿象。「哇,妳發現椿象了……」我立刻表達讚賞,並藉機向孩子介紹了這隻小昆蟲。女兒樂呵呵地笑著,她對自己的發現帶著一份得意,這是她今天第三次找到不一樣的小動物,第一隻是土黃色的弄蝶,第二隻則是綠色的蜘蛛。
記得上次我們在步道上,遇到了一位喜歡昆蟲的年輕女孩。她獨自上山,帶著一臺紅色的單眼相機,邊走邊拍,很快地吸引了芽芽的注意。女兒個性很外向,對人不怕生,更喜歡主動攀談;她追問姊姊到底看到了什麼,姊姊指著草叢中的螳螂說:「妳認識牠嗎?」芽芽向前打量,女孩伸手讓小螳螂上身,小螳螂不安分地爬上爬下,這位大姊姊讓螳螂在身上探險了半天,又讓牠回到手掌心上。她把手上的螳螂向女兒靠近,接著問:「妳要摸牠嗎?」女兒向後退一步,用力搖頭。
我試著鼓勵芽芽,於是把螳螂也接到手上,讓牠順勢移動,並且引導芽芽觀察,「妳看,這隻小螳螂好可愛,牠的臉是三角形的喔……」我是真心喜歡這些昆蟲,當然如果牠很大隻,我也是會怕的。也許從小就在田裡玩耍,總是愛抓一些蚱蜢或是蜻蜓之類的小蟲,所以對這群六足動物,總是多了幾分親切感。
芽芽逐漸卸下心防,願意向這些步道上遇見的朋友靠近,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當一個孩子對某種事情開始產生興趣時,就像是開了眼一樣,總是會注意到其他更多的事物。
對芽芽來說,昆蟲是讓她發現自然的一個起點。漸漸的,地面上的葉片形狀、顏色,都讓她有了蒐集的熱情。她經常會拿起一片葉子,喜孜孜地對我們說:「你看!」一些平凡無奇的小果實、小葉片,在她眼中都成了寶貝。接著,她也會問:「那是什麼?」還有一連串的「為什麼呢?」面對這些大哉問,無數的道理與故事,都由此展開。
我始終相信,保持好奇心是成長與學習的重要力量;而富足快樂的人生,建構在擁有無數創意與發現的能力之上。每個孩子從小都是探險家,但要這份天賦得以在生活中獲得發展與磨練,就必須有各種情境讓他們去練習。這時候,父母的工作就是陪伴,讓孩子能自在地與周遭環境對話,找到更多有趣的關注點。
曾號召了一群家長和孩子,一起去富陽森林公園玩耍。孩子們在一起時,相互模仿與學習的力量更大。我看到芽芽跟著幾個小朋友成群結伴地想出各種有趣的遊戲,就覺得自己彷彿又過了一次童年。
其中一位小男孩非常喜歡青蛙,他手眼協調能力很好,很快地抓到很多小青蛙,並跟夥伴們分享他的斬獲。芽芽在一旁觀察,也試著想抓青蛙,剛開始,她很挫折,動作總是慢半拍,但是練習了幾次,終於找到訣竅。有了這種抓青蛙的本領,讓她開始抓起蚱蜢、蝸牛……。而我們也必須不斷耳提面命地提醒她,要讓這些動物回家,並且謝謝牠們陪自己玩。
都市中的孩子難得擁有片刻與這些生物相處的經驗,若是能透過適度的帶領,都能成為孩子成長的重要經驗與養分,除了讓他們懂得去欣賞不同的繽紛美麗之外,也學習尊重生命,更重要的是,未來的他們會更懂得去過自在又自然的人生旅程。
延伸資訊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安區六張犁地區,面積約為三‧八公頃。以小山谷地形為主體風貌的富陽公園本為臺灣聯勤軍方彈藥庫所在,自日治時期後期即屬於軍事管制區,數十年來未見人工破壞。
一九八八年,位於此山頭的聯勤彈藥庫撤離,二○○六年十月重新開園,並以所在富陽山為名,是為臺北市境內唯一一處自然生態公園。
搭乘捷運麟光站即可到達。
彩蝶的旅程
到埔里去看蝴蝶,對我來說,是一個動人的旅行理由。大女兒荳荳還沒上幼稚園時,就被我帶去埔里採訪一位從傳統捕蝶人轉型到保育蝴蝶的工作者,當時我們跟著他的足跡來到一片溪谷,看到滿天彩蝶飛舞的畫面,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臺灣過去有蝴蝶王國之稱,這個名聲可是透過外銷蝴蝶所建立的。民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間,光是南投埔里鎮就有四十七家蝴蝶買賣店,抓蝴蝶能為農民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因此是很熱門的副業。甚至不少人專門以捕蝶為業,成為專職的捕蝶人,而這群蝴蝶至少養了臺灣人三十年。
隨著時代改變,人們對蝴蝶的喜愛,不再以掠奪與占有為目標,而是不辭勞苦地來到蝴蝶的家,努力地透過相機,留下這群花仙子的美麗倩影。
我們所要造訪的彩蝶瀑布,是森林深處的幽谷飛瀑,必須沿著眉溪溯溪而上,對還不到五歲的小女兒芽芽來說,這段旅程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不過,因為天氣炎熱,加上都穿著溯溪鞋,因此爬山涉水不僅不會讓我們畏懼,反而充滿了期待。
眉溪與它的支流南山溪,一直是追蝶同好口中的賞蝶勝地。這條溪位於烏溪上游,烏溪過去稱作大肚溪,是中部主要的河川之一。而眉溪發源自南投縣仁愛鄉,是烏溪支流上景觀最美的溪流,從埔里到霧社的臺十四號公路,就是沿著眉溪而建。
芽芽套上姊姊小時候穿的溯溪鞋,雖然鬆大,卻足以保護孩子的小腳。走在河床上,我特別能觀察到這裡的地質環境,主要是灰色的頁岩與板岩,非常破碎,在傾斜的坡段上,感覺特別不穩,並且容易滑動。不過,因為地質的特性,造成在河床上有許多孔隙,也可以看到成群的蝴蝶沿路駐足吸水的模樣,有人說那是因為之前有人在此小解,其中的阿摩尼亞氣味特別受到蝶群的歡迎。過去捕蝶人會投其所好,只要撒泡尿,就能將牠們一網打盡;現在的人不為捕蝶,仍會故技重施,只為了好好拍照拍個過癮。
當然一路上的咸豐草與澤蘭的花株上,也不時招蜂引蝶,讓我們可以飽覽各種蝶兒美姿。芽芽幾次想要跟隨我靠近牠們,總是惹起一陣騷動,只見翩翩蝶舞之間,煽動著五顏六色的翅膀,讓人覺得光彩奪目。
眉溪清澈透底,水雖然不深,卻也湍急。大家合力幫我牽孩子涉水,芽芽膽子愈來愈大,索性開始踢水撒野,看來比誰都開心,漫長的路程不曾喊累。中午時,在溪畔大石上野餐後,我決定把孩子放手給朋友照顧,跟著其他夥伴繼續往瀑布方向走,這段水域較深,在大石溪澗中穿梭,需要手腳並用才能向上攀登。
終於來到大瀑布前,享受美景,也享受水花濺起的負離子。回程時,芽芽仍在原地玩著她的石頭,朋友跟我說,孩子一直專心地玩著,過了好久才問:「媽媽呢?」旁人指著前方告訴她,媽媽到前面去找瀑布了,她們驚訝地發現,芽芽居然可以很安心地繼續玩,沒有顯露任何焦慮與不安。
我笑著說:「孩子有一個愛玩的媽媽,早就習慣了。」當然,我更相信,自己與孩子相偕共遊,飽受各種愛的祝福,未來她們終將像是這群小蝴蝶一樣,能自在地展露屬於她們的光彩與亮度。
悠游的水中生物
對我們家來說,游泳不只是運動,而是個很重要的家庭活動。其實早在我和牛牛交往的階段,就經常結伴去游泳,那時候養成的習慣,沒想到延續到二十年後,我們一星期至少有一次是全家一起游泳的日子,而且這樣的狀態從來沒有間斷過。
小時候臺北沒有所謂的運動中心,我記得去過的泳池都已經不見了。像是當年常去的仁愛游泳池,旁邊還有仁愛保齡球館,現在則是Sogo百貨公司;還有一個好像在板橋名為大陸水上樂園,面積很大,有很好玩的滑水道,後來改建成氣派的大陸大樓;另一個我記得很清楚,就是環球游泳池,位於現在松山高中的所在地。小時候很愛玩水,但是當年泳池大概都不放氯,環境衛生也沒有很好,加上小朋友都不戴蛙鏡,所以幾乎每個夏天都會有「紅眼睛」,就是得到角膜炎。我記得每次都有很多小朋友一起擠在診所裡,護士阿姨會指導大家如何透過水蒸汽來洗眼睛……這段又痛又癢的記憶,似乎和童年玩水的經驗脫離不了關係。
大約小學三、四年級時,我和同學相約去臺北工專學游泳,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學游泳,老是學不會換氣,這個關卡直到二十歲以後才突破;後來在美國養成游泳的習慣,成了一輩子的運動,那時每當冬天游完泳離開體育館時,頭髮還會結冰。
愛游泳的我們夫妻倆,有了荳荳之後,決定要讓孩子和我們一樣親水。當她三歲時,我們帶她去參加師大游泳池舉辦的嬰幼兒游泳班,主要是針對五個月大到四歲前的寶寶所開的班,因為是親子課程,我們跟著一群爸爸、媽媽,還有一群超可愛的小寶貝一起玩水,真是一段快樂又難忘的回憶。
其實嬰兒游泳在國外已經推行了非常多年,也有很多理論基礎,這樣的水中刺激與按摩,對孩子感覺統合的發展有非常正面的幫助,同時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我們非常慶幸能帶孩子參加這樣的課程。
當時荳荳的老師有兩位,一位是美麗親切的貝貝老師,一位是還在讀師大體育系的皮皮老師(陳瑞成教練)。很幸運的是,皮皮老師後來成了我兩個孩子的游泳教練,而我們也分享了皮皮老師接下來十年間的生命轉變。
結束寶寶班的體驗後,我們帶荳荳去參加YMCA的游泳班,從中班到大班,她足足打了兩年的水,練就了很好的動作基礎。升上國小一年級時,我又打電話去邀請皮皮老師來當荳荳的教練,於是從小一到國中階段,我們每個週末都會陪著荳荳來到古亭國中和皮皮老師練游泳,當然這個時間也是我和牛牛一起運動的快樂時光。
這段日子,我歷經了另一次懷孕生子。芽芽基本上是從九週開始,就躲在我的肚子裡一起游泳,一直游到三十九週,到了生產分娩時,她很快地在一小時內就從另一個世界游進了這個世界。芽芽出生後,我們一直陪著她在另外水道玩水,到了五歲半時,芽芽開始加入姊姊的行列,當起皮皮老師的學生。
而皮皮老師在這段時間內,從大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接著當兵、考試、到大學任教,結婚、生子……陸續經歷了人生最重要的幾個階段。我們眼中的皮皮老師已經是非常受人敬重的陳教練,他的眾多學生中,唯獨荳荳始終維持著三歲時對他的稱謂。皮皮老師很清楚知道我們讓孩子練游泳的目的,從來不會要求孩子去比賽,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努力;我們只希望她一輩子都能享受這個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如同我們所能擁有的感受一樣。再過幾個月,皮皮老師就要當爸爸了,我期待看到另一個小baby加入我們游泳的行列,就像水中哺乳生物的家族一樣,能一同徜徉在亮晃晃的水中世界裡。
不過,除了跟孩子共游之樂外,許多要求孩子爭取運動成績的父母,也真的讓我很敬佩。他們花了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他們總是默默坐在泳池的一個角落,讓孩子在運動中鍛鍊堅強的意志力與信心,這恐怕是我最弱的部分,因為我的隨性風格,我的孩子恐怕不是那麼懂得自我要求,或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找到內在的動力。到底該怎麼做才對,我想沒有絕對的答案。
對我來說,讓孩子學會游泳,可以讓我們玩樂的選擇更多元。雖然荳荳是皮皮老師教過時間最久的孩子,卻絕對不是游得最好的孩子;但是我們一家子所擁有的健康與快樂,卻是用時間與金錢所換不到的豐碩成果。
延伸資訊
如何帶嬰幼兒游泳?
目前有些專門學校提供幼兒的游泳課程,也可以帶孩子去各地的運動中心,在淺水池玩耍,讓他們從小習慣不怕水,能享受戲水的樂趣。
臺灣是個海島國家,培養孩子游泳能力是海島子民基本的生存技能,可以參考鷹萬游泳學校http://www.owin1.com.tw/course.htm。
自然中的陪伴
經常有朋友問我,週末時會帶孩子去哪裡玩,我的回答是:「無論如何,就到郊外去走走就對了。」到「哪個」郊外呢?通常朋友會追問。老實說,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回答,或許從事十多年環境報導工作,我經常得在戶外作業,也經常帶著孩子同行,從沒有刻意安排去哪裡,但我知道這個季節該去哪裡賞鳥、去哪裡看蝴蝶,就像探訪老朋友一樣,季節一到,就會期待與牠們見面。
或許孩子就是這樣陪著我一路走來,她們經常和我一同錄音,我也陪著她們一同作畫。我們在大自然中擁有無數美好的回憶,點點滴滴,都盡量透過聲音、文字、照片,...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我們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林玉珮
推薦序 讓孩子在自然中體驗與學習 張子超
自序 大頭菜的自然筆記
綠卷1──綠林翠峰
翻滾吧!爸媽
唱出玉山的歌聲
山城故事
穿越山菊野徑
鳥鳴小徑
祕密基地
一個人的旅行
水雲茶鄉大解放
藍卷2──藍天白雲
星空下的等待
自然中的陪伴
觀音觀鷹
自由的靈魂
背影
培養自主自在的生活家
背包客的親子遊
無障礙的旅行
紅卷3──繁花盛景
小小探險家
彩蝶的旅程
移動教室的豐富之旅
春日的花園
桂花叢中的絲瓜
慢活的節奏
自然夢田
自然野趣的臉
白卷4──碧海銀沙
夏日小旅行
走向繽紛夢土
水草綠波的五溝水鄉
逐冰之夢
悠游的水中生物
終結潮水
水靈夢土
晃蕩河畔山城中
黃卷5──大地溫情
走讀臺灣
我家的動物們
一顆石頭的旅行
好父母都是後天學來的
溫馨家園
打造自然氣息的生命相簿
獵人與小紅帽
做餅乾的午後
目錄
推薦序 我們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林玉珮
推薦序 讓孩子在自然中體驗與學習 張子超
自序 大頭菜的自然筆記
綠卷1──綠林翠峰
翻滾吧!爸媽
唱出玉山的歌聲
山城故事
穿越山菊野徑
鳥鳴小徑
祕密基地
一個人的旅行
水雲茶鄉大解放
藍卷2──藍天白雲
星空下的等待
自然中的陪伴
觀音觀鷹
自由的靈魂
背影
培養自主自在的生活家
背包客的親子遊
無障礙的旅行
紅卷3──繁花盛景
小小探險家
彩蝶的旅程
移動教室的豐富之旅
春日的花園
桂花叢中的絲瓜
慢活的節奏
自然夢田
自然野趣的臉
白卷4──碧...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