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二手價:5 折,NT$ 110 NT$ 220
本商品已絕版
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在十七世紀在歐洲一場長達三十年的宗教戰爭中,勇氣媽媽帶著一個啞巴女兒和兩個老實兒子,隨著軍隊做小買賣,他們拖著篷車,從這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一路上勇氣媽媽賺了戰爭的錢,卻賠上了孩子的命。本劇以詼諧的對白及歌隊合唱,描繪小人物在戰爭中求生存的故事,充分展現出史詩劇場獨特的風格與魅力。
作者簡介: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 - 1956)
德國現代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倡議「史詩劇場」(epic theater),影響了現代劇壇及解構主義的美學觀。他認為劇場不應寫實地處理題材,而應造成疏離效果;觀眾要視劇本為對生活的批評,觀賞之餘還須加以評斷,以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因此他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Educational Theater)的啟蒙人物。重要作品包括《三分錢歌劇》(The Three-Penny Opera)、《高加索灰闌記》(The Caucasian Chalk Cirle)、《勇氣媽媽》(Mother Courage)、《伽利略》(Galileo)、《默哈哥尼》(Mahagony)、《四川好女人》(The Good Women of Setzuan)等。
譯者簡介:
劉森堯
台灣彰化人,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愛爾蘭大學愛爾蘭文學碩士﹐法國波特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班研究﹐現任教於逢甲大學外文系。著有《天光雲影共徘徊》、《母親的書》、《導演與電影》、《電影生活》、《電影與批評》;譯有《電影藝術面面觀》、《電影技巧與電影表演》、《柏格曼自傳》、《布鈕爾自傳》、《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