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真正看見了痛苦,才有力量放下它!
李欣倫、李欣頻、張德芬、劉梓潔 一致推薦
走出受苦的迷霧,找到解除痛苦的力量
一本適合初踏入靈性之路的人閱讀、又不失深度的好書
一場心與心的傳導,邀請我們找到轉化自己生命的力量
亞馬遜書店五顆星推薦!
幾乎每個人長大後都會注意到的一件事就是,受苦是身而為人的一種常態。歷史上曾出現許多人試圖了解或解釋受苦這件事,所有的宗教就是一種獨特的方法,用以處理人類的苦,以及許多人心中感受到的疏離和某種脫節感。有那麼多的人覺得自己和其他人是彼此分離的,這又滋長了一種恐懼和孤立感。因此,總是有一個深刻且揮之不去的問題存在:「我們為何受苦?」
然而當我們深深沉浸在痛苦裡時,通常會因承受太多情緒的衝擊而忘記去意識到頭腦裡的故事,事實上就是這些故事創造並且維繫了這份痛苦。因此,處理痛苦並進而超越它的最關鍵步驟,首先就是要鼓起勇氣,願意真正去體驗我們的感覺、不再試圖修飾我們的感受。為了能深度體會自己的情緒,無論有什麼情緒浮現,我們都必須停止冒然評斷自己。
邀請你自己撥出一些時間,或許半小時也好,來允許自己單純地去感受任何存在的感覺:讓一切的覺受、感覺或情緒自然浮現,而不刻意去避開或「解決」它。單純地讓所有在那裡的東西浮現即可。去體會那身體的動覺、體會當你試圖推開或找藉口敷衍它時,是什麼樣的感覺。只要去感受情緒 或覺受的原始能量就好。你可能會在心口或太陽神經叢、或腹部注意到它。看看你是否能辨識身體上的緊繃部位,不光是要注意情緒在哪裡,也要注意身體的哪些部 位感到緊繃,可能是你的頸部或肩膀,或你的背部。痛苦會以情緒表現出來,而且經常,深切、痛苦的情緒,壓在全身各部位以緊張表現出來。你必須真正沉浸在痛苦裡,甚至是放鬆地進入那份痛苦當中,如此才能讓那份苦發聲。
當你的頭腦與如是爭辯時, 請注意自己的身體有什麼感覺,請注意情緒上有什麼轉變,也注意當自己開始將頭腦敞開一點點,並且邀請另一種可能性進入時,會發生什麼事,那個可能性是:或 許你對生命裡某個事件的結論、對它所做的評斷,並不如你想像得那麼真實。只要將這份可能性放在心中,你就會看見自己的情緒環境開始出現變化。你會開始更加地處於當下這一刻,而這就是從受苦狀態獲得自由解脫之道。當你進入了這樣的時刻,你會開始體驗到真正免於痛苦的片刻。如果你以無言的方式、放開心胸允許自己去感受一切存在的東西,你會發現,你已經握有放下痛苦的鑰匙。
本書的教導提供簡單的方法,讓我們得以向恩典敞開,向那神祕的、那能夠穿透隱微靜謐之時刻的光明元素敞開。這將為我們看待生命的方式點燃一場革命,而這場革命將能夠大大地幫助我們終結許多人日復一日的受苦與爭鬥。
作者簡介:
阿迪亞香提 Adyashanti
成長於美國加州一個平凡家庭的阿迪亞香提,童年時即有了自發性覺醒經驗,就學時雖被視為有讀寫障礙,卻不曾影響到他對一己的評價。十九歲時在書本上讀到「開悟」一事開始激起他內在的追尋。最早曾經以書本土法煉鋼研究「靈魂出體」,後來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人生那第一次「靜坐」卻讓他深深著迷,開啟了他對「真理」的探索。他花了五六年時間在大學裡尋找能夠解釋在他內在發生之事,從心理學、社會學、東方宗教、到哲學,都無法找到真正遇見過真理的人。他在二十歲時遇到了他的禪修老師,跟隨修行多年,並在離開大學後進入自行車行工作,同時成為一名自行車選手。二十五歲時,他有了第一次開悟的體驗,對自己的真實本性有了一個瞥見,接下來五六年,他經歷了幾次重病打擊,一次次將他身上殘留著無法放下的自我形象,猛然脫落殆盡。一九九六年,在持續了十五年的密集禪修之後,他經歷了一系列靈性覺醒的蛻變,進入完全無我的最終開悟境界。後來受他老師邀請,開始了教學的生涯,一直到現在,同時出版一系列書籍,其中包括已出版中文著作《空性之舞》。
他常常被人們拿來與中國早期的一些禪師以及不二論的印度吠檀多哲學的老師們相提並論,但他的教導並不受限於任何宗教及理論體系,而是完全來自一己對真理的了悟。
譯者簡介:
蔡孟璇,自由譯者。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加州州大語言學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多年,並曾獲兩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譯有《能量醫療》、《新好生活》、《心靈能量》、《金錢的靈魂》、《大開悟》、《當女人是一隻鳥》、《我去過天堂》、《和平小豬學禪修》、《心的十四堂課》、《空性之舞》、《靜心的療癒力量》、《釋放更自在的自己》等書。
Emai: windhorse7@gmail.com
章節試閱
體驗情緒的原始能量
有一次,在我教學的僻靜會裡,一位女子拿起麥克風說:「我感到體內有滿腔的怒火!即使當我在僻靜會裡坐著,在沒有受到打擾、也沒遇到任何挑戰的情況下,我還是覺得怒火中燒!我看著人們,然後發現自己一直在評斷他們、毫無理由地憎恨他們。在我生命中的大半輩子,我都是帶著這種非常、非常憤怒的感覺在過日子。」
我可以從她的眼睛和她的身體語言看出來,這些憤怒確實占據了她的整個身心系統。當時我說:「我不想和妳說話,我想和妳的憤怒說話。」
一開始,她用略帶困惑的眼神看著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因此我又再說了一次。我說:「我想要和憤怒的情緒談話。告訴我它是怎麼看待人生的、它對別人有什麼想法。它對妳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評斷?」
她看著我,露出驚恐的神色,說:「喔,不行,那個不行。」
我說:「可以,可以,可以。那就是我想要談話的對象。我想要妳賦予憤怒一個聲音。不再讓自己與它分離,不再試圖擺脫它。只要一下子,讓妳的頭腦反映出它的真實面貌。」
幸好,她勇氣可嘉。由於她已經受了太多苦,因此願意碰碰運氣,所以,她開始從憤怒情緒的角度來和我說話。於是,從她口中傾瀉而出的全是她的有毒思想和概念、她的頭腦對人生和周遭的人所斷定的結論,而其中有許多都是根源於她成長過程中幾段特別艱難的日子。我不斷對她說:「就是這樣!」「再多說一些吧!」「再多說一些吧!」以此鼓勵她,她也因而越來越肯讓這個憤怒的聲音說話。說話時,所有的評斷、怪罪與責難紛紛脫口而出,如此說了一陣子之後,有一個稍微輕柔些的聲音出現了。那是一個深深受了傷害、很悲哀的聲音,是一個更為私密、較無防備的聲音。顯然她是在為她的痛苦發聲,這時候,我開始清楚看見她受了那麼多苦的原因。
讓你的痛苦說話
我們的痛苦包含了兩種元素:心理元素與情緒元素。我們通常認為這兩個面向是分開的,但事實上,我們深深沉浸在痛苦裡時,通常會因承受太多情緒的衝擊而忘記去意識到頭腦裡的故事,而就是這些故事創造並且維繫了這份痛苦。因此,處理痛苦並進而超越它的最關鍵步驟,首先就是要鼓起勇氣,願意真正去體驗我們的感覺、不再試圖修飾我們的感受。為了能深度體會自己的情緒,無論有什麼情緒浮現,我們都必須停止冒然評斷自己。
我邀請你撥出一些時間,或許半小時也好,來允許自己單純地去感受任何存在的感覺:讓一切的覺受、感覺或情緒自然浮現,而不刻意去避開或「解決」它。單純地讓所有在那裡的東西浮現即可。去體會那身體的動覺、體會當你試圖推開或找藉口敷衍它時,是什麼樣的感覺。只要去感受情緒或覺受的原始能量就好。你可能會在心口或太陽神經叢,或腹部注意到它。看看你是否能辨識身體上的緊繃部位,不光是要注意情緒在哪裡,也要注意身體的哪些部位感到緊繃,可能是你的頸部或肩膀,或你的背部。痛苦會以情緒表現出來,而且經常,深切、痛苦的情緒,也會在全身各部位以緊張表現出來。痛苦也會以不斷循環的特定思考模式表現出來。你一觸及某個特定的情緒,便要讓自己傾聽痛苦的聲音,若想這麼做,你就不能站在痛苦的外面,企圖找藉口敷衍它或解決它,你必須真正沉浸在痛苦裡,甚至是放鬆地進入那份痛苦當中,如此才能讓那份苦發聲。
許多人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會非常猶豫,因為當痛苦說話時,它的聲音經常十分震撼,還可能非常凶狠。人們不想相信自己內在竟然有這種聲音,但是要想超越痛苦,讓自己徹底體驗它是個重要的關鍵。對所有的情緒與念頭敞開,讓自己徹底體驗存在那裡的一切,這是非常重要的。
當你注意到自己內在的一些情緒創傷,請讓你的頭腦在腦袋裡對你說話。或者,你甚至可以大聲說出來。我經常會建議人們將痛苦發聲時所說的話寫下來,盡量讓它越短越好,讓每一個句子意義完整。例如,痛苦的聲音可能會說:「我痛恨這個世界!」「這世界完全不公平!」「我從沒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我母親從來沒有給過我我需要的愛!」等等。如果它們一直憋在你的腦袋裡,通常就會變成一團亂。因此,要想解開這一團亂,第一步就是要說出或寫出這些痛苦的聲音。
你要探詢的是你的受苦和你所經歷的特定情緒,事實上是如何在看待你的人生、看待發生過的事,以及看待當下所發生的事。要這麼做,你就必須去接觸你的痛苦故事,因為我們正是透過這些故事在維繫我們的痛苦。因此,我們必須將這些故事說出來或寫下來,就算故事聽起來像是激烈的批判、怪罪或譴責也要這麼做。如果我們允許這些故事活在地底下,活在無意識的頭腦裡,一切的痛苦情緒將會繼續不斷地滋生。
因此,現在,花一些時間讓你的一些痛苦述說它的故事吧!首先,為情緒命名,然後讓它說話。這份情緒對你怎麼想?對你的朋友、你的家人怎麼想?它最痛恨什麼?它為什麼在某一天就會出現?這些情緒底下是什麼?讓你的痛苦說出它全部的故事。
我們如何維繫痛苦
最近,有位極度絕望的女士前來找我。我問她:「這份絕望和妳在一起多久了?」
她說:「幾乎從我有記憶開始就有了。」
我問她:「它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當它變成妳經驗中一個強烈而深刻的部分時,你幾歲呢?」
於是,她告訴我一個故事,說她躺在床上哭著喊媽媽的時候,她媽媽從來沒有過來。她會一直哭、一直哭,而媽媽還是沒有來。她告訴我,當時她大約六歲,她躺在那裡,開始覺得自己被遺棄了。這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很常見。當我們年紀很小,而且體驗到焦慮、痛苦、傷心或純然的困惑時,我們自然會大哭。而經常,我們的情感需求若沒有獲得滿足,就會對生命做出某種結論。我們會不知不覺地在腦子裡編織一些小故事,故事或許像這樣:「我媽媽討厭我。她不關心我。我從來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一如所有的故事,它們有時候會顯得非常真實。當我和這位女士交談時,她的故事正是她被遺棄了、她從來沒有從母親身上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
因此,我鼓勵她說出全部的故事,她說完之後,我說:「OK,現在,既然妳已經說完故事了,已經與痛苦的聲音接觸了,我們要利用那個痛苦的聲音來讓妳自由。」接著,我請她回顧,然後對她從這事件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提出質疑,亦即「當我最需要我母親的時候,我被遺棄了」這個結論。我要她不斷告訴自己這個故事。我說:「在這一刻,告訴妳自己這個故事,然後看看妳有什麼感覺。」
她對自己說了這個故事:「我在最需要母親的時候被遺棄了。」
我說:「妳的內在出現了什麼變化?妳對自己說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絕望與悲傷,」她說。
因此,我們又從頭做了一遍。「現在,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這個故事,重複個幾次,」我說。我這麼做是為了讓她的身體和頭腦連結到一個事實,也就是她頭腦裡的這個結論在維繫著這種非常強烈的經驗。
她將故事再次說了幾遍之後,我問了她一個令她感到意外的問題,我說:「這個發生過的故事確實是真的嗎?妳的結論真的完全正確嗎?」
她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是的!我被拋棄了,我當時需要媽媽,而我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我要的東西!」
我再次問她:「當妳說這個故事,然後相信它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她說:「嗯,我會再度感到絕望,再度覺得被拋棄。我會感受到這份強烈的、非常強烈的悲傷。」
我說:「嗯,好。記住那個事件,」因為我們不想否認發生過的事,我們不想試圖假裝那件事沒發生過。然後我說:「現在,我要妳看看自己是否能記起那個事件,但是這一刻,不要告訴自己任何關於它的故事。不要對妳的母親,或人生,或遺棄等任何事情下結論。只要默默體驗它就好。」
我可以看見,當她閉上眼睛時,她想起了事情發生的經過。她在頭腦裡回憶了那段記憶,我可以從她的表情和身體語言裡看出來。然後,她睜開眼睛說:「當我想起事情發生的經過,而不告訴自己任何故事、不下任何結論、不怪罪人或告訴自己沒有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時,我其實感覺好多了。但你知道嗎?我的故事好像很真實!我的需要沒有獲得滿足!這確實讓我感到悲傷!我從那時起就感受到這份深切的痛苦!」
我再度問她:「只要體驗這同樣的回憶,但是保留妳的故事,忍住不讓妳的頭腦下結論,也不要因為自己製造了那些結論而批評自己,只要看看自己是否能體驗那個故事而不做結論。」於是,她再度閉起眼睛,想像事情發生的經過,然後睜開了雙眼。我說:「在妳針對那次經驗告訴自己一個故事之前,現在的經驗是什麼?」
她說:「你知道嗎,現在它就只是一個經驗而已,就只是一件發生過的事,但它並沒有在我內心觸發出任何感覺。」
就在那一刻,她開始領悟到她的頭腦和身體之間的連結、她的情緒生活和思考生活之間的連結。她開始能夠看見,思想和感覺如何聯手製造出痛苦,她識破了痛苦如何運作的這一整個現象。幾乎毫無例外地,這種與我們相伴多年、甚或一輩子與我們為伍的深層痛苦,是被我們當初所做的無意識結論牢牢釘住了。這些下結論的時刻可能發生在自己非常年幼的時候,或者當我們生病、失業,或者與情人分手的時候,或者任何我們經歷到深刻悲傷、哀愁或憤怒的時候。若你能將那些時刻的經驗與頭腦所下的結論分開,你便能品嘗到真正的自由。你的內在將會打開一個空間,讓情緒釋放,好讓它不再一遍又一遍地重複。
擁有一次完整的體驗
痛苦的情緒有辦法在我們的身心系統裡不斷再生,無時無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我們想要根除這種再生現象,就必須深深了解並且具體做到我所謂的「完整體驗」。面對難熬的情緒時,我們經常會逃避它,不是壓抑它就是立刻做出衝動的反應,其實並沒有徹頭徹尾地體驗存在當下的情緒。許多年來,我們已學會了以這種方式處理生活裡的不愉快情緒和思想。然而,每當我們轉過頭去逃避面前的事,就會為自己和身邊的人製造出未來的痛苦。
這些處理策略之所以出現在我們頭腦裡,是為了試圖解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當我們經歷痛苦的情緒或感覺,我們的頭腦會立刻地,有時甚至是狂熱地開始對自己說故事,只為了建構出一個足以解釋我們為何會有那種感覺的情節。當這個過程逐漸開展,我們通常會變得越來越無意識。所謂「無意識」,我是指我們並未以完整而敞開的方式充分體驗發生之事。我們會退縮、從經驗中抽離,這其實很正常。沒有人想要有很糟糕的感覺,因此退縮與抽離似乎十分自然,但是每一次我們從直接的經驗退縮,然後編織一個故事,就已經進入無意識了。我們一進入無意識,那個當下所產生的情緒就會被鎖入我們的身心系統裡。在我們有能力體驗該情緒而同時又不會進入無意識之前,它會一直停留在那裡,一再地重新出現。
如果我要求人們從該情緒的角度和我說話時,他們就能聽見那個讓它們進入無意識的故事。儘管發生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可能看似非常合理,但重要的是必須記住:它們其實導致我們進入無意識,將痛苦鎖入我們身體裡。因此,我們要做的反而是想辦法切身體會那些感受,而不針對它們製造出更多思想念頭。當你開始體驗一種難受的感覺,你會看見,它經常與一個回憶相連在一起。當你在頭腦裡重播那段回憶的時候,如果你允許它單純地存在就好,不帶任何故事與結論,你會開始感受到那份情緒從你的身心系統釋放而出。這可能不會立刻發生,事實上,有一段時間,痛苦的經驗可能甚至會更強烈,但這只是因為你現在是有意識地在體驗它,而不是感到麻木或抽離。你與每一時刻的痛苦經驗變得親密無間。
我們的身體非常善於清理自己的痛苦,例如當我們哭泣時,身體會藉著沖走痛苦與有毒的情緒來淨化我們。但是,儘管身體常常試圖幫助我們放下痛苦,頭腦卻喜歡唱反調。它會利用它的故事與結論讓我們再一次受到創傷。其中的困難在於,無論我們對人生的苦難做出什麼樣的結論,那些結論都會顯得十分正當合理,因為我們的頭腦非常聰明。將會有大量的證據來證明頭腦對發生之事的看法為什麼是是合理的、正確的。
下次當你感受到一些強烈情緒時,看看是否能聽見你的頭腦為它創造的觀點,但是聽的時候不能評判、猶豫或否認。你可能必須將它寫下來,否則,它可能會顯得太混亂。一旦你接觸到某個特定情緒底下的故事或結論,接著你就可以邀請自己去體驗同樣一件事,但是不帶任何故事。別擔心,如果你想回到故事裡的話,它會在那裡不會跑掉的。透過這樣的探詢,你的身體將會漸漸感受到兩種情緒之間的不同:原始而純粹的情緒,以及透過故事所維繫的老舊的、根深柢固的情緒。
體驗情緒的原始能量
有一次,在我教學的僻靜會裡,一位女子拿起麥克風說:「我感到體內有滿腔的怒火!即使當我在僻靜會裡坐著,在沒有受到打擾、也沒遇到任何挑戰的情況下,我還是覺得怒火中燒!我看著人們,然後發現自己一直在評斷他們、毫無理由地憎恨他們。在我生命中的大半輩子,我都是帶著這種非常、非常憤怒的感覺在過日子。」
我可以從她的眼睛和她的身體語言看出來,這些憤怒確實占據了她的整個身心系統。當時我說:「我不想和妳說話,我想和妳的憤怒說話。」
一開始,她用略帶困惑的眼神看著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因此我又...
作者序
二○○九年春天,我在電話上與阿迪亞香提討論在「真實之音出版社」(Sounds True)出版新書與有聲書系列的計畫。我提到我希望出版一本他的教導,而這本書既要適合剛踏上靈性之路的人閱讀,又要不失深度。阿迪亞(學生與朋友們都這麼稱呼他)說了一段讓我很驚訝的話:「我教得越久就越發現,無論是什麼教法,最基本的部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我注意到當我以非常清晰的方式談論最本質的靈性洞見時,無論是入門者或已經在這條路上數十年的人,都能受惠良多。」
這個探討「靈性探索之基本要義」的新書概念,後來成了阿迪亞在二○○九年秋天,於加州洛斯加圖斯為期五天的一系列演講主題。這些演講經過錄音、謄稿、編輯而成了《在生命的盛放處》(Falling into Grace)一書。
閱讀《在生命的盛放處》的時候,我的建議是要慢慢地讀,盡量注意內心被激發的感覺、注意有所領悟的感覺,也就是阿迪亞所謂的「啊哈!」時刻。就某方面而言,《在生命的盛放處》是一種「傳遞」(傳法),它揭開了我們那超越一切定義的真實本性。傳遞是心與心的相會,幾乎像是揭開面紗一般,關於無限存在的某些真理被直接顯示予我們。這份傳遞並非發生在語言文字的層次,而是在感覺的層次,它是微妙溝通的一部分。本書充滿了指標,問題是:我們能追隨它們,然後直直墜落至指標所指之處嗎?
幾年前,我與阿迪亞進行了一場訪談,談論他的工作,我問他對傳遞有何看法,他說:「我不針對它說太多,但它確實是我的教導當中最重要的面向之一。」《在生命的盛放處》提供了一個機會,讓讀者能與阿迪亞在浩瀚而開闊的領域相會,那是一種釋放我們的心靈,邀請我們墜落、墜落、再墜落,而毋需在任何地方著陸的相會。
譚美.賽門(Tami Simon)
真實之音出版社
作者序
最近,我在回顧自己這些年來的教學歷程時,注意到的其中一件事是,任何靈性教導裡最具蛻變作用的元素就是它最基礎的、最根本的東西,而這些也是人們最容易忘記的,因為我們的頭腦天生喜歡追求複雜。頭腦相信,一件事越是精細而複雜,就越能夠正確反映出它的真實狀態。然而,在我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教學過程裡,我看見的是:教導裡最基礎的部分才是影響力最大的,教導裡最基礎的元素,才蘊含著幫助人們轉化生命的真實力量。
這樣的觀察所得,也是我創造這本書的一個主要動機:呈現我教導裡的基礎元素,因為我一直將它們視為我工作裡最重要的面向。儘管教導裡也有較精細、較複雜的部分,但依我所見,那些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我一再見到的是,教導越簡單,就越有力、越具蛻變作用。我們的頭腦難以相信這件事——這麼簡單的事,怎麼可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但是我屢屢看見,藉由探索我們為何受苦、如何從分離觀點看待生命等的這些最基本因素,確實就是教導裡最具蛻變力量的部分。
然而,靈性生活裡最深刻的面向是「恩典」(grace)這一元素,那甚至超越了任何教導。當我們發現自己徹底開放,完全敞開心胸、敞開頭腦,而且願意玩味一下「自己或許並不知道自以為知道的事」這一可能性的時刻,就是恩典降臨的時刻。在這個「不知道」的空隙、這懸而未決的時刻,生命與實相的另一個全新元素便得以闖入,這就是我所謂的「恩典」。那是一個「啊哈!」的時刻,一個認出了什麼的時刻,在那樣的時刻,我們領悟到自己從前難以想像之事。
有許多情境與體驗都能讓我們向這份恩典敞開,無論是大自然美麗的一剎那,或與摯愛之人共處的時光,或者就只是安靜地、寧靜地坐著,不知怎麼地,一個嶄新的視野就這麼打開了,我們突然發現自己被恩典所充滿。有時候,恩典會以較兇猛的面貌來臨,生命的艱難處境似乎最能夠開啟我們的心靈與思想。我們會費盡心機避開這樣的時刻,但事實上,這些深具挑戰性的時刻,正是自我成長與意識轉化的最佳契機。
本書的教導就是提供簡單的方法,讓我們得以向恩典敞開,向那神祕的、那能夠穿透隱微靜謐之時刻的光明元素敞開。這將為我們看待生命的方式點燃一場革命,而這場革命將能夠大大地幫助我們終結許多人日復一日的痛苦與爭鬥。
這本書裡的教導不是供頭腦蒐集的資訊,而是必須深入靜心冥思、看看你是否能在自身經驗中發現真理的訊息。你必須願意放慢腳步,甚至停下腳步,好好地徹底消化你所聽到的東西,因為究竟而言,無論是什麼樣的教導,你都永遠無法從它的語言文字裡找到真理。真理,必須從我們一己內在所展現的東西裡尋獲。透過這樣的探索,我們將教導變成了自己的,而透過將教導變成自己的、透過在「自己的」經驗中親身體驗教導的指示,我們將能夠覺悟到一個更加完整而統一的生命觀,從而在最後,找到一個直指人心最深之想望與渴求的生命觀。
二○○九年春天,我在電話上與阿迪亞香提討論在「真實之音出版社」(Sounds True)出版新書與有聲書系列的計畫。我提到我希望出版一本他的教導,而這本書既要適合剛踏上靈性之路的人閱讀,又要不失深度。阿迪亞(學生與朋友們都這麼稱呼他)說了一段讓我很驚訝的話:「我教得越久就越發現,無論是什麼教法,最基本的部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我注意到當我以非常清晰的方式談論最本質的靈性洞見時,無論是入門者或已經在這條路上數十年的人,都能受惠良多。」
這個探討「靈性探索之基本要義」的新書概念,後來成了阿迪亞在二○○九年秋天,...
目錄
編者序
引言
ch1 人的兩難處境
ch2 解除我們的苦
ch3 從小我的催眠裡醒來
ch4 放下掙扎
ch5 體驗情緒的原始能量
ch6 內在的安定
ch7 親密與開放
ch8 痛苦的終結
ch9 真實的自主性
ch10超越對立的世界
ch11落入恩典的懷抱
編者序
引言
ch1 人的兩難處境
ch2 解除我們的苦
ch3 從小我的催眠裡醒來
ch4 放下掙扎
ch5 體驗情緒的原始能量
ch6 內在的安定
ch7 親密與開放
ch8 痛苦的終結
ch9 真實的自主性
ch10超越對立的世界
ch11落入恩典的懷抱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