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八卦的生物動機?為什麼小狗有捲尾巴?細菌能告訴我們什麼道德意義?
這些、那些,還有其它許多問題,演化學者大衛‧威爾森在這本新書中都會一一談到。在這些既有娛樂效果、又能提供資訊的故事裡,威爾森概略地描述演化的基本原則,並且從生物起源到宗教本質,具體呈現這些原則如何能闡明世界的寬度與廣度。現在,每個人都可以跳脫創造論和智慧設計論的乏味爭辯,進而分享達爾文將動物與人類生活緊密接合的全方位視野。
演化,誠如威爾森的解釋,不僅談到恐龍和人類起源,還與各個物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有關。而基本的演化原則,也有助於解釋人類產生抽象思考、文化與道德的能力。
作者簡介:
大衛‧雪林‧威爾森(David Sloan Wilson)
大衛‧威爾森現任教於賓漢頓大學,是位著名的生物學與人類學教授。他另著有:《達爾文大教堂—演化、宗教,和社會本質》,並且是《施予—無私行為的演化發展與心理學》的共同作者。此外,他也參與《文學動物—演化和敘事本質》共同編輯。
譯者簡介:
李明芝
現職:現為自由譯者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心理所碩士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家庭與兒童生態所博士肄
經歷:曾任公共電視企畫編劇
著作:著有短篇小說《馱獸》、emoemo手機文學作品約二十三篇等
章節試閱
1.未來大不同
這是一本高度宣揚演化的書:演化能夠變得沒有爭議;演化的基本原則很容易學會;一旦演化的含意都被瞭解之後,每個人都會很想學習它;演化和宗教—這個矛盾理論,在人類思想中各據一方,卻又能適時地和平共存。
這些說法有可能是真的嗎?演化難道不是世界上最具爭議的理論嗎?既然這是一個科學主題,難道不會很難懂嗎?如果所有隱含的意義都對演化有利,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多讓人心驚膽顫的事呢?另外,演化和宗教這兩個並存於世上的衝突理論,除了對立還能做什麼?
或許我是個樂觀主義者,但我並沒不天真。讓我先來作個自我介紹:我是個演化學者,換言之,我用演化的理論來看待我身處的世界。如果我將自己束縛在老套的生物學相關主題,那我就是個演化生物學家,不過,我把人類生活裡的大小事,都算進我關注的範圍裡。這個態度,讓我成為一個無所謂特定身份的演化學者。從生命的起源到宗教信仰,我和其他的同事們,研究的是這個世界的寬度與廣度,也就是說,我很瞭解人們對演化的看法是什麼,甚至我還可以說,現在的情況可能遠比你想像中來得更糟糕。在解釋為什麼我仍對實現這本書的目標充滿信心,讓我先告訴你目前的狀況有多糟。
一樣人無法心甘情願地接受演化理論,特別是在美國,這是個普遍現象。根據最新的哈理斯調查(Harris Poll),有百分之五十四的美國成人,相信人類不是由更早的物種進化而來。這個數據,由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四十六升高至今。對演化論的抗拒,還延伸到其他物種起源、由化石作為演化證據,甚至一直保守地認為演化「只不過是個理論」等想法上。
更糟的是,大部分接受演化理論的人,並沒有利用演化論來認清他們生活的環境。對他們來說,演化不過就是那些恐龍啊、化石啊,或者是人類由猴子進化等話題,而不是用來討論現存環境或目前人類的狀況。調查研究並沒有測量會將演化和日常生活作連結的人數,但我想,這可能微乎其微。
對於科學家和知識份子而言,要取笑虔誠信徒或普羅大眾的無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過事實上,他們也沒有好到哪去。象牙塔,可能稱作象牙群島更適合,由數以百計的獨立主題所組成,每一個主題幾乎是沒完沒了的進展中,又可再細分為更小的主題。人類不是以走馬看花的方式檢視自己,而是像用顯微鏡般細細分析,諸如心理學、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藝術、文學、哲學、性別研究、種族研究等。每種觀點都有特定的歷史和特殊的假設,對甲而言的是異端事物,對乙可能就是基本常識。關於演化,大部分的科學家和知識份子都聲稱,他們接受達爾文的理論,但許多人卻否定演化和人類之間的關聯性,或僅是稍稍承認兩者的相關,卻不會運用在自己的專業或日常生活中。實際上,學術界有一道牆,侷限了對生物和少數與人類有關之主題(如人類遺傳學、體質人類學,以及心理學中某些專門類別)的演化研究。在這道牆外,一個人可以不修任何一堂演化課,或只在其他課程裡引用一些演化相關的東西,就能拿到博士學位。這就是為什麼「演化生物學家」聽來熟悉,反倒較常見的名詞—「演化學家」,卻是陌生而不易理解。
當問題涉及人類事物時,某些知識份子會對年輕地球創造論(young-earth creationism)者拒絕演化的說法提出異議。一九九七年國家雜誌(The Nation)一篇名為<新創造論:生物學遭受衝擊>的文章,出現以下內容:
結果是,意識型態的看法,竟然和宗教創造論的說法相雷同。就像基督教基本教義的雙胞胎一樣,就連最激進的反生物學家都認為,人類在地球上所佔的位置,和其他生物完完全全不同,而且明確地「高於」其他物種。此外,就像虔誠的基本教義者一樣,新的學院派創造論者替自己的立場辯護,就好像人類的尊嚴以及一切對未來的希望一樣,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
對人類心智最有名的形容就是:人就像一塊白板,不需涉及任何基本的演化原則或自身的演化歷史,就能夠看出人類的狀態。最激進的創造論者,不只拒絕演化的論,也拒絕承認科學通常是另一種社會架構的說法。不過這些激進者,只是在象牙群島上特別狂熱的一群。其他的群體非常符合科學,不過仍舊會設法將演化理論排除在外。根據一九七九年對二十四本初級社會學教科書的調查研究顯示,每一本都假定生物因素與研究人類行為和社會無關。讓我們快轉到現代,政治學者洛司迪克(Ian Lustick)在二○○五年的一篇文章中談到和這方面有關的社會學,部分內容如下:
社會學家當然不會反對將演化理論應用在生命科學中,像是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等。然而,將演化思想運用在社會學問題的這個構想,通常會引發強烈的反彈。事實上,社會學者認為,生命科學被包缚在一堵密不透風的磚牆內。在這道牆,演化的想法被認為具有足以創造驚人的真相;破牆而出之後,在人類行為的領域裡,演化思想的應用,頂多被認為和行為無關,但常常卻會被視作為邪惡、錯誤,以及帶有十足的危險性。
看來這種情況似乎不會更糟,但事實卻不是這樣。演化生物學家們,對於我們自身物種(人類)的研究,彼此間也存在著矛盾衝突。當哈佛的演化生物學家艾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在一九七五年發表《社會生物學百科全書》時,對他最嚴苛的批評,就是來自同為哈佛演化生物學者的顧爾德(Stephen Jay Gould)和萊文頓(Richard Lewontin)。回到現代,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是一個最新、最積極贊助的演化學研究,是國家演化綜合研究中心(National Evolutionary Synthesis Center,NESCent)。這個中心的基本任務是:「藉由後代漸變(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註:達爾文在《物種原始》第一版中使用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指涉evolution現象,因其認為evolution有「進步」的含意,而反對有價值意義的用語描述生物改變過程。引自:關於evolution中文譯名的討論,王道還,《科學月刊》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號)的統整原則,協助促進各生物學門間的重要整合」。只不過,這句話並不像它可能的樣子那麼了不起。生物學家期待演化能夠作為一個統整的理論,就像洛司迪克說的能傳遞「有力而驚人的真相」。然而,這件事並沒有比洛司迪克對社會科學下的診斷好到哪裡,因為在國家演化綜合研究中心的科學諮詢委員會中,竟然沒有任何一個成員代表非關基因的人類議題。這個現象似乎代表著,將研究人類和研究生命其他部分隔開的障礙物,廣被雙方人馬接受,即使是想要促進重要整合的演化生物學家亦然。
在瞭解這一切之後,我仍有信心能找到一條小徑,可以穿透這兩道抵禦的圍牆,第一道是整體否認演化的存在,第二道則是否認演化與人類事物之間的相關。關於這點,達爾文(Darwin)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範:在他生活的每一天,你都可能發現他正在發現剖開藤壺、詳細觀察它們的生長行為,或是讓吞下發芽種子的老鼠,又被倫敦動物園的老鷹吞食。這位研究蚯蚓和蘭花的學者,同樣也研究人類的道德品行。由於達爾文的興趣過於廣泛,以致於他總是接到來自世界各地蜂湧而至的信件。在一封關於印度植物分佈的信件之後,下一封可能是有關非洲原住民情緒表達的信。達爾文的思想帝國,遠比大英帝國還要大的多呢。
達爾文如何統整這麼多不同的主題,並且將人的主題和生活的其他部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也許他是個天才;也許當時沒有那麼多東西需要瞭解;也許吧。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更為有趣,而且和我們現在的處境更為相關。重點是,達爾文的理論(而不是他個人的態度或時間、地點)讓他能建立起他的思想帝國。此外,他的理論甚至在初始階段都一樣強而有力,因為達爾文對演化細節的瞭解其實比我們少得多。
同樣的理論,讓現代演化學者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帝國。我不是達爾文,但我個人的專業可以證明一個好的理論能做些什麼。我研究的生物非常多樣,從細菌、甲蟲到鳥類;我研究的主題也十分多元,有利他主義、交配行為,還有物種起源等。同時,我還能夠理解、欣賞其他更寬闊的生物或主題研究。請不要以為我在自吹自擂,事實上我是在稱頌這個理論,而這本書的重點就是在說明任何一個人都能從這個理論中得到收穫。我們需要一個好的理論而不是高的智商,來說明這類綜合的知識。
如果人類能涵蓋到這個重要整合中,那就有各種理由值得這麼做了。這就像是一個從陰暗角落冒出的陌生人影,能和其他朋友一起享受溫暖的營火。我的專業可以證明,這麼做是有可能的。就像達爾文一樣,不是因為我和他有一樣的人格特質,而是因為我和他用一樣的理論,我不露痕跡地將人類加入我所研究的動物寓言集中,主題範圍從利他行為、美容、決策選擇、八卦、性格到宗教信仰。這些書的主題,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將它們和演化聯想在一起,像是:《施予:無私行為的演化發展與心理學》(Unto Others: The Evolution and Psychology of Unselfish Behavior)(共同作者為世界知名哲學家索伯(Elliott Sober)、《達爾文的大教堂:演化、宗教和社會本質》(Darwin’s Cathedral: Evolution, Religion, and the Nature of Society),以及《文學動物:演化和敘事本質》(The Literary Animal: Evolution and the Nature of Narrative)(共同編輯是個大膽、年輕的文學研究者高茲夏爾(Jonathan Gottschall))。這些都不是迎合一樣讀者的科普文章,這些書是為了專家而寫,為了那些將大半輩子專注在研究小範疇主題的專家們。演化學家能在最高層次的智慧論述中,跨越了與人類有關的議題,同樣的演化生物學家已經習慣於橫跨不同的生物主題。
我們也應該要學習達爾文的其他方面。他和各行各業人士的互動,是他最真誠、值得尊敬的主要部分。我們可以學習他對別人闡述理論時所表現出的謙遜和幽默感,而不光是學習理論本身。自從他寫了《施予》和《達爾文的大教堂》之後,我開始感受到不同的地方、對不同的聽眾談論演化、道德和宗教信仰。其中,或許最值得我懷念的是那場與一群來自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位於明尼蘇達的天主教大學),並且是北美最古老的本篤會修道院(Benedictine monastery)的教授與修道士的電視轉播對話。書的共同作者索伯,也被邀請與達賴喇嘛進行座談,這件事讓我有無法形容的嫉妒。這些座談和那些存在於創造論者和演化論者之間的乏味「辯論」完全相反。如果這種誠摯的對話可以發生在演化與宗教之間,那麼同樣的對話,當然可以出現在演化與其他任何人類有關的主題之中。
的確,演化已經越來越習慣於研究生命之外的人類大小事物。最近我對一份極受重視的科學期刊—行為與腦的科學(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BBS),做了一項分析。BBS的格式,是為了讓其他作者的評論能夠接續冗長的主題論文,這種格式能提供某一特定主題的廣泛討論。BBS所涵蓋的主題非常多樣,從神經科學到文化人類學都有。BBS的文章在被接受前都得經過激烈的評審程序,所以更別提在接受評論時所受到的嚴格檢閱了。根據一個科學出版研究用來計算期刊影響力的公式,BBS在四十種行為科學期刊中排名第一,而在一百九十八種神經科學期刊中排名第七。所以說,如果有任何東西被證實是千真萬確,而且是能夠領導潮流的科學,就會成為BBS的主題論文。
我的分析顯示,在二○○○年到二○○四年之間,有百分之三十一.五的BBS主題論文使用「演化」這個名詞作為標題或關鍵字。這些文章的議題形形色色,從宗教信仰、精神分裂、嬰兒哭泣、恐懼症、交配、文化演進,甚至是作夢皆有。換句話說,運用演化來研究人類,不再是未來情況或非主流科學,這樣的時代已經來臨。
奇怪的是,當我傳送一份問卷給這些議題論文的作者,希望能瞭解他們如何獲得演化方面的專業時,得到大部分的回答是,他們都是在別的領域(如心理學、人類學或語言學)接受專業訓練,僅僅在大學或研究所的時候,有一點點、甚至完全沒有接觸過演化相關的議題,可能就像那個象牙群島的描述一樣。取而代之的是,他們靠自己研究演化理論,通常都是因緣際會地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專業知識,直到這部分在他們的研究中形成一股引導力量。既然他們能如此輕易地自我學習,這個事實也就證明了演化思想的力量,不僅存在於大量的技術細節中,也存在於可能任何人都學得會的簡單事物裡。他們以許多方式重現達爾文建立自己思想帝國的經驗,尤其是在不像今日有許多技術細節可用的優勢下。
1.未來大不同這是一本高度宣揚演化的書:演化能夠變得沒有爭議;演化的基本原則很容易學會;一旦演化的含意都被瞭解之後,每個人都會很想學習它;演化和宗教—這個矛盾理論,在人類思想中各據一方,卻又能適時地和平共存。這些說法有可能是真的嗎?演化難道不是世界上最具爭議的理論嗎?既然這是一個科學主題,難道不會很難懂嗎?如果所有隱含的意義都對演化有利,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多讓人心驚膽顫的事呢?另外,演化和宗教這兩個並存於世上的衝突理論,除了對立還能做什麼?或許我是個樂觀主義者,但我並沒不天真。讓我先來作個自我介紹:...
目錄
1.未來大不同
2.清除障礙
3.第三種觀點
4.證明看看!
5.小心你的願望
6.猴子也瘋狂
7.小狗為什麼有捲尾巴
8.與鬼共舞
9.開罐器的功能是什麼?你怎麼知道?
10.你的實習執照
11.歡迎回家,浪子
12.教教專家吧
13.謀殺城市
14.我如何學會停止擔憂並愛上基因決定論
15.真有個性!
16.亞伯拉罕林肯之美
17.好好愛你身邊的細菌
18.一群、一群,一路都是群體
19.團結力量大
20.長翅膀的心
21.平等主義猩猩
22.越過合作的分水嶺
23.第一次笑
24.不可或缺的藝術
25.杜立德醫生是對的
26.做一個燈泡需要多少個發明家?
27.我不知道怎麼操作啊!
28.達爾文的大教堂
29.外面有人嗎?上面有人嗎?
30.艾因.蘭德:宗教狂熱份子
31.國家之間的社會智能,邪惡外星人勿試!
32.呼叫器先生
33.善與惡的生態
34.床底下的蚊子
35.業餘科學家重現
36.一路順風
1.未來大不同
2.清除障礙
3.第三種觀點
4.證明看看!
5.小心你的願望
6.猴子也瘋狂
7.小狗為什麼有捲尾巴
8.與鬼共舞
9.開罐器的功能是什麼?你怎麼知道?
10.你的實習執照
11.歡迎回家,浪子
12.教教專家吧
13.謀殺城市
14.我如何學會停止擔憂並愛上基因決定論
15.真有個性!
16.亞伯拉罕林肯之美
17.好好愛你身邊的細菌
18.一群、一群,一路都是群體
19.團結力量大
20.長翅膀的心
21.平等主義猩猩
22.越過合作的分水嶺
23.第一次笑
24.不可或缺的藝術
25.杜立德醫生是對的
26.做一個燈泡需要多少個發明家?
27.我不知道怎麼操作...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