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這一本!
財經媒體大推,中國統計權威第一手解讀
這麼完美的經濟數據,你不覺得怪怪的嗎?
「一本探討中國數據的好書,極具參考價值。」~中國經濟季刊主編Tom Miller
知名統計專家,首度揭開中國數據內幕!
總體經濟兩套帳、貿易數據灌水、股市將持續疲弱
中國十三億消費人口,引發全球企業的「中國夢」症候群。對於在中國經營事業的人來說,了解經濟數字如何產生,知道錯誤在何處,是相當重要的,絕不能只被漂亮的數字迷惑。永遠記得:在中國,最容易被公眾取得和傳播的資料,背後往往都有政治原因。
外資在中國吃盡苦頭,正是因為誤解了中國統計數據。本書提供了對中國經濟資訊獨到且深入的評論,分析企業在解讀這些資訊時應認識的眉角。本書舉出多個因為對中國資訊解讀的不同而經商失敗及成功實例,為所有打算在中國投資與做生意的讀者,提供深入淺出的指引及極具價值的見解。
統計上錯幾個零,在這裡都算小case啦!
本書特色:
★分為總體經濟、企業、消費市場三大篇,適合所有在中國行銷、經商與經濟研究者參考。
★分析關鍵數據的玄機,例如GDP、貿易統計、消費市場規模等,官方統計全都不準確。
★為讀者提出具體建議:若真要掌握真實狀況,可以採用哪些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郭馬修 Matthew Crabbe
研究機構「解讀亞洲」(Access Asia)合伙人,深入研究中國零售市場多年,認為官方公布的零售數字無法呈現中國消費市場真正樣貌,花費極大心力在互相矛盾的數據中梳理脈絡。過去二十年來,曾針對中國消費市場發表過數百篇研究報告,備受媒體矚目。
推薦序
【譯者序】讀這本書,重新檢視你手上的中國經濟數據
中國這幾年來的經濟成長放緩,是可預見的事。
金融市場和分析師早已認知到,以中國經濟規模之大,本來就不可能持續每年兩位數以上的成長。二○一五年官方的經濟成長目標為七%,然而依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實際上為六.九%,成長率是二十五年來的最低。這區區○.一%的差距,倘若換算成具體數字,大約是六百八十億人民幣。這個數字雖然不小,但也不至於造成這段期間來如此嚴重的股市跌幅。上海A股自二○一五年六月十二日的波段高點(五一六六點)至二○一六年二月中旬(二八○○點),跌幅已達四五%。
之所以如此,筆者認為箇中原因之一,正是因為當經濟下行之際,世人終究開始正視中國經濟統計資料的問題,仔細分析後才驚覺:實際狀況恐怕比官方數字所顯示的,還要嚴重許多。
當然,中國統計資料失真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二○○○年前後,便有研究機構和外資券商提出類似的疑問。當時,中國剛剛加入WTO,正要「打開大門迎向世界」,開始與世界的標準接軌,統計資料開始受到重視,也受到國際間的檢驗。例如《亞洲華爾街日報》和倫敦《金融時報》,就雙雙在二○○一年十一月,分別針對中共官方預估之七%經濟成長率,公開表示懷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指出,中國各省市公布的經濟成長資料,和官方公布的整體成長率並不相符。以二○○○年為例,除了雲南一省外,其餘各地成長率均高過全中國。
這種「各地都比平均高」的奇怪現象,開始受到廣泛關注之後,人們也漸漸發現更多中國經濟數據的可疑之處。匹茲堡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斯基(Thomas Rawski)的研究發現,一九九八至二○○一年間,中共官方公布累計經濟成長率,高達三四.五%,但同時期能源的使用量卻減少了五.五%,物價下跌二%,就業幾乎無增長。這種種現象,與一般成長中國家的經驗法則不符。另外,德意志銀行曾以電力使用量、飛機載客率、零售銷售及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推估一九九一至九八年間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率,結果發現平均虛增了四.七%。
除了經濟成長率之外,中國另一個重要數據――失業率,也被關注和置疑:《新聞週刊》曾指出,二○○一年官方公布失業率為三.六%,但這不包括一千萬名從國營企業下崗的工人,以及當時一億五千萬名分散在各大城市、工作狀態不穩定的農民工。失業率數字之所以失真,外界普遍認為是基於不能「動搖國本」的政治考量。
不是唱衰,而是正視事實
對投資者而言,中國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與現實狀況可能存在嚴重誤差,直接影響的是資產評價和成長性預估。許多看衰中國經濟前景的觀察家和分析師,多半認為中國過度的投資和閒置產能――包括房地產和都市化建設,都將引領債務泡沫破滅和經濟崩潰,像是長期經濟趨勢預測家哈利.鄧特二世(Harry S. Dent Jr.)便抱持這樣的看法。本書提到長期看空中國市場的章家敦並指出:「……中國經濟早已在嚴重衰退中,多年來中共當局以偽造的統計數據隱瞞這個跡象,但紙終究包不住火……」知名分析師謝國忠也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數字,確實存在扭曲的動機,因為「中國沒有獨立的統計局」。
當然,我們不用一味追逐這些空頭大師的腳步,大肆批評中國政府「政治凌駕一切」。但中國官方統計數字可信度低卻是不爭的事實,就連前面提過二○○○年前後「各地都比平均高」、「影子省分」的現象,經過十年仍未見改善。二○○九年大陸各省GDP總和超出全國三.一兆人民幣、二○一○年超出三.一兆、二○一一年超出五兆,到了二○一二年超出金額高達五.八兆,三十一省區市總和超過全國一○%(本書第一章有相關討論)。
高盛在二○一三年四月曾指出,中國的進出口數據可能造假。因為高盛發現,當年一季度中國對歐洲出口同比僅增加一.一%,對美國出口同比僅增加六.八%,但出口香港卻暴增七四.二%!香港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這實在太不合理了。這種畸形現象,主要與地方省市首長下令力保全年一○%外貿增速的目標有關。在力保政績的壓力下,各種奇怪現象應運而生,例如將一千萬美元的商品運到香港,第二天再運回深圳,一來一往之間,便「創造」了二千萬美元的貿易額;更不用說可能存在的虛假交易(目的是套取匯差或洗錢,本書第八章有相關討論)。
在二○一五年三月的「兩會」召開期間,中共政協委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表示,中共「地方政府形式主義和浮誇主義嚴重,很多數字有水分。像是GDP增速、財政收入、信貸數據、進出口等都造假」。這是官方人士少見對資料真偽做出如此露骨的說明。同年十月,中央巡視組發現東北三省GDP灌水嚴重,以致「一些縣的經濟規模都超過香港」。經濟學家郎咸平也指出,地方政府「命令企業向中國統計局謊報投資、銷售和利潤資料,而且是成倍數的方式謊報……」。
面對各方越來越多的質疑,二○一六年一月國家統計局在公布二○一五年全年GDP增速六.九%的同時,統計局長王保安回應:「中國GDP核算有扎實的、準確的基礎數據,有制度、體制和機制保障。」不過幾天後,王保安就因「嚴重違紀」無預警地遭到調查,動作之快令外界震驚。原因可能是針對個人過去任職的違紀有關,也可能是官方開始認真面對資料不實的問題,因為統計資料不實對政府施政影響之大,不言可喻。
研究中國,必須具備的新知
筆者過去曾參與中國股市的投資,讀過不少中國官方和民間各式統計資料和企業財報數據。慚愧的是,即使心中有過對統計數據的懷疑,但並未認真思考和比對。所幸有本書的翻譯工作,讓我得以回頭拾起過去的資料再做分析,得出不少心得和啟發。以下茲舉一例,抛磚引玉,與本書做一呼應。
以貿易為賺取外匯主要手段的新興國家,央行的外匯占款(類似外匯存底概念)數字和進出口資料大都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當貿易出現順差時,外匯占款大都增加,反之則同步減少。
但是,這樣的關係在中國的統計數據裡卻不一定成立:過去,在大量貿易順差時,外匯占款每月增加不足為奇,恐怕也沒多少人在深究貿易順差和外匯占款增幅之間的正確性(當然我們允許誤差和時間差)。不過二○一四年開始,當中國貿易狀況明顯轉弱時,外匯占款仍然增加就顯得突兀了。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我們姑且認為可信),二○一四年一月的商品貿易順差為三一九億美元,二月甚至出現二三○億美元逆差。但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資料中,一月份外匯占款增加將近五千億人民幣,二月還能增加將近一千二百億人民幣,就算把匯率因素考慮進去,也明顯背離!
本書英文版於二○一四年四月推出,作者郭馬修(Matthew Crabbe)既非金融從業人員,也不是從事經濟分析預測,更不是一路唱衰中國搏版面的「專家」。在他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大都生活在中國,與各項數據(以零售消費為主)為伍,這讓他對中國數據的敏感度高於一般人。本書對中國統計數據涵蓋的範圍甚廣,從宏觀經濟數據(人口、經濟規模、政府財政、債務以及貨幣政策)、企業財報(包括產出、銷售及貿易)到民間消費(零售、就業、所得和房地產),超越了過去金融市場以投資為出發點所討論的範疇,更是研究中國的專業人士必須具備的新知。
作者比對各項數據,指出中國官方資料的誤差和謬誤之外,也分析了這些資料如此離譜的背後原因,包括歷史、疆域、統治權,以及「社會和諧」等。悲觀論者會認為,中國的數據無一可信,但作者的態度顯然不是如此。畢竟,中國正在不可知的未來中,嘗試面對過去的鄉愿和錯誤,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這絕不容易,但它開始做了。
筆者有幸能迻譯本書,雖曾有譯作經驗,主題又接近工作專業,但難免仍有疏漏誤失之處,若文中出現不合理的邏輯、謬誤或語意不清,應為翻譯失誤,無關原文的完整性。此外,筆者也在各章針對原文中未加以說明的名詞、人物、事件等另行註釋,說明來由,期能盡力讓讀者了解全貌。
唐祖蔭 二○一六年二月 於台北
【譯者序】讀這本書,重新檢視你手上的中國經濟數據
中國這幾年來的經濟成長放緩,是可預見的事。
金融市場和分析師早已認知到,以中國經濟規模之大,本來就不可能持續每年兩位數以上的成長。二○一五年官方的經濟成長目標為七%,然而依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實際上為六.九%,成長率是二十五年來的最低。這區區○.一%的差距,倘若換算成具體數字,大約是六百八十億人民幣。這個數字雖然不小,但也不至於造成這段期間來如此嚴重的股市跌幅。上海A股自二○一五年六月十二日的波段高點(五一六六點)至二○一六年二月中旬(二八○...
目錄
作者序 正確解讀,才有正確判斷
如何看懂一個少算幾個零只是小case的國家
導論 在中國,數字是政治,不是數學
重點不是「正確嗎」,而是「為什麼」
第一部 總體經濟
第一章 GDP的玄機
繞到官方數據背後,才能看見真相
第二章 編造出來的財政數字
社會和諧的代價
第三章 紅地毯上的紅墨水漬
中國的隱形債務危機
第四章 貨幣政策
外資熱錢進來,中資卻偷偷外逃
第二部 產業與企業
第五章 製造業數據
中國的國營企業龐大的,只是帳面上的絕對數字
第六章 美化企業帳簿
這麼完美的公司,合理嗎?
第七章 紅籌股的真相
中國政府才是幕後大老闆
第八章 被扭曲的貿易統計
一個不可能正確的數字
第九章 創新與內需大成長
純樸的西藏,後工業化的台灣
第三部 民間消費統計
第十章 人口、就業、中產階級
城市經濟與中產階級消費大爆發
第十一章 真假零售市場
在中國,大數據是門大生意
第十二章 房地產,最安穩的投資賭注?
生態社區、英式小鎮與無人鬼城
結語 龍,真的是神話
奇蹟之後,是改革的開端
作者序 正確解讀,才有正確判斷
如何看懂一個少算幾個零只是小case的國家
導論 在中國,數字是政治,不是數學
重點不是「正確嗎」,而是「為什麼」
第一部 總體經濟
第一章 GDP的玄機
繞到官方數據背後,才能看見真相
第二章 編造出來的財政數字
社會和諧的代價
第三章 紅地毯上的紅墨水漬
中國的隱形債務危機
第四章 貨幣政策
外資熱錢進來,中資卻偷偷外逃
第二部 產業與企業
第五章 製造業數據
中國的國營企業龐大的,只是帳面上的絕對數字
第六章 美化企業帳簿
這麼完美的公司,合理嗎?
第...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