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過後……
生了重病,我們的醫生在哪裡?!
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病人到處看病逛醫院,浪費醫療資源;
行政醫管領導醫療專業,健保一黨獨大,
病患動輒求償、醫療暴力時有所聞、醫師採取防禦性醫療;
你是健保的受益者,還是可能成為健保制度下的受害者?
聽見醫療場域,最真實的聲音!
28位第一線熱血醫療人員的保衛戰,
看他們如何拯救現行的醫療崩壞,避免醫療人球發生…
在白色巨塔的醫療崩壞中,找到光亮……
【本書特色】
第一線熱血醫療人員的醫療保衛戰……
理性的討論
◎一場4萬人(醫療人員)對2200萬人的醫療保衛戰,醫療人力不足、醫護過勞,評鑑作假,醫師爭取成立工會,納入勞基法,為什麼?
◎病人到處看病逛醫院,浪費醫療資源;行政醫管領導醫療專業,健保一黨獨大,病患動輒求償、醫療暴力時有所聞、醫師採取防禦性醫療;用愛終結醫病關係對立,走出白色巨塔的陰影,找到窗外的藍天。
◎你到底是健保的受益者,還是可能成為健保制度下的受害者?如何拯救現行的醫療崩壞……
感性的訴求
◎如影隨行Shadowing醫勞盟張志華醫師等28位醫療人員,在醫療場域日常生活中正在發生的那些事、那些人。
◎白袍的真情告白,從醫療場域裡的故事,看不為人知的真相與心情;溫馨感人、幽默詼諧、辛酸氣憤….,喚起讀者從真相中獲得共鳴。
全書核心精神與目的在於促進醫療對話,提升醫療品質。
作者簡介:
關於醫勞盟
醫勞盟全稱「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
是由一群支持提供病人安全、有品質的醫療服務,
捍衛醫療專業、榮譽、尊嚴、勞動安全與基本人權的醫療相關人員所成立;
避免不當醫療健保制度與法制環境,
損害醫護與病患雙方生命與健康,
追求改善台灣醫療制度崩潰的危機,
維持台灣醫療品質。
網址:http://tmal911.org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 王世晞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 王宗曦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柯文哲
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 孫越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劉梅君
台大婦產科教授 謝豐舟
(以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推薦序一
如果您對近日食安事件覺得不可思議,您更應該憂心醫界未爆的地溝油事件! 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 王世晞
當本書由蔡宏斌醫師將電子檔寄來時,我就深深被封面的副標「聽見醫療場域最真實的聲音」所吸引。本書的二十八位作者是來自各層級醫院,不同科別的醫護人員及非醫療專業人士。他們的吶喊,反映出基層醫護同仁在這一兩年來即使面對醫療崩壞的議題,仍然用熱情,奉獻於曾經宣誓過的醫師誓言及南丁格爾誓言。作者群並進一步提出呼籲,希望這議題能夠得到廣大民眾及長官們的重視。因為這些場景不但正在進行,也可能隨時發生在妳我或家人之間。
《臨床隨行,走出白色巨塔陰影》一書沒有八股的教條,而是藉由醫療第一線發生的故事,傳達了以下的訊息:
醫師也是人: 醫師和所有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劉宗瑀和施景中點出自己或家人深陷醫療困境抉擇時的無奈。同時,醫師不是神;亮亮隱喻病況瞬息的變化其實是老天爺決定好的,事後諸葛花費數日的審判很難體會當下及時發生的情境下所做的決定。急診女醫師其實‧更用她一貫的畫風,呈現出急診處最赤裸裸的人性。
醫師不是超人,耐操不用休息:從林秉鴻藉由白髮秋風帶出林彥宏住院醫師尊翁的故事開始,到劉育志及方瑞雯為文強調醫護工時的壓榨,這些不僅是醫護當事人要面對的議題,更是病人醫療安全很重要的一環。 醫療勞動人權觀念的建立,不僅醫學生及實習醫師需要;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更需要。
從早期外科大老在開刀房倒下,到去年兩位優秀台大主治醫師心肌梗塞,其中一位甚至需要進行心臟移植,便能凸顯醫療勞動人權的重要性。近日空姐發動抗議紅眼航班的活動,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其實大家到醫院就醫時,更該關心為您健康把關的醫護人員是否紅眼、是否血汗、是否過勞,這才是保障就醫安全的第一步。
全民健保二十年怪現象:全民健康保險設立之初衷是避免民眾因病而貧,這立意是良善的。台灣健保覆蓋率及滿意度在全球算是名列前茅。但是財務收支不平衡的黃金交叉在健保實施五年之內就浮現。健保局的財務窘境在給付制度上轉嫁醫療院承擔;醫療院所財務緊縮更進一步反應在基層醫護人員身上,血汗醫院於焉產生。
由錢建文的健保拼裝制度探討,施景中及葉庭瑜對納保人資格的省思,葉勝雄及銅鈸對總額制度及核刪制度探討,錢建文及林秉鴻以醫學倫理及公義公開方式對審查制度的檢討,及林秉鴻對試行公醫制度的呼籲,再再呈現出吃到飽健保制度下民眾看不到的一面。
正如食安事件爆發後,有識之士投書提出的;一餐二十六元,能不用餿水油嗎?大家很難想像救命藥品舌下含片竟然三塊新台幣有找!當政府用公權力將藥品、醫材、及醫療處置等費用砍價到見骨,醫療地溝油事件隨時可能會是下一個危及國安的未爆彈!
醫療崩壞,現在進行式中: 張志華開宗明義就提到醫療崩壞背後的原因,醫療糾紛及天價賠償扮演關鍵的角色。人球事件中接手的神經外科醫師處理車禍受傷病患糾紛一案,竟然由救命的天使換來不成比例賠償。相關部份,藍弋丰、楊佳陵、及陳豐偉都有感性的表達;甚至拿加拿大保險制度,提供台灣醫法界參考。
此外媒體對於醫療事件腥羶色式的報導,逼走多少曾經熱血的醫護人員,即使多年後法律給予公平的審判,但醫護界優秀的人才終究陸續出走。這在陳豐偉、蘇柏熙、及蔡秀男都對未審先登的媒體作風,表達不滿及抗議。洪浩雲筆下的翁醫師,由於有感醫療亂象更因而遠離醫界。吳靜芬目睹將踏入醫界的後起之秀對大環境之無奈,「沒有新生的血源,任何腫瘤都將自行毀滅……」。
澆不息的熱情,向他們致敬:即使面臨大環境的改變,醫護對於他們背負的使命,卻不曾改變。施景中帶領著各科組成的團隊做著明知健保不給付,但可挽救小生命的困難手術。李紹榕及柯紹華寫實的描述生命面對重症的脆弱。陳欣湄及劉育志用他們文筆刻劃出天天上演的醫療窘境。蘇柏熙以悲慘世界歌詞及南丁格爾的故事,表達對基層護理人員辛勞的敬意。
蔡宏斌提出制度上的改變,期望能在醫生熱血及生活中取得平衡。蔡秀男更以高雄氣爆第一時間參與急救為例,縱使醫療崩壞又洩氣,救命救急不忍棄!但下一次重大事件若再發生呢?
我們和大部分醫護界朋友一樣,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會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執行業務。內有評鑑和血汗制度,外有健保的緊箍咒以及非預期的醫療糾紛案件,不定時爆發。醫勞盟和您一樣憂心忡忡!但是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蠟燭。
二十八位作者正如同二十八支小蠟燭,認同及擔憂醫療崩壞環境的讀者朋友們,也將是一盞盞小蠟燭。只要我們秉持初衷,對社會及醫療環境持續關懷,終有一天,小蠟燭也能聚集成照亮黑暗的火炬!
推薦二
集眾人智慧共創醫病雙贏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 王宗曦
台灣的醫療服務業分布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深入各個階層,大家面對不同的情境提出不同角度的看法,集眾人的智慧,我們才能看到全貌。批評與意見,都是立基於各自所面對的真實情況所提出的建議,不必然對立,基本上都是希望現況更好。廣納這些不一樣的聲音,改善某些可以改進的現況,才能創造全民都認可的醫療制度。
提出意見,也傾聽別人的意見,激發更多不同的意見,可以讓大家看到對方的困境,彼此的同理心比較能夠體會。
這些作者們,都是在現場真正付出時間與心力的參與者。因為用心,才體會出那些困境或是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言值得肯定,但出自於本位的意見,唯有透過與不同形態的人持續溝通,透過集體智慧,使能臻於完善付諸實行,共創醫病雙贏。
推薦序三
惟有勇者智者才能生存下去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 謝豐舟
日昨偶遇蔡宏斌醫師,他請我為新書寫序。退休後櫻櫻美代子,為了減緩腦子退化,寫寫文做頭腦體操,因此一口答應。
本書內容是許多青壯年醫師近年來發布在醫勞盟網站的執業心聲,其中頗多不平和心酸之處。蔡醫師希望從這些血淚心聲中,整理出一些頭緒,譲大家可以從中尋找解惑解憂的出路。畢竟,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達爾文的天擇説指出:供養生物族群生存的資源總是不夠,生物若具備有利於生存的條件,即使十分微小,可能就會促進族群的生存繁衍。反之,則可能導致族群滅絕。
在生物界向來是一波又一波的嚴苛競爭和考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實是例外。俗諺說:台灣沒有三日的好光景,就是此意。醫界自不例外,如何自救,如何另謀出路,才是生物求生存的正道。
「醫勞盟」這個名稱十分忠實地指出一條醫界自救之道。醫勞盟=醫生是勞工,要聯盟自救。由於健保成為唯一買家,遊戲規則和價格隨他高興,種種行政管銷費用由它先肆意取用,再加上醫瘵高科技化和政策的引導,醫院嚴重大型化,百分之八十的醫生受僱於大型醫院,成為自主性有限的受僱者。於是醫生就不得不成為勞工了。
只是醫學教育鮮少正視此一鉅大變動,仍然沿襲過去的傳統,強調人文倫理,悲天憫人,也因此造成年輕一輩醫生的困惑,苦悶和不滿。
最近我常問同仁一個問題:台灣社會是姓資還是姓社?台灣的住宅是姓資還是姓社?台灣的醫療是姓資還是姓社?醫生是資方或是勞方?
在醫學院裡,大概沒有人認為這些是需要討論的議題。然而,醫療絕對是社會活動的一環,社會大環境,大趨勢絕對會顯着地影響醫療。目前,台灣的情況是:資本主義的社會,社會主義的醫療,資本主義的住宅,而醫生除部份自行執業是資方之外,和生死存亡有關的醫生都是受僱於大型醫院的勞方。
醫界惟有明白了自身的地位和諧處境之後,才能明確地去向社會大眾許求,爭取自己的權益,讓自己有穩定良好的工作環境,也才能幫助病患。就像我鼓勵好幾個罕病病友會:自助,人助然後助人。記住,團結才有力量,個人只是以卵擊石。波蘭的團結工聯就是例子。
醫勞盟可以說體現了我前述的觀察和思考。希望這樣的思惟能確實地融入醫學生的教育和養成過程,讓有志從事醫療的學子對自己的生涯有清楚的認知,一旦選定方向就堅持下去,同時能夠合力爭取自己的應有權益,或是另謀出路,不要自怨自艾,苦悶鬱卒,浪費生命。
生物界本來就是橫逆(adversity)不斷,惟有勇者智者才能生存下去。
名人推薦: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 王世晞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 王宗曦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柯文哲
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 孫越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劉梅君
台大婦產科教授 謝豐舟
(以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推薦序一
如果您對近日食安事件覺得不可思議,您更應該憂心醫界未爆的地溝油事件! 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 王世晞
當本書由蔡宏斌醫師將電子檔寄來時,我就深深被封面的副標「聽見醫療場域最真實的聲音」所吸引。本書的二十八位作者是來自各層級醫院,不同...
章節試閱
爸媽對不起,我忙完就去看你們! 施景中 台大婦產科醫師
這是我記錄自己親人生病無法照顧,但要應付機車病人和醫院評鑑的一天!
早上開車來醫院途中,媽媽打來說爸爸狀況不太對,意識不大清楚,一直咳、發燒。爸爸是醫院老病號,我交待媽媽快送來急診,同時拜託同事先和急診同仁交代一下,就去看門診了。跟媽媽說中午門診結束我就過去急診找她們。爸爸媽媽對不起,忙完就去看你們。
看診中,面對這麼多病患,自己爸爸在急診,居然沒辦法去探視,一分心,把治療用棉球丟到器械筒,器械丟到垃圾桶。被護士提醒後,撿起來,又再丟錯一次。被護士笑。
門診近尾聲,來了一個機車病人,轉診過來做超音波,我幫她安插下午兩點做。她說:「我兩點多要趕車回去。」我佛心來著,犧牲自己時間,說那我門診結束的空檔幫妳做。爸爸媽媽對不起,忙完就去看你們。
中午十二點,護長打來。JCIA(註)委員在兒醫,下午應該會來產房評鑑,讓我把下午的刀提早一點開。我答應。十二點半,我另一個孕婦要生了已送產台,門診還沒看完,只好繼續趕。爸爸媽媽對不起,我接生完再去看你們!
下午一點衝回去生產和剖腹,門診超音波的病人我先拜託另一同事幫忙做。沒想到病人再度施展她的無上權力管醫生去死:「施醫生答應一點要幫我做。」她堅持,我無法,只好等生完再說。
兩個生產的孕婦,一個雙胞胎,一個前置胎盤,結果生完兩個產婦都產後大出血超過一千ML。還好同事幫忙處理得宜,下午四點前都可以回病房。爸爸媽媽對不起,忙完就去看你們。 再次去幫那門診超音波病人解決,已經兩點多。她跟我謝謝,我沒笑容。
兩點JCIA委員休息結束。產房護長再度打電話來通知,JCIA委員極可能會來,叫我準備充分,不要離開。爸爸媽媽對不起,再等我一下。兩點後超音波室開始下午的掃瞄,同事都很幫忙,三點就結束工作。還是要等JCIA委員來,不能走。爸爸媽媽對不起,再等我一下下。
四點JCIA委員確定不來了,總算可以去急診看自己的爸爸,還好,燒已經退了,X光片也沒太糟。五點我累垮,回辦公室陷入昏迷。七點爸爸恢復元氣,一直打電話催我怎麼還不能回家。八點總算得到允許,幫他辦了出院。辦完走到急診外,看到外面昏黃的路燈,還好,所有人都沒事,我的家人,我的病人。
至於JCIA外國來的委員呢?根據消息,現在正在士林夜市逛,院方希望消耗掉她們的精力,讓她們明天炮火不要太兇猛。
醫療崩壞了嗎?那趕快吧。
註: JCIA http://www.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org/ 美國評鑑制度,台灣目前多家醫院引進,但2013年已經有三家醫院自動退出,不再參與。參加醫院必須繳大筆評鑑費用給JCIA總部,每三年再評一次,台灣醫生唸其諧音稱其為「呷賽」。
為什麼醫療現況會加速五大皆空? 張志華 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
昨天在捷運上遇到一位資深的外科老同事,問他為何離開大型醫院到小型醫院去服務,他說:「大型醫院需要的是﹃作家﹄,而我,是﹃醫師﹄。」
我聽了真的很感概……。醫師存在的價值不就是「扶傷救命」嗎?但是,臨床醫師不管他的醫術再怎麼厲害,對病人再怎麼好,如果他沒有論文寫作及發表的能力或興趣,終究會被大型教學醫院所淘汰,因為畸型的教學醫院評鑑制度,著重的是醫師的「論文發表能力」卻忽略醫師的「臨床」工作表現。
除了臨床工作以外,醫師也會對學生後輩做臨床教學,而臨床加上教學就已經用掉了他們的大部份時間,很難會有多餘的時間和精神去當作家拼SCI 論文。「臨床」、「教學」和「研究」其實是三個不同的領域,無奈現實的醫療環境是,大型的教學醫院利用評鑑、升等、減薪等手段,將這三個任務(臨床、教學和研究)綁在一起加諸在醫師身上,讓臨床醫師們喘不過氣來。
在論文和評鑑的壓力下,不少優秀的臨床醫師選擇放棄「寫作」,紛紛轉換跑道,離開大型教學醫院到小型醫療院所去當個單純的臨床醫師。身懷絕技的臨床醫師不在大醫院裡搶救重症病患,反而在小醫院看小病過日子,其實是病人的損失。
錯誤的醫院評鑑制度導致醫院經營者錯誤的認知,變得重研究而輕臨床,更誇張的是,「論文發表」甚至淪為白色巨塔內權力鬥爭的工具,逼迫不寫論文的臨床醫師離職,結果是醫院的臨床服務品質惡化,年輕醫師的價值觀也被嚴重扭曲,以為「寫好論文」比「照顧好病人」更能出人頭地。
培養一個能獨當一面的急重症醫師,至少需要十至十五年。當你發現一個急重症醫師離開原崗位改走醫美或開業去,那表示要十至十五年後,才有辦法補回一個同等戰力的夥伴。政府若再不積極改善醫界五大科皆空的窘境,惡性循環的結果將導致醫療徹底崩盤!
導致台灣醫療崩壞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幾項:
•醫療過度廉價使民眾不懂得珍惜去(理個頭都比掛急診貴)。
•醫病關係惡化(孝子不爽可以拳擊醫師、民代不爽可以掌摑護士)。
•天價醫糾賠償(手術併發症要賠四千萬)
•醫師沒有勞動人權(醫政官員公開表示,醫師就算每週工作200 小時也不違法)。
•醫療糾紛刑事訴訟泛濫(醫療發生併發症時,竟然被司法視為刑事犯罪行為)。
五大皆空加上護理人力短缺,各醫院陸續關閉病床,減少收治病人住院,結果,大量病人得留滯在急診室接受診治或等待住院。這就是各大醫院急診室經常滿床的原因,而且,急診壅塞的情況日益嚴重,已經出現病人在地上CPR,甚至救護車的擔架床也必須被扣壓在急診室使用,甚至在急診室等候住院達數週之久的現象也習以為常;在如此壅塞的急診室裡,經常出現對醫療結果有所不滿的病人或家屬,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甚至提告的現象。
然而,政府的醫政單位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只以微幅的給付調整作為改革的動機,欠缺提高民眾健康識能的任何具體作為,也從不落實輕、重症病人之分級就醫、分級轉診制度。大型教學醫院裡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醫師,喜歡做臨床的人,未必對研究有興趣,反之亦然。尤其是忙碌的急重症單位,需要注入更多的臨床醫療人力,但,醫院如果不珍惜臨床醫師的貢獻,只看重教職、只強調研究及論文,甚至懲罰不做研究、不寫論文的臨床醫師,很可能會讓五大皆空的情形更加惡化。
一個健全的醫療體系,不應該把「研究」看得比「臨床」更重要,因為,病人需要的一個是能夠治好病的醫師,而不是一個只會寫論文的醫師。
為什麼醫療五大科皆空會讓醫界如此不安及恐懼,大家能理解了嗎?
白髮秋風 林秉鴻 醫勞盟副秘書長
二○一二年九月十一日,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成立, 成立會場上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是林大春,過勞猝死的成大實習醫學生林彥廷的父親。彥廷於醫學系的最後一年,在值完連續36小時的班之後,在成大宿舍的廁所內猝死,法醫解剖為心肌病變所引發的心因性猝死,事發已經一年多,期間彥廷的妹妹妤珊向勞委會、衛生署、教育部、成大醫院等單位申訴,均未得到正面答覆,家屬氣憤之餘,控成大院方過失殺人,但遭檢察官不起訴處分,為此林大春特別北上尋求醫勞盟的幫忙。
我問林爸爸他要的是什麼?他回:「我要的不是錢,我拿到錢全部捐出來都可以,我要的是一句道歉,至今成大醫院都沒有公開且正式的道歉,我要他們承認過失。」我看資料,勞委會回答實習醫學生是學生身分,不是勞工,故無法適用勞基法,檢察官依此就不起訴了。
我搖搖頭,學生不是勞工所以就不是過勞死,這真是台灣勞委會偉大的發明,十分離譜的解釋。就算不適用勞基法,那只是表示無法用勞保職災賠償而已,不代表醫院僱主就不用賠償。
「我本身是個五金工人也要輪班工作,彥廷死後我看了他的工時資料,我才發現原來他的工作時間比我還長、比我還累,難怪他身體無法負荷走掉。」林爸爸表示。我翻開他帶來的資料,彥廷在成大外科實習時,高達一週九十一點五小時,婦產科是一週七十九小時,死前所待的內科則是一週六十九小時,根本就超過了勞基法規定的單週四十二小時。
我不禁回想自己以前的實習醫學生與住院醫師生涯,那真的不是人幹的工作,值班值到快要吐血,以前就有一個學長值班值到腦溢血死亡,醫院很快就壓下來。沒想到多年之後,醫療制度還是一樣血汗無比,同樣的遺憾再度發生。
「如果沒辦法讓檢察官起訴,那案子就到這邊就好了,因為我不想心情稍微平復,就接到檢察官寄來的信件,上面印著林彥廷這三個字,又讓我的心痛起來,我就當作今生沒有這個兒子就好了。」眼淚從林大春的眼角沿著皺紋流下,我突然感到一陣鼻酸,上前給他一擁抱,答應他會好好處理此事。「林醫師,謝謝,拜託你了!」
秋天的風吹起林爸爸滿頭的白髮,我在路口目送著他老邁而孤單的身影, 逐漸消失在來往的車陣當中,眼眶也不自覺的模糊了。
我查閱了國際心臟醫學期刊,過勞的五大死因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主動脈瘤、心臟瓣膜疾病、心肌病變、及腦出血。除此之外還有消化系統疾病、腎衰竭以及感染症可以導致過勞死。
林彥廷是個認真負責的醫學生,我看著成大醫院的實習醫學生簽到單,很多實習醫學生都是早上七點來報到,幫病患抽晨血,但彥廷往往是六點二十分不到,就來護理站報到抽晨血了。詢問他的好友同學們,對於他做事態度一致讚賞,但諷刺的是這個認真的態度加上不合理的醫師工時制度,卻害死了他。
一位醫生窮極一生的病患服務量是非常多的,有必要急於一時,壓榨出醫師的極限去服務病患嗎?像這樣讓一位年輕醫師過勞死去,是不是反而讓更多病患失去照顧了?我真想不通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何政府與醫界大老都不懂呢?
林彥廷年紀這麼輕卻因為長期過勞工作而導致心肌病變,這種病變很難由外觀去發覺,也無法治療,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事先預防,改革不合理的醫師工時制度, 預防勝於治療。
接下來的幾場重要的政府會議,我們得知相關主管機關對於此事的態度。衛福部委託國衛院的醫師人力研究會議當中,某醫學大老在會場中表示:「依照一萬小時練習原理,你就是這麼長的時間才會使你在這個領域變成一位大師,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子過來。」我回答:「現在健保制度下,住院醫師都在做雜事,忙醫院評鑑和一些文書處理。好比廚師學徒在廚房都在拿掃把,沒機會拿鍋鏟,請問要怎麼變成獨當一面的廚師呢?」
「我想住院醫師主要還是在於訓練與學習,重質不重量,而不是當便宜的人力使用。現在醫院為了將低人力成本,都叫實習醫學生與住院醫師做雜事。」內外科與婦產科醫學會反對醫師降低工時,還是一副媳婦熬成婆的觀念,連制度失控斷送了醫學生的性命還是不肯改變,大老的心態實讓人難以理解。
接著,衛服部醫事司召開住院醫師工時討論會,將住院醫師工時限制在單週不得超過八十八小時,我當場抗議!單週八十八小時比美國住院醫師的單週八十小時還要多八小時,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工時, 林彥廷生前單週六十九小時就過勞死了,訂定單週單週八十八小時工時限制有何作用呢?
最後是醫師公會理事長蘇清泉公然反對醫師納入勞基法,讓醫師無法取得勞工身分,但卻用立委的職權去修改醫療法,以規避醫師納入勞基法。問題是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已經行文給國稅局認定醫師是被醫院雇用,所以繳很重的薪資所得稅,但是卻沒有行文給勞委會公告醫師納入勞基法取得勞工身分。
這些人都是醫界師長與大老,但為何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呢?完全無公平正義可言。連美國為了病患安全,都制定Libby Zion法案(註)來限定醫師工時上限,這些人完全都沒有病患安全觀念。
後來,我在另外一場會議終於知道為何醫界的長官與大老們為何有這種心態,原來都是要幫政府討好選民。健保署長黃三桂發言:「五大皆空的問題,我要在這邊很坦白跟各位醫界先進講,《New York Times》的報導在美國的Orange Country情況,跟台灣完全的一致。 他們說美國的情況現在年輕的醫師不像老醫師一樣,他們都願意提早退休。第二他們選擇的科別也是選擇他們有利的,他們不去選家醫科醫師,而是選眼科或是骨科。為什麼?因為收入高。」
「這不是因為台灣全民健保造成五大皆空,其實我是覺得整個社會上人心,人對生命的想法是怎麼樣來驅使……,台灣的全民健保將世界各國的方法都拿來用,能夠試的的方法都試過了,能想的方法都想過了,所以不是閉門造車。但由於站在的角度不一樣,第一的原則全國的老百姓我們就是排在第一 ,醫護就是排在第二,這是很坦白的話。為了達到第一個目的,第二個我們不得不做一些犧牲,但這一點我們是有深切的了解。」
原來如此,政府犧牲醫護人員辦全民健保是既定政策,但我要反問,這種血汗的政策大家用的心安嗎?
接下來的一年,醫勞盟義務律師詹淳琪與我四處奔走,走訪職業醫學科與勞委會,還是得到學生沒有勞工身分無法判定為過勞死的答案,最後我們迫不得已,向監察院遞交陳情書,案子也在檢察官放棄上訴之後轉成林大春與成大醫院的民事糾紛,靜待法院審理,之後就再也無下文了。
時間很快的過去,接著又是一年一度的醫勞盟社員大會,我心情非常的複雜,因為一年以來我們四處碰壁,實在沒有什麼好消息跟林爸爸說,但是又擔心他最近的狀況,於是我還是鼓起勇氣撥了通電話給他。電話中的那一頭他說:「林醫師,謝謝你想到我,不過幾個月前我發生了中風,身體右半邊不是很靈活,所以無法到台北去給你們加油了!」電話掛斷之後,我跪在電話機旁流淚,久久不能自己……。
又是一年的秋天,我彷彿又看到了林大春那頭秋風中吹拂的白髮,像是荒山上搖曳的芒草,訴說著白髮人無盡的哀痛。
註: 一九八四年一位名叫Libby Zion的十八歲少女,因不適就醫,剛送入急診時出現奇特的抽蓄表現,而當時過勞的住院醫師因為同時照顧四十個病人,卻開立了meperidine來治療Libby Zion的症狀,而導致病情加重躁動並發燒到四十二度,進而心臟停止死亡。為了避免病患的醫療安全因為醫師的過勞而失去保障,紐約州當局於一九八九年立法規定,醫師每週工作與值班的總時數不得超過八十小時,這也就是一般所謂的Libby Zion法案。該法在紐約州通過後,醫師過勞與醫療品質下降的問題引起更多人關注。二○○三年,美國醫學教育委員會(ACGME)規定,美國全國的教學醫院,都須遵守Libby Zion法中的八十小時工作上限。
縱使醫療崩壞又洩氣,救命救急不忍棄! 蔡秀男 醫勞盟法律顧問、高市聯醫泌尿科主治醫師
前言:醫療與消防都一樣,人員、設備、訓練、資源、整合,都要錢要資源,希望健保審查、立委議員,不要亂省、亂砍、亂刪啦!只要人家血汗,只會害人遺憾!
內文:台灣醫療崩壞下,平時,早已跟戰時一樣,急診擁塞、一床難求、五大皆空、醫護過勞。七三一高雄大氣爆,就像一場無情的戰爭,讓無辜災民流血流淚,也是一場救難救災的大考驗,考驗著醫療與消防人員人力不足、超時過勞的老問題。
人命無辜,救命是本能,縱使醫療崩壞讓人洩氣,救難救命救急不忍棄!在空前的緊急危難下,醫療與消防人員,是如何犧牲自已,度過這場危機?
回顧高雄大氣爆發生前,七月三十一日白天,一如往常的暑熱。上班、看診、演講、夜診,連續工作,不得喘息,當天晚上值班,也就是下班時間後,還要在醫院留守到天亮,隔天要繼續周五的門診,夜診後,一晃眼驚覺夜已深,要趕快利用時間休息,午夜快十二點了,瞄到臉書「搶救急診室」的動態發布:「二聖路凱旋路發生大氣爆!」。乍看下,判斷規模應該不大,若有狀況,附近區域的兩家醫院應該就能處理吧?
然而,八月一日凌晨十二點多,很快就接到副院長轉達的電話,通知衛生局EOC(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已經啟動緊急救護機制,要求前往災區支援。掛完電話後,趕快準備,卻也深感不安,因為聯合醫院在北高雄中華一路上,這麼遠的醫療單位,也要派人去?災情多大?
之後,醫勞盟、PTT與朋友的臉書動態,相關災情訊息不斷湧進,內心暗驚:怎麼那麼巧?我下午主持的「白色榮光」影片賞析與醫學倫理法律講座,最後一個場景,正是探討論在氣爆火場後,面對大量傷患時,該如何團隊分工、救命救急?怎麼會這麼巧!到底發生什麼事?
趕快下樓,走到急診室待命,救護車很快就來了,司機張大哥載著我和兩位護理人員,素珠與均泰,一路鳴笛不停紅燈,經中華路轉三多路,大概不到十分鐘,就抵達了二聖醫院的緊急醫療站。
到了二聖醫院,迎面而來是十公尺高的熊熊烈火與濃煙,烏雲罩頂,重災區,就在醫療站不遠處,當時,高雄氣爆後的第一時間,消防人員、救護技術員與記者早已身先士卒穿梭災區,而我們是後援第一批前往氣爆管制區搜尋救護的醫療站人員。
聽EOC聯絡人員指揮,說在福德路與三多路附近有不少生命跡象不明的民眾需要支援,所以,我們在醫療站只停了一下下,馬上就繼續搭上救護車,備好兩大袋的災難醫療急救包,上車。
沿路「喔伊喔伊」的警鳴聲,不斷穿越巷弄管制區,前往災難現場,到場,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竄入耳際的是,變形的白色轎車,車主被夾在車內高聲哀嚎,每個人的心開始揪結,這一路,開始投入搜索生還者的救援之路,就是一直到凌晨三點以後了。
夜裡的三多凱旋商圈,停電後一片漆黑,就像戰爭轟炸過後,斷垣殘壁,無數汽車機車被炸飛翻倒,地上炸出一個大壕溝,我們跟著消防與救護員一路搜索、搶救生命垂危的災民,幫忙檢傷分類,檢查倒臥者的生命跡象。原本希望能救更多「紅色」病患,結果遇上多是「黑色」(死亡,沒有生命跡象),一時之間,只能繼續前進,也無暇做身分確認。
一跨進封鎖線時,第一個面對的是,剛蓋上外套的罹難者,是OHCA(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檢查後,確定沒有生命跡象,他滿臉是血、手腳骨折,一隻小腿被爆炸道路的瀝青碎片削肉見骨,當時護理師為了做檢查而跪在地上,鞋底沾滿了血液與腦漿,大家面色凝重,卻也要繼續保持冷靜,果斷處理,繼續前進,搜尋生還者。
此時,有手機突然鈴聲大作,是罹難者的手機,鈴聲聲聲催,大家都遲疑,沒有人敢接起來……救難之路才開始,前方還有許多消防員尚未搜索的地區,可能還有生還者等待救治,我們只能把他留在現場,留待其他救難人員與現場志工好好處理,相信晚一點,會有人帶他回家,與家人團聚,見上最後一面,我們只好,顧不得鈴聲,繼續走下去。
現場,不斷傳來通報,哪一區跟哪一區有民眾躺在地上,動都不動,我們循線繼續前進,那時,除了我們醫護人員,還有一些民眾自發組成的救難員,而眼前領隊的消防員,似乎是別處派來的,並非前鎮、苓雅區的消防員,因為聽說,很多第一批的勇士,在第一次的大爆炸中,烈焰沖天,進去就沒回音了。
跨越氣爆後出現的大壕溝,在對岸,遇上第二位罹難者,似乎是被炸飛到三樓高,撞到車子再掉下來,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體溫變冷,安全帽凹下去,應該是顱內出血,多重骨折,觸摸心臟部位時發現有很多肋骨斷掉塌陷,可能有氣胸血胸,嚴重出血骨折。
沿著三公尺深、六公尺寬的大壕溝繼續走,很像加薩走廊戰地,遭炸彈空襲狠狠轟炸過,我沒打過仗,但直覺眼前應該就是戰場了,甚至有點憤怒,「做什麼工程!挖什麼水溝!結果發生氣爆!」
下一個罹難者也令人不忍,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像是被拋向高空,再重重甩落在地上,被塞進小水溝,整個身體扭曲、四肢骨折彎曲、脊椎彎掉,全身煙塵泥土。令人慨嘆,人就這樣走了,沒有氣息,沒有尊嚴。
而在某一家商店內,一名女性,像是第一個時間被炸飛再彈進去的,身上沒那麼多灰塵泥土,但同樣是多重骨折、顱內出血,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店員們很害怕,離得好遠,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跨過大壕溝,我們小心翼翼走過臨時搭建的鋁梯,很怕掉下去,換被別人救,當時氣爆原因未明,早先一度認為是瓦斯,後來傳來說有可能是丙烯,護理同仁立即提醒我,趕快把N95口罩戴起來,就怕化學氣體吸入傷害。
一路上,坑坑巴巴,燒焦味入鼻,當時只想盡可能的救人,並不覺得害怕,我想,每個救難人員與醫療消防人員,面對危難時,真的會奮不顧身,忘記自身安危了。多年訓練,救命救急,已經是本能,反射動作了。
一路停電,眼前黑漆漆的,在有限的照明下走,最後迷失了方向感,鳴笛呼嘯聲此起彼落,救護車一輛輛疾駛而過,應該更多消防車與救護車進駐重災區了,在大壕溝旁,一路挺進,猛一回頭,乍見疑似國際商工、三信家商的大門口招牌,這才驚訝,這是我們熟悉的繁華三多路,這是我考預官等國家考試的地方啊,街邊招牌變形,樓房玻璃全部碎裂,當下才理解,這大壕溝不是挖出來的,而是大爆炸!
猛然一凜,難過襲來,這場大浩劫太恐怖了,更擔心,除了當下死亡者,之後送醫的重傷者可能熬不過、死亡人數會增加。遠方高空,還有熊熊的火光烈焰,高達十公尺,有可能再度爆炸,這一夜,真是又恐怖,又漫長。
救護車載者我們離開三多路重災區,凌晨三點前,回到了二聖醫院醫療站,在二聖醫院的封鎖線外,聽到三到四位的心急的媽媽,高聲哭喊,企圖衝進封鎖線,要到現場找她的小孩,激動呼喊著:「哪ㄟ打機仔,攏嘸人接?!」但她們被拉住不得進入,我們看了覺得好心酸,好可憐啊!心想:「她們是否就是急著想打進罹難者手機的媽媽啊?」
前進災區,現場目擊,綜觀這次的氣爆災難,雖然比不上九二一大地震,但卻是前所未見的浩劫、人為與系統的大災難!因為EOC(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衛生局與各醫院等醫療系統、消防與救護系統反應都很快。在人力不足之下,高雄各醫療緊急應變機制仍舊應變得宜,緊急動員醫護人員,除了是同胞有難,設身處地,發揮共善互助精神,最主要的是,緊急醫療救護,平時訓練有素,醫療水準得以充分發揮,實在是不幸中的大幸。
高雄的七三一大氣爆,炸出了台灣經濟、產業、醫療、消防、居住正義的大問題。眼前亟須解決的,要進行根本原因分析,除了危險的化學地下管線清查管理、經濟工安問題、人民居住安全,一定要全方位解決,也希望政府官員睜開眼睛,正視醫療、消防人員人力不足的問題,全院的醫護人員出動,也還是應接不暇,超時過勞,很多人和我一樣連撐三十多小時,人間煉獄也不過如此吧?
醫療崩壞下,平時,早已跟戰時一樣,五大皆空,醫護過勞,急診擁塞,一床難求,宛如戰爭的救災大考驗,這次暫度難關,但下一次呢?救命是本能,人命何辜,縱使醫療崩壞又洩氣,救命救急不忍棄!
平心而論,人命安全,勞動安全,都是要成本的!Life safety & labor justice,都要兼顧!
醫療與消防都一樣,人員、設備、訓練、資源、整合,都要錢要資源,希望健保審查、立委議員,不要亂省、亂砍、亂刪啦!只要人家血汗,只會害人遺憾!
鮮血未乾,傷痛猶在,請有權力的人發揮同理心、慈悲心,徹底改革,請不要讓亡者、傷者與受災者,白白受難犧牲。
爸媽對不起,我忙完就去看你們! 施景中 台大婦產科醫師
這是我記錄自己親人生病無法照顧,但要應付機車病人和醫院評鑑的一天!
早上開車來醫院途中,媽媽打來說爸爸狀況不太對,意識不大清楚,一直咳、發燒。爸爸是醫院老病號,我交待媽媽快送來急診,同時拜託同事先和急診同仁交代一下,就去看門診了。跟媽媽說中午門診結束我就過去急診找她們。爸爸媽媽對不起,忙完就去看你們。
看診中,面對這麼多病患,自己爸爸在急診,居然沒辦法去探視,一分心,把治療用棉球丟到器械筒,器械丟到垃圾桶。被護士提醒後,撿起來,又再丟錯...
作者序
《迎接醫療崩壞,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 張志華(醫勞盟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很高興三釆出版社即將推出一本新書《臨床隨行,走出白色巨塔陰影》。醫勞盟的第一本書《醫療崩壞》和第二本書《護理崩壞》,是在描述日益惡化的台灣醫療勞動環境,希望引起民眾和政府重視崩潰中的白色巨塔。
這一次,醫勞盟結合了二十八位醫療人員寫了第三本書,內容記錄的是醫療現場的點點滴滴,以及台灣醫療的種種病徵和對策,目的無他,就是想讓台灣人民自我檢視:「迎接醫療崩壞,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臨床隨行,走出白色巨塔陰影》書中,讀者會發現白色巨塔裡各種角色充滿了矛盾,書中不僅描述「勞方」和「資方」的緊張關係,也誠然批判「資方」和「政府」之間不避諱的曖昧關係,還有醫界大老與新生代醫師在價值觀上面的落差。以上種種雖然都是嚴肅的話題,卻也是醫療資源使用者無法逃避的議題,因此,為了讓社會各界能夠迅速搞懂醫療崩壞錯綜複雜的脈絡,作者群們都是以淺顯又親切的「說故事」方式來呈現自己的觀察與呼籲,非常適合業外人士閱讀。
前陣子,某家媒體記者想報導台灣急診被民眾濫用的議題,於是問我:「為什麼民眾會因為被蚊子叮咬或臉上長青春痘,就跑去大醫院掛急診?」我回答:「這正是台灣健保醫療走向崩壞的現象之一。政府長期縱容民眾濫用醫療資源,坐救護車免錢、看急診比上餐館便宜,而且救護車送哪家醫院還得由民眾指定,政府完全不落實分級就醫。另外,台灣的全民健保太過廉價,且不設限,民眾任何小病痛都往醫療院所跑,人民已經失去自我保健能力,連蚊子叮咬、長青春痘也不願意自己設法解決,國人太過依賴免錢的健保醫療反使自己成了「東亞病夫」。
有不少民眾除了濫用醫療資源外,也不了解急診檢傷分級,誤以為急診是先到就先看,其實不然,急診看病是優先處理最嚴重且急迫的病人,這樣的檢傷分級觀念應該列入國小教材。
台灣醫療崩壞難道真的無法避免嗎?以下是我們醫勞盟的願景和宗旨,提供給讀者們參考:(一)聯合台灣醫護及所有醫療從業人員,捍衛醫療專業、榮譽、尊嚴、勞動安全與基本人權。(二)防止不當的醫療健保制度與法制環境損害醫護與病患雙方的生命與健康。(三)解決台灣醫療制度崩潰的危機,維護台灣醫療品質,促進病人安全。
期待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書的同時,也幫忙想一想,迎接醫療崩壞,我們準備好了嗎?
註:醫勞盟/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http://tmal911.org
《迎接醫療崩壞,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 張志華(醫勞盟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很高興三釆出版社即將推出一本新書《臨床隨行,走出白色巨塔陰影》。醫勞盟的第一本書《醫療崩壞》和第二本書《護理崩壞》,是在描述日益惡化的台灣醫療勞動環境,希望引起民眾和政府重視崩潰中的白色巨塔。
這一次,醫勞盟結合了二十八位醫療人員寫了第三本書,內容記錄的是醫療現場的點點滴滴,以及台灣醫療的種種病徵和對策,目的無他,就是想讓台灣人民自我檢視:「迎接醫療崩壞,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臨床...
目錄
專文推薦
推薦序一
如果您對近日食安事件覺得不可思議,您更應該憂心醫界未爆的地溝油事件! 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 王世晞
推薦序二
集眾人智慧共創醫病雙贏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 王宗曦
推薦序三
惟有勇者智者才能生存下去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 謝豐舟
作者序
《迎接醫療崩壞,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 張志華 (醫勞盟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第一章 白袍下的真情告白
生命之舞 劉宗瑀
救 劉宗瑀
爸媽對不起,我忙完就去看你們 施景中
又走了一位外科醫師 洪浩雲
大家都是諸葛亮 亮亮
在絕望的世代,期待改革的曙光 吳靜芬
為什麼大家不敢救人 醫勞盟(MORHES)
醫師超時工作,比酒駕更可怕! 劉育志
不要把人操到極限當成常態 方瑞雯
遺失的美好 李紹榕
他是最善良的那一個人 亮亮
是甚麼讓我們遠離了最初的夢想? 洪浩雲
絕對不能把醫療當成服務業 劉育志
為什麼醫療現況會加速五大皆空? 張志華
白髮秋風 林秉鴻
漫畫:這就是現實的世界 急診女醫師其實
第二章 你應該知道的醫療真相
娘娘 施景中
無間道裡的一群傻瓜 施景中
「人球案」接手醫師遭判賠 藍弋丰
有誰在乎事實的真相? 陳豐偉
用大砲打小鳥,護病雙方都是受害者 蔡秀男
總額制度下的審查謬誤 葉勝雄
白色巨塔間的吟唱詩人 葉勝雄
賴帳有個專業的名字叫「核刪」 醫勞盟(hitachi)
總額制度、浮動點值與核刪 銅鈸
DRG,給五大科一槍斃命! 醫勞盟(hitachi)
拼裝制度如毒藥 錢建文
全民健保的「全民」是誰? 葉庭瑜
健保專家應具名公開 林秉鴻
健保審查與醫學倫理 錢建文
為什麼台灣應立刻實施公醫制度? 林秉鴻
第三章 醫師背後病人看不到的面貌
獻給喚不回的青春 陳欣湄
天下無床 劉育志
I dreamed a dream 蘇柏熙
南丁格爾為什麼偉大? 蘇柏熙
如果有位加拿大醫師,他被病人控告 陳豐偉
醫生,救我! 柯紹華
公立醫院糾紛應循國賠途徑解決 楊佳陵
熱血仁醫與生活平衡 蔡宏斌
縱使醫療崩壞又洩氣,救命救急不忍棄! 蔡秀男
附 錄
複合型災難應落實國家社會安全照護網 蔡宏斌
重大災難事件,我們可以學到甚麼? 柯紹華
現今病歷中文化的爭議與困境 蔡宏斌
專文推薦
推薦序一
如果您對近日食安事件覺得不可思議,您更應該憂心醫界未爆的地溝油事件! 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 王世晞
推薦序二
集眾人智慧共創醫病雙贏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 王宗曦
推薦序三
惟有勇者智者才能生存下去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 謝豐舟
作者序
《迎接醫療崩壞,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 張志華 (醫勞盟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第一章 白袍下的真情告白
生命之舞 劉宗瑀
救 劉宗瑀
爸媽對不起,我忙完就去看你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