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主管東野圭吾碳水循環人生五種財富侯文詠我討厭貓角川漫博會季暢銷5折起謝謝你留下來陪我猶太商法臺灣甜三浦紫苑王浩一大塊文化75折起匡靈秀東京日日讀冊選讀大罷免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設計舒適:家的設計原理(二手書)

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黎辛斯基

評價
8收藏
83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23 NT$ 70 NT$ 300

賣家:陳虹吟
書況(讀冊判定):良好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本商品已絕版

購買新書
300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先蝦上市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窩、銀窩、狗窩:人類打造舒適家居的歷史》改版書。

為什麼一個方方正正的空間,需要隔出客廳、廚房、睡房呢?為什麼我們原本是席地而坐,卻要設計出椅子把人托起來呢?我們今日的家居風格,到底是怎樣演變出來的呢?

我們習以為常的「隱私」、「舒適」等家居概念,在中世紀的歐洲根本是個無法理解的概念。當時沒有酒吧、餐廳,因此住家成了娛樂和各種交易賣買的場所,一個屋簷下頂多二間房,擠滿了親人、僕人、學徒、朋友等等。然而隨著布爾喬亞自我意識愈來愈興盛後,「家」漸漸由一個公共領域轉變為私人空間。屋主也開始裝飾起自己的居住空間,並且追求舒適的家居環境。

居住環境空間的區隔,也是因應舒適而誕生的。例如十八世紀的住家,壁爐煙霧瀰漫,開放式的烹調更是讓整間房子充塞著各種古怪的味道。因此,才形成廚房單獨做為一個空間的概念,甚至距離餐廳有五十多公尺遠。同樣的,室內也禁止吸菸,因此若是客人要吸菸,不是到廚房就是到屋外吸。

隨著十九世紀歐洲社會科技的進步,當時的住家甚至出現洗衣機和洗碗機,只不過不是靠電力運作,而是透過曲柄以人力驅動。到了二十世紀,整理家居環境變得更為輕鬆了,電力驅動的吸塵器、電熨斗成為了時代的新寵兒,讓女性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和拜訪友人。

圍繞著「舒適」這一主軸,作者生動地將過去有關家居功能的演變、裝飾設計的風格變化等,做了周全又有趣的介紹。想一探造就我們今日舒適家居環境的演變,想知道設計如何服務於我們的家居生活,這本有趣輕鬆讀的書,正適合躺在你舒適的沙發上好好讀一遍。

作者簡介:

黎辛斯基

為波蘭裔,一九四三年出生於愛丁堡,在英國與加拿大的耶穌會學校進學。他獲有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建築學士與碩士學位,並寫過多本和建築、科技相關的著作,如《等待周末》、《漫遊建築世界》、《螺絲、起子演化史》等。其《遠方林中的空地》曾榮獲克里斯多福獎、魯卡斯獎。

譯者簡介:

譚天

台大政治系畢,曾任聯合報國際版編輯、編譯中心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譯有《戈巴契夫傳》、《巴頓將軍》等著作。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二手書版本、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呈現為準,若影片內未有附件或贈品
呈現即表示此二手商品無提供附件或贈品。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