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教授聯合編審
《錄鬼簿》裡多少曲人軼事,不入青史,只閒袖手,求個貧煞風流!
本書特色:
【破史分類】打破傳統文學史編寫方式,彙整元曲以內容分類,說曲人的生命故事、從離亂曲中談元代社會背景、批判時事曲中窺見元代政風敗壞,看雜劇暗藏民間風俗與階級制度的不公。
【文本史觀】承續本書系將文學作品融入史觀精神,解析雜劇、散曲文辭底下作者的生命背景、作者觀點,以串聯出一幅元代史實呈相。
百年光景還爭甚?幾曲宮商,做一個窮風月銷魂。
廟堂巷里間雅俗交融,一曲一劇,演繹出瑰麗動魄元史劇。
看關漢卿字字本色、堅如銅豆;貫雲石棄微名去、心始快哉;白太素淹留詩書、不願出仕。再讀姚燧「供吟嘯,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的淡泊;薛昂夫「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的自嘲;張養浩「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的徜徉山水。更有鍾嗣成不求茍存聖賢史冊,為「門第卑微、職位不振」的曲人作《錄鬼簿》,只求他們的風骨氣節成為野史殘錄中的不死鬼。未讀元曲,難深知元代史景。讀王實甫《西廂記》才子佳人之間,那熱心多情卻永無翻身之地的紅娘,知元代階級制度;關漢卿《竇娥冤》那六月雪的翻案平冤背後,官吏逼民「一道血,一層皮」,「才甦醒,又昏迷」的迂腐冷血;鄧玉賓《叨叨令‧道情》裡,「一個空皮囊包裹著千重氣,一個乾骷髏頂戴著十分罪。」足見道教影響元代士人之深;又或者劉時中《端正好》,「有錢的販米穀、置田莊、添生放,無錢的少過活、分骨肉、無承望」道盡貧富差距。士人在動亂元代,如何對進仕絕望、落魄市井,以血淚化成大雅大俗的戲曲唱詞,傳唱間,紛亂史劇一一重現。
曲五首:萋萋芳草春雲亂,愁在夕陽中。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張可久《人月圓》
採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王惲《平湖樂》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症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徐再思《蟾宮曲‧春情》
【牧羊關】見酒後忙參拜,飲酒後再取覆,共這酒故人今日完聚。酒呵,則到永不相逢,不想今番重聚。為酒上遭風雪,為酒上踐程途。這酒浸頭和你重相遇,酒爹爹安樂否?
高文秀《好酒趙元遇上皇》第二折
倚蓬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什麼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甕兒恰才夢撤,鹽瓶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周德清《折桂令》
作者簡介:
上官紫微
一介女子,遍行天涯,陋筆一支,踏雪尋梅,持燈與古人幽會,悠遊於蓮花妙語間,幸覓得七分文意,三分靈氣。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當當網五顆星評價
名人推薦:
湯一介(國學大師、經典3.0《世說新語》作者)、李中華(北大文化與哲學研究所所長、北大教授)、王守常(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北大教授經典3.0《孫子兵法》作者)、林宜陵(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凌性傑(知名作家、建中國文科老師)、李素真(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王盛弘(知名作家)聯合推薦
得獎紀錄:★當當網五顆星評價名人推薦:湯一介(國學大師、經典3.0《世說新語》作者)、李中華(北大文化與哲學研究所所長、北大教授)、王守常(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北大教授經典3.0《孫子兵法》作者)、林宜陵(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凌性傑(知名作家、建中國文科老師)、李素真(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王盛弘(知名作家)聯合推薦
章節試閱
紅娘的私心與多情:王實甫《西廂記》
古有三姑六婆,「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則是指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一說到媒婆,就會讓人忍不住想起包子頭、大紅嘴、唇邊還有一顆黑痔的老太婆,身著花花衣服,到處去給人說媒。瘸的說成能飛的,啞的說成能吹的,全靠一張嘴,對他們有好印象的都是父母之輩,想追求自由戀愛的年輕人看到他們就會敬而遠之。
電視劇裡把媒婆的形象畫了一個永恆的框框,讓人們大多嫌惡至極,但是對於紅娘這個角色,反倒覺得可愛討喜。俗話說,做一次媒添一次壽,很多人都願意做一次紅娘,給別人牽紅線、搭鵲橋,最後享受謝媒酒外加謝媒金。紅娘之所以這麼受歡迎,不得不歸功於王實甫。
王實甫的《西廂記》不僅讓後人記得張生、崔鶯鶯這郎才女貌的堅貞愛情,更把最佳女配角紅娘推上了歷史舞台。《西廂記》原本是由唐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主要講張生和鶯鶯戀愛的波折,紅娘不過是個不起眼的丫鬟,但在王實甫筆下卻加了她的戲份,讓她成為了張生和鶯鶯愛情的催化劑。不料這一增戲份,卻把紅娘捧紅了。
不必細述《西廂記》的種種情節,只簡單講講張生與鶯鶯的邂逅與續緣。崔相國身故,夫人鄭氏為丈夫送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身邊帶著女兒崔鶯鶯。在行至河北的途中因故受阻,鄭氏等人只好暫居河中府普救寺。
寺中的住客當中還有一書生張生,他本是前禮部尚書之子,父母死後家境敗落,赴京趕考也經過此地,在普救寺中停歇數日,碰巧遇到在寺中遊覽的崔鶯鶯和紅娘。張生見鶯鶯美貌如花,立刻一見鐘情,唐突地送了鶯鶯一首讚美詩。他原以為會遭到鶯鶯的拒絕,沒想到鶯鶯竟然回了一首詩。從此二人就這樣悄無聲息地以情詩為媒介開始戀愛。幾日下來,崔夫人發現女兒的行為反常,暗中叫紅娘監視鶯鶯,卻不料紅娘陣前倒戈,反而幫助兩人私下幽會。
當朝叛將孫飛虎聽聞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便率領五千人馬,圍困普救寺索求美人。崔夫人一心解圍,聲稱誰能解「普救寺之難」,就將崔鶯鶯許配給他。張生立刻書信一封給他的八拜之交、徵西大元帥杜確,鏟除了孫飛虎這個大害蟲。但之後崔夫人卻突然出爾反爾,聲稱鶯鶯已經許配給公子鄭恆,不肯踐約。張生和鶯鶯只有隔牆以琴表心意,通過紅娘進行書信來往。
紅娘之所以極力撮合張生和鶯鶯的情事,一開始是熱心,後來則帶幾分私心。在她幫助張生穿針引線時,張生表示過要好好酬謝她,她卻說:「不圖你甚白璧黃金,則要你滿頭花,拖地錦。」「滿頭花」和「拖地錦」其實是古代婚嫁的禮服,她的意思是希望張生能娶她。
女作家侯虹斌對這點曾有過一段解讀:紅娘是崔鶯鶯的丫鬟,以她的身份只能終身為婢,嫁人也只能嫁給下等人,生子生女都是奴婢。但古有「陪嫁丫鬟」一說,小姐嫁出去之後,富家有權納小姐的丫鬟為妾。紅娘極力撮合張、崔兩人,也是她相中了張生的人品,希望張生能順帶娶她。而且她不止一次暗示過張生,明裡暗裡都在問張生如何「報答」她。客觀而言,她的想法並沒有錯誤,利己考慮是因為身份卑微而引發的權宜之計,倘若張生斷然不娶她,她也沒辦法。何況她並沒有損害任何人的利益。
在紅娘的協助下,張生與崔鶯鶯雖然能隔牆幽會,但無法見面依然讓兩人活得很苦。幾天之後,張生就因相思而病倒,鶯鶯也因日思夜想魂不守舍。崔夫人便叫來紅娘嚴刑逼問,才知張、崔二人一直有來往。紅娘料定夫人聽聞之後會怒不可遏,不但不怕,倒乾脆為張、崔辯駁起來,指責夫人不通人情。
【禿廝兒】我則道神針法灸,誰承望燕侶鶯儔。他兩個經今月余則是一處宿,何須你一一問緣由?
【聖藥王】他每不識憂,不識愁,一雙心意兩下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這其間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麻郎兒】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頭;一個通徹三教九流,一個曉盡描鸞刺繡。
【幺篇】世有、便休、罷手,大恩人怎做敵頭?起白馬將軍故友,斬飛虎叛賊草寇。
【絡絲娘】不爭和張解元參辰卯酉,便是與崔相國出乖弄醜。到底干連著自己骨肉,夫人索窮究。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
這五段唱腔出於《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是紅娘最精彩的段子。「聖藥王」、「麻郎兒」、「幺篇」三段曲子是紅娘讚崔、張是才子佳人、情投意合,而張生的義兄還是大將軍,與崔家門當戶對;而「禿廝兒」、「絡絲娘」兩段裡,紅娘直接損老夫人不守信用,壞人家姻緣,連心頭肉的好女兒都不管不顧。五曲鏗鏘有力,完全展露了紅娘伶牙俐齒的一面。
老夫人被紅娘一連串的搶白,弄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思來想去,考慮到張生義兄杜確的身份,只有同意二人交往,但要求張生必須考取功名才允許他和崔鶯鶯結婚。不久,張生果然考得狀元,立刻趕往家中報喜。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鄭恆突然橫插一腳,欺騙鶯鶯說張生已經成了衛尚書的東床快婿,意圖染指鶯鶯。好在張生和杜確及時趕到,懲治了小人鄭恆。而張生終於得償所願,抱得美人歸。此時的張生早把答應紅娘的事情忘在腦後,小小的紅線人只能黯然退出了舞台。
紅娘的可愛、大膽、潑辣贏得眾多人喜愛,然而人們總是看不到一個角色背後的悲劇。據說當代學者吳曉鈴曾在他的書中說紅娘想要張生娶她為妾才肯那般全力幫忙的,這個言論在當時遭到很多讀者的痛罵。其實,是由於人們對戲劇形象要求過於完美的慣性在作祟,讓人們不願承認紅娘的私心,然而這卻是王實甫要在《西廂記》裡真正突出紅娘的原因。紅娘的個性再堅強潑辣,她一樣是一個需要呵護的小女人,她並不是人們心目中的神,而是一個沒有社會地位的女人,僅僅想要為自己尋找出路。她撮合鶯鶯與張生,既不損人又可利己,這才是真實的人性。王實甫正是站在人性的角度進行著藝術的探索。
賈仲名在追憶王實甫時曾言:「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鴦花寨明飈飈排劍戟。翠紅鄉雄赳赳施謀智。作辭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每日混在妓館市井的王實甫,見「卑賤者」無數,瞭解到他們每個人活著的方式都有所不同,生活際遇也大相徑庭。他如此寫紅娘,一是對此類女性心存同情,二是真的想在戲曲中為普通世人爭得永世流芳的機遇。
如今再聽人們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候,深感他們其實也是在為自身祝福,紅娘不過是把這一切付諸行動,至於成功與否,能否為自己也爭得一片天地,則全看天意是否成全。但是,紅娘依然活得有血有肉,這才是王實甫欲為世人呈現的大雅和大俗的交融。
響當當的銅豌豆:關漢卿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講到關漢卿的劇曲時說:「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如果說,元代有人能完全用真性情去體會生活、書寫生活,那麼這個人必然是關漢卿。後人稱關漢卿為東方的莎士比亞,認為他能掌握人性、用靈魂傾聽世界。
一個能寫出好劇本的人絕對不是一個脫離生活的人。大多數的史實記載,關漢卿生活在公元一三〇〇年前後,號一齋。他與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並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並且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這個在歷史上連生卒年記錄都沒有的人,一生都在漂泊中度過,不知從何時悄然聞名大江南北,也不知何時完全遁跡江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人世間經歷的各種生活體驗,終於成就了這樣一個劇壇大家。
生活經歷的撲朔迷離,並沒有令關漢卿本人的性格變得難以揣測,相反的,他個性十足,而且在當時的文壇上別樹一幟,這在他的套曲《一枝花》裡可以明顯地看出。
【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顛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容,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佔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瓴毛老野雞,蹅踏得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燕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關漢卿《一枝花‧不伏老》
此曲字字珠璣,精彩異常,逐字逐句都是關漢卿個性的體現。在「梁州」的第一句中,關漢卿便自誇「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歷史上敢於吹噓自己是郎君中最出類拔萃、又事事皆會的,除了漢代的東方朔以外,恐怕也只有關漢卿如此「大言不慚」了。然而,當時的很多文壇中人都說關漢卿的確風流倜儻、博學多才,無論吟詩、吹簫、彈琴、舞蹈、下棋、打獵等,無一不精,而且是當世的脫口秀第一人。因此回過頭再看這三段唱曲中關漢卿自誇精通各種技藝,應該不是吹噓。
關漢卿原本家學從醫,曾在皇家醫院任職,給皇上、娘娘們診過脈、熬過藥。他天生聰穎,學任何事情都一點就透,可偏偏對醫學就是提不起興趣,反而愛上了寫劇本,天天在外遊蕩,廝混在各地的秦樓楚館,和妓女樂師成了朋友,與戲子們喝酒吃飯,唱自己喜歡唱的歌,表演迷倒萬千世人的戲。元末劇作家賈仲明說關漢卿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此話可以說是對關漢卿最大的恭維。「梨園」是古代戲劇班子的總稱,關漢卿被說成是班子領袖、編劇一行最高領導人,這樣的評價其他劇作家是得不到的。
關漢卿之所以從事劇本寫作而放棄醫術,可以說是個謎。一來可能是他真的沒興趣當醫生,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愛好,如果循規蹈矩地按照家庭的安排成為醫生,人生就變得中規中矩,關漢卿自覺就這樣活到老也會滿腹牢騷;二來說不定他有和魯迅類似的思想。魯迅學醫十多年,突然改投寫文章一途,他的想法是單純醫治中國人肉體上的創傷並不能改變人們受壓迫的事實,必須要從精神上醫治中國人。關漢卿未必有這麼明確的意圖,但他深深寫進了市井、鄉村,寫人們的喜怒哀愁,暴露社會最底層的黑暗。他筆下的每個人物,特別是女人們,正直、善良、睿智,面對慘淡的現實和命運的捉弄,從未低頭斂眉,即使是死亡。
因為有既定的生活目標,關漢卿棄醫從文的信念更加堅定,在生活上也更加放縱自己。作為他的紅顏知己,朱簾秀也曾勸過他不要那麼玩世不恭。關漢卿是個靈秀的人,本應有大好的前程等著,偏偏撿了風流子弟的頭頭當,家人恐怕要失望了!
朱簾秀一面勸說,一面為他倒酒。
關漢卿聽了這話啞然失笑,原來如四姐兒這麼聰敏的女子也不瞭解他,難道當個大夫就一定比當個戲子班頭強嗎?若是成了醫生,能濟世救人總還好,若是醫死人便糟了;而寫戲是娛樂大眾的工作,絕對不會鬧出人命。關漢卿淡笑不語,叫朱簾秀拿來紙筆,寫下了上面這套曲子《一枝花》,並送給了朱簾秀。
在《一枝花》的套曲中,最精彩的部分要數「尾」曲的前兩句,關漢卿自稱是「銅豌豆」、「千層錦套頭」,言下之意自己又硬又韌,誰也管不了,誰也勸不了,個性十足。他身在勾欄,周邊美女如雲,可卻並不愛人間情事、風花雪月。他只愛吹拉彈唱,在煙花寨處處留下自己的才情和風格。他希望人們通過他的筆和戲,看看這世界瘋狂到甚麼程度。如果有人要迫他閉嘴,就算打斷他的腿腳、打歪他的嘴巴、毀他的容,只要他還有表達的意識,就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除非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他才能閉上自己的嘴。
留戀風月的關漢卿,並不是在浪費青春年華到處拈花惹草,而是要用自己的話驚醒這個塵世。他的信念在字裡行間已經言之鑿鑿,朱簾秀也不好再說他,反而被他的逗趣和堅持感動,將《一枝花》的曲子和詞仔細收藏起來。
幾千年來,言明志向的大家不在少數,但能如關漢卿這般「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狂妄嬉皮的人卻很稀少。他生性不羈,對不平的現實社會不滿,但他也心存同情,憐憫苦難的芸芸眾生。他沒有以高明的醫術懸壺濟世,卻用犀利的筆鋒來拯救世人。
莎士比亞曾說:「若是一個人的思想不能比飛鳥上升得更高,那就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思想。」關漢卿雖然站在社會最底層,但他的靈魂達到了難以觸及的高度,這可能也是他被稱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最大因素。
茶中得心靜,萬民所不可闕:飲茶
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講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也就是說,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神農是華夏農業的鼻祖,他在山中歷盡千辛萬苦,嘗盡百草,終於得知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可以治病,哪些可以休閒。據聞一次他在野外以釜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色微黃,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腦,神農便把此草稱之為「茶」。從此,飲茶便成了中國人的習慣。
暮春之初,流火盛暑,寒冬臘月,無論哪一個時節,愛好雅緻生活的人們總喜歡呼朋喚友,於亭中、竹樓、內室列座飲茶,聆聽各種軼事。歷代與詠茶相關的詩文屢見不鮮,尤以宋、金兩代為甚。到了元代,飲茶成為一種較常見的休閒活動,曲人李德載寫過十首有關茶的小令。這十首詠茶曲,在言語的修飾上沒有華麗辭藻,反而充滿返璞歸真的天然之美,比宋、金兩代頗顯雕琢的茶詞更加耐讀有味。
茶煙一縷輕輕颺,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賽維揚。非是謊,下馬試來嘗。
蒙山頂上春光早,揚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學士更風騷。應笑倒,銷金帳飲羊羔。
金芽嫩採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間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李德載《陽春曲》
這三首曲子,均是李德載在茶館裡跟人聊天時所寫。他生活在元仁宗年間,仁宗對朱熹「理學」非常感興趣,不但恢復之前廢棄的科舉,而且極力推崇漢人入朝,是元代漢人生活最輕鬆的階段,此前此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明治」。李德載幸運地生活在那個年代,這可能也是他有心情寫茶令的原因。另外,元代飲茶是一種普遍的休閒生活,城裡「茶樓酒館照晨光,京邑舟車會萬方」的情景隨處可見。元代農學家王禎說:「夫茶,靈草也。種之則利博,飲之則神清。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誠生民日用之所姿,國家課利之一助也。」也就是說,當時的販夫走卒、宮廷官府,把茶既當成生活用品,也視為賺錢工具。
既然茶離不開元人的生活,有李德載這樣專好為茶寫曲的人當然不稀奇。從這三首曲子可以看出,李德載當時的心情散漫而舒服,品茶成了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一首《陽春曲》所講的是李德載「烹茶」的過程。一縷茶煙升騰,攪動了人視線,茶煙的後面是空濛縹緲的山色,令人目眩。李德載烹茶所用的蘭脂香膏燃燒時所產生的香氣,通常會引人進入平和寧靜的狀態。所以人們經常說烹茶可以養生,也有這個原因。李德載自認烹茶很有一手,比之揚州煎茶第一人陸羽並不差,如有過路的人不信,可以下馬親自來品嘗他的手藝。
「烹煎妙手賽維揚」一句中,所含的典故便是揚州陸羽善煎茶法。「維揚」二字是揚州的另一種稱謂。相傳陸羽是中國煎茶法的創始人,人們一直沿用著他的煎茶法。在元代,「煎茶」、「點茶」有很多說法,「點茶」即是用沸水泡茶葉,而「煎茶」自然就是水茶同煮,即是由陸羽的發明改進而來。李德載在這裡自詡比陸羽有過之而無不及,頗有點自傲的模樣。不過,他在路邊煎茶,倒也不是為了顯擺自己的茶道,而是想與路邊的人結交,多聆聽一些江湖故事罷了。
在有人坐下飲茶之後,李德載繼續說自己的茶、水之妙,究竟妙在何處,第二首《陽春曲》的前兩句便已道出。原來他的茶水之妙在於,茶為四川著名的蒙頂茶,水為江蘇鎮江金山西的冷泉水。據說蒙頂茶奇香無比,在唐代就享有盛名,許多詩人在文中都曾提到;而「揚子江心水」指的是揚子江灘塗上的金山冷泉,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稱。好茶好水煮出來的香茶一壺,抱著此茶的李德載,認為自己比陶公還要獨領風騷,真是比在那銷金帳內享受榮華富貴、吃盡山珍海味要舒適自在得多。
從煮茶到飲茶,這只是李德載享受的過程,他更要去親自體會採茶的樂趣。是以在第三曲中,寫下了李德載親自登山採茶和賣茶的過程。清晨早起,李德載去山中,將尚帶甘露的嫩茶尖從枝頭摘下,配以牛奶,煮出絕頂美味的奶茶。李德載稱此等極品奶茶,天下間只有他這一家。雖然很多人不相信他的奶茶品相極高,但不能否認的是,他的茶聲價倍漲,甚至連皇族都爭相訂購。
這三曲詠茶曲,有李德載的自誇在其中,同時他也是在為茶館大做廣告:茶既養生潤性,茶道也是一種有趣的活動。
茶之所以在中國大行其道,不但因為中國是它的原產地之一,茶文化早早就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更因為飲茶和茶道符合了中國人的傳統精神。
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可以美心修德,陶冶情操、去除雜念,是一種融和美的儀式,非常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由於元代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茶在各教均有強大的市場,而三教的精神特質在茶中一一可見。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走東西。」洛陽古道一茶亭的這一楹聯,既有佛家智慧,又未嘗不是道家、儒家的箴言。
佛教的茶宴伴以青燈孤寂,一縷清水自高而下,盞中清淺,茶葉旋和,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空山不見人,唯有沏茶聲,充滿避世和超塵;儒家以茶勵志,在飲茶中交流,你我共敞心扉,談論世事,充滿入世的味道。無論儒釋道哪種飲茶目的,皆旨在和諧、平靜,以天人合一為中心。
天人合一,是中國很早就提出的觀念,強調的是人、自然在精神特質的契合。當人的內心與世界天然結合的時候,於極樂中來去、於天地間遨遊、於人際間縱橫,三者都不是難事。採茶、烹茶、飲茶皆要求人們守靜。摘要摘得用心,煎要掌握最佳火候和時辰,飲要一洗二三飲,聞茶再品香。人在此刻寧心靜氣,則變得虛懷若谷、洞察分毫。非但如此,與人對飲,可消泯彼此戾氣,情意緩緩流動,興致徐徐舒張,思想可馳古今,與前人同夢攜手。茶既然能產生各種寧心靜氣、調養身心的效果,無怪李德載對茶館如此鐘情痴迷,並且力圖給飲茶文化大做廣告。
不管古今中外,東方的茶與茶道所藴含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都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與無邊宇宙相比,人類渺小若塵。如不能與天共榮,五行協調,就必然要遭受生活的背棄。周作人先生說:茶之道給予人們的是於微苦中見甘甜的和合之味,在不完全的現實中享受美與和諧,在剎那間享受永久。他飲茶的想法與數百年前李德載飲茶的想法如出一轍。
一杯輕茶飲盡,唯余裊裊清香,看大雁南飛、寒鴉滴露,折煞了三千世界,而人的心中只有一片淡泊,物我兩同。李德載飲茶,實則於茫茫塵世中尋得剎那的清閒,享受片刻屬於心靈的寧靜。
紅娘的私心與多情:王實甫《西廂記》
古有三姑六婆,「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則是指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一說到媒婆,就會讓人忍不住想起包子頭、大紅嘴、唇邊還有一顆黑痔的老太婆,身著花花衣服,到處去給人說媒。瘸的說成能飛的,啞的說成能吹的,全靠一張嘴,對他們有好印象的都是父母之輩,想追求自由戀愛的年輕人看到他們就會敬而遠之。
電視劇裡把媒婆的形象畫了一個永恆的框框,讓人們大多嫌惡至極,但是對於紅娘這個角色,反倒覺得可愛討喜。俗話說,做一次媒添一次壽,很多人都願意做一次紅...
作者序
便道人間一墨魂
曾聽過一個說法,關於你閱讀過的一本書,雖然讀時正置身人群和事物都混亂之中,以至當下無法理解這本書的內容和思想。但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天你終於明白,儘管閱讀時是無意的、不假思索的翻閱,那本書也在你的心靈中默默發揮作用。以至於你的整個精神與生活都無形中受到這本書的影響,並隨著這本書而改變。
元曲是曲調與人性結合的產物,雖不同於書,但它所詮釋的時代內涵卻如書般迷人,令很多不熟悉的人在偶然翻閱過後深受影響。
時人說起元曲,大多知之甚少,提起關漢卿、王實甫、白樸之輩,或許有幾人恍然大悟,但再深說下去便鮮有人知。
不瞭解元曲也就少了一個徜徉元代歷史的角度,所謂元曲,是元雜劇和元散曲的總稱。金元之際,隨著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帶來了新的文化,與中原的詞曲文化相結合,便形成了元曲。元人的精神特質從元曲裡可以看到七八分,若能再細細揣摩其意,整個大元王朝的文明史也就赫然在目。這便是這個馬背上的王朝給元曲賦予的人文精神。
貫雲石在他的套曲《新水令‧皇都元日》中說道:「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忠孝寬仁,雄文壯武。功業振乾坤……賽唐虞,大元至大古今無。」
一個國家沒有邊患、活力四射、繁榮強盛的當頭,讓人民感到無與倫比的自豪,對國家也秉持著極端信賴的情感。不過當統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人們萬般失望之後,能用筆墨作戰的文人們卻也開始不盡地傾訴。
有離開故國的悲傷,與往日的浮生盛世告別的不甘;有羈旅在外、離愁別緒的難抑;有對人生和戀愛的情殤、對生不逢時的憤恨;更有對整個時代灰暗背景的不滿;於此同時還有不斷掙扎在出入邊緣的可憐人。雖然也有不少文人灑脫看待,但滿腹牢騷的總是不在少數。對他們而言,人生苦苦尋覓,苦苦把握,苦苦追求,把義憤難紓的情感捧在掌心,終日凝望,用杜鵑啼血的堅持與精衛填海的執著去書寫、祭奠、憐惜,再把情感埋入曠野、撒入疏林,讓萬物同悲。
其實現在看來,他們對統治者的直言不諱並沒有獲罪,這無疑的對他們而言相當幸運。由於元王朝的專制性並不如明、清兩代,特別是在文化政策上,蒙人對意識形態的控制非常弱,他們無意識的包容令文人們敢於傾吐不滿,也間接造就了元曲的盛放。
有人說,生命就像蓋房子,建造時偷工減料就會成危樓;年久失修就會出現潰牆;施工不良就會漏水;有大風會吹破玻璃;如果遇上地震便會坍塌。話雖如此,不管是哪一種房子都有一扇可以出入的門,就連監獄也是如此,因此當你無路可走時,上天就會給你逃生的機會。正像蒙古人經營一個時代,即使再不成功,那些懷才不遇的文人雅士仍舊有各種不同出路:你可以選擇投入官場,可以避走天涯,可以選擇遁入山林,也可以玩轉風月。
元文人在不同的人生路徑上爆發的種種情感,直接反映在他們所寫的曲戲。仔細品味那涓涓筆墨和鶯鶯歌聲,可以體會到他們因時代大盛大亂所爆發的生命狂想。對於匆匆而去的人生而言,因一切嚮往而產生的溫馨與美好,因一切專注而產生的哀怨與瘋魔,因一切痴狂而產生的荒唐與罪惡,無不讓人感到憐惜、肅然而又莊重。無論元人自身的思想對與錯、是與非,後人可以歷史博大的胸襟去寬恕他們,即使不心存憐憫,也當真心對待,從他們的字裡行間中體會那清幽的墨香和銷魂的滋味。
便道人間一墨魂
曾聽過一個說法,關於你閱讀過的一本書,雖然讀時正置身人群和事物都混亂之中,以至當下無法理解這本書的內容和思想。但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天你終於明白,儘管閱讀時是無意的、不假思索的翻閱,那本書也在你的心靈中默默發揮作用。以至於你的整個精神與生活都無形中受到這本書的影響,並隨著這本書而改變。
元曲是曲調與人性結合的產物,雖不同於書,但它所詮釋的時代內涵卻如書般迷人,令很多不熟悉的人在偶然翻閱過後深受影響。
時人說起元曲,大多知之甚少,提起關漢卿、王實甫、白樸之輩,或許有幾人恍然大悟,...
目錄
《本書編輯委員與顧問名單》
《推薦序》
《推薦序》
便道人間一墨魂(作者自序)
目錄
元曲 離亂歌
斷腸人,在天涯
遊子愁,相思淚
忘憂草,憂難忘
塵世間,無「如果」
柳依依,別淒淒
元曲 才子佳人於亂世
應憐我一片冰心:朱簾秀
一個女人眼中的兩個男人:順時秀
響當當的銅豌豆:關漢卿
一尺白綾祭忠魂:王惲
梟雄仍舊是凡人:伯顏
長笑白雲外淡名利:貫雲石
元曲 瀟灑風塵客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白樸
功名事了去無痕:姚燧
我輩豈是蓬蒿人:馮子振
何苦蠅營狗苟這一世:薛昂夫
雖愛塵世,依然瀟灑遁去:張養浩
只願做個江湖醉仙:鐘嗣成
元曲 四季風物情
四季,悲世歌
在雨中,濕冷了心
山水,濁世的流放地
漁父垂釣,相忘江湖
尋梅,踏雪慰寂寥
元曲 半點相思半點淚
在得到時拚命守護的愛情:白樸《牆頭馬上》
紅娘的私心與多情:王實甫《西廂記》
思念成痴的迷魂旅程:鄭光祖《迷青瑣倩女離魂》
才懂相思便相思的初戀:徐再思《蟾宮曲‧春情》
人間自是有情痴:鮑天佑《王妙妙死哭秦少游》
此愛非我有,何必去汲汲:喬吉《水仙子》
元曲 市井眾生相
身在泥淖,出水芙蓉:風塵女
茶中得心靜,萬民所不可闕:飲茶
溫柔鄉裡尋慰藉,飲鴆止渴:情場
紅塵問道,心魔難除:道教文化
風韻煞人,紅顏何曾是禍水:審美
生有不同,死無異類:階級制度
元曲 綿綿思古意
世態紛紛,感今懷古:盧摯《蟾宮曲》
一醉解千愁,酒醒愁更深:高文秀《好酒趙元遇上皇》
淚染龍袍弔貴妃: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佛祖眼下的花花世界:李壽卿《月明和尚度柳翠》
孤兒復仇記: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
漢宮青塚上,隔世遇知音:馬致遠《漢宮秋》
元曲 黎民殤
青天可鑑竇娥冤:民間冤案
閒是天許,忙是自取:社會亂象
未嘗窮人苦,安知世人貧:窮儒生活實錄
萬家燈火寄哀思:節慶
落寞帝國的死角:國政敗風
《本書編輯委員與顧問名單》
顧問委員會
魏常海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夏文化書院導師
孫尚揚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夏文化書院導師
李明友 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華夏文化書院導師
陳永革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華夏文化書院導師
董 平 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華夏文化書院導師
編委會
蔣九愚 江西師範大學教授, 南京大學哲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蔣廣學 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 北京大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王建光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 南京大學哲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郭雙鷹 河南大學教授,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徐 輝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李海春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系博士後,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張鋼強 中央黨校法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宋宗宏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周文姬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研究員
陳國峰 北京大學哲學碩士,華夏文化書院副院長
褚仁虎 北京大學哲學碩士,華夏文化書院院長
鄭鳴謙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華夏文化書院學委會副主席
《本書編輯委員與顧問名單》
《推薦序》
《推薦序》
便道人間一墨魂(作者自序)
目錄
元曲 離亂歌
斷腸人,在天涯
遊子愁,相思淚
忘憂草,憂難忘
塵世間,無「如果」
柳依依,別淒淒
元曲 才子佳人於亂世
應憐我一片冰心:朱簾秀
一個女人眼中的兩個男人:順時秀
響當當的銅豌豆:關漢卿
一尺白綾祭忠魂:王惲
梟雄仍舊是凡人:伯顏
長笑白雲外淡名利:貫雲石
元曲 瀟灑風塵客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白樸
功名事了去無痕:姚燧
我輩豈是蓬蒿人:...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