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想望,展開的一場救贖旅程……
*美國圖書館協會青少年十大好書
*《學校圖書館期刊》《書單》《號角雜誌》《書訊》《VOYA》……國際媒體讚譽
作家曾陽晴 專文導讀
全國高中師生 推薦
杜可瑜 大直高中老師、宋怡慧 丹鳳高中老師、汪栢年 蘭陽女中老師、吳茂松 宜蘭高中老師、黃藝芳 中大壢中老師、楊淳淳 新豐高中老師、簡怡玟 振聲高中老師、劉思德 武陵高中老師
Collsinn 百齡高中國中部、L.I 松山家商、Only 明道中學、tiger5678 建國高中、YunYa 新北高中、小小宜 台東女中、小宗 士林高商、千墨 明倫高中、托哩 新莊高中、沐筠嵐 台南女中、夜 台南女中、凌嵐 秀峰高中、琪妍 台南大學附中、暮翊晴 明道中學、聽雨在哭泣 潮州高中、憶痕 岡山高中
人們動不動就說愛,但其實真正想指的是感情,那是對某個人的特殊感受。
不過,感情也是一種可悲的事,尤其當你想得到更多卻得不到時……
蘿莉,一個成長於單親家庭的美麗少女,有著早熟的身材和純真的心智,母親忙於工作與應付男友,而母親的男友又時不時想向她伸出狼爪……。這位一有痴迷的事情,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地完成「執念」的叛逆少女,最渴望的是尋找一位能「溫柔」對待她的人。
艾力克,有著絕世無雙的笑容和無邪俊美的外表,他在十五歲時殺了母親和繼父,即將刑滿離開感化院。在此之前,艾力克已經有虐殺動物的傾向,三年前逮捕他的老探長更懷疑他是連續殺害少女案的凶手。只有艾力克自己知道,他一直在尋找一種「溫柔」──一種他在瀕死的動物和無力回手的少女身上所找到的說不出來的寧靜跟美麗。
艾力克以為自己能瞞天過海,直到蘿莉告訴記者:我以前見過艾力克……
於是他們兩人一起展開一場或救贖,或毀滅的旅程……
作者簡介:
羅柏.寇米耶 (Robert Cormier, 1925.1.17~2000.11.2)
美國文學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囊括無數獎項,包括兩項終生成就貢獻獎。受他影響而開展寫作生涯的作家不計其數,而名作家史蒂芬‧金也評譽他的小說精采懸疑,令人震撼不已。
寇米耶出生於麻州萊姆斯塔(Leominster,依鄉音譯)的法丘(French Hill)地區,父祖鄰居皆來自加拿大的法裔移民,關係緊密,崇敬天主教。寇米耶一生的作品或隱或明,多以故鄉人情為背景。
寇米耶寫作天分開展甚早,七年級時就有修女教師認定他是位作家,大學時老師偷偷將他的作品投稿到雜誌去,意外獲得高額稿酬,也確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的第一本小說《此刻和那時》是根據他陪伴父親臨終的心路歷程而寫的半自傳,出版後獲得《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書評高度讚揚,但銷售平平,其後兩本小說亦是。
一直到1974年出版《巧克力戰爭》,寇米耶才真正聲名大噪。這本根據他兒子彼得拒絕賣巧克力所引發靈感的小說,同時受到成人讀者與青少年的熱烈討論,僅美國一地即銷售三百萬冊以上,並於1988年改編成電影。之後寇米耶又創作了十三本小說,本本叫好叫座,都是跨越成人與青少年的作品,包括續集《超越巧克力戰爭》(遠流即將出版),和《褪形者的告白》《殘酷的溫柔》,以及台灣曾譯介的《將軍與兒子》《我是乳酪》。
他在文學史上創下幾項里程碑:首先,他開啟了一種新的文類,以成人文學的藝術高度,書寫青春的物語;其次,他打破了禁忌,將以往作家不敢書寫的議題和內容,逼真呈現讀者面前;另外,他也影響了無數後起之秀,形成了「寇米耶式」(Cormieresque)小說風格──簡短字句、電影畫面、環環相扣的情節、令人戰慄的對話、鮮明的角色、充滿美感的隱喻象徵、黑色喜劇式的諷刺、直指人性的哲學思惟……等。
2000年底寇米耶因肝癌病逝,英美各重要媒體皆以專刊大篇幅悼念,讚譽他就像《巧克力戰爭》裡的傑瑞,以一人之力撼動了整個文學界。
譯者簡介:
柯清心
台中人,美國堪薩斯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任專職翻譯。著有童書《小蠟燭找光》;譯有《白虎之咒》系列、《擁有未來記憶的女孩》《吸血鬼獵人林肯》《一刀未剪狂想曲》等數十部作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文一】
邊緣少年的溫柔悲歌/簡怡玟(振聲高級中學教師)
讀這本小說,彷彿看了一部黑暗晦澀的青少年生命悲歌,遊走在社會邊緣的蘿莉和艾力克,為了彌補缺少的家庭關愛,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所謂的「溫柔」之愛,兩人旅程交會的同時,卻陰錯陽差地為故事劃下意外的句點。
從小跟著媽媽居無定所,缺乏安全感的蘿莉最渴望的是有個能溫柔待她的人,但媽媽與男友們的相處模式只讓她學會善用早熟的身體達到目的,加上偶像崇拜的執念在她身上發揮到極致,雖然錯認艾力克對她有好感,至少她證明了自己具有愛人的能力。
在作者羅柏.寇米耶的描述下,艾力克是個心思縝密的未成年連續殺人犯,虐待動物的傾向讓他合理化自己的謀殺行為──因為他不會再被背叛了。不過,遇上蘿莉後,他想擺脫她卻不知不覺地受她天真浪漫的個性影響,以致一切失去控制,等他覺醒已經太遲了。
書中的兩位主角心中同時並存「怪物」及「受害者」的角色,為了生存,習慣將自己的需求建立在別人的同情上,甚至不惜欺騙或傷害他人。原本可能成為對方黑暗中最好的互補缺口,但事與願違,艾力克終究得付出法律代價。在家庭教育失能時,若能有朋友或師長的引導,或許他們更能有勇氣與方法面對生命的困境。
【推薦文二】
在絕處栽種惡之華/杜可瑜(大直高中教師)
「我們很幸運,幸運到不會去砍人。
是因為我們夠幸運,才沒有走到那一步,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好。」
──詩人夏夏,寫於鄭捷事件後
在閱讀《巧克力戰爭》時,曾經對作者羅柏‧寇米耶(Robert Cormier)平實的敘事功力十分佩服。以校園與青少年作為主角的故事,不渲染熱血、正義、青春與奇蹟,只是用精準的人物描繪和生動的對話設計,讓讀者以旁觀者的身分參與故事,連同其間毫不掩藏的懦弱、背叛、暴力與黑暗。正因這種貼近現實的風格,讀者更容易將閱讀的思考與感受反饋於實際生活。
《殘酷的溫柔》承繼這樣的書寫風格,題材選擇則更為大膽──未成年的智慧型連續殺人犯。和《巧克力戰爭》不同的是,作者在架構設計上,採用三個角色的視角穿插敘述,而終有劇情的交集;這樣的安排,一方面增添情節的懸疑性和豐富度,二方面則是對於想要探討的故事主題給予多面向的呈現;透過這樣的方式,讀者可以發現:原來在不同設定、不同性格的人物底下,或許潛藏著類似的因素──我們與「怪物」之間的距離,也許沒有自以為的遙遠。
這個類似的因素是「執著」。俊俏聰明的少年艾力克對於從瀕死的動物與少女身上感受溫柔有著不滅的渴望;早熟的少女蘿莉追逐著自己的執念,不惜獨自離家,非要以舌吻為儀式才能終結;所謂的「正義使者」──最早發現艾力克可能是連續殺人犯而追逐不放手的波克特探長則說:「你就是我的嗜好啊,艾力克。」
這種執著,或許源於自我欲求不可得的空虛與蒼白。
艾力克認為母親愛上繼父而逐漸遠離了自己,因此選擇下手的目標,即便他沒有特別意識到,但每位受害者都與他的母親有著相同的外在特徵(如髮色);那是既愛且恨的交纏,得不到的母愛成了執念。
蘿莉則是隨著母親不斷從一個男人過渡到另一個男人而居無定所,當青春的容顏有了成熟的曲線,她在周遭男性的視線成了秀色可餐的女體,於是,她說,「我最渴望的,是個能溫柔待我的人。」
至於波克特,則是將屆退休之齡,沒有家人,沒有任何其他嗜好,長官只肯讓他辦輕鬆的案子;而他無法忘懷過去曾讓一名聰明狡獪的連續殺人少年離開,悔恨內疚的情緒始終糾結於心。
其中,艾力克和蘿莉更堪稱對照組:艾力克呈現出極度自我中心的傲慢,因此總像是站在高處俯看眾生,帶著輕蔑與嘲弄;蘿莉則是完全將身體當成工具,未曾察覺她將自己放在最卑微的地方,不曾喜愛也欠缺尊重。推敲角色的設定,會發現這兩人不僅都在破碎的家庭裡成長,且都認為因為母親愛戀的男人而失去了愛,因此,在表現方式看似相違的背後,兩人其實同樣渴望「溫柔」。
當然,無論透過傷人或者自傷來尋求溫柔的體驗,都不是合適的,甚至是犯罪的;然而,我們不得不正視一點,造成這些行為的初始原因,其實是人性裡基本的情感需求。只是,由於青少年對於人情事理尚處在摸索階段,偏差的解讀往往讓這些情感需求逐漸產生質變;事實上,以書中描寫的情形來看,無論是艾力克和蘿莉的母親,都不是十惡不赦的壞母親;她們與青春期的子女出現的衝突(蘿莉)和隔閡(艾力克),在「所謂的正常家庭」裡也經常可見。
那麼,隱匿在靈魂深處而最終教唆傷人或自傷的「怪物」究竟是如何形塑成的?或者這麼問:如果惡之華是綻放在絕處,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如何不會陷入「身在絕處」的固著認知?
在青春期的階段,建構自我認知、追問生命意義是每個人多少都會觸碰到的挑戰;對於這個挑戰,每個人或有不同的意識程度:有的人反覆思考,或經由閱讀經典尋求他者的智慧,有的人則是一知半解,只覺得自己的情緒起伏猶如雲霄飛車。正是由於無論是思考或情緒的焦點都過度集中在自我,欠缺了更寬闊的生命出口。
我想,儘可能地去開創眼界,關心社會議題與世界趨勢,當思考或情緒不再過度聚焦自身,反而會逐漸蘊生正面力量、走出迷局,不再孤立於絕處。在《邁向目的之路》一書中,史丹佛大學教育系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曾經以美國12~22歲年輕人的研究成果作為憑藉,論述了如何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內有可供參考的實例和具體施為的建議方法。
《殘酷的溫柔》是羅柏.寇米耶在1997年的作品,人物的塑造與情節的安排竟然能讓生活在2014年的台灣人極易感受與了解;這就是「經典」的定義吧──超越時空、深窺人性。作者選擇以直白冷靜的態度勾勒出青春的卑微、殘忍、空虛與偏執,我想,這就注定了不會是流於說教或是犯罪獵奇式的青少年題材小說,而不渲染、不誇飾的書寫方式,更還給讀者一個閱讀、感受與思索的空間──
溫柔是一朵人人想要擷取的花,總無法在絕處綻放,必須以淚為水、愛為光,才能在心田成就妍麗無邊。
媒體推薦:
【媒體好評】
寇米耶在本書中對連續殺人犯的描述令人不寒而慄,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嘆為觀止。──《學校圖書館期刊》星等推薦
讓讀者迷眩般地躍入精神異常的連續殺人犯主角的心境中,既令人不安,又十足大開眼界。──《書單》雜誌
寇米耶運用文字的魔力,讓讀者對故事中兩位身處社會兩種邊緣的青少年感到深深的同情。──《VOYA》雙月刊
緊張懸疑,毛骨悚然。──《號角雜誌》
寇米耶的上乘之作。──《書訊》雜誌
名人推薦:【推薦文一】
邊緣少年的溫柔悲歌/簡怡玟(振聲高級中學教師)
讀這本小說,彷彿看了一部黑暗晦澀的青少年生命悲歌,遊走在社會邊緣的蘿莉和艾力克,為了彌補缺少的家庭關愛,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所謂的「溫柔」之愛,兩人旅程交會的同時,卻陰錯陽差地為故事劃下意外的句點。
從小跟著媽媽居無定所,缺乏安全感的蘿莉最渴望的是有個能溫柔待她的人,但媽媽與男友們的相處模式只讓她學會善用早熟的身體達到目的,加上偶像崇拜的執念在她身上發揮到極致,雖然錯認艾力克對她有好感,至少她證明了自己具有愛人的能力...
章節試閱
我一旦迷戀一件事,就會無法克制自己。有時是好的執迷,我便會率性而為,看看後續如何,對索爾伯即是一例。有時迷上不該迷的,我卻也只能隨波而流,完全無法阻攔。最怕就是那種不正當的執念。然而即便是良性的,還是很恐怖,任何讓人無法自制的東西都很可怕,雖然其中不乏樂趣。
對索爾伯的執念一開始還滿良性的,他的音樂、CD裡的聲音,當然還有歌詞及他唱詞的方式。他的聲音粗啞如喉中含石,但歌詞卻十分聳動有力:
自我的血肉中
拔出我的心
而後食之……
我稱之為黑暗音樂,像來自漆黑的暗夜般,對我傾訴:
呼喊我的名字
從墳墓裡
以你腐蝕的愛
我得努力聽才能聽出歌詞,我閉著眼,將耳機緊壓在耳上,一開始還以為他唱的是「父式」的愛,那跟「腐蝕」是完全兩碼子的事了。
總之,戴著耳機坐在圖書館的CD播放器旁,看借閱櫃台的人來人往,而我卻像閒坐在私人島嶼般,感覺爽極了。我闔著眼聆聽,他的聲音充盈耳際並進入我的腦海中:
我嘴裡的洞
如同我心裡的空穴
你的愛在其中吶喊
在娛樂新聞節目上看到索爾伯之前,我並不迷戀他。索爾伯的嘴裡真的有一個洞,因為他缺了一顆牙。索爾伯頂著一頭鮭魚色的刺髮,滿臉雀斑,打扮醜如小丑:一條垮褲、綠色格紋吊帶、沒穿襯衫,一對乳頭像舊銅板似地突在胸上。不過最顯眼的還是那黑洞般的缺牙。我就是在那時對他產生執念的,我望著那個黑洞,知道自己非吻他、非把舌頭伸入他嘴裡的黑洞不可。
雖然家裡的播放器跟其他東西一樣,全都壞了,我還是在商城裡的奧利唱片行偷了CD。其實我並沒有偷竊,因為店裡有防盜門,根本無法下手。但我也沒付錢。唱片行裡有位副經理,年紀在四十歲上下,他打開儲藏室的門讓我溜進去等他。他喜歡看我。我閉著眼睛,他指揮我擺各種姿勢,我聽到他粗重的呼吸,最後他終於說:「好了。」我張開眼,但並不喜歡看他,他長得醜死了,而且還穿了豔黃色的襪子。
回家後,我拿出CD,將盒中的小冊子像風琴般地攤開,看著索爾伯的大臉橫跨在小冊子上。我取下跟老媽在華府林肯紀念堂前拍的合照,拿膠帶把索爾伯的照片貼到牆上。林肯是我最喜愛的總統,我很同情他,因為他總是一臉憂鬱,而且他的頭像又印在幣值最低的一分錢銅板上。
葛瑞在門口看著我:「蘿莉,妳把合照拿下來,妳媽會難過的。」「我會把照片貼到別的地方。」我告訴他,並退開一步,欣賞牆上那張嘴裡長洞的索爾伯照片。
葛瑞不像其他老媽帶回家的男人,他已經跟我們在一起六個月了。葛瑞不爆粗口,且工作穩定,在莫達克五金行上夜班。有時他喝多了,便在家裡到處亂睡,但這比起藉酒裝瘋,偶爾還對老媽動手的迪斯特好多了。
葛瑞望著欣賞索爾伯照片的我,我可以意識到他的目光,他最近常這樣,且上洗手間在走廊遇到我時,還會故意挨近。能讓他那樣看著,感覺不錯,但我不想做出傷害老媽的事,雖然她有時真的很煩。老媽自己的問題已經夠多了。她一向美豔動人,最近我卻發現她正一點一點年華老去。我看到她臉上的粉妝擠在皺紋裡,滴了眼藥也去不掉眼裡的血絲,而且她開始鬆垂了。有天晚上我瞥見她垮著一身肉從淋浴間走出來,嚇了一大跳。老媽向來以自己的身材為傲,還說那是她送我最好的禮物──一副好身材。不過我們都得小心發胖的問題,有時我那對傲人的雙峰,也會讓我覺得尷尬。
葛瑞走過來站到我身邊,家裡就我們一對孤男寡女,老媽到堤姆森餐館上工了,午餐時段生意正忙。六月初的天氣挺熱,熱氣從葛瑞身上散發出來,他的手臂貼住我的,身上的汗水似乎將我們黏在一起。我聽見他粗重的呼吸,或者也許是我自己的吧。葛瑞突然抱住我,撫摸我的胸部,我靠在他身上,聞著他臉上辛嗆的刮鬍水,他的手感覺好溫柔,我真希望他繼續撫摸下去,但一想到老媽,我便抽開身子。
葛瑞移開手,吞吞吐吐地說:「對……對不起。」我沒說什麼,只是沮喪地站著,因為我知道葛瑞若留下來──老媽也許希望他能永遠待著──我就得離開,再度離開了。
第二天,我在報上看到索爾伯週末要到威克堡演唱的消息,心中的迷戀就變得更強烈了。我們以前住在威克堡,威克堡在麻州南部,離現在這個住了一年半的荒僻小鎮一百多哩。我相信威克堡就是我註定該去的地方,我要將舌頭探入索爾伯嘴裡的黑洞,讓葛瑞和老媽過著永遠幸福快樂的日子。
永遠幸福快樂聽起來很童話,但老媽自己就是童話、喜慶大結局和雨後彩虹的信奉者。她總是認為明天會比今日好,只聽得進天晴的氣象預報,不信會颳風下雨。她反覆碎念的一些陳腔爛調實在令我抓狂,例如她總是說,若有人給你一顆酸檸檬,就拿來做檸檬汁吧,或黎明前總是最黑暗云云。有一回大清早,雨水打在窗子上,老媽坐在廚房餐桌邊冰敷迪斯特賞她的熊貓眼時,竟然還能開心無比地從報紙中抬起頭說:「妳聽喲,蘿莉,我的星座運勢說:『光明處處,努力工作,你的天分將會獲得認可。』很棒吧?」
冰袋稍稍滑落,我看到她眼周有著駭人的瘀紫。
「怎麼啦?」老媽問,「妳幹麼一副快哭的樣子?」
「我大概感冒了,不太舒服。」我說。可是我才沒得什麼鬼感冒。
老媽是餐廳女侍,很專業,也很以此為榮。她工作向來準時,不管有沒有宿醉,她知道該怎麼把餐盤托在肩上、客人何時想要帳單、湯夠不夠燙、牛排是否過熟等。
她的男人運超級背,老是挑到爛咖,只有一兩次例外,葛瑞算是一例,還有我老爸。媽說老爸仁慈又溫柔,只是時運欠佳,他在我兩歲時的某個雨夜裡被車撞了。我對爸爸毫無記憶,也從沒見過他的照片,連結婚照都沒有。
「那時東奔西跑的,哪有空。」老媽的人生一向如此。
東奔西跑──或許那也是老媽和我的人生寫照。總是從一地遷到另一地,總是在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跟著像迪斯特.康寶這種始亂終棄的男人走天涯。老媽從威克堡,跟著他跑到新罕布夏州的樸茲矛斯,結果迪斯特把老媽丟在醫院裡,自己跑掉了。那次老媽被他揍到進急診室,我陪她坐在候診室裡,看著她額上的腫塊慢慢脹成雞蛋大。老媽跟醫生說,她半夜起床上廁所撞到門。
「那這個呢?」醫生指著她臂上的瘀傷問。
「我很容易瘀青,」我媽說:「我的皮膚很敏感。」
醫生看看我。我將眼光別開。
「妳還好嗎?」他輕柔地碰碰我的肩膀。
我點點頭。迪斯特從沒碰過我。他對老媽上下其手,當我的面脫下她和自己的衣衫,老媽低聲跟他說:「別在孩子面前這樣。」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總而言之,我們從醫院回家時,迪斯特已溜之大吉了,老媽說:「那王八蛋怕我會去告他。」公寓是迪斯特的,下個月的租金已付過了,但我們還是搬走了,搭上往曼徹斯特的巴士,因為老媽說,她認識一個開宵夜餐廳的人,也許能賞她一份工作,後來我們又從曼徹斯特搬到這個小鎮。老媽跟以前一樣,一再向我道歉,說老是搬來搬去,害我不停地轉學。
「幸好妳很聰明,」媽總是這麼說,「比妳的笨媽媽聰明多了……」
「妳又沒有很笨,」我告訴她,「妳是個很棒的女侍,從不會被炒魷魚,都是妳自己辭職的……」
「我很擔心妳。」老媽也經常這麼說,上星期她又講了一遍,還附帶說:
「看看妳,都十五歲了,真難以置信……」
她的意思是,她很難相信自己已經三十六歲了。
「我總是先想到自己,」她說,「我不是個好母親,蘿莉。」
「妳是個很棒的母親。」我告訴她,反正講好話又不花錢,她聽了開心就好。
「我擔心妳到外面那吃人的世界會出事。」她說。老媽遇到家裡沒酒,或沒錢買酒時,偶爾會悲觀地說。
她當然不知道我早已出事了,以為我還是處女。我猜我還算是,我的意思是,就技術層面來說我還是。我在商城一號和二號影院的後座跟男生搞過,也跟一些男人在車後座玩過,例如唱片行裡的傢伙,但從沒真的上到本壘。
我一直想搞清楚愛是什麼,愛情、性和慾到底有啥不同。學校裡有個老師好像愛上我了,可是他從沒碰過我。辛柯勒先生跟我說,我心地很好,而且有寫作天分,應該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他看我的眼光,令我雙腿發顫,他眼裡充滿了渴慕,也許還有悲傷吧。以前我放學後會在他的課堂外徘徊,某天下午,他走出教室發現我在那裡時,兩人差點相撞。他笑了一下,但當即退開,笑意像黑板上的字跡般抹去了,老師憂心地四下張望。
「嗨,辛柯勒先生。」我好高興能在走廊上與他獨處,心頭狂喜不已。
老師長得並不帥,眼睛深陷眼窩,頭髮歪七扭八,顴骨的稜角分明。我常懷疑他到底睡夠了沒?
辛柯勒先生臉一紅,在走廊上咳了起來,他用公事包拍著屁股,支吾地說了些我聽不懂的話,然而我看到他眼中透出渴望,還有痛苦。
「噢,蘿蕾莉。」他用我痛恨的名字喊我──老媽以她最愛的蘿蕾莉阿姨為我命名──幸好我還有小名可用。
我好想拉起他的手放到身上,叫他不要害怕。但我們只是面面相覷。接著他轉過身,回眸望我,眼神極為悲涼。辛柯勒老師繞過轉角時仍看著我,他將我所有的渴盼都帶走了,也許連他自己的那份也是。
我不確定那是些什麼渴盼。
但我最渴望的,是個能溫柔待我的人。
辛柯勒先生要全班列表寫下十個最優美的英文辭彙,對我而言,真正優美的,似乎只有「溫柔」一詞。
我一旦迷戀一件事,就會無法克制自己。有時是好的執迷,我便會率性而為,看看後續如何,對索爾伯即是一例。有時迷上不該迷的,我卻也只能隨波而流,完全無法阻攔。最怕就是那種不正當的執念。然而即便是良性的,還是很恐怖,任何讓人無法自制的東西都很可怕,雖然其中不乏樂趣。
對索爾伯的執念一開始還滿良性的,他的音樂、CD裡的聲音,當然還有歌詞及他唱詞的方式。他的聲音粗啞如喉中含石,但歌詞卻十分聳動有力:
自我的血肉中
拔出我的心
而後食之……
我稱之為黑暗音樂,像來自漆黑的暗夜般,對我傾訴:
呼...
推薦序
【導讀】
釋放恐懼的溫柔/曾陽晴(作家)
自從《巧克力戰爭》後,寇米耶在所謂的「青少年文學」領域就一直享有盛譽。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文學成就絕不僅止於青少年文學大師,我們應該這麼說,他運用青少年這個階段的人生所發展出來的小說,在世界文壇已經穩穩佔據了最重要的作家的地位。
他的作品的價值絕不止於將青少年的爭議性題材寫到淋漓盡致、鞭辟入裡,最重要的因素是:寇米耶是一個說故事的大師。每一個好的寫作者或編劇家,都一定是個厲害的說故事的人。《殘酷的溫柔》(Tenderness)這本書也一樣,展現了寇氏說故事的魅力,多線進展的故事,節奏明快,剪輯俐落,最終將男女主角牽在一起,爆發高點。
女主角蘿莉,一個偏執、想要得著「溫柔」的女孩,有點隨便、擁有青春肉體的翹家女孩;男主角艾力克,看似天真、俊美無邪的外表下,既陰沉、又工於算計,其實是一個殘忍的連續殺人狂魔。甚麼是殘忍?也許就是對於人沒有同理心,無法感受到別人的痛苦的一種存在,寇米耶塑造的艾力克,可以說是這種殘忍的純粹體現。詭譎的是,在這樣的殺人殘忍過程中,艾力克體會到的是「溫柔」,那正是蘿莉追求的一種生命的慰藉。這種愛情的溫柔與那種殘忍的溫柔,有可能有交會點嗎?寇氏的說故事天才在此表露無遺。
這就好像另一位小說大師,捷克的米蘭昆德拉在他的重要作品《小說的藝術》裡說的,小說可以這麼寫,你先塑造人物,給主要人物個性與特色(換句話說,給角色character),然後放他們在你設定的舞台上,讓他們自行演戲,小說就這麼開展了。寇米耶就是在第一章裡,讓男主角(出感化院)、女主角(追星)經過曲折過程之後各自來到威克堡,相遇,發生故事。
《聖經》認為人是有原罪的,人在伊甸園裡,受了撒旦的誘惑,違背了上帝的命令(不准碰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因此被逐出伊甸園。從基督教的文化來看,人是會被魔鬼誘惑而犯罪,罪惡某個程度是極有吸引力的,特別是越巨大、越邪惡的罪。而有意思的是,人類被逐出伊甸園之後,犯的第一個罪是謀殺罪,亞當夏娃的大兒子該隱殺了弟弟亞伯。當人類遠離上帝之後,就像《聖經》裡上帝責備該隱所說的:「你若行的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一出門,就可能犯罪。
連續殺人魔一直是推理小說家的最愛,他可能是像號稱為蘇格蘭黑色之王的伊恩藍欽(Ian Rankin)筆下的「《聖經》約翰」或者是「《聖經》強尼」,硬漢探長雷博思從外向內、抽絲剝繭的調查;另一種寫作進路可能是類似湯瑪斯.哈里斯的小說《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裡的「水牛比爾」(Buffalo Bill),聯邦調查實習探員克麗絲史達琳為了營救遭到「水牛比爾」綁架的參議員的女兒,和另一個惡魔般的食人魔精神醫師漢尼拔萊克特合作,理解「水牛比爾」的精神狀態與犯案模式。克麗絲史達琳的辦案模式似乎宣告了,唯有與罪惡攜手合作,才有機會了解罪惡。
回到《殘酷的溫柔》,無可免俗的,寇米耶也需要有一位老探長盯著連續殺人魔:波克特。資深老到的探長與聰明狡猾的連續殺人犯之間的鬥法,是永遠不會無聊的戲碼,雖然艾力克一直與探長鬥智(另一方面他瞧不起大眾,一直嘲弄無知的一般人),可是一旦遭逢性感、天真、執著、充滿女人味的青少女蘿莉,這齣戲就成為一個完美的三角關係。
連續殺人罪犯,最吸引人的就是巨大邪惡所帶出的人心內在的深沉恐懼。寇米耶這次的溫柔的故事,特別進入男主角艾力克這位青少年的內心,讓我們一窺究竟。寇米耶娓娓道來之際,讓讀者感受到一股沒有同理心所帶來的邪惡力量,他只要謀殺當下的「溫柔」,不要生命的存留,似乎要從生命中提煉出「溫柔」,之後生命只剩渣滓。這讓我們想起德國小說家徐四金(Patrick Suskind)的有名小說《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裡面的那一個生活在巴黎的無感覺情緒、像跳蚤、又像吸血的扁蝨的男主角葛奴乙(法文裡Grenouille,亦即青蛙,徐四金顯然把連續殺人犯比為一種冷血的低等兩棲動物:介於人與動物之間的存在),殺了青春少女之後,只為提煉她們身上的香氣(作為香水的材料),屍體則成為糟粕,可謂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把某些事物的價值置於生命之上,令人不解且毛骨悚然的原因在此,不過人生不也就是許多無法解釋的「不解」串聯起來的嗎?
【導讀】
釋放恐懼的溫柔/曾陽晴(作家)
自從《巧克力戰爭》後,寇米耶在所謂的「青少年文學」領域就一直享有盛譽。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文學成就絕不僅止於青少年文學大師,我們應該這麼說,他運用青少年這個階段的人生所發展出來的小說,在世界文壇已經穩穩佔據了最重要的作家的地位。
他的作品的價值絕不止於將青少年的爭議性題材寫到淋漓盡致、鞭辟入裡,最重要的因素是:寇米耶是一個說故事的大師。每一個好的寫作者或編劇家,都一定是個厲害的說故事的人。《殘酷的溫柔》(Tenderness)這本書也一樣,展現了寇氏說故...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