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永遠的他鄉-高更」2010/11/27 - 2011/2/20最佳導覽閱讀
「要堅強、夠堅持,才能承擔孤獨,才能特立獨行。」──Paul Gauguin
高更,為什麼自我放逐,遠走他鄉?
* 5大傳奇事件 + 11則生平故事 + 10幅經典導覽
* 作家鍾文音、名醫張天鈞分享第一手大溪地經驗
* 高更特展導覽書撰稿人─鄭治桂,導覽賞析
* 10幅經典名作,直擊創作情感與背後動人的奧秘
* 首刷加贈限量獨家設計,精緻典藏海報。
從股票金童到流浪畫家,帶你認識歷久不衰的高更傳奇
配合北美館即將在11月27日展開的「永遠的他鄉──高更」展覽,本書從生平、作品到後人好奇的所有話題,全面認識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傳奇的一生。
豐富照片對照,精采呈現高更的時代與生活
高更如何從股票金童變成畫家?哪幅畫是他最神秘的作品?他和梵谷有何心結?哪幅畫是他的經典之作?大溪地有何魅力?為什麼43歲的他拋家棄子流浪天涯、客死異鄉?一個白人畫家如何走入島嶼女人的生命現場?大溪地如何在高更過世之後,在20世紀躍升為世外桃源的旅遊天堂?他一生締造了哪些不可思議的傳奇?
從遠離巴黎到客死異鄉,細說流浪人生的故事曲折
作家毛姆、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小說家尤薩,都曾以高更的人生為原型,撰寫出哪些經典的文學名著?高更相信什麼?堅持什麼?本書從他的人生、他引發的傳奇以及烙印世人的經典圖像,逐一剖析,全面還原這位流浪藝術家的生命傳奇。
鍾文音:一個白人畫家走進了島嶼女人的生命現場
此外,為讓讀者深入認識大溪地,特別訪問曾經親身遊訪過的作家鍾文音和名醫張天鈞,提供第一手的體驗,並以照片帶領讀者一窺今天的大溪地,及位於當地的高更博物館。
導覽書撰稿人鄭治桂:10個高更印象
本次高更特展的語音導覽人鄭治桂,也在本書中,以10大主題交互對照,帶領讀者深入賞析高更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鄭治桂
˙畫家、大學藝術教師。
˙2010年「永遠的他鄉──高更特展」導覽書撰稿人。
˙2009年「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語音導覽撰稿人。
˙2008年「驚艷米勒」、「印象畢沙羅」特展導覽課程講師
˙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法國繪畫沙龍>系列演講主講人
˙聯合文化天地<美的歷史>系列講座策劃/主講人暨書評撰述
˙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藝術造型碩士,專研十九世紀法國風景繪畫史,柯洛研究(Camille COROT)。
˙著有《360度看見梵谷》
黃茜芳
生在台北,長在台北,生活在台北。
大學主修西班牙文,讀過藝術學與跨領域研究所
在台灣多本美術雜誌編輯部工作近十年。
曾是藝術基金會企劃、畫廊經理人、策展人與文字工作者。
最愛藝術書寫與編輯工作。
讀高更,看高更,寫高更,分享高更,特愛高更。
曾璐
任職雜誌出版多年,遊走設計藝術文化精品,用文字表現生活的理想與美好。
章節試閱
【關於高更的5個現象】Part 1-5
探尋野性的力量──作家鍾文音見證不羈的創作靈魂
嚮往是旅人的座標。百年前,高更燃燒不平凡熾熱的生命厚度,想親自印證,鍾文音飛往大溪地,重探藝術家譜下命運悲創孤獨的終曲,身處歷史現場與高更靈魂對話。
1請問停留在大溪地最感動的是什麼?
鍾文音:感受到高更為了成為純粹的藝術家,遠離巴黎,來到蠻荒大溪地,要知道百年多前的大溪地是沒有電的,何況他還要背負背德者的罪名:拋妻棄女。
以致於當我在大溪地高更故居見到出土的文物時,我可以深刻體會到他的那種孤獨。在他畫室故居挖出許多酒瓶,可以想見當時他戒酒澆愁的狀況了。忍受這種孤獨非常不容易,走在藝術先鋒也不容易。
2 高更選擇浪跡大溪地,前往當地,您這樣年輕寫作且畫畫的創作者,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鍾文音:我形容高更在大溪地的十二年時光是生命的「奢華時光」,他傾全力捍衛他的作品與「成為他自己」,這種不顧一切的野人般的創作熱情是我匱乏的。
因此探訪了他後,也更明白所有的藝術已經不只是才華的問題,更多是「個人意志」人格特質的問題了,我覺得這種「野性」的東西正是當代養尊處優的創作者所缺乏的(被文明馴化了),我喜歡這種野性的力量。
3 身為女性創作者,對於高更所繪當地女性的代表作,您有何感受或看法?
鍾文音:許多人認為高更的作品帶有人類學誌的眼光,但我以為那是他在大溪地孤寂生命的撫慰,那些年輕女性的肉體,恰恰是他賴以維生的「芳香」。
從他在大溪地寫的日記「諾亞˙諾亞」(Noa Noa),可以看到他溫柔的一面,我不認為他歧視或利用了當地女人,我覺得那是「時代」的產物:一個白人畫家走進了島嶼女人的生命現場。
當然高更和那些當地少女在一起被認為是背德者,但我因為我去過大溪地,至今整個波里尼西亞仍是一個對身體比較開放的社會 (當地最大的問題還是未婚少女懷孕)。我覺得高更以當地女人為主角的畫作散發著濃濃原始氣息,仍是非常「前瞻」的,對繪畫史具有影響力,這仍是很可貴的。
總之,高更前往大溪地,幾乎已經成了大溪地的符號了,在大溪地到處都是高更的畫作印製在許多物件上,光是這一點,就知道高更和大溪地是合而為一了,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單純」地看待高更畫作的藝術性,而不會去想白人與原始人或者男性與女性的高下關係了。
鍾文音
右手書寫,左手畫畫、拍照,停留紐約進修油畫兩年,創作力豐沛。出生在雲林,長年關注家族寫作、愛情與藝術等題材,熱愛旅行,足跡行過世界各地,訪藝術與文學創作者的原鄉。獲中國時報、聯合報等文學獎、旅行文學獎、雲林文化獎,以及2005吳三連文學獎等。出版小說、散文與旅行文集等近三十本。
【高更這個人】Part 2-2
眼明手快投資致富─高更是布爾喬亞的菁英
四海遨遊的水手、軍官,搖身一變成為股票交易高手,聰明伶俐,應對得宜,眼光精
準,快速累積財富,窮困的年輕人,進階為法國新興中產階級的菁英,享受一生最富裕
的物質生活。
✚年輕實幹的股票投資高手
19世紀末期,資本主義興盛之際,歐洲各國整併工廠,或重組公司,主要為了刺激經濟,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股票,讓有興趣的人來投資。
高更的監護人古斯塔夫.阿羅沙是一位愛好藝術的生意人,信守對好友的承諾,1872年,安排高更到保羅.柏廷(Paul Bertin)證券公司工作,擔任投資顧問,熟悉商業界的操作模式。7年後,高更轉往勒.伯樂帝耶路的布童銀行任職,之後再跳槽到其他公司。
從水手轉換為操作股票投資高手,前後工作似乎無關聯性,但,他卻游刃有餘,他的天資聰穎,頭腦反應迅速,許多客戶對他專業精準的投資操作深具信心。當時在工廠辛苦工作的工人,每月可以領到的薪水勉強約一百法郎,高更單憑投資年薪就高過4萬法郎!生活闊綽的他, 沉浸在布爾喬亞的美好生活裡,東方情調的古董傢俱、奢華舒服的地毯、溫暖典雅的壁爐,出門專人馬車接送等等,不到三十歲的高更成為人人稱羨的中產階級菁英,享用高級美食,身穿訂製華服,他學習古斯塔夫阿羅沙投資購買藝術品,購藏了馬奈、雷諾瓦、希斯理、塞尚等人的作品,自成一格。
✚與梅蒂建立溫馨幸福的家庭
生活優渥的高更,是眾人稱羨的單身貴族,事業如日中天,巧遇丹麥女子梅蒂.蘇菲.嘉德(Mette Sophie Gad),能說流利的法文,曾當過家庭教師,熱愛法國文化,喜歡上餐廳、出席舞會、逛百貨公司,她的家族在丹麥頗具地位,人脈關係良好。高更對這位氣質出眾的女史一見傾心,梅蒂喜歡高更的風趣以及穩定工作收入,1873年11月21日步入禮堂,高更25歲,梅蒂23歲。
家中孩子一個個誕生,長子艾彌爾(Émile,1874年出生)、次女阿琳娜(Aline,1877年出生)、次子柯洛維斯(Clovis,1879年出生)、尚─雷納(Jean-René,1881年出生),以及小兒子保羅(Paul小名Pola,1883年出生)。
家庭生活美滿,擁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兒女,平常最多休閒的活動是拜訪朋友,一起參觀畫展, 然而, 在證券交易所的好同事艾彌爾.舒奈克(ÉmileSchuffenecker)的感染影響下,喜愛畫畫的高更,又再度投向藝術的懷抱,尤其身處家庭和樂溫馨的氣氛裡,內心孤獨更想要找個出口宣洩宣洩。他和艾彌爾.舒奈克在一起外面租了房子,共同使用畫室,而,最親近的妻兒當然是模特兒的最佳人選。
【高更這個人】Part 2-5
高更與梵谷─相知相惜又相剋的友誼
高更與梵谷是各領風騷的藝術家,都有充沛的創作力,個性不同,住一起生活與創作,摩擦、爭吵、拉扯與衝突與日俱增,惺惺相惜,分別承受生命嚴苛的磨難,終於,爆發嚴重肢體衝突,是西洋美術史有名的公案。這對摯友同樣孤單靜默離世,然而,留下後人永遠研究不完的精采作品。
✚梵谷實踐「藝術村」邀高更同住
1888年10月, 位在亞爾(Arle)的黃色房子,梵谷精心佈置,繪製牆面,迎接高更到來,期待實踐「藝術村」的信念。剛開始,兩人相處平和,白天外出畫畫,有時手藝好的高更準備晚餐,交換對彼此作品的看法,漸漸從保留,轉趨暢所欲言,南轅北轍的辯駁,激發高更得理不饒人的口才,挑釁梵谷狂熱過人的神經質,分別寫信給友人與弟弟陳述對方的不是。
高更完成〈梵谷畫向日葵的〉一作,梵谷發現在高更眼中的模樣,高喊:「這確實是我,但是,是發瘋的我」,情緒如將爆發的火山,然後,長時間靜默。
習慣窩在咖啡館,梵谷啜飲苦艾酒,突然拿酒杯朝高更扔去,身手俐落的高更躲過一劫。隔天早上,見到梵谷在牆上寫著「我是聖徒,心智是健全的」。
✚梵谷割下左耳送給妓女小鴿子
梵谷的經濟環境比高更好,準備友人來訪,所以好些時日沒去看「小鴿子」-年輕的妓女瑞秋(Rachel)。兩位壯年男子望著胸部傲然挺立的女子,高更不禁想去玩樂,梵谷拉起高更奔向常去的妓院,身上僅有五法郎,只夠一人用,他讓高更去。但見瑞秋出現,坦言沒錢,瑞秋在他耳邊輕聲道:「把耳朵給我,今天讓你欠著」。梵谷欣喜若狂說:「一言為定,我的鴿子,耳朵將是妳的」。
12月24日聖誕夜,全家團圓的溫馨時刻,兩人大吵特吵,高更緩緩漫步街頭,低溫寒風或可吹散種種鬱積和不滿,想好好整理紛擾的思緒,急切腳步聲逼近,梵谷拿著剃刀追趕,高更落荒而逃,無懼酷寒,激動的梵谷割下左耳,小心翼翼把這份禮物送給瑞秋。潛意識有戀母情結的梵谷,妓女瑞秋被賦予「母親」形象,較年長高更則是「父親」,驚人的割耳舉動,無非是想把「母親」據為己有。
✚兩位摯友各奔前程繼續創作
不愛受拘束的高更無處可去,不敢回家,倉促投宿旅館,的確是該離開。接到警方的通知,高更趕忙通知梵谷在巴黎的兄弟西奧來處理,匆忙收拾簡單行囊,沒有告別,結束短短六十天衝撞不停的日子,梵谷被送往聖雷米精神病院。
距離造就美感,高更與梵谷持續通信,絕口不提發生過的衝突,互吐心語,為內心深處的孤獨找對口宣洩。隔年(1889)一月初,剛出院,紗布覆蓋傷口,畫著〈割耳自畫像〉的梵谷,收到高更來信,稱許:「你的〈向日葵〉對比的黃
色背景,我覺得是完美風格的典範,完全是自己的畫風」、「在你弟弟那裡看到〈播種者〉,也非常好。」1890年,舉槍自盡的梵谷,不到40歲。
高更割下梵谷的耳朵?
2009年,德國漢堡大學教授漢斯.考夫曼(Hans Kaufman)、芮塔.微德根(Rita Widegan)發表 〈梵谷的耳朵:保羅高更與沉默的協定〉(VanGogh's Ear: Paul Gauguin and Van Gogh the Pact of Silence)出版,提出「高更是割下梵谷耳朵的兇手」的最新說法,著實撼動了美術史界,讓這美術史備受爭議的公案,一世紀後再度引發熱烈討論。
長達十年,重新考證當時警方的記錄、目擊者的說詞與梵谷的書信,推論出二人最後的碰面,因妓女瑞秋爭風吃醋,高更急於擺脫抓狂的梵谷,可能出於本能的自衛,用劍削下梵谷左耳垂,血流不止的梵谷把左耳垂撿起送到妓院給瑞秋,然後回家睡覺。警方筆錄多採錄高更的說法,梵谷始終為保護摯友而謊稱自殘,兩人協議不對外說出真相(否則高更得坐牢)。在給弟弟書信中寫著:「好在高更當時拿的不是手槍或其他危險的武器」。
【關於高更的5個現象】Part 1-5
探尋野性的力量──作家鍾文音見證不羈的創作靈魂
嚮往是旅人的座標。百年前,高更燃燒不平凡熾熱的生命厚度,想親自印證,鍾文音飛往大溪地,重探藝術家譜下命運悲創孤獨的終曲,身處歷史現場與高更靈魂對話。
1請問停留在大溪地最感動的是什麼?
鍾文音:感受到高更為了成為純粹的藝術家,遠離巴黎,來到蠻荒大溪地,要知道百年多前的大溪地是沒有電的,何況他還要背負背德者的罪名:拋妻棄女。
以致於當我在大溪地高更故居見到出土的文物時,我可以深刻體會到他的那種孤獨。在他畫室故居挖出許...
推薦序
【導讀】
追尋高更身影
跨越半個地球的藝術冒險家
行遍半個地球,高更才終於抵達他人生汪洋的宿命故鄉──大溪地。他生於文明社會,卻流著野蠻人的血液,看似放蕩不羈,拋家棄子,晚年落魄,但他說,他終於明白生活與快樂的藝術,這是野蠻人教會他的事。
巴黎野蠻人引人側目
「野蠻人」現身,在講究服裝品味與談吐有禮的巴黎,闖過蠻荒大溪地的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特愛頭頂捲毛羔羊皮帽,身穿領口黃綠鑲邊的俄國式短背心,外搭縫著珍珠殼造型鈕扣的藍色長禮服,配上灰黃色長褲,習慣戴白手套的雙手,緊緊握著柄上鑲綴珍珠又刻意雕刻紋飾的拐杖,他不可或缺的第三條腿,雙腳蹬著色彩繽紛的木屐,走起路來嘎嘎作響。這位特意獨行的藝術家,報紙刊載諷刺專文,甚至畫成漫畫小丑,特意戲謔,仍,我行我素,蠻不在乎。
17歲的水手夢
他的特立獨行與孤傲反骨,其來有自。外祖母是無政府、爭取女權等社會運動的重要領袖,他繼承了這個家族熱情、獨立與愛好自由的血統。童年時,因緣際會遠赴南美祕魯,西班牙、英國、法國、阿拉伯、印第安印加文化的多元融合,滋養著他好奇的眼光。奔跑在氣魄非凡大尺度巴洛克建築,洗燙衣服的中國女僕,黝黑土著少女的容顏、熱鬧滿城的狂歡節,健美軀體的舞動,鏗鏘有力的音樂環繞耳畔,這三年的生活快樂似「人間天堂」。
童年的成長記憶,一直伴隨著他。17歲的他,選擇做個水手,初嚐漂泊滋味,告別母親,前往巴西里約熱內盧 ( Rio de Janerio )。之後投身海軍,1868年初春,行過地中海、黑海、北海、北歐、南美等重要港口,訪過瑞典、義大利與比利時。1871年4月 23日,普法戰爭結束,母親病逝,23歲退役後才回抵戰敗的巴黎。
人生汪洋的宿命故鄉
返鄉後成為上班族的高更,結婚生子,生活步入正軌。看似平穩的人生,不安的靈魂卻依然蠢蠢欲動,但這一次,他決定成為一個專業的藝術家,也渴望成為真正的野蠻人。高更在給亦師亦友畢沙羅信中寫道:「人到了某個年紀,不能保有兩個目標」。為了實現他的野蠻行與藝術夢,他與畫友查爾斯.拉瓦勒(Charles Laval)經巴拿馬運河,在巴拿馬當苦役,賺微薄工資,前往西印度群島的法屬馬汀尼克群島(Martinique Islands)。四年後, 1891年四月,從馬賽起航,經蘇伊士運河、澳洲 ( 墨爾本;雪梨 )、紐西蘭,停留在奧克蘭的毛利文化民族博物館,研究毛利文化,首次踏上夢中世外桃源--大溪地,他人生汪洋大海上的宿命故鄉。1893年,黯然回故鄉,二年後,1895再抵大溪地。1903年,落寞意外病故異鄉,前後十二年。
喜愛散步,遠眺海景,綠色襯衫隨風飄舞,紅白相間腰布纏繞,縫有銀扣飾的貝雷帽牢牢戴在藝術家頭上。「高更先生,你好」的爽朗親切問候,遠遠傳來,此起彼落,這位文明社會的「野蠻人」,或許,該說是當地人眼中迷途誤闖的「野蠻人」!他的一生看似拋家棄子,離經敗德、晚年落魄,但他說,他終於明白生活與快樂的藝術,這是野蠻人教會他的事。
【導讀】
追尋高更身影
跨越半個地球的藝術冒險家
行遍半個地球,高更才終於抵達他人生汪洋的宿命故鄉──大溪地。他生於文明社會,卻流著野蠻人的血液,看似放蕩不羈,拋家棄子,晚年落魄,但他說,他終於明白生活與快樂的藝術,這是野蠻人教會他的事。
巴黎野蠻人引人側目
「野蠻人」現身,在講究服裝品味與談吐有禮的巴黎,闖過蠻荒大溪地的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特愛頭頂捲毛羔羊皮帽,身穿領口黃綠鑲邊的俄國式短背心,外搭縫著珍珠殼造型鈕扣的藍色長禮服,配上灰黃色長褲,習慣戴白手套的雙手,緊緊握著柄上...
目錄
目錄Content
【高更事件簿】高更……高更!
Part I 關於高更的5個現象
I-1 追尋高更身影──跨越半個地球的藝術冒險家
I-2 高更的出走──文明社會的反骨背叛者
I-3 發現人間天堂大溪地──開啟奢華旅行風潮
I-4 人生本應如此──張天鈞醫師訪大溪地的人生體驗
I-5 探尋野性的力量──作家鍾文音見證不羈的創作靈魂
Part II 高更這個人
II-1 異鄉童年與海洋夢──藝術心靈的原鄉
II-2 布爾喬亞股票金童──眼明手快投資致富
II-3 藝術夢的第一步──生命中的必然轉彎
II-4 布列塔尼改變一生──奔向原始野性的起點
II-5 異國情調的嚮往──對異文化的好奇與探索
II-6 高更與梵谷──相知相惜又相剋的情誼
II-7 踏上夢土大溪地──萬物和鳴的自然生命力
II-8 諾亞˙諾亞的完成──藝術人類學上的創舉
II-9 高更的大溪地女人──如亂針繡的情網
II-10 最後的歸宿──在遺憾中迸發的永恆之光
II-11 高更之後──穿越時空藩籬的影響
Part III 10個高更印象
導覽◎鄭治桂
III-1 自畫像──異鄉人的蛻變
III-2 布列塔尼──捕捉質樸無華的生活氣息
III-3 佈道後的幻象──象徵主義的先驅
III-4 描繪向日葵的梵谷──與畫友間的創作情誼
III-5 黃色基督──對宗教的好奇與探索
III-6 大溪地風情──勾勒粗獷的原始氣息
III-7 大溪地女人──原始軀體的神秘魅力
III-8 亡靈窺探──神秘世界的嚮往
III-9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對命運的詰問
III-10 諾亞˙諾亞──藝術人類學的圖文筆記
目錄Content
【高更事件簿】高更……高更!
Part I 關於高更的5個現象
I-1 追尋高更身影──跨越半個地球的藝術冒險家
I-2 高更的出走──文明社會的反骨背叛者
I-3 發現人間天堂大溪地──開啟奢華旅行風潮
I-4 人生本應如此──張天鈞醫師訪大溪地的人生體驗
I-5 探尋野性的力量──作家鍾文音見證不羈的創作靈魂
Part II 高更這個人
II-1 異鄉童年與海洋夢──藝術心靈的原鄉
II-2 布爾喬亞股票金童──眼明手快投資致富
II-3 藝術夢的第一步──生命中的必然轉彎
II-4 布列塔尼改變一生──奔向原始...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