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馬遜家庭教養類暢銷榜No. 1!
聽膩了兩性與親子專家的意見嗎?其實在科技、商業、體育甚至軍事等領域,藏著讓家庭更幸福的秘訣!
各領域專家不藏私親自傳授,200多個大膽創新點子,試試看,你的家庭一週之內就會有所轉變!
※你家有下列的情形嗎?
.早上總是一陣混亂,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出門,卻發現還是有東西忘了帶!
.家事總是做不完,假日還有家庭活動,夫妻幾乎沒有高品質的共處時刻。
.祖父母溺愛孫子,對你的教養方式不以為然,甚至予以干涉。
.一家人出去玩變成一種形式,大人很累、小孩很無聊。
.一家人對年邁父母的照護問題意見不同,導致家人間的不愉快。
家庭對個人的幸福感影響至深,但我們花在改善家庭問題的時間與精力卻非常少。長期研究家庭相關問題的作者,發現商業、科技、體育、軍事等領域中的許多創新方法,似乎也適用於家庭,於是親自拜訪了這些領域的專家,向他們請益,並在自己的家庭裡進行實驗。
作者就這樣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年的探尋之旅,帶領讀者:
跟哈佛談判專家學聰明吵架、跟巴菲特顧問學管理零用錢、跟特種部隊學安排家庭聚會、跟矽谷遊戲設計師學如何規畫有趣的假期、跟球隊教練學習如何經營團隊、跟名廚學健康餐點……
這些有趣的理論,為解決家庭的大小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模式。作者根據這些理論,發展出兩百多種讓家庭更幸福的創新點子。從書中每一章挑選一個點子實際執行,你的家庭在一週之內就會有所轉變。
我們都期待自己的家庭能變得更好,現在,就給家人來點新鮮的!你會發現,這些意想不到的秘訣,也將為你的家庭帶來意想不到的幸福!
作者簡介:
布魯斯.法勒(Bruce Feiler)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同時也是美國公共電視《走過聖經》系列紀錄片的主持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並經常受邀於電視新聞節目中擔任來賓,包括美國公共電視、ABC、NBC、CBS、CNN,也曾受邀至TED演講。代表作《女兒的六個爸爸》描述他在40歲罹癌後的心情寫實,曾獲得年度父親的殊榮。其他著作有《走過聖經》(Walking the Bible)等。
譯者簡介:
陳雅莉
政大新聞系學士、台大新聞所碩士。曾任職於多家媒體,現為自由撰稿與譯者,著有《用週休,一年玩遍台灣!:250個非玩不可的快樂景點》;譯有《台灣部落深度旅遊︰中南部篇》等書。
鄭景文
台大植物系學士,劍橋大學病理學系博士,曾在劍橋大學婦產科學系暨病理學系從事多年博士後研究。目前是兼職譯者、環境資訊中心翻譯審校志工,正職是家中大小火星人的專職台傭。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充滿幽默感與真實性……作者特殊的觀點與語調,讓這本書與其他教養和快樂學的書大有不同。
──Yahoo
.這是我讀過教你如何讓家人改變最棒的一本書。別用走的,趕快跑去買一本吧!
──NBC Latino
.即使最多疑的父母看到這本書,都會趕緊坐好、開始記筆記。
──Bonnie Rochman for Time.com
.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的寫作風格引人入勝。
──華盛頓郵報
.我愛這本書,因為這真的是一本給現代家庭的全新教戰手冊,能幫助對抗數位時代的混亂。
──親子暢銷作家Lyss Stern
媒體推薦:.充滿幽默感與真實性……作者特殊的觀點與語調,讓這本書與其他教養和快樂學的書大有不同。
──Yahoo
.這是我讀過教你如何讓家人改變最棒的一本書。別用走的,趕快跑去買一本吧!
──NBC Latino
.即使最多疑的父母看到這本書,都會趕緊坐好、開始記筆記。
──Bonnie Rochman for Time.com
.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的寫作風格引人入勝。
──華盛頓郵報
.我愛這本書,因為這真的是一本給現代家庭的全新教戰手冊,能幫助對抗數位時代的混亂。
──親子暢銷作家Lyss Stern
作者序
引言
為何家庭需要來點新鮮的?
那是我們每年八月的年度家庭聚會的第一晚。過去四代以來,我的家族成員每年夏天都會聚集在喬治亞州薩凡納市東邊的泰碧島上。晚餐時刻總是喧鬧不已,我們一邊享用蒸蝦、整根玉米,一邊談論著政治上的抹黑事件。我們會一起進行一些怪異的藝術創作,像是使用瓶蓋和錯置的骨牌。我們還曾被水母螫傷。
在那裡,我的祖父教會我們玩二十一點。我的初吻也是發生在那裡。我的妻子琳達非常熱愛那座小島,於是建議將我們其中一個雙胞胎女兒,以這個獨特天堂的名稱來命名;另一個女兒則是以天堂的神奇花園為名,取名為伊登(Eden)。
然而,那座我們心目中的天堂,如今正處於焦躁不安之中。
琳達和我最早抵達泰碧島。我們的女兒最近剛滿五歲,意味著我們已經熬過小娃兒仍吸著奶瓶、包著尿布的育兒死亡行軍階段。可是,我們現在正被一連串新的挑戰搞得狼狽不堪,比如說,每天一早得設法讓全家人起床、出門;跟小孩大聲爭吵,只為了要他們吃晚餐時能偶爾中途不離座;有時夫妻倆還得記得互相調情一下。除此之外,那天早上出門前,我忘了將女兒的動物布玩偶裝進行李箱,這代表當我和琳達原本應該要享受假期性愛的時候,我只能孤伶伶地睡在冰冷的床上。
我的妹妹和妹婿接著抵達,同樣也面臨他們自己的麻煩事,例如:得從任天堂遊戲窺探他們青春期兒子的一舉一動;催促他同樣是青春期的妹妹去幫忙做家事;協助孩子們準備應付開始有霸凌、搞小圈圈、同儕壓力的學校生活。
最後一個到達的是哥哥,他嚴正地提醒我們,該討論關於爸媽的一些棘手話題了。比方說,是否該讓爸爸換成全天候都坐輪椅?媽媽的視力很差,是否別再讓她晚上開車?他們是否應該賣掉房子,搬到我們附近居住?還是應該賣了房子後,搬離我們遠一點!
我覺得自己好像是三明治世代中的一塊波隆那香腸,被逐漸年邁的雙親和成長中的孩子夾擠在中間。
果然不出所料,所有的緊繃情緒即將引爆。當我們聚在一起吃晚餐時,我從眼角餘光注意到我的外甥正偷偷在桌下傳手機簡訊。我知道我不應該說什麼,但我實在無法克制自己,於是要求他把手機收起來。
砰!一顆原子彈爆發了!妹妹對我厲聲說不要管教她的兒子;母親則是氣惱地說,所有孫子女都應該更懂規矩;父親指責我的雙胞胎女兒正把湯匙放在鼻子玩平衡遊戲;大哥則是不以為然地哼著說,這樣根本不可能進行大人的對話;而我的妻子則是舉起雙手表示投降,然後起身去幫女兒舀冰淇淋,就跟我的岳母以前一樣。
「她們連青菜都還沒吃完!」我抱怨道。
「可是媽媽答應要讓我們吃香蕉船冰淇淋!」女兒們高聲喊道,然後開始啜泣。
「女孩們,鬧夠了。」我說,「我們上床睡覺去!」這一聲令下,讓她們快跑到屋子較遠的一邊。最後,所有人都回到各自的房間。
那天深夜,父親叫我到他的床邊。他的聲音有些顫抖,那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恐懼感,我記憶中從未聽過。
「我們的家庭快崩解了。」父親道。
「不,不會的。」我出於本能地說,「我們的家庭會比以往更堅固。」
然而,那晚躺在床上時,我不禁疑惑:父親說的對嗎?我們是否正落入家庭功能失常的因果謬誤中?維繫家人情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使家庭充滿效率、有活力、運作良好,又幸福快樂的要素又是什麼?
如同我們所認識的每個人一樣,琳達和我對這些問題都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的孩子正逐漸長大成人,發展家庭文化的挑戰似乎更模糊也更巨大。我們的女兒正處於童年的黃金時期,將來她們會從踏出人生第一步到發生初吻,從訓練上廁所到參加高中舞會,此時正是我們最有可能培養她們家庭認同感的時期。可是,這個世界充斥著關於哺餵母乳、睡眠、小孩鬧脾氣等問題的相關建議,對少年相關問題的聰明思維卻很難找到。
或許,那也是因為這些問題太難處理了。控制孩子的午睡時間,和控制孩子緊盯電子產品螢幕的時間比較起來,簡直是輕而易舉。但要如何教導孩子學會紀律,同時又確保他們的成長過程都很愉快?在這個全年無休、人們尊崇新奇且粗糙事物的世界,是否可能培養永恆的價值觀?在花費許多時間養育孩子的同時,夫妻倆又該如何找到時間滋養彼此之間的感情?
每當琳達和我心中有這些疑問時,我們總是向父母求助,即使他們的經驗已非常過時,以至於幾乎有些古怪而不恰當;或者我們會上臉書求助,即便朋友們和我們一樣束手無策;雜誌和電視談話性節目所提供的建議,大多是空洞的陳腔濫調;一疊內容活潑但陳腐的實用手冊,還堆在我們的床頭沒時間看。我們真的是三明治世代嗎?即使是這樣的隱喻也有些過時,琳達根本不敢讓我們的孩子吃加工過的罐頭豬肉。這樣說來,我們根本只能算是包在蔬菜捲裡的那些有機豆泥嗎?
如今,舊的規範已不再適用,但新的準則又尚未制定。
第二天上午我問琳達,那我們究竟可以打電話給誰,以確認我們的家庭運作正常呢?
家庭嶄新的一天
沒想到這竟是問這個問題的最佳時機。過去五十年來,家庭的定義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各種型式的家庭不斷出現,有直系血親三代同堂的「折衷家庭」,也有「拼湊家庭」(註1:指父母其中一方帶著前一段婚姻所生的孩子,與現任的丈夫或妻子再婚後共組而成的家庭。)或「領養家庭」。另外,還有家人分住在不同屋子的「核心家庭」,以及成員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離異家庭」。有些家庭只有一位家長,或是兩、三位,甚至更多的家長。有的家庭有一種、兩種或三種信仰,也有的家庭根本沒有任何信仰。
不論你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家庭,大量的最新研究顯示,家庭對於個人的整體幸福和福祉至關重要。多項研究證實,生活滿意度的第一個預測指標,來自於花時間和你關心、同樣也關心你的人相處。簡單來說,幸福跟別人有關,而我們最常相處的「別人」就是我們的家人。
因此,要如何確定我們做的是有效的?過去十年,關於如何使家庭與其他小團體的運作更順暢的知識,已經有了驚人的突破。從神經科學到遺傳學,許多破除迷思的研究都已完全重塑我們的認知,不論是對於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孩子、家庭晚餐時應該談論什麼話題,以及成年手足之間要如何進行艱難的對話等。在社群網絡和商業領域的尖端創新,已改變人們在團體中的工作方式。來自美國軍方和職業運動界的創新計畫,也已引薦許多卓越技術,使團隊運作能更有效率,遇到挫折時,也能更快速地重新振作起來。
然而,這些革命性的想法大多仍被侷限在特定的圈圈裡,以致最需要它們的人──也就是家庭成員──反而無法看見。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改善這個問題。
我試圖將這本書寫成一本我最想閱讀的書,不論是身為一名配偶、家長、叔叔或伯伯、兄弟姊妹以及成年子女。我將家庭拆解成大家都會做的事,比如說,愛、爭吵、吃喝、玩樂、閒晃、花錢、做人生重大決定等,並嘗試發掘出能把這些事情做得更好的方式。我也盡我所能找到最具啟發性的經驗、最聰明的人,以及最有成效的家庭,以收集今日家庭能運用的最佳方法。我的目標是整理集結出一套幸福家庭的劇本。
人們對書中這些方法大多都視而不見。我上過一堂由「哈佛談判專案中心」創始人所開設的課程,學習如何聰明吵架;拜訪過ESPN體育台,以找出最厲害的教練建立成功團隊的秘訣;與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扁帽部隊」合作,設計出一套完美的家人團聚計畫。我也從跟股神巴菲特來往的銀行家那邊,得到安排零用錢的建議;和矽谷最頂尖的遊戲設計高手一起坐下來,研究如何使家庭假期變得更加有趣。
而我最喜歡的,是參觀電視劇《摩登家庭》拍攝場景的那一天。這個在美國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描繪出當今許多家庭中的衝突,有從科技用品到約會,每件事都能吵的郊區家庭;有領養了一個越南女嬰的同性戀夫婦;還有由暴躁祖父、哥倫比亞籍花瓶老婆,與愛玩股票的失戀兒子組成的家庭。
《摩登家庭》成功的一個關鍵是:不論劇中人物的行為有多麼誇張,或劇情有多麼瘋狂,在進入最後的廣告之前,編劇都會巧妙安排讓家人來一個令人安心的大擁抱。我確定自己一定會想要其中的一種安排!我那時跟演員、編劇聊過,《摩登家庭》的成功,對現代家庭來說有什麼意義,以及是否我們應該把生活過得更像一齣情境喜劇一點。
在研究期間,我也遇過一連串驚人的陳腐意見和過時的建議,這本書因而變得有點像是一場反對一些時下潮流的運動。
首先是改善家庭關係的產業。在我讀過的將近兩百本書當中,那些作者是心理治療師、諮商師、育兒專家,或研究家庭生活的其他傳統「權威人士」的書,卻是最沒有益處的。並不是因為這些書寫得很差,而是因為內容顯得很老舊而過時。書中提出的問題,似乎是翻新自三十、甚至四十年前的問題;至於答案,好像也了無新意。在佛洛伊德之後的一個世紀以來,這個曾經創新的領域似乎再也提不出什麼具有獨創性的見解。
與此同時,幾乎一切關於現代生活的事物,都正在被重塑和重新想像。對於家庭的新奇點子究竟在哪裡?剛開始,我就設立目標,要與科技、商業、體育及軍事等領域的重要人物,談談那些他們運用在家人身上的創新理念。我也設定了一個並行目標,那就是不要和任何治療師談話。(請注意,我只違背過這個目標一次,那次我遇到的是一位比利時的性治療師。)
第二個潮流是幸福運動。近年來,任何人只要走進書店或瀏覽網路,都會知道一門崛起於二十一世紀初的新領域:正向心理學。幸福運動是由一群有遠見的學者專家所倡導,將注意力從他們長期關注的有心理疾病或其他病症的個人,轉移到有傑出能力的個人身上,以及其他人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什麼。正向心理學蔚為風潮,而我和許多人一樣,從其令人興奮的文獻資料中獲益良多。
不過,即使是正向心理學的意見領袖也曾抱怨,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個人幸福上,同時也使我們的文化變得更加膚淺且以自我為中心。舉例來說,大多數探討幸福的書籍,主要的宗旨就是找出使我們幸福快樂的事物,但事實上讓我們最不快樂幸福的事情,就是養育小孩、照料年邁的雙親以及做家事。而我八成的清醒時間都是在做這些事!
我們需要擷取幸福運動的主要前提:焦點放在把事情做對的人,並將這個前提應用到我們生活中長期以來被輕忽的領域:我們的家庭。
最後是親子教養的戰爭。過去幾年來,大量的書籍、文章和雜誌報導都在爭論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應該要像中國人一樣嚴格;不對,要像法國人一樣鬆散一點;或者要像以前美國美好年代的父母一樣打小孩子。這些爭辯都慷慨激昂、熱情洋溢,而且有一種奇怪的熟悉感。意志堅強的虎媽,不正是與主張寬容的斯波克醫師(註2:Dr. Benjamin Spock,二次世界大戰後頗具影響力的小兒科醫師,提倡不應該對孩子施行體罰。)恰恰相反嗎?
這些書的作者都有他們想要鼓吹的意識形態,但我不這麼做,我不想試著效法某個國家,更沒有可以帶來好運的吉祥物。我只有一個問題:幸福的家庭做對了什麼事,以及其他人可以如何學習,使我們的家庭更加幸福?
我堅信,不論我找到什麼方法,我都不打算把它們縮減成五件、六件或七件創造完美家庭一定要做的事。一九八九年,史蒂芬‧柯維出版《與成功有約》,這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自我成長類書之一,銷售超過兩千五百萬本。這本書催生了無數的模仿者,想辦法要找出「五個簡易步驟」或「六個簡單真理」。網路因為強調簡短有力的箴言,更加速了這個趨勢的發展。正如每一位部落格、推特以及Pinterest的貼文者都知道,讀者喜歡看條列清單。我當然融會貫通過這類的條列清單(還自己列出了不少),但暗地裡我很厭惡它們。它們讓我感到緊張,因為我總是擔心自己會忘記第四條,或是不同意第二條的說法。
因此,在這本書中,我試著採取完全相反的作法。針對我處理的每一個主題,我努力寫出一些新穎的最佳方法。這些主題不僅是關於親子教養,還包含婚姻、性、金錢、運動,以及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教養。我的目標是創造出一份「終結所有清單的清單」,有兩百個以上的大膽創新點子,能夠改善你的家庭。雖然這個數字似乎很驚人,但請聽我仔細說完。
我相信,像這樣的集結是很自由的,因為顯然沒有人能致力於全部的主題。如果你像我和琳達一樣,有些內容將會讓你不太舒服,比如說,幫女兒洗澡時,我是否一定要用「陰道」這個字眼,而不能改用比較文雅的「私處」?有些見解你可能一開始不會同意,譬如,你說我應該取消約會之夜,這是什麼意思?也有一些建議你可能會直接拒絕,像是讓你的孩子決定自己的受罰方式?
可是,如果你也像我們一樣,你將會對自己還有那麼多不知道的事感到非常驚訝,然後急著準備開始嘗試一些新技巧。我幾乎打算保證,這本書中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點子,是你從來沒有看過的。(對我們來說,數字甚至高達九成)我也敢打賭,至少有一些點子是有用的。我的期待是,如果你從書中的每一章節採用一個點子,你的家庭在一週之內就會有所轉變。
有誰不想要那樣的轉變呢?在我們的文化中,對於改善家庭關係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因為大多數人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恐懼感,害怕無法做到自己期待的那麼好。我們都知道,家人對我們的幸福感影響最大,但我們花費在改善家人關係的時間竟是這麼的少。聽聽我們總是在說的話吧:我們很忙;我們很煩惱;我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感到時光飛逝。我們曾戰勝生理時鐘生下孩子,如今我們還要和不停往前的時間賽跑,幫助孩子們成家。
我們做得到。我所知的一切都說服我,讓孩子們體會到一種能伴隨他們一生的深厚家族文化,是有可能的。能參與其中的可能包括祖父母、兄弟姊妹,甚至充滿愛與支持的大家庭中那笨手笨腳的喬叔叔。擁有幸福快樂的家庭是可能的。
近一個半世紀以前,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一句世界文學中的經典名言作為開始:「所有的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每個不幸家庭都有它自己的不幸。」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認為前半句尤其荒唐。所有幸福的家庭當然都不一樣啊!有的成員眾多,有的少;有些家庭總是喧鬧不已,有些則是相當安靜;有的很傳統,有的則是非傳統。
撰寫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近年來的學術研究,讓我們有史以來首度得以找出成功家庭共同擁有的一些基本要素,了解有效率的家庭用來克服挑戰的方法,並且精確地找出在這個最瘋狂的人類體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更成功管理自我的技巧。經過這些年之後,是否可能說托爾斯泰是正確的──所有的幸福家庭確實有一些特定的共同點?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來吧,讓我向你一一說明理由。
引言
為何家庭需要來點新鮮的?
那是我們每年八月的年度家庭聚會的第一晚。過去四代以來,我的家族成員每年夏天都會聚集在喬治亞州薩凡納市東邊的泰碧島上。晚餐時刻總是喧鬧不已,我們一邊享用蒸蝦、整根玉米,一邊談論著政治上的抹黑事件。我們會一起進行一些怪異的藝術創作,像是使用瓶蓋和錯置的骨牌。我們還曾被水母螫傷。
在那裡,我的祖父教會我們玩二十一點。我的初吻也是發生在那裡。我的妻子琳達非常熱愛那座小島,於是建議將我們其中一個雙胞胎女兒,以這個獨特天堂的名稱來命名;另一個女兒則是以天堂的神奇花園為名,...
目錄
序:為何家庭需要來點新鮮的
第一部:常調整
第一章 敏捷家庭新宣言:21世紀家庭計畫,混亂少一點,快樂多一些
第二章 真正的家庭晚餐:談什麼比吃什麼還重要!
第三章 家庭品牌化:全家的任務宣言
第二部分:多聊聊
第四章 聰明吵架:哈佛人教你如何聰明解決糾紛
第五章 累積財富:巴菲特顧問教你如何運用零用金
第六章 說說棉花糖:如何進行一場艱困的對話
第七章 阿性媽媽有話說:你媽不說但應該要教的性議題
第八章 干愛何事?:救了百萬家庭的簡單測試
第九章 爺爺奶奶的心事:如何才不會把他們忘在火車上
第十章 家裡的好東西:家具擺放也是一門藝術
第三部分:出去玩
第十一章 家庭旅遊清單:讓旅遊更有趣
第十二章 閉嘴!歡呼就好:最厲害的教練知道何時出招
第十三章 挑戰可能的家庭戰爭:軍隊教你如何籌備完美的家庭大團聚
序:為何家庭需要來點新鮮的
第一部:常調整
第一章 敏捷家庭新宣言:21世紀家庭計畫,混亂少一點,快樂多一些
第二章 真正的家庭晚餐:談什麼比吃什麼還重要!
第三章 家庭品牌化:全家的任務宣言
第二部分:多聊聊
第四章 聰明吵架:哈佛人教你如何聰明解決糾紛
第五章 累積財富:巴菲特顧問教你如何運用零用金
第六章 說說棉花糖:如何進行一場艱困的對話
第七章 阿性媽媽有話說:你媽不說但應該要教的性議題
第八章 干愛何事?:救了百萬家庭的簡單測試
第九章 爺爺奶奶的心事:如何才不會把他們忘在火車上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