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320,000冊! 蟬聯30週各大通路暢銷排行榜Top1
★台灣、星馬港澳等華文地區持續熱銷中
★廣獲企業機關、學校圖書館與讀書會好評推薦
超值回饋!40分鐘《真原醫- 螺旋運動》示範影音
螺旋運動是由內而外徹底的拉伸與放鬆,可活動到身體全部的關節,
不僅可改善肌肉耐力還能提高關節的柔軟度,在動靜合一中讓身體更靈活順暢。
什麼是真原醫?/真原醫運動新觀念/基礎螺旋拉伸運動示範/螺旋運動的重要性
解說:楊定一博士/動作示範:長庚生技 吳長泰老師
真原醫 是最古老也最先進的醫學,
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
身為傑出的醫學研究者與醫師,
楊定一結合古老醫學文化和先進奈米科學,找到身心靈平衡且健康的祕訣,
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
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從飲食、運動、呼吸、思緒與情緒管理主動追求,
並提醒自已,常存感恩、懺悔、希望與回饋的念頭,
慈悲是宇宙最大的療癒力量!需要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作者在書中分享,如何從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環境,來預防及治療疾病。藉由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健康到修身、修心到身心靈的全面診治,包含練功靜坐到行為心性的改變,描繪出一個恢復整體健康的藍圖。
‧ 陽光是能量的來源,人體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陽的光線
‧ 富含酵素的生機飲食、彩虹般的蔬果,將可讓身體自己發揮治癒的力量。
‧ 蠕動緩慢的腸道,會導致不良的姿勢,簡單的療效性姿勢,將可帶來調正與疏氣活絡的效果。
‧ 螺旋原理的運動科學,徹底拉伸可達深層的結構調整,動靜合一中讓身體更靈活順暢。
‧ 心中充滿感恩、關懷、慈悲時,心臟會出現協調的頻率,使心血管功能良好,神經系統處於平衡狀態。
‧ 研究證實心臟的電磁場是腦的四千倍以上,心與腦的電磁場有著極強的同步性,當人體覺得愈和諧,心腦之間的同步性就愈強。
‧ 心臟智慧如同「EQ」,當心中感到委屈或憤怒時,只要真誠地說「謝謝」,就能讓念頭歸零,遠離情緒與煩惱的框架。
真誠推薦
「我面對的事一個天才中的天才,是科學的先行者,掌握了人體身心靈科學的秘密,是超出現但科技十年、二十年的知識及技術。」 ~臺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
「希望讀者能在書中和我一樣體會到定一的用心,他對生命的熱愛、探討真理的路程,從對科學物質的探討,走到對自我的瞭解與修正。」 ~台塑集團副總裁 王瑞華
作者簡介:
楊定一
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而致力於推廣身心靈整合的預防醫學「真原醫」,系統性地與大眾分享全面的健康觀念。
現任
‧ 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董事長
‧ 長庚生物科技、美國Inteplast Group董事長
‧ 真原新科學及醫學研究中心創辦人
‧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兼任教授
學經歷
‧ 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生化、醫學雙博士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
‧ 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主任
‧ 1996年獲頒美國自由神獎章,並被列入美國國會紀錄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面對的事一個天才中的天才,是科學的先行者,掌握了人體身心靈科學的秘密,是超出現但科技十年、二十年的知識及技術。」 ~臺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
「希望讀者能在書中和我一樣體會到定一的用心,他對生命的熱愛、探討真理的路程,從對科學物質的探討,走到對自我的瞭解與修正。」 ~台塑集團副總裁 王瑞華
媒體推薦:
「真原醫」 回到天然返歸於心
週日, 29 一月 2012 魏子怡
長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的楊定一博士,受邀前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分享他的全新健康概念--真原醫。(攝影者:林月美,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2/01/14)
一個由一連串驚歎號組成的頂尖科學人,如何突破現今醫學界線,進入身心靈領域,提出二十一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真原醫的理論?
現任長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的楊定一博士,六歲隨父親移民巴西,十三歲進入醫學院,二十一歲取得生化及醫學雙博士,二十七歲擔任系主任,研究及發現T淋巴細胞和殺手細胞如何殺死癌症細胞,至今發表了300多篇科學雜誌論文。2012年1月14日,楊定一博士受邀前往慈濟人文志業,分享他全新的健康概念。
何謂真原醫?如何進入身心靈領域?
楊定一是個受過正統西醫訓練的醫生,也曾接受各種傳統醫學的訓練,因此他絕不否定西方醫學,但更覺得有必要接納古今中外醫學的各個領域。他在康乃爾醫學院發表演講、著書與審查論文的日子裡,很快便注意到這些研究成果竟與整體健康無關,愈深入鑽研科學,反而可能變得機械化,也與心靈漸行漸遠。
楊定一早期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擔任顧問一職,因而有機會參加當時由美國輔助,以及另類醫療中心贊助的非傳統醫學發展與整合工作,後來成為非傳統與替代醫學專題雜誌的主編,讓他得以涉獵世界各地的主要醫學流派,了解各自背後的實證依據。
經過一連串的研究,楊定一發現,即使身為醫生,也可能對於營養、運動、情緒管理等常識所知有限,所以多年來,他靠自己自修這方面的知識,並將他從世界各地所蒐集的知識,轉化為主流醫學,提供給所有年輕醫生參考。
楊定一提出二十一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真原醫的理論」,現場吸引近兩百人聆聽。(攝影者:林月美,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2/01/20)
楊定一相信,全方位的醫學是結合全世界所有的醫學奇蹟,是兼容並蓄,沒有界線的;所有的疾病都源自於失衡、失和與失去共鳴,回復平衡點,全方位改變生活,才能達到健康的最佳境界。而「真原醫」即是綜合整體的知識,包含古代與現代、自然與精神及身體與情緒,所創造出身、心、靈的全面醫學。
均衡飲食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所謂「飲食均衡」的概念,是指不大量攝取同一類食物。過去美國農業部所發表的飲食金字塔,過分強調牛奶的重要性,提倡人人天天喝牛奶的觀念是錯誤的。
其實人類所需的蛋白質只需佔飲食的15%至20%就已足夠,而動物性蛋白質中多帶有毒性,且容易造成人類身體的負擔,應盡量攝取植物性蛋白質。推廣自然療法的戴蒙夫婦在《享瘦一生》一書中提到,「70%的蛋白質廢物會被人體拿來回收利用」,這個發現打破了一般人的迷失,每餐都搭配蛋白質其實是不必要的。
楊定一進一步提到,蛋白質中含有二十三種胺基酸,其中十五種能由人體自行合成,其餘八種稱為「必需氨基酸」,必須自食物中取得,而此八種胺基酸在植物中就含量豐富,不需另外攝取動物性蛋白質。
另外,楊定一特別強調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的重要性。由於人體無法製造出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因此我們應透過每日的飲食來補充。研究顯示,很多的慢性疾病都是因缺乏足夠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所引起,它們對人體健康絕對有直接的影響。
楊定一說,「一切應回到天然,回歸於心。」他提醒大家健康飲食的重點,盡量只吃簡單完整的食物,多吃高纖維植物,避免過度烹調及加工的食物,細嚼慢嚥,以輕鬆自在的心情進食,這樣就可吃出健康與活力。
楊定一博士的演講,引起現場廣大共鳴,深受大眾喜愛,會後大家紛紛請楊定一簽名留念。(攝影者:林月美,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2/01/20)
吃素會缺乏體力?容易得老人失智症?
最近一則新聞提到,一位長期茹素的老婦人得了老人失智症,因而將此病症「歸罪」於吃素的原因。楊定一則說明,站在科學的角度,任何食物都有汙染及含菌的風險,而許多實驗都証明了吃素的動物,其毛色、皮膚較漂亮,反應好有活力,較長壽等等,大家實在應該用較保留及客觀態度,面對這種單一的案例,並用智慧去判斷。
楊定一說,他在2005年應邀擔任奧運培訓選手的顧問時,曾將吃素而破世界紀錄的頂尖好手列出,震驚了在場所有的選手及教練,由於吃素能提高運動員的爆發力及耐力,因此他建議廚房提高素菜的比例,剛開始此舉受到許多的質疑,後來的結果卻是有目共睹的。
楊定一在《真原醫》書中也幽默地提到,吃素的猴子臂力可是一般人類的三十倍呢!他建議大家能以開放的心胸親身去體驗,「讓身體告訴自己,究竟是素食還是葷食為我們帶來活力!」
運動與呼吸,修身亦修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佳,使得肌肉僵硬凍結,身心疲憊。楊定一強調,愈忙愈要抽空運動,執行規律的運動,不僅能紓緩緊張與壓力,還能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品質,啟發身心的自我療癒。他自己每天花1.5小時運動,週末更花三小時來做深層的呼吸及螺旋拉伸運動,透過螺旋拉伸運動,達到全面性肢體調整,許多慢性疾病都能趨於好轉。
古老的運動不僅強調修身,更重視心靈純淨,強調身、心、靈的同步提升。修心的第一步就是「感恩」,「當我們心存感恩並樂於幫助他人與回饋社會時,身上的『氣』是與天地諧振的『正氣』,此時,人生態度與生命價值會有不可思議的轉變,正是啟動身心靈自我療癒的開始。」
呼吸除了維持生命外,正確的呼吸方式還能調整健康。正確的呼吸方式應當用腹式呼吸,而且吐氣要緩慢且深長,像海豚一樣,讓吸氣和吐氣的時間比例達到20%比80%。楊定一現場帶領大家經歷一段呼吸之旅,讓每個人都可感受到正確且緩慢的呼吸,所帶來身心放鬆及舒暢的感覺。
如何抗壓,面對壓力?
楊定一謙虛地提到,自己也是透過不斷學習,試著以平常心面對一切。當感覺到壓力來臨時,他會調整自己對事情的觀感,用更寬廣、體諒的心去觀看事物,隨時從內心抱持感恩的態度,不再恐懼,回到慈悲,信賴生命的一切過程,使我們的內心回到平靜。
最後,楊定一鼓勵大家每天都能做四個心的功課:「感恩」、「懺悔」、「希望」「回饋」,並希望結合大眾的力量,讓良善的種子能在社會各角落扎根。
(文:魏子怡 臺北關渡報導2012/01/14)
名人推薦:「我面對的事一個天才中的天才,是科學的先行者,掌握了人體身心靈科學的秘密,是超出現但科技十年、二十年的知識及技術。」 ~臺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
「希望讀者能在書中和我一樣體會到定一的用心,他對生命的熱愛、探討真理的路程,從對科學物質的探討,走到對自我的瞭解與修正。」 ~台塑集團副總裁 王瑞華
媒體推薦:「真原醫」 回到天然返歸於心
週日, 29 一月 2012 魏子怡
長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的楊定一博士,受邀前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分享他的全新健康概念-...
章節試閱
身心靈的全面醫學——真原醫
幾乎所有的製造業都發展了「預防與預知保養」,以使機器的使用壽命達到最大。這樣的作業系統不只是預防,也可以預測工廠中的某部機器是否會故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運用許多方法評估與保養汽車狀況,但卻常常忽略自己的身體,等到注意時已經太遲,再也找不回健康。
事實上,健康應是主動經營落實得來,而非被動等待得到。每個人都應全心全意致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接納健康照顧的新概念,並對自己的飲食習慣、體型、運動養生法、壓力管理、習氣、情緒等,有更深入的瞭解。
近百年來,西方醫學在診斷和治療領域上,有許多突破性的發展,也確實幫助了無數病患。但除了正統醫學診斷與治療外,推廣「醫於未病」的預防醫學,也是醫學系統中重要的環節,從預防端做起更能幫助大眾免於疾病之苦。
預防醫學不僅是健康的嶄新觀念,也是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體悟,我們應以開放的心胸去接納益於健康的生活細節。例如,人們的問題是飲食過量而非不足,就應攝取正確的食物幫助體內淨化,而非增加身體負擔;應調整呼吸方式、建立運動的習慣等。許多舊觀念與習慣需要被調整,點點滴滴建立全新的保健觀念。
一旦瞭解這些之後,你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進行改變,也需要持續不懈的訓練來維持。因為這些正向改變,你將能充滿新的活力與積極的人生觀。因此,你對自己、家人,對身邊的人、環境,以及對整個社會都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你必然也會擁有一顆充滿希望、寬容、悔悟及慈悲的心。這種改變會自然地散發出來,毫不費力地散布到生活的所有層面。
而當我們以轉變的心念重新去理解世界或幫助他人時,其實也踏出了自我療癒的第一步。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體悟,是最古老卻也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預防醫學,我稱這身、心、靈的全面醫學為——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
由內健康到外
我們應該以敞開的心胸去瞭解每一種科技、每一種療法,因為只要能讓當事人完全痊癒,徹底地由內健康到外、身心回復平衡的療法,就是最佳療法。
疾病並不像現在一般人想的那樣,是單純生理或心理的現象。所以,最好的療法是要深入疾病核心,而不是只治療疾病的徵兆。
不論處理任何健康或疾病的問題時,都一定要以人的整體為考量。只要有適當且良好的資訊和溝通,相信患者和醫師都會願意選擇平衡的健康觀點,並將身心靈視為整體治療的對象。這麼一來,相信常見的各種健康問題都將消失。此外,大多數傳統醫學所持的「簡約處置(reductionist approach)」,都只能提供部份的健康解答。即使是過量的維生素或其他天然營養成份,也不見得能夠矯治病根。健康不能只被切割為分子和化合物而已,和諧的整體有賴身心靈平衡。人類不只是細胞的組合體,也不僅是遺傳程式的表現,除了肉體,我們還有智慧、創造力,所以整體平衡絕非單靠矯正化學物質就能輕易達到。
這也是為何我多年來一直推廣「真原醫」,因為健康不能只靠吃藥或某種營養素來維持,病人本身必須主動積極,才能維持並促進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型態、適度運動、攝取正確的營養、徹底改變心念等,才能將疾病連根拔起。換句話說,唯有患者確實努力,方能掙得自己的健康和康復。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也唯有自己,才能真正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能量源自陽光
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與居住環境的種種限制,除了休息與睡眠以外,許多日常活動幾乎都在建築物中進行,包括上班、上學,或者是多數休閒活動。因此,很少有機會可以充分接觸到自然陽光,即使有機會走到戶外,有些人因為觀念上的偏差,也會用各種方法儘量阻擋陽光。
事實上,陽光是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能在地球上生存與生長,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我們攝取的所有營養物質、礦物質與維生素都具有它們本身獨特的能量吸收光譜。早在一九六○年代,因為發現維生素C而得到諾貝爾醫學獎的桑德哲基教授(Dr.Albert Szent-Gyorgyi)曾表示,「人體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陽的光線。」因為陽光供應植物生長所需的所有能量,植物經由這些能量合成了生存及生長必須的營養物質,同時將來自太陽的能量貯存下來,再被動物及人類攝食,因而供應了人類生存及生長的能量。
陽光具有紅、橙、黃、綠、藍、靛、紫均衡且完整的波長和能量,可以穿透人體皮膚,進入體內與各種化學物質、礦物質發生互動及反應,協助人體各項必須營養物質的合成,以及各種不同類型廢物的分解與排出體外。因此,除了對植物生長與光合作用的影響,陽光對於人體的健康也具相當的關鍵性。
陽光對人體健康到底有哪些影響呢?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證明,自然的陽光會增加人體對氧氣的吸收、降低心跳的速度、加速皮膚的新陳代謝、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甚至改善肌肉的能量。同時,全光譜的光源也具有殺菌功能。陽光,可以說是上天送給人類的「免費營養素」。
以目前多數人的生活習慣而言,大部份的人接受自然光照撫的時間是偏少的。因此,想要追求健康的現代人,儘量把握與自然陽光接觸的機會,多從事戶外活動,每天最好能夠接受一∼二個小時的自然陽光照撫,不論對於情緒或是生理健康都會有很大幫助。
有療癒力的活食物
活的食物是最健康、最有療癒力的工具。什麼才是活食物呢?就是充滿活酵素的食品。
可惜現在看到的食品大多不是活食物了。人類是唯一會在進食前改變食物組成、殺死其中酵素和營養素的生物。人類會用煎、煮、炒、炸等各種烹調方式讓食材失去應有的生命力,而這些烹飪方式都會使食材內含的天然酵素完全喪失。
人體具有驚人的適應力,即使每天吃得極差,還是能存活下來,但活著不代表健康。二十世紀推動生機飲食和蔬菜汁養生不遺餘力的諾曼.沃克博士(Dr. Norman Walker),在五十多歲時得了重病,但發現蔬菜汁的好處並身體力行生食後,健康地活到一百十九歲高齡。他發現這些失去生命力的熟食雖然能使人維持生命,卻會造成健康、能量和活力不斷減低。
酵素是古人的智慧
幾乎所有傳統社會都將富含酵素的生機飲食視為經典美食,除了蔬菜類,還包括新鮮的乳製品、生魚、生肉、內臟等生鮮動物製品。這些傳統食物都包含一定程度的發酵食品,因為發酵製作過程,使酵素含量大為增加。
經培養發酵的乳製品例如乳酪,也是所有尚未工業化民族的常見菜餚。大量食用熟肉的民族,通常會食用大量的發酵蔬菜,例如泡菜、醃蘿蔔、黃瓜和甜菜。亞洲常吃的大豆發酵製品,例如納豆和味噌,不加熱食用,是食物酵素的絕佳來源。
食物酵素僅存於生食中,也就是未經烹調或未以攝氏四十八度以上加熱處理的食物。舉例來說,牛奶中九○%以上的酵素在現代的消毒程序中損失。酵素研究先驅賀威爾博士(Dr. Edward Howell)認為,若將酵素加熱到攝氏四十八度,不需要半小時,所有的酵素都會失效;若將溫度提高到攝氏五十四度,只要幾秒就能摧毀所有酵素。很特別地,攝氏四十七度正好也是人體可以忍受的最高溫度,超過了就會被燙傷。這個內在機制,恰好能夠幫助我們分辨食物是否仍然保留天然的酵素。
人體胃部的設計,原本就是用來接收含有酵素的食物,也就是生機飲食。牛擁有四個胃袋就是一個例子。它的前三個胃不會分泌酵素,使得牧草中的酵素有機會先釋放出來分解牧草,因此牛自身所製造的酵素便能用於更重要的工作。人類只有一個胃,卻可以分成兩個功能區。賀威爾博士將胃的上區稱為「酵素胃」,也是食物進入人體後會停留三十∼六十分鐘的地方。酵素胃的目的是讓食物中的酵素能在人體酵素介入之前,先自行分解食物。酵素胃區不會分泌任何酵素,通常是在胃的下區才會分泌酵素。
所以吃富含酵素的生機飲食,能幫人體做好大半的消化工作。食用不含酵素的熟食,則所有的消化都要由人體負擔,尤其是胰臟和肝臟這兩個臟器,必須製造、分泌更多的酵素來幫助消化。這麼一來,寶貴的資源和能量都耗費在消化上,而不是花在身體修復和成長了。
也就是說,如能多食用富含酵素的生鮮蔬果,就能讓消化系統立即得到休息,體內的代謝酵素也能更有效率地提供體內其他系統運用,也才能讓身體發揮自我治療的功能,重新回復平衡並走向康復。
規律運動的益處
人體肌肉骨骼結構就像件完美的建築架構,體內各器官組識因此架構獲得適當支撐並正常運作。但隨著年齡增長、錯誤姿勢、過度壓力與勞碌,都會造成肌肉緊繃或身體僵化。
長久的不良生活習氣,使得肌肉與肌肉間的筋膜(myofascia)容易黏附在周圍的組織,並進而造成肌肉的僵硬與凍結,而這也可能帶來身心疲憊的惡性循環。因此,不論生活再繁忙,還是應當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尤其高壓力族群更是如此,因為這是走出情緒低潮與紓解壓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運動時會刺激大腦分泌一種稱為「腦內酚(endorphins)」的荷爾蒙,使身體獲得舒適與愉快的感受,讓人產生欣快感,甚至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執行規律的運動並配合正確呼吸方式,不僅能紓緩緊張與壓力,還具有許多健康效益如促進心肺功能、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品質、維持體態勻稱等等,更能啟發身心的自我療癒。
運用螺旋原理的運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運動,但是一般人很少探究其原理。仔細觀察西方運動文化,就會發現多數運動方式都相當激烈,例如促進肌肉生長的舉重或是消耗熱量的有氧運動等,都是強調肢體橫向或縱向的直線性訓練。東方的運動文化則講究柔和放鬆與氣脈調整,著重全身肌肉、關節和五臟六腑達到全面性的活動與伸展。
許多東方的古老運動系統,如瑜伽、太極拳、柔軟體操、氣功、道功等,都是科學且內外兼修的運動,運用「螺旋(vortex)」運動原理而活動到身體全部的關節。
至於螺旋是什麼呢?其實觀察宇宙大小動力,大到星球爆炸、宇宙成形或是大自然中空氣或水的流動,小至次原子(sub-atomic particles)的運行,完全都在一個螺旋狀態下。此種狀態是阻力最小、阻抗最少的動力原則,大多數動植物的生長也都依循螺旋原則,所以說螺旋是宇宙間最有效率的運動方式。
唯有運用螺旋原理的運動,才能從脖子第一關節到尾椎全身上下各關節皆可以動到,甚至達到重新調整(realignment)的效果。提醒大家,當拉伸到最徹底的時候,應該維持該姿勢數秒鐘並調整呼吸,儘量拉長吐氣後來獲得肌肉與粘黏筋膜的最大放鬆,藉此我們認為能達到相當徹底的「筋膜放鬆(myofascial release)」。在稍做停留與調息中,做到徹底伸展與放鬆,重要的是深度,而不是頻繁的伸展次數。過程中身心自在、沒有任何勉強,在動中求靜,並在動靜合一中放鬆到無限。這樣的徹底拉伸,不僅可以改善肌肉耐力還能提高關節的柔軟度,讓身體行動更靈活順暢。在全面性肢體(尤其是脊椎骨)獲得重新調整狀況下,許多慢性疾病都能趨於好轉。螺旋拉伸運動的優點就是只靠自我運動不需藉助他人,就可達到全面性肢體調整。透過這種螺旋型態的運動,可以把人的氣脈穴道打通,更能幫助改善許多慢性病。
日本有醫學研究證明,假如一個人不斷做伸展運動,持續一年下來就可延長好幾年壽命。西方也有這種說法,「關節多年輕你就多年輕(you are only as young as your joints)」。道家修行也認同,關節與骨頭若能如在母胎中柔軟,是達到長生不老的基本條件。健康長壽並不難,就怕沒有恆心毅力,半途而廢。一旦習慣了螺旋運動,改做其他運動時,有時還會發覺不過癮,似乎動得不夠徹底,沒辦法按摩到體內五臟六腑深處。由於運動量夠,做不了幾分鐘就會汗流浹背甚至冒出很稠的汗,可以感覺到像是由體內深處排出的廢物。
修身亦修心
古老的運動系統不僅強調修身,更重視心靈純淨、謙虛感恩與高尚品德的修持,強調身、心、靈的同步提升與全然和諧。修心的第一步就是「感恩」,在每次吐納、每個動作中,都充滿著我們對身體每個細胞的感恩。此時我們對宇宙眾生尊重且關心,對萬事萬物感恩且珍惜,而人生觀點與處事態度早已全然不同。感恩的心是知足自律的,不貪婪、不欺騙、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感恩的真我是回饋奉獻的,是無私付出的,是喜悅且不求回報的。當我們心存感恩並樂於幫助他人與回饋社會時,身上的「氣」是與天地諧振的「正氣」,此時,人生態度與生命價值會有不可思議的轉變,正是啟動身心靈自我療癒的開始。
心臟智慧比較像EQ
科學家在心臟中發現的「心臟智慧(heart intelligence)」,與腦部所顯現的智慧有所不同。以IQ和EQ來比喻的話,心臟智慧比較像EQ而非IQ。心臟智慧導引了我們每個人的自我覺醒、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生活的關係、我們的行為、反應以及直覺。心臟智慧能影響身體其他機能,幫助體內其他系統回復常態,重新回到平衡,讓整體的身心回到整合點,這對想要擺脫疾病、恢復健康的人來說,是絕對必要的。
換一個角度,同樣可以看到心臟在情緒管理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頭腦是由內而外逐漸成形的,胚胎先形成腦部最基礎的腦幹部份,然後杏仁核、海馬迴、再來是其他的情緒中心,負責思考功能的腦部是最後才形成。也就是說,頭腦中負責思考的部份,在成形時是以情緒部份的腦部為基礎的。這種發展模式正吻合兒童發展過程,小孩子在進入理性思考階段前,用的是更為情緒性、直覺性的思考模式。心臟影響腦部各個情緒中樞,構成了身為人的情緒和行為基礎,並進而影響了腦部負責更高層思考功能的區域。
心臟在情緒管理所扮演的角色,還可以由另一個層面,也就是生物能量學的角度來剖析。每一種生物,包括人類,由任何「場」來看都是一種獨特的複合體,由電磁場來看也是一樣。沒有電磁場,也就沒有能夠推動導引生物活性的生命力。究竟怎樣才是「心臟智慧」或說「與心合一」的狀態呢?我們可以再次想想,關於心臟和頭腦的比較。
頭腦的運作方式是線性的、推演式、邏輯化的方式,將各種相關資訊拼湊在一起,經由邏輯推演的過程,產生下一個思緒。也就是說,每個念頭都受到前一個念頭或經驗的制約,是由過去的經驗和思維直線性層層開展的。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每個念頭都是過去習氣的反射,所有的念頭也不過只是一切習氣轉變及依序活化的過程而已。雖然過去記憶對於引導出熟悉感以及對重複事件處理的順序非常重要,但在面對意想不到的新情境,需要新觀念、新突破時,卻常覺力猶未殆。心的資訊處理方式則是非線性、直覺化、直接的,隨時能迎接新的想法與新的可能性。頭腦靠的是理解,心則是用直覺追求真理。
也就是說,心截取的資訊更為廣泛,它以同步、全面的方式理解各種資訊的關連,而非像大腦一樣要一步一步來。還有一點與腦不同,心更重視做為生命福祉基礎的各種情緒性核心價值,例如感恩、關懷、誠懇、慈悲、寬容、耐心、體諒以及內在的平靜等,透過心的思考,即使大腦不斷地干擾及扭曲,我們仍會回到基本的核心價值。
抽離情境的簡單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因種種壓力或情緒圍繞著我們,任何人都難免有心緒雜亂的時候,當下感覺整個人都煩燥起來,同時也遠離了同步與合一的美好和諧了。
與大家分享一個暫時抽離情境的練習,這是由心能商數學會創立者杜克.齊德瑞(Doc Childre)所推廣的「定格練習(freeze frame)」,透過此簡單練習的引導來幫助自身的情緒管理。每當碰到委屈時提醒自己三個步驟:
1.凍結(freeze)或是為自己爭取一些時間(time out),把回答的意念降到心底深處。
2.想像將自己抽離出來到最喜歡的情境,例如想像自己徜徉在藍天白雲下的海灘,或回想任何一個曾經令自己開心的事件。
3.問心會怎麼回答。
經過這三個步驟,只要用心傾聽心的聲音,絕對會和之前以邏輯左腦回答的截然不同。
此外,我個人認為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謝謝」二個字!當心中感到委屈或憤怒時,只要真誠地說聲謝謝,不論說出口或是在心中默唸,都能幫助把重心降下,讓念頭歸零。簡單的二個字,卻能讓我們抽離負面情境,遠離情緒與煩惱的框架,而心又回到應有的清晰與平靜。
身心靈的全面醫學——真原醫
幾乎所有的製造業都發展了「預防與預知保養」,以使機器的使用壽命達到最大。這樣的作業系統不只是預防,也可以預測工廠中的某部機器是否會故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運用許多方法評估與保養汽車狀況,但卻常常忽略自己的身體,等到注意時已經太遲,再也找不回健康。
事實上,健康應是主動經營落實得來,而非被動等待得到。每個人都應全心全意致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接納健康照顧的新概念,並對自己的飲食習慣、體型、運動養生法、壓力管理、習氣、情緒等,有更深入的瞭解。
近百年來,西方醫學在...
作者序
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楊定一
出版本書乃希冀能藉此與讀者分享一些現代人所需的健康與生活概念。
書中知識是前人所累積的智慧,其源自世界各地古老文化並經過千錘百鍊。雖然我曾嘗試以現代的科學資訊更新這些知識,但觀念中的真理,卻是亙古不變。全書的核心在於明白「只有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與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換言之,要達到最佳的健康境界,必須全方位改變我們的生活:包括飲食、運動、呼吸、思想與情緒管理。總之,要從生活中每一件事做起。
健康需要藉由徹底改變日常生活規範以及面對周遭世界的方式來獲得,因此健康也正是這種發自內心改變的成果。如此說來,健康是要主動追求而無法被動獲得。此外,健康也是一種綜合指標,說明我們日常的生活與思考方式,而不僅是以毫無生命的實驗數據所證明的身體狀態。我要說明的是,健康不只是身體表象也是心理狀態;兩者事實上是一體的,卻也彼此影響。環境與周遭的健康也同樣會影響個人健康,而個人的健康也與地球、社會整體的健康有關。反過來說,生理與心理都真正健康的人,自然也會協助恢復環境與周遭事物的健康。
這裡對健康的定義或許較讀者所熟悉的定義廣闊。但是,對世界上千千萬萬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力行老祖宗保持身心健康方法的人而言,這可能是再自然不過的常識。畢竟要保持最佳健康,還是離不開最基本的常識!令人惋惜的是,隨著多年來科技的發展與生活腳步的加快,我們可能已失去這項自然本能或常識,反而以前所未有的狹隘方式來界定健康。
整體的療癒
本書意旨在以各種方法,提醒我們回到自我——相信生存與追求健康的本能,即使身處於瘋狂又無可逆轉的世界,也不會在此過程中迷失自我或失去健康。只要想想看,人類史上從未有像現在如此快速的生活步調,過去五十年來科技的進步已遠超過整個人類歷史。因此,我們也合理懷疑人們在調適身心時,所面對的挑戰是人類進化史上前所未有的複雜。
儘管現代醫學已如此地進步,但還是有各種慢性疾病持續困擾我們,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這些疾病不只是憂鬱與心理疾病,還有退化性疾病、癌症、心臟血管與新陳代謝失調等疾病。
人類也從沒有像現在如此地不快樂,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此焦慮。以上種種導致一種疾病狀態,那是無法單純只依賴藥物就能醫治的。
我是受過正統西醫訓練的醫生。事實上,在早期的學醫過程中,也曾接受各種傳統醫學的訓練。因此,我絕不否定西方醫學,而是覺得有必要接納古今中外醫學的各個領域。我採取整合方法,希望將人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分解成各個器官與系統。我們做為病患時,沒有人會希望身體被分解成各個器官來看待;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整體療癒,包括身、心、靈。儘管現今醫學在特定領域已達高度的奇蹟,卻仍然有急迫的需要來恢復醫學的完整與和諧。除此之外,很清楚地,我們也需要身心的統合。
我相信全方位的醫學是結合全世界所有的醫學奇蹟,是沒有界限的,也必須是兼容並蓄,不會有門戶之見。因此,對我而言,沒有所謂的傳統、非傳統、東方、西方、或甚至所謂的祕教醫學,只有能夠真正發揮成效的醫學。在定義上,其實醫生也是科學家,因此必須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各種追求健康的方法。多年來,我曾邀請多位醫生以自己及病患為對象,用科學方法檢驗健康的傳統定義;結果能以開放的態度接收資訊的醫生,都能成功維持自身及病患的健康。你可在本書中看到摘述。
全方位治療
我在這裡要討論的是一個人的全方位治療,不只是從某一系統或器官的觀點。我認為疾病雖然只有局部症狀顯現,但表示整個身體或系統出現失衡。因此,所有疾病都必須由治本做起。對年輕的醫生,我一直以「治人先治己」這句格言相與勉勵。我的意思是以前的醫生都從治療自我身心做起。換句話說,好醫生必須能夠力行對病患的建議。
我很早就開始研究所謂的非傳統醫學,也有幸服務於多個享有盛譽的組織與機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其他機構。本書所要公開的資料,雖非全新的資料,卻也是歷久彌新。許多推廣健康的活動,往往欠缺實行細節,或因主辦人的個人偏愛而忽略健康的重要元素。就我的經驗,本書中提及的任何健康細節都是不容忽略。例如在運動方面,身體的關節必須放鬆與伸展,經多年研究,我發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稱之為「螺旋運動」或「螺旋動力學(vortex dynamics)」的扭轉運動,可達到最大的伸展效果。
再舉一個例子,我的飲食觀念是要達到「均衡」。根據已知最先進的科學資訊,
礦物質與微量元素都是健康的關鍵所在,但現在追求完整身心健康的修煉者,對這方面卻未必完全瞭解!
綜合整體的知識,包括古代與現代、自然與精神及身體與情緒,我發現其所創
造的醫學或許才是二十一世紀所能成就的最佳預防醫學。我將這種醫學稱為「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因為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所以這個名稱也是擷取古人智慧,根據今日的標準與用語,再加以改良。
振奮
與所有其他醫生一樣,我的早期背景也是所謂的「化約論醫學(reductionist
medicine)」,這種醫學將整體簡化成許多部份,最好能簡化成分子與原子。因此,我在紐約市的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長期服務期間,一個已有近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醫學殿堂,我有幸為免疫學領域貢獻一些重要的發現,而今天這些發現已被納入許多生物與醫學的教科書中。
一九八○年代,我與兩位科學家於研究細胞的暗殺系統時,首度發現白血球(特別是淋巴球)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武器「穿孔素(perforin)」,能夠殺死腫瘤以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並對穿孔素進行了包括蛋白質純化、蛋白質定序、生化機轉、基因轉殖、基因剔除等,完整深入的研究後,不僅發現動物的細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如T細胞、殺手細胞)與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如B細胞、抗體系統)中都擁有此類蛋白質武器系統,更對於疾病的發生來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目前這發現已普遍地被運用在癌症治療上。此外,我們進一步發現此武器系統竟然是自然界中一般微生物(包括變形蟲、細菌、真菌等)殺滅敵人的共同機制!
繼此之後,我又發現當白血球碰觸到病原細胞表面時,會啟動病原細胞內一組特殊的基因,最後竟然引起病原細胞的自殺死亡!我深入研究這一組特定的自殺基因後,發現竟然與存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細胞內能引起細胞凋亡(apoptosis)的自殺基因完全相同,這個發現可以完整解釋自然機制中細胞的暗殺及自殺系統之間的關聯性!
這段期間真的令人非常振奮,在我的實驗室中,幾乎每天都有與生物或醫學相關
的新發現。我們在科學研究最高峰期間,一年發表超過五十篇重要科學論文在指標性國際科學期刊,如《科學(Science)》、《細胞(Cell)》、《自然(Natur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等,其中有許多篇被刊登為封面專題,那都是我們努力的成果。
榮耀.遺憾
洛克菲勒大學腹地雖小,但在其獨特且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下,我們每天都有精彩的科學發表,還有許多同事對醫學發展有深遠的貢獻。
二○一一年十月三日諾貝爾委員會公布該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就是由我在洛克菲勒的好友拉爾夫.史坦曼醫師(Ralph Steinman)與另二位免疫專家共享這項殊榮。得知他獲獎的消息很為他開心,立即撥電話想傳達恭喜之意,但電話另一端卻傳來令人震驚的訊息,拉爾夫在獎項揭曉的前三天因胰腺癌辭世,尚不知自己獲得這項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榮耀。
我的心情瞬間由喜悅轉為沉重,感嘆命運的安排真是喜悲交集。諾貝爾委員會在一九七四年改變規章,不再頒獎給已辭世者。今年諾貝爾委員會投票定案時,並不知道拉爾夫已辭世,這也是新規章後首度頒獎給辭世者。如果委員會在公布名單前獲知拉爾夫與世長辭,拉爾夫可能與此殊榮無緣,現今獲此榮耀卻遺憾地未能得知。
幾年前拉爾夫曾規劃來台探訪我,可惜因診斷出胰腺癌而未能成行。回想三十年前,我和拉爾夫在洛克菲勒布朗克實驗室四樓狹隘的空間中,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兩個熱中科學的年輕人隔著實驗桌埋首於研究中,拉爾夫正進行樹突細胞(dendriticcells)的研究,我則嘗試解開自然界殺手細胞暗殺系統之機制。那時他是來自哈佛大學的年輕醫生,我甫取得生化、醫學雙博士。我們的指導老師寇恩博士(Dr. ZanvilA.Cohn)不僅是巨噬細胞生物學之父,更是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的免疫學大師。
一九八○年代,我搬到二樓設立新的研究中心,拉爾夫和我各自的實驗室都是當時發表最多免疫研究的單位,雖吸引各界目光,卻也引起不少質疑。令人安慰的是,日後科學都驗證了我們各自的大膽推論是正確的。
除了拉爾夫,在布朗克實驗室還有許多傑出且獲頒諾貝爾獎的同事,如三樓是與我共同開課「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十多年的老朋友,發現蛋白質如何在細胞內運送的布洛貝爾(Gunter Blobel,一九九九年諾貝爾獎得主);五樓有發現輔酶A的李普曼(Fritz Lipmann,一九五三年諾貝爾獎得主);六樓有證明細胞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之工廠的帕拉德(George Palade,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獎得主);七樓有發現溶酶A體的杜維(Christian deDuve,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獎得主);九樓則有闡明免疫球蛋白結構的艾德曼(Gerald Edelman,一九七二年諾貝爾獎得主)。讀者們可別誤會八樓並無重大突破,事實上其研究是科學界相當關鍵的里程碑。
八樓的馬卡蒂(Maclyn McCarty)發現了DNA就是遺傳物質,我們都看好他會因此突破性發現而獲頒諾貝爾獎,可惜後來諾貝爾獎是由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華生(James 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獲得。不論得獎與否,這些傑出科學家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轉折
在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服務的日子裡,我一年中往往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講、著書與審查論文。但這些突破以及振奮過後,我很快便注意到這些研究成果竟與整體健康無關。我理解到,如果缺少醫學知識與養生之道的整合,我協助創造的知識並不足以恢復自身或其他人的健康。此外,愈深入鑽研科學,反而可能變得機械化,也與心靈漸行漸遠。
我早期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擔任顧問工作,因而有機會參加當時由美國輔助及另類醫療中心( 原稱為Offic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現今改名為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贊助的非傳統醫學發展與整合工作。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當時它還是一個剛萌芽的醫學領域,由於太過另類或奧祕,多數醫生都會拒絕。
後來有幸成為非傳統與替代醫學專題雜誌《科學與醫學(Science and Medicine)》的主編,《科學與醫學》是由《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創辦,它也是全球發行量最多的科學雜誌,每月發行量都在一百萬份以上。由於早期的行政、教育與編輯經驗,讓我得以涉獵世界各地的主要醫學流派,了解各自背後的實證依據。對我而言,醫學必須有實證依據為基礎,我一部份的工作便是確認所研究的每一個傳統醫學觀念,是否有足夠的實證依據。
過研究,我發現即使身為醫生也可能對於營養、運動、情緒管理等常識所知有限,並將之貶為人類行為的冷門領域,所以我必須自修這方面的知識。過去多年來,我一直有一項重要的工作,便是將我從世界各文化所搜集的知識,轉化為主流醫學,希望年輕的醫師們不用像我那樣辛苦,就能獲得這方面的知識。
也許有人會認為本書提供的許多知識與實踐方法,本質上都不屬於醫學範疇,但我認為真實且可執行的科學,只要是有利於大眾,實在不必有門戶之見。這也是物理學、化學與所有其他學科所追求的「統合場(unified field)」,意即能夠整合人類行為各方面的知識,不論是神學或是數學。所以若有矛盾,也只是在人的一念之間。
感謝
本書彙整了我多年來所寫與發表的文章與演講,其中幾篇是特別為病患朋友所寫,幾篇是應雜誌、報紙邀約而發表的專欄文章。藉此機會,真誠地感謝許多認同的媒體朋友協助預防醫學的推廣。由於本書設定讀者群為一般民眾,與過去所寫的許多科學與醫學著作不一樣,因此,我並未採用醫界所用的那種嚴肅學院派理論,在此祈望具專業背景或較嚴謹的讀者寬容與見諒。其實讀者若有心進一步瞭解或搜尋資料,可以參考的相關文獻是相當豐富的。
此外,本書為英文撰寫後翻譯成中文,如譯文未能完全補捉原文韻味,敬請讀者見諒。
本書得以結集成書,以及進行嚴謹的編輯,要感謝長庚生物科技的呂欣欣老師,以及其他同仁的協助。我特別感謝陳靜雯小姐,全心全意協助我向大眾推廣真原醫學。在這段期間,我見證她與許多協助我的同仁,在心靈上的轉變。我也要感謝《天下》雜誌群的發行人殷允芃小姐及負責出版的《康健雜誌》,正因為她們的堅持與鼓勵,促成本書的出版。
我的父母是寫作本書的靈感來源,特別是他們在生活中給予我的關懷與寬容,他們一直都以身作則,為我樹立良好的榜樣。我也在此感謝我的岳父、岳母,一直待我如親生兒子。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三個子女——元寧、元平及元培,感謝他們體諒我這個父親經常缺席家庭活動。最重要是要感謝內人瑞華,她無限的支持與鼓勵,以及對我工作完全的信賴,讓我得以完成本書。
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楊定一
出版本書乃希冀能藉此與讀者分享一些現代人所需的健康與生活概念。
書中知識是前人所累積的智慧,其源自世界各地古老文化並經過千錘百鍊。雖然我曾嘗試以現代的科學資訊更新這些知識,但觀念中的真理,卻是亙古不變。全書的核心在於明白「只有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與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換言之,要達到最佳的健康境界,必須全方位改變我們的生活:包括飲食、運動、呼吸、思想與情緒管理。總之,要從生活中每一件事做起。
健康...
目錄
推薦序 科學的先行者─楊定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
路程(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
作者序 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楊定一
第1章 重返完美平衡的原始
21世紀預防醫學是健康的關鍵
從分子矯正醫學到真原醫
中西醫合璧的整體療法
第2章 環境與健康
完整的全光譜
空氣三寶
微量元素與全面有機耕種
榮耀大地
第3章 活食材與健康飲食
活食物與活酵素
蔬果中的植化素
蔬菜汁好處多
最佳蛋白質來源
素食與葷食
健康飲食有訣竅
第4章 飲食科學新概念
理想的飲食金字塔
大自然的恩賜─調理素
第5章 消化系統與健康
消化系統是人體健康的關鍵
結腸影響整體健康
姿勢與腸道健康
第6章 運動與呼吸
修身修心的運動
深層的呼吸方式
第7章 身心靈的全面診治
了解所有疾病的根源
完全的療癒
細胞健康的觀念
身心清淨
好轉反應
體內淨化
第8章 身心和諧與靜坐
壓力與健康
心腦相依
同步性與合一性
靜坐的科學
靜坐與健康
靜坐在生活中
靜坐的方法
真正的靜坐是真實的體悟
第9章 從心出發
一切歸心
關注法則
尋找聖心
第10章 如何改變習慣
如何改變習慣
用行為改變行為
第11章 身心共舞
不再恐懼
回到慈悲
記得快樂
意識轉換
第12章 教育中的感恩種子
全人教育
感恩心向下扎根
後記
附錄 基礎螺旋拉伸運動
推薦序 科學的先行者─楊定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
路程(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
作者序 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楊定一
第1章 重返完美平衡的原始
21世紀預防醫學是健康的關鍵
從分子矯正醫學到真原醫
中西醫合璧的整體療法
第2章 環境與健康
完整的全光譜
空氣三寶
微量元素與全面有機耕種
榮耀大地
第3章 活食材與健康飲食
活食物與活酵素
蔬果中的植化素
蔬菜汁好處多
最佳蛋白質來源
素食與葷食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